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云 陶渊明

2024-04-24

停云 陶渊明(精选5篇)

篇1:停云 陶渊明

停云 其一,停云 其一陶渊明,停云 其一的意思,停云 其一赏析 -诗词大全

停云 其一

作者:陶渊明朝代:晋 霭霭停云,时雨蒙蒙。

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静寄东轩,春醪独抚。

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篇2:停云 陶渊明

停云 其三

作者:陶渊明朝代:晋 东园之树,枝条载荣。

竞用新好,以招余情。

人亦有言,日月于征,

篇3:真我陶渊明

陶渊明“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这样的印象成全了他大隐士的鼎鼎声名。可是恰如俗语所谓“甘蔗难有两头甜”,大隐士的名声太响亮了,响亮得妨碍了我们的听力,使我们很难再听得到他的追问和叹息。我更愿意说,陶渊明是用世俗人生追寻生命意义的问道者,他走向田园、返归自然的步履并不轻松,一直带着些思虑迟疑。

一个年轻人,曾祖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和父亲都出任过太守,生长在官宦家庭,自小接受儒家思想教育,他如果没有一点儿胸襟抱负反倒会令人意外。陶渊明“总角闻道,白首无成”,那一份激烈壮怀后来是渐行渐远了,去得却并不甘心。“慷慨忆绸缪,此情久已离。”少年壮志,多少年后想起来,仍然不免澎湃汹涌。一面叹息着“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一面还要勉励自己“先师遗训,余岂云坠”,甚至立下了“千里虽遥,孰敢不至”的誓言。好读书,读到精卫刑天,便感慨“猛志故常在”;读到屈原贾谊,更直言“进德修业,将以及时。如彼稷契,孰不愿之”。不解音,却“畜素琴一张”,偏又“弦徽不具”。谁若是“解识无声弦指妙”,来听一听这酒后无弦琴上的心曲吧。直到晚年病重之际给儿子们留遗言,还借子夏口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洒脱通达的话里,是不是隐藏着几丝遗憾呢?对,就是遗憾!陶渊明的现实人生是贯穿着失意无闻的遗憾的,它构成了一种若有若无、时近时远的背景,或者如地心吸力拉着这位大隐士,使他的飘飘凌云增加了宝贵的重量,不至于真的脱离了人间。

你也许受命运眷顾,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人生得意,富贵闻达,不用像陶渊明当年背着显赫家世的包袱去受门阀世族的白眼,甚至还有温峤那一声“溪狗”的嘲骂。要知道,这家世可惜并非世家,等传到他手里,早已经成了一张过期的支票。对于“少而贫苦,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的人来说,这倒恰好帮他更多地看清了世事真相。应该不用等到成年,这年轻人跃跃欲试,指望着到社会上放手一搏,续写乃祖辉煌的热血就已经在渐渐变冷了吧?世胄子弟充斥要津,天下纷扰又日甚一日,不要说建功立业,就是全身远祸也还得费周章呢!既不肯与世推移但求宦达,又似乎心有不甘,他迟至二十九岁才出为江州祭酒,三十五岁始作参军,四十一岁求为彭泽县令,每次都是不得已而来,不得意而去,一律地匆匆复匆匆。

时世已然看清,诸如“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的先师遗训又念念在心,出入进退之间,他本该是坚定的。然而生活不肯轻易放过他,在他弃掷了士大夫的颜面躬耕陇亩后,仍然叫他“儋石不储,饥寒交至”。生生乏术,也罢,且为稻粱谋一场,任从口腹自役吧。这样想着,陶渊明摇摇头步入官场。仿佛还只过去了一个夜晚,内心的痛苦就泛滥开去,眼看要将他淹没,窒息。于是逃,于是回,再逃,再回,几番挣扎到底助他淘尽了尘滓,那个自然浑朴的真我站立起来,一开口便已穿越千年: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原来无中真能生有。当所有的矛盾都化解了,所有的苦难都消融了,冲淡、平和、宁静和纯洁也就产生了。从此心之灵性犹如泉眼汩汩流淌,源源不绝全是乐生的情怀。

