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之我见

2024-04-27

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之我见(共10篇)

篇1: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之我见

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之我见

贵州省瓮安县银盏尖山小学:陈全

邮编:550400

小学生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小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对身边所接触到的人、事、物进行分析,概括,提炼,创造的过程。小学生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近年来,笔者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言之无物,文章语言不规范,文章内容缺乏灵气„„这充分反映了小学生阅读能力欠缺,词汇贫乏,写作不丰富,写作方法差。笔者针对以上问题,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兴趣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探索、执着追求的动力。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智慧。”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内因,是学生自觉作文的原动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呢?

①改变指导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来积累知识,探究文章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是弄清文章内容的目的,也是写作的前提条件。因此,阅读除积累写作词量外,还要积累写作方法,掌握写作技巧。如,阅读《挑山工》一文,学生就会觉得挑山工的形象描写细致,生动感人。外貌描写 “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神态描写“黑生生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动作描写“他把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等,显得朴实、逼真,能够拉近学生的生活距离,留给阅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指导学生抓住这些细节性的描写,学生就能领悟记叙文体的写作要领,提高写作的积极性。②扩大写作视野,让学生不受命题作文思想的束缚。

小学生的生活是异常丰富的,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又非常广泛,每单元的习作练习都符合学生的写作愿望。为此,笔者指导学生作文练习时,时常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写作,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样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条件和空间,减少学生习作的思想束缚,学生的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都会得到提高。提倡学生自主拟题习作,少做命题作文,能促进学生写作,学生就会由“怕写”变成“乐写”。

③交流作文成功带来的快乐,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要让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写作,关键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满怀乐趣的学习写作。教师应该把“鼓励”当作提高学生写作自信心的催化剂,从而催化学生的写作自信力,而写作自信力又是学生作文的内驱力,来源于学生写作和交流所产生的成就感。因此,当学生作文写得较好时,教师必须对学生加以表扬和鼓励,并让同学们来分享,学生写作有了自信,就会越写越想写。

二、以生活为基础,探究写作内容

①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叶圣陶先生说过:“只要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所以,笔者要求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笔记本,即“见闻摘录本”。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细心观察,把自己在平时生活中最有意义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既可记新人新事,又可记动物植物,注意留心记事物的特征,积累写作的素材,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②带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去观察。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学生练习作文,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他们学会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技能„„”小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一般都会有一定的感情。比如看到美丽的花儿,学生就会心随花动;目睹丑恶的事物,学生就会伤心或厌恶„„当然也有的学生对看到的现象漠不关心,写起文章来也就平平淡淡。在培养学生带有情感地观察事物时,教师还应加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人只要有热爱祖国的情意在里面,就会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会把祖国的大好河山用自己的笔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因此,培养学生带着情感去观察事物是很有必要的。

③养成勤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时,笔者认为日记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生,运用日记可以保留学生成长的那份美好回忆。如:今天我与妈妈去外婆家„„今天学校举行升旗仪式,以后回头看这些鲜活的文字,学生会觉得非常有趣。教师指导学生写日记时,刚开始要限制日记的写作内容,但表达方式要灵活自由,可以抄写几则格言,记一则妙语,写一件趣事„„教师要做到从每天检查一次慢慢改为每周检查一次。学生日记中可能有佳句,也可能是记“流水账”,或马虎应对,但不管怎样,只要在教师鼓励下,学生能够勤于习作,就是一个进步。这样,学生就会由统一命题写作逐渐养成自觉写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学生就会越来越想写,写作质量就会越来越高。通过训练学生写日记,我发现学生的写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辨别能力、表达能力不断得到加强,因此,笔者认为写日记是作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途径。

④培养学生独立、合作、探究的创新写作能力。小学生作文要写出真实感,写得生动、具体,必须发挥学生独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对充实写作内容尤为重要。小学阶段,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性强,为发挥小学生合作写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学生为了把作文写好,会主动积极地去探究写作素材,用好的写作方法写好作文,以博得老师的夸奖,同学的羡慕和赞许。作为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成绩,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方式和合作探究的习作方法,教师要利用教学指导构建学生合作、探究的写作氛围。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篇作文。如指导学生写《我的未来》、《二十年后的我》,可让学生通过共同交流,共同写作,共同修改完成,从而弥补写作中的不足,丰富学生的写作内涵。

通过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以生活为基础来探究写作内容,指导写作方法,学生会认真体验生活、细致感悟生活,写出真情实感,主题鲜明,独具个性色彩的好文章的。

篇2: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之我见

【摘要】由于技校学生写作基础薄弱,文字水平低,学习能力较差,对非专业课程学习兴趣较低,造成了应用文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此,本文着重从明确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如何激发技校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加强对学生应用文写作的指导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技校生

应用文

写作能力

应用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文体,它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处理日常工作、生产、学习和生活中的公私事务经常和普遍使用的一种文体。目前,技工学校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向实用方向转变,增加应用文课程教学比例。而由于技校学生写作基础薄弱,文字水平低,学习能力较差,对非专业课程学习兴趣较低,造成了应用文教学效果不理想。分析其原因:一是近几年技工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生源不断增加,生源质量有所降低,知识水平和基本技能良莠不齐。二是技校生偏重于其它文体,应用文接触太少。三是由于应用文政策性、针对性较强,而又受到格式、语体等多方面的限制,应用文显得格式呆板,内容缺乏吸引力,学生学之无趣。四是任课教师本身就很少接触应用文,所以教学时只好照本宣科,教学方法不 多,教学模式陈旧。因此如何教好应用文,提高技校生学习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已经成为我们技校语文教师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应用写作的教学进行探索和研究。以下结合个人的实践,就如何提高技校生应用文写作能力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突出实用性,明确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一些技校学生对应用文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自己在学校主要是学技术的,以后是技术工人,不做研究工作,不搞文字工作,应用文写作和自己没有太大关系,学不学都一样。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在一开始讲授应用文时,就应先让学生明确学习应用文的重要性。一方面,讲明应用文是日常生活、工作中必备的交际工具,大至国家事务,处理政务,组织协调,小至交际应酬、传递信息、通知,乃至个人日常生活中的思想表达,都离不开应用文写作。另一方面,笔者特别强调应用文写作在今后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突出应用文的实用性,如毕业时要写“自荐信”找工作,工作初期要签“劳动合同”,工作过程中要写“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辞职要写“辞职报告”,切实把应用文写作与技校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掌握应用文写作技能重要性,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二、增加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 应用文不同于其它文体,它格式相对固定,内容相对 抽象而枯燥,不像小说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不像散文有华丽的词藻,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就成为应用文教学的当务之急。笔者通过实践,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精选例文,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应用文写作素材

