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艺术论文范文

2022-05-11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造型艺术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作为中国皮影重要流派之一的吕梁皮影传统艺术形式多样,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着眼于吕梁皮影的造型并对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及表现形式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了吕梁皮影造型中的人物造型,试图挖掘吕梁皮影在造型艺术方面的奥妙。在传承与发展吕梁皮影艺术方面,将其与动画方面结合,使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适应现时代,拓展皮影艺术的发展空间。

第一篇:造型艺术论文范文

冰雪雕塑造型艺术探究

摘要:冰雪雕塑是我国北方特有的一种艺术作品。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发挥了独特的想象,使冰雪雕塑既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表现出人类艺术所特有的魅力,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共鸣。

关键词:冰雪雕塑 造型 审美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越来越注重精神上与视觉上的享受。由于我国北方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带动了冰雪旅游业逐渐兴起,冰雪雕塑更是成为北方城市的特有文化与标志。所以在对北方冰雪雕塑的藝术价值给予认同的同时,继续发扬冰雪雕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冰雪雕塑的相关介绍,对冰雪雕塑造型艺术的审美特点以及冰雪雕塑造型艺术的价值进行阐述。

一、冰雪雕塑简介

冰雪雕塑是冰雕与雪雕的合称,在我国,冰雪雕塑作为一种户外艺术,主要集中于北方,其中以黑龙江的冰雪雕塑为典型代表,并在近些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冰雕顾名思义是以冰为雕刻原料所创作的一种艺术作品。冰雕具有无色、透明的特点,在雕刻方式上分为圆雕、浮雕以及透雕。在进行冰雕的过程中力求精细,轮廓清晰,所以雕刻出来的冰雕作品生动活泼,形象逼真。

而雪雕则是一种以雪为雕刻原料的艺术作品,通过对雪的再加工雕刻,塑造出各种形象。与冰雕艺术作品相比,雪雕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粗犷豪放的风格,这一点与石雕有些相似,同时雪雕又表现出与牙雕相似的细腻之感。所以综合来看,雪雕表现出一种银装圣洁、光泽庄严的感觉。

二、冰雪雕塑造型艺术的审美特点

(一)立体空间感

罗丹曾经说过,雕塑家一切都要在空间中思考。一个画家想要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就要对观察对象进行细致的观察,这对于冰雪雕塑师来说也不例外。但冰雪雕塑师在雕刻的过程中除了要对所雕刻的对象具有一定的空间上的了解外,还要对所要雕刻的作品具有一定的体积变化的感知能力,从而雕刻出更好的作品,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与享受。

(二)静中有动

虽然冰雪雕塑作为一种静态的艺术作品,但是由于冰雪雕塑师的雕刻技巧,使得无论是冰还是雪,都在人们的创作中变成一个个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的作品,使得具有稳定、凝固等静态特点的艺术作品多了一份动态美,很好地向人们展示冰雪雕塑的内在活力与魅力。

(三)创造性

任何值得欣赏的作品都必须具有美的灵魂,冰雪雕塑也一样。冰雪雕塑作为一件立体作品,人们对它的欣赏首先是从它的造型开始的。冰雪雕塑既讲究结构的匀称,又要讲究比例的协调,进而表达出一种结构美。但并不是作品越复杂越好,相反,冰雪雕塑是以简单、明快取胜,这一点与强调复杂精细的绘画明显不同。这就要求冰雪雕刻师在雕刻的过程中要有所取舍,并善于运用夸张的雕刻方式突出重点或者主要特征,进而使作品更加逼真、更有感染力。

三、冰雪雕塑造型艺术的价值

首先,冰雪雕塑是一种自然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冰雪雕塑的美首先表现在冰与雪的材料本身上,冰与雪作为大自然的宝贵产物,无论是晶莹剔透的冰还是朴实厚重的雪,它们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美感,再通过冰雪雕刻师的艺术加工,使得冰雪美上加美,冰雪雕刻的造型艺术生命就表现于此。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无限想象以及巧夺天工的雕刻手法,赋予了冰和雪以生命,使人们在冰雪雕刻的欣赏中感受自然的力量和艺术的精湛。

