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策略的研究

2023-01-01

一、研究的背景

研究内容的的提出:

在数学知识领域, 数与计算是人们用得最多的数学知识。计算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计算也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正确计算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 数学概念的形成, 结论的获得, 解决数学问题都必须依赖于计算。因此, 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值得我进行深入、系统、全面的研究。

新课改教学凸现研究此策略的价值。新课标的提出带给教育界新理念的同时, 新课标也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作出了修改, 教材调整了难度。对难度较大, 步骤多的计算题进行了适当的删减, 更重视数的概念, 重视口算、加强估算, 提倡算法多样化, 计算不再单纯的是为了计算而计算, 也成为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因素。

现状分析:

我在日常教学中会不断对学生强调计算的重要性, 要求学生认真看, 仔细算, 细心检查。我发现学生在计算中仍会出错。对某些类型的题, 错误率很高, 学生家长看到此类情况只会流于表面的说:“这娃娃就是恍”。教师必须收集此类错误, 从知识、从教法、从学情等多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 寻找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正确计算的策略。在教学实践活动中, 验证策略的有效性,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目的, 为学生顺利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 也可以帮助教育同行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教学提供帮助。

对小学生计算能力方面的研究, 在教师队伍中被研究甚多, 其中优秀作品不计其数。我仍然决定从本校学生、本校学情着手, 力争找到适合我自己的策略和方法, 提高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

二、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研究目标:

通过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 找到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通过验证有效性找到适合本校学情的计算教学方法, 达到优化计算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提高计算正确能力的目的。

努力寻求适合本校学生的, 生动、趣味、简单易懂的教学方法, 实现在教学中提倡的有效教学。

通过研究提高自己业务能力, 让自己成长为一个专业能力强, 研究能力强, 全面发展的优秀教师。

研究意义:

计算是小学教学的重要部分, 贯穿整个数学教学过程。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达到的最基本的能力, 计算能力高低影响和制约着整个数学知识的学习, 甚至延伸到物理、化学等其他后续学习领域。

本校数学教学的现状促使我必须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在数学教学这一块, 提高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是我的目标。

三、研究及实施方式和过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针对班级学生进行摸底, 通过练习, 座谈和日常观察, 了解老师在计算教学和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对摸底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

实施情况:

学生错误计算题的收集, 整理, 归纳。

对前期收集、整理、归纳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计算失误原因, 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

参与校本教研, 主要针对计算课型。

学习有关小学生计算失误原因分析及矫正的相关理论文献。

谈论应对和矫正措施。

口算比赛提高计算兴趣。

分班级组织口算、听算比赛。

归纳、分析、撰写矫正策略报告。

第三阶段:整理归纳阶段

验证研究效果, 收集数据资料和过程材料。

分析数据和材料, 汇报对计算错误进行各项研究, 做好分析和处理记录。

整理、归纳, 总结。

四、研究成果

通过研究让找到了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本校属于传统的乡村小学, 也就是农民工子弟校。学生的流动性大。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 而且差距较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实施兼顾,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难兼顾学生兴趣的跟进, 教学设计难度较大。所以, 在教学中略有倦怠。再加上学校小, 教师少, 研究学习的机会少, 老师业务进步慢。

学生学习习惯差。特别是转学入校的学生, 家长忙于工作, 管不了孩子的学习, 学生自己也不当回事, 经常在学习上是得过且过应付了事。家长一有事就让孩子不来学校是常有的事, 回家不完成作业也没人理会。教学工作缺少了家长的配合也为我的教学增加了难度。这种情况下, 当然不会有家长来督促孩子认真、细心、耐心、用心的解决问题, 在计算时正确性一定不高。

学生对计算题, 兴趣不大, 往往都是应付了事。为了计算而计算, 对算理的理解不到位, 算法的单一都是影响学生计算正确的重要因素。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针对学生计算方面的问题, 我分析原因, 针对错误原因类型, 对症下药。