例文是学习应用文的基础,是理论知识的具体化,是写作训练的范例。但我们现有的技校教材中的一部分例文内容过于陈旧,格式有些已经与现实脱节,与学生今后的工作实践相去甚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开拓创新,从实际生活中选择一些符合时代特点,贴近学生生活的例文来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进行“申请书”的写作教学中,可以着重讲与学生学习密切相关的“入团申请书”,也正好符合了学生要求入团的积极愿望,学生也愿意写,有兴趣写。在学习“公文”一章时,学生对离学习生活较远的公文写作并不很感兴趣,加之许多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经常连各部门间的隶属关系都分不清,让他们写某政府机关的公文的确是件难事。相反,就地取材,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设臵公文训练内容,如学校的通知、学校对违纪学生处理的通报、学生实习联系函、班级外出活动请示等,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也可使他们较全面、牢固地掌握公文写作的要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了解应用文的结构与写作方法。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容入应用文写作中去。

应用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如果不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合,就没有现实的感觉,学生也就缺乏学习的动机。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有很多类别的文体适合教师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以激发写作兴趣,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寻物启事”和“寻人启事”的教学时,设臵了“丢钱”、“丢手机”、“丢人”的教学情境,在讲授“自荐信”时,设臵面试情境,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让学生担当面试者与评委,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的表演中获得审美享受,最后形成相应的应用文文章来。事实证明,“创设情境”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文写作技能。

三是结合专业,实现应用写作课与相关课程互动。技校学生相对比较重视专业课,而忽视基础理论课,如果教师能找到应用文课也专业课的结合点,通过应用文课的教学,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课,学生自然而然的会对应用文写作产生兴趣。如:笔者在对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讲授“说明书”时,先指导学生了解说明书的特点,然后让他们收集有关汽车的说明书,再按说明书的特点进行分析评价,并 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最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利用老师提供的素材,撰写其它款汽车的说明书。讲授“演讲稿”的写作时,可以与教公共关系的老师合作,学生在“公共关系”课上学完“演讲”的内容和礼仪要求后,结合公共关系课的演讲题目,趁热打铁,讲授“演讲稿”的写作,这样学生对“演讲”有了整体的认识,演讲稿的写作就可以有的放矢,学生写完演讲稿后,与“公共关系”课的老师联合组织学生举行一次小型的演讲赛,由应用写作老师评判学生的演讲稿的写作质量,由公共关系老师从形式上评判演讲的水平,使学生在演讲中,既领悟了演讲的技巧,又学会了演讲稿的写作技巧。讲授“经济合同”、“起诉书”的写作中牵扯到许多法律的内容,也可以与“法律基础”课互动。结果证明,通过应用文课与其它专业课的互动,学生不但对应用文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掌握,而且直接感受到应用文在专业课中的实用价值。这样,不仅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浓厚了,而且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效果也有所提高。

三、强调实践性,切实加强对学生应用文写作的指导 应用文写作课不是知识传播课,更不是理论研究课,而是应用实践课,教师要把应用文教学寓于职业养成过程之中,在把基本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基础上,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指导学生深入各种实践活动,联系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应用文写作,掌握各类文体写作的 特点与内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应用文的实践性,例如,在开学初指导学生订立学习计划;举办各种活动、赛事时,让学生练习写作通知;在“五四”青年节之前指导学生写入团申请书;“教师节”来临之际指导学生给教师写封慰问信;校运会来临之时指导学生写入场解说词与消息;竞选班干部、学生会干部时,撰写演讲稿;学生大会时,指导学生写会议记录、会议纪要、会议简报;学生下工厂实习时指导学生写实习报告;学期末指导学生写好总结、学生毕业前期指导学生写自荐信、劳动合同等。又如在一次偶然机会中,听到几个学生在教室里大发牢骚,抱怨学校的住宿条件差、伙食不好,上课后我马上调整了教学内容,临时改上《建议书》,并要求同学们给学校总务处提建议。同时,要求学生尽量观察身边的应用文,即时摘抄,并作出评议,作为写作训练的内容。于是,学生收集了许多生活上的应用文。如在公共媒体上的“消息”、“通讯”,街头巷尾的各种“启示”、“广告”,校园内的“通知”、“通报”、“招领启事”……由于学生平时积累了较多的应用文素材,所以在学完书本的理论知识时,对写作训练就能够得心应手。因此,笔者在教学上努力突破课堂这一狭小空间,与学生的校园生活连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发挥应用文的实用功能。由于技校学生重视实践的特性,通过实践、学习、锻炼,切实体会到了应用文重要性,应用文写作能力也会相对应的提高。同时,作业的批改与评讲也是应用文教学中一个关键实践环节,既是教师了解学生写作情况的重要手段,又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重要桥梁。文章越练越熟,越改越好,成功的作业评析,是把学生写作活动升华一个层次的重要阶段。笔者在作业评讲中,分别选取优秀作业和中等偏下的作业,通过两者比较评析,使学生更加准确的了解应用文写作方法。而对一些较为简单的应用文,笔者让学生互相当一回教师,根据评分标准互相评判自己的习作,同时不失时机地再次强调写作时应注意的问题,及时发现欠缺,加以纠正和补充,让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一位企业家说过,“不是顾客不喜欢这种商品,而是我们推销不得法。”我们可以这样说:“不是学生不喜欢应用文,可能是我们没有把它潜藏的魅力讲透彻,不是应用文写得死板,而是我们没有把它教活,不该怨学生学不会,应该怨我们教得不得法”。因此,在应用文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大力改善教学模式,致力培养学生兴趣,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只要这样,学生才肯学、才愿学。只要大家都重视起来,技校应用文的教学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张金英