其次,冰雪雕刻具有象征性。冰雪雕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创作不是随意的,而是要有一定的寓意。一方面要表现出艺术的美感,一方面要展示出大自然的壮美,同时还要表现出人们对生活的向往。所以冰雪雕塑既要注重外表的结构形式,还注重其内在的精神表达,这也是冰雪雕塑之所以具有艺术价值的重要原因。

最后,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冰雪雕塑是典型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无论是冰雪雕塑的材料,还是其制作环境都离不开大自然,这就鼓励我们必须在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中创造出艺术奇观,善于运用大自然留给我们的财富,适时地创造出无愧于大众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郑永梅.关于哈尔滨冰雪文化空间结构体系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1(09).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冰雪雕塑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支撑成果(项目编号:120150025);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旅游城市冰雪景观营造策略研究”支撑成果(项目编号:2016B255);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重点课题“我省应用型高校冰雪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支撑成果(项目编号:ZD17087);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8年度高教科研一般课题:“吉林省应用型高校冰雪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支撑成果(项目编号:JGJX2018D388)。

(作者简介:张德智,男,研究生,长春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付振宇,男,研究生,长春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责任编辑 刘冬杨)

作者:张德智 付振宇

第二篇:吕梁皮影造型艺术研究

摘 要:作为中国皮影重要流派之一的吕梁皮影传统艺术形式多样,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着眼于吕梁皮影的造型并对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及表现形式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了吕梁皮影造型中的人物造型,试图挖掘吕梁皮影在造型艺术方面的奥妙。在传承与发展吕梁皮影艺术方面,将其与动画方面结合,使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适应现时代,拓展皮影艺术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吕梁;皮影;造型;发展

一、引言

吕梁皮影历史悠久,是一种贴近民间百姓的艺术,在清末民初的时期曾有过一段短暂的繁荣,是当地民间艺人借鉴剪纸窗花刻制影人,并结合当地的民间小调来进行的创造,在一些重要的日子进行表演。在20世纪上半叶的长期战乱中吕梁皮影一蹶不振,解放后,吕梁皮影重获新生创作了现代戏《白毛女》《血泪仇》等,但经过十年的变动使残存的皮影家底损毁殆尽并技艺面临失传。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虽然有复苏的痕迹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多元化潮流逐渐成为了当前消遣方式的主流,影视和各种新科技各种文化娱乐也逐渐丰富人们的生活,这些进入人们的家庭后使对皮影的热爱和观看减少,使吕梁皮影的濒危处境难扭转。唱戏与看戏的人多为老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部分的老艺人也相继去世,能演皮影的人也越来越少,且制作皮影的工序繁杂,花费时间久,表演技术需锻炼琢磨,许多原先能够表演皮影的老艺人不再从事皮影的演出。如今,不止皮影艺人越来越少,就连观看皮影戏的人都越来越少,虽然其现阶段发展受到很大威胁,但只要进行保护并让其与现代所结合,相信未来会有好发展。

二、吕梁皮影的造型艺术特点

2.1 人物形象塑造的夸张化

吕梁皮影形象逼真、造型个性十分突出,主要用了夸张与变形的手法来增强皮影戏表演的观赏度,然而吕梁皮影夸张造型的主要表现是用线条的变化来表示的,用实线来表现脸部的造型,用虚线来表现服饰的花纹图案。用线条的曲直、长短、方圆等来表现人物品行是正是邪、人物相貌是美是丑,几乎人物的所有五官部位都做了夸张处理。

人物的性格的刻画,可以通过眉毛的不同来体现,通常以平眉皱眉来体现人物性格是阳刚还是阴柔,平眉细目来表现人物安详沉着,以弯眉来表现人物清秀文静,而凸显人物威武刚烈则以皱眉来表现。

