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评估论文

2022-05-13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高校教学评估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在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过程中,仅有其他教师评价、教学管理部门考评和教授委员会评审还不足以客观准确的完成评估。本文探讨以学生评价为主体,从人文关怀、能力培养、基础知识与扩展知识培养等四个方面,制定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以其他方式为辅助,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工作质量。

第一篇:高校教学评估论文

探讨高校转型下的《高校基础英语教学》课程新教学模式分析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湖北荆州 434020)

摘要:《高校基础英语教学》作为高校基础英语教学的重要指导教材之一,其相关内容直接关系着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而影响着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基于《高校基础英语教学》下高校英语基础教学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本文从高校转型的角度出发,在分析高校转型对《高校基础英语教学》课程的要求的基础上,针对当前该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模式构建办法。

关键词:高校转型;《高校基础英语教学》;教学方法

前言:对《高校基础英语教学》进行分析可知,该门课程从我国高校基础英语教学的概况与经验着手,指导教师逐步领悟高校基础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课程的精读教材。在当前我国高校英语应试教学向基于学生个人兴趣培养与素质修养提高等方向转型的背景下,以《高校基础英语教学》为参考,积极构建高校基础英语教学的新模式,无疑对于加强英语专业建设和提高学生的英语专业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1 高校转型对《高校基础英语教学》课程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基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特别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毕业生专业、能力与社会需求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此种情况下,我国多数高校也逐渐认识到了自身转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强化自身专业建设和开展校企联合等多种办法试图通过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于《高校基础英语教学》而言,其在高校转型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关系高校学生英语运用水平能否提高的关键课程。高校转型一方面要求在《高校基础英语教学》指导下,教师尽快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模式,将教学主体转移到学生方面;另一方面,要求高校英语教师依托于《高校基础英语教学》,丰富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1]。然而,就现阶段而言,基于《高校基础英语教学》下的高校基础英语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升,具体问题如下。

2 《高校基础英语教学》下英语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

目前,部分教师在开展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将自身视为唯一的课程教学主体,这导致其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难以以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学生个体,二是难以对学生所提出的质疑做出正面、科学的回应与解答。此外,基于填鸭式教学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这一教学模式也严重阻碍了学生關于基础英语学科学习的积极性的提高,在降低教学效率的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2]。

2.2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力度不足

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力度不足是当前教师在《高校基础英语教学》这一指导教材下关于基础英语教学存在的另一问题,这一问题则主要体现在对相关问题答案的直接公布上。例如,在讲解《大学英语》第二册Uint One中课后IX翻译部分的练习题1“我们为顾客提供各种优质商品”时,教师通常在留给学生数分钟的解题时间后,便将正确答案“We offer our customer all kinds of high quality goods”予以直接公布,而并未对学生自身的解答情况和想法予以考量,这在增强基础英语教学机械性的同时,也阻碍了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升[3]。

2.3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是当前高校转型下教师在《高校基础英语教学》指导下开展基础英语教学时存在问题的另一重要表现。虽然对于部分教师而言,其能够初步认识到高校转型下丰富基础英语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但由于其自身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限制,导致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即自身并不具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水平的能力,这不仅阻碍了高校英语专业的建设,而且对学生英语水平和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也产生了严重影响。

3 高校轉型下《高校基础英语教学》课程新教学模式构建

3.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是当前高校英语教师在高校转型背景下依托于《高校基础英语教学》开展其教学工作的首要办法。对于高校英语教师而言,其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基础英语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此基础上,将学生融入到基础英语教学的主体当中,并以公平、公正和公开为原则对待每一位学生,通过细致观察和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而做到因材施教。此外,对于高校英语教师而言,其还应不断强化自身修养和认知,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并用于接受学生提出的质疑,同时,还要对学生所提出的质疑予以耐心解答,进而在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中提高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效果。

3.2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

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高校转型下教师依托《高校基础英语教学》构建英语教学课程新模式的有效措施。在高校转型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师也应充分认识到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将传统的以单方面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逐层引导为主的教学模式当中来,从而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形成对相关问题的正确认识与了解,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独立性的基础上,促使其个人英语能力的全面提升。

3.3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应用

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应用是当前高校转型下英语教师依托《高校基础英语教学》构建英语课程新模式的重要途径。《高校基础英语教学》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应用对促进基础英语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行,该书指出:“加强对多种有效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此,对于高校英语教师而言,其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系统地开展对各类教学方法的学习,通过参加关于教学方法的交流会和参与各类教学实践活动,提高自身对相关教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水平,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指导。例如,在讲解英语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先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办法以图片展示阅读材料的相关背景,再利用情景教学法再现阅读材料中的场景,并通过角色扮演和对话的方式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在增进学生对阅读材料理解的同时,提高其英语阅读水平。

结论:本文以高校转型为背景,通过阐述高校转型对基于《高校基础英语教学》的高校英语教学课程的要求,进而对高校转型下《高校基础英语教学》课程新教学模式的构建办法展开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前,高校基础英语教学仍然存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力度不足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等诸多问题,未来,还应进一步加强对高校转型背景下高校英语基础教学新模式的构建力度,为加强高校英语专业建设和提高学生英语专业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萍,郭旭东.高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04(13):62-64.