篇3: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之我见

一、教师以身作则, 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教师首先要改变以往的观点, 变“要人写”为“先己写”。这就要求教师的指导不仅要晓知以理, 而且要师之以范。既要讲在课内, 又要诱在课外。每次作文教师要“下水”, 既能与学生同甘共苦, 又能与学生更贴近, 效果极佳。我在布置学生写读后, 绝大多数学生望而生畏, 又不敢不写。于是, 我先把自己写的作文, 有感情地读一遍, 然后简略地介绍一下该作文的构思、动笔、完成的过程, 再分析其写作特点, 我不但写成篇的下水文, 有时口述本次习作的选材的要点, 拟订习作提纲, 帮助学生开个头, 结个尾, 或在学生感到困难处、文章重点处进行指点, 还经常向学生谈自己在下水文中的所思所感……如此一来, 真诚感动了学生, 内容感染了学生, 许多学生变得对作文感兴趣起来, 大多数的学生的作文质量也提高了很多。这种“以例激励”的做法不但给学生榜样, 给学生写作的信心和勇气, 还建立了师生间的人际关系。

二、结合第二课堂, 让学生深入实际生活

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学生作文主要是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或耳闻目睹的事。这些事都是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实践。因此, 作文教学只有紧紧联系生活实践, 学生才有话可说, 有材料可写。例如, 有一次习作以我特意让学生去帮母亲买菜, 并要学生观察买菜过程中的细节, 作文课上学生交流活灵活现, 生动有趣。如有位学生说, 在买菜时闻到烤鸭的香味馋得直流口水, 很想把买菜的钱用来买烤鸭。但最后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有学生说在买菜过程中菜贩子甜言蜜语, 服务周到, 可是买完青菜回家一看, 里面包着次品菜, 而且斤两不足, 心里十分气愤, 本想去找小贩理论, 但妈妈劝说这是拿钱买教训, 拿钱长知识等。所以教师要因势利导, 鼓励学生去读社会这本百科全书, 积极引导他们接触自然, 接触社会参加实践, 发展爱好, 充实生活内容, 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 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三、引导学生开展丰富而合理的想象

想象是人们在客观事物的引导下运用过去已有表象, 在头脑中进行加工改造。构成一个从未直接感知的事物的新形象。事实证明, 如果折构想的翅膀, 儿童所描写的自然风景, 亦不过是天性的草木、冷漠的星云、呆滞的山石而已。当然, 学生要发挥想象力, 也要凭借其他的一些知识积累。否则, 想象也只不过是一朵风吹即散的浮云, 成为虚无缥缈之物。因此, 在作文中, 教师要善于启发, 只有启发得当, 学生对如何才能写好作文有一个新的认识, 作文的质量才有质的飞跃。如:有的学生写准备把省吃俭用的几十元钱捐给灾区。我开导他, 把省吃俭用的钱捐给灾区过于平淡, 若把它想象为“利用假日卖雪条换来的舍不得用, 正想为妈妈买生日礼物”, 在自己“舍不得用”的情况下, 却“情系灾区”, 足以证明他关心灾区胜过关心自己的妈妈, 这样, 立意就比较深刻了。

四、让学生多读多写, 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是一种复杂的综合实践的活动, 除了需要有正确的思想观点、丰富的生活材料以外, 还需要有适当的表现技巧。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就要多看书, 多练笔。多看, 指的是多读书报及课外书籍, 多观察事物, 即“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多练, 不仅要求增加作文练习的次数, 还要求每次作文练习有一定的质量。在教学中, 应当有计划地安排作文。要调动学生习作的自觉性, 发挥潜力, 养成多动脑、多动笔的习惯, 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

五、准确地表达, 合理地运用修辞

在作文中, 语言的表达必须明确才能使文章清楚明白, 如果语言含糊或残缺不清, 将会大大影响作文质量。同时词语的恰当运用也是关键。当然, 这也还得在平时词语收集、理解并准确地运用, 不妨使口头作文的方式, 最好能及时发现他们的表达能力, 在口头表达中不足的, 给予及时纠正, 哪怕是几句话。感受文字的语言表达, 长期锻炼, 天长日久, 对作文会有一定收获的。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关键是我们平时多锻炼、多指导学生一些细节性的问题, 不是靠一次两次能够做到的。另外, 还要鼓励学生多使用成语, 这样, 可避免学生绕弯子说, 而难于表达清楚, 觉得写作文是收不住, 越说越远。另外, 在写作文时, 地方口语也不是不能用, 也可根据情况而言, 该用的就用, 也能使文章收到一定效果, 增添一些地方色彩, 也更贴近我们的生活。还有, 能恰当地使用一些修辞手法, 也许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但也不能乱设计一些不当的修辞, 造成文章的不合理性。再说表达方式的选用, 根据写作目的和要求, 使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这对写作是非常关键的。表达方式使用得好, 更能使文章增添一些凝聚力, 使文章更生动, 更增加文章的表达效果。

六、指导学生自主参与评改习作

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 学生习作完后是教师粗批细改, 还是把作文本发还给学生就完事, 还是引导学生自批自改, 我认为教师粗批细改不但时间和精力不允许, 而且改后有的学生不理解教师的用意, 白白浪费时间, 把作文本原封不动地发给学生, 不闻不问是十分不负责任的, 因此, 正确指导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才是唯一最佳的方法。让学生自改习作时, 把平时阅读课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评改作文中来, 可先让他们读自己的文章, 先找出文中的错别字、错标点, 再仔细推敲, 找出文中读不通、听不顺的地方, 加以修改, 在读时找出句子中的语病并理通顺, 复读时要注意语序的调整, 补充写得不具体的内容, 删去多余的部分, 最后立足全篇, 从选材到立足, 看看自己的作文是否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指导学生互批互改作文, 可在自批自改的基础上进行, 批改时可先让学生交流自己写文和批改的体会, 然后阅读别人的习作, 这样通过传帮共带, 再对照自己的习作, 不但找出差距, 而且提高了自己的鉴赏能力, 还激发了学生作文批改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全班集体改的方法。

