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论文范文

2022-05-10

小编精心整理了《语文教材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中国古代蒙养类教材是古代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体系的物质载体,具有多功能、内容广的特点,集识字、求知、养德、激趣为一体,且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对当今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材建设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第一篇:语文教材论文范文

“部编教材”中初中语文教材教学方法的探索

【摘要】分析了当下“部编语文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师应该深入研读部编本语文教材,创造性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利用好网络教学交流平台以及多开展新教材培训教研活动,以此更好地使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

【关键词】部编教材 初中语文 教学方法 问题

一、研究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使用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到1987年,改革开放的浪潮使得教材编写更加开放,为顺应新课改的需求,照顾地方差距,开始使用分编的方式,实行一纲多本。2016年秋季,我国又开始推行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计划在全国逐步推广,取代其他版本语文教材,可以说又回归部编时代了。

经过查询整理资料,笔者发现有关部编初中语文教材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不多,把初中语文教材的纵向和横向研究结合的研究更少,所以本选题有其价值所在。就理论意义而言,首先,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扩展了“部编本语文教材研究”“教材使用情况”相关领域的研宂内容。其次,本研究通过梳理建国以来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发展流变及部编本教材的特点,可以对初中语文教材有一个纵向和横向的了解。最后,本研究以当前已有现行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相关研究为基础,以期发现它在使用中产生的问题,从理论视角出发,对初中语文教材科学化地编写和初中语文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分析总结了历来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分编时期语文教材各个版本的特点以及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的改变,并且分析了现行部编教材存在的问题,对教材编写的改进和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为教师和学生对于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有效利用提供帮助。总之,该研究对学校、教师、学生在发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最大效能方面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教师了解部编教材的历史和使用部编教材,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二、“部编教材”的缺陷——重视知识体系,忽视思维启迪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不仅仅仅只传授给学生知识,因此,要让学生获得更多鱼,最好的办法就是交给学生捕鱼的方法,能力的提升才是最有帮助的。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重建了知识体系,根据课程目标要求,细化知识和能力培养,实施单元化。一些重要的语法修辞知识和文本教育以补充的方式呈现,并努力实现用“课堂案例”为学生建立核心语言素养系统。总地来说,这套教材对于重视重建知识体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上较弱。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汉语的基础,是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源泉,是培养思维和语言,提高汉语素养的典型范本。未来的语言教科书应该有更多的现代语言特色和思考材料。该教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结构应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其使用效果应更为有效。新的中国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和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材发展的必然要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无论在选文系统还是练习系统,都在思维启迪方面做得不够。在我国的传统语文教育中,教师布置作业往往侧重于知识识记、课文理解、文本分析,没有考虑学生的创新性发展,所以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创新意识难以被激发,也没有培养起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不能仅仅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他们往往需要老师的正确启发。事实上,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和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能力。但是,老师讲得再好也替代不了教材的独特作用,况且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存在高低之分。虽然教学必须通过语文教材,但是教材仅仅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教师不应只限于教材,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自己的知识储备充分挖掘出来,避免教学的盲目性。

三、“部编语文教材”教学方法

(一)深入研读部编本语文教材

首先,认真把握单元整合教学观念。综合考虑语文教学目标,整体设计教学方案,不要孤立地教授和阅读文本。单位目标中的语言能力训练是指挥官,分配给每个课时,必须循序渐进,层次化,有计划。各门课程的训练重点应相互衔接、加强和巩固。稳步推进。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如在语文教材中的第五单元阅读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写作训练是对寓言,想象力写作的重新设计。另外,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很重要,在完成阅读和写作的学习方法教学的基础上,可根据每个文本的独特性设定具体的教学重点。

(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素养

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常常依赖教材,教师对教材中设置什么样的交际活动、设计交际活动想要达到何种目的不够明确。因此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明确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明确目标的落实十分必要。各国的口语交际教学,都十分注重教学目标的落实。如英国在课程标准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具体评价的分级描述,具有清晰的层次性且描述具体,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明确和落实。与英国的课程标准相类似,我国新课程标准中也对五六年级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提出了六点目标,概括起来是三个方面。参与意识方面,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情意态度方面,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听人说话认真、耐心;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听别人说话能抓住说话内容的关键要点,并做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要的转述表达;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学生要能随机根据不同对象和场合,作简单的发言。

因此,教师在设计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之前,应该以《课标》为依据,结合每一次口语交际活动,明确口语交际活动的教学目标,甚至可以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自主设计教学内容。

