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教育论文

2022-05-12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小学心理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一种基本的素质教育,同时也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陶冶学生情操的有效形式,是启迪智慧、丰富想象、提高自信的一把钥匙,是学生感受并热爱生活、适应社会的一种方式。同时它又是一种人格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良好心理的养成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篇:小学心理教育论文

浅议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小学教育的负面影响

摘 要:幼儿教育的小学化不仅违背了循序渐进的教育发展规律,同时对于幼儿身体成长和智能发育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基于此,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小学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够对我国幼儿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负面影响

如今,很多幼儿学生的家长都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他们对于幼儿的早教给予了非常高的期望,在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的情况下就去盲目地开展教学活动。此外,还有一些幼儿家长认为让孩子越早上學越好,甚至将不到3周岁的孩子就送到幼儿园,再加上一些幼儿园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下对幼儿家长所灌输的一些早教思想,导致了我国的幼儿教育进入到了小学化的误区中。事实上,让孩子过早接触程序化的学习模式,不仅不能够让他们成为“小神童”,甚至还会对他们日后接受小学教育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内涵

简单一些解释,幼儿教育的小学化所指的即为让幼龄儿童提前接触小学阶段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并且过分地看重幼儿学习的考试结果,具体表现为如下两点:首先,重知识轻品质。幼儿阶段的教学活动重点应当是游戏,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在没有充分考虑幼儿接受能力的情况下就盲目地进行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幼儿需要和小学生一样程序化地学习拼音、英语单词、计算方法等知识。此种教学模式不仅严重影响到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十分不利于幼儿个人品质的培养;其次,幼儿教育小学化十分看重学习结果,幼儿教育者并不会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进步程度,只是一味按照考试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努力与否与学习水平。此种单一化的评价方式限制了幼儿创造能力的发挥,让他们的学习兴趣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小学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1.对学校管理所带来的影响

幼儿教育的小学化虽然让孩子掌握了一些英语单词、汉字读写方法以及加减法等,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幼儿的人生发展与未来的学习之路带来了一些促进作用。很多幼儿家长在看到孩子出现了很明显的学习进步时,就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智力超群的“神童”,继而将他们过早地送到小学中接受规范化的教育。这一部分幼儿家长并不会去考虑孩子是否能跟得上快节奏的学习,想尽一切办法将自己不到入学年龄的孩子送到小学院校中,继而对小学的日常管理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2.对教师工作所带来的影响

首先,由于一些幼儿过早地接受了小学化的教育,从而让低年级的小学教育者感觉到非常轻松,长此以往,就会让小学阶段的教学水平受到严重的影响,小学教育者也就会放松对自己教学水平的严格要求;其次,如果在小学低年级的班级中出现了一些学习能力较差且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教育者就会自然而然地将他们归结到“智力水平不高”的队伍中,在无形中影响了小学教育者对学生所做出的正确判断。

3.对幼儿自身所带来的影响

幼儿教育的小学化经常会让幼龄儿童产生挫败感,很多幼儿家长与幼儿教育者都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在他们没有顺利完成一些学习任务时,家长与教育者就会采用一些带有责备性质的方式来“惩罚”孩子,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对学习出现明显的厌烦心理,认为上学就是一件非常无聊且痛苦的事情。除此之外,由于幼龄儿童的心灵比较脆弱和敏感,当他们所做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认可与夸奖后,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与付出产生较大的怀疑。

三、有关幼儿教育的几点建议

1.回归幼儿本真,在游戏中完成学习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很多家长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正确的做法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找到更多科学化的排解方法,而不是要将压力转移到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在日后的幼儿教育中,无论是幼儿家长还是幼儿教师都要逐渐的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要学会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将知识学习与游戏巧妙结合到一起,让孩子从之前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的学习状态。幼儿教育者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力量让学习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有趣,还给孩子们一个真正快乐的童年时代。

2.重视幼儿教育过程,忽略学习结果

一直以来,绝大多数的幼儿家长都非常在意他们在幼儿园中的表现,经常会依照教育者的片面评价来否定或赞同幼儿的一些做法,从而在无形中打击了孩子们的上进心。为此,幼儿家长需要认真且全面地观察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感受他们出现的一些进步和努力,并且要经常对孩子的做法给予表扬与肯定,让幼儿在不断的进步过程中是树立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陈蓓燕.幼儿园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倾向化及相关对策[J].科技信息,2013.

[2]董志伟,张振平,赵国秀,等.我看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J].河北教育(综合),2013(Z1).