因此, 作文的教学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材施教, 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 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 让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摘要: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 教师要以身作则, 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结合第二课堂, 让学生深入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而合理的想象;让学生多读多写, 提高作文能力;准确地表达, 合理地运用修辞;指导学生自主参与评改习作。

篇4: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之我见

多种形式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多形式、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让学生把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感表达出来,才会将教师的“要我写作文”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写作文”,可是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感到没有东西可写,抑制了情感和写作热情,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开展各种活动,提供写作素材 写作必须有内容可写,学生怕写作,往往是苦于不知道写什么,没有素材,所以根据学生爱玩的特点,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首先,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如:结合语文课文内容,在讲到《秋天的图画》一课时,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寻找秋天的足迹,感受秋天的气息。而活动前,要提醒学生注意活动的过程,注意观察同学的言行和表情,以及自己的心理感受。好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归纳重点,积累知识,扩大视野,提高语文知识运用能力,同时学生在活动中玩得快乐,写作文时就不怕了。其次,开展组织故事会、演讲会。此项活动需要给予学生充足时间准备,让他们通过查阅书籍、向教师询问,获取相应素材确定主题,拟出初稿,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教师再给予指导,就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活动结束后,因为学生亲自体验过活动过程,就乐意写作了。最后,开展表演活动。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可以改为剧本,学生通过自编自演,把课文内容具体形象地表演出来,如《小摄影师》《灰雀》《两只小狮子》等。表演之后,学生能够对教材深入理解,培养能力,激发写作兴趣。

深入生活,引导观察 首先,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离不开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关键要指导学生深入生活,认真仔细地看,全神贯注地用自己掌握的语言文字将自己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如在写《秋天的景色》时,可以让学生到野外走走:小草枯黄了,树叶纷纷飘落下来,果子成熟了,农民伯伯正在忙碌着收获果实……学生很快就会被眼前的景象吸引,有了见闻,思路变得清晰,就更加乐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其次,观察是作文的基本能力,有意识地观察能了解事物特点。在观察中,教师也应培养学生整体全面的观察法。如写一种植物时,可直接到植物旁边观察,按一定的观察方法对植物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了解植物的外形、名称、生长环境等,这样,学生在写作中就有理可据,有具体内容了,对写作就更加感兴趣。

品尝成功喜悦,激发写作兴趣 让学生品尝作文成功的快乐,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首先,教师认真批阅学生作文,写出评语;在课堂上品读学生优秀习作,供全班学习、品赏;其次,把优秀作文展示在“学习园地”,让其他学生共赏;还可以向学校广播室推荐好的习作,甚至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纸杂志投稿等。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广泛传播,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成功带给他们的快乐。这能够较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写作兴趣。

多渠道积累作文素材

积累的概念较宽泛,包括思想上、经验上、知识上、语言技能上等等,只有有了一定的积累,才能在写作文时把这种积累转化为优美的文字,因此,有积累,才能表达,才能有感而发,写出内容充实的作文。

生活中广泛积累 学生时刻接触人和事,而他们缺乏仔细观察的能力,不能及时地把看到的积累下来,所以指导学生积累作文材料时,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引导学生以日记或写片段的形式记下来。在家中,有家庭趣事乐事、亲情故事、烦心事、家庭风波等等,可以记录下来进行积累;在学校参加的活动,把活动过程、重点、同学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场面记录下来;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可以记录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这样在写作时就可以用上平时积累的材料,不会无话可写了。

学习中积累词句 首先,从课本中积累词句,要求学生准备积累本。教学时,学生勾划出好词佳句,尤其格言、警句、谚语等,然后摘抄在积累本上,而课本中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思想精博,词句优美,可以为写作提供丰富材料。其次,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词句,把具有参考价值、可引用、可借鉴的精彩句子摘抄下来。然而,课外书浩如烟海,阅读时应有所侧重。《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名著应当介绍给学生作为主要阅读篇目,尽可能找来阅读。

电视、电影、网络中积累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只会死读书,作文内容空洞无物,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媒体了解社会时事,关注社会焦点,关心人民的疾苦,从中积累写作材料。

读写相结合,掌握写作技巧

作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阅读。指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轻声读或默读,有助于激发写作兴趣;同时,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写作特点,使学生了解怎样写作,掌握写作技巧,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

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总写西沙群岛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再按顺序分别写了海面、海底、海滩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最后总结了西沙群岛是祖祖辈辈共同生长的地方,告诉人们既要对其开发也要保护。除了要让学生评析文中好词佳句,还要让他们了解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知道可以借鉴文章结构特点习作,把写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

适当仿写,仿中求创 仿写就是根据特定的语言情景,按指定的参考对象进行仿造。仿写要做到紧扣话题,语体和谐,结构一致,辞格相同。在仿写句式中,要求学生思维开阔,仿中求创新,作文能够体现自己的特色。如在学习《少年闰土》之后,学写一篇写人作文。首先,请同学说说作者怎样描写少年闰土的特点?作者抓住少年闰土的外貌、行为、语言等内在特点和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等外在特点描写,接着学生构思应如何写自己想写的人?学生根据本课写法明确了要从描写人物外在特点和借助典型事例揭示人物内在特点两个方面写人物作文。这种仿写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但是在仿写的同时也要注意创新,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习作。

篇5:提高教师写作教学能力之我见

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十多年了,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教学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直是我感到头痛的问题。与身边同事交流得知,其实这一问题也是多数语文教师共同的困惑。小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空话、假话、套话连篇,千人一面。作文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个人认为,可能有两个反面的原因:

