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关于学习论文

2022-05-11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语文关于学习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中学语文的重点在于对学生进行语言的感悟和思想的启迪,注重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由教师、学生和计算机三方面构成的以人机对话形式出现的自动教学系统。该教学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源共享和信息量大,这些是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两个必备条件。中学语文学习,要做到课内外相结合,相比之下,课外更能决定一个人的语文素养。

第一篇:语文关于学习论文

关于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摘 要: 要使中学语文教学走出费时低效的境况,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在“习惯”上做文章,教会学生学习,使其终生受益。

关键词: 中学语文 学习习惯 培养方法

现代中学生要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初中和高中的课程标准分别要求:“提高阅读写作和口头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这充分说明了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学语文教学要走出费时低效的境况,除离不开教师的主观努力,积极学习研究有关新教学理论,不断参与教学实践,探索行之有效的路子之外,教师还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在“习惯”上做文章,教会学生学习,使其终生受益。

一、阅读习惯

阅读不仅是人类获取信息最广泛最主要的方式,而且是训练思维、锻炼想象力和培养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手段。课内,我们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有序阅读的习惯。首先要训练语感,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其次要传授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比如速读、跳读、诵读等,提高阅读效率,强化阅读效果;再次要重视感悟,要求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体味,且有所获;最后要重视积累,该背诵的要背诵,增强人文内涵的积淀。课外,应该鼓励学生多读报纸、杂志、诗歌等,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在阅读理解方面,要允许学生有不同于一般的、创造性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

二、说话习惯

口语表达内容及能力可以展示一个人的学识修养、道德情感及人格心理状态。流畅自然、严谨优美的口语表达往往会体现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与水平。在中学注意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健康人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近些年来,中学语文课堂上,不少学生嘴巴很“紧”,能主动回答教师提问或阐述自己观点的人不多。因此,教师必须扫除学生自我封闭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敢说、勤说的习惯。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留有适当的空间,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其次,开展多种活动,变呆板的课堂为学生活动的舞台,或“开故事会”,或“今日见闻”,或“实话实说”,或“口头作文”。教师要与学生一道走进社会生活,寻找学生有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在“说”坛上不断强化“说”的能力,提高“说”的水平。

三、写作习惯

(一)关注生活,养成写作习惯。“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康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让学生学会做人,作文也是育人手段之一。中学作文训练不能为作文而作文,应以作文促做人,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人格修养,做真诚之人,写真诚之文,用自己的话抒写真情实感,不人云亦云,倡导独创性。

(二)多看多想,养成联想或想象的习惯。作文训练说到底是思维训练,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关注生活、体验生活的同时,寻找生活之间、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强化联想对比能力,发挥想象创造能力,即兴构思,打开思路,快速作文。此外,还应让学生明白,在生活真实和不违背事物发展内在逻辑的基础上,作文是允许想象和虚构的。

(三)坚持练笔,细品多写,养成锤炼语言的习惯。作文问题是实践问题,语言训练是作文训练的一个重心。“多读胸中富,多写笔生花”是经验之谈,所谓“练笔”,不仅是练立意、练构思,更重要的是练语言。语言学习途径有两条:一是从书本上学习,强调细嚼慢咽,认真体味,不仅读得多,更读得细;二是从生活中学习,新鲜、活泼、富有时代气息的语汇均来自现实生活,积累不可少。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在于多写多练,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周记、随笔的习惯。教师可布置适量的小作文,取材自由,题材不限,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写。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文笔,锤炼了语言,又磨砺了意志。习惯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好坏,要养成好的习惯,需有恒心,靠勤奋。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切切实实地做些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语文习惯的工作,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达到低耗高效的目的。

每个学生的心田都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有收获,播种了习惯就会收获品德。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来说相当重要。若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会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李雅婷.谈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教育艺术,2007(03).

[2]杨吉琳.浅议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中学语文,2006(Z1).

[3]张利勤.习惯决定命运——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6(21).

[4]盛承人.养成语文学习的习惯[J].语文学刊,2006(12).

[5]于桂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00).