(三)利用好网络教学交流平台

作为21世纪的语文教师,应该学会利用网络教学交流平台。网络教育交流平台是很好地资源。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等。如今网络上有很多高质量的网络教学交流平台,例如云集备课网,可以开启全新的单元同步教研备课模式,专家伴你进课堂。教师发现一线问题,可以在网页上交流解决问题。云集备课网有教学指引、专家答疑、互助讨论、拓展资源等频道。此外,还可以开展与专家协作一线调研活动,实践部编教材写作理念,助力区域学校形成经验成果。包括人教网上也有一些论坛,教师可以利用好这些平台和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现代社会的语文教师,不擅长使用网络资源,将会很难跟上时代的发展。

四、结语

以初中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方法,发现语文教材存在重视知识体系,忽视思维启迪的问题,提出语文教学要深入研读部编本语文教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素养,利用好网络教学交流平台,以此更好地使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

本文在研究上还有些不足,调查范围不够广阔,导致本文研究的视角不够全面宏观,较难完全掌握和理解部编本教材的整体体系。此外,本研究仅为以后的研究做一个铺垫,相信有更多的学者会在以后的研究中做出更多的貢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周庆元.中学语文教材概论[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4]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初中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6]倪文锦.文化强国与语文教材研究[M].语文出版社,2015.

[7]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Z].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张艳

第二篇:中国古代教材对现代语文教材建设的启示

【摘 要】中国古代蒙养类教材是古代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体系的物质载体,具有多功能、内容广的特点,集识字、求知、养德、激趣为一体,且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对当今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材建设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蒙养教材 当代 语文教材 启示

一 古代蒙养类教材概述

1.蒙养类教材的历史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汉代的贾谊也提出“早喻教”的观点,可见,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了,还编写出了很多适合儿童早期教育的蒙养类教材。按历史来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周秦——唐末)综合性教材:识字为主,兼传道德准则和文化常识。如《史籀篇》是最早的一本识字教材,《弟子职(管子)》是思想教育类的书,流传时间最久的是汉元帝时期史游所著的《急就篇》。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千字文》,它不仅能让学生认识1000个字,其中还渗透着当时的世界观、自然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等,在文化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的教育。1000多年来,《千字文》作为启蒙教材影响深远,人们甚至用它作为序码,给事物编号。它流传广泛,影响到日本、朝鲜等国家。第二阶段(北宋——清中叶),出现分门专写教材:道德教育、历史故事、典章名物、诗词歌诀等。其中《三字经》流传最为广泛,全本376句,共1128字,采用三字句的形式,两句一押韵,朗朗上口,篇幅不大,便于记诵。第三阶段(清中叶以后),在明代后期西学东渐大潮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启蒙教材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出现新内容——科学文化知识。

2.蒙养类教材的特点

中国古代蒙养类教材是古代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体系的物质载体,具有多功能、内容广的特点,集识字、求知、养德、激趣为一体,且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识字训诫相结合。古代蒙养类教材,具有多种功能统一的特点,一本教材,既是识字教材,也是历史教材、文化教材和德育教材。例如《三字经》主要功能是教学生识字,《三字经》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开篇,全书共376句,1128字,其字贴近儿童日常生活实际,实用性强。另外《三字经》有明确的礼仪教育内容,如“亲师友,习礼仪”“首孝悌,次见闻”强调了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三字经》还给我们讲述了孔融让梨和黄香温席的故事,是中国传统家庭礼仪的重要体现,这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在《三字经》中还有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它高度概括了人们应遵守的封建伦理道德思想核心——三纲五常和君臣十义,虽然在今天看来它里面的伦理道德有一些封建社会的思想,但仍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内容。《三字经》把枯燥乏味的伦理道德融入朗朗上口的儿童识字教育中,符合儿童心理,比单纯的说教要有效得多。其二,押韵上口好记诵。蒙养类教材的语言,大都为短句、偶句、通俗的韵语。因为汉字是一字一音节,可编成句式整齐的韵语,这样的句子,富有节奏感,朗朗上口易读易背。如《百家姓》以人们的姓氏为内容,四字一句,双句押韵,朗朗上口,方便记诵。又如《弟子规》,全书以封建道德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纲目清楚,简明扼要,三字一句,双句押韵,可操作性强,因而流传极广,影响深远。类似的还有《千家诗》,是宋末诗人谢枋得编成的,由明代王相作注,全书共选诗224首,入选诗人119家,多数是唐宋名家名篇。体裁限于五言绝句和五言律诗、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短小精悍,格律严谨,便于记诵和揣摩学习。其三,易学易教兼实用。蒙养类教材多由专家、学者针对某种目标专门编写,如作古诗讲究对仗和押韵,而字的平仄和所属韵部不易记住,《笠翁对韵》和《声律启蒙》就是为解决这一难题编写的。如“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背熟了这两部书,既记住了常用字所属的韵部,又学到了平仄和对仗的知识,一举多得。老师在教的过程中,因为目标明确,也容易达成教学目标。