一、学生习作题材及语言的缺乏

习作题材从哪里来?从生活中来。语言缺乏怎么办?只有多读书才能多积累。孩子们生活单调枯燥,缺乏生活体验,缺少观察生活、捕捉写作素材的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只知道好看、新奇、有趣,无法从单调乏味、似乎每天一样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可写的东西,也不知道怎么具体去表达,只会从充斥市场的一些优秀作文选中搬来套去。我校虽然是城区学校,但生源却大都是城乡结合部或农村学生,学生大都是留守儿童,家长素质较低,无法或无条件给学生的学习强有力的支持,不能密切配合老师带孩子在生活中提炼素材,不能给孩子提供课外阅读的条件,老师给孩子推荐的课外阅读也只是说说而已,学生大都不会去阅读,他们喜欢阅读的,大都是一些惊险刺激的小说,如《查理九世》《怪物大师》等,而这些小说不但没有让学生积累了语言,反而让学生沉迷其中,不分时间的看,影响了正常的学习。

二、教师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滞后也是造成学生写作能力低下的原因

大多数教师上习作课都是这样做的;先提出本次习作的要求,教学生审题,再谈该围绕题目如何选材,接着给学生讲述写作技巧及写作方法,最后给学生念几篇范文,写作指导教师自以为很到位,殊不知很多学生仍然写不出让老师满意的文章。不是和老师所举例大同小异,就是照搬别人的文章。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应有所改观。那么,教师应怎样做才能提高自身写作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教师要多阅读专业书籍和文章,多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不断积累理论知识,在写作时有的放矢地运用。

其次,教师应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多写“下水作文”。写作之前最好要有初步的内容计划,然后围绕主题进行阐述和分析,这样教师的写作思路才能清楚,整篇内容才能融汇贯通。好的文章除了有精彩的内容,文字的表达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学会多种书写的方式、方法,积累精彩的词汇和语句,这样会给文章添色不少。写好后与学生分享,做学生写作的榜样。低段甚至可以带着学生一句一句的写,写真人、真事,露真情。为学生以后的真诚写作奠定基础。

再次,教师要开动脑筋,为学生的习作提供素材。积累素材具体可从通过以下途径:

1.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改变作文教学单

一、单调的状况。例如在班级、学校中开展作文竞赛,将优秀作品贴到板报上展出,或送到学校广播室播出,还可以把学生的优秀作品推荐给学校刊物、其他各类报刊发表,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好教材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丰富学生写作素材,通过利用网络资源,课外书籍,电视、报纸等途径搜集素材,也有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

2.通过增加课外阅读量积累写作语言和素材。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外的时间里多阅读精美的书籍,如《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鲁宾逊漂流记》等文学名著;《苏东坡传》、《岳飞传》、《加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名人传记;《趣味地理》、《中华五千年》、《昆虫记》等科普读物和历史故事……通过大量阅读可以开阔小学生的视野也为写作积累了必要的语言材料。当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谁都知道通过课外阅读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关键是有些学生不愿去多读书或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这就要我们的教师去加以正确引导,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

3.以课文为范例,丰富、积累写作语言和写作素材。写作学习中,学生们缺的不是生活而是感受、不是知识而是兴趣、不是规范而是个性。利用文本语言,与文本真诚对话,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他人作品之中去,通过与文本的心灵交流,在文本语言中感受作者所感的,将他人作品中的真实而丰富的生活内化为自己的生活,并力求为我所用,从而使自己的写作素材源源不断。那么,写作语言从哪里来,从文本中来。文学作品(课内、课外)中的语言有的精妙生动,有的凝炼优美,是小学生学习写作的典范。阅读经典文章,为了让学生既能感受语言艺术之美,得到美的熏陶,从而萌发写作的兴趣,又能吸收积累写作语言,天长日久,待到自已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贴切自然。课堂教学中,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中可供运用的文本语言上研究课,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例如,我在教学《白杨》一课时,就抓住爸爸给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让学生说说白杨树的外在特征和内在品质,文中用“不管...不管...总是...”这样一组关联词,赞扬了白杨坚强、不软弱的品质,教师就立即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指导学生也可以先介绍事物的外在特点,再用这一组关联词赞扬其内在品质,很多学生就能写出赞扬消防官兵、蜜蜂、老师、荷花等片段,达到训练的目的。

4.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语言和素材。有了写作素材的积累,就为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写作更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

最后,教师应对教学实践经验进行积累与分析。教师要注意观察,注意材料的积累。教师要时时处处留心孩子的表现和各种教育现象,要有发现的眼睛,把有价值的问题和案例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分析;或是根据要写作的内容,在实践中通过对孩子进行观察和指导,积累经验和素材。只有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素材,在写的过程中才会有内容可写,才能分析得有理有据。

篇6: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之我见

一、抓好阅读教学,使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的特点之一是基础性。教学中,务必使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从作文教学这一角度来说,学生的基础主要是字、词、句、段、篇,对中高年级来说,词句与段篇的教学是重点。从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来看,对词语的教学要求降低了,课文的背诵量减少了。较多的专家学者也指出了其弊端(尤其是背诵量减少),这些弊端有碍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认为,对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也较大。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学生学过的词语很少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究其原因是教学中学生掌握词语重在“音、形”,而对其“义”的掌握方面做得不够。“义”的掌握不到位,使学生对学过的词语不理解,因此不能运用;即使运用了一些,也是词不达意。学生习作中“别字”多,就是只知其字而不知其义的具体表现。语文教学中,学生背诵课文少,积累的优美的语句少,语感差,当然写不出好句子。名家尚时时背诵名篇名著,丰富自己的语言积淀,小学生更应该大量背诵、积累。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满足于教材上练习的要求,要从学生积累语言方面加强某些方面的教学。如引导学生多掌握常用的好词,并做到“音、形、义”到位;引导学生多背诵写得精彩的句子、段落及全篇,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为习作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传授给学生一些写作基本知识与技法。

学生有了语文基础知识,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要使学生能“成文”,还必须运用写作基础知识与技法。小学生作文虽不同于文学创作,但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写作知识与技法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地向学生传授一些学生可以接受的习作基本知识与技法。如文章的审题、立意、选材、确定中心、编写提纲,文章常用的记叙顺序,文章常见的开头、结尾方法,文章的修改,等等。这些知识与技法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法进行。如随课文教学传授,作文练习中分散与综合相结合进行等。