作者:张万春

第二篇:关于开辟中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思考

中学语文的重点在于对学生进行语言的感悟和思想的启迪,注重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由教师、学生和计算机三方面构成的以人机对话形式出现的自动教学系统。该教学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源共享和信息量大,这些是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两个必备条件。

中学语文学习,要做到课内外相结合,相比之下,课外更能决定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通过建立语文专题网站来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条可行的且效果明显的途径。

专题学习网站是指具有互动性的学习网站,而语文专题学习网站就是以介绍某一作家、作品或文学现象为内容的网站,重点讲解与语文课文相关的内容,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大容量等优势,引导学生进行较广泛、深入的学习研究,帮助他们将本专题相关知识点,甚至相关学科的内容系统化,融会贯通地进行课外学习。

一、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应用

语文修养是一个人的心智活动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反映。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为语言和思想。一个人语言世界的拓展就是精神世界的充实,实现言意互转、精神和言语共生,因此在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应用中,应该重视师生在网络互动平台上的信息获取、评价、运用等,实现学生的“据意而择言”、“学以致用”和师生之间的“共建、共用、互学、互进、共享、共生”。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应用如下。

1.选定专题。由教师根据课本教学内容或者师生共同探讨后确定专题,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启发者和咨询者的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搜集材料。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搜集材料或者将任务明确,然后分配给每个学生,但是要保证发挥教师的领导作用,协调每个学生的材料搜集工作,避免重复而花费不必要的精力和时间。学生要提高资料检索和网络搜集信息的能力,提高信息辨别、总结分析和协调合作等能力。

3.材料整理分析。整理所有的资料信息,师生共同进行探讨分析,研究该专题的研究现状、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发展方向等,对自己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发。

4.在老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商确定各自的研究路径及方向,分配任务。

5.根据每个人的任务和方法,精读材料,通过分析和理解他人的思想或见解,进行批判性的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然后和老师、同学交流,沟通每个人的心得体会。

6.专题网站的建设和互动交流。成果上传到专题学习网站,方便同学的交流、沟通和借鉴,以产生辐射效应和体验成功的愉悦。可以专门开辟一个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他们的真实想法,教师要注意发挥引导作用,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到相关的课本内容的学习上来。在专题网站的建设过程中要体现师生的互动性,实现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交互手段,组织、动员和激发学生参与专题网站的各类交互活动。

二、语文专题学习网站建设注意事项

语文专题学习网站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这对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提高动手搜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为了充分发挥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特点和优势,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活动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的参与者。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建立应该以方便学习者自主学习为目的,教师设计真实世界的问题研究和解决活动方案就是促使学生在复杂的任务整合中挖掘语文多重隐含信息和运用语文技能技巧,意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的关联性和有意义性。在问题的探讨和试图解决中,让他们既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又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优势,通过问题和交流探讨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点击教学内容,大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学习精神。要转换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及时引导,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探究和交流,从而使教师更加迅速、准确地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2.材料的准确选择。在当今信息社会,知识信息呈几何倍数增长,要在这个无边无际的汪洋大海中搜寻与语文专题网站主题相关的信息变得越来越困难。为了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搜集尽可能广泛翔实的材料,从大量资料中筛选有用的信息,然后整理加工,再上传到专题学习网站,实现资源共享,并编好目录,以实现所需资料的快速查询。由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先前未预料的问题和未搜集到的有用信息资料,因此应该根据发现的问题及时修正和补充,这是网站建设中的必然过程。

3.完善的教学环节安排。首先要保证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学习目标明确。传统语文教学,大都是教师在讲解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学习目标,而在专题网站的学习中,学生的自主性大大增强,他们可以自主地安排学习进度,老师直接参与教学过程的主导性降低,对学生的学习引导作用大大加强,因此必须明确学习目标,进行有的放矢的学习,否则由于专题网站的信息量太大,设计知识面比较广,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干预,导致学生偏离学习轨道,达不到既定的目的。

在做专题型学习网站前首先要分析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背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学习目标,并且为专题网站学习确定合理的教学环节和步骤,围绕主题进行意义建构,并将其分解为相对独立的知识结构。详细规划出每一个教学内容会涉及哪一个方面,整个教学流程中所涉及的和可能涉及的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里面所包含的内容,既有课内的又有适度的课外拓展,同时还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其他的资料满足其需求,充分发挥网站教学的优势,使学生在语文专题网站学习中获益匪浅,以提高其语文修养。

