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论文范文

2022-05-10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环境设计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成都廊桥当代艺术空间设计分析(一)廊桥当代艺术空间现状廊桥当代艺术空间(Re-CArtSpace)位于杜甫草堂和四川省博物馆以及诗书画院之间,草堂2号地内,是一个全新的艺术活动中心。廊桥当代艺术中心是由非赢利性廊桥艺术基金和廊桥当代艺术空间两部分组成,拥有近1000平方米室内外艺术展览空间及多媒体展示厅。

第一篇:环境设计论文范文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光环境设计探讨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光环境设计展开了探讨,提出了城市园林景观光环境设计的现状问题,并详细阐述了城市园林光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光环境;设计

在城市园林景观做好光环境的设计,光环境的设计不仅可以更好地形成具有城市个性的光文化,还能成为打造城市名片的优质资源,推动地区文化经济发展。因此,做好城市园林景观光环境的设计对增强城市园林景观的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城市园林景观光环境设计的现状问题

园林照明的意义并非单纯将园林景观照亮。实际上“光环境设计”对于“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是具密切的关联性。目前我国园林绿地灯光环境现状,可概括归纳一下几点问题。

1.1 设计方面

光环境设计与针对园林景观设计完全脱节,日间的绿化景观设计与夜间的光环境设计无法相匹配,不具备观赏的延续性,夜间在公园里简单的布置满天星灯型,或者各类泛光灯将绿化进行亮化照明等形式,一味追求五光十色的投光灯,使得光环境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表现力平淡无奇浮华浮躁。

1.2 人员方面

照明设计师注重在城市规划、道路照明、楼宇景观艺术方面进行设计,而针对园林景观夜景的设计相对薄弱,无法做到园林景观与光环境设计相结合,更好的展现出园林景观的夜间观赏性;从事园林绿化、园林景观的设计师对园林绿化、景观设计规划、植物选择方面较强,而对光环境与绿化景观相结合的光环境照明设计、灯具类型的选择、节能安全、电气控制等相对薄弱。

1.3 规划方面

在城市规划中,常见的有景观照明的规划,较少有对应的城市园林光环境景观规划,在园林光环境规划中,树立地域文化理念,尊重每个地域的文化情感和历史传承性,做到总体协调与局部突出的统一。

2 城市园林光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

城市园林景观光环境设计是城市园林设计与照明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光环境设计主要包含了意与技两方面的内容。传统城市景观照明往往会由于景观设计师与照明工程师之间的学科交叉导致忽略了工程师与设计师的相互交流,所以,城市园林景观光环境与景观设计师、照明设计师、电气工程师的协调合作分不开。经过项目设计、施工管理调研和理论分析,总结出在城市园林景观光环境设计主要涵盖在以下几条原则之上。

2.1 意境与心理原则

城市光环境目的在于营造意境,而意境的核心在于“心理体验过程”,光的视觉表现可塑造空间的表现效果,直接影响受众的心理反应;美学、心理学作为光意的切入点,不能以单纯追求形式美感作为光环境设计目的。城市光环境设计应当将受众的心理评价放在第一性,共同评价和创造城市的光意。光环境设计应以注重受众体验过程的接受美学作为评价标准,受众评价和使用的过程就是对景观照明的认同过程,城市光环境的营造提供了可供受众认同与二次创造的“载体”最终达到光意象的目的。

在园林景观照明设计中,根本的是受众的心理、思想是否接纳。人在城市夜晚空间中,其夜生活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都要依赖于城市的照明,所以应本着城市设计中以人的心理、生理原则来组织城市园林景观环境的照明,实现城市园林照明的景观化。园林景观照明设计方案除了满足人们基本的夜间活动和园区景点的装饰照明,我们还要考虑到园林景观照明对人们的工作和休息所造成的干扰。园林夜景设计应以人为本,由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出发,选择适宜园林景区的光源、光色,确定合理的用光量和照度,既能充分的表现出城市园林景观照明的观赏性,又不会因为园林景观照明作为城市旅游观赏节点,而过度亮化的效果而使受众产生反感。

