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生平的典故

2024-05-23

陶渊明生平的典故(精选6篇)

篇1:陶渊明生平的典故

●373年,9岁,失怙。

●393年,孝武帝太元十八年,29岁,任江州祭酒。

●4,隆安四年,36岁,辞征辟,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

●4,元兴三年,40岁,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

●4,义熙元年,41岁,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辞职,同年秋任彭泽令。八十三天后,辞官归里,赋《归去来兮辞》,开始过“躬耕自资”的生活,安贫乐道,悠游世外。

●427年,元嘉四年,63岁,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

篇2:陶渊明生平的典故

陶渊明生在一个衰落的世家,是否是陶侃(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的后人固有问题,但至少是他的近房裔孙;祖父做过太守;他的父亲似乎早就在家居闲(据《命子》诗,安城太守之说似不确。那么他的详细生平简介你了解多少?

简介/陶渊明[东晋诗人]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或云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三岁。

人物生平/陶渊明[东晋诗人]

早年生活

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

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荣木》序曰:“总角闻道”,《饮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志向;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与子俨等疏》)。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致仕生涯

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饮酒》其十:“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阻中途。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即是回忆他的游宦生涯。在此阶段他为生活所迫出任的低级官吏详情已不可考。在短暂的居家生活后,二十九岁时,他出任州祭酒(此官职具体负责事务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职,辞官归家。不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辞却了此事,依旧在家闲居。隆安二年(公元3),渊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公元4)奉使入都,五月从都还家,于规林被大风所阻,有诗《庚子岁五月从都还阻风规林》,表达了他对归家的渴望和对园林对旧居的怀念。一年后因母丧回浔阳居丧。三年丁忧期满,渊明怀着“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观念再度出仕,出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此时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为官一展宏图,可在出仕后却仍然眷念田园,“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义熙元年(公元4)三月,渊明为建威将军刘敬宣参军,经钱溪使都,有《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云:“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动荡于仕与耕之间已有十余年,他已厌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

隐居生活

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陶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此时的渊明,政治态度入于明确的时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时期。不同于之前的躬耕生活,这时的他是有意识的了:他这样做,而且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以往的田园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时却是劳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于一般农民的生活。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如《归园田居》五首、《杂诗》十二首。义熙四年(公元4)六月中,渊明家中火灾,宅院尽毁,被迫迁居。义熙十一年(公元4),朝廷诏征他为著作佐郎,渊明称病没有应征。义熙十四年(公元4),王弘为江州刺史,约于此年或稍后一二年结交渊明,二人之间有轶事量革履、白衣送酒。元嘉元年(公元424年),颜延之为始安太守,与渊明结交,有轶事颜公付酒钱。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济听闻渊明之名,去看望他,赠以粱肉,并劝他出仕渊明却拒绝了他,所赠粱肉也没有收下。同年,渊明卒于浔阳。

文学成就/陶渊明[东晋诗人]

诗文作品

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卷之一 诗四言:

《停云(并序)》、《时运(并序)》、《荣木(并序)》、《赠长沙公(并序)》、《酬丁柴桑》、《答庞参军(并序)》、《劝农》、《命子》、《归鸟》

卷之二 诗五言:

《形影神(并序)》、《九日闲居(并序)》、《归园田居五首》、《游斜川》、《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乞食》、《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答庞参军(并序)》、《五月旦作和戴主簿》、《连雨独饮》、《移居二首》、《和刘柴桑》、《酬刘柴桑》、《和郭主簿二首》、《于王抚军座送客》、《与殷晋安别(并序)》、《赠羊长史(并序)》、《岁暮和张常侍》、《和胡西曹示顾贼曹》、《悲从弟仲德》

卷之三 诗五: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还旧居》、《戊申岁六月中遇火》、《己酉岁九月九日》、《庚戌岁九月中西田获早稻》、《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饮酒二十首(并序)》、《止酒》、《述酒》《责子》《有会而作》、《腊日》

卷之四 诗五言:

《拟古九首》、《杂诗十二首》、《咏贫士七首》、《咏二疏》、《咏三良》、《咏荆轲》、《读〈山海经〉十三首》、《拟挽歌辞三首》

卷之五 赋辞:

