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的个性培养

2022-09-1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和谐社会的今天。高等教育中的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就尤为重要。校园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也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 同时对塑造大学生良好个性发挥了独特教育功能。那么应该如何在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同时又能引导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个性呢?我想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正确处理好学风建设与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关系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与培育良好学风密不可分, 而良好的学风又是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学风建设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学风建设的第一渠道在于课堂上的正确引导, 而第二渠道便是校园文化活动中的积极的熏陶和导向。相对于课堂上的教育, 校园文化活动具有更加鲜明而有利的特点。因此活动形式要体现高雅性、益智性和趣味性, 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培养和锻炼学生全面的素质。但又不能一味追求其观赏性而忽略了根本的教育意义和实际效果, 让学生喜闻乐见、乐于参与, 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其次, 精神文化建设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是学校本质特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优秀的精神文化是一种积极的氛围, 使学生产生一种紧迫感;也是一种动力, 催人奋进;更是一种约束力, 制约着不良风气的滋生蔓延。因此在开展文化活动的同时也要建立起优良的校园精神文化, 把校园文化导向健康、高格调和高品味的层次, 把那些有害的、丑恶的东西挤出校园, 不断缩小乃至消除它们在校园的影响。让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让和谐的校园文化造就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2 正确处理好共性建设和特色发展的关系

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无非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方面的建设, 这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共性要求。就校园文化整体发展现状而言, 不少学校在推进实体文化、制度文化建设中, 尤其是在培养观念文化的核心即学校精神时, 未能体现各学校自身的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 趋于一般化。鲜明的特色是校园文化魅力的所在。特色就是个性, 特色就是生命, 特色就是优势。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激励清华学子发愤图强、忧民爱国。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激励着一代代的学子积极向上、探索新知、甘为人梯。广西师范大学“尊师重道、敬业乐群”的校训激励着师大人淡泊名利、质朴和谐、敬业爱岗。可见,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创造个性化校园精神是一所大学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是一所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的“标识”, 是独一无二的竞争力。因此在特色校园文化的发展上, 一定要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出发, 特色创新, 重视+优良传统, 审视利弊, 展望未来。

3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爱因斯坦曾说过, “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想的人”。而大学正是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 人格形成完善的特殊时期。就像每个团队都由不同的成员组成, 优秀的团队并非每个成员都表现出相同的个性, 而是每个成员都发挥了自身的长处, 形成了互补。人有一种通性, 但同时也存在着个性。就拿新进学校的学生来讲, 当他们刚入校时, 相信每个人都有着非常强的意愿去把大学期间的各方面完成好, 这就是新学员的“通性”。但对于人与人的个性不同, 他们的表现形式也将不同。有的学员积极表现自己, 有的默默无闻埋头苦干, 有的注意细节, 有的善于学习, 有的善于动脑, 有的善于动手。由于表现形式的不同, 产生的效果和作用也必然不同。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他们的“通性”, 用其所长, 避其所短。

生活在如此的和谐的校园中, 时刻体会着其中浓厚的人文气息, 享受着优美迷人的校园环境。我想学生们都能以最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学习科研中去, 去燃烧自己的青春, 绽放绚丽的未来!

摘要: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是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实现文化育人目标的重要举措。大学校园文化在塑造大学生良好个性方面发挥了独特教育功能。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在大学生个性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和谐校园,文化,大学生,个性

参考文献

[1] 陈梦然.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J].商场现代化, 2005 (12) .

[2] 刘绍辉, 卢强.浅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3) .

[3]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 教社政2004, 16号.

[4] 李湘健, 谢国忠.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 2004 (7) .

[5] 彭磊, 徐锋.高校校园文化现状分析与思考[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6 (5) .

上一篇:浅谈高职学院的语文教学下一篇:用分解法降低极限概念的学习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