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企业管理论文

2022-05-12

小编精心整理了《石油企业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强化石油企业的石油工程建设是妥善解决我国石油安全问题的主要措施,然而在当前石油工程风险管理上,我国绝大多数石油企业其风险管理仍然不够系统。为提高我国石油工程风险管理,企业应当强化风险管理识别意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综合运用风险管理方法、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素质等,以此,才可为我国全面发展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第一篇:石油企业管理论文

基于石油安全的石油工程风险管理研究

摘 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对石油、天然气的消耗量逐年上升,目前我国1/2以上的石油依赖国际供给,石油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本文从石油工程的概念出发,主要阐述了我国石油安全隐患和应对措施两方面内容,旨在让同行认识到提高石油工程风险防范意识的重要性。

关键词:石油安全;石油工程;风险管理

一、石油工程的相关概念

根据国际划分标准,石油工程包括了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石油运输工程等,因此石油工程是一项涵盖了从获取到利用的所有研究工程。石油工程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工业生产具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国际上急需石油钻井、石油开采、石油储运方面的人才,但由于是有工程和安全管理所涉及的领域众多,它包括工程学、化学、地质学等,因此对石油工程和安全管理方面人才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石油勘探和开采是一项成本耗费巨大的工程,一旦在某个环节有所疏忽,那么就可能导致整个勘探现场出现事故,这对于国家财产是一项巨大的损失。

二、我国石油安全隐患

1.施工风险

石油安全最大的问题来源于现场施工,由于开采点的地理环境、天气条件存在不可控制性,会对项目的施工造成极大地影响。有的地方施工技术水平低、施工操作程序不当、施工制度欠缺,使施工现场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改善施工现场的外在环境,提升施工技术水平是减少施工风险的有效措施。

2.国际政治引发的安全隐患

石油是每个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物质。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清楚地认识到石油资源开发的意义,西方国家在国际会议上制定的相关制度,向自身倾斜力度过大,发展中国家由于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较弱,石油资源相关制度的拟定对发展中国家明显不利。

石油工程持续时间长,若受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将整个施工停下来,对石油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损失。我国与中东国家在石油战略合作上的关系比较密切,但中东国家由于宗教信仰、资源问题经常会引发战争,这些不利的外在因素会迫使石油企业暂时停止施工,使整个石油企业的资金运转出现问题。

3.经济市场下的石油安全问题

石油非普通商品,它所面向的是国际市场,若当前的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如汇率、供求关系、货币的通货膨胀等都会对石油的价格产生巨大的影响。作为石油企业不仅要对国际石油需求市场要有准确的预测,而且要清楚地了解石油输出国家的税制和税法政策,避免因信息闭塞而使石油企业经济利益受到损害。

4.企业内部管理中的石油安全问题

石油工程的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例关系,石油工程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如人员风险、施工风险、管理风险和技术风险等,总体来说可划分为石油工程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类。内部风险是指企业内部管理上存在的风险,即人员风险、技术风险和内部管理风险等。外部风险是指受宏观经济的影响,不能直接客服的风险,如自然风险、国际石油产业的竞争风险等。

三、石油工程风险管理的对策

1.提高风险管理识别意识

目前,我国石油工程的管理将石油勘探、石油钻井、石油开采、石油储运等放在重点,石油企业领导者石油工程的风险识别意识不强,无法对工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导致石油工程开采的安全性不高。石油企业所面向的是国际化的大市场,风险管理识别意识是石油企业领导者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通过企业内部的培训和宣传,强化石油企业工作人员的风险识别意识非常有必要。

2.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石油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分三个步骤:第一,要对石油企业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熟悉,应从设立风险管理目标开始,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对存在风险的地方采取应对措施,最后对整个风险管理过程进行事后评估。第二,要制定明确地、清晰地、量化性的数据指标,将石油工程风险管理进行分类,对每个环节和类别的风险进行量化,以此来衡定风险的严重程度。第三,技术层面的系统风险管理,只有合理的设计标准,才能避免软硬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系统故障。

3.综合运用风险管理方法

石油风险管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环节,它是对石油工程每个细节进行风险分析,做到风险的量化管理,一旦出现任何故障或事故,能够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或避免石油企业受到利益损失。据国内外学者总结,石油工程风险管理人员可以采用比率分析、加权分析法、概率分析、矩阵分析法、混合分析、模糊分析法等对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

对于风险的应对和管理,主要采取的措施有设立内部风险基金、参与国内外的石油金融交易、加强与国内外石油企业合作等。因为石油是国家发展所需要的战略性资源,在面对国际市场大环境时,需要多方的协调与合作,涉及面非常广,因此要在公平的基础上发展任何一项合作。

4.提升风险管理人员素质

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石油企业风险管理的能力。建议成立第三方风险管理公司,有集团总部直接负责,对石油企业存在的风险和安全隐患进行客观的评估和预测,降低石油企业在开采过程中可能受到的损失。

四、结语

综上所述,石油工程风险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管理过程,需要考虑到国际外部因素的影响,也要考虑到企业内部管理的欠缺,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协调的项目。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石油开采、钻井、储运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隐患,应采取积极的对策去应对。

参考文献:

[1]孔昭瑞,刘均安.中国资源安全研究的进展及问题[J].中国石化,2011,3(8):10-14.