《感士不遇赋(并序)》、《闲情赋》、《归去来兮辞》

卷之六 记传赞述:

《桃花源记(并诗)》、《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五柳先生传》、《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并序)》

卷之七 疏祭文:

《与子俨等疏》、《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

作品类型

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咏怀诗

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陶渊明的田园隐逸诗,对唐宋诗人有很大的影响。杜甫诗云:“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宋代诗人苏东坡对陶潜有很高的评价:“渊明诗初看似散缓,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苏东坡更作《和陶止酒》、 《和陶连雨独饮二首》,《和陶劝农六首》、《和陶九日闲居》、《和陶拟古九首》、《和陶杂诗十一 首》、《和陶赠羊长吏》、《和陶停云四首》、《和陶形赠影》、《和陶影答形》、《和陶刘柴桑》、《和陶酬刘柴桑》、《和陶郭主簿》等109篇和陶诗,可见陶渊明对苏东坡影响之深。

散文辞赋

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辞赋的,实不下于他的诗歌。特别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五柳先生传》采用正史纪传体的形式,并不注重描述生平事迹而重在表现生活情趣,带有自叙情怀的特点,这种写法是陶渊明首创。《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文中不乏华彩的段落,其跌宕的节奏,舒畅的声吻,将诗人欣喜若狂的情状呈现在读者面前。欧阳修曾评价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片而已。”《桃花源记》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独特之处:在桃花源生活的是一群普通的人,一群躲避战乱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纯。陶渊明在归隐之初想到的还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不限于个人,而是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能够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生活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一个空想,但能提出这个空想是十分可贵的。

文学思想

陶渊明是中古时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学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真的理解,既注重历史与生活的真实,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怀抱负的真实,是较完美的艺术真实。同时,他对自然的理解也表现其文学思想的独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自然天成,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然而,无论是提倡艺术真实,还是推崇文学的自然,都是为了酣畅淋离地表现人生。这是陶渊明文学思想的灵魂。

陶渊明对社会人事的虚伪黑暗有极清醒的认识,因而他的隐逸不是消极的逃避现实,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当他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时,尽管也彷徨过,动摇过,但最终还是没有向现实屈服,宁固穷终生也要坚守清节。据说郡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从此不为五斗米折腰传为佳谈。”故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后世称“陶靖节”。陶渊明喜欢喝酒,“寄酒为迹”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表现出诗人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也正是因为如此它的作品才虽平淡质朴却诗意盎然。

艺术特色

语言

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实秋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如农家口语,但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却生动鲜明。苏轼云:“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读有奇趣。如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者则疲精力,至死不悟。”体现了一种“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语)的巧妙构思。

手法

他善于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融高远又富含理趣。语言精工本色,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但陶诗并非只有飘逸悠然、自然冲淡一种风格,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的“精卫衔微木”等。陶诗还善于将兴寄和自然美融为一体。他笔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征意义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实有之景。如《拟古》其七“日暮天无云”中所写“云间月”、“叶中华”,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对人生最美好酣畅的短暂时光的比喻。陶渊明笔下的景物往往被人格化,如青松、芳菊、归鸟、孤云,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也是诗人高洁性格的象征。

风格

篇3:浅谈中职生平时成绩的评价

目前, 大部分中职生文化基础较差, 学习态度也不好, 学习方面存在诸多困难, 以致于每次期末考试成绩不够理想, 很多同学不合格, 补考更难过关。如何让学生尽量学到有用的知识呢?仅靠传统而简单的期末考试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已难以适应现在中职生的学习特点了, 教师应多动脑筋, 多注重学生的平时学习, 通过合理的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平时学习加以引导及约束,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而让学生一点一点地不断提高, 避免学生到了期末考试时“临时抱佛脚”, 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 制定中职生平时成绩评价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 中职生平时成绩评价原则