世俗人生需要光宗耀祖、封妻荫子、闻达天下、留名青史,一个人如果汲汲于此,再成功其实仍只是小我。儒家圣贤热心救世,要人行仁义,济苍生,“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不行”则“乘桴浮于海”。至于富贵闻达,只该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君子不以此萦怀。一个人如果遵循圣贤教诲,就可以提升人生的境界,有望造就大我。道家圣哲冷眼观世,教人“无已”“无功”“无名”,远离俗世作“逍遥游”。一个人践之行之,走到最后便是无我。小我混世、大我济世、无我遗世。多少前人走过去了,也只是这三条道路。没有别的可能吗?陶渊明在官场和田园中来来回回,心头纠缠不已的,也许正是这一声追问。而他最终给出的回答,足以令当代的行为艺术汗颜,是真正艺术的行为。他用世俗生活开拓出了第四条道路,活出了自由意志,活出了诗意人生。世人多不能理解,只是视之为大隐士,岂不惜哉!

陶渊明的第四条道路,概要言之,就是自然随性、任真自得,做“真我”。

我一直以为说陶渊明隐居包含某种误解。沈约编著《宋书》,将之归入《隐逸传》,后人多不假深思,不能明辨,遂致一误千年。中国古代隐士窥破红尘,鄙弃名利,如许由之洗耳颍川、庄子之曳尾泥涂、渔父之鼓枻江泽;陶渊明则少壮“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后来眼见世家塞路,天下多故,仍再三尝试,很有些犹豫徘徊,即便最终选择了远离官场,还不免时或流露失意的遗憾。中国古代隐士远遁山林,僻处岩穴,逃避世俗生活,疏离人伦常情,如夷齐之采薇、介推之抱树、庄周之鼓盆;陶渊明则“结庐在人境”,和亲朋邻里多有往还,对子女家人常存温情,虽然自言“而无车马喧”,其实一直没有断绝和官场中人的酬酢。这个人因为晋宋易祚而更名为“潜”,作《述酒》《拟古九首》诸诗影射时事,忧念儿子们无所成立,悲祭弟妹而复自祭。你可以看到他的眼光并没有全部离开现实社会、此在人生而投向彼岸,他的所谓隐居,怎么看都只是和官场保持距离的世俗生活。

陶渊明的隐居,确切点说其实是“园居”。他没有选择山林岩穴避世,而是独具慧眼,返归田园,只因他发现了世俗人生的真乐趣。入官场则违已交病,返田园则载欣载奔。官场与田园之间的几番往返促使他认清了人生真正的快乐不在于利欲的满足,而在于天性的保全。物质生活贫乏一点儿没什么可怕的,简单平凡的生活反而有助于天性的自在舒展。所以种豆南山沾衣不惜,采菊东篱得意忘言,南窗常可倚,容膝自易安,涉园日成趣,矫首时遐观。陶渊明既已发现真我,将之植入田园,真我便扎下根去,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这真我日渐充盈,日渐开敞,田园不足以继续滋养,也不再能够容纳,他势必要寻找一个永恒的居处。“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大自然,只有大自然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可资印证,有如此灵动的源头活水不停流淌。植根田园,取给自然,这就是陶渊明的诗意人生,这样的人生形式里,又怎么会缺少真正的快乐!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如何?

这哪里是诗,这分明是陶渊明的生活。这生活里洋溢着真爱好、真欢欣,便从这真心真性里滋长出真诗意。这真诗意是什么?是意志的自在自由,是心灵的自得自足。耕我田,摘我蔬,酌我酒,读我书,我亦爱我庐,草木扶疏起我欣欣生意,微雨好风与我自足。

然而自足中犹有不足。投入大自然,看到了永恒,便也照出了个体生命的短暂,痛切地体悟了人生虚无的本质。这实在是难以承受的无奈和悲哀。陶渊明对此从不掩饰,他叹“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叹“人生若寄,憔悴有时”,叹“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叹“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随手翻检陶集,我们便听到了这许多声叹息。有意思的是,这许多声叹息并不妨碍陶渊明发现和享受人生的快乐。他有他的办法:“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形体和心灵的二分法让他摆脱死亡的恐惧而得其自在;“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生命短暂的清醒意识又反过来促成了对人生快乐的迫切追求;“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认识到个体生命的过程也是自然运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乐天安命就成了顺理成章的必然选择。这最后的选择我以为并不消极,它是存在向虚无投去的淡淡一笑,恰恰显示出对此生的积极态度。他知道,正因为现实人生无法带领我们到达彼岸,此生的快乐满足才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价值。

