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竞赛高中

2022-07-29

第一篇:中学化学竞赛高中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 年 论 文

`

目: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院:

化学学院

专业年级:

201*级化学师范

学生姓名:

******

学号:

201********

指导教师:

****

职称:

助教

2015 年 3 月 18 日

*********大学学年论文

成绩______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化学(师范)专业

201*级

******

指导教师

****

摘 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强调要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改变以往以接受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而且是其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而现行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主要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它与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课堂教学相适应,但这无法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的一切价值在于全面发展人的素质。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它要求人们能够自主地去获取、应用和创造新知识,因此自主学习将是适应学习型社会的最有效学习方式之一。本文阐述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相关理论与概念,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当前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和方法;高中化学

Abstract:According to our new round basic education course, we highly advocate these learning methods, they are: learn independently, cooperation learning, learn by exploring, whose core is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learn by themselves. Independent learning not only contributes to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performance at school.but also lays the foundation of their lifelong study and development. Instead, the present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is mainly directed by behaviorism learning theory, which, though going with the class teaching focusing on teaching facts,can never meet the real aim of education:the real value of education lies in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qualities of human beings.The future is a learning society, which calls for us t0 acquire.Apply and create new knowledge,therefore,independent learning will be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learning methods.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s and theories of autonomous learning were depicted, som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methods were proposed,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emistry science and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chemistry teaching.

Key words:independent learning;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methods; the high school chemistry

1 / 8

*********大学学年论文

1 引言

1.1 问题提出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过多的注重教师的主宰与控制,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仍然是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要表现形式,大多表现为“满堂灌”、“一言堂”,缺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

进入21世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日益凸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提高教育效率和效果的捷径。在新课改中也大力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如何改变和重新构建教书的指导行为,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是摆在当前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基准,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高中化学教学要为学生的未来负责,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具备终身再学习的能力。 1.2 自主学习的意义

1.2.1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国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而自主学习与创新教育是不可分割,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就谈不上创新,没有创新也就无从展现自主。所以教育要培养这种创新人才,就必须在中学时期就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自治能力,而自主学习对于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大有帮助。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课后时间的主宰者,赋予他们充裕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激发创新的潜能。 1.2.2 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人类科学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剧增,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迅猛发展。如此快速的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不能满足于在学校教育中所进行的学习,还必须主动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方法,不断进取、

2 / 8

*********大学学年论文

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自我提高,以适应未来、创造未来。这对人们的自主学习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的《学会学习》一书中指出:“每个人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我们再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生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教育应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学习”;1994年,首届“终身学习会议”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于是终身学习成为了人们促进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强调学习者自身的进取和努力,关注更多的是掌握认识的手段,而非获得具体知识,学习者只有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开发潜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达到这一目的。自主学习给予了学生较大的空间和时间,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自主学习激励并使人们有能力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并合理应用它们。因此,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2 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2.1 自主学习的概念

虽然目前对自主学习的研究不少,但尚未形成统一的自主学习的定义。一般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主导自己的学习,它是在学习目标、过程及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的主动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1]:第一,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第二,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权;第三,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 2.2 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在高中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我们教学的一个目标,它的提出是建立在深厚的理论基础之上,这些理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元认知理论、主体教育理论和发现学习理论。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

3 / 8

*********大学学年论文

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与人交流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 2.2.2 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是对思考的思考,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人在对自身认知过程意识的基础上,对其认知过程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换言之,元认知包括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和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3]即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它强调学习者自身的主动性、自觉性和主体性,较为成功地说明了人类学习过程的本质,这是对学习理论的重大贡献。 2.2.3 主体性教育理论

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是人在一切对象性活动中与客体相互作用而表现和发展起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主体性就成为学生学习的本质属性之一。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的影响作为外部客体刺激,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同化和顺应,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素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自我发展的参与者、探索者和创造者。这种教学能让学生逐步由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授受教学”走向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自主学习”,最后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因此,主体性教育其着力点在于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 2.2.4 发现学习理论

发现学习理论关注学生头脑内部的思考过程或认知结构重组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包括获得新信息、转换、评价等,而学生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应该主动地去发展,然后内化形成认知结构。[3]它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理论,它强调的是学生主动地认知和发现,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应该围绕教材,而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方法来展开,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也就是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注重过程。教师的任务就是把知识转换成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学生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习,去发现知识,要学生自愿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有

4 / 8

*********大学学年论文

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对新情境的探索态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3 自主学习的教育学基础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育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中,学生虽然是受教育者,但他并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他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活动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育活动应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应着眼于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实现教育的终身化、民主化和个性化。

