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2024-05-24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精选8篇)

篇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小专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方案》

【课题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帮助学生”。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那么,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小学数学课标》中也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一年之计在于春。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故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小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的进行训练和培养。

然而目前在我们学校多数班级里,有许多学生存在着以下不良的学习习惯。其具体表现:

1、有的学生学习无计划,作息无规律,回家不预习,课前不准备;

2、上课不专心,东张西望,学习马虎、不举手发言,不交流讨论,不练习思考;

3、一边做作业,还一边吃东西或一边看电视,一心二用;

4、有些学生作业拖拉,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作业,依赖老师或同学的帮助;

5、家庭没有制定出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导致孩子学习和做作业,效率低下。

6、在学习和做作业时,不认真,不专心,审题不严,书写不整洁;

7、缺乏自己整理书桌用品和收拾书包的习惯;

6、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总是希望老师、家长能告诉他怎么做等等。

8、另外,还有不少在低年级学习成绩还名列前茅的学生,可到了较高年级,成绩逐步下降,正如有些家长所言:“我的孩子越学越差,学前班考100分,到了一、二年级考90多分,三、四年级考80多分,五六年级考70多分,照此发展怎么办?” 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害处非常大。归结起来,一般来说这与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习惯一般都比较好,学习差的学生在学习习惯上表现也比较差,尤其是在认真思考、及时订正、坚持预习等方面,所以说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对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和动力,积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从而指导学生有效的进行学习,获取学习数学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小专题研究方案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在教育教学中,通过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坚持不懈地反复抓,抓反复,让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树立自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知道良好学习习惯应达到的要求。形成各年级段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系列要求,并逐步养成积极参与,主动合作、探究、开放、自主的学习习惯,并把这些学习行为经过自觉操练或不自觉重复,最终成为自动化的学习行为习惯而爱学习,善学习,成为其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1、研究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堂教学中的听、说、审、检、作业书写、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

(2)、培养学习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思维品质,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

(3)、促进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自主化学习。在自主探究中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4)、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校数学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

三、课题基本的研究思路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性的子课题。在我的组织协调下,各年级段数学教师通过交流讨论,根据各个年龄阶段学生能力的差异,我们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低年段――“良好课堂学习常规习惯的培养”

面对刚刚踏入校门的一年级学生,我们把养成良好课堂常规习惯放在首位,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在实际教学时,我们把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目标具体化为四个“学会”。(1)学会听。主要是教给听的方法,培养听的习惯,训练听的能力。

(2)学会说。“说”包括回答老师的提问、修正他们的发言和参加小组讨论一种情况。使学生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习惯。

(3)学会写。首先是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其次使学生树立形成正确、美观的数字印象,理解数学符号的涵义。再次要求学生用本干净整洁,字迹清楚规范,有一定的书写速度。

对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不仅要关注培养的目标和内容,更应该重视培养的过程和方式。为此我们又制定了四个“步骤”。

(1)认知指导。(2)、榜样示范。(3)行为演练。(4)、情感体验。

2、中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我们也想作为一种学习习惯来培养,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合作学习的条件,因此我们不想错失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这个重要学习方式的良机。为此,我也定

小专题研究方案

出了几个阶段性培养目标,会“表达”、会“交流”、会“倾听”。

(1)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才能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2)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说”就是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

(3)提升“交流”的内涵。这里的会交流不只是会和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观点,而且还会整合小组成员的观点,形成小组的共同的观点,并和全班同学交流。

3、高年级――“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获得知识。再者,探究学生也是课堂教学实施创新学习的着力点,所以,探究学习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高年级课题组把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习惯作为他们的研究子课题。他们也定出了四个培养目标六会:会听、会看、会想、会提、会说、会做。通过对六会的培养,让学生具备探究学习的条件,让学生爱探究,想探究、会探究。

(1)会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2)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会看,首先是肯注意看,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在课堂练习中要多设计一些能引起观察兴趣旨在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3)会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要求学生,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如果不会答,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不会了。