[2]宋红旭,王礼茂.美国国际能源战略趋势及中美能源合作可能性[J].油气储运,2012,9(6):12-18.

[3]夏立平,许勤华.从中哈石油管道看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J].经济研究参考,2010,7(3):20-23.

[4]舒先林,陈松林,何文炯.国际石油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J].地理科学进展,2012,9(7):22-24.

作者:黄三水

第二篇:基于石油安全的石油工程风险管理分析

摘要:强化石油企业的石油工程建设是妥善解决我国石油安全问题的主要措施,然而在当前石油工程风险管理上,我国绝大多数石油企业其风险管理仍然不够系统。为提高我国石油工程风险管理,企业应当强化风险管理识别意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综合运用风险管理方法、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素质等,以此,才可为我国全面发展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石油安全;工程风险;管理分析

石油工程行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石油安全的石油风险管理是降低石油工程风险,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不断提升自身的风险应对能力以及管理水平,提升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竞争力。

1石油安全的基本内涵

所谓石油安全主要就是指能够长期、稳定并持续的以当前的石油价格供应石油,并满足国家各项建设的需求。我国虽然地大物博,各项资源的储量也十分丰富,但是我国相对来说还是一个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石油安全对于我国来说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其是我国长期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我国成立之初,由于经济技术落后,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多数的石油产品都是依靠进口来实现的。随着后期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开始积极开发自己的油田,其中大庆油田所取得的成绩是非常可观的。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石油产量一直处于平缓发展的阶段。但是随着新时期的到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石油资源很多还是依靠进口,石油供需矛盾更加严峻,这严重制约了石油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再加上我国科技水平落后、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石油风险的承受能力更低,这使得石油行业的负担更重。基于石油安全的石油工程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迫在眉睫。

2我国石油工程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性

在我国当前的石油工程风险管理中,无论是理论或是实践上,仍然未能出现体系的概念。以国家视角出发,也始终缺少整合度高,具备即时调节的风险管理模式。即便,我国的三大石油巨头都各自创建了与之相对的风险管理机构,亦或是委托了一些专业的风险管理评价机构,然而在风险管理中所涉及到的每个流程,总体都十分独立,由此,所呈现出来的结论必然会稍显偏颇,最终导致石油企业的决策人员无法按照有效结论来行使决策。不难看出,在风险管理尚未生成系统的链条状态下,即便实施了风险识别、分析以及应对等诸多方面的策略,其实践效果往往也不尽如人意,导致风险管理比较片面,这也必然会给石油工程的风险管理形成巨大威胁及潜在的漏洞[1]。其结局就是,如果风险出现,我国的石油企业必定措手不及,在此背景下所产生的风险管理的支出会很高,然而在现实风险管理的成效却也无法让人满意。

2.2 风险应对能力差

风险应对行为属于风险管理目标的执行过程,重点涵盖了事前预防及事后措施。预防的意义旨在规避风险的出现,而事后措施的意义就是要把所产生的风险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我国以部分石油企业针对工程业务所可能遭遇的重要风险,进行不断总结,强化研究力度,也进一步提升了风险应对的针对性。石油风险主要是来自地缘政治类风险与经济政策类风险,前者奉行以确保人身安全为第一,财产安全其二的原则,进行预警演习,创设与之相对的应急联防联动机制[2]。后者机敏积极地应对来自外部环境下的法律、政策变动,主动配合制度审核,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然而这些风险应对措施绝大部分都是根据石油企业的内部管理所实施的,我国石油企业缺乏积极追踪国际石油市场动态环境变化的意识,及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应对的行动仍然匮乏,这也使得我国企业在“走出去”时,风险应对水平低下。