陶渊明真正活出了“我”,活出了一个真正的“我”。他曾经在人生的困境里挣扎,为世路艰险叹息过,为生活艰难苦恼过,为仕进还是退处矛盾过,压根不愿做混世的小我,又实在无法做行当道义的大我,眼看要遗世逍遥归于无我,幸而他质性自然,本爱丘山,才能在转身田园后将物质生活中的缕缕蛛丝轻轻拂去,擦亮了精神生活中的这个真我。这个真我以世俗人生的苦难、忧念、悲戚、无奈、遗憾等一切灰色和沉重做基础,却焕发出超越现实的洒脱、轻松、安然和快乐。走在终南捷径上的假隐士们固不足论,就是避于山林逃处岩穴的真隐士们亦无可比。真隐士们无非成就了个人道德的崇高,我辈世俗中人徒然仰望而不能追蹑。陶渊明的真我却很亲切,他没有高标远引,他只是你的邻里亲朋,他能陪你长夜对饮,伴你中宵长谈。只要你肯静下心来倾听他,他会告诉你,不以物欲累心,尽可能让心灵获得自由,在平常的世俗生活中放纵性灵,不拒绝歌哭,却更愿意发现快乐,任真自得,自然随性,就可以不失真我,在世俗人生里找到意义。

篇4:在姑苏停云留香

踏着青石板进去,入眼即是满壁的木制格子,左边是手工捏制的陶瓷器皿,右边是远道而来的日本和香,以及年代久远的各种香器与茶具。经过插了几支干枯莲蓬的瓷瓶,但见一方长台上,铺就一条来自苏州老刺绣厂的绸布,上面摆放着香炉、沉香木、蟾蜍雕刻、佛珠手钏和一串形似枇杷的玉器。

再往里走,壁橱之间总能看见几幅古字画,几扇竖窗上还有雨水的痕迹,一抬头,透过一方玻璃可以看见二楼画廊中的些许作品。最里面的一间,干净的只放置了一张方桌和几本书籍,墙上挂了佛珠、箫,阳光从屋角的天井上空倾洒而下,翠绿的芭蕉叶掩映,“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味便有了几分。

香之缘

云,自然是停不下来的,香亦是如此。

香馆主人黄稼伟说,取名“停云”的寓意是“希望美好的事物能停留得久一些”。这位曾经做了十年艺术纸进口贸易的老苏州人,因为喜爱沉香而开了这家店。开业仅半年,已经吸引了本地和来自上海、北京等地的文人雅客到这儿闻香、品茗、赏画。除了日本合香、印度檀香和选自越南芽庄等东南亚区域的上等沉香,还有铜炉世家传人陈巧生亲手制作的篆香炉,以及主人私藏多年的日本南部百年老铁壶,最昂贵的价值五六万元。

见面当天,黄稼伟上着烟灰色纯棉T恤,搭配自己DIY的棉布短裤,脚穿功夫布鞋,配上他的山羊胡,颇有几分闲云野鹤的味道。

“为什么想到做一家这样的店?”

“因为喜欢,开店之前,自己玩沉香已经有七八年了。”买下的第一件沉香,是一串手串。手感并不是不油润,气味也颇典型,只是不知哪一点,总让他觉得不太对劲。于是,他开始翻阅各种关于沉香的资料,一心想琢磨出个究竟来。事实证明,那手串的确是假的。直到现在,他也说不出是哪一点让自己起了疑心。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香缘吧,不是真的沉香,总感觉不贴心。

闻到真正的沉香,是在一年之后。黄稼伟说,只觉得所有的意念都集中到了鼻尖,顾不及有任何杂念。恍惚间,仿佛看见斑斓的画面:大红大绿的背景前,关云长横刀勒马。

很奇妙,香能与人进行思想沟通。他由此一发不可收拾,迷上了沉香。

这并不做作。黄稼伟引用一个教授的话说:“香其实也是有生命的,它在燃烧的过程中不停与你对话,你用心与它沟通,它就会报答你。”正因为这样,所以在烟香缭绕中才能让人获得静心。静心是真实自己的一种回归,是与生俱来的,就像爱,是从自身中成长出来的。爱得越深,越静心。

香之道

所谓“一香、二针(灸)、三药”,香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而像古人那样,在写诗、绘画、喝茶、弹琴时焚一枚好香,恰是香馆主人追求多年的“香生活”。