(4)会提:会提出可探究性的问题。在听、看、想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会自己提出探究问题。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或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有时也可让学生先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也会发现问题。

(5)会做。在教学中高度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有效组织学生多向参与到学习中去,而且也是探究性学习的必备条件。通过操作学具,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操作、观察、思维、语言有机结合,能从多渠道促进知识内化,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6)会说: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说也是做的提升,要把自己的探究过程和探究发现准确的描述出来,这不仅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学生归纳、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的考验。

小专题研究方案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坚持每月一次的课题组例会制度,及时分析总结前阶段工作得失,部署下阶段的工作,不定期开设科研沙龙,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2、建立课题组研究课制度,抓好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课堂评议五关,每堂研究课设有研究指标、达成情况、研究课听课笔记与课堂教学评议表,全体成员听课、评课,从中得到提高;

3、撰写研究性文章,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每学期撰写与课题有关的论文,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选,或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

4、进行资料积累,要求教师把既是重要参考资料又是成果的课题研究资料、学习材料及时整理好,学期结束时及时收缴与归档,以便于同组成员学习借鉴其中的有价值的经验。

五、课题预设的研究结果

通过本课题研究与实验,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的逐步养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做到动力系统与情感系统,智慧系统与行为系统相整合,从而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终大的意义。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方面有明显提高,改变教学方式,在教学形式有所创新,逐步成为我校教改的带头人,进而促进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1、良好课堂学习常规习惯的培养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六、课题试验研究的步骤

小专题研究方案

篇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从中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业成败的关键。学业上取得成功,就个人而言,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智力因素,即天赋,聪明程度,这就是人的智商;二是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这就是情商,亦即后天的努力程度。天赋固然重要,但往往是有的学生很聪明,学习成绩却并不出色;相反有的学生智力一般,学习成绩却很好。究其原因,是非智力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些主导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其实就是学习习惯。研究证明,98%的人智商都差不多,一个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刻苦,顽强拼搏,持之以恒,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取得优异的成绩。

新一轮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以来,许多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也十分注重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听示范发音,听清后再模仿。用心听他人说英语,要求学生大胆地说英语,要求学生书写要正确、工整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地学习英语,但是英语成绩总是不理想。通过调查发现他们虽然上课认真听讲,但放学回家后由于缺乏家长的监督和指导,很少学习英语,贪玩,看电视过量,课前不预习,课后也不复习,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也总是临睡才匆匆忙忙写,遇到不懂的就留到第二天上学后抄同学的,或者干脆不做……因此,小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培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庭的有力配合。小学生年龄小,自我约束力弱,需要家长的监督。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与子女的特殊关系,家长在家庭的特定地位以及家庭的特殊环境,决定了家庭教育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孩子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提出了《在家庭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目的是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更新,让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坚强后盾,家庭与学校配合,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二、概念的界定

1、“习惯”是指一个人后天逐渐养成的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行为的特殊的倾向。

2、“学习习惯”指后天逐渐养成的与学习行为方式有关的习惯。

3、“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经过不断地练习,逐步养成的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对终身学习、发展有益的学习习惯。

4、“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和其它课程一样,必须养成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专心听讲,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收集资料等多种学习习惯。但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从学习和掌握语言的角度来说,关键是要养成小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英语的习惯。并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听说促读写.5、“在家庭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就是在调查小学生在家英语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小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形成的家庭因素,研究家长培养孩子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在家庭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策略

