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的阅读教学

2024-04-23

浅谈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共9篇)

篇1:浅谈低年级的阅读教学

浅谈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整合

评论:0  浏览:1762  RSS:0 

文章类型:原创 发表于:2011/10/28 15:20:49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凝聚着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智慧,尤其是汉字更是我们的骄傲。汉字的造型独特优美,内涵极富魅力,是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如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学生学好语言文字的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基本的识字、写字学习方法,更将识字写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的结合,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们正孜孜以求地实践探究的主要目标之一。

如何做到识字写字和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呢?我认为,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语境中反复读,才能预防生字回生,达到巩固和积累的目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主线,结合双基,发展学生语感。最近,我有幸参加了我市举行的第五届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业务经验交流会活动,更让我受益匪浅,深有体会。良好识字、写字习惯以及写字的美感意识,不仅对学好语文,而且对终身学习,都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经过一个阶段实践与学习,我对新课程识字写字与阅读教学整合形成了以下认识。

一、识字中阅读,阅读中识字。

1、阅读是掌握生字,理解词语的重要手段。

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古语云: “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充分说明了学生的读比老师的讲解更重要。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读通,利用课本的注音扫除拦路虎,解决生字词,并要读准字音,读时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读的方式有很多,有感情地集体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故事的读;结合插图、动作、心理感受去读都能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弄清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鼓励学生多诵读课文,通过背诵积累词语,当学生认识了这个词句时,运用时就会得心应手。如:市道清学校的常老师在教授《丑小鸭》这课中,她将“欺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让学生理解,“丑小鸭在家里是什么情况?找出相应段落读一读,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当学生的思维闸门一打开,他们就会滔滔不绝。有的说;“我仿佛看见他的兄弟姐妹们都在咬他,啄他,很不喜欢他。”有的说:“我仿佛看见养鸭的小姑娘正在赶他走,十分的讨厌他。”有的说:“我仿佛看见其他的小动物,公鸡,小鸟,猎狗都在讥笑他,追赶他。”这样,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由局外人变成局内人,感受到了丑小鸭的可怜,体会到了丑小鸭伤心,无助的心情。此时常老师这样说;“大家都这么对待他,这就叫欺负。”完美的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这个词,更深入的体会到了丑小鸭的内心。这时再让学生读课文,学生读得很投入,入情入境。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以及知识融入四者相结合,可谓相得益彰。2.以字词朗读为基础,注重培养语感

课文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句子由一个个字词组成。字词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基础的基础,教学中一般经过三步:

a、借助拼音读正确。课文学习的第一阶段是读通课文,读通课文首先要扫清生字字音这一障碍。学生边读课文边把生字圈出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然后通过同伴互助,集体检查等形式反馈检查,个别难读的教师要范读正音。字词读正确了,课文也能读正确了。

b、反复朗读读流畅。有的学生一句话读不好,问题往往出在一个词或一个词组上,所以光读正确还不够,还要读得流利、顺畅,这就需要在读懂课文意思时继续关注词语的朗读,读出词语的节奏美,读出词语的音律美,最后把整篇文章读流畅。

c、沉入其中读韵味。每一个字词都承载着丰富的内涵,承载着优秀的文化,以字词为基础,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最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读好字、词、句、篇,长此以往,语感的形成就水到渠成了。

二、拓展资源,整体巩固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课本无非就是个例子。如果把课本看成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那就有悖于“大语文”的观点了。正因为这样,拓展资源成了教师备课必须考虑的一个环节,也成了丰满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但凡一个有素养,有智慧的语文教师,她们都会非常注意适度筛选拓展与本文内容或思想相关联的资源来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不同的是年段呈现方式,达成目标不同罢了。如我校籍老师在执教《两只小狮子》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籍老师用课件呈现了一首自编的儿歌(小狮子,懒洋洋,做事慢吞吞,整天晒太阳。小狮子,快练习,滚扑撕咬应刻苦,将来才能靠自己)让孩子反复诵读,一下子就引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三十六个字的一首儿歌,孩子们也就在这有滋有味的朗读中,不但悟出了勤奋的道理,更巧妙的是本课要认的十四个生字也得到了扎实的巩固。这样的资源内容浅显、简练,实效。