3加强我国石油工程风险管理的措施

3.1 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

首先,需明确风险管理行为。最为主流的手段为:设立目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计划、风险应对、事后评估。按照上述办法分析,只有設立目标,风险管理人员方可进行明晰管理的趋向及内容,让指标体系和管理目标进行绑定,制定风险容忍度。风险管理人员展开风险识别时,一定要全面权衡存在的各种因素,且为风险实施分类,以此,安排风险计划。无论是在预防亦或事后应对阶段,都需要按照风险管理的目标,择取最具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手段。另外,在所有风险管理的各个流程中,需要创设及时、准确、灵敏的信息交流办法,从而保证信息及命令的有效传达,其中包括信息在主体中的流动,预防由于系统以外因素所带来新风险。

其次,需制订可以量化的风险指标系统。由于石油管理中会牵涉出诸多环节、层次、以及主体,因而,也就一定要给每一个风险实施分类,且考虑每一项风险形成的概率与可能引发的消极影响。按照上述研究能够得知,通常情况下石油工程风险能够分解成为国际政治风险、经济市场风险、地质风险、以及施工风险等。然而,这些也只是最为笼统的风险表现类型,因此还一定要根据具体的风险工程项目,再按照该风险系统的框架设计出更加具体、细化的指标。在该系统中,一定要对全部的风险指标实施量化,从而综合考虑风险的严重程度[3]。另外,还需要给各种风险区分责任主体,进而明显风险边界,对企业这一主体之外的且并不会对企业造成影响的风险内容,不去过多考虑。

3.2 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无论是怎样无懈可击的风险管理措施,其管理主体始终是人,可以说,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程度在绝大的层面上直接决定了风险管理的优劣。所以,在上述背景下,还应当通过对风险管理人员实施针对性的后续教育,以及对风险管理人员展开技能培训等相关方式进而不断提升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的素质,最大程度上提升有关人员的业务能力,强化风险识别展开的可靠性。我国所有石油企业都应当构建与之相对的风险管理部门,进而对企业的石油工程风险实施统筹管理。在部分特殊情况下,还能够委托专业的第三方的咨询机构介入石油企业的风险管理,对石油工程项目的风险展开识别与研究。

3.3 提高风险管理识别意识

石油工程管理中的风险识别属于不断循环的、动态的一个过程。换言之,也就是不仅要对部分潜在的风险事件进行识别认定,也需要给每一种风险的属性展开初始状态地记录及初步分析,从而强化风险识别的实效性。然而,现阶段,我国石油企业的管理人员风险识别意识整体来比较薄弱,并且,我国也比较缺少拥有专业的风险管理的人才。在石油企业国际竞争愈发激烈的将来,我国行政部门一定也会给国内的石油企业提出更为严格的标准,而风险意识则是属于石油企业能否“走出去”需要拥有的最为起码的素质。对此,可在石油企业的内部开展宣传、培训等机制,把来自外在的风险压力换化成企业内部的动力,以此及时的不断加强石油企业管理人员的风险识别意识。

3.4 综合应用风险管理办法

石油工程风险管理中的风险分析属于极其重要的一个流程,其作用是对风险识别结论展开进一步加工整合,这也直接的左右了风险识别及风险计划的衔接。按照我国专家、学者所得出的分析办法,石油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者可通过比率分析、加权分析法、概率分析、矩阵分析法、混合分析、模糊分析法、半定量分析、层次分析法等诸多层面的评估手段,针对评价系数对全部风险展开分析对比。

4结语

在现阶段国内外石油供需市场合作及竞争关系逐渐强化的形势下,提高我国石油工程的建设水平,除去要加强技术的革新外,还务必要不断强化石油工程风险管理,进一步把石油工程的潜在风险弱化到最低限度。这对于确保我国石油工程的施工安全、投资安全,获得國外石油工程项目,提升我国石油的供给水平,进一步解决中国石油的供需缺口,确保国家经济能够平稳、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礼茂,郎一环.中国资源安全研究的进展及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7,24(4):333-340.

[2] 王灵碧.国际石油合同中的风险与对策[J].油气地质与采收,2016,16(7):127.

[3] 尹志军,陈立文.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进展研究[J].基建优化,2018,20(18):6-10.

[4] 李瑞民,邱阳,郭伟.境外石油天然气项目的政治风险管理[J].风险管理,2017,12(8):31-36.