古代蒙养类教材,在日益发展和完善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虽然蒙养类教材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基础教育教材,其内容渗透着某些封建、落后的思想意识,但从教材建设的角度看,仍能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二 蒙养类教材对现代语文教材建设的启示

1.教材的编写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

蒙养类教材的语言,大都为短句、偶句、通俗的韵句,汉字是单音节词,一个字一个音,必须一个一个地认读,这就给儿童识字带来了困难。古人在编写教材时充分考虑到了这一因素,把这些字排列组合成整齐、押韵的词组和短语,读起来顺口,富有节奏,听起来悦耳,既方便记忆,又能提高儿童的兴趣,符合学生身心的发展。另外,传统蒙养类教材在识字与写字方面的教学经验是分进合击,不追求认、讲、用、写的一步到位,而是四者各走各的路,到了一定程度才合而为一。众所周知,传统的识字教学时先让学生读《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开始认的是“人之初,性本善”,开始写的是“上大人,丘乙己”,认和写是不同步的,讲和用也是不同步的,可见,古代蒙养类教材的编写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

2.教材的编写应探索既有丰富性又有针对性的科学体系

古代蒙养类教材具有多种功能统一的特点,如《千字文》

不仅能识字,还能学习丰富的天文、地理、历史、伦理等知识,但在多功能的同时它还具备了针对性强的特点,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核心功能是识字,在识字的同时兼有其他功能,《笠翁对韵》是专门的韵律学习教材,《千家诗》是针对诗句学习而编纂的。清光绪刘恂指出:“俗本《千家诗》,传布已久,村俗童子,罔不记诵。其中唐诗少,宋诗多,绝律仅百数十首,率皆简明易解之作。以此启迪童蒙,甚便。”

在古代蒙养类教材的体系中,不同类型的蒙养教材虽然内涵丰富,但都有教材本身的针对性与侧重点,不同类型的教材是相互配合的,而不是每本教材每篇文章都同时承担识字、阅读、写作、思想等多方面教育目标。当今的语文教材,不是多本教材形成一个体系,没有专门的识字教材、诗句学习教材等,而是一本教材自成体系,融合识字、语文知识、文学素养、道德教化等多方面的内容。这样做自然有其好处,能减轻学生的负担,但也就更要求这本书的编写体系更科学。目前,语文教材都是以一组文章为范例的单元型,依据文章题材和类型划分单元,每篇文章在讲授时一般都要求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重目的,似乎学每篇文章都要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思想的提高。这样的做法虽然看似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实际上却缺乏侧重点与针对性。从教师教的角度,也会使得目标过多而导致难以达成。在教材编写中应既有丰富性又突出针对性,这是古代蒙养类教材给我们的启示。

3.教材编写应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部分第一次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在“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同时,“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所以“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材的编写也应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古代蒙养类教材,在识字、韵律学习、诗句学习的同时又兼顾到了对儿童进行传统文化及思想道德的教育。

总之,语文教材改革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古代蒙养类教材,我们要吸收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针对性强的特性,逐步完善当代的语文教材建设,当然,时代是发展的,我们在借鉴的同时又要清醒地认识到蒙养教材存在的陈旧知识和封建思想观念,弃其糟粕、吸取精华是教材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莉珺.中国古代蒙学教材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示——以《三字经》为例[J].金田,2013(2)

〔责任编辑:林劲〕

作者:王欣丽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材分析

摘要:教材分析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对语文教材的分析程度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了解程度,也是决定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对语文教材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教材系统分析、关联度分析以及价值分析。

关键词:教材系统分析;关联度分析;价值分析

一、教材系统分析

(一)教材的编写意图

《幸福是什么》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七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以“中外童话”为专题编写,学习目的是引领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内容,品味童话語言,体会童话特点,感受真、善、美的熏陶。编写此篇文章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进而感受这类超人体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激发儿童想象,感受童话的真谛。

(二)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按专题编组,分为10个专题,本组专题是“中外童话”,由《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4篇文章组成。这4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尤其是对人物语言、动作、表情的描写十分逼真。除课文外,还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板块安排了“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整组教材形成一个较严密的教学系统,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教材的编排特点

课文以及语文园地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围绕“童话”的主题,设计了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不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整体感知,而且能让学生身处其中去体验、感受童话的魅力,学会如何学习童话,并体会其中的快乐。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重学生兴趣、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口语交际练习;二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了解童话特点并尝试写童话。三是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密切文本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四)教材的功能定位