[2]彭燕.高校英语教育专业语法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09(12):19.

[3]唐玉凤.高校转型下的基础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英语广场,2015,06(13):51-52.

作者:肖颖颖

第二篇:论高校学生在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中的作用

摘 要:在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过程中,仅有其他教师评价、教学管理部门考评和教授委员会评审还不足以客观准确的完成评估。本文探讨以学生评价为主体,从人文关怀、能力培养、基础知识与扩展知识培养等四个方面,制定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以其他方式为辅助,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工作质量。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学生评价;

一、当前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过程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是在高校中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式对教师教书育人的全部过程和所得结果进行评价。

有学者认为,在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过程中,应当重点发挥其他教师的作用、教学管理部门的作用或者教授委员会的作用,诚然,这三类群体在教师管理方面更有发言权,但是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中,他们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而不是主要作用,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目前高校各院系专业分类较细,教授专业必修课课程的老师人数有限,老师很难对除自己本专业外其他专业的老师做出专家级评判。而同专业的老师,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过程中又以竞争对手的身份出现,因此,很难做出较为中立的判断;二是教学管理部门与教师日常接触较少,存在一定隔阂。在高校管理体制中,行政人员参与教学事务本身就存在争议,而行政人员参与教师评价更会导致矛盾的产生,因此,教学管理部门确实不宜过多的对教师进行教学质量上的评判,即便是教师发展中心等专业的教师机构,在目前的高校的大环境下,对于评判教师也应该只起到辅助作用;三是教授委员会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存在着不够稳定的因素。例如,教授委员会对于教师课堂讲授内容、讲授技巧等的评价原本是专业的,相关教师在接到教授委员会的听课通知后,会认真细致的进行选题和备课,这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够如实反映教师实际的上课状况。所以,高校的其他教师、教学管理部门和教授委员会在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过程中应该发挥辅助作用。

二、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中学生评价的作用

在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过程中,学生评价是主体、自我评价是根本、科学方法是保证,结果反馈是关键。[1]高校学生群体具备对于事物优劣程度的判断能力,具备对于知识传播有效性的辨析能力,具备对于优秀教师的初步选择能力,因此,高校学生应当在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中发挥主要作用。

在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要作用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高校学生的自由度比较大,在评论方面又有很强的主观性,有时候教师举手投足等细微动作和表现都会引起高校学生的好感或厌恶,这会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带来不确定性因素,如果评价指标设计不好,很容易导致评价结果无法反应该教师教学的真实情况。

三、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引入学生评价后的具体指标设定

胡平波认为,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由人文关怀、能力培养、基础知识与扩展知识培养等四个方面组成。[2]在这四个方面当中,能力培养、基础知识与扩展知识培养属于高校教师的基本工作能力体现,而人文关怀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较为高级的表现。学生对于把握这四个方面是有较强的判断能力的。

第一,关于能力培养方面,在高校学习阶段应重点强调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教师在授课过程会传达很多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提高学生各种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过程中,还是要重点强调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为这才是高校应发挥的最基础的作用。

第二,高校学生对于教师的课程是否具备基础知识培养作用有着最直观的评价,在高校中,很多基础知识都不再体现在书本上,很多照本宣科的教师在学生当中口碑平平,因此,对于基础知识培养方面,高校学生更多的还是集中在是否能够激发学习兴趣上,尤其是人文社科类的专业,教师是否能够脱离书本,基础知识讲授的是否生动有趣成为了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

第三,关于扩展知识培养,其实每个高校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理解,比如说专注学术领域的学生,他们所关注的扩展知识在于对本专业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专注于社会实践的学生,他们所关注的扩展知识在于本专业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因此,学生对于老师扩展知识培养的评价标准中,就必须进行较为细致的分类,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关注点得出较为具体的评价。