又如李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下册《画风》,李老师就在孩子们认读了生字、理解了内容,领悟了道理,学习情绪处于高涨状态的时候,把一首充满诗意,充满童趣的儿歌(宋涛陈丹赵小艺,喜欢画画在一起。眨眨眼睛有创意,决定画风比一比。红旗飘飘迎风舞,斜斜雨丝送春意。小树弯弯风车转,开动脑筋解问题。忽然一阵微风起,画儿显得更美丽。)作为礼物送给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孩子。孩子们读着儿歌,亲昵地叫着宋涛陈丹赵小艺的名字,回想着小朋友画风时的欢乐景象,童真童心油然而生,孩子们就在这朗朗的书声中,在愉悦的氛围里进一步巩固了要掌握的生字,同时,教师通过巧妙地创设语言情境,带着孩子一起再次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将这种感情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因素,不知不觉中丰富了语言的积累,这种课内外结合,细水长流、润物细无声的资源拓展,真挚、实效。

三、有效规范书写习惯,着实加强写字实践。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相对于小学生身心特征来说,写字教学不仅可以巩固识字;字写得正确、端正、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各科作业,也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了基础。写字对提高文化素养也有重要作用,长期认真地写字,可以陶冶情操,形成审美意识,养成良好习惯,提高文化素养。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它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目标之一。”因此上好写字课,对学生进行写字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当前在重视学生掌握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同时,必须继续强调中小学生写好汉字。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写字教学应该加强,不应削弱。”我们就是站在这样一个时代的高度,有效地开展写字教学。我校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写字教学路子。

1.创设良好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写字兴趣。

爱因斯坦说:“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可见,写字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学生有兴趣,才能自觉练字;没有兴趣,就容易写得潦潦草草,敷衍了事。谭老师执教二年级下册《雷雨》一课时,她对本课五个认写同步的生字处理,采用的正是将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有机融入到阅读教学中,使学生产生兴趣。如谭老师引导孩子走进文本感悟雷雨前风大这景象的时候,孩子们毫不例外地找到了其中这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对于句子中要求会认会写的“垂”字,张老师采用的是简单而有效的办法,先出示字卡让孩子读准字音,接着启发孩子思考:把“垂”换作“掉”如何?再结合图片直观感受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样子,理解了“垂”,也用“垂”字说句话,最后把“垂”字写到心里去。多么扎实而又灵动的识字教学!当学生掌握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让语文因生活而精彩,让识字因阅读而丰富,就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开拓语文识字与阅读教学更为广阔的新天地。

如果说识字是基础,阅读是一种积蓄,那么说和写就是在夯实基础、就是在倾吐积蓄,同时也是一种将识字与阅读,阅读与训练思维、激发表达相结合的过程。

2.规范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小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危害不小,轻者影响写字质量,养成不良习惯;重者影响生长发育、不利于身心健康。我们采取了一系列规范指导措施:明危害,做到姿势不规范不动笔;找原因,进行针对性指导;编儿歌,促进规范训练;(教师)练本领,发挥示范效应;求配合(家长的配合),做到要求一致。从而有效地规范了学生的写字姿势、执笔方法、爱惜写字用具和认真写字的良好习惯与态度,使学生普遍形成了较好的书写习惯。

以上所述正是本人一年多来在听课中的思考,那种把识字与阅读人为地分割开来,机械地把识字放在课始的检查中,放在课尾的集中练习中的识字与阅读各不相干“楚河汉界”、耗时低效的学习方式,应引起每一位低年段老师的深思和有效研究。

总之,识字与阅读教学整合,不是识字与阅读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有机进行识字教学,有效识记生字;同时在识字的过程中促进阅读教学,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两者的整合实现滚动发展,良性循环,让我们都来尝试着走“识字与阅读教学的整合”之路,让低年级识字与阅读比翼双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篇2:浅谈低年级的阅读教学

曹艳霞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那应该如何进行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才能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有几点教学经验可以与大家分享:

一、激发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通过解题设置悬念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如教《狼和小羊》一课,我先板书狼,问学生狼是什么动物;再板书小羊,让学生讲小羊是什么动物;然后在狼与小羊中间板书和,并设疑说:一只凶恶的狼和一只驯良的小羊碰到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事呢?结果怎样?学习了课文,大家就会明白的。为了弄明白这些问题,学生不论是听课文录音,还是读课文,讨论问题,都非常认真积极。