教育终身化强调学习的延续性,要求人们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而自主学习正是培养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教育民主化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鼓励他们用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其质疑精神,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自由发展,自主学习正是这些要求的具体体现;教育个性化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依据学生特长加以引导,促使学生和谐完美的发展,自主学习正是发挥学生能动性,促进个性化发展的有效方式。

3 教学策略

3.1 在教学中创设和谐、民主氛围,激活学生自主意识

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包括外在的物质环境,比如宽敞明亮的教室、整洁舒适的布置等,能让学生感到身心舒适、精神抖擞;它还包括内在的精神环境,比如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是学习主导者与学习的主体的关系,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承担学习责任,师生之间的感情应该是和谐的。教师应该对学生充满爱心,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合作交流,平等对话。教师在教学中,要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充分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每一个闪光点,让学生都动起来。这样学生才会形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态,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生生之间应该是合作学习的关系。一个苹果换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而一种思想与一种思想交换,就会获得两种思想。学生之间通过合作学习获得的不只是答案,他们还可以在自由的环境中,用个性化的语言交流,擦出思想的火花,得出具有创新性的结论。 3.2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落实学生自主地位

5 / 8

*********大学学年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具备一定学习水平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安排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让学生可以积极、有序、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共享学习资源,分享学习智慧,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一节课里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去思考、去交流、去书写,让所有的学生充分动起来。学生们往往为了完成书面作业而省略掉读书与思考,因此教师应尽可能把学生的读书活动和动笔操作的作业分幵布置,以保证其有足够独立学习的时间。同时教师应该让所有的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按自己的水平和需要独立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充分释放活力,积极地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3.3 在教学目标上,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培养自主能力

教学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传授知识。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的主要途径。教师应该围绕着学生的自主学习设计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习方法的示范、渗透和点拨,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悟”出学习方法,从而掌握学习方法,能够在学习中运用掌握到的方法进行学习。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心理和学习特点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记忆的方法,有比较法、分类法、歌块法、理解法、联想法和形象法等。再比如化学学科有关元素化合物方面知识的学习方法,有实验法、对比法、类比法、归纳法、观察法等等。这些方法的掌握必须在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下,才行之有效。在教材中把握整体教学,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注意阶段内容系统化和单元教学内容集中化,将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课堂教学过程既传授知识又成为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的过程。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进而形成学习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3.4 在教学管理上,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调控

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思维习惯、性格爱好等都各有不同。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把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提高到最大程度。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地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目标,采用自己熟悉的学习方法,配合适合自己的学习速度。让学生自选学习难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6 / 8

*********大学学年论文

当然受年龄及认知水平的制约,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单单依靠个人力量是无法完成好的。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在教师引导下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过程真正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需要循循善诱,巧妙地点拨,适度地调控。当学生思路不畅通时,要及时进行疏导;当学生的思路偏离了教学目标时,要善于引导;当学生思路不开阔,甚至钻牛角尖时,要巧妙开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讲解、点拨、提示、指导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不断增强学生自主调控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程晓堂.论自主学习[J]. 学科教育,1999(9):32-39 [2]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8-69 [3] 高凌飚、陈冀平、李佳主编.化学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148-149

7 / 8

第二篇:高中化学教学论文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

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

高中化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择空间。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挖掘各自的潜能,制订各自的化学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化学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择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

2、把握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高中化学课程是由若干模块组合构建的,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化学

1、化学2课程模块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己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通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喷泉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4、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觉得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并发展学生喜欢化、赞赏化学的个性。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小实验,以及家庭

1 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除上述之外,我觉得还可以发挥活动课和化学史教育的作用。开展课外化学实验和家庭化学实验活动,都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5、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例如,“化学与生活”模块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要联系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又如,“化学与技术”模块以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讨论、观看影像、听报告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技术问题。

第三篇: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反思

湖南省湘西花垣县民族中学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反

教师只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进行反思,才能不断进步。下面就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反思,提出本人的一些观点。

一、反思化学学科特点,优化课堂设计方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有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的原理、物质的结构等知识均是从实验中得来的,在教材的实验教学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现象独特的课堂实验,它们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与探索。通过化学实验,能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相关化学知识,体验到化学实验的乐趣,学习到必要的实验操作技能,掌握研究化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化学的能力,并能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求知观。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是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替代的。因此,化学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加强实验教学。美国有句谚语: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自做,我才会懂得。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彻底摒弃满堂灌的陈旧的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要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科学的探究能力;才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在化学教学中,只要学生留心观察实验过程,注意捕捉奇特的变化,就可以发现许多实验异常现象,对这些异常现象进行探究会得到很多重要的发现。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对见怪不怪的现象着手探究、发现问题。中学化学中异常现象很多,其中很多异常现象都可以成为学生进行探究的极好材料。鼓励学生去对此现象进行大胆猜想与探究。通过实验对这些“异常”现象加以分析、探究,唤起了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将“苦学”变为“好学”、“乐学”,这正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所追求的教学理念,也是我们教师一直以来孜孜不倦地要实现的教学目的。