三、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并非不喜欢作文,而是不会写,没有内容可写。因此,教师要从学生自身角度设计作文教学。第一,丰富学生的生活,把作文教学渗透到学生的生活、活动中,以丰富学生作文的“源泉”。第二,通过指导学生到室外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在观察中感受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第三,通过不同形式的作文练习培养学生丰富合理的想象力。如看图作文、扩写、改写、续写等作文练习。第四,通过生活作文(即课文自由、随意性作文)的练习,促进课堂规格作文的教学。生活作文要求不要太高,一句话,一段话均可,只要写出生活感受、体验即可。当然鼓励写得更具体、更生动。课堂规格作文要求相对要高些,要按作文有关要求进行。如对字数、详略、重点、开头、结尾、标点等方面作具体要求。第五,通过视听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如让学生听故事、听音乐、音乐童话后编故事、写想象文,或播放风景图片让学生观赏后进行景物描写。当然视听结合效果更好。

6月于江华瑶小

篇7: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之我见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应培养的一种基本能力。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标理念的理解上产生了一些偏差,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计算兴趣不高,师生苦于应试疲惫不堪。本文着力论述在形势下要重新定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阐明计算教学的意义,明确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题词:学生计算能力培养

正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进行了调整,降低了计算的复杂程度,特别删除了大数目的笔算内容,同时也适度的降低了对计算速度的要求。各套教材在编排计算内容时也减少了篇幅,教学课时相应地比以前减少了,这必然导致相应的巩固练习时间和练习量的减少。再加上大家都没有什么使用新教材的经验,对新理念、新教材的把握也存在一些偏差,这些情况都直接影响计算教学的效益。凭借老师们过去的经验和最近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计算检测,我们发现不同老师任教的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比较大的差异,尽管大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都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一些计算能力很强的学生远远把别人抛在后面,但也有少部分学生计算能力很不理想,值得我们关注,也许这些学生的落后不完全源自于课程改革,但他们太弱的计算能力确实为进一步的学习带来了不少的麻烦。鉴于此,我们认为加强计算能力培养是燃眉之急。具体教学中需要加强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联系实际问题情境认识计算的意义理解计算的意义是计算的基础,

任何知识一旦赋予了它特定的实际意义后,它就容易在学生记忆中有所依着,如果能够联系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计算的意义,更容易让学生把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变得鲜活而不抽象,让数学变得可以亲近而不是遥不可及的天方夜谈。

二、加强算理的理解和感悟

如果学生理解了算理,老师又有意识引导学生加强对算理的感悟,那么学生就自然地掌握了算理,就容易使得运用算理进行计算成为自觉的行动。虽然死记硬背可以在短期内见成效,或者大量机械的模仿也会有速成的效果,但从长远看,学生只有懂得了算理才可能真正接受计算方法本身而且就算遗忘了计算方法本身,他还有可能通过回忆老师课堂提供的材料,寻着一定思路把计算的方法再次推演出来。探索算理也是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提倡算法多样化

计算教学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达到算得对和算得快的目标,计算教学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绝好机会,在鼓励算法多样化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激活,新颖灵活的方法从学生脑子里不断蹦出,不同思路在这里碰撞,人家尽情享受着成功解决问题的乐趣,这对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是很有帮助的。更重要的是,把多样化的计算方法排列在一起,学生有机会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算法,这也是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所要求的。在教学中,基本的计算方法往往会在我们的引导下,很快被学生思考、得出,但是我们也经常会发现有些方法虽然不易被发现,但一旦被揭示出来,它确实很实用,也非常受学生的欢迎。比如,五年级学生学习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列举法是很基本,易于为学生理解和接受,但是它确实比较慢,如果学生发现了在众多的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练习中发现不断把大数翻倍.也一定可以得到最小公倍数,这种方法不但简便易行,而且还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倡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对同一试题的多样化计算方法。

四、注意练习形式多样性和趣味性,增强练习的实效性

曾经有人简单地认为课程改革降低对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些要求,就是说计算教学不那么重要了,进而大大地放松对计算技能的练习,这是一个误区。实际上,学生计算能力的强与弱还直接影响到学生其他方面数学能力的提高。虽然我们反对过度的练习,但熟能生巧,计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适度的练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在用的过程中逐渐被接受和内化。我们可以在练习形式多样性和趣味性方面下工夫,提高练习的操作性,寓学于做,教、学、做合一;增强练习的游戏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寓学于乐。让多样化的练习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变以前的“要我练”为现在的“我喜欢练”,把练习过程变成小竞赛,挑战同学,挑战自己;把练习变成技巧的探索,我发现,我总结,我成功;把练习变成是小游戏,我游戏,我快乐,我喜欢;此外,学生的小组听算检查、比赛,自编计算题都是很好的练习形式。这样通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性,来巩固计算技能,学生的计算技能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对教师的备课无疑是一个严峻地挑战。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依据训练的目标,精心设计练习题,确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让课堂练习真正具有层次性、趣味性,从而达到增强实效性的目的。

五、引导学生了解一些速算的技巧,发现一些计算规律。

虽然我们反对教师一味地把一些计算技巧塞给学生,但是仍然认为学生有必要适当了解一些计算的技巧。任何事物都会有潜在的规律,人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去琢磨其中的一些技巧,学生也不例外。学生学会了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随之,他们就会感到这种方法的烦琐费时,一种寻找简化过程的愿望就会充斥一些优秀生的头脑,这时只要老师给学生足够的时空,他们就很快会把注意力集中来寻找其中的规律,一些数对之间的特殊关系很快就会吸引他们的目光。这说明探索计算技巧的过程也是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许多的规律性知识就是在这种求简的意识驱动下被发现的。再如在四则运算中,如果学生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则能较好地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要求。如:25×2、25×3、25×4…125×8、125×7、125×6、125×5…35×2、75×2…,熟记1-10,还有环形面积的计算等都能通过比较总结出比较快捷的计算方法。