注重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

计算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四字诀:看、思、算、查。

先看清题目的数字和运算符号。

再思考运算顺序和数据特点,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运算步骤。

再认真计算。

最后用多种方法细心检查, 分析结果的合理性。

在计算习惯和培养方面四年级的数学老师给了我重要的启示, 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体现了这几点。

教学实例如下:场景一

出示题目:78-29+22, 100-35-65, 等计算题目要学生进行速算比赛, 找出前几名说出自己能快速计算的原因。

生1:我先观察了一下, 发现这数字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

生2:我也先观察了一下, 我发现这些安数直接计算不是很方便。如果运用我学过的知识给它们调整下顺序就特别的简单。

师:看来我的数学计算中, 不是一开始就算, 而要先观察, 想好了好的运算顺序再算。

场景二:

解决问题之后:你怎么知道你的答案是正确的呢?你是怎么验证的?

生1:用原来的计算顺序再算1次, 如果两次的结果一样, 那我的方法应该是正确的。

生2:把我的答案放在问题里面去, 和问题所讲的情况完全吻合, 所以我认为我的答案也是正确的。

师;看来我在计算时要知道我的答案是否正确还可以用很多方法来验证。

观看了一节优秀的研究课, 让我的研究找到了突破口, 良好习惯的培养就在细节当中。一个好的教师必须具有好的教学习惯去感染和引导学生, 让学生对细节的注重形成一种习惯, 这就是良好的习惯。不一定要把习惯二字挂在嘴边, 但习惯就在学习中。

教师在教学中加强算理教学促进学生对算理的理解。算理是掌握计算的基础, 在算理教学方面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算理进行正确计算。

二年级老师所执教的乘法的初步认识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乘法的初步认识:

师: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算一算吗?

生:3×6=18

师:你能说出每一个数代表什么意义吗?

生一:……生二:……

学生在讲述中明白了乘法的意义, 为后续乘法的正确计算打下了基础。

对计算训练形式进行多样化设计:

对于枯燥的计算, 学生往往流于应付。如果开展一些口算比赛类的竞赛活动, 能够调动学生计算的兴趣, 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在一年级的研讨课中, 集中我组的力量, 我设计了一堂有关计算的研讨课, 在设计中, 我用小棒, 圆片、图示, 计数器等, 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 并设计了送信, 过河, 夺红旗等学生喜爱的方法对知识进行练习, 这堂课的效果非常明显。多数学生对算理理解透彻,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学生计算有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设计对比训练, 加强典型强化训练。

对于典型的, 普遍的或易于混淆的问题, 要找机会进行对比分析和针对练习, 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式, 提高计算准确率。

在研究的初期, 每一门课的教师都收集了班级中一个特定类型的计算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其中就包括了分数计算。小数计算, 估算, 整数计算, 笔算和脱式计算, 并各自根据自己选定类型进行训练, 并分析和研究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经过长时间的对比训练, 效果明显, 让组成员倍感欣慰。

每天定量练习, 让计算成为常态练习。

每天课前听算3分钟, 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非常有帮助。让计算成为了一种习惯, 3分钟的时间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也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 反而是一种激励。能在3分钟完成并正确完成老师的任务是一种荣耀, 学生甚至每天都在盼这美好的三分钟, 计算能力自然就会提高。当然我的方法不会局限于此, 我还会找更多, 更好, 更有趣的方法, 让学生会算, 爱算, 正确算。

有研究总是有收获的, 通过这次深入细致的研究, 我了解了本校学生计算现实状况, 发现教学和学习中有关计算的相关问题, 分析出原因找到应对及矫正的策略。开发教学资源, 尝试对“小学计算”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调动学生对原本枯燥的计算题的兴趣。改变了自己的教学理念, 促进教学方法的转变, 增强教育科研能力。学生学会了尝试和探索新的解决问题方法, 能够一题多算, 反复验证, 确保正确率, 更培养了学生耐心和细心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 也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