原来,香馆的楼上只做单纯的画廊。一年下来,感觉只以画廊的方式存在确实是单薄了点。于是在某个晚上,黄稼伟一个人把楼上给折腾出来,作为画廊和茶道具、香器、花器的集中展示区域,用上几年前就想好的名字——四闲堂。意指古人的四般闲事,也是现今所说的四大雅道:品茗、闻香、插花、挂画。

坐在竖窗边,慢悠悠地泡上一壶铁观音,等待一缕青烟从“福”字篆香炉中飘起,呼吸之间,一丝似有若无的香气,便馥郁了一室雨水后的沐阳。

那只看似陈旧的篆香炉,是他多年的珍藏。篆香炉本是焚香的工具,也称“芸香”,用模具把调配好的香粉压成回环往复的图案或文字。我惊叹于它设计的奇妙,器型的典雅。查过资料才知道,古代佛寺早已有之,僧人做功课,用香印燃烧,既是供奉,还有计时的功用。珍贵的香粉缓缓燃着,留下一点灰痕,这灰痕终于延长到尽头,悠长庄严的诵祷声中,禅房外,丛林坐落的群山背后,已经露出晨曦的光来。

名贵珍稀的古代香具不可觅,闻香之风尚早已经失传多年。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推崇有麝香精华的国外香水为精致生活之道时,在日本,却早有了繁琐规范的闻香之道。

日本九谷烧、京烧的香炉、香盒,精致可爱,古韵扑面,或富丽堂皇,或简约内敛。高冈出产所做的铜炉,鬼斧神工,老气横秋。香道小众,据说日本在大百货公司开设的香道会,参加者每次费用不菲。练习者不全是成年人,青少年也不乏学习的兴趣。

在停云香馆的书篓里,放着几本与香道有关的日文杂志。翻开杂志,日本贵族装扮的女子认真而虔诚地用闻香杯辨别沉香、奇楠的细微差异,特写中,一双香箸轻轻地拨动着银叶上的沉香。我感动于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感慨这古法空熏的闻香在中国近乎消亡。黄稼伟介绍说,日本香道的一套程序,其实源流在中国,是明朝中国文人中早就流行的消闲之道。如今日本香道仍取“隔火熏香”法。

岁月沉香

寻访当日,屋外雨过天晴,停云香馆内,处处散发着一缕香气,若有若无,唤醒我对海南岛的记忆。那些暴雨后的黄昏,或者海风轻拂的夜晚,空气中总会弥漫着一丝熟悉的气息。

“海南是我国沉香的产地,而且品质上佳。”黄稼伟一边述说,一边小心翼翼地拨弄香灰。

而沉香的形成,颇为不易。

黄稼伟说,世界上不只有四种芳香的树木会产沉香,海南结沉香的一种树叫做白木。海南的简称“琼”,指的就是沉香,所谓琼浆玉液。这就涉及到沉香的原理,沉香是蕊香科沉香属,又或是橄榄科的,实际上有六种树材可以结沉香。这一类树在自然状态下是不结沉香的,就是普通的一棵树,但是如果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了伤害,就会分泌一种油脂来修复自身的创伤。与此同时,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也浸入到了香树的创口。

很多年过去之后,香树的创口处结出了沉香。又过去了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年,香树死了倒在土里或者水里,而它的伤口非但不会腐烂,反而凝成了结结实实的一块,仿佛动物身体里的“结石”。它们坚硬,芳香,有些比重较大,扔在水里竟会下沉。因此便有了“沉香”的名称。

也有许多沉香,并不沉水,但一样有奇妙的香。因此,评价一块沉香的好坏,是不能用沉水来作为标准的。重要的是香气。“香气是沉香的生命。如果没有了香,或者是不具备特别好闻的香,那么沉香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黄稼伟坦言,曾经在一次品香的过程中,他竟于香气的氤氲中看见自己美丽端庄的妻子。

在停云香馆,一壁手工陶艺作品的对面,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日本合香。所谓合香,就是把各种各样的香料调合在一起,形成层次丰富的香氛,分为天然的与化学的。在国内做合香产品的不多,日本合香的特色是用天然的原材料,但是最讲究的是它的技术。其实也是源自中国的一种古老合香技艺,从现在的制香业来说,这种工艺是很发达的。中国古语说:“不见其香,但闻其味。”那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只会让人心向往之。

