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

2024-05-1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共8篇)

篇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

摘 要:针对小学数学比较枯燥的特点,从以下六个方面探究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合理设置导入场景、合理设置教学目标、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游戏溶于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体验成功喜悦。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6(c)-0183-0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带着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取得好成绩。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指明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兴趣“乐之”,才能够取得“乐学”效果。而数学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造成了学生觉得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所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如下六种方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合理设置导入场景,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奇的心理,灵活地设置导入场景,能够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节数学课的开头部分,加入了引人入胜的导入场景。在自己三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导入场景,能够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入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1]。例如,在讲授“相遇问题”的时候,首先,把同学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具有两人。然后,让每组同学自己演示四种场景:“相遇”、“相距”、“相向”和“同时”。通过导入这四种演示场景,同学们加深了对“相遇问题”的理解,从而更加容易地掌握这节课的内容。所以,在课堂开始的时候,首先导入场景,不仅可以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轻松掌握新知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合理设置教学目标,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的数学基础,合理设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学生的学习目标越具体,学习兴趣就会越浓厚[2]。学生们通过努力,逐步实现设置的教学目标,成功的喜悦就会充斥在心中。在讲授数学课过程中,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设置学习目标,并让他们能够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同学们将高兴地获取成功的经验,增强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自信心。这种成功的自信心,进一步激发为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合理的教学学习目标,应该比学生们当前的数学水平和学习能力稍微高一点。让学生们的心中产生一丝紧张的感觉,更能容易地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努力主动地学好数学。反之,如果把学习目标定的太低,容易让学生心里松懈,放松了数学的学习;如果把目标定的太高,一些学生就会难以学会,从而丧失希望,灰心丧气,失去了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好动和好奇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学生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的教学内容,使他们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3]。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快乐,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和成长。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之上的一个主动建构过程”。所以,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多思考如何设置实验,让学生主动地自己动手和动脑,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当讲授“圆的面积”的时候,使用圆规、剪刀、硬纸、笔等常用工具,让学生们先用圆规画一个较大的圆,然后折叠分成若干等份,用剪刀剪开,最后将圆展开成长方形,引导他们自己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动手练习,学生们很快地把新知识牢记心中。这种学生自己动手,乐在其中的良好的课堂气氛,不仅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而且将有助于创建新型教学课堂,继而为培养国家急需的创新人才打好基础。游戏溶于教学,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特别容易被一些新奇事物所吸引,造成小学生喜欢游戏。好的教学游戏,能够吸引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知识学习中。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适合他们的游戏,把新教学内容溶于课堂游戏环节,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求新知识的愿望,从而在游戏中学会新知识,自发地学好数学[4]。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设计了“摘苹果”、“夺红旗”、“开火车”等小游戏,使同学们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数学。例如,在快速口算题的课堂训练中,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们“夺红旗”比赛游戏。首先,提前准备好多组数学快速口算题,然后把全体同学分为几个小组,在每个小组中选两名参赛学生。然后由教师给出口算题,参赛同学进行抢答,答对者奖励小红旗,获得最多红旗组为优胜。通过设置游戏环节,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养成了乐学爱学数学的好习惯。运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互联网和电脑的进一步普及,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师的教学方法也随之变革。在新课改中,大力提倡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并做到与课程的无缝整合。数学课堂中的多媒体教学,可以使用图像、Flash、音视频等技术,不仅能够直观表现数学新知识,而且带给学生们视觉上的美感和精神上的欣喜感,从而充分地创造出一个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教学意境。比如,在“统计图”学习中,利用计算机的Excel软件,能够快遍地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能在计算机屏幕上直接显示各种柱状图、扇形图等,既展示了计算机处理数学的能力,又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还能调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所以,多媒体技术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和图文并茂性,通过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更能形象直观地展现数学知识与规律,从而更好地调动小学生?W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成功喜悦,保持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

学好数学的成功感将带给学生更多的自信,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中,要为每名同学都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充分使用“小、低、快、全”的方法,由容易的题目开始,引导学生正确解答练习题。并逐渐增加题目的难度,由易到难地逐渐让学生解决问题并取得好成绩,渐进式地获取的学习成就感,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让学生自然明白,只要认知学习和思考求解,就能成功。因此,教师要因人而异去设计板书、提问和作业等环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让所有学生都有成功的体会,继而体验成功的愉悦,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和动机 [5]。当每位学生取得好成绩和进步的时候,要及时给予他们正面反馈和评价,给予恰当的表扬与鼓励。通过及时反馈和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树立解决难题的信心。在此基础上,继续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所以,在数学教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给与恰当的评价,肯定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从而长久地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结语