(1)指导孩子回家听磁带,督促孩子看英语电视节目,英语录象,VCD等的习惯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绘制的第一个“遗忘曲线”表明:人们对于所学习的材料,最初的遗忘曲线是“急剧下降”的,但随着时间的进展而逐渐减慢,也就是说,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它提醒人们要抓住“及时复习”。心理学家们还告诉人们,如果对于没在联系的材料,如外语中的字、词、句,采用“部分识记”的效果好,即记住一部分后再记另外一部分为好。由此看到,家长最好能在孩子放学回家后,就督促孩子放一次录音。仅以小学英语PEP教材为例,可以先放对话部分,反复放几遍,让孩子反复听和跟着说;接着再放几遍重点词或句子部分,然后放“说说唱唱”部分,及时地复习一下刚学过的教材,使孩子有听、有说、有唱,时间不长但又有趣,这样做,比过两天临近上课前才复习,或是录音一放上就不管了的效果要好许多。当然,早起后和睡觉前,在孩子洗漱时放一段录音,坚持久了,也会有可喜的效果。利用孩子爱看电视节目,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选择适合小学生的英语节目,条件允许的可以给孩子买英语录象带,VCD等,让孩子养成爱听英语、爱看英语节目的习惯。

(2)做孩子的忠实听众,让孩子养成爱说英语的习惯

初学英语的孩子大多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在课堂上,有经验的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尽其所能,为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但每节课毕竟时间有限。家长应该在孩子回家以后给孩子提供一个说的机会,让孩子读读当天学的内容;甚至可以要求英语程度好一点的孩子背背、或者表演课文的内容。不懂英语的家长同样可以为你的孩子提供其展示语言才能的舞台。你可以让你的孩子教你一些英语的单词或一些简单的英语。而此时的你应该煞有介事地跟着孩子说上几句。这样做既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又减轻了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在不知不绝中养成了爱读、敢说英语的习惯。

(3)指导孩子联系实际,学会在“做中学”的习惯

人的语音语言和身体语言是相辅相成的。做动作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语言,表达语言,也有助于记忆。现在正在小学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教材充分考虑了孩子爱新奇、好动的特点,书中听、说、写、唱、做、画、玩的安排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有很强的趣味性,贴近孩子的生活。家长可以翻看一下这本教材,选一些适当的图配上英语单词,请人放大画出,让孩子贴到房间墙上或孩子住的那个房间角落。或是让孩子自己写出英语单词或句子贴在家中的电器、家具及日常用品用具等事物上。根据孩子学习程度,标签上可以是单词,比如在床上贴上“bed”(床),程度好的,可以将标签内容写成短语或句子的形式,同样在床头,孩子可以写“This is my bed.(这是我的床。)”,“I like sleeping!(我喜欢睡觉!)”等内容。同时建议孩子对标签进行美化修饰,这样做让孩子觉得书写英语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一种游戏形式,在“做”

中不知不觉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家长还要鼓励孩子去“发现”课文中的新人新物,大胆地创编动作和对话,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发现中学”,“在笑中学”,这样的学习对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完善孩子的个性,都是很有益的。

(4)注重时效

要培养孩子从小就有时间观念,采用多种方法鼓励他们做到并凑成“专时专用、节约归已”好习惯,即,学习时专心学,不吃东西,不玩玩具;玩耍时好好玩,家长还可争取时间同他们一道玩,以表示鼓励。学习效率提高了,任务提前完成了,节省下来的时间归孩子自己支配,去娱乐,去玩耍,家长千万不要再加作业。

四、保障措施

1、家长方面

(1)培养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有多方面要求,最重要的是“训练”。因为,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如果孩子能在您的提醒下,一次、两次地“大声说英语”了,这只能说“他有了大声说英语的„行为‟”,还不能说是开成了“习惯”,对此,我们要有耐性,要反复地、持之以恒地要求,达到“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同时,还需要不断鼓励,也叫“强化”,正确的行为得到了及时的鼓励和强化,能促使他想“再做”“下次还这样做”,以致于形成了良好习惯。当然,家长配合学校、一致起来要求孩子,给以适时的指导和帮助也是很重要的。此外,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家长可以同孩子一道“计时”,认真计算一下,比如十分钟可以记住两句话或七、八个单词,要是能每天抓住它是是值得的,以此帮助孩子具体了解“十分钟的价值”,从而养成能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自身素质需不断的提高。进入21世纪后,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英语已成为国世界性交际语言之一。新时代的家长学点英语,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素质,最重要的是可以为孩子的英语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3)给孩子提供时间、空间和物质保障。现在的家庭一般都能给孩子学习的时间保障,最好也能给孩子一间属于自己的卧室,在墙上贴上英语图片,室内放置英语学习的录音机或复读机等,给孩子创造一个英语学习的氛围。这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有好处的。