其次,人物的嘴巴也是有特点的,例如武将一般是做张口处理的,用张口、大额头、大蒜鼻来显示武将的威武强悍如图四武将赵公明;生旦多半是以抿口来表现的用高额头细鼻梁小嘴巴来表现文质彬彬的感觉;丑角与文武都不同,是比较诙谐滑稽,奇特有趣点的,是额头高高凸起、鼻翼宽且大并张开、嘴巴是龇牙咧嘴的形象。

吕梁皮影形象塑造的夸张化不仅表现在五官部分,肢体部分也有独特的表现手法。例如在吕梁皮影中,人物的上身雙臂的长度一般都是到膝盖的,上肢的臂膀纤细但袖口却宽大,而手又变得小巧,这样有意的对上肢进行夸张化,在一定程度上使皮影得到上下夸张对称如图五。

2.2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戏剧化

吕梁皮影结合了北方人们勤劳淳朴的气质和老实敦厚的形象,凸显了吕梁这片水土上特有的文化与内涵,粗矿与奔放。从而逐渐形成了额头高大、鼻头像蒜头、头饰后倾的形象,然而吕梁皮影还结合了戏剧中的各种角色,例如,戏曲中的生、旦、净、丑等角色的脸谱与服饰同样在皮影中是贯通的,只是对脸谱中的五官等部位进行了有效的加大和移位,以此来深化人物的典型形象,譬如包公是属于“净脸”,它的这个脸部都是以一种颜色为主的,再配上黑眉与鱼眼,来表示人物的正直清廉、铁面无私。而旦角,生角一般脸部是以镂空为主的,再加上一条有象征意义的通天鼻梁来概括额头到鼻头的侧视脸线,表现人物的文雅,清秀。旦角还要“金银珠钗插满头”“服饰即宽又够长”用来增加戏剧性效果并烘托人物的气质。

2.3平面与立体的转换

吕梁皮影最外在的表现形式是二维平面化。然而凸显吕梁皮影平面化的特色是要由两个因素决定:首先,皮影在表演时紧贴着屏幕,可通过灯光使雕刻后的皮影展现出它的影像这一皮影特点,了解到侧面更适合表现剧情发展;其次,传统审美习惯决定了影偶二维变形的可能。吕梁皮影的人、物、景在视觉上把形象的各个角度不同体积都处理成单一的正侧面,如文官造型是五分脸,官帽做八分面,官帽两侧的双翅有作为正侧面处理,最大程度的使其饱满完整,给人以立体感的感觉。影人从领口往下就转向六分身段,从腰在转回来一直到脚互不遮挡,这样皮影的艺术造型中出现平视、侧视、仰视的不同角度将它们放在一个平面上来使其产生立体感,使自然界的客观物高度装饰化,以完成视觉的形体感空间感。

2.4图案运用的灵活化

吕梁皮影的图案基本采用的是几何图案和吉祥图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是通过图案的反复运用来统一皮影的服饰,在这些图案中属吉祥图案最为突出,图案运用了吕梁最为传统的吉祥图案,这样即体现了吕梁文化的艺术特征又丰富了皮影造型,还适合广大人们的审美意识。

2.5 服饰的多元化

吕梁皮影服饰的另一种叫法是身段,它分为武将靠甲类,官衣类,披风类等,而在这些服饰各异的分类中最有特点的当属武将靠甲类。其中靠是指将士穿的盔甲,它的花纹主要用的是镂空技术,这样可以通过光的照射凸显出盔甲的质感,它的花纹丰富的运用吕梁传统的吉祥图案和花卉图案,这样更明确的体现当地民间装饰特色。吕梁皮影在服饰上运用吉祥图案很注重用严谨细致的刻线做出繁缛复杂的四方连续的图案,其中最常见的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云纹、花边纹、团花纹、还有最让人推崇的几何骨架纹、卐字符。皮影服饰的造型有图则必有其意,例如,古钱纹即表示富寿双全、画梅花喜鹊即表示喜上眉梢、画石狮即表示市上大吉等。