编辑 李琴芳

作者:陈怡妹

第二篇:小学音乐教育对小学生良好心理养成的影响

【摘 要】小学音乐教育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一种基本的素质教育,同时也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陶冶学生情操的有效形式,是启迪智慧、丰富想象、提高自信的一把钥匙,是学生感受并热爱生活、适应社会的一种方式。同时它又是一种人格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良好心理的养成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小学生;心理

一、什么是音乐教育

对于“音乐教育”的涵义界定至今仍有争议:其中主要的包括有广义和狭义二种说法:在广义上是指凡是通过音乐影响人的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增进知识技能的一切教育活动;而狭义的音乐教育主要指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进行的学校音乐教育,一般是指学校音乐教育,也包括现在的家庭音乐教育和有组织的社会音乐教育指学校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分为二种,专业音乐教育和基础音乐教育,前者为培养音乐家、音乐教育家或者把音乐作为专门的学问进行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把音乐作为一门专业技能的学习,与此相对应的后者,是为了学生爱好、学习、创造、欣赏音乐奠定基础,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而进行的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本文主要探讨的音乐教育是指学校的基础教育、是普通公民教育,是面向全体学校学生实施的素质教育,是为提高所有学校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它的目的在于将音乐作为审美和文化教育的一种手段,通过音乐教育对学校学生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并参与音乐活动和实践,在音乐中感受,发展音乐能力,而不是指单纯的培养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音乐教育能提高学校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情操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对音乐教育内涵的界定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内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音乐教育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是受一定社会经济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为其经济基础服务,具有上层建筑属性。音乐教育是人类自身发展的产物,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同时,音乐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小学音乐教育对小学生良好心理养成的影响

教育是有针对性、有步骤地对教育对象进行影响,使之在认知、思想、情感、行为等方面发生变化的过程。小学生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从社会发展,还是小学生个体的发展来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在这里,笔者主要讨论音乐教育在小学生个体发展方面的作用与意义。

(一)开发小学生的听觉能力

音乐是一种以听力为主的欣赏艺术,听觉能力是人最早发展的能力之一,这项能力在小学生时期就应该得到良好的发展。而开设起音乐欣赏的课程,让小学生适时接受器乐演奏方面的学习,能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听觉能力。这样,通过小学生时期的音乐学习,音乐能力就能够初步形成,包括听力视谱能力,音乐欣赏能力对音乐结构的初步感受力、旋律感、调式感、节奏感等,为小学生更好的提升音乐修养及音乐能力,进一步学习、欣赏音乐奠定了基础。

(二)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是同音乐接受和感知等能力的提高相互联系的。很多欢快的音乐,小学生们是很乐意去听的。例如,在《闪烁的小星星》、《春天在哪里》等这类音乐播放时,很多小学生会不自觉的跟着节拍跳动,或是拍手。小学生在多次聆听、充分享受到了音乐美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激发出小学生强烈的表演欲,这是因为小学生的情感比较强烈而且外露。总之,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激发起小学生表现美的心情,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积极向上、快乐的性格。

(三)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作为艺术活动的一种形式,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丰富了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的手段,使人们得到更多的心与心的情感互动,进而建立感情上的和谐关系。而小学生的音乐教育活动也能够为交流方式贫乏的小学生提供大量的人际交往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技巧。通过小学组织的、集体形式的音乐活动,如合唱、合奏、集体舞等要求高度协作的音乐表演形式,小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只有齐心协力、共同合作才能演唱、演奏出优美动听的歌曲和音乐,同时,更能够增强小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体验到集体协作的快乐,学习与同伴非言语的交流,培养小学生默契配合的能力,逐渐学会理解、尊重、接纳和欣赏他人。

(四)提高小学生的合作性

音乐教育,能够在不经意间培养小学生的合作能力。比如在一些合唱过程中,任何一个孩子的“不和谐声调”都会表现的特别突出和明显,孩子们自然而然的会感觉到尴尬,并积极主动的去改正。孩子们在演唱的过程中,不断的改正自己的错误,培养起对美的感知能力,逐渐树立起合作的意识,充分的提高了小学生的合作性,发展了小学生的合作性品质。

(五)能够促进小学生智力的发展

早期音乐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生活环境,而且能够促进小学生智力的发展。通过听音乐可以促进小学生听力的发展,使小学生进行积极的形象思维活动,引起联想,产生丰富的想象。如通过学唱歌,有助于小学生语言的发展。

特别是当教师引导小学生用语言或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和对音乐的感受以及启发小学生创编符合音乐特点的表演动作、舞蹈动作时,小学生的思维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从而促进了小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及创造力的极大提高和发展。如果通过听音乐、学唱歌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因此通过学习乐器,演奏节奏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精细动作,让孩子的听觉、触觉和视觉协调配合,使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形象思维能力的培训和发展,促进小学生大脑左右两个半球的均衡发展。