最后,作为评价指标中最关键——“人文关怀”的理解,每个学者都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过程中,对于人文关怀的评价标准是最具有探讨意义的。在当前提倡建设研究型高校的大环境下,很多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把大多数精力都花在科研成果上,认为只有获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才是唯一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投入的精力不断减少,从刚入校的激情澎湃变成敷衍了事,而高校始终应当以培养人才为首要责任。在人文关怀的考核过程中,应该突出强调的,就是教师是否将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对课程的关注上,是否将主要精力放在课堂上并深入思考如何教授好这门课,而学生在评价这个问题上,是最有发言权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过程中,应当发挥高校学生的主要作用,辅之以其它的人员和机构,并且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细化评价标准,从多个角度出发,充分考虑高校学生的客观情况和实际能力,建立一套能够发挥高校学生作用的教师综合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孙国红,周庆贵,基于发展目标的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2).

[2]胡平波,高校教師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维度结构与测量[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11-115)

作者简介:王向荣,中央财经大学教务处,研究实习员。

作者:王向荣

第三篇:高校网络文化促进高校和谐发展教学研究

摘 要:高校网络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笔者将针对网络性事件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力求找出其应对的方案。在很多专家学者看来,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文化教育、法律教育以及文明用网的自身素质并且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能够促进高校的和谐发展。加强网络监控,及时的处理不良的传播信息,这样便也可以大大降低高校网络性事件发生的概率,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高校网络文化;教学研究

作为国家培养重点人才的阶段,高校教育的管理就成为了国家的重中之重,然而正处于叛逆青春期的孩子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易于管理。尤其是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令网络在高校生活中普及开来。通过优化网络管理、切断不良信息传播源等方式规范网络文化,以达到促进高效和谐发展的教学目的。

一、高校网络性事件的现状和特点

从《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这篇由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文件中不难看出,当下的网络信息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期,但是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他给人类带来的效益,同样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多麻烦,诸如高校网络事件的频发已经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是将很多大学生看作是传播不良信息的主力军,借助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产生一种连带效应,这样便会造成大范围内造成影响,将一点点小事,无限放大,严重影响现实中的人们生活,然后又通过网络在进一步的扩大,这样的网络文化对于高校和和谐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一)网络的突发性强,传播速度快

这是网络最为显著的特点,然而现在的大学生时代不同于父辈们的时代,他们懂得利用信息,知道怎样获取信息,知道运用信息知识,明白网络用语,并可以大肆的传播、转载,评论速度之快令人发指,被广为转发的文件,图片等信息内容大都是一些具有消极影响的,一些负能量,具有严重的个人色彩和个人情感等,涉及个人利益的事情,这样的事件进行如此巨大的宣扬会使得事件无限放大并引起社会争论,自然就会影响到高校教学中的和谐发展。

(二)局部放大性明显,急剧恶化

在很多人看来,大学生属于那种一条腿已经进入社会,一条腿又留在学校的半个社会人的角色,正是由于这样,大学生还不能准确的认识这个社会的复杂性。而且他们大多会以组团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的,这写人集结在一起就容易令网络事件的特性得到放大。所以,即便是个体性的问题,一经发到网上就会使很多人产生相同的看法,将本来虚无的事情就放大了数倍,再加上网络还具有极强的不真实性,使得原本看似没什么的事情就被变成了一件严重的事情了。大学生也很容易就相信这条披着羊皮的狼传言,加上从众心理作祟,就会表现出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做出不该做的事情,以至于给高校教学的和谐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

(三)网络与现实联系紧密,集散快捷

小事情集结在一起就形成了大事件,而网络往往就扮演着这个集结的角色,将现实中的事情放到网络上找寻有相同看法的声音;同样也可以将网上不好办的事情折射到现实中也会变成一件令人头疼的事件。然而,现如今的大学生大都是非常懂得该如何运用网络知识的,这使得网络和现实事件产生了交叉并遇到催化剂,使得现实和网络之间可以自由的转换,方便迅速。

(四)连锁性强,极易多发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的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掌中宝。并且一家人大多是4-8口,再加上其他的连带关系相信人会更多的,这样一旦某项事件在大学生身上发生则会产生一种连带的事件的发生,并影响社会的治安。

(五)不可预见性强,易潜伏积聚

当社会中发生某件事情时,大学生会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往往这件事情的处理方案通常都会和大学生们的想法呈相悖的状态,这样在他们心里就会形成不同于现实的落差,在很多情况下就会通过网络来找寻和自己心里一样的答案,解除自己内心的焦虑、困惑与质疑。但是这种不好的情绪已经在他们的内心中占据了一小块地方,所以当再有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时,会急剧的引爆他们内心对于这种事情的反感心态,就会很容易引发一种突然性的事件。