根据中职生的学习现状, 教师在制定学生平时成绩评价方式时, 应遵循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法可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则, 具备导向、督促、约束的功能, 通过评价内容及奖励制度不断引导学生向好的习惯发展, 不断督促学生学习以纠正学生的惰性, 通过约束性的惩罚措施来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 以利于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3 中职生平时成绩评价内容及方式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每个教师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评价的内容及方式有所不同, 课程性质 (如理论课与实践课) 不同, 课堂教学特点也不同, 应该制定不同的评价方式, 但总体来说, 应该是大同小异。下面笔者就近几个学期试行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的平时成绩评价方式进行论述, 以抛砖引玉。

3.1 平时作业

平时作业是老师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同时也是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要求学生能按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应涵盖所有重点, 少而精, 难度尽量不要超过教材范围, 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平时作业在我对学生平时成绩评价中占的比例最多, 为50%。计算成绩时, 以学生一学期中该门课所有作业最好的五次来计算, 每次作业最高分为10分, 50分为满分。如学生差一次作业则扣10分, 差五次及以上平时作业成绩为0分, 如无特殊原因, 未按时完成而补交的作业降一档次计算成绩。

3.2 教材 (学生用书)

有一部分中职学生不太爱惜课本, 也不好好保管, 往往在开学还没几周时间, 上课时就发现他们的课本不见了, 这些学生有书学起都感到困难, 更何况没书, 简直就是听“天书”, 然后上课没事干, 就开始睡觉、玩手机等。针对这一现象, 我开学第一堂课就要求学生在自己的课本的侧面用钢笔或签字笔写上自己的姓名, 以方便今后不见了好找回来, 同时, 也避免同学之间乱拿别人的书。到了期末, 我再检查学生有无课本, 凡是有课本的同学每人加10分平时成绩, 督促学生保管好自己的课本。上课时, 我随时检查学生有无拿出课本, 凡是上课时没有拿出本课程教材的同学, 发现一次扣2分, 如果将本次课的课堂笔记用本子记录下来可以不扣分。这种办法试行一段时间后, 我发现效果显著, 同学丢书的现象几乎没有了, 上课时不拿书出来的同学也少了。

3.3 课堂笔记

“你不给他找事情做, 他就给你找麻烦”, 现在的中职生在课堂上学习时就有这个特点。由于他们求知欲不强, 课堂上自我控制能力弱, 上课时一旦无事可做, 容易开小差、睡觉、玩手机等, 严重违反课堂纪律, 干扰教师正常教学秩序。因此, 我想办法在课堂上给学生找点事情做——做课堂笔记,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 减少了课堂违纪现象的发生。当然, 学生不会自觉做笔记, 我宣布了一条激励措施:课堂笔记占平时成绩的20%, 即20分, 一学期检查4次, 每次最高分5分, 根据学生所做笔记的情况来评分。这样下来, 课堂上做笔记的同学逐渐多了起来, 教师通过检查课堂笔记, 不断引导学生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方法及习惯。

3.4 课堂纪律 (包括出勤)

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前面提到的检查课本、做课堂笔记是营造教学环境的两个方面。而最直接影响教学环境的还是课堂纪律, 俗话说:“无规矩, 不成方圆”, 试想一下:老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 下面的学生闹得像茶馆一样, 这样教学有效果吗?因此, 必须在平时成绩的考核评价中对课堂纪律加以约束。我在课堂上规定:迟到 (早退) 一次平时成绩扣3分, 旷课一次扣10分, 三次迟到 (早退) 折算为一次旷课, 旷课除扣分外, 第一次旷课告知班主任, 第二次旷课告知家长, 第三次旷课该门课程不合格。课堂上打架、带头起哄等严重干扰课堂教学秩序的, 一次扣20分, 并移交学校纪律老师处理, 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等违纪一次扣5分, 三次以上交由班主任处理。凡是无课堂违纪 (包括出勤) 的同学, 平时成绩加20分。通过以上的约束性措施,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课堂违纪现象的发生。