三、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实用价值

语文专题学习网站初步建成后,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利用这个网站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1.欣赏各种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深化对教材文本的阅读理解。

(1)小說教学。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是小说作品。语文专题学习网站收集了与这些小说内容基本一致的连环画、漫画或电影、电视、课本剧等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与课文同题材的连环画、漫画或电影、电视、话剧、课本剧的精彩片断,并将其与小说文本进行对比品评,讨论、分析这些资料与教材文本的内容是否基本符合、人物的直观形象是否与自己从教材文本感知到的人物形象基本符合,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这样,讨论紧紧围绕文本解读,更有针对性,学生会觉得有话可说。同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与教学同步的语文专题学习网站上欣赏电影、电视、话剧、课本剧的完整内容,撰写观后感或影评。这样就将写作与文本解读、影视欣赏三者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2)诗歌、散文教学。

诗歌、散文作品抒情意味比较浓,最适合朗诵。与教材文本内容基本一致的朗诵音频、视频资源,特别是名家示范朗诵的音视资源非常丰富,“朗诵天地”就是一个有名的专题朗诵网站。在学生初步把握了教材文本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静下心来欣赏揣摩名家的示范朗诵,感受其语言的魅力和丰富的情感。运用信息化手段将语文教学的读与听二者结合起来,可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3)戏剧教学。

在进行话剧教学时,教师可以精选与教材同步的话剧视频,引导学生在深入阅读感悟话剧文本的基础上,欣赏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欣赏时将声音关闭,让学生看“哑剧”,自己琢磨应该用怎样的语言语调配音才能表现出这出话剧的语言魅力,然后给“哑剧”配音。再后打开音频,引导学生将同学们的配音与演员的演出进行比较、评价,找出差距,尝试改进。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指导学生将教材中的小说和某些诗歌等改写为剧本,进行艺术再创造,并发布在与教材同步的专题网站上让其他同学阅读、评改。如果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将这种通过集体加工和反复修改的剧本排演成课本剧,则能使学生更进一步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加深对话剧这种文学形式的理解和把握。这种以读促写、以写带读,以演促读、以读促演、以演促评的教学模式,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值得推广。

2.开展语文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开展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比如,学习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不能脱离作者所处的时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作者的品性,否则就难以深刻领会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难以真正走近文本、深入解读文本。我们可以在课前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整理与文本相关的资料,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寻觅作者的心灵轨迹,知人论世,深化对文本的解读。

语文专题学习网站是学生理想的网络学习平台。它充分发挥了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空间虚拟延伸、网络人际交流跨越时空的优势,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高度自由的学习探究空间。他们可以从中广泛地摄取自己所需的各种资源,尽情展现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从而将课堂内外的语文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我们在课题研究的一年多时间里,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模式。

3.指导学生开展网络读写活动,以读促写、互相促进。

有的学生之所以害怕写作,是因为对写作对象缺乏真情实感,觉得没什么可写。于是出现了一些说假话、套话,东拼西凑,无病呻吟的作文。克服的办法,一是丰富素材,二是增加语言积累。

学生的生活空间相对比较狭窄,人生阅历、生活积累也相对不足。同时,由于课业负担比较重,他们每天疲于应付各科习题,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对生活进行观察和思考。专题学习网站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有时还辅以音频,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能方便地获取且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这能有效地弥补他们知识储备和生活积累的不足,容易拨动他们的情思,让他们感到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大大缓解他们的写作困难。另外,通过网络读写,也可启发他们平时注意观察生活、审视生活,从而丰富写作源泉。

四、其他语文专题学习网站建设初步经验

经过跟踪研究发现,语文专题网站的学习符合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教育理念,省时高效,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且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的结构,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专题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并且搜集信息、选择信息、管理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普遍提高。但是由于专题网站的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许多学生感到一下子很难适应,同时专题网站的信息量非常大,比传统课堂里面的内容丰富得多,这显然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语文专题网站学习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加强,并且要重视老师的引导作用和适时干预功能。

目前,国内大多数初中建设了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实行语文专题网站教学的条件已经成熟,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每个学校都能做好一个优秀的语文专题网站,那么通过互联网的连接功能,就会出现成千上万个语文学习专题网站,这将对我国的中学语文教学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我国的中学语文教学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开创性的局面。随着语文专题网站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高中语文专题网站教学必将取得更大的发展。