2、教师方面

(1)小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加强指导,并进行及时检查和督促。经过课内若干时间的练习,让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在课堂内初步形成,为家长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做好铺垫。

(2)建立家长学校,对小学生家长进行定期培训。培训的内容既有英语知识,又有小学生应养成哪些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这些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等。

3、学生方面

(1)制定好计划

让学生尝试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本人的学习习惯,制定一份培养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计划。例如:分析自己目前听、说、读、写学习习惯的现状,看看哪些习惯现阶段已经养成,哪些尚未达成,哪些安排在下阶段继续努力,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2)做到坚持不懈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因此孩子们心里必须有这样一个概念,学习习惯的养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当学习习惯一旦有了雏形的时候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做到持之以恒。特别是“说”,由于缺乏真实交际的场景,很容易导致半途而废,这时就特别需要孩子们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了。

五、结束语

通过在家庭中实施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我们发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浓厚,英语成绩也大幅度提高,以前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几乎都已消失。如:作业都能按时完成,且作业的质量大幅度提高;都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回家都能坚持听英语磁带,说英语,看英语电视节目等。同时家长的英语水平也有所提高,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由于个别家长长期不在家,导致个别学生的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我们所有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难题。总之,通过在家庭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小学生总的良好英语学习习惯养成的一个有效途径。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附件:

一.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调查表(学生问卷)

1、每课学完以后,你会回家听录音磁带吗?()

A、会的B、有时C、不会

2、你在家中经常和父母进行简单英语会话吗?()

A、会的B、有时C、不会

3、在家和朋友谈天时,有时会用英语交流吗?()

A、会的B、有时C、不会

4、你每天都会在家朗读英语吗?()

A、会的B、有时C、不会

5、你每天在家都会阅读有关英语知识的报纸、书刊吗?()

A、会的B、有时C、不会

6、你会在家认真进行英语书写吗?()

A、会的B、有时C、不会

7、你经常会预习英语吗?()

A、会的B、有时C、不会

8、你会在家背英文单词吗?()

A、会的B、有时C、不会

9.每天你会定时完成英语作业吗?()

A、会的B、有时C、不会

二.小学学生英语学习习惯调查表(家长问卷)

1.你定时会给孩子检查英语作业吗?()

A、会的B、有时C、不会

2.家里会给孩子提供学习英语的专门地方吗?()

A、会的B、有时C、不会

3、学校发下来的英语录音磁带,你会监督孩子听读模仿?()

A、会的B、有时C、不会

4、你每天都会督促孩子朗读英语、背英文单词?()

A、会的B、有时C、不会

5、你会指导孩子的字母书写吗?()

A、会的B、有时C、不会

6、你会用英语和你的孩子问候、打招呼及日常会话?()

A、会的B、有时C、不会

7、你会给孩子一定时间看英语电视节目、英语录象吗?()

A、会的B、有时C、不会

8、孩子在英语学习上有进步,你会鼓励孩子吗?()

A、会的B、有时C、不会

9、在英语学习上你会鼓励孩子与坏习惯斗争吗?()

篇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一、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对科学研究起重要作用,而良好的观察能力是要通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获得的。善于观察是人们获取智慧的重要方法,很多科学家和发明家都善于观察,从很细小、很普遍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然后从这些现象中发现了真理。例如,瓦特通过观察水烧开时蒸汽顶开壶盖现象,仔细思考研究,然后发明了蒸汽机。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十分重要,好的观察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不懈,有耐心。