二、反思教材特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教师只要拿出新老教材作个对比就可以发现,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新教材的深度不如老教材,而广度却大大超过了老教材;二是新教材的难点相对分散,而知识点相对集中;三是新教材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并且在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上,新教材的很多知识比老教材更新更具体;四是新教材的教育方法更注重探究性教学的开展;五是新教材一改以往单一的学科知识教学,转而变成现在的模块教学,必修与选修相结合。 针对新教材的这些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对这些知识要有一些更深更细的认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更注重自身素质和知识的提高。在教学方法的改进上,新教材更注重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避免在新课改的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一定要潜心钻研新教材特点,并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决不可再用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去应付新教材的教学。比如新教材仅化学必修一就涵盖了老教材化学第一册的大部分内容和化学第二册的一部分内容,如果按照老教材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这些内容要一学年才能完成,从时间上是无论如何不够的;又如高一化学必修一从专题2到专题4都是元素及其化合物部分的内容,教学时间短,知识容量大,特别是化学方程式多,记忆容量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优化教学方案,既要将一些好的记忆方法和技巧介绍给学生,还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比如说把一些规律编成顺口溜,把我们身边的吃、穿、住、行和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学习中真心体会到化学的魅力和实用性,防止学生被单 1 调枯燥的化学方程式夺走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反思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的重点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有深刻的含义,它告诉我们教学方法可以形式各异、教学手段可以丰富多彩,同样的一节教学内容,可以设计出很多种教学方法。只要在抓住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结合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巧灵活的设计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反思,只要在教学大纲的大框架下,我们应追求教学的不拘一格,不限一法,把教学的多样性、稳定性、灵活性与独特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更加丰富多彩,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自我完善。

四、反思教学效果,总结课堂教学得失

课后反思,并不纯粹是亡羊补牢。教师不仅要反思这堂课成功的地方,更应该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过失和不足之处。我们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启发,这堂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适合学生,课堂上师生的配合是否默契,学生学得是否轻松愉快,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何,学生的作业完成的质量如何,还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吗?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要加以回顾和总结,教师只有的不断的反思和总结自己每节课的教学得失,并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才能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命题,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和研究。作为教师,我们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观。我们只有认真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敢于创新,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形式和内容相统一,才能构建出越来越完美的新课堂。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能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这也是我们永远追求的教学目标,那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就真正获得了成功。

第四篇:高中化学 化学教学反思

吉林省长春五中高中化学 化学教学反思

新课改进行了一段时间了,回忆这段时间的教学情况,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对新教材的认识和使用情况

新教材在保持旧教材知识的架构上,突出当前科技的发展情况介绍,突出探究式教学过程,突出利用插图使学生形象的接受知识的目的等,尤其是课后习题的编排注重了梯度,基础题、中难题、稍难题及难题,做到了知识与能力并重,做到了与高考内容的接轨。教学中如果能够完全贯彻新教材的意图,学生的学习能力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在教学过程中并不理想,因为旧的教学理念影响,总觉得课时不足,讲的多,学生活动少,在教学中往往只能注重完成教学进度而忽略了教材的编写意图。

二、自身角色转换情况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有不如人意之处:

其一是不清楚自己应扮演什么角色,担心学生对知识理解不了,还是用大量的时间去讲授,硬是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听的累,从而失去了自己对理论感悟的思考时机。

其二是教师引导者的身份不到位,教学中只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没能深入引导强化他们观察生活、表达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

其三是没有扮演好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课堂中大多有分小组讨论的环节,布置好讨论的内容之后自己在一旁“袖手旁观”,没有真正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去。

三、对今后教学的几点想法

1、注重引导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水平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进程,并根据教学进程中的具体情况来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2、以变革课堂教学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实施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教学,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增强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欲望,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学生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3、造就良好心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不仅要有牢固的“双基”、较强的能力,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学中,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作风、良好的习惯、顽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心等科学品质。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化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我们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 作为化学教师,我要不断反思,总结,做一名新课改下合格的化学教师。

第五篇:重点高中化学结题报告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背景

1.宏观背景

在新课程背景下,探讨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不仅成为当下基础教育各方面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2005年江苏进入新的课改模式,高考实行3+选修模式,作为选修科目的化学,在新教材内容更新、学习的大环境、教学时间等方面有较大的变化,同时《纲要》中指出要改变以往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文件精神,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式,以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指导化学教学。

2.微观背景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是一所省四星示范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化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已经走进了化学课堂,但是,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单元、不同的教学年级、同一内容不同阶段等课型优化还缺乏一个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框架,以便更好提高教师的教学有效行为与教学效果。