作者:王鹏 沈伟平

第三篇: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石油安全关系辨析

[摘 要] 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我国石油安全形势的前提下,给出了新的石油安全概念;并借助价值链理论提出了石油安全链分 析方法;结合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了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石油安全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能力安全观”。

[关键词] 安全链;石油安全;核心竞争力

[作者简介] 张立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

李 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江苏 南京 210016)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石油作为当今主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既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但又是现实的重要污染源。解决好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中国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也是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能源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着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当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实现发展方式从简单满足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为目标,转向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重视环境效益的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能源安全观。可持续发展的石油安全观应包括两方面内容:确保石油经济合理的持续供应和高效使用;减少与石油生产、使用相关的环境污染。

石油企业承担着国内石油的供给、生产、销售及引导消费的职能,因此,必然肩负着保证国家石油安全的历史使命。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强弱势必影响石油的供给与使用效率,也必然影响石油安全的保证能力和环境保护能力。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我国石油安全形势的前提下,给出了新的石油安全概念;借助价值链理论提出了石油安全链分析方法;结合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了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石油安全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能力安全观”。

二、石油安全概念的拓展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出现,石油安全概念的内涵也不断拓展。从以能够在数量和价格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石油供应为主要内容的石油安全概念,逐渐演化为考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石油安全概念。例如,崔新健把石油安全的概念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定义为:石油安全主要是指一国拥有主权、或实际可控制、或实际可获得的石油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能够保障该国经济当前的需要、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李树芳、潘懋探讨了石油安全保障概念的三个发展阶段,认为现阶段的石油安全概念已经发展到了关注石油的不可再生性和资源有限性,考虑可持续发展的石油安全保障阶段。

石油作为支持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物资,石油安全供给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前提;同时,石油作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能源约束,它的使用效率和消费安全与环境问题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实现石油安全供给、环境保护及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和谐是石油安全概念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石油安全是指能够保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石油供给和使用能力。该概念强调在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石油供给和使用能力,其终极目标是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三、石油安全的相关理论

1.传统的石油安全观。传统的石油安全理论是建立在仅关注石油供给安全概念下的安全观,主要有2种:一是“储量安全观”,认为有了储备和储量就能保证石油安全;另一种是“资本安全观”,认为依靠资本运营,通过在石油市场上购买石油,可以获得石油安全保证。但是,通常本国内的石油储量是自然天赋,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在短期内单纯依靠增加储量获得石油安全是不现实的。而储备是应急措施,不能保证长期的石油安全。对于“资本安全观”,石油市场一向风云变换,晴雨无常,所以,单纯依靠石油市场,也不能保证长期的石油安全。因此,从供给角度来看,二者对保证石油安全具有一定作用。但是,从保证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石油安全角度来看,显然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2.石油企业与石油安全。国内的石油生产,由国家控股的几大石油企业集团主导。由于勘探权的登记制度,我国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石油被授予原油勘探开发权。这种开采业的垄断经营,决定了石油企业肩负着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使命。同时,我国的石油企业集团多为上下游、内外贸、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企业。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掌握着国内绝大多数的炼油厂,它们控制着国内成品油供应的主渠道,拥有近80%的市场零售份额。所以,几大石油企业集团经营业绩的好坏,其整合资源、开拓市场能力的大小,核心竞争能力的强弱,与国家的石油安全息息相关。

3.相关的竞争力理论。主要就价值链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进行介绍。

价值链理论:价值链理论是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他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定义为一条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价值增值活动组成的链条。价值链由价值活动构成,而价值活动又可以分为主要增值活动和辅助增值活动。价值链管理就是找出企业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分析其主要驱动因素,通过合理的控制这些驱动因素,从而影响该环节的成本和收益,最终使整条价值链得到最大增值,同时总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

核心竞争力理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由美国企业战略管理专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GaryHamel)提出的,是指企业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该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核心竞争力已日益成为企业追求的战略目标,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四、从“价值链”到“安全链”:新的“能力安全观”

1.基于价值链的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石油企业是集油气开采、炼化、销售以及辅助性服务等为一体、具有完整的纵向一体化产业链条的企业。结合石油企业的特点,我们给出石油企业的价值链,见图1:

价值链中价值活动的核心是创造企业利润,这也正是业务资源和知识资源整合的目的所在。整合业务资源和知识资源的能力即为核心竞争力,由上图我们发现,石油企业的价值增值活动贯穿整个产业链条,在每个价值活动中都可进行业务资源和知识资源的整合,创造出企业核心竞争力。借助石油企业价值链,我们可以发现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为资源因素、能力因素和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反过来,石油企业具备了较强的核心竞争能力后,再以这些影响因素为媒介,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工作效率,最终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石油安全保障。

2.基于安全链的石油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石油安全问题是个系统问题,要综合考虑,不能片面,其解决途径贯穿石油生产的各个环节。借助石油企业价值链,我们给出石油安全链(见图2)。石油安全链是将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定义为一条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价值增值活动组成的链条,而石油安全保障活动贯穿于整个链条的各个环节。安全链由安全保障活动构成,安全保障活动又可以分为主要安全保障活动和辅助安全保障活动。