总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以小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教学活动,而不仅是单纯的接受知识。因此,在小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该文探讨导入场景、设置目标、营造氛围、游戏结合、多媒体、成功反馈等数学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究和创新,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他们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点燃学生门心中的乐学之火,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继而提高数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孔维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的探讨[J].教育教?W论坛,2014(39):202-203.[2] 居士芳.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24):157-158.[3] 高玲.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J].成功(教育),2013(10):69.[4] 李道博.试分析小学数学游戏性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4(36):118-119.[5] 武世勤.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方式解读[J].科技创新导报,2016(4):104-105.

篇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

齐芳霞 2010年5月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也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重要标志。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兴趣在学习中是最重要的。在教学中,可以用“爱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情景”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教学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兴趣 培养 激发 调动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事物的需要作基础,是推动人们认知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动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两种成份是学习的目的性和认识的兴趣性。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抽象性、概括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感到畏惧、枯燥、无味,对数学没有兴趣,提到数学就头痛。特别是小学生,他们自制能力差,注意力又不能持久地集中,很大的原因在于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高。就好比在没有食欲时,勉强把食物吞到胃里,只能引起消化不良;反之,就会乐意接受,并且很好地消化它。同理,成功的教学也不应是强制性的,而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我们探讨的问题。根据笔者几年的工作经验,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

一、用“爱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模范教师斯霞说:“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讲:“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没有爱,就谈不上老师的工作。无数事实证明,凡受到老师热爱、信任和尊重的学生,他们对生活总是充满信心,努力学习、力求上进。相反,如果学生总是遭到老师的斥责、辱骂、1 摒弃和惩罚,他们往往产生悲观、失望、怨恨、对立或自暴自弃等消极情绪。这种情绪往往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甚至有时会由此产生对周围人的敌视和对社会的不满。

可见,要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师生情感是关键。当教师的情感倾注在数学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中——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秘诀。

二、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创设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情境,能使原本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了积极的自主探索。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探索,发展能力。

(一)通过实践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是抽象的学科,凡抽象的“东西”离不开思维,而思维又离不开操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是思维的起点,是兴趣的扩展。在数学教学中常常需要借助实物模型或图形等工具让学生操作,把抽象的知识“物化”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多采用“看一看、想一想”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算一算,这样让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二)通过趣味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听故事,在教学中如果巧妙地设计趣味情境教学,适当开展一些学习活动,如听故事、看表演、做游戏,不仅不会影响教学质量,反而能够激发起学习的兴趣,通过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产生问题,自主探究,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1、通过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知识,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又符合他们的认识规律。如为帮助学生理解“等可能性和游戏的公平性”,我让学生玩一个摸球游戏。学生的学习热情极为高涨,较好地理解了“公平的游戏,必须要有公平的游戏规则”。其实,学生在活动中有很多新发现,这可能是教师备课时完全没有想到的。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理解的,远比教师的讲解要深刻得多,丰富得多。

2、通过儿歌激发学习兴趣

儿歌语句简短、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易学易记,深受小学生的喜欢。教学中,借助儿歌形式,充分发挥语言直观作用,使学生形成愉悦表象。如教学《大于、小于》时,可给学生出示儿歌:开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这样,学生记得快,记得牢。

3、通过表演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好胜性强,爱表现自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表演活动,通过让学生表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表演中设置悬念,让学生产生要解决问题的欲望。

(三)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生对生活是最熟悉的,从生活中寻找例题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这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丰富多彩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四)通过竞争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思考的关键在于创设情境,使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被激活,对新知的探索才会更主动,才会在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和独立思考中有所发现,从而产生新颖、独到的见解,自主学习过程才会得以优化。

如教学“比较数大小”一课时,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大组,让学生派代表来抽数字卡片组成一个四位数进行比较大小的竞赛。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强的特点,于是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兴致盎然地自主探索、分析比较出数的大小法则,达到了主动探索、主动建构的目的。