作者:朱红

第三篇: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方式的探讨

摘 要 本文在参阅梳理国内外语文综合性学习相关理论、背景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针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不足,通过部分实验区“典型案例”的科学分析,结合语文教学自身特点、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特征与综合性学习理论启示,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方式为核心来探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问题,试图构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方案或实施模式,在理论上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方式等探究提供策略借鉴。

关键词 语文综合性学习 实施模式 探究

本世纪初,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述有关课程标准问题时提出:“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1]关于课程实施的表述部分又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无疑正是这种教育理念的一个集中体现。目前虽然多版本语文实验教材也设计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但也仅仅是对内容目标简单陈述或列举示范,而对操作(活动实施层面)的具体实施指导却存在不足。因此,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具体实施中,一线教育工作者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巨大挑战。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方式

对部分实验区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大量资料的综合分析显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通过一个个专题或项目进行的,而这些专题间彼此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呈现非线性、多样性的发展历程。笔者在梳理国内外语文综合性学习相关概念、特征、背景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语文教学现状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状况进行阶段性追踪研究,研究结论表述如下。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从微观上看,每次专题或课题探究的操作均包括内容的选题方式、内容的主题确立、内容的主题设计、实施内容的设计、小组合作形式、探究性学习方式、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教师指导方式、交流合作方式等主要实施项目或方式;从宏观上看,整个实施过程中的每项探究活动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模块,而每个模块大致经历如下五个阶段(或四个纬度)的实践活动或操作流程,即本文所谓的“五段四层流程”。

A选题方式(课题确立)——B主题设计(制定方案)——C开发资源(摄取信息)——D小组探究(研究学习)——E成果交流(发展评价)

A(学生自主学习)——BCD(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E(加深探究学习)

A(教师导向指导)——B(导法指导)——CD(心理疏通、方法途径、教育价值等指导)——E(学末交流阶段的指导)

A(师生、个体交流)——B(小组、师生、个体、阶段性交流)——CD(小组、师生、个体、阶段性交流)——E(小组、师生、个体、成果性交流)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五段四层流程”

1.选题方式阶段

(1)问题意识是选题设计的第一步,本阶段主要是内容的选题设计(见表1)。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问题意识是选题设计的第一步。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实践活动,提出问题的设计或确立课题的设计,就像是进入“倒置漏斗”时要采取的一种入口方案,入口虽小干系重大,需要认真斟酌一番。实施中应遵循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则(即发展性原则)和后现代课程观的主体性原则,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课程资源、阶段目标等客观因素整体实施选题。

(2)自主学习中教师须提出框架性建议,实施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兴趣、实际问题和语文课程资源、阶段实施目标等遵循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课程统整理论的开放性原则,给予选题引导、提出框架性建议。其目的不是引向一个结论,而是提供方向、信息、思路、知识、方法、线索等帮助。主要通过师生交流、个体课外交流的方式进行指导交流。

2.主题设计阶段

(1)实施中须结合学生、课程资源条件设计主题。本阶段根据问题或专题、主题来组织(搜集)有关材料,并设计探究的活动方式、方案计划等内容。虽然实验教材在内容设计中已基本完成了主题设计部分,但只能作为一个例子,实施中须结合学生、课程资源条件设计主题。这也是实施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也须遵循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课程阶段的要求、课程资源情况,采取学生自主、半自主和非自主(教师设计)的师生共同开发方式(尤其义务教育阶段)分层分阶段设计,主要从学科内和跨学科(领域)两个基础角度去设计(见表2)。

(2)操作方法须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本阶段的学生以合作小组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教师主要对主题设计的方案制定、计划安排、确立课题提供一些方法或组合模式指导,启发学生提炼主题中有价值、值得开发的论题(子课题),提供相关资料并对学生的选题内容、主题设计等进行审查和改进(非包办代替)。学生的选题方式、主题设计等综合性学习内容设计中的操作方法须经历一个由“扶”到“放”(“扶”主要是方法指导,“放”主要是学习方式、个性化特点等表现)的过程,并注意“扶”“放”的有机结合,采取小组(内外)交流、师生交流、个体(课外)交流、探究学习的阶段性交流方式进行指导评价、交流分享。