本册主要在四年级讲授,既要完成小学中年段语文学习目标,又要为高年段的语文学习做准备,在教学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习的重要阶段。本组课文主要是加深学生对语言、外貌、动作以及神态描写的认知、辨别与运用,在此基础上,重点理解对比描写手法,将这些细节描写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为学生能灵活地运用这些写作方法打下坚实基础。除此之外,本组课文着重让学生体会与感悟人们之间分享快乐、珍惜幸福、信守承诺以及喜怒哀乐等多种情感。

(五)教材的要素分析

教材的要素主要包含物理、知识、逻辑与情感要素。《幸福是什么》一文,物理要素主要包含文字、图片与色彩,文字通俗易懂,图片主要描述了智慧女儿身穿洁白长裙,头戴花环,面带微笑,三个牧童围绕着智慧女儿坐在井边,眼神带着好奇与向往,周围树木参天,花团锦簇。画面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保持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文中的知识要素分为导语、课文内容、页下标注与字词部分。导语部分与《巨人的花园》相联系,引出文章的主题。课文内容部分主要讲述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寻找幸福的故事。页下标注部分告诉我们本文的作者是保加利亚作家埃林·彼林。识字部分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彼、锹、杈、诧、麦、务”等字词含义,并能根据生字组词。

本文的逻辑顺序比较明确,按照遇见智慧女儿之前、遇见时、再见时的时间线索进行安排。文中将10年前与10年后的人物、环境进行对比,让学生懂得文中的牧童是如何获得幸福的,并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幸福,珍惜幸福。

二、关联度分析

关联度分析主要从课文与学生的关联、与教材系统的关联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属于小学中年级学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性格上比较聪明活泼、乐观好动、乐于思考;具备简单的认知、表达与理解能力,在领悟作者表达方式、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能力较强;以形象思维为主,爱联想想象,主动学习意识增强,是培养兴趣和爱好的重要阶段。

本单元以童话为主题,教师要对学生在学习《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前已学过哪些童话文章,学生对童话的了解程度、掌握的知识、拥有什么样的情感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总结梳理,进而掌握下一步的教学方向。学生在1—4年级学过的童话故事一览表如下。

三、教育价值

教育价值从原生价值与教学价值两方面进行解读。原生价值是指文本自身蕴含的信息、内涵、情感及思想;教学价值是指教师如何准确、巧妙、简洁地传递文本信息,从而使学生能正确快速地接收并内化这些信息。

(一)原生价值分析

1.主题呈现清晰明确。文章呈现的主题就是理解幸福、珍惜幸福。

2.逻辑关系严密清晰。通过10年前后人物、情节、环境的对比,揭示文章中心。

3.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文章按照“疏通泉眼,清理老泉—得到智慧女儿的祝福—寻找幸福—10年后再见,交流感受,明白幸福的顺序”开展的。

4.语言风格充满童趣。从语言风格上讲,简洁易懂,活泼准确,生动形象;从表达效果上讲,多用想象、幻想、对比等手法,充满童趣。

5.人物形象新奇生动。文中智慧的女儿很神秘,来得悄无声息,走得毫无预兆,她的出现也使得故事更加曲折生动;牧童的形象刻画鲜明,他们天真快乐,怀揣好奇与向往不断寻找幸福。

(二)教学价值分析

1.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例如,“枯枝败叶”一词使人深刻感受到那口泉在深山老林之中的破败与荒凉。

2.加强对不同描写手法的认知、辨别与运用。例如,动作描写:带着锄头和铁锹、用手捧起一捧水、将树叶挖开等;神态描写:她微笑着说、孩子们都诧异地互相看着。

3.理解、掌握并学会运用对比的描写手法。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10年之后智慧的女儿、3个青年及自己展开想象。

教材分析是备课的核心环节,是教学设计的前提与基础,教师应树立整体系统观念,全面深入地分析各个相联系的要素,建立紧密的联系链。从横向来看,教材与学生、课程目标、学科课程标准等具有的内外联系必须分析透彻;从纵向来看,应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基本结构、编排特点、功能定位、要素分析、关联度分析、价值分析等方面,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对教材进行细致透彻的分析。

参考文献:

[1]贾荣国.教材分析与处理的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8,(04).

[2]加涅,韦杰著,王小明等译.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6).

[3]迪克等著,庞维伟等译.系统化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

[4]李俐,郭乐静.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2).

[5]刘萍.《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J].小学教学参考,2013,(05).

[6]杨敏芬,穆文红.依托人物读童话——《幸福是什么》教学建议[J].云南教育,2016,(09).

[7]吴立宝,王光明,王富英.教材分析的几个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3).

作者:张蓉蓉 杨杨

上一篇:公共政策论文范文下一篇:环境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