同时还可以通过竞赛调动学习兴趣。小学生喜欢参加各种竞赛,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如口算比赛、应用题比赛、小组接力比赛、比比哪组的五角星最多等,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合作、互相帮助,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而且增进了学生的感情,体验了集体合作的快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高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我国的蓬勃兴起,多媒体计算机越来越多地被各行各业所使用。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手段进入课堂教学也是大势所趋,因此利用多媒体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非常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的。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而多媒体教学中会融入大量的图形、文字、影象、声音、动画等资料,这大大刺激了小学生的感官,使孩子手、脑、眼、耳并用,充分唤起了孩子们课堂学习的兴趣。

如,在学习《认识钟表》一课时,我设计了“小明的一天”的生活场景,课件演示出小明这一天的活动情况,早晨6时起床,7时半背着书包去上学,8时上课,中午12时吃午饭,下午4时放学在踢球,晚上8时半上床睡觉。指导学生思考讨论。引出钟表的用途,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用过钟表看过时间,说一说他们自己的一天。这样即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思考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使学生从小热爱数学,喜欢数学,对数学知识充满兴趣。

四、用“教学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教学中,适当评价会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成就和问题,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其实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感到吃力、乏味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碰到困难时,得不到帮助和鼓励,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对于这一类学生,尤其应该在思想上给予鼓励。他们一有进步,教师应及时表扬。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被评价者通过评价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找到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要知道,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乃至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赞许和表彰都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程度加以正确引导和耐心的辅导,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心情,从而强化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另外,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与顽强毅力作为支撑,良好的兴趣也不会长久。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教学要有活力和乐趣,多一点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无趣”变“有趣”,培养“乐趣”,促进“志趣”的形成,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数学课真正成为学生要学、想学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1】 李维 《小学儿童心》、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1日

【2】 何蕾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育期刊2003年6月第16期 【3】 罗立 《关于名数的改写》 云南教育出版社 2003年6月第16期

【4】 余马东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参考期刊 2004年12月 【5】 蒋光渊 《关于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几点思考》 数学教育学习报 2005年6月

【6】 徐卫琴 《创设情境,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 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4月 【7】 刘先奎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8年6月 【8】 赵建红 《开放·兴趣·探索》 跨世纪(学术版)2008年12月第16卷第12期 【9】 欧阳跃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2007年11月第26卷第2期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用“爱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

二、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一)通过实践情境,激发兴趣 „„„„„„„„„„„„„„„„„„2

(二)通过趣味情境,激发学习趣 „„„„„„„„„„„„„„„„„3

1、通过游戏调动学习兴趣 „„„„„„„„„„„„„„„„„„„„„5

2、通过儿歌调动学习兴趣 „„„„„„„„„„„„„„„„„„„„„5

3、通过表演调动学习兴趣 „„„„„„„„„„„„„„„„„„„„„5

(三)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3

(四)通过竞争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4

三、用“幽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四、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

五、用“教学评价”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参考文献 „„„„„„„„„„„„„„„„„„„„„„„„„„„„7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浅谈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 齐芳霞 学校: 漯河电大 年级: 2008春 学号: 081180060 指导教师: 王文生 教授

篇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兴趣,培养方法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 他总会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 觉得学习很轻松。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最佳境界在于以兴趣激发动机, 促进思维和想象,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以至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善于诱导、激发、表扬和鼓励学生, 逐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活跃课堂气氛, 保持学习兴趣

教学形式的单调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数学教学中, 如果教师能够创设情感环境, 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那么课堂气氛就会十分融洽和谐。同时, 采用学习比赛形式促进学习。比赛中, 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注意力高度集中, 兴趣盎然。教师的教学方法应既变化多样, 又相互穿插, 坚持以新的知识带动旧的知识, 复习旧知识, 导出新知识, 分析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 产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会引起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新知与旧知, 已知与未知时刻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造成冲突。教师要利用这一矛盾冲突精心设疑, 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情境。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 从而主动深入学习。如教学“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 可在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设疑:“是否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 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呢?”然后请学生用“3、4、5”这三个数组成三位数去验证、去探求、去发现。这样抓住学生认知矛盾设疑, 能迅速把学生带进问题情境, 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愿望。

三、恰当巧妙设问, 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巧妙的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产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需求。