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尽量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展现教材情景,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如教《雨点儿》一课时,我先用课件让学生听雨点落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声音,然后让学生欣赏配乐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最后,让学生放声朗读课文,他们仿佛自己就是小雨点儿,来到池塘、小溪江河大海中,这样既渲染教学气氛,又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情感的陶冶。在读中结合表演训练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及富有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表演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荷叶圆圆》一课时,我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荷叶圆圆》,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我非常满意,把小青蛙、小蜻蜓、小水珠、小鱼儿的动作语言,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学生体会到了夏天的美丽。

二、重视词句教学、加强朗读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低年级,要通过字、词、句和指导朗读等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换词、改词,找近义词,反义词,看插图、实物,演示、做动作,表情朗读,复述句子,改变句式,仿造句子,结合上下文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熟读,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把书面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如教《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自然段时,文中有一句没有尾巴多难看哪!我指导学生在保持意思不变的前提下,将多换一个词语,学生踊跃发言,换成十分多么特别 非常真这样,学生不仅正确理解了多的意思,而且在朗读这句话时自然把多字读重音了。

再如教《狼和小羊》第二小节,我先采用换词(把非常换成十分、特别、很、极)、找近义词(故意、存心、有意)、看插图描绘狼非常想吃小羊的外部表情、想象并讲述狼非常想吃小羊的心理活动等方法,弄清非常想吃、故意找碴儿等词语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用故意找碴儿的语气朗读这一小节,重读非常、故意、弄脏,读出!和?所表达的感情。通过讲和读,狼残忍、阴险的本质就跃然纸上了。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只有加强词句教学和朗读指导,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启发积极思维,鼓励质疑问难。

为了促进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考,教学课文时,我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想。,这样就可促使学生读书时眼到、口到、心到,俯而读,仰而思,逐步养成用心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如:在《乌鸦喝水》这一课,我提出要是瓶子旁边没有石子,乌鸦该怎么办?的问题进行全班讨论。有的学生说,乌鸦可以用翅膀使劲把瓶子扳倒;另外位同学说可以用爪子,还有同学说乌鸦可以挖掉靠近瓶底的泥土使瓶子倾斜然后就可以喝到水了通过这个问题的讨沦,学生的思维闸门一下子就打开了,收到了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此外,我还会营造宽松和谐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想、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习疑问。同时,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如在教学《地球爷爷的手》这课时,有的学生问:地球爷爷有手吗?、地球爷爷的力气有多大?、老师,您能看见地球爷爷的手吗?等问题。我肯定了学生提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带着问题学习课文。耐心地解释和说明,循循善诱,使他们通过几个科学事例,获得正确的认识。又如有的学生提出地球爷爷有没有脚?等比较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我也不轻易批评学生,虽然这是学生不成熟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的提出过程是学生整合自身知识、经验的过程。

四、利用课文的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被作者巧妙地留下了空白,这些空白突出了中心和写作意图,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些想象的空间。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文章中的空白艺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坐井观天》的结尾: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教学这篇课文的结尾时,我让学生想一想:青蛙后来有没有跳出井口来看天呢?问题一提出就激起了学生想象的浪花,个个争先发言,有的说: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心里想,‘我非出来看看不可,看看是你说得对,还是我说得对!’它两腿用力一蹬,跳出了井口。它往上一看,惊奇地说:‘啊,好大的天,真是无边无际!’从此,它再不说天只有井口那样大了。有的说:青蛙可固执了。它听了小鸟的话,一摆手说:‘去你的吧,我就不信。你看,天不就是像井口一样大吗?’小鸟飞走了,它还坐在井里唱着:咕哇,咕哇,天像井口一样大。

再如教学 《狼和小羊》一课的结尾部分时,我就组织学生续编故事,说说小羊到底被狼吃了没有?学生的思维闸门被打开了,他们想象奇特、丰富多彩,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有的说,小羊那么善良温顺,不会被狼吃掉的。狼太坏了是没有好下场的,一定会掉进河里被淹死的。有的说,小羊被他妈妈救走了。有的说,狼被猎人打死了。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说话中很有思想,认为好人有好报,恶人没好下场。你看,读书、想象、说话、情感陶冶四结合,真可谓一石四鸟。