2.2 体验参与原则

由于光环境的设计不是对城市景观的重建,而是强调城市景观自身的另一种体验,所以优秀的城市景观的光环境应当是清晰的,是可以帮助受众重新建立夜间对城市景观印象。在凯文·林奇的《城市的印象》中指出了人心理上对环境了解和把握的渴望,特别是对全局的联系,这就使夜环境需要更多的考虑人们所感知的夜环境,这意味着这种标识性是要建立在人们行为生活和感情满足的基础上,而且需要考虑受众的共性,这样园林景观光环境的意义才能更好的形成城市景观光环境的印象。

2.3 节能与控制原则

在城市园林光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中,节能与控制的原则是要重点考虑的。由于城市园林景观照明的过快发展过快,各地的园林景观照明加大了能源的需求和消耗,单纯追求高亮度、多色彩,大规模,园林景观照明建设和周边配置不切合实际。为此,城市园林景观照明节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的照明控制系统不仅仅局限于城市道路的集中监控,已发展成为集城市照明控制、城市照明管理部门管理维护、照明管理部门对照明设施的管理分析、城市各个相关部门的快速联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照明无线监控管理系统,由于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传统的照明控制的问题的长期无法解决,各地政府已有充分的认识,并且提出相应的要求和实验方案。

2.4 电气安全原则

有了好的设计方案,更需要安全合理的施工原则,由于园林绿地的灯光中,天气对于灯光设备的安全隐患非常大,不同于商业街、建筑照明的照明方式,城市园林区夜间人员流动量较多,且城市园林中所布置的照明灯具不少是人手可以直接触及的,尤其是休憩绿地中的低矮照明灯具和一些主景植物照明和主题雕塑所使用的地面投射照明灯具,电气安全原则应是园林景观照明原则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

目前,城市园林景观照明的安全隐患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控制箱非户外型,不能防水、防尘,箱内有杂物、多尘土,箱体锈蚀较严重,由于箱内接线排已锈蚀,导线老化严重;开关电器布置拥挤,母线排或接线端子等不同极性带电部件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小于3mm;PE排、N排设置不清晰、接线不规范;PE线截面过细;色标未采用黄绿色;1个端子压接多回线;多股线不涮錫;压线无弹簧垫片;逆方向压线等;室外明敷管路采用室内暗盒,不防水、又无泄水孔,暗管明敷明设;双固定位改为单螺栓固定,普遍存在灯具松动、位移、积灰、锈蚀现象;金属构架和灯具壳体无接地保护;控制箱内无自动感应灯,对夜间维修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灯具防护等级不满足要求,一些草坪灯、埋地灯底座已进水;日常运行维护不够规范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要有合理的供配电方案,配电设施距取电点近,处于用电负荷中心,用较小功率的灯具达到景观照明的预期效果等等。设计师在设计时应考虑方案供电的合理性、可靠性,减少不必要的线路长度。

(2)合理地选择合适的电线电缆截面,减小线路的损耗。

(3)建筑物立面夜景照明的功率密度值应在《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的规范标准要求内。

园林景观照明设备必须符合防止触电要求,即要求电气防护类别在一般场所可采用Ⅰ类和Ⅱ类灯具,在使用条件比较差的场所应采用Ⅲ类防触电保护电气产品。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城市园林景观光环境设计现状问题的阐述和分析,提出了城市园林光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并对城市园林景观光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作了系统的探讨,认为若想做好城市园林景观的光环境设计,需要科学合理的确定园林景观照明方式和布置方案,并运用现代化的灯光艺术表现力,创造出富有特色的的园林景观光环境,以增强城市园林景观的美化效果。

参考文献

[1]潘谦谦、高华.论城市园林灯光环境艺术的设计[J].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23).

[2]白桦琳.光影在风景园林中的艺术性表达研究[J].城市规划与设计.2013.