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 可巧设悬念导入:让学生出题考老师:5个7相加的和是多少?20个7相加呢?……看到老师回答得既迅速又正确, 学生非常惊讶。教师因势利导:“像这样的加法只要用乘法计算就非常简便,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学生悬念顿生, 兴味盎然, 随即产生学习新课的欲望。“学贵有疑”这句话告诉我们,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疑问, 学习才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才会开动脑筋, 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老师巧妙地设问, 可以以问促学, 以学促思, 从而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转变师生角色, 提高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如果能够围绕学生这个主体, 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 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创设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如转变师生角色, 让学生当小老师是一种好方法。我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时, 边板书边提问:“你们仔细观察, 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学生:“是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相加。”师:“对, 怎么加法, 我们以前学过没有?”教师巡视, 见学生睁着迷惑的双眼。生:“分母不同能直接相加吗?”师:“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 同学们那么聪明, 联系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开动脑筋想个办法, 看谁想得最快, 就让谁来当老师。”学生积极动脑。师再问:“有的同学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 我们请他们来当老师, 大家要仔细听, 看他们的方法能不能解决问题, 有没有道理。”生甲:“因为分母不同, 分数的单位就不同, 不能直接相加, 我想:要先通分, 把两个分数的分母都变成相同的。”生乙:“对!那就变成刚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相加了。”听完发言, 许多学生开始动手计算。让学生当小老师, 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精神。

五、开展赏识教育, 强化学习兴趣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习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有些学生往往由于感到某一方面很吃力而产生厌学情绪, 这时候教师不能单纯以“批评”论事, 对学生应多一些鼓励, 少一些批评, 绝不能讽刺挖苦学生, 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产生逆反心理。而应以“鼓励”为主, 寻根问底, 找出病源, 对症下药。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 教师必须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其实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学生感到吃力、乏味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碰到困难时, 得不到帮助和鼓励, 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因此, 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程度加以正确引导和耐心辅导, 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很多, 以上仅是我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总结, 不可能具有普遍性, 也不够成熟, 有很多地方值得商榷, 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柯汉林.教与学.中央民族出版社.

[2]柳海平.教育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李维.小学儿童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4]何蕾.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003, 6 (16) .

篇4: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

;一、在数学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兴趣的产生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之上,当学生产生学习需要的时候,就会产生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去探究和学习,以达到需要的满足。因此,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需求,使学生乐于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 “圆的认识”这一节时,教师是这样设计的:让班级内的学生站成一行,然后在队列的中间正前方向30米处堆放一些垒球,让全体学生在同一时间去拿垒球并返还原处,看哪个同学速度最快。学生马上就提出了抗议,感觉这样不公平,因为走得路程不同。教师因势利导,怎么才能公平呢?怎么才能保证每一个同学走得路程一样呢?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他们产生了探究的浓厚兴趣,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积极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通过不断探究和验证,学生们提出应站在以垒球为中心的圆心时每一个学生走的路程才能相同,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水平。

二、在数学课堂上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注重把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志趣,如果不注重兴趣的强化和发展,就会导致学习兴趣处于一种低水平的阶段。

;1.善于采用激励性评价。在数学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評价语言,增强学生的信心,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深化。所以,针对学生的不同见解要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更加想去探索,从而强化已有的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在教学中,面对教师的问题,他们会异常兴奋,个个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有的还离开了自己的座位,并不断地吆喝着“我,我,我……”希望能够引起教师的注意,从而表现自己,我们可以想象到,他们多么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赏识,这个时候,教师一句命名 “一、二、三,坐好了”。教师的这句话,严重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浇灭了他们的希望之火,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并给予他们鼓励和表扬。教师激励性的语言会进一步提高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3.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所有的学生都想取到成功,成功是学习兴趣不断强化的最大动力,教师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新课标提倡教师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用不同的速度来学习数学,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都能获得一种成就感,不断推动兴趣的发展。

三、在数学课堂上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主要场所,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一是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师不能把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一个容器,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教学中,要创建一种互助、民主、愉快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去学习,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需求,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二是树立新的教学观,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传递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更加乐于学习。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课堂上的指引者,而不再是教学中的主宰者和独裁者,要树立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的新理念。

;其次,课堂组织形式要多种多样,当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成为了教学中的主流,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学生,他们想成为一个探索者、成功者,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小组合作讨论的时候,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篇5: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

莒县第四实验小学

蒋玉艳

摘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学仍不同程度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老师包讲、学生包练的单调、枯燥机械重复的教学模式中,而是要针对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习主体的个性差异来设计适合使不同学生得到相应发展的教学方法和应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来不断激发兴趣,挖掘学习的动力。我结合自身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策略和方法: 一 学校教学中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二 家庭生活中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培养 兴趣 策略 方法