有价值的科学发明和真理,都是科学家们经过若干年坚持不懈的观察思考和不断实验的结果。例如,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几十年的观察与实验才向人们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观察的持久性和耐心性,从而培养学生坚持不懈、耐心的观察精神。

(二)客观真实性。

在探究科学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观察的真实性,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真实记录所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培养他们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三)目光敏锐。

观察力敏锐是做很多事情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科学探究中,观察力敏锐尤为重要。在观察某个事物或现象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忽略每一个细节,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

(四)有目的性。

很多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或现象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别的事情所吸引,而忽视他们真正要观察的事物和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事物或现象,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观察品质。

(五)学会全面观察。

学生在观察同一个事物时,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往往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从不一样的角度观察事物和现象,让学生学会全面观察事物。

二、手与脑结合,让学生养成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手与脑相结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他们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喜欢动手做实验,但是他们往往不善于动脑,很多学生做科学实验可能就是因为好奇或者觉得有趣,并不会思考在实验中得到了什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做实验时思考问题,让学生手脑结合,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做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实验之前,教师可以针对实验内容,给学生提几个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思考,做完实验后,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预测实验结果,策划实验方案,在实验之前,让学生动脑思考实验的结果是什么,思考出一个实验方案,然后再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束后对比预测结果,思考预测结果与实验为何不同,然后写实验总结,从而让学生养成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的好习惯

学习科学必须要有探究精神,在学习小学科学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学会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很多小学生在碰到难题时,不会自己主动思考和探究,而是直接去向家长或老师寻求答案,久而久之,他们就不会主动去思考探究问题了。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的能力,在他们遇到学习中的难题时,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或者做实验等方法自己主动思考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培养他们主动思考、习惯钻研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学会总结,学会反思

总结反思在科学研究中很重要,只有在实验后不断地总结反思,才能从实验中取得经验,才会有进步和提高,才会成功。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做完实验后学会反思和总结。当学生实验失败时,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学生,而是要帮助学生分析,让学生自己寻找到底是哪一个实验步骤出错了,然后进行总结反思,分析出实验失败的原因,才能吸取教训,避免下一次再出错;学生实验成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总结,要问学生在这个实验中有哪些收获,从而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养成善于观察思考、学会手脑结合、主动思考探究、懂得反思总结的良好习惯。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的自然学科,新课改后,对小学科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科学探究,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小学科学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科学,学习习惯,观察

参考文献

[1]雒鹏程.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改革与开放,2009(9):133-135.

篇4: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教师讲解的习惯

在改进教学模式后,学生也敢于发表自身的观点,尽管这有利于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可是却难以使学生认真地倾听教师的讲解与分析。在教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讲解的时候,只要学生有所开窍就会自言自语,倘若教师制止学生,那么就可能激起学生的不满,这不利于学生真正地搞懂教师所讲解的一些难点和重点内容。为此,教师要想使学生认真地听讲完整的内容,就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启发学生积极、认真地倾听教师的讲解和其他同学的观点,只有如此,才可以使学生切实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当中,激发学生的思维

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

小学生在做计算题的时候,往往会由于思维定式而出错。比如,80÷(40+20)=(80÷40)+(80÷20)=2+4=6,对这个错题进行分析,这道题目出错的原因是搞错了计算的先后顺序,正确的解法是:

应當首先计算出40+20,再计算出80÷60。错误的解题方式是受到了乘法分配律思维定式的负面影响,计算的过程是比较单调和乏味的,并且有着一定的规律,因为学生日常的练习比较多,学生的自信也比较高,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常常拿笔就写,却不看好题目。为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务必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进而使学生正确地计算。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完成作业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是非常关键的,

教师应当激励学生在学习完一项内容后,自身进行独立的思考。即使是在做题的时候,碰到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也应当尽可能地去独立思考与解决。教师应当使学生明确自己独立解答出来的问题,即使不正确,也是值得赞赏和肯定的。倘若不独立地思考,抄袭别人的劳动成果,即使做得再准确也是可耻的,进而让学生意识到独立思考与完成作业的价值,最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完成作业的习惯。

综上所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学生长时间的学习中慢慢形成的。为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在讲解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朱雅晶.浅析如何培养良好的小学数学学习习惯[J].小学教学参考,2011(24).