三、吕梁皮影在造型艺术上的创新

吕梁皮影在战火弥漫的时代及科技快速发展的冲击下逐渐走向衰退,欲使吕梁皮影艺术的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则将其与之有共通之处的动画联姻是较好方法,将两者结合起来使其在造型艺术上有所创新也别有一番风味。例如:(1)两者对于选题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剧本的设定上,都离不开原创、改编、移植这三点。吕梁皮影的内容较广泛包括神话故事、三国故事、民间传说等,相关的艺术素材均从生活的环境汲取,两者可借助已有的素材框架在造型艺术上进行更好的结合与创新。(2)在设定角色与角色造型的表现力上,吕梁皮影与欧美动画、中国动漫的造型有所不同,其造型风格独特、形态生动有趣、线条流畅稳重、构思非常细致、雕工技艺高超、品种繁多各异。吕梁皮影擅长运用夸张变形来表现人物,增加人物趣味性。同样,动画具有多样性,无论是人物、动物、事物都可以呈现出来,将吕梁皮影与动画结合起来,可以避免戏曲脸谱的局限性,增添动画卡通趣味性,使其造型艺术得到创新,如1958年中国第一部皮影与动画结合的作品《猪八戒吃西瓜》,人物造型与皮影就颇有相似之处,结合了动画的幽默、滑稽、轻松的特点,体现动画的多元性。吕梁皮影还具有强烈的形式感,其造型在轮廓和线条上都比较清晰有力,在颜色方面运用了饱和度较高的红、黄、绿、黑这几种非常鲜艳的色彩,使角色的形式感、整体感、造型感冲击人们的视野。在动画方面就可以运用这些造型设计找到灵感,运用这些技巧加强动画的颜色和造型表现力,使吕梁皮影能够更好的发展。如动画片《渔童》也是将皮影与动画相结合的作品,在造型设计上比第一部皮影动画《猪八戒吃西瓜》有所提高,其中大量吸收了山西的皮影艺术 并灵活的运用到动画造型创作中,对人物进行大胆的卡通画、戏剧化、夸张化,并用抽象和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将片中洋人与官员的造型设计的丑陋滑稽,将贫苦渔民造型设计的积极健康向上,具有明显的脸谱化倾向。⑶在表现技术性上,动画是将胶片投射到荧幕上来形成图像,或者是用现代的电子管技术等,而皮影则是由灯光制作出的投射效果,使角色在荧幕上活动起来,吕梁皮影也是如此,在之前的《大闹天空》这部动画片中就是吸取了其特点表现的孙悟空与二郎神形象造型轮廓坚硬干脆,就像有线条在上方扯动着操控着他们四肢关节。动画的场景设定和镜头的运用与吕梁皮影也类同,动画强调大场景、远景、中景、近景、特写这四部分并通过镜头表现出来,同样吕梁皮影也是强调场景,全景、远景、近景。用远景突出宽广的景物空间给人以丰富的联想,用近景细致的表现对事物进行细腻的刻画,通过远近景转换给人以视觉空间的紧凑感来震慑人们视野。

在这些相似的地方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将吕梁皮影引用到动画中使其在造型艺术上得到创新。

四、结束语

吕梁皮影不仅受到古代剪纸、刺绣、宗教雕塑的影响,还受到我国戏曲的影响。在造型的探讨方面,本文从地域化、戏剧化、形象夸张化、立体多元化、图案灵活化这些方面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创新意见。

参考文献:

[1]户新凯.唐山皮影及其造型艺术探究[J].明日风尚,2020(14):163-164.

[2]张馨元,王群山.唐山皮影造型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研究[J].设计,2019,32(05):124-125.

[3]李康.浅谈华州皮影和它的造型艺术[J].艺术品鉴,2017(02):144+105.

[4]续庆慧.孝义皮影艺术及审美方式转型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17):52-53.

