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论文

2022-04-15

高校声乐教学论文 篇1:

高校声乐教学中可视性声乐教学法的应用及其有效性

【摘要】本文对可视性声乐教学法的含义进行了简要地介绍,分析了以往的声乐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可视性声乐教学法的应用及其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为可视性声乐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声乐教学;可视性声乐教学法;应用;有效性

一、可视性声乐教学法的含义

与自然社会学科的教學内容不同,声乐教学教授给学生的并非书本知识,而是以演唱技巧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声乐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也较为特殊。可视性声乐教学法将运动学、物理学和解剖学合而为一,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通过3D影像向学生展示演唱过程中人体发声器官的运动情况。这些内容单纯靠教师语言描述,学生很难理解,而有了可视性声乐教学法,学生就可以对人体在发音时的状态进行透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这就是“可视性”的意义所在。

二、传统声乐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传统声乐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无法看到自己在演唱的时候体内器官的状态变化,因此教师只能通过语言来进行描述。一方面,这种描述必须准确地反映出所要表达的内容,演唱过程中人体发声器官的变化在描述的时候本身就有较大的难度;另一方面,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要注意语言的使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极大地增加了声乐教师的教学难度和教学压力,加之声乐教学中专业术语较多,导致教师的讲解往往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因此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三、可视性声乐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可视性声乐教学法实现了声乐教学的系统化

可视性声乐教学法的出现,构建了全新的声乐教学的体系,改变了传统声乐教学随意性较强的局面,在“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来开展教学,循序渐进,具有很强的层次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可视性声乐教学法给学生以更加直观的学习体验

可视性教学通过科技手段,将演唱发声过程中难以用言语描述的发声器官变化以动画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语言表达压力,降低了声乐教学的难度,另一方面,原本抽象难解的学习内容变得形象可感,原本需要学生主观理解的内容,如今学生只需观看动画即可对其得出直观的印象,即便是理解能力相对而言较弱的学生,也可以更加轻松地掌握演唱技巧和发声窍门,使声乐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和提高。

(三)可视性声乐教学法改变了“口传心授”的传统教学模式

鉴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小班教学或一对一教学,是传统声乐教学的主要方式,这是声乐教学中主观随意性较强,以及不同声乐教师教学方法存在较大差异的重要原因。可视性声乐教学法的出现,使得声乐课程的大班教学成为了可能,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声乐教师可以同时面向多名学生进行授课,这对于声乐教学师资力量的优化配置以及声乐教学模式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可视性声乐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有效性

(一)可视性声乐教学以客观化的优势,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主观性是传统声乐教学的主要特点之一,具体体现为教学标准较为模糊。声乐教学的特殊性,往往就在于很多教学内容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活动建立在教师的主观经验基础上,从而导致教师只能教给学生演唱的技巧和要领,却很难把自己对于音乐的微妙感觉和把握传达给学生。可视性声乐教学的出现,解决了传统声乐教学的“模糊”问题,借助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声乐教学的要点和难点进行图解和动画视频演示,化主观为客观,使声乐教学的内容要点更加清晰和明确,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可视性声乐教学以情景化的优势,提高声乐教学的效果

传统的声乐教学往往采取“一刀齐”的方法,采取统一的训练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但是由于学生理解和感知能力不同,在教学中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而可视性教学则可以发挥其情景化的优势,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和影像构建出生动可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和感受音乐,在掌握演唱技巧的同时,更能深入到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当中,进而在演唱的时候更好地实现技巧与情感的融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论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声乐教学方法相比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可视性声乐教学法的出现,是声乐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声乐教学的缺陷,使声乐教学更加趋于多元化。因此,高等院校要积极推广可视性声乐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燕.浅析声乐教学中可视性声乐教学法的应用及其有效性[J].才智,2015(34).

作者简介:息行雨(1992—),男,黑龙江佳木斯人,沈阳音乐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教学法。

作者:息行雨

高校声乐教学论文 篇2:

浅谈基于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现状的声乐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艺术类教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高校声乐课程作为我国音乐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求,虽然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中存在的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仍然束缚着高校声乐教学的持續发展,因此,本文从声乐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对目前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现状进行简单阐述,并对声乐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高素质音乐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声乐教学在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各个音乐专业的基础类课程,因此声乐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高校音乐人才的培养质量,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随着高校的扩招,音乐专业逐渐降低了人才筛选的门槛,而学生音乐素质的层次不齐,使音乐教学的发展与改革变得更加复杂。声乐教学与其他的学科教学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即它不仅要求学生在声乐训练中能够发挥独特的声音优势,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音乐鉴赏能力以及登台演唱的能力。然而在目前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有些普通高校在声乐教学中依然没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甚至出现了影响学生音乐潜能挖掘的情况,因此,从教学改革的教学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于推动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现状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人才培养目标是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实践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社会对音乐人才的基本要求。但是从目前普通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学校在确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其主要表现在:其一,照搬专业音乐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对专业性音乐人才的培养,缺乏对学生、教学条件客观深入的研究,从而出现了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情况不符的情况;其二,教学目标存在片面性,即有些高校在声乐教学中难以从声乐知识、音乐能力以及情感塑造这三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培养,从而限制了音乐人才的全面培养。