五、开展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

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在教好课文的同时,我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如古诗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小小读书讨论会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等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通过大量阅读,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同时知识增多了,眼界开阔了,词汇丰富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篇3:浅谈低年级的阅读教学

一、灵活诵读,体会不同的语意

朗读凝聚着语文教学的精华。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朗读方法。

1. 分角色,读出不同的语气和神情

分角色朗读是孩子最感兴趣的,让孩子读一读角色的对话,通过读来揣摩和感知角色的心理,比教师的讲解更有实效。例如《蘑菇该奖给谁》一课,教师针对写小白兔的“难为情”,小黑兔的“得意”、“不服气”等词语,让孩子去读小黑兔和小白兔的话,通过表现不同的神情和语态,感受小白兔和小黑兔的心理活动。孩子在不断地朗读中慢慢体会到了:和骏马比跑步,落在后面的不好意思的小白兔;和乌龟比跑步,得了第一的、感到骄傲的小黑兔,二者各自不同的心理活动。回到课文中,学生对词语“难为情”和“得意”的含义自然也就明了了。当然,朗读指导要得法,教师指导要到位,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读”出来。

2. 一题多读,感受不同的内容

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教师指导的重点不同,朗读语气不同,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课文的内容也会不同。例如教学《草原的早晨》一课,学生读正确课题后,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早晨?谁能通过读让大家感受到?马上就有学生要求试读了。有的孩子通过自己的悟,重读了“早晨”一词,其他学生马上就明白了课文着重写的是草原早晨的景色。教师又顺势提问:谁能再读读,课文是写草原什么的?学生立刻就能重读“早晨”一词了。通过这样的指导,孩子就明白了:说话时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同。语言的表达可以通过语气的不同,其效果就会有差别。

二、引入词语意境,体验丰富的内涵

词语是课文表情达意的基本元素,也是丰富学生词语积累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时,只有带领学生走进词语的情境中,才能打开与文本对话的一扇窗口,才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一道亮丽的风景。

1. 实物情境

余光中先生说:“一个方块字就是一个天地。”有时一个词的解读,不是用语言就能表达明白的,尤其是低年级孩子,没有太多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师可以用实物来解读,用直观手段来演示。例如学习《春笋》一课,对“裹”字的理解,教师就用一根竹笋来演示:一层一层地把它的外皮剥开,并让学生跟着数“一层、两层、三层、四层……”,里里外外包着这么多层的外衣,这就是“裹”。通过这样亲眼观看,“裹”字的意思就深深地烙印在了学生的心里。

2. 画面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对于课文中描写的美的景物,无论教师的讲解多么精彩,都赶不上学生用自己眼睛看到的来得震撼和印象深刻。例如《春到梅花山》一课,对梅花花瓣的描绘用了“晶莹透亮”一词,把梅花花瓣的美丽呈现在学生面前,但学生怎样才能真正地欣赏到梅花的美丽呢?这时教师用多媒体呈现出盛开着的挨挨挤挤的梅花,让学生目睹梅花那一片一片透着粉亮的花瓣,学生边欣赏边发出“啧啧”的赞叹声,也就理解和感受到梅花“晶莹透亮”的样子了。这时再去指导学生读出梅花的美,学生就读得淋漓尽致。

3. 场景情境

以《沉香救母》一课为例,对于沉香为了救出母亲,一路风餐露宿,经历了千辛万苦,只凭学生的想象是很难在头脑中再现当时的场景的。教师就用多媒体录像把沉香的一路经历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的思绪跟着沉香一路艰难地前行。学生看完录像后,再回到课文中感受语言文字时,就很容易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了。

三、预设问题情境,开启创造性思维

问题的设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巧妙地利用这门艺术可以让课堂熠熠生辉。

1. 启发性的提问

例如教学诗歌《雨点》时,教师首先启发学生:“雨点在不同的地点有着不同的动态,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想一想,你见过的小池塘里的水是什么样子的?池塘的水平静如镜,雨点融入其中,不着痕迹,自然是睡觉。那雨点在小溪里散步,江河里奔跑,海洋里跳跃,分别说明了水的状态是怎样的?”这样启发,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一个参考,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2. 解读性的提问