3.5 课堂提问与免考规定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我鼓励同学们主动回答课堂提问, 并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措施。凡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并回答正确的同学, 平时成绩一次加3分, 回答错误不扣分不加分。如果不主动回答被老师抽起来回答的同学, 回答正确加1分, 回答错误就站起上课, 下次回答正确时可以坐下。为了给其它同学加分的机会, 每位同学每次课最多三次主动回答问题的机会。课堂提问加分无限制, 一学期下来, 平时成绩总分最高的前五位同学可申请免考, 免考的同学总评成绩按95分计算。如学生平时成绩超过100分, 按100分作为平时成绩折算到总评成绩中去。课堂提问有奖有罚, 既有吸引力, 又有约束力, 目的是引导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增强教学互动性, 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职生学习现状分析、提出对中职生平时成绩评价的重要性, 并探讨了中职生平时成绩评价的原则, 以作者在教学实施中的具体做法来对学生平时成绩评价的内容及方式进行阐述。

篇4:我的生平故事

专辑《Midnight Memories》中第二首主打单曲——《Story Of My Life》在iTunes上夺冠长达2天之久,并在多国登顶!歌曲演绎了流行民谣的曲风,伤感深刻的歌词,从少年的角度讲述了一段遗憾的恋情。该曲MV也被导师Simon评为1D出道以来最好的MV。MV中少年回到了成长的地方,翻阅过去,陪伴家人,贴满旧照的照片墙饱含了满满的爱,看得人心暖暖的!

Written in these walls are the stories that I can’t explain I leave my heart open but it stays right here empty for days

She told me in the morning she don’t feel the same about us in her bones

It seems to me that when I die these words will be written on my stone

And I’ll be gone gone tonight

The ground beneath my feet is open wide

The way that I been holdin’ on too tight

With nothing in between

The story of my life I take her home

I drive all night to keep her warm and time

Is frozen (the story of, the story of)

The story of my life I give her hope

I spend her love until she’s broke inside

The story of my life (the story of, the story of)

Written on these walls are the colors that I can’t change Leave my heart open but it stays right here in its cage

I know that in the morning now

I’ll see us in the light upon a hill

Although I am broken, my heart is untamed still

And I’ll be gone gone tonight

The fire beneath my feet is burning bright

The way that I been holdin’ on so tight

With nothing in between

The story of my life I take her home

I drive all night to keep her warm and time

Is frozen (the story of, the story of)

The story of my life I give her hope

I spend her love until she’s broke inside

The story of my life (the story of, the story of)

And I been waiting for this time to come around

But baby running after you is like chasing the clouds

The story of my life I take her home

I drive all night to keep her warm and time

Is frozen

The story of my life I

give her hope (give her

hope)

I spend her love until she’s broke inside (until she’s broke inside)

The story of my life (the story of, the story of)

The story of my life

The story of my life (the story of, the story of)

The story of my life

写在墙上的是我无法解释的故事

我将心门敞开,但它却再也没有填满的日子

清晨她告诉我,她深深地感觉对我的爱已不同

似乎对于我,这些伤心话将在我死后刻在我的墓碑上

今晚我将离去,离去

脚下的大地无比宽广

我手里握得太紧

其实什么都没有

这就是我的故事,我带她回家

我一整夜在开车,试着让她感受温暖

时间在此刻停留(我的故事,我的故事)

这就是我的故事,我给了她希望

我虚耗了她的爱直到她内心崩溃

这就是我的故事(我的故事,我的故事)

涂在墙上的是我无法改变的颜色

我将心门敞开,但它却停留在自己的牢笼里

清晨,我得知一切

从山上的亮光中我看到了我们

即使我的心已碎,对你的爱仍难自控

今晚我将离去,离去

脚下的火焰正熊熊燃烧我手里握得太紧

其实什么都没有

这就是我的故事,我带她回家

我一整夜在开车,试着让她感受温暖

时间在此刻停留(我的故事,我的故事)这就是我的故事,我给了她希望

我虚耗了她的爱直到她内心崩溃

这就是我的故事(我的故事,我的故事)

我一直在等待,只为这一刻的到来

然而亲爱的,追逐你就如追逐那朵朵白云

这就是我的故事,我带她回家

我一整夜在开车,试着让她感受温暖

时间在此刻停留

这就是我的故事,我给了她希望(给了她希望)

我虚耗了她的爱直到她内心崩溃(直到她内心崩溃)

这就是我的故事(我的故事,我的故事)

这就是我的故事

这就是我的故事(我的故事,我的故事)

篇5:陶渊明生平事迹

陶渊明(365~427)