(作者单位 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分水镇终南小学)

篇5: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足可以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

一、要培养学生阅读课本、专心听课的习惯

数学课本给学生标明了学习内容,指明了学习的重点,点明了学习思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关键是要抓住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在重点、难点、关键处以及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把“听、看、读、思、练”结合起来,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学会看平面图、立体图、表格、数据等,精心创设一种既有趣生动又有吸引力、和谐的课堂氛围,不断激发学生多思善想的求知欲望。数学知识有着严密地系统性和逻辑性,课堂教学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要使学生上课听要入神、入脑、入心,听懂老师的每一句话,必须根据小学生好奇的特点,在课堂上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法和手段,对典型的问题进行有目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演变,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此类数学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本质属性,探求不同的解题途径,让学生在不断变化了的情境中,运用计算方法、运算定律和已学过的知识,去积极动脑思考,认识事物,理解知识,启迪智慧,也使学生对学习的始终感到“新”、“奇”,由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努力调度学生上课思维集中和动脑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解题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尤其是应用题。只有认真审题、读题,才能知道条件问题是什么,才能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题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

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一)作题时,首先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

(二)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三)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的表达17—8所表达的意义,学生一般表达为17减去8得多少,但如果教师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启发学生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

(1)被减数是17,减数是8,差是多少?(2)17比8多多少?(3)8比17少多少?(4)8再添上几就是17 7(5)17减去多少与8同样多?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独立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艮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上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数字至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

总之,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

篇6: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可见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那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从几个方面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良好的学习习惯

引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可见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受用终生。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几点看法和感受。

一、培养认真预习的习惯

所谓的预习就是指学生把老师要讲授的功课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从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自觉预习功课的孩子往往自身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也更主动,效率更高。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自觉的课前预习习惯,我首先对学生提出了符合学习实际的预习要求,然后,在课堂中检测和落实。主要要求学生做好以下两个环节: 1多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里的“读”不单单指朗读,还包括了朗读的各种形式如:大声读,轻声读,默读等。通过朗读形式的变化,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提高听课的目的性。所以,“读”是预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2多查

初读到一篇新文章,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不理解意思的生词。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请工具书来帮忙。然后,把易错的多字音词,较难记忆的字、词,在书上或者是预习本上标注出来。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鼓励学生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帮助理解,自查自悟。

二、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指“把感官、感情和智力综合起来,寻求其含义和理解的智力和情感过程”。一个人是否善于倾听,不仪体现着他的道德修养水准,还关系到他能否与其他人建立一种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学会倾听是十分重要的,它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呢?我认为应该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1在词语听记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词语听写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字词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教师词语听写的过程中会自然地集中注意力,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听写方式的变化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提高自身的倾听能力。

2在课堂问答中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取提问法或讨论法进行阅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很好的倾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和同学的发言,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听清教师所提问题,以及问题要求,不要盲目回答。要尽量教会学生抓住问题重点,再有针对性的回答。其次,应当要求学生除了听清老师的问题外还应注意倾听其它同学的发言,并进行总结、评价和补充。教学中,教师还应创设情境,精心设计所提问题等,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3在朗读评价中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倾听能力的培养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语言的判断分析能力和朗读能力。通过有目的倾听,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得以集中。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对同学的朗读进行自己的品评,这样在思考和感悟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三、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习惯