例如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由于内容离现在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太远,孩子无法想象乡亲们因为缺水所面临的困难,于是在学习句子“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时,我设置如下问题让学生去想象和感悟:“寒冷的冬天,乡亲们______;炎热的夏天,乡亲们______;刮风时,乡亲们______;下雨时,乡亲们______。通过这样的渲染,学生们的情感立刻被激活,纷纷体会了乡亲们在吃水过程中所吃的苦、所受的难,再读课文时,马上明白了毛主席为乡亲们挖井对乡亲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从而更能体会到乡亲们对毛主席的热爱和感激之情了。

篇4:浅谈小学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

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让孩子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促使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伴随着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正式开始,让他们逐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至关重要的。新课程标准对此也特别强调,“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孩子们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件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情,巨大的潜能就会默默地被释放出来,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有兴趣就越想读。如此日积月累,语文知识怎能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怎能不提高呢?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提出质疑。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提出问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无疑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的兴趣。当学生带着疑问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对阅读的期待、思考和探索,始终保持着对阅读的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应重视课外阅读的知识,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帮助孩子们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并提供他们进行交流课外阅读感受和成果的机会。阅读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为学生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世界的视野在拓展的同时也是学生获得快乐的时候,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二、增加识字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是语文学习一项长期的任务,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自主识字,扩大识字量,不要仅拘泥于教材,引导学生更多识字的主要目的是便于他们尽早进入用汉字阅读的阶段,从而培养阅读能力,丰富知识。可以说,如果学生不能养成自觉、专心的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其次,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产生共鸣。

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自己喜欢的成语、格言,也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还可以边读文章边做记号和批语。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由于低年级孩子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有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等,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总之,培养孩子们的阅读思考能力对于语文阅读教学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低年级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丰富他们的思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孩子进行阅读,多给孩子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孩子进行阅读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四、阅读内容应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特点

阅读的内容要符合孩子的阅读心理特点,这就意味着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以及教学中也必然以此为原则。经调查发现,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的重要原因就是对教材课文兴趣不高。以前的教材由于过分注重了政治思想内容方面的教育和当时社会生活背景的联系,导致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寓言、童话、故事的数量就非常有限了。特别是现代社会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培养学生创造性应该渗透和贯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

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如果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空间的课文太少,孩子想象力的发展会受到严重的阻碍。在孩子们喜欢的这些童话、故事等内容中,不仅蕴涵着无限的思维发展的空间,而且还能帮助孩子们感受和体验丰富多样的情感。在阅读自己喜欢的故事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而正是这些丰富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个性以及人格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篇5:浅谈低年级的阅读教学

徽县高桥木瓜小学 黄立新

阅读是一种理解、吸收、鉴赏和评价的思维过程,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文章是具有信息解码、文化浸润、心灵沟通的主要的功能,小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是语文学科的基础学科,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标志是理解。笔者从事小学低年级语文复式教学多年,谈谈自己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低年级是人生学习刚起步的阶段,心灵纯洁无暇,知识不丰富,能力不强,在学习时缺乏自信,教师要多鼓励、引导。好奇是人类的第一美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好、真实的氛围,提供畅所欲言的互动空间,学生创造灵感的火花才能自由绽放。激发兴趣,引起乐学的好动机,在学习中享受乐趣。“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探究知识,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注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

二、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一年级要借助汉语拼音学习字、词、句,加强朗读训练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训练。二年级的课本已经没有纯拼音依靠,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生字或认识字,借助字典来学习字词进一步学习课文。借助课本上的插图,展开想象,更好的领会课文中的诗情画意。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逗号、句号、感叹号,体会标点所表达的语气。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巩固字词,通过提高表达能力也有重要的作用。朗读训练就是训练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正确地读,就是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把每个字音读正确,也就是要求字正腔圆、读清楚、还要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字词。流利的读,就是读的熟练,通顺流畅,节奏自然,语速适当。有感情地朗读是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引起感情共鸣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重音、速度表达出来。读的有效策略是教会学生品读。在读中品,在品中读,教师在上每一课时,首先要示范读和领读、全班齐读、个人读、分角色朗读,通过各种有效的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的意思,最终达到了解课文大意的目的。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人生学习全面发展的基础 小学低年级是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威廉.詹姆士说过: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德;播种一种品德,收获一种命运。实践证明,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形成,就能促进他们的学习,不断从阅读中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受到教育,甚至终生都可受益,因此,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从小要养成爱惜书的习惯和阅读卫生习惯。教育学生进行爱惜书的教育,可以讲《珍贵的教科书》的故事,深入浅出的讲书的作用,告诉学生作怎样拿书、翻书、知道眼睛和书的距离,不要在光线暗和光线太强的地方看书,不躺着看书,养成正确的看书姿势,从小保护好视力。要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重要通过学生的朗读和默读的实践进行培养。正确地朗读,对形成认真的阅读习惯有重要作用,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把书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语,每个句子都读的清清楚楚。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懂得课文告诉我们什么,怎样去想,开始训练时可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