作者:王益民

第二篇:环境设计的小型美术馆设计

一、成都廊桥当代艺术空间设计分析

(一)廊桥当代艺术空间现状

廊桥当代艺术空间(Re-C Art Space)位于杜甫草堂和四川省博物馆以及诗书画院之间,草堂2号地内,是一个全新的艺术活动中心。廊桥当代艺术中心是由非赢利性廊桥艺术基金和廊桥当代艺术空间两部分组成,拥有近1000平方米室内外艺术展览空间及多媒体展示厅。

(二)廊桥当代艺术空间分析

1.具有优势的地方

廊桥当代艺术空间位于四川省博物馆以及诗书画院之间,已经形成一定的艺术氛围,临近成都杜甫草堂和浣花溪公园,也已经有相当一批的人流数量,处于丰富文化底蕴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从学术地位上讲,推广新艺术,并以与海外艺术机构的深厚联系来推进本土艺术国际化。在强调自身稳步发展的同时,将更大的精力和资源落实到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推广中。

2.所存在的不足

廊桥当代艺术空间所处环境的局限性,表现在它于负一层,上面是廊桥草堂店和蜀粹典藏,所以它的一部分空间是受限制的,虽然有两个小花园,但内部展览空间的采光是比较欠缺的,防潮效果也不好,墙面有受潮的反应。通过访问其工作人员得知,由于内部开关设计不到位,在顶部或室外位置缺少开关,导致一些展览的不足。此外展览空间里也没有挂画装置。

二、廊桥当代艺术空间改造设计初探

(一)廊桥当代艺术空间改造的特性

1.现代性的体现

廊桥当代艺术空间的建筑本身就是具有现代性的。内部空间设计也体现出其现代性的特点,材料上,通过入口大厅与休息区域之间的玻璃幕墙,强调了室内外空间的流通性。还有室外的垂直绿化,生铁、水泥板、木饰面板等自然材料和可循环利用的材料,透过自然介质的运用来体现其生态理念。

2.人文性的体现

在廊桥当代艺术空间的设计改造中,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生态理念。展品的布置上,充分考虑人体高度,展品布置在距地面0.8-3.5米范围之内,并且考虑整个观展环境,在大厅内部也增加了绿色环境,通过借景的手法,使室内室外整个空间达到融合,利用自然光和人工照明相结合,给观众营造良好的观展环境和空间体验。

3.美术馆与自然环境的借景关系

“让光线来设计”是贝聿铭的名言,一直关注于空间、光以及自然三者的关系。在馆内设计了一处下沉庭院,更为整个场馆增添了生机。通过运用“借景”的手法,把风景引入到室内空间,不仅缓解了观展的疲惫感,还加大了室内室外的衔接,营造了丰富、轻松、自由的空间氛围,提高了观展效果,再次体现“以人为本”的生态理念。

(二)廊桥当代艺术空间改造设计初探

1.平面布局和交通流线

廊桥当代艺术空间入口大厅是一个圆形空间,不仅承载着服务、售购、引導等多方面的作用,还承担着集散、分流的作用。在此处设置了下沉庭院,作为一处儿童娱乐学习的画廊场所。整个平面布局包括收藏库房区域、办公区、公共服务休息区(多功能厅、图书馆、画家俱乐部、露天休息平台)和展区。

2.展厅排布与休息空间

传统的展厅布置是相互串联的,展厅与展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参观者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就进入下一个展厅,参展观众只能按设计者安排好的顺序进行参观,进行选择性参观时会造成一部分展览的无法观看,比较混乱。在针对廊桥当代艺术空间的改造设计时,打破这种中规中矩的安排。展厅布置运用“借景”的手法,借鉴园林的意境进行设计,使每一个展厅设计不同的景点。

3.藏品空间等辅助设施

藏品一般都是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出于对藏品的保护设置了库房。藏品空间采用恒温恒湿系统,温度一般控制在15-25度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75%以上。

三、结语

近几年来,当代的艺术场馆已自觉担起美术馆的现代化转型,建立更加健全的适合大众的艺术场所。廊桥当代艺术空间的改造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给当代的年轻新锐艺术家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观展大众营造一个良好的观展环境。为美术馆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 116034