[5]张旭.传统皮影与现代动画的结合[J].美与时代(中),2011(11):68-69.

作者简介:

李秀秀(1989.12—),女,汉族,山东聊城人,助理馆员,本科生学历,学士学位,玉林师范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教学。

作者:李秀秀

第三篇:汉代陶器造型艺术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绿釉陶鸮尊为研究对象,从该器物出发,分析了汉代陶器造型艺术的材质、形态、色彩以及纹样,归纳了汉代陶器造型艺术符号性、装饰性以及文化性的特征,探讨了汉代陶器造型艺术在当代造型艺术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汉代陶器;造型艺术;绿釉陶鸮尊

陶器是将黏土、陶土捏制成型后烧制的器具,是人类社会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陶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礼记·月令》中便有“陶器必良,火齐必得”的记载。汉代陶器在我国漫长的陶器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我国陶器继原始彩陶后又一个繁荣期。汉代陶器不仅继承了秦代陶器的形制特征与艺术风格,更扎根现实,既简朴古拙,注重反映社会生活,又充满活力之美[1]。汉代陶器在造型上独具一格,并涌现了许多标志性陶器,1990年出土于尹庄镇浊玉村的绿釉陶鸮尊就是其中之一。

绿釉陶鸮尊(图一)属汉代经典的陶器作品,于1990年在尹庄镇浊玉村出土。高18.5 cm,口径为6.7 cm。器壁厚0.9 cm。通体施以绿釉。鸮作蹲状,双目圆瞪,两耳直立,尖嘴内勾,两爪前露。通体羽毛清晰且丰满,形象逼真。头与身从颈部分开,头为尊盖,可作180°旋转,在旋转过程中造型不断发生变化。

一、汉代陶器造型艺术分析

(一)汉代陶器材质分析

材质是造型艺术的基础,所谓造型,就是在一定的材料上(如布、纸、木板、石、泥、金属等)以相应的表现手段创造的可视、静态的空间形象。陶器以泥为材质,是火与土的造物。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先民们便发现黏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并且在烧制后极为坚固,制陶工艺由此而生。制陶工艺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先民的生活水平,出土陶器的类型几乎涵盖了生活所需的各种物品。陶器除了具有实用价值外,还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不少陶器上均有精美的雕饰。汉代是陶器发展的重要时期,陶器的材质选择以及烧制工艺均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材质,呈现出精细化趋势。绿釉陶鸮尊以陶土烧制而成,分头、身两個部分,在烧制中采用泥条盘筑法。具体步骤为:先通过泥条盘旋堆砌形成陶器的外形,待陶坯阴干后,以卵石打磨,使陶器的表面更为光洁;待粗胎烧制完成后,再以细泥在粗胎上塑作,以刻画、模贴等方法处理羽毛等细节。独特的材质以及烧制工艺使得绿釉陶鸮尊能保存千年而不出现变形、分解的问题,可见,陶土有着其他材质难以比拟的理化性质和表现功能[2]。

(二)汉代陶器形态分析

汉代陶器形态极为多样,这和陶器多元的功能有很大的关系。汉代陶器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生产功能。古代社会的人面临着巨大的物质生产需求,生产是陶器的重要功能,如陶纺轮等。

(2)生活功能。汉代陶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陶罐、陶尊、陶瓶、陶碗等。

(3)装饰功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陶器的装饰性特点日益鲜明,比如陶器上多雕刻有繁复的图案,如龙首纹、兽纹等,这表明了民族审美意识的发展。

(4)祭祀功能。陶器中有大量的祭祀功能器物。

汉代陶器各功能间具有很强的融合性,换言之,同一件陶器,可能兼有多种功能,如这件绿釉陶鸮尊。绿釉陶鸮尊是以鸮为形态的陶尊,既有生活功能,也有装饰功能。绿釉陶鸮尊的形态特征主要有两点:首先,形态逼真。绿釉陶鸮尊中的鸮作蹲状,双目圆瞪,两耳直立,尖嘴内勾,两爪前露,形态极为逼真,并且在细泥的塑造下,鸮的羽毛丰满且清晰,极具细节美;其次,富于变化。绿釉陶鸮尊的头与身从颈部分开,头为尊盖,可作180°旋转。自然界中鸮的头部可以旋转270°,绿釉陶鸮尊的制作参考了自然界中鸮的特点,具有造型多变的多重美感。