TIPS:沉香的鉴别

一观:观其貌。不管是沉香的结油多寡,沉香和木之间有很明显的区别,俗称花纹,油脂线。所以你看见的真沉香手钏或把件,该有明显的花纹(假沉香的外观几乎没什么变化,无浓淡之别,或花纹极其一致)。

二闻:闻其香。沉香是香中极品,其香非同一般。或清新雅致,或高远悠扬,各人闻之所感都不同。但其味一定是香的。所以,鉴别沉香真假最主要的是闻其味。沉香在自然状态下少发香或几乎没香味,这个是正常。也有一些产区的沉香,在清闻的状态下也很浓郁。如达拉干沉香,清闻有如棋楠的味道,非常的美妙,清凉只冲后脑。如是沉香料,你可用火烧一下。或过水后摩擦,真沉香便会发出清幽的香味。如是沉香成品物,如手钏或把件等,你可以用针烧热后去烫了闻,这样既可闻香又不破坏物件(假沉香的味道,是泡于化学香料而产生的,所以正常状态下其味会很浓郁刺激,用火烧之有塑料的焦味)。

三尝:尝其味。沉香在咀嚼中会产生一丝苦味,随之是淡的甜味,同时伴有很浓的香味,口感特别舒服。古书中说因大臣口有异味而口含鸡骨香上朝,就是这个道理(假沉香在咀嚼会一直是苦味,而且会不舒服,没任何香味)。

停云香馆

地址:苏州市平江路125号(悬桥巷口)

电话:0512-65815845

藏香

张乐:著名小提琴家、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终身签约小提琴家,现任深圳交响乐团小提琴首席;资深沉香收藏家。

篇5:陶渊明《停云(并序)》赏析

《陶渊明集》陶渊明虽写过一些脍炙人口、久诵不衰的辞赋和散文,但其主要成就是在诗歌方面。他历来都是以一个诗人的身分被载入文学史的。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包括:哲理,如《形影神》;赠别,如《与殷敬安别》、《赠羊长史》等;家训,如《命子》、《责子》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田园诗和咏怀、咏史诗。

古道热肠的寂寞孤独——《停云并序》赏析

停云并序

陶渊明

停云,思亲友也。樽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

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儜。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八表同昏,平陆成江。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东园之树,枝条载荣。竞用新好,以怡余情。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岂无他人,念子寔多。愿言不获,抱恨如何!

赏析

停云,停滞不散之云。停滞,呈“深思状”,不散,意在“聚而不散”,如同冥思苦想亲密的朋友。酒杯里斟满了新酿的醪酒,庭园里开满了鲜艳的花朵,可惜啊,不能与思念的友人共享这美酒鲜花,心里充满了无限的.遗憾。为什么叹息,是因为朋友难见而孤独寂寞,还是不能和友人共享美好而抱恨?陶渊明在序里留下了悬念。

天空云朵霭霭,停滞不散,春雨濛濛,应时而落。遥远的天边,阴雨昏暗,连平路也阻难不通。静居于东窗之下,独自饮酒。心情烦急,久立等待着身在遥远的亲密朋友。想前往,又无舟车相随。

始发新芽的东园之树,都竞相用发着嫩芽的枝叶让我快慰。古人有话不可忘,时光一去不复返。何时才能互相靠近坐席,叙说那少时的欢乐。

翩翩无拘的飞鸟,栖息于庭园的树枝。鸟儿敛翅悠闲,相互对唱,声音悦耳动听。难道路上没别人,我实在很思念你。思念而又不得相见,除了遗憾,又能怎么样呢!

读完这篇诗歌,不难发现,陶渊明因不能和友人共享美好而抱恨贯穿了诗歌的全篇,这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热肠,和希望与友人共享美好的深情。无论是“良朋悠邈,搔首延儜”的烦急,还是“愿言怀人,舟车靡从”的无奈,无论是“安得促席,说彼平生?”的愿望,还是 “岂无他人,念子寔多”的担忧,无不尽显诗人的火热心肠和深情厚意!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停云 陶渊明】相关文章:

陶渊明饮酒05-23

陶渊明作文05-15

读陶渊明有感05-22

陶渊明《饮酒》翻译04-10

对陶渊明感悟04-15

论陶渊明作文04-17

“陶渊明”的一切04-25

荣木陶渊明诗词05-04

陶渊明生平的典故05-23

陶渊明的家庭背景05-23

上一篇:扶着孩子做主人的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通伏小学“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