六、恰当地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

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走进和接受周围存在的一切是必然的,生活在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引导学生自觉使用计算器也是非常必要的。学生一旦掌握了计算器这个便捷工具的使用,再遇到大数目的精确计算就可以轻松应对了。熟练了计算器的使用,面对一些纯计算问题比起以前就可以省去许多时间。但是,我们并不希望学生过分地依赖计算器。一方面,我们不必要也不可能时时带上计算器;另一方面,一些不复杂的或粗略的计算,我们的笔算、口算和估算更便捷、实用。过分的依赖计算器可能使得一些学生不能积极地掌握笔算、口算和估算的基本方法,而实际上,学习笔算、口算和估算的意义远不只是计算本身,它们对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培养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七、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形成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

有部分学生,在测验、考试之前单独关照一下,盯得紧一点,成绩会起很大变化。分析原因,不是基础的东西没有掌握,而是平时的习惯不行。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在教学中,应与应用题教学一样,养成看到题目,首先审题的习惯,这样计算起来方法会更正确、更合理,计算速度会不断提高。学生计算出现差错,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常有的事,因此指导好学生认真书写也十分重要。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运算的思路和计算步骤。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每次的单元检测中发现自己计算上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诚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靠一朝一夕,也不能时紧时松,只有坚持不懈,一抓到底方能有成效。另外,老师也应以身作则,板书时、批改作业时要认真细致,都要作出表率。

篇8: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之我见

一、先说后写, 加强口头作文训练

“出口成章, 才能下笔成文。”说明了说话训练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中的作用。说比写容易, 所以, 教会学生写作之前, 应先教会学生说话, 这不仅符合生活实际, 也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口头作文的好处在于能使学生的思维少受限制, 有自由发挥的余地, 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

那么, 如何加强学生口头作文训练呢?

1. 在课前做一分钟大脑保健操。

如:师板书“0”, 让学生说说这个英文字母像什么?要求学生最少说出20种来, 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还进行了思维训练。

2. 开设“课前5分钟说话”训练。

说话的内容极广, 可以是你亲身经历的一件有趣的 (可怕的、难忘的……) 事, 或你听到、看到的一个故事、新闻, 也可以是社会热门话题, 还可以就某一件事或某一个人的做法、说法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等等, 这种以“口”代“笔”的“说文”训练为日后的“写文”做好了铺垫。

3. 在上作文课时, 坚持让学生先自己想好怎么

说, 再在小组内说, 学生互评, 以取长补短, 互相借鉴, 最后才写下来。久而久之, 学生都能“出口成章”了, 自然也就能“下笔成文”了。

二、读写结合, 进行仿写训练

语文教材是集语文知识、阅读和写作三位为一体的综合教材。每个都是以相同的文体或类似的文章组成一组, 通过单元知识中的写作训练来体现写作体系, 其优点是便于讲读和写作相结合, 使课文成为写作的范文, 体现出语文课堂教学对写作的导向作用, 使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合为一个整体。

在每组课文教学前, 教师都要认真细心体会教材单元意图, 以课文为例分析课文的立意、段落结构、语言的运用等, 让学生切实掌握有用的知识, 学到可运用的技能, 然后根据单元训练重点, 结合课文的特点, 让学生进行仿写。如:学习了《颐和园》后, 先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 再让学生以《美丽的校园》为题进行仿写。通过随堂的写作训练, 使写作训练经常性有机地渗透到讲、读、写结合的教学之中, 通过作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通过课文的学习为写作提供借鉴, 一举两得。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必须重视讲读与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阅读教学中为作文课作铺垫, 创造条件, 在读中学写, 读写结合。

三、积累资料, 加强课外写作训练

“开卷有益”要求学生不但要读课本内的书, 还要读课外书及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科学书报, 以扩大知识视野, 更新结构。

从阅读教材入手, 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摘抄出好词佳句及片段描写, 做好读书笔记, 做到就地取材。再让学生按老师教的方法从课外书里整理出可供借鉴的作文资料。

条件允许, 在每次作文前, 可带学生到图书馆、阅读室或上网, 边读边摘录所需资料, 这样就可以解决学生“手头紧, 资料少”的问题了, 学生只要组织材料, 安排穿插就行了。消除了学生要做无米之炊作文的恐惧。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除了在阅读上收集资料 (做读书笔记) , 还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写作的材料 (写日记) , 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热爱生活, 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 扩大他们的生活空间, 接触大自然, 让快乐的生活、美丽的景物储存在他们的脑海中, 并写进日记中, 为日后作文做好铺垫。

篇9: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之我见

【关键词】:素材积累兴趣方法良好习惯

写作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是语文知识和语言听、读、写能力的综合教学,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一听说今天要上作文课,下面就嘘声一片,个个愁眉苦脸,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把写作当成是一种负担。学生们说:“不怕狼,不怕虎,就是害怕星期五。”因为周末回家要写作文。个别学生还能勉强完成,大部分学生却是东拼西凑,应付了事,交来的作文不免让老师大跌眼镜,嘘声不已。考试结果出来,学生的作文分普片偏低,语文成绩上不去,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当前农村语文教学的尴尬处境,也是我们每个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心口的伤痛。我就自己这几年来在写作教学中的几点摸索,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 关注生活,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能做成什么样的文字。”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放开眼界去捕获生活中的细节,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灵去理解、感悟生活,寻觅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书真情实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这些都是在告诉我们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怎样帮助学生积累呢?1、在阅读教学中,一到学生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并正确理解、灵活运用。2、生活几点素材。在教学中多开展一些比赛活动,如文体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办手抄报、贴画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3、加强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得多了,优秀作品的语言,自己的口谈语言,会相互沟通,融会贯通。时间久了,就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出来了。可以利用寒暑假期间让学生多读些故事情节很强中外名著。4、勤写多练,掌握的东西再多,还需要多运用才能把它系统化。只要多读、多写、多练,好的写作思路自然就能形成。作文是胸中自有丘壑,咕咕如泉水而泻,汪洋恣肆。

二、 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源动力和前提。在我批改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面对作文说“怕”的学生,并非智力低下,而是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失去了兴趣这个基础,作文当然写不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儿童体验到劳动的乐趣,体会到学习中取得成绩的乐趣,

