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之我见

2022-09-11

在小学阶段, 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教师要采取灵活恰当的教学策略, 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 使学生的计算能力逐步提高。那么,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古今中外凡在学业中有成就的人, 对学习都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数学保持浓厚兴趣的人, 他会聚精会神地进行学习, 千方百计想方法去熟悉和解决数学新问题, 平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正如华罗庚教授所说摘要:“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废, 好之不倦, 因之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

假如学生对学习不能保持促够的兴趣, 就会视学习为一种苦役, 也就不可能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 从而导致学习效果较低, 成绩下降。据有关调查分析, 造成一些学生数学学习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是他们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要充分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就更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来诱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

1.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拍手对”, 既能进行口算练习, 也能激发学生计算进行的兴趣, 具体做法是:以两数和是10为示范。教师边拍手边发问“刘小琳我问你, 我出4, 你出几?”学生边拍手边回答:“覃老师我告诉你, 你出4我出6。”注:此游戏可根据学习内容变化随时调整两数和的结果, 根据学生的熟练程度随时调整节奏舒缓:可个别学生单独回答、小组回答、集体回答。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多种形式交叉进行。

2.用数学顺口溜辅助教学。如教学10的分成与合成, 就有这样一首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小数乘法法则顺口溜:“小数乘, 同整数, 末位齐, 算出积;小数点, 要看清, 因数一共有几位, 积里也就有几位。”估算歌:“要想快速验算, 试着用用估算;先估估后算算, 四舍五入是关键;约等符号来连接, 简便快捷真叫绝!”

3.用故事激发兴趣。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很多,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娓娓道来, 既增添课堂气氛, 吸引学生注意力, 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和兴趣。如:在给学生教学简便运算前, 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

4.成功体验中持趣。对成功的体验是提高兴趣的最佳强化物。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能促进数学知识、方法的掌握, 反过来, 掌握了数学知识方法又会激励和增强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 由于步步获得成功, 尝到了甜头, 亲自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就能增强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数学因为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学习数学需要循序、渐进, 只有在学习上克服大大小小的困难中看到自己的力量, 增强了学习信心, 才会出现“越学越爱学”的境地。笔者曾做过调查, 在喜爱数学的学生中, 因数学成绩好而喜欢数学的约占32.5%, 而数学学习差生中, 因为不会, 就不爱学习要占其86.3%。这说明学习的成功, 对促进和增强学习兴趣起重要作用。

因此, 选择练习时要注意分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设计, 作业测评时最好少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课堂提问时面要广一些, 使多数学生有回答的机会。这样, 既能完成教学任务, 又能使每位学生充分发展, 增多每位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5.表扬评价中持趣。荣誉感可以强化学习兴趣。小学生的荣誉感特别强, 其学习兴趣的保持很大程度上取抉于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社会效果。他们常常由于获得好成绩受到老师、家长、兄弟姐妹、同窗好友的赞赏而引起荣誉感, 为保持已获荣誉而更加努力学习。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表扬。在学生回答问题时, 眼睛注视着他们, 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要注意不失时机给予表扬、鼓励, 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 几个鼓励的字, 一朵小红花, 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待学习较吃力的学生, 应适当降低标准, 侧重表扬, 鼓励其进步。表扬是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 也是保持学生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重要手段。

6.竞赛活动中持趣。一般认为, 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在竞赛过程中, 学生的好胜性动机和求成的需要会更加强烈, 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 所以大多数人在竞赛情况下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可以结合实际合理开展一些课内、课外竞赛活动, 如“看谁算得快”、“看谁算得准”、“看谁答得快”等竞赛的形式要注重多样, 并使学生获得竞赛的成功感, 获奖面应大一些。又如组织学生进行“智力登山”活动, 在山脚、山腰、山顶等处的设立若干“关卡”, 派人把守过关的学生须正确解答各种数学题后方能通过。这些活动都能调控学生适当的激奋水平, 保持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乐之”需要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这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手段来诱发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勤动脑、动口、动手, 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愿意学习、愿意思考,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注重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 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一些学生计算错误, 大多是由于“粗心”所造成的。如: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做笔算时数位不对齐、计算后不检查等, 致使计算的正确率大大降低。因此, 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 认真思考, 认真独立完成作业, 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 练习中刻苦钻研, 细心推敲, 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结果。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好习惯。其次,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 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 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第三, 教师要以身作则, 做好表率, 如:解题教学, 审题在前, 分析在后, 思路清晰, 层次分明, 板书简明, 重点突出……所以,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基础。

三、整体把握, 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

1.领悟法。如: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 可让学生在摆一摆, 画一画, 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 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 学生会对“十进制”这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很好的认识。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不解。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领悟法”。

2.知识转换法。如:小学阶段学习的几个平面图形面积计算, 都是在学生充分领会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 通过割、补、拼的办法, 转换成长方形, 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已学过的长方形面积计算, 通过观察推理而后导出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知识转换法”。

3.比较明理法。比较是理解算理的有效手段。通过直观与抽象的比较, 数与形的比较, 让学生实现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如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72÷3时, 要注意沟通操作中的“剩下的1筒和2个羽毛球合起来再分”和竖式计算中的“十位上余下来的1个十和个位上的2合起来继续除”之间的联系, 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26X12时, 通过比较“乘加法”和“竖式法”的异同, 帮助学生理解“第二部分积应该怎么样写?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一计算法则的关键。这样的比较, 既促进了学生对算理的深层理解, 又利于学生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四、坚持不懈, 培养学生计算的意志力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 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每天坚持练一练, 计算教学中,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 我在上二年级的时候, 根据当天的教学内容, 每天在早晚读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相信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 既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又能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 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 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思维障碍, 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 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五、巧用评价, 时时鼓励学生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错误时, 教师可以利用评价进行方法指导, 让学生不仅找到错误的地方, 而且也知道错误的原因, 如何改正。评价此时起到了“四两拔千斤”的效果。不责骂作业质量差的学生, 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用鼓励的评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 从而使学生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时评价成了学生前进的动力。

计算教学和其他教学一样, 要把知识教学和思维方法的训练有机地揉合在一起。要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 利用计算教学内容本身的魅力创设条件, 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计算教学的学习过程, 逐步养成学生主体意识, 主动获取计算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上一篇:职校思政教育实效性探讨下一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