(三)汉代陶器色彩分析

原始社会时期,主要的陶器类型有泥质灰陶、灰黑陶、黑皮陶、褐陶四种,以灰陶和黑皮陶数量最多。以黑皮陶为例,其之所以被称为黑皮陶,是因为在烧制阶段,炉火熄灭后,会产生大量非常细小的炭屑,这些炭屑在高温的作用下会均匀地渗入陶器表面,从而形成一层薄薄的黑色陶衣。黑皮陶具有金属般的光泽,原始社会的炊煮器、盛贮器、酒水器等,均以黑皮陶为主。春秋战国以来,陶器烧制工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陶器色彩也更为多样化。汉代陶器颜色繁复,比如彩绘陶器。彩绘陶器是在烧制而成的陶器上用各种颜色描绘图案而形成的陶器。汉代彩绘陶器工艺继承自战国,并有所创新,但彩绘陶器色彩容易剥落,不易保存。施釉工艺的发展是汉代陶器色彩繁复的重要原因,如栗黄色加彩釉陶器、茶黄黑褐釉陶器等。绿釉陶鸮尊以绿色为底色,以铜作着色剂,属于铜绿釉。绿釉的化学属性决定了绿釉陶鸮尊在氧化气氛中呈绿色,在还原气氛中呈红色。绿釉陶鸮尊留存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但绿色底色仍然清晰可见。

(四)汉代陶器纹样分析

汉代陶器有着丰富的纹样,其纹饰以几何纹居多,常见的直条纹、波浪纹、弦纹、鱼纹、菱形纹鸟纹是汉代陶器中最具代表性的纹饰。陶器中的鸟纹包括禽鸟纹、凤鸟纹等多种[4],其中,尤以凤鸟纹最具代表性。从纹样的功能来看,陶器纹样要素多起装饰性的作用。汉代,民族审美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纹样要素能使器物更为美观,特别是在各类生活用陶器中,直条纹、波浪纹等的雕饰,使陶器具有了朴素的美感。从本质上看,陶器纹样要素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符号系统,每一种陶器纹样要素均能用符号的形式呈现出来。但不同于纯粹的形式上的符号,陶器纹样要素具有很强的表意性,不同的纹样、不同的图案均有着不同的寓意与寄托,这也是陶器纹样要素文化内涵的表现。绿釉陶鸮尊的纹样为鸟纹,通体羽毛丰满,有着独特的审美效果。

二、汉代陶器造型艺术特点

(一)符号性

符号学的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奥古斯汀,他将符号视作“在这个事物加诸感觉的印象之外的某种事物。”文艺复兴以来,随着新的学科、思想的不断涌现,符号学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894年,瑞典语言学家索绪尔首次提出符号学(Semeiology)的概念。索绪尔将符号分为符征、所指两个部分,前者指呈现出来的符号形式,后者则指符号背后所蕴藏的意义。索绪尔认为,符号自身并没有意义,符号的意义来自整个的社会文化系统。符号是能指与所指的双面体。能指即符号表现,或符号形式,是符号可感的一面;所指则为抽象的、不可感的符号内容。符号由人创造,是人为了实现传达意图或意指作用的创造物。人创造符号,并赋予符号内涵,最为典型的便是语言。汉代陶器造型艺术具有很强的符号性特征,是匠人围绕陶器而创造的符号系统。