作者:李文 闫小祎 张佳怡 刘畅

第三篇: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探索

摘 要:作为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院校——内蒙古科技大学,正在逐步完善景观设计课程体系的调整。本文通过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系统建设,并对实际教学单元设计上做出优化改进。其中,“三个基础平台”的教学系统框架对景观设计的相关具体课程的教学改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同时,课程建设以地方真实项目为依托进行可行性研究,更好地促进地方人才的培养,展示地域特色、服务于地方景观园林建设。

关键词:环境设计;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探索

1 教学背景

在艺术设计门类中,景观设计是环境设计的子系统,它特指以建筑、雕塑、绿化、水体诸要素进行的外部空间组合设计,或称之为外部环境设计。与之并列的是以室内、家具、陈设诸要素进行的内部空间组合设计,称之为室内设计或内部环境艺术设计,这两者现已成为当代环境设计发展最为迅猛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科院校、农林院校以及艺术院校都在创办有着各自特色的景观(风景园林)专业,各院校都有着独特的学科特色。因此,注重本院校景观课程体系的特色化建设,逐渐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是景观设计课程改革的重点。

1.1 学生背景分析

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自艺术高考生源,具有更强的艺术创造力和图解表达能力,但其理工科知识偏差,对空间和设计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内蒙古科技大学是一所具有工科背景的综合性地方高校。拥有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等工科专业可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将工科课程纳入学生的基础课程中。其次,环境设计专业培养的学生是具有室内和室外环境设计的双重技能。因此,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是要同时完成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两个方向课程的学习。针对以上原因,景观课程体系安排需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第一,训练学生空间思维,学习空间设计和形式处理技法。第二,培养学建立室外空间尺度感和场所感。第三,补充学生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知识。第四,引导学生结合地方文化和地方特色看待城市景观环境设计。第五,培养学生表达设计思路、表现设计方案的手段。第六,培养学生应用生态理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完成城市景观系统设计。

1.2 培养目标

本专业充分地运用了工科院校的课程设置,紧密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在教育中合理安排科技、艺术、实践三大类课程的比例关系,并力求课程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以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复合型环境设计人才为目标。同时,立足本土文化建设,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适用性人才。

1.3 基础平台建设

(1)以工科院校为背景的现代建筑、规划理论为基础,对中观和微观尺度的外部空间实体空间环境进行营造的理论与方法——“空间理论平台”构建。

(2)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大地空间展开多学科景观认知和问题诊断,进而进行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自然与文化景观认知、评价、保护与展示)——多学科背景的“景观基础平台”。

(3)以民族美学艺术学理论为基础,对空间进行本土化艺术架构的理论与方法——突出本土艺术性 “民族美学理论平台”。

2 课程体系设计

环境设计专业(景观方向)相关课程安排如下:进入环境设计专业学习的大一学生从开始将建筑初步、规划原理、场地设计、设计造型基础等作为必修的设计基础课程。大二第一学期学习专业必修课程中的专业理论课程,包括的课程有室内设计原理、景观设计原理、设计史论等,大二第二学期到大四第一学期完成专业设计课程训练,包括景观专题设计和室内专题设计。此外,在大三第二学期加入民族美学理论课程,大四第一学期加入环境心理学,作为专业选修课程。大二以前主要安排各门专业基础课。大二上学期安排景观设计原理。设有场地设计、设计史论等其他环境设计配套课程。景观设计专题系列课程(1~4)224学时,从大二下学期开始,在大四上学期完成。大四下学期开始毕业设计。

2.1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满足基础平台建设

(1)“空间理论平台”构建主要针对的课程建设有:景观设计原理、室内设计原理、建筑制图、建筑初步、城市规划原理、场地设计等。

(2)多学科背景的“景观基础平台”构建主要针对的课程建设有:工程分析与概预算、环境照明设计、环境心理学、室内外环境表现技法、设计色彩A、设计造型基础、设计素描A、景观设计系列课程(1~4)、室内设计系列课程(1~4)等。