3.开发资源阶段

(1)注重适时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研究学生的需要。本阶段主要是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研究学生的需要、研究采取什么方式开发课程资源,以适应学生的兴趣认知发展,并以摄取所需的资料信息为目的进行课程资源开发。

(2)心理疏通、探究方法、学习途径、开发资源价值等系列指导须相机到位。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教师的指导主要是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心理疏通、探究方法、学习途径、开发资源教育价值等指导。采取小组(内外)交流、师生交流、个体(课外)交流等探究学习的阶段性交流方式进行指导评价、交流分享。

4.小组探究阶段

(1)合作探究阶段是语文知识综合运用水平提升的关键期。本阶段是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主要阶段,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体部分,对内容(选题、主题、计划等)设计进行实质性的操作,此阶段也是学生阅读、口语交际、写作能力等语文知识综合运用水平提升的关键期,是跨学科跨领域学习、实践学习的重要阶段。

(2)实施者要注重实施有重点有程序的示范性指导。本阶段,学生以合作小组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教师的指导主要是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心理疏通、探究方法、学习途径、开发资源教育价值等有重点有程序的示范性指导(含个体、集体指导)。采取小组(内外)交流、师生交流、个体(课外)交流、探究学习的阶段性交流方式进行指导评价、交流分享。须遵循建构主义理论的探究性原则、生成性原则和后现代课程理论的主体性原则。

5.成果交流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对成果的呈现进行以评价为主的交流,需要遵循后现代课程、建构主义等理论的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生成性原则,并充分体现过程,即关于实施目标的理念。评价须以学生活动的过程为主要对象,评价要科学实际,也即实施者主要提供给学生一个交流的平台,而评价交流的实施目的是学生整体发展、语文综合素养的整合提高,教师的指导也要相机引导。换言之,没有最好的评价方法,只有合适的评价方法,这确实需要实施者根据实施现状多方考虑,创造性实施课程方案。

实施中教师要强化指导,注重评价的活动性。本阶段的学生以加深探究性学习为主,教师的指导主要是进行活动评价,教师要强化指导。包括:指导学生反思、自评、评价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知识能力情况。如此通过自评互评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契机。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模式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

综上所述,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模式的五个阶段(四个纬度)是一个开放性的组合体系,绝非固定实施模式,即可依据实际情况(学生发展、教师素养、教材要求、课程目标、课程资源等)灵活操作。目前已经出版发行的三套(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江苏教育出版社版、语文出版社版)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教科书)和实验版高中语文教材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已进行了精心设计,但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来讲,这只是提供了一个范例或示范样本,具体实施还须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课程阶段的要求、课程资源情况具体实施综合性学习,须结合学生、课程资源条件进行灵活设计,也须遵循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实验教材中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选题方式、主题设计已进行了部分安排,开发资源也部分涉及到了,在选用时可以对其进行适当改造整合、合理开发、科学利用,以开展适宜学生实际的“现实版”语文综合性学习。譬如:人教版七年级(下)“黄河,母亲河”的综合性学习,广州地区的学生完全就可以由探寻黄河引申为探寻珠江的活动,调查有关珠江的人文历史、文化传说,为珠江污染防治提出建议,为珠江创设公益广告等。人教版七年级(下)“戏曲大舞台”,也可以以课本的活动方向为蓝本,寻访广州地区的传统戏曲艺术——粤剧,为如何保存这一文化遗产进行思考。

简言之,本文所述实施模式——“五段四层操作流程”只是提供给实施者一个操作层面的范式(或样本),在实际教学中实施者完全可以参考并据客观情况进行变通,灵活运用操作流程。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也要不惟教材设计、不惟教参(教学参考资料),不惟所谓的一些“真理”,而要实事求是,依据本地区、本学区、本学校、本班级实际情况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并着重学会运用这种综合性学习方式,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即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S].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 有宝华.综合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 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 成有信.教育学原理[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3.

[6] 朱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02.

[7] 饶杰腾.语文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 孙春成.语文研究性学习:学与教的融合策略[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9] 语文学习编辑部.语文研究性学习个案选[M].南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0] 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中国教育报,2001-7-27.

【责任编辑 郑雪凌】

作者:马卫庆

上一篇:语文核心素养论文下一篇:建筑行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