(六)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审美能力、音乐情感

早期音乐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条件,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孩子们的音乐情感,陶冶人的情操,鼓励个性自我,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与音乐的美丽艺术审美教育的孩子,是最直接、最明显的方式。正确地进行音乐教育,可以使小学生以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到音乐的美,获得美的享受,使小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总结

小学生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孩子们在一种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获取知识。而音乐作为一种自由的艺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同时它又是一种人格教育;对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身心全面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壮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小学生教育工作者能够充分的运用音乐教育,对小学生的心灵世界、精神世界都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葛雪松,吕茵.论音乐的心理治疗功能. 当代教育论坛, 2006,(12)

[2]张凯,音乐心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3]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念.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4

[4]朱婷.试论新时期幼儿音乐教育的新理念.硅谷,2009,(06)

[5]赵华英.幼儿音乐教育与幼儿发展.文教资料,2006,(30)

[6]刘俊平.浅谈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大观周刊,2011,(6)

作者简介:

瞿旭雅(1985.12~),女,汉族,浙江瑞安人,本科学历,高楼学校音乐教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对小学生良好心理养成的影响。

作者:瞿旭雅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育审美教育初探

摘要:审美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掌握创造美的能力,将审美教育充分融入小学数学教育中具有重要教育意义。本文阐述了审美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育价值,提出了审美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措施,旨在促进小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美教育;创造美

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美学意义,但是需要利用审美教育进行深入挖掘和探索。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观念,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美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本文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审美教育做出以下探讨。

一、审美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育价值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多为讲解基础知识,但是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状态难以满足数学学习需求,导致部分小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所以很难奠定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这就需要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主要是带领小学生发现数学学习中的独特美感,深入感受学习数学的韵味和乐趣,并且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在审美教育的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能夠传授给小学生相对来说比较实用的知识内容,并且能够在实践锻炼的基础上做到学以致用,促使数学知识内容变得灵活和多元,同时还能够开阔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眼界。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审美教育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和教学弊端,让小学生从根本上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且能够使小学生从真正认识到数学的美感和价值,从而认为学习数学是一件有趣且美好的事情,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和综合教育质量。

二、审美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一)创建审美教育的课堂教学情境

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相对来说普遍较低,所以对于审美相关内容并不能充分理解和直接感受,这就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创建与审美教育相关的教学情景,以此来让小学生理解并感受学习数学的美感和乐趣。小学数学与日常生活存在比较紧密的关联,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从小学生常见的事物或场景入手,帮助小学生挖掘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并且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美。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一课时,老师可以生活中常见的教室作为导入内容,从教室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发现教室有什么不同、桌椅有什么差异,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再引导小学生动手操作拼搭立体图形并进行观察,观察生活中建筑物和拼搭立体图形的线条感和立体感,从而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美。

(二)提高对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

老师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主要设计者和引导者,就要提高对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审美教育在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达到预期的数学教学目标。老师自身需要具备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教学能力,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将审美教育与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充分融合,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感受到数学带来的独特之美。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和平移》这一课时,老师重视对数学内容中审美教育知识点的挖掘,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教学素养,将轴对称图形知识点与数学的对称美进行充分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在掌握轴对称图形判断方式的过程中感受到对称美,从而实现审美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并且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数学学习趣味。

(三)优化小学生数学审美能力评价

要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融入审美教育,充分发挥审美教育在小学生学习数学中的推动性,就要优化小学生审美能力评价,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对审美教育的热情。教学评价是数学课堂中的重要内容,在以往教学活动中只是针对小学生数学成绩、学习能力、学习状态等与数学学习直接关联因素的考察和评价,并不重视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评价,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普遍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重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价值和审美体验。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这一课时,老师在引导小学生学习物品运动时呈现的独特美感时,需要对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表达及时评价,改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重视小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避免过度重视小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而忽视小学生的情感和审美。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审美教育在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升中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审美教育的教育价值,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对数学的主动学习性,并且可以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魅力和美感。通过创建审美教育的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对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优化小学生数学审美能力评价,有利于促进小学数学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钟义锦.小学数学的审美教育和学生的审美培养[J].魅力中国,2020(47):184.

[2]叶秀彪.小学数学的审美教育和学生的审美培养[J].林区教学,2020(8):85-87

.[3]黄娜.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浅谈小学数学如何渗透审美教育[J].中外交流,2019,26(12):210.

作者:闫荣欣

上一篇:网络安全相关论文下一篇:石油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