听讲是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为什么同是一堂课,一个教学内容,可是学生的成绩差异会如此明显呢?在培养好的倾听习惯之后,认真的听讲就是实践的过程。虽然学生的成绩受到基础、兴趣、对教师的态度等外在因素的一定影响。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其实是学生是否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是否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习惯呢?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多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开小差”等情况,通过研究和了解这多是因为学生认为学习过程过于枯燥,对所学内容没有兴趣造成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避免单一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情,形象、直观的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在讲到重点内容时,更应该提醒学生注意。使学生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多观察学生听课的表情,如发现多数学生对所讲内容表现淡漠,就应该及时调整讲课的方式、方法。如果,有个别同学出现“开小差”的情况,应及时予以提醒。2培养学生边听边想的习惯

教学其实是师生的双向互动过程,学生只有把自己的所感,所想,与同学和老师互相交流才能有所收获。因此,教师要用多种方法启发、鼓励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并对学生的回答及时予以肯定,从而帮助学生养成思考的兴趣、习惯。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我指导学生自选说、写、读、演等形式进入蔺相如与廉颇的角色,理解他们当时的不同心态。学完“负荆请罪”这一内容后,我重点指导学生讨“将相和”的基础是什么?在学生激烈地讨论发言后,我进一步点拨,使他们认识到:在一个集体里,学会相互谅解、不斤斤计较、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处处以集体利益为先,才能形成团结有力的整体,获得更大的成功。3培养学生边听边记得习惯

现在大部分小学学生都没有记笔记的习惯,其实,上课时随时以笔记的形式记下老师所讲的内容即便于课后复习又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笔记的重要性,在听课时要勤于记笔记。这点上教师可以已随时抽查课堂笔记的形式,提醒他们应把课上听到的重点内容随手记录到笔记本或是书上。只有做到耳到,手到,才能养成学习过程中听写同步的习惯。这不仅对现在,对今后的学习上也将是大有益处的。

四、培养阅读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这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创造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课堂上,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导学生进入课本角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最为直接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不同角色,再配合一些多媒体教学手段,从视、听多方面给学生感官刺激,营造一种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例如《火烧云》一文描绘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时瞬息万变的壮丽奇景。女作家萧红借助丰富的想象,把读者带入了美好的意境。学习这样的课文,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意境,并让多媒体进入课堂,在轻快的音乐声中重现火烧云变幻莫测的奇观。在体会大自然奇光异彩、千姿百态的同时,要让学生明白,作者之所以敏锐地捕捉到了生活中这些稍纵即逝的镜头,是因为她具有丰富细腻的情感,心中充满了对自然、对生活的挚爱。2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后,因为课内阅读时间有限,这时就需要课外阅读,来扩大阅读量,从而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课外阅读不必像课内阅读那样,有规定的时间和内容,这种阅读应当是在一种宽松自由的条件下进行的。教师可以从旁鼓励和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课外阅读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内阅读的效率,更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

3交给学生阅读方法

阅读的方法很多,有精读、略读、浏览、摘抄好词佳句、写读书笔记等各种方法。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渐渐掌握了这些方法,学会了怎样读书的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小结和建议:

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实还包含了很多方面如:养成自习习惯、写作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动笔习惯等等。但是,需要了解的是任何习惯都不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后天一点一滴的积累当中逐渐养成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持之以恒,刻苦练习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这需要坚持不懈的意志力和精神。我们在培养小学学生学习习惯方面要从细节入手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等。教师要从细节入手,自身方面也要做好坚持不懈,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奠定人生,习惯成就未来。”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作为教师的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篇7: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感悟,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而这一切需要依赖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了探讨.