二、促进高校和谐发展教学对策

学校和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是需要全人类的共同维护和创造的,但是当有这种高校网络事件发生时首先会对学校造成严重的影响,其次将会波及社会,使得事态呈现一种水波形状的传播方式。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对于现在而言处理好这类事件的发生,防患于未然是极其重要的,这对维护社会环境、建立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大学生素质养成的行为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一)注重大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培养

第一,引导是一种很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通过对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心中有一个过滤器,将那些网络上不好的信息过滤掉,并传播积极向上的信息,这样健康的道德情感的选择会使学生的心理向着一个积极向上的事态发展,克服他们对于现实中不同的心理负担,这样就可以积极有效的减少类似的网络性质的群众事件的爆发。即便在快要发生的时候,大学生也可以做出正确选择。第二,一个人的思想可以支配他们的现实行为的,当一个人有了良好的道德情感修养时,那么他的行为也是道德的,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道德认识,加强自我的修养。正所谓思想有多高尚,那么你的行为就会有多高尚。如果大学生们都将加强自我道德情感的培养放在第一位时,那么,做出来的事情也会是积极向上的。这样即使有一些网络突发事件发生,大学生也会学着将事件向着一种趋利避害的方向发展的,如此,便会对整个社会提供一个积极作用,做到一个表率,这也为维护校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提供了一个积极作用。第三,被认同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一种感受,只有自己所做的事情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以后才会更加积极的去做。当大学生抵制,反对网络的事件的发生得到了大家的共同认可后,就会很自然的产生一种愉快的心里,这会使得他们对自己内心的道德情感的标杆有一个新的认识,加强了自己对社会的认知,同样这也会降低网络性事件的发生概率,从而起到促进高校教学和谐发展的目的。

(二)注重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法”是社会发展的天平,每个人在他面前都是平等的,人的一切行为都要有个准则,那就是要遵纪守法,同样网络行为也要守法。所以说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进行法制教育可以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以及网络行为,并且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让大学生能够自觉自律,形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第一,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可以提高他们法律意识,使得在面对一些突发的网络群众性事件可以进行适当处理,理智应对。第二,这样的教育可以使得同学们更加理智并且以法律为准绳找到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避免了他们在面对问题时候的过激想法,让他们有了一个行为做事的标杆,从源头杜绝或减少网络性事件的发生。最后,在进行过法律教育的大学生可以正确的面对高校网络群众性事件的发生,即使发生了他们也会以法律为标准,找寻处理方法,进而减小事件发生对社会和学校的负面影响,使得更多的学生对于这类事件的评论更具有导向性,更加的客观真实,促使网络文化发挥出了更多的积极作用。

(三)注重制定完备可行的应急预案

第一,制定一系列的关于应对突发性的高校网络性事件的方案以备不时之需,他的作用是可以在面对突发性高校网络性事件时可以准确及时的找到应对策略。首先,由于此类事件发生大多是很棘手的事情,制作方案可以提高解决的效率,当然发生是可以分清主次,准确找到解决问题的着力点,将问题细化,减弱,这样就会将问题的影响降到最低,那么给社会与学校的影响就会相对较弱。第二,减轻负担。高校网络性事件的发生会给学校管理层的人带来烦恼,当大学生都有意识的去参加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时就会大大降低管理者的负担,使得问题可以在可控的范围内波动,以至于事态不会恶化。假如高校的管理层能够在高校网络性事件发生之前就提前做出准备,明确分工,那么即使在问题发生时也会令事件朝着一个可控的局面发展。这样的话对于管理层来说是一件非常不错的事情,就会减轻管理层的压力,提高他们应对复杂的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后,降低损失。高校网络性事件应急预案的实施可以使得在突发事件之后的恢复变得迅速,在问题发生后可以马上找到问题所在让所有人各尽其职,提高应对的效率。管理者也会在处理问题时有条不紊,维护了高校教学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公军.网络群体事件的成因和对策研究[J].现代视听,2014(11):46-48.

〔2〕郝其宏.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生成与治理——以社会情绪表达为分析视角[J].广西社会科学,2014(12):168-171.

〔3〕贾红秋,宋晓明.群体性事件的新特点及其应对策略[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4(06):61-65.

〔4〕林凌,陈法彬.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治理[J].文化与传播,2014(06):31-35.

〔5〕李玉杰,王峥.网络群体性事件规制论析[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05):46-48.

(责任编辑 徐阳)

作者:杨山林

上一篇:英语专业文化论文下一篇:项目管理软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