(二)声乐课程设置存在缺陷

课程设置是声乐教学开展的关键因素,它在教师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声乐教学是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发声技巧等,还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将这些知识、技巧运用出来。但是在目前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存在着理论课程过重,实践课程难以发挥有效的讲解、训练作用的问题,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声乐训练方面的不足。此外,还有一些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的弊端,难以根据课程的关联性构成课程体系,从而影响了对音乐人才的系统性培养。

(三)声乐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引导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还能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但是从目前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效果来看,其在评价的过程中,存在评价内容不全面的现象,即学校、教师在设置声乐评价标准的过程中,难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估;评价主体单一化,即教师作为教学主导,在评价体系中占据着关键的地位,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估,而这种单一化的评价主体,必然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四)教学模式陈旧僵化

虽然在信息技术不断普及的背景下,普通高校在声乐教学模式变革的过程中也进行了适当的创新,但是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依然延续着传统教学模式,而所谓的信息化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改变,并没有获得真正的教学效果,如有些教师在声乐理论教学中采用大班传授的方式,而在声乐训练中则采取一对一模式,但是这种模式由于学生数量限制,并不能真正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声乐教学中只是学会了几首歌曲,却难以真正地掌握声乐技巧。

(五)声乐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声乐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音乐人才培养的质量,从目前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情况来看,声乐教师的素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如理论知识过硬,而缺乏实践指导能力,因此难以针对学生在声乐训练中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意见;教学理念陈旧,不能针对社会对于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调整学生的训练内容;音乐素养偏低,在教学中只能针对学生知识和能力提出要求,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从而影响了音乐人才潜能的挖掘。

二、实现普通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实践的指导,普通高等学校在声乐教学中,首先要明确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够在实践中沿着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被不断确认,而教师在教学中则转变为教学指导的角色,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应该切实从学生的综合发展出发,将声乐知识的教授、音乐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价值的塑造纳入到教学环节中来,同时利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下不断推进声乐教学改革。

(二)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也是体现声乐教学内容价值的重要方法,学生在理论课程上完成了声乐知识的学习,而只有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够不断深化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完成音乐能力的螺旋式提升。普通高校在调整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平衡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在系统的理论学习中,获得足够的实训机会,另一方面还应该增加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为学生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从而引导学生在完善的课程设置中能够打牢声乐基础,并不断提高音乐表达能力。

(三)完善声乐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检验,完善的评价体系不仅可以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指明方向,还能够为学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可量化的标准。普通高等院校的声乐教师在改革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丰富评价的内容,即不仅要将学生的知识学习纳入到评价体系内,还应该增加对学生参与实践的情感态度,以及在实践过程中具体表现的评价,从而打破结果评价的局限性,让学生将更多的经历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另一方面还应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积极吸收学生、家长的评价意见,从而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之中。

(四)重视对教学模式的变革

教学模式是落实教学改革的载体,在课程改革逐渐推进以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普通高等学校在声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创新型教学方法的引进,同时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针对性的声乐训练,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学习模式对课堂组织形式进行调整,而学生在与同学、教师的互动、讨论中,不断突破训练难点,进而逐渐形成自己的发声特点;而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共享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简洁的声乐训练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效果,减轻一对一教学的负担,还能够显著地提高教学效率。

(五)注重对声乐教师队伍的建设

学校在建设声乐教师队伍的过程中首先要重视人才的筛选,即通过严格的聘用制度,吸引更多更优秀的音乐人才加入到普通高等院校的声乐教学体系中来,以调整声乐教师结构,提高声乐教师的整体素质;其次,注重对声乐教师素质的培养,即通过定期的专业培训,提高声乐教师的教学素养,同时利用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声乐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析,以发现声乐教学中的不足,并督促教师适当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改善声乐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对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而言,声乐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它不能一蹴而就,更无法一劳永逸,而作为声乐教师,我们应该做好应对长期改革、探索的心理准备,并根据目前声乐教学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立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推动声乐教育的不断创新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滕晓冀.声乐教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新方案研究[J].音乐时空,2016(2):152-153.

[2]唐博.反思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出路[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1):297.

[3]武悦.由当前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现状谈声乐教学改革[J].黄河之声,2015(1):35.

[4]黄学军.关于高校声乐教学现状与改革的研究[J].音乐时空,2015(16):144.