四、重视课外阅读,拓展知识视野

教师要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利用学校图书室为平台,推荐低年级学生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古诗,让学生去阅读,向往美好的境界,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和同学交流,感受语言的优美。

篇6:浅谈低年级的阅读教学

绘本,又叫图画书,是依据儿童的接受能力和欣赏趣味,塑造人物,安排情节,设计装帧,以拟人、夸张、对比、循环反复等手段为图画书的表现模式,将儿童生活、心理和趣味投射到图画书中,使之弥漫着浓厚童真、童趣和童心,具有鲜明的儿童性。在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绘本里,以国外的经典绘本为主,这些绘本题材丰富多样,有关于友情的、亲情的,也有关于勇敢精神的、生命尊严的、自然和环境等等的,几乎涵盖了儿童生活、成长的节的有机结合。

教师根据绘本与孩子的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听、说、读、写、问、议、欣赏、想象、表演、创作等活动,让孩子带着好奇、兴奋的心情,融入绘本的故事情境,并透过有意义的提问和引导,培养孩子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一、赏图——感受形象之美。

绘本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文字与图画共同承担着讲故事的重要责任,图画不再仅仅起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图画、文字之间是一种平衡的关系,相互衬托,才能营造出整个绘本的完美感觉,所以绘本特别注重文字与图画的内在关系。一本好的绘本上的图画设计拓展了文字的描述,使故事更加丰富、生动、形象,即使是一个不识字的孩子,单靠“读”图画,也可以读出个大概来,因此,在开展绘本阅读时,我们要特别注重引导儿童欣赏绘本上的图画以及多有的细节。

二、猜测——扩宽学生想象的空间。

猜测,是指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已知内容,推测未知内容。比如:看到标题,可以猜想正文,然后把正文与所猜测的内容进行比较;读了开头,猜测文章的结尾;读了上段,猜测下段。想象是图画书的一大特点,儿童的想象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教师在教学中,选择最富想象的部分,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遐想文字以外,图画以外的世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绘本里,图画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不同的绘本,我们可寻找不同的猜测点,让学生在自由猜测中,赠送给他们一对想象的翅膀。

三、读文——体会语言魅力。

绘本的正文是由我们读给孩子听,还是放手让认识了几个字的孩子们自己去读呢?绘本阅读的推广者们建议: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因为绘本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当教师把绘本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绘本的体验会永远地留在孩子的记忆当中。对孩子而言,听别人朗读故事是一件轻松没有压力的事。在这个倾听与欣赏的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的了解书写方式,认识生字新词,并熟悉语法。朗读故事给孩子听,也等于提供孩子欣赏创作风格,了解情节铺陈,认同成功角色的机会,这对于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当孩子倾听故事的机会越多,其生活经验与知识领域自然随之扩展,影响所及,形成个人的思考与判断。因此,我们每次都要努力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打动学生。在朗读中,读读听听,给予孩子充分时间,使故事内容在孩子脑中形成一幅画,并于绘本上的图画相逢、互补。教师也可采用多种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或老师深情朗读,或学生反复朗读、讨论,或师生看图讲述,故事接龙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其语言的魅力,激发阅读的兴趣。

四、创写——触动学生创作的灵感。

有着精妙图文的绘本似乎在叙述着孩子们自己的成长历程,讲述孩子们经常梦想的事情,经典的绘本故事仿佛给孩子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任凭他们徜徉在童年的快乐王国。绘本的价值和魅力在于:它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喧闹,却能激起孩子的会心大笑;在绘本阅读中让“孩子像个孩子”。通过绘本阅读,儿童不断进行着情感的体验,凭借着阅读,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在孩子的世界里,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埋下影响终身的良好情感。绘本语言,通俗浅近,生动简练,朗朗上口,悦耳动听,适合儿童阅读,也适合模仿和借鉴。绘本中最常用的拟人、夸张手段也为儿童所相对乐于运用。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悦读,还要让孩子从绘本中获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或模仿,或续写,或拓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让他们发现表达自我生活世界,从而使静态的物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动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为习作铺垫情感的底色。绘本的创写,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表”变成“有话想说”“有情要表”,而且写出来的文章出乎你的意料——不再是干巴巴的,而是有血有肉,发自自己感受的好文章。