从石油安全链中我们可以看出,石油安全贯穿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链管理就是在企业安全链上的关键环节,分析其影响石油安全的因素,通过合理控制这些影响因素,从而影响该环节的生产和消费,最终在整条安全链上保证石油最大限度的供给和最有效率的使用。我们按照石油安全链的各个环节,逐一分析如下:

(1)上游开采部分。上游油气开采是石油企业生产的基础。由于油气资源是在千万年乃至上亿年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和富集起来的,它深埋于地下,而且区域分布不均衡。我国目前石油资源有限,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的依赖进口。因而,石油企业在上游开采部分的安全保障能力就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获得资源的能力,包括国内现有储藏的勘探开发能力及开拓国外石油市场、整合国际石油资源的能力。其次是创造效益能力。在现有科技水平下,油气勘探、开采的不确定性很高,进而造成油气生产成本也很高。如果石油企业在油气开采方面拥有资源和技术优势,在有利的外部环境下,其油气生产成本会大大降低,从而为企业创造超额利润。这样不但能为中下游企业提供生产原料的保证,更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利润空间。最后是海外经营能力,包括适应当地文化,获取国际人才,熟悉海外市场。上述三种能力的提高有赖于企业整合资源能力的提高和技术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即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2)中游炼化部分。石油企业是典型的规模效益型企业,影响炼化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的因素为:首先是企业规模。炼厂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规模优势,易于与上游的原油供应和化工企业一体化。其装置结构易匹配合理,生产方案易于优化。这样一方面,企业可以选择各种不同品质的原油,无形中扩大了原料的来源,既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又相当于增加了原油的供给,有利于保证石油安全。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可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相当于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原油的供给,同时,也降低了废气、废料和废水的生产环节的排放量,有利于保护环境。总之,石油企业中游炼化部分安全保障能力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原油使用效率的提高和生产过程更加环保,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增强,这些都有赖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3)下游销售部分。下游(销售)部分是企业与外部经济系统联系的重要环节。石油产品的销售一方面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石油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它也是保证石油企业正常生产的有效需求的关键。下游(销售)部分的安全保障能力:首先是保证石油有效供给的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的企业,能够有效降低库存,加快产品周转,相当于增加了石油供给。其次是市场占有能力。如果企业销售网络完善,产品品种齐全,无疑会保证供给效率。企业的效益直接与市场占有率相关,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通常意味着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也是企业拥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外部表现。企业只有满足了客户的需求,才能完成产品的销售,进入下一个生产循环,才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服务。

(4)辅助服务部分。石油企业的辅助部门是指研究与开发以及与油气开发和炼化、销售相关的服务性部门。影响石油企业的辅助部门安全保障能力的因素主要是研究与开发的能力,因为,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直接决定企业的创新能力。无论是开发资源还是节约资源,都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广泛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我国油气资源勘探程度不高,探明储量中只有20%-30%可转化为有经济价值的商业储量,并且其中70%都是复杂性的非常规油田。因此,提高勘探储量要依靠地质理论、勘探技术创新;提高采收率要运用先进的开采手段。此外,科技创新还有利于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等。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主要表现,是增强企业效益和保障石油安全的主要手段。

总之,石油安全链上各个环节安全保障能力的提高,都有赖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反映了企业生产能力与效率,决定了石油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石油安全供给和安全使用的保障。

五、结论

由上述分析发现,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石油安全密切相关。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反映了企业生产能力与效率,因此不仅对于提高国内石油产量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决定了其跨国投资控制境外石油资源的能力。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中国石油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是中国石油企业与跨国石油公司竞争的前提,是石油安全供给和安全使用的保障。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贯穿于企业生产和价值创造的各个环节。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表现为企业的各种能力,正是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能力,决定了安全链各环节的安全保障能力,进而决定了整条石油安全链的石油安全保障能力。由此我们得出新的“能力安全观”:通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石油安全保证程度是长久的、全面的和现实可控的途径,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真正的石油安全在于不断增强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崔新健.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抉择分析[J].财经研究,2004,(5).

[2]李树芳,潘懋.石油安全保障概念的经济学诠释[J].经济师,2004,(5).

[3]葛家理,胡机豪,张宏民.我国石油经济安全与监测预警复杂战略系统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2,(1).

[4]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4).

[5]Prahalad C.K,Hamel 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May, 1990:79-90

[6]王育宝,吕璞.中国石油石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资源科学,2005,(6).

[7]周总瑛.从石油供需缺口论中国石油安全策略[J].资源科学,2004,(6).

[责任编辑:李小玉]

作者:张立凡 李 东

上一篇:小学心理教育论文下一篇:提升服务质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