作者:李诗思

高校声乐教学论文 篇3:

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声乐曲目选择与拓展

摘要: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曲目选择是否合理具有很大关系,但在实际声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曲目选择的重要性,而是将重点放在了音乐演唱技巧上,以至于声乐教学效果一直停滞不前。本文以曲目选择的重要性为切入点,据实分析了高校声乐教学中选择与拓展声乐曲目的途径,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曲目选择;拓展;策略

声乐教学的内容包含声乐技巧、文化修养等,且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实践性特点。在声乐训练过程中,恰当的声乐作品可以帮助学生在情感理解的程度上加深自己的情感。通过适当的声乐作品,他们可以找到与自己的共鸣。在训练过程中运用声乐技巧,将作品融入到自己的情感中,进而表达出来。只有融入他们情感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因此,在教学中,声乐教师要对学生的嗓音状况、个性特点做到全面细致地了解,进而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充分落实因材施教原则。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曲目选择的重要性

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存在嗓音受损、声音不到位、情绪把握不准等现象,归根结底是选择的曲目并不适合学生,因此,教师要慎重选择练习曲目,一方面学生嗓音得到很好的保护,另一方面,将学生嗓音的优势体现出来,既提升了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艺术表现力,又将训练的实效性发挥了出来,进而实现声乐教育的目标。此外,在高校声乐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曲目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练习兴趣的提高,还对声乐教学的质量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由此看来,合理选择曲目在声乐教学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作为声乐艺术的传播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以敏锐的观察力及创新的探索力为导向,以学生自身的情况为基础,正确选择曲目,在保证高校学生顺利进行声乐训练的同时,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二、选择与拓展声乐曲目的途径

(一)针对教学对象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选择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要参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及需求进行选择和运用作品、如:部分女生存在声带漏气、声音发虚等问题,为了使其体会到声带拉紧闭拢的感觉,教师应给予i母音进行发声练习,因为i母音是闭口音也是窄母音,对女音来说非常适合,这时教师可选择《忘不了》、《亲吻祖国》、《你来了》等i母音归韵的歌曲,这样不仅在歌曲训练中掌握了i母音的歌唱技巧,还改善了自身的缺点。此外,对于男生来说,极易出现舌头放不平、舌根音重等問题,因此,要多进行e母音的训练,这是由于e母音有助于其获得咽壁力量,使其舌面能够放平,舌根得到放松,教师就可选择《大江东去》等e母音归韵的歌曲。又如,有些学生喜欢唱慢节奏的歌曲,当遇到快节奏的歌曲时,唱不动,这是由于欠缺控制气息跑动的能力,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可推荐一些花腔作品来增强学生的气息流动能力和腰腹部的弹跳能力,如《火把节的欢乐》、《七月的草原》、《一杯美酒》等作品。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自身的情况来选择曲目,进而提高声乐训练的效果。

(二)针对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选择

一般情况下,高校学生学习声乐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在初级阶段以气息训练和歌唱状态为主,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气息控制能力及培养自然的歌唱状态。因此,选择篇幅较小、旋律简单且音乐不宽的中国艺术歌曲、古曲等作品,如《绒花》、《燕子》、《长城谣》、《玫瑰三愿》等,这些作品有助于帮助初学者打好中低音区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女生音域及男生音域的最高音分别控制在g2、f2,声乐教师对初级阶段的训练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对于中级阶段,学生以巩固初级阶段的声音状态为基础,进一步提高、拓展演唱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要求主要为三点:其一,学生初步掌握歌唱呼吸技巧、情感共鸣;其二,初步达到控制音色、力度及处理作品的能力;最后,较为生动地将歌曲的风格特点表现出来。因此,要选择中等难度的作品进行训练,如《我住长江头》、《思恋》、《祖国的春天》等,基本音域扩展到A或降B,并且要有意识的结合五个母音进行发声训练,如:a母音发声练习要推荐《燕子》来巩固,Uo母音要推荐《红豆词》、《我住长江头》等。高级阶段已经具备了娴熟的发声技巧、换声区达到了稳定的状态。低声区基本统一,有了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因此,可选择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作品如:地方民歌、戏剧作品、咏叹调、歌剧选段等作品。通过全方位的训练使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得到提高,因此,随着学生学习阶段的逐渐提高,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训练中,提高声乐学习的质量。

此外,教师曲库量对声乐作品的选择至关重要。它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选材的质量、准确性和合理性。如果教师曲目数量比较丰富,学生可供选择的作品范围就比较大,可以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所以教师应积极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提高水平,以满足学生学习训练和高质量教学的需要。

结束语

总而言之,声乐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要在训练声乐演唱技巧的同时,针对教学对象存在的实际问题及学习程度寻找合适的曲目,使学生在适合自己的范围声乐演唱得到不断提高,从而为学生之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红艳. 浅谈高师声乐教材与声乐曲目的选择与拓展[J]. 音乐时空, 2013(11):115-115.

[2] 张喆. 试论声乐教学中曲目选择的基本要求[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008(001):113-116.

[3] 袁平. 谈声乐教学中曲目教材的选用[J]. 新余高专学报, 2003.

[4] 朱世铭. 声乐教学中选择曲目所存在的问题[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3(33):58-58.

[5] 虞环歌. 声乐基础教学中曲目选择的调查研究[J]. 艺术教育, 2019, 341(01):72-73.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

作者:汤飞宇

上一篇:生态旅游管理论文下一篇:工会财务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