(二)装饰性

图式构成是汉代陶器装饰性的重点内容,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图式”一词同时具有动词与名词两种词性。作为动词的“图式”,指的是在身体或物质的表面施加附属物,具有使物件美观的作用,是一种装饰方法,以审美表现为目标;而作为名词的“图式”,则指图式品,即在身体或物质的表面所加附属物的成品。汉代陶器造型艺术与图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并且形成具有汉代陶器特点的图式语言。因为汉代陶器制作者主要借助刻画、烧制、描绘等方法来呈现特定的形象,从而实现信息传达与交流的目标。从这个角度出发,汉代陶器造型艺术本身就可以用符号形式呈现,具有图式的特点。

(三)文化性

汉代陶器造型艺术的文化性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图腾文化。图腾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广泛存在于各民族文化中。绿釉陶鸮尊以鸮为塑造对象,体现了一种图腾崇拜。根据现代学者研究的成果,殷商族玄鸟图腾并非燕子,而是鸱鸮,它是商民族的生殖神、太阳神以及农业保护神。尽管在后世文化中,鸮成为邪恶的象征,但这种图腾文化仍然传承了下来;二是祭祀文化。祖宗崇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自血缘宗亲关系,周代确立的宗法制度进一步强化了祖宗崇拜的影响。以“克己复礼”为己任的孔子发展出“慎终追远”的思想。卡西尔也认为“中国是标准的祖先崇拜的国家”[5]。在古代社会,基层治理主要依靠宗族自治来实现,宗族自治与国家层面的治理具有同构性,而这也是家国情怀形成的主要因素。汉代陶器造型艺术具有很强的祭祀作用和文化功能,陶鸮尊亦代表一类多用于祭祀用的明器。

三、汉代陶器造型艺术在当代造型艺术发展中的意义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程度日益提升,随之而来的则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危机,受现代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击,古代文化的处境日益艰难,大量古代文化资源濒临消亡的威胁。从古代文化的构成而言,主要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两大类,陶器中的造型艺术属于非物质文化,其不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其在当代造型艺术中的应用,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播与创新均有着重要的作用。就民族文化的保护而言,当前的民族文化保护中存在不少的问题,最典型的是保护方法匮乏。汉代陶器造型艺术在当代造型艺术中的应用,为民族文化的保护开辟了一条稳定可靠的途径,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乃至民族文化影响力的增强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其次,就民族文化的传播而言,传播是传承的核心方式,民族文化的广泛传播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从而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创造良好的环境。汉代陶器造型艺术在当代造型艺术中的应用,为提升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力提供了充分的條件。最后,就民族文化的创新而言,民族文化必须紧扣时代发展主题,做好必要的创新工作,才能不被时代淘汰。民族文化受文化惯性的影响,在创新中思维保守,很多时候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汉代陶器造型艺术在当代造型艺术中的应用,为民族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

四、结语

汉代是我国陶器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汉代陶器造型艺术更有着独特的魅力。对汉代陶器造型艺术,既要传承,也要有所创新,只有在陶器造型艺术史的发展中融入当代陶器制作艺术,才能实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成效。对此,学界一方面要加强对汉代陶器造型艺术的研究,另一方面也要将研究成果予以推广,实现汉代陶器造型艺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沈玲,谭骏.浅探汉代陶瓷艺术的文化内涵[J].中国陶瓷,2009(1):68-70.

[2]刘雅丽,贾黎威.浅谈陶瓷材质的内蕴美[J].景德镇陶瓷,2008(3):9-10.

[3]王天艺.汉代复色低温铅釉陶器初探[J].考古与文物,2018(6):78-88.

[4]李宥橙.灵禽类陶瓷雕塑造型艺术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大学,2018.

[5]游汝杰.中国文化语言学引论[M].修订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作者:黄艳艳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造型艺术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艺术论文范文05-08

写艺术论文范文05-09

皮艺术论文范文05-09

艺术生论文范文05-09

空间艺术论文范文05-09

景观艺术论文范文05-09

艺术消费论文范文05-09

艺术形象论文范文05-09

艺术人才论文范文05-09

染织艺术论文范文05-09

上一篇:中医文化论文范文下一篇:酒吧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