综述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事物的需要作基础,是推动人们认知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推动他奋发地学习,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并影响他们将来一生的发展。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良好的兴趣,不仅能使人开阔视野,丰富心理活动内容,使人精神振奋,情绪饱满,而且对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动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两种成份是学习的目的性和认识的兴趣性。后者对于学生更为现实。因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是在和谐完善的教学组织下,自愿学习的。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总会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而觉得学习非常的轻松;相反,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就不会有惊奇和喜悦,这种学习是枯燥难熬的、沉重的苦差。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最佳境界在于以兴趣激发动机,促进思维和想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至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善于激发表扬和鼓励学生,逐步培养浓厚的兴趣。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何使小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学习过程中成功的喜悦?这是新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崭新问题,也是为我们的教育研究指出的努力方向。一般地,兴趣的激发培养主要通过学校、家庭等途径,采用多条途径综合培养模式,以学校教学为主,同时辅之积极有效的家庭活动。下面就针对学校教学与家庭活动两条途径来探讨具体的激发策略。

一、学校教学中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与教师的启发、诱导有很大关系,教师的教学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要求我们“寓教于乐”、“教学有方”,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

(一)、从培养师生间的感情入手,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有恰当的教学方法、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外,微笑往往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每当我面带微笑走进教室上课时,学生也以同样的微笑回报我,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瞬间拉近了,学生紧张的情绪减少了,和蔼的语言打动了学生,大家都乐意和我交流、研究和讨论。从而消除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地位,有的只是一个大姐姐在和他们一块学习,一块交流,做他们的好朋友、好伙伴。教师的微笑,能感染学生,能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微笑可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可增加师生的情谊,可使学生“爱屋及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让学生多看、多动手、多体会,以加强数学的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对直观、具体、形象和生动的实物很感兴趣,能在人脑中打下深刻的烙印,通过直观实物来了解、说明数学概念、性质和公式等,不仅能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我在讲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具体实物,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讨论、交流,得出了长方体的面、棱的特点和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让学生观察、测量、分析对比后得出结论,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增强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在教学中,将抽象的学习知识,寓于学生的乐趣之中,寓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之中。这样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深信不疑、记忆深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设计游戏则要因势利导,能尽量发挥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适时、适度、适当地组织一些竞赛性的小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增加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练习中,我设计了“小熊卖文具”的游戏。请一个小朋友戴上头饰做小熊,大家当顾客,到文具店买东西。这一场景,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他们顿时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加入游戏行列,望着商店里想买的东西,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此刻,我及时的把商店里要买的东西变成简单的元、角、分换算,看着价格单上的价钱就能买到你想买的东西。在游戏中学习,学生学而不厌,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针对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把祖冲之是怎样发明圆周率的;华罗庚是怎样成为著名数学家的;童弟周、阿基米德的童年生活,利用精彩的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讲授新课,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树立了光辉榜样,既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又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

(五)、采用自编口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顺口溜学得快,记得牢。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自编口诀,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在讲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时,我在学生学完新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规律,总结出: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零头有点就是九,零头无点就是十”。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能够牢固准确地记忆,有利于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培养其学习兴趣,使“苦学”变“乐学”。这样使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由抽象变为形象,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设置陷井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设“陷井”,是针对学生由于对某些数学知识不够理解而表现在判断、推理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失误等现象,有的放矢地编出一些有迷惑性的题目,布设“陷井”,借以考查学生对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在“落入”和“走出”误区的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得以提高。在数学实践中我发现设“陷”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经努力学生跳出“陷井”获得成功,从成功的喜悦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倍增。他们在欣赏自己成功的过程中无形的进行了兴趣的自我培养。