(3)突出本土艺术性 “民族美学理论平台”构建主要针对的课程建设有:设计史论、图案设计、民族美学理论等。

2.2 专业课程单元设计

(1)城市景观认知。组织学生对城市景观特色案例进行实地参观调研,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地方人文景观及乡土景观,目的,将本民族文化元素的挖掘与运用放到一个重要位置,并强调对文化元素的提炼和地方景观的研究贯穿整个设计。作业的形式可根据每位学习者从个人感知的角度介绍个认识城市景观的特点和原因。分析文化背景、历史原因。从照片开始尝试分析地段的景观,绘制简单的示意图表达家乡生活环境的景观要素和肌理、剖面、透视等表达方式不限。

(2)设计题目的选定。在设计题目的选择上,选用即将或正在实施的实际工程项目,真题假做,并要求学生在设计开始的一段时间中实地调研和测量基地。设计题目根据设计概念自拟,一般要求设计概念结合地域文化具有地方文化性。

(3)现场调研单元。结合设计题目加入了实地调研和认知实习的环节。由任课教师带领进行基地踏勘调研,测量分析基地现状,对工程项目进行系统讲解,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以形成真实客观的设计体验。通过观察与测绘的方式,进行空间的构成与界域、景观要素及构件的种类、道路布局与场地排水、行为功能的构成、材料的种类等内容的描述。之后,要求学生就基地测量结果、现状分析、区域文化、乡土植物等查阅研究进行总结,书面完成一份调研报告和设计意向,作业以形式版面形式图解完成。通过课程开始的调研工作,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工程设计的状态中,积极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对设计有更真切而全面的感受。

(4)案例分析与借鉴。寻找与选题相关的经典设计案例,也可以选择地方特色景观参观调研。学习大师们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手法,通过一系列的设计分析图、设计草图和对设计过程的细致描述,引导学生从功能、结构和艺术形式等方面深入地、理性地分析设计,了解设计究竟好在哪里,哪些方面在自己的方案中可以借鉴,以及培养学生设计研究的能力。

(5)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动手与动脑能力的培养。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每个小组2~3人独立完成调研报告和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案。通过报告书的制定、ppt方案讲解、展板设计、方案汇报等一系列动手过程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整体设计能力、项目独立整合能力。作业的展示形式以A1或A0展板完成(见图1)。

(6)方案讲解与评判。设计课程不仅要强调最后的结果,还要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设计的过程。教师考评的标准应改变以往对学生作业结果考评为导向,转向过程兼顾设计过程的考评方式。在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展示设计成果、讲解设计过程,学生就自己或他人的作业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老师对学生提出其方案在功能性、创意性和艺术性方面的优劣,让学生不仅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还让学生清楚以后如何深化自己的设计方案。实践证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引导、激励和控制作用。

图1 景观设计展板作业《晋商文化主题广场设计》

3 结语

景观设计的本科教学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作为指导。本文提出的“三个基础平台建设”并对实际教学单元设计上做出优化改进,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构景观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辨能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景观设计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应包括基本的设计方法,还应强调对本民族文化元素的挖掘与运用的重要性,以便更好地促进地方人才的培养,展示地域特色、服务于地方景观园林建设。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10-114.

[2] 骆天庆.基于实践目的的中国景观专业生态教育研究[J].同济大学,2007:2-6.

[3] 张健.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初探[A].城市的安全·规划的基点.2009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81-184.

作者简介:刘娜(1980—),女,内蒙古包头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景观设计及理论。

作者:刘娜 格日勒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环境设计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设计论文范文05-08

环境论文范文05-08

设计学论文范文05-08

生态设计论文范文05-08

项目设计论文范文05-08

厂房设计论文范文05-09

形态设计论文范文05-09

设计原则论文范文05-09

优化设计论文范文05-09

问题设计论文范文05-09

上一篇:语文教材论文范文下一篇:休闲农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