五、感悟——陶冶学生良好的情操。

绘本,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儿喧闹,却能激起学生的会心大笑。绘本的文字,虽然在短时间内读完,却要用一生来咀嚼和回味。因为绘本的故事里,演绎的永远是人们心灵深处的真、善、美。绘本是一种空灵的精神演示,蕴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情感、人生哲理,几乎涵盖了学生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所以,教师应因势利导,引领学生不断观察生活,展开想象,使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机整合,为绘本阅读注入新鲜的活力。通过阅读,学生无时无刻地进行着情感的体验;凭借阅读,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埋下影响终生的良好情感。当阅读把快乐带给儿童时,就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就为他们建造起了自己的精神空间与心灵家园。儿童在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中,在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大自然和谐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间徜徉时,必定会开阔眼界,丰富内心,升华境界,健全人格。

篇7: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当然应以读为主,而小学低年级的教学更应如此。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只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形式的多样化,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高阅读水平。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图文相结合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对照插图读课文。

二、读说相结合“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则是对信息的输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语文课程的一项基本目标,而且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

三、读思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吃饭不消化。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读演相结合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

五、读画相结合这里讲“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划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在教完了《雨点》之后,我让学生想象雨点落进不同地方的情景,并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再为图配上几句话,结果孩子一个个兴致盎然,写的画的都超乎我想象。学生的潜力真是无穷啊!有时完全能超出教师的想象,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六、读写相结合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8:浅谈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

一、图文结合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生动活泼的插图, 并且插图中都包含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让学生先看图, 说说图上画的什么, 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

二、读思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读书。”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要注意, 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雨点儿》一文时, 我就采用了以读代讲, 以读促思的教学思路。首先让学生自主读书, 然后引发思考:1.雨点儿都到了哪些地方?2.为什么雨点儿到了哪儿, 哪儿的花更红了, 草更绿了呢?最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学生的思维很活跃, 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水到渠成。

三、读说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要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学完《拔苗助长》, 我就及时引导学生“说”, “你想对文中的种田人说点什么?”寓言所蕴涵的道理一下子被学生说透了。不仅实现了教学目标, 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读演结合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化抽象为形象, 突现特点。如在教学《在家里》一课时, 我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 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故事情节, 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活灵活现, 将课文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 教学效果令老师非常满意。五、读画结合

我觉得学生如果能把自己所读的内容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下来, 就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如学习《鹅》后, 我让学生根据诗的内容画一幅画。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一种手段。

六、读写结合

写离不开读, 读为写打好基础。尽管是低年级, 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如在教学口语交际《这样做不好》一课时, 我先让学生一起来说说图画中的事做得好不好, 为什么?你怎样劝说他们不要这样做?接着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 看看谁写得最棒。虽然是低年级的学生, 但也有自己的一些见解, 写出的话自然生动, 充满了童稚。

总之, 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 我们只要把听、说、读、写、思、画等有机结合, 相互渗透, 就会相得益彰, 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篇9:浅谈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误区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079-001

最近听了许多低年级的语文阅读课,有精彩的,当然也有不尽如人意的,纵观一下,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出现了以下一些误区:导入过于复杂、重分析,轻朗读、实物演示频繁、朗读指导方法单一、朗读评价单调或缺少有效的评价、课堂缺少情趣……

如何走出这种阅读教学的误区,还课堂教学于精彩呢?