激發他们的自豪感和自尊心——这是教育的首要信条。帮助儿童区发现自己的力量,克服面前的困难,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不断奋发向上的勇气,并产生相应的行动,取得预期的效果。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教师须跳出课堂,打破写作教学单一的模式,精心设计学生所喜欢的、形式丰富多样的各种竞赛活动。制作卡片积累知识、组织板报积累知识、收集美文增长知识、作文竞赛等等,形式自由,只要能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写作兴趣自然就会培养出来。

三、 领悟写作方法

写作也有许多技巧,但优秀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创作思路。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仿写可以是一种很好的练习写作的方式。模仿的特点是一种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可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的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与古人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任何科学都有它的自身的规律性,写作更是这样的。常言说,文无定法,但有规律。无定法是写文章不能按一种模式来写,不能按某种方式来套,那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是脸谱化,公式化,千篇一律,没有个性。然而,写文章又必须有一定基本要求。比如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三种文体分别是阐述道理、说明道理、记叙形象的,是不可混同的。议论文中必须以摆事实讲道理为其主要特征,记叙文用形象思维来感化读者,说明文不能掺和进任何主观理论式情感成分,首尾照应,语法习惯,修辞造句等都要合乎要求,为主题服务。而应用文题就更要符合行文习惯。

四、 勤于动笔、养成写作的好习惯

要特别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写作习惯。养成 “天天动笔,多少写一点”的习惯。不少获奖同学说他们的作文获奖,归功于他们坚持写日记,时间多则多写,时间紧则少写,哪怕少到几十个字,也从不间断。这的确是经验之谈。 养成 “认真修改”的习惯。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写好文章的金玉良言,也是所有文章高手的经验。如果没有这个习惯,要写好文章几乎是不可能的。养成 “不说假话”的习惯。凡是好文章,一定是作者真情的流露,任何一点虚假都骗不过读者的眼睛。如果同学们初学写作就染上无病呻吟的绝症,作文的前途几乎就没有好起来的希望了。懂得 “不要硬写,强迫自己写”的习惯。鲁迅说写不下去不要硬写,当然是对的,因为硬写出来的东西免不了虚假。但是,同学们面队老师的作文命题,如果一时写不下去,切不可借“不要硬写”为由而不交卷。一时写不下去,放一会儿是可以的,但要强迫自己去思考,去彻底清查你的“材料库”,一定能找到符合命题的材料。经过多次“强迫自己写”,思路打开了,作文水平也就提高了。 还需 “保持文面整洁,书写力求规范”的习惯。

篇10: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之我见

没有素材可写,写出来的文章言之无物,是小学生作文的通病。学生之所以感觉作文“无话可说”,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及时抓住作文教学的契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练习。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抓住生活契机,捕捉素材练笔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欲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 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感受生活,体验并及时抒发情感,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写作契机,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学生及时练笔。

我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就向学生提出了做生活有心人的口号,告诉学生无论是在校园生活中还是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都要有感情的投入,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拔河比赛后,我让他们练习场面描写;甲肝流行时,县疾控中心为学生注射了甲肝疫苗,我就让学生以此为话题写作,有的将自己打针时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细致入微;有的把对病魔的痛恨之情表达得淋漓酣畅;还有的对当时的打针场面作了生动逼真的描绘。要开家长会了,我就布置学生替班主任拟写通知或给爸爸妈妈写一封邀请信;英语老师顾不上照看生病的爱人赶来参加家长会,学生得这一消息时,有的沉默,有的偷偷抹泪。我便让他们以此为素材练笔,学生的文章写的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由于写作素材来自学生的生活,又抓住了灵感及时动笔,所以他们不但有话可写,而且写出来的文章精彩纷呈。

二、抓住课堂契机,引导即兴练笔

作文的训练以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为主,但作文训练的契机往往在计划外产生。因为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在突发事件中,学生会有感而发,在不经意间表达出更真实更自然的思想感情,展现出他激情的一面。所以教师应该抓住任何一个有利时机引导学生即兴练笔。

在一次语文课上,狂风乍起,天空骤然变得一片昏暗.伴随着轰隆隆的雷声,豆大的雨点冲刷而下,地面瞬间溅起无数带着尘土的雨花,窗外一片混沌的世界。学生们开始分神了,他们望着窗外,表情各异:有的好奇,有的惊讶,有的害怕,思路无法回到课文中。于是我索性让学生放下课本,走到窗前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聆听大自然最宏伟的交响乐。其间,让学生随意交流、议论,谈各自的感受。雷雨过后,我让学生稍做准备,进行口头作文。有的学生生动地描绘了雷阵雨的撼人景象,有的学生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感受,还有的学生发挥奇思妙想,述说了心中一个美丽的童话。由于抓住了最佳训练时机,学生们情动而辞发,争相发言,语言流畅而富有个性。在这个过程中,描述、抒情、想象结合在一起,不同的表达方式都得到训练。事后让他们将其整理成《感受暴雨》的书面作文,学生普遍完成得很好。这样的即兴训练既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实在不容忽视。

三、抓住阅读契机,实现迁移练笔

教材中有些文章的某一场面、某一情节可以用来引发学生的想象,适机穿插说话练习,再让学生将所说写下来。这种形式的小练笔,既是对课文的深入研究,又实实在在地进行了作文的基本训练,学生觉得有话可讲,有内容可写,写作热情高涨,真正做到了言之有物。《穷人》一文中把桑娜主动抱回邻居家两个孩子时的复杂心理描写得丝丝入扣。渔夫打鱼归来了,桑娜不知道该如何把事情告诉丈夫,所以夫妻俩在关于天气的一番谈话后,都陷入了沉默。我觉得此处大有文章可做,于是,我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并写下来,因为引导到位,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写作情景,而且都写得非常好。这样抓住课文的阅读契机因地制宜,因文施教,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实现了迁移练笔,效果不错。

总之,作文教学不能受时间和空间的过多限制,教师要善于及时准确地抓住最佳时机开展即兴作文训练,开拓学生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作文创造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作者邮箱: znwjh@126.com

上一篇:b6走进数学学习 享受数学美下一篇:谈写作文的方法是怎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