作 者:郭正凤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行小学,上海,35刊 名:文教资料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年,卷(期):“”(7)分类号:G62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学习习惯 培养

篇8: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对于刚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 他们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 还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小学阶段的学习完全不同于幼儿阶段的学习, 如果学生在教师讲授新课之前对知识进行预习, 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可能明白自己哪些地方懂, 哪些地方不懂, 以便在课上对不懂的地方加以注意。这样就可以避免教师在讲解时, 学生茫然听课, 分不清主次, 使得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学生数学素养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打下基础。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要加强预习指导,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 要让学生认真地阅读数学教材。许多人认为阅读是语文课的专属, 数学课根本就不需要阅读, 其实不然。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 在预习中教材上的知识如何传授给学生呢?毫无疑问是通过学生的阅读, 将静止的数学文字转化为自己的思想, 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存储在头脑中。因此, 要让学生做好预习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 要明白编者的意思, 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

第二, 要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的思考与总结。阅读只是一个收集信息的过程, 在读的过程中还要深入思考, 要明白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什么?哪些知识已经掌握, 哪些知识没有掌握?这些知识与所有知识有什么联系?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实在解决不了的就请教同学或家长, 并且要用不同的符号在教材上针对理解有难度的地方做好标记。这样在讲课时就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听讲, 以解决预习中没有理解的知识, 学会的知识又复习了一遍, 进一步加强了理解与记忆。这样长期坚持就可以使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 使学生真正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 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有利于学生今后学习活动的开展。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程度往往会与教师的预想存在一定的差距,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听在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倾听是一门艺术, 也是一门技巧, 只有会听、善听, 才能完全融入到教师的讲解中, 才能更多地获取信息, 提高识记效果。但现在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 或者表面在听, 但听的效果非常低下, 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提高。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第一, 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尚低, 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还是要依靠教师的讲解。因此, 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非常重要。只有认真细心地听教师讲解, 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才能进行深入的思考, 及时消化当堂所讲知识, 加深理解与记忆。不懂的地方下课再请教其他同学或请教老师, 做到当堂任务当堂达标。学生只有认真听讲才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才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主动思考, 积极动脑, 开发学生的智力, 启迪学生的思维, 使课堂教学活动有序高效的进行。

第二, 认真听同学的发言。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 我们更加注重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提倡将更多的学习权交给学生, 鼓励学生在课上大胆地发表个人见解。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课上发言的同学逐渐多了, 往往是一个同学发言还没完, 其他同学就开始举手要发言。这个现象固然是好的, 但是效果有时却很低。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的心思都在发言上, 没在听上, 只顾得发言, 其他同学说了根本没有听清楚。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在其他同学发言时, 要保持安静, 耐心倾听, 要听清听懂他的意思。这样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来对自己的想法进行不断地完善与修正, 同时在听的过程中可以听出其他同学发言的不足之处, 既可以避免自己出现同样错误, 又可以对发言的同学提出修改意见。

三、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整个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作业可以巩固学生当堂所学知识, 检查学生一段时间以来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从作业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思路, 以便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或加强个别辅导。因此, 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第一, 工整地完成作业的习惯。卷面的整洁与否可以反映出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因此在平时我们要让学生养成书写工整的习惯, 将书写工整与否纳入评价体系中, 对作业工整的学生进行表扬, 并把其作业在全班传阅, 使学生以此为榜样来清楚工整地完成作业。对于字迹潦草的作业要让学生认清作业工整的重要性, 使学生逐渐改正。

第二, 独立地完成作业的习惯。小学生由于自我完成作业的意识不强, 同时大部分家长对学生的作业不够重视, 造成大部分小学生在独立完成作业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一是要改变布置作业的方法, 那种一页一页做练习的方式只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我们可以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 如游戏作业, 让学生在做游戏中完成作业。二是调整作业的难度, 要遵循从简到繁, 由浅入深的原则, 基于学生的基础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 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顺利地完成作业。我坚信只要做到以上两点, 就能逐步培养起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第三, 自我检验的良好习惯。小学生经常由于马虎造成失分, 避免这种现象的最佳方法就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与自我检验的良好习惯。应用题、计算、填空等题型不同检验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把不同的检验方法渗透到教学中, 让学生掌握各种题型的检验方法, 让学生在每次作业完成后, 都进行检验,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上一篇:房产证逾期办理违约金民事起诉状下一篇:行业经理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