一、课堂导入要精彩、简洁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缺少一定的主动性,全凭兴趣而来。所以,语文课堂的导入一定要精彩、简洁,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看菊花》时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深秋,公园里开了很多菊花,可漂亮了,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跟着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看菊花(读题)。”另有一位老师在教学《鸟岛》时是这样导入的:“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我国有一个神奇的小岛,叫‘海西皮’,它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鸟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到鸟岛上走一走,看一看,好吗?”这两位老师的导入语都很简洁,但又充满激情,起到了导入语的作用。

而有的老师为了吸引学生,在课堂导入时设计了很多繁琐的环节,如做游戏、猜谜等,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但也浪费了很多课堂宝贵的时间。因为低年级的孩子很难整节课都静得下心来,所以课堂前半节课的时间显得更为宝贵。

二、实物演示要得当

在低年级的阅读课上,经常会用到实物演示,通过感性认识让学生加深认识,理解课文,体会情感。但实物演示一定要少而精,而且运用要恰当,绝对不能出现科学错误。

如一位老师在教《世界多美呀》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小鸡出壳的不容易,老师拿了一个鸡蛋让学生握在手里,并说谁能把鸡蛋握碎。几个学生试下来都没能握碎,于是老师得出结论:蛋壳太硬了,小鸡出壳真难。在这样错误的引导下,学生会想:难道蛋壳比石头还硬吗?其实这里隐含的科学原理是蛋壳的薄壳原理,在握鸡蛋时,力分散到了蛋壳的各处,所以薄薄的蛋壳也很难握碎。很显然,这里用握鸡蛋实物演示来说明小鸡出壳不容易是不恰当。所以实物演示一定要得当,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千万不要弄巧成拙。

三、朗读指导方法要灵活多样

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主要就是朗读教学。这是因为朗读不仅是一种解读文本的方式,也是一种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法。对于朗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项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在低年级课堂上,经常会听到学生一字一顿地读书,形成有节奏的唱读,破坏了正常的话语节奏,影响了整体阅读感悟。二是朗读只求形式不求实效。在课堂上朗读形式花样繁多,但朗读教学质量低下,不管是哪种文体,都只是低层次的读响亮,读正确流利,缺乏对学生感情朗读的具体指导。三是朗读指导机械匮乏。在课堂上,有些老师不注重引导学生从课文情境入手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教师不知道让学生实现“读出感情来”需要“教什么”,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有的学生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读得怪腔怪调,反而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

这里举一个成功的例子:

如一位老师教学《看菊花》第一自然段在指导朗读时,老师说:“马上就能看到菊花了,你的心情怎么样?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通过体会看菊花的心情,引导学生读出高兴之情,学生读得很到位。再如指导读“菊花好看极了”这句话时,老师的引导也是不露痕迹的,巧妙自然:多好看的菊花呀!不是一点点好看呀!在这样的评价和引导下,学生都能把菊花“好看”的味道读出来。

四、要巧抓文本的空白处,引导学生想象

低年级的课文篇幅都较短小,老师要针对文本,合理利用文中空白处进行情景创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帮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体会语言的魅力,培养对语言的感受能力,锻炼说写能力,同时获得情感的体验,提高审美的情趣。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放小鸟》时是这样处理文本的: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是课文的精彩之处,描写了鸟妈妈和鸟宝宝相见的场景,让人感动。老师抓住了空白处,引导学生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进行说话练习,让情景更感人。出示填空:妈妈在窗外叫唤,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妈妈在窗外_______________叫唤,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小鸟朝着窗外__________叫起来,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小鸟对着我拍拍翅膀,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这段说话训练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大胆想象,补充想象课文的“空白”处,以情动人,让学生倾吐真情,畅所欲言,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提问要得法、明确,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情

课堂是师生对话的过程,当然离不开提问。老师在提问时,问题一定要明白清楚,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切忌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带有随意性。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师的教学设计很好,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提问就显得太随意了。

如一位老师在教《云房子》时,问学生“这么多的云房子,你喜欢哪座?”在交流中,有学生说喜欢像大冬瓜样的房子时,老师马上抛出一问“这个大冬瓜有什么特点?”学生一时因不理解“特点”一词而回答不上来,这样的提问不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也破坏了课文的美感。还不如指导学生美美地朗读,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座大冬瓜样的云房子,在交流中,孩子们也会明白这座云房子傻傻地横着,从图像的获得中感受云房子的美。

总之,课堂上学生的精彩缘于老师的引导得法,方法巧妙。老师要潜心研读文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真知、真情,感受到阅读教学带来的快乐,让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之花开得更加鲜艳。

上一篇:(含答案)七年级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练习题下一篇:让环保走进生活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