中国晋宋时期文学家。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生平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渴望干一番事业,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义熙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

篇6: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历史典故

淝水一战的胜利,谢安虽然为东晋获得了暂时的喘息时机,但是,从此东晋王朝更加急剧地衰落下去,内乱不止,动荡不安。公元年,桓温的儿子桓玄占领了长江上游,发兵攻入建康,废掉晋安帝,自立为帝。三四个月后,北府兵将领刘裕击败桓玄,迎晋安帝复位。从此,东晋王朝只剩下一个空壳了。

就在这个时期,却出现了一个中国古代的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一名陶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中。他的曾祖父就是东晋著名的大将军陶侃;但到了他的少年时代,陶家已经败落,生活贫困。

尽管如此,陶渊明从小还是受到了很好的家庭教育,他博览群书,养成了寡言少语、厌恶虚荣、不贪富贵的高洁性格。这种个性影响了他的仕途生涯,一生中,只在十三年当中断断续续地做了几次小官。

直到二十九岁时,陶渊明才谋得江州祭酒一职,却因忍受不了官场的繁文缛节,早早辞了职。在家闲居了五六年后,三十五岁时,到了荆州,在刺史桓玄属下当一名小吏,不到一年功夫,又因母亲去世辞职归家,一住又是五六年。

陶渊明终究是名将的`后代,官场里知道他的人很多。公元405年,当他四十一岁时,又被推荐到彭泽(今江西九江东北)当了县令。

好不容易在彭泽当了几十天县令,一天,陶渊明得到一个消息:东晋的权臣刘裕已封自己为车骑将军,总督各州军事;这个野心家只差一步就要夺取皇位了。

陶渊明预感到晋朝已经是名存实亡了,他十分灰心,便离开衙门回家去了。

妻子翟氏见陶渊明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不好多问。翟氏端上酒菜,可陶渊明却不动筷,仍然坐在那里叹气。过了一会,陶渊明冷不丁地说:“我想辞职回家乡!”

翟氏一听就知道他又在官场上受气了,因为像这种辞职回家的话,陶渊明不知讲过多少次了。几个月前,陶渊明曾想辞职,还是翟氏提醒他,上百亩官田就要种上稻子了,待收成以后再辞职吧。当时陶渊明总算听了妻子的话,口气缓了下来。这次翟氏仍然用官田收稻之事来劝他,陶渊明听了以后,长长叹了一口气:“唉,真没办法,难道我还是要做粮食的奴隶!”在翟氏体贴的慰劝下,陶渊明这才举起了酒杯。

时局的因素,加上陶渊明一副傲骨,他的辞官念头始终没有打消过。一天,衙役来报:过几天郡里派的督邮要到彭泽来视察。那个督邮陶渊明认识,是个专门依仗权势、阿谀逢迎,却又无知无识的花花公子。陶渊明想到自己将要整冠束带、强作笑脸去迎候这种小人,实在忍受不了。他的倔脾气又发作了:“我怎么能为了这五斗米官俸,去向那种卑鄙小人折腰呢?”

于是,陶渊明离开衙门,板着脸回到了家,冲着翟氏:“收拾行装,回乡!”

翟氏告诉他,稻谷只差几天就要收割了。

“随它去吧!”这回陶渊明已经铁了心要辞职了。翟氏问清原由后,也就不再劝说了,默默地去收拾行装。

第二天,陶渊明乘船离开了彭泽。他出任彭泽令,在任仅八十余日,十三年的仕途生涯终于结束。

从此,陶渊明在家乡过着隐居生活。对于官场,他丝毫没有眷恋之心,辞官后,反而有一种重获自由的怡然自得。他每天饮酒,写诗。他归田后的二十多年,是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归田园居五首》、《桃花源记》、《饮酒二十首》、《挽歌诗三首》等等。

其中,《桃花源记》更体现了陶渊明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高度。诗文中通过虚构的手法,把桃花源描绘成一个鲜花盛开,绿树成行,男女老幼,辛勤耕织,祥和无忧的安定社会。陶渊明以此寄托他的美好向往,以及对当时混乱时世、黑暗政治现实的不满。

上一篇:小学英语教师反思周记下一篇:企业人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