(七)、利用作业评语激发学习兴趣。

恰当的评语,不仅能给学生指导学习方法,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如,对一些作业完成较好的作业本,不妨写上“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真聪明!你肯定还有高招,因为你是老师的骄傲!”表扬优等生但也不能责骂较差的学生,相反,应抓住其闪光点,适时给予鼓励。如“好样的,有进步,继续努力!”、“看到你在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因为你付出了劳动”、“你准行,老师相信你!”,这样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对他充满了希望,从而逐步产生浓厚的兴趣。(八)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随着媒体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能够在一种媒体上表示、传递和处理多维化信息的多媒体系统,它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静态或动态图像、动画等不同形状的信息在计算机上,把图、文、声集成在一起使得各种媒体互补,传递信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多媒体教学为小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是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例如,在教授“10的认识”时,我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我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九)、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优等生是班集体发展的“领头羊”,更是班集体的宝贵财富,怎样调动他们,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既能充当学生,又能充当老师,是尽快提高班级成绩的一条非常便捷的途径。让优等生带动、影响、帮助自己周围的同学,这可是一股很强的力量。课堂中尽量避开整体讲授的方式,有时会浪费优等生时间,尤其针对于学困生的问题,我们就可以采用分层教学,个别指导,同时优等生还可以帮助一些学困生,这样就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家庭生活中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培养孩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如:孩子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后,让孩子自己去理解,家长可问孩子:“家里有哪些东西的性状是长方形的?那些东西的性状是正方形的?”“地板砖是正方形的,„„”“那怎么样确定地板砖是正方形呢?” “用尺子量。”„„在家长和孩子的讨论下,再对新发现的正方形进行测量。再如:孩子知道了米、厘米长度单位后,家长列举牙刷、铅笔盒、床、裤子、冰箱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他先估计出每种物品的实际长度是几厘米、几米或几米几厘米,然后再用尺子进行实际测量,看实际测量的结果与估计的结果差距有多大。这样,不仅可以逐渐培养孩子估算、估计的能力和测量能力,巩固在学校中所学的数学知识,还可以使孩子感受到数学就在我身边,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1)以生活中的普通常识为起点。

孩子们的兴趣有个共同的趋向,那就是倾向于与自己关系密切或熟悉的事物。因此,在他们生活中学习数学,会引起极大的兴趣,更容易产生共鸣。例如,家长应该常带孩子一起购物,在购物中,问孩子:你对人民币有那些了解?孩子们会很感兴趣,学习热情就被调动起来。家长可再告诉孩子一些关于钱的知识,如:各国的钱是不同的,钱的产生及其发展,如何辨认真假等。

可见,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数学知识。这不仅使孩子想学、乐学、会学,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2)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引导孩子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孩子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比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如天天上学要估算一下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外出旅游得估算一下要带多少钱,才够回来等等。在孩子参与处理家务事的过程中,不但能发展智力,还能激发孩子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如:大扫除,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一起计算水费、电费等家庭帐目。让孩子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如:家长布置给孩子“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几道乘法算式”;“家里一天生活费用是多少,记录下来,制成表格,再进行计算”。有意识地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孩子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孩子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篇6: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

篇7: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

一、创造宽松的氛围

语文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人文性。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创设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信任、真诚、互助、合作、交流、和谐的人文环境中,学习语文基础知识,锻炼各项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宽松的环境,师生关系融洽,情感容易沟通,心灵能够触碰出火花,不管学生的答案怎样,只要能够给出,我们教师都应该尊重,都应该认可,这样学生才愿意表达出自己的见解,语文课堂上就应该让学生感到自由,时间是宽裕的,空间是宽敞的,思维是无拘无束的,学习兴趣才会激发,并持久的保持。

二、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堂语文自习课上,一名小女生懒得做练习册上的那些机械重复的题目,只对造句和看图作文感兴趣。不知什么时候教师突然来到她身边,并抽走了她的练习册。霎时间,她惶恐不安,如临大敌。然而教师并没有因为练习册上大片大片的空白而大发雷霆,却对小女孩造的句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句子是这样的:“花骨朵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教师看了以后,轻柔的朝小女孩一笑,夸赞道:“非常好,很有想像力,多有灵性啊!”随后又问道:“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小女孩第一次受到如此夸奖,心头一暖,胆大了起来,反驳道:“有时候春天来时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教师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头,走上讲台,她的练习成为讲造句题的范本。欣赏和鼓励带给小女生无穷无尽的动力,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学习热情特别高涨,特别用功,成绩一跃成为班级第一名。由此说明: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

三、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特征,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实践证明,凡是过深或过浅的教学内容都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师安排教学内容时,就应当注意由易到难、难易适中,教学内容必须是学生经过一定努力所能掌握的。同时,还应当善于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去讲授某些新知识,并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知识体系中。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我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中“饥寒交迫”这个成语时,先是让学生对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加以认识和理解,然后引导学生在课文的最后的一个自然段中找出能解释这个成语意思的句子,并用波浪线画上。学生联系“身无御寒衣,肚内饥”,很快就弄懂了“饥寒交迫”的意思。

2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群鸟学艺 》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3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

教师可采取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语文课堂氛围

教师应该培养积极乐观的性格。一个充满朝气,积极乐观,语言风趣的教师,学生一定很乐意听他的课。可见,教师应尽量使自己的性格开朗乐观,以求更好的表达情意,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运用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4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1.传授学生写作技巧

教师要让学生多亲近自然,感悟世界,体会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思考大千世界中万物的生存、发展以及竞争等,随时随地地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只有自己听到的、看到的、体会到的才是事实,才是真相,学生才能够写得下去,也才能写得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师应尽量避免对作文进行硬性规定,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发挥自己最佳的写作水平,不去追求速度,不去追求数量,重点把握好写作上的个性化。

2.强化学生写作技巧

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小学生,正是接触外界兴趣最为浓厚的阶段,教师应当尽量让学生多看课外书籍,经常性地阅读文章中的经典语句,分析别人是怎么写出来的,好在哪里。这样,不仅可以丰富、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更能让学生学习到作者的写作构思以及技巧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不仅可以加强应用技巧,也能够提高写作的质量。另外,还应加强出色古今著作的朗读与背诵。当学生做到这些时,在写作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胸中有墨,不吐不快”的感觉,写作也自然成为了学生表达自己感情的需要,从而慢慢地爱上了写作。

3.提升学生写作技巧

篇8: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

一、以情待人,激发兴趣

教育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主体,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老师。怎样才能做好这一点呢?常言道:“亲其师而信其道。”但是,要想让学生亲其师,教师本身首先要管其生,想方设法让学生亲近你,而不能让学生“敬而远之”。大体来看,学生喜欢哪一位老师,同时也就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门功课。学生在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对其所教的学科能不感兴趣吗?例如我班有一名同学叫小明,他是一个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以前一向厌恶学习,尤其数学学科,一拿起数学书,就感到头痛。我多次找家长做工作,要求学生家长多配合学校老师来帮助这名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但学生家长也认为这个学生“无药可救”了,后来我反复针对这名学生的心理实际进行研究、探讨,又经过了认真、细致的观察后告诉家长:“孩子并不是像你们所想象的那样,只要家长与我们共同配合好,孩子一定能喜欢上数学课。”孩子家长满意的说:“只要能让孩子热爱学习,提高成绩我们做学生家长的怎么样都成”。从此以后,我便向有经验的老校长、老教师请教,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感化这样的孩子,让他酷爱数学,酷爱学习。有了好方法以后,我便试着去实验。

首先,我在课堂教学中对他降低要求逐步提高,并用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去指导他,每到课余时间,我便主动找他谈心、了解、摸索他的心里,掌握他在数学上还存在哪些数学问题,我便及时地加以解决,在心灵中给他一个轻松、愉快感,减少心理压力,与此同时,我又与其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家长此时此刻更要关心他、爱护他、鼓励他,在同学中我又建立了一帮一活动,同学的帮助温暖了他的心,使他自己也不断增强自信心和勇气感,这样王小明同学逐步由害怕数学,慢慢变成喜欢数学了,两个月后成绩榜前面逐渐也有了他的名字,成绩的面前,让小明感到骄傲和自豪,成绩让他有了信心、有了勇气;成绩催他向上,成绩催他奋进。一年以后,小明变成了班级数学科的尖子生。面对班级这位数学科的后起之秀成绩的取得,我深知是“师爱”的结果。针对这一实际,我深深的懂得,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提高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二、开展愉快教学,激发兴趣

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数学知识,要通过一些恰当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每个学生都喜欢做游戏,用游戏这种方式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比如,在“秒的认识”这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跳绳和击掌活动,再来估算用了多少时间,第一次不够准确,而第二次估时间就比较准确了,说明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对“秒”的认识已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而这一点正是数学新课程标准所要发展和提高的。接着我又通过跳绳、写字、画画、做口算题等活动,让学生在简单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了一分种能成功地做完一些事情,在实践中体验了数学知识就在生活、学习中,把一分钟变成了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即符合低年级的心理,又把课上活了,上实了,使学生在愉悦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

三、恰当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非常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认为教育的实质就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奇的东西容易产生兴趣。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有意识设置悬念,提出有吸引力的问题,已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要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去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这种好奇心又会转化为求知欲,进而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去。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会形成。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

上一篇:中考文言提速练习:《陋室铭》加点字解释下一篇:桥梁管理养护公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