江苏自进入新课改以来,教材的变化很大,体现在教材编写理念、章节按排、知识呈现方式、知识链接与深度等方面,如何快速理解、掌握新课改理念新教材体系,建立适合新课改要求的新型有效学者体系已是迫在眉睫的工作。

由于高考科目设置的高调整,学校面临新教学舍取(课时、内容、现实效果),社会观望与舆论等不确定因素,影响着学校、教师、学生对化学学科的重新再认识。

3.现实背景

为了改变老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误区,适应新课改要求,提高教研组活动水平,促进新课改形势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生成,加快老师专业水平发展、理念的提升,丰富教师的实践智慧;转变学生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探究、自主的终身学习能力,化学组申报并开展了该课题的研究。

二、概念界定

1.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

2.高中化学: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有效教学:“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4.实践:(1)实行;履行。(2)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

本课题就是基于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模型实践研究。以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专业素养的提高、教学效果的高效达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与意识。

三、研究步骤

准备立项阶段(前期) 2007年7月~2007年12月,课题酝酿、论证、设计撰写研究方案,组建研究队伍,确定研究目标。

深入研究阶段(中期) 2007年12月~2009年12月,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分解子课题,完善目标操作体系,组织实施,开展研究。

总结思考阶段(后期),2010年2月~2010年6月,总结提升,形成实验报告,鉴定课题,推广研究成果。

四、研究目标

1.研究制订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原则

2.基本课型的开发与实践

(1)习题讲评课的开发与实践

(2)元素性质类课的开发与实践

(3)

一、二轮复习课的开发与实践

3.丰富实践智慧,加速专业成长

通过课题研究,化学教师的教学策略得到丰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有效提升,在市评优课、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等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课题组成员有多篇教学论文、教育随笔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通过研究,促进化学教师成长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实现化学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有教师成长为张家港市乃至苏州市化学学科带头人,一至两名教师参与张家港市骨干教师评选或成长为市教学能手或教坛新秀。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及其苏教版高中实验教科书,理论设计和教学实践案例研究相结合,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步构建高中化学新课程设计与案例的完整体系。基本运作模式如下:

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文献资料法

课题组成员树立积极的文献积累观(为了创造而积累,用创造的态度去积累、注意积累自己的创见),搜集、鉴别、整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开展研究,从中得到启迪,激发灵感,进一步把握研究的方向。有重点地采集文献中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部分,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形成对化学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正确认识。

2.案例研究法

通过对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已有成功教学案例(杂志、大开课、视频)的分析与提炼,揭示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范式与策略。对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进行因果关系的归因分析,为后面行动研究做好实践意识准备。

3.行动研究法

课题负责人统筹安排课题分工、研究方案,对每个子课题、每次专题讲座、每节研究课提出研究的重点问题、基本模式和设计理念等指导性意见;切实把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把研究置于现实的化学教育情境之中,在教育教学行动中发现问题,揭示问题,归纳问题,分析问题,从中寻找研究的起点,跟踪研究的轨迹,归因研究的结果,推广研究的成果,改善研究的行为,优化化学教育教学行为。实践中走“学习——研究——实践——反思”的行动之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对积累的经验提炼,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4.经验总结法

课题组成员以化学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教学经验为素材,运用经验思维对化学课堂教学经验进行概括、总结,运用理论思维对经验进行提炼、升华,形成理性认识,指导化学教学实践,提高化学教学效益。

六、研究内容

1.学习并制订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

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不段的充实和改进。为了后面行动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首先通过前期理论学习与课题规划,选择以往与新课标理念、有效教学紧密关连教学案例(杂志、数学图书馆教学视频)研究与分析,结合我们学校教学实际、生源特点,课题组制订了在今后实践中要要落实有效的化学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注意以下五个原则:

(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如“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等,这些写法都是不规范的,因为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2)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

如课题组成员在讲授《物质的量浓度》时,就明确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 120 g NaOH溶解在水中配成 1 L 溶液,所得溶

-1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 mol〃L

B.将 25 g CuSO4〃5H2O溶于适量水中, 配成100 mL溶

-1液,其浓度为1 mol〃L

-1C.将1 mL 10 mol〃L浓H2SO4加入9 mL 水中,其浓度为1 -1mol〃L

-1 D.从 1L 1 mol〃L的NaCl溶液中取出10 mL,其浓度-1仍是1 mol〃L

-1 E.1 mol〃L硫酸溶液的含义是指

1 L 硫酸溶液中含有

98 g H2SO

4 F.…(为学生设计的问题)

这样,在讲授、学生归纳和评价时就非常容易操作了。

(3)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照的依据。还以《物质的量浓度》为例,在课后练习题中,我们安排了基础性试题、突出了体积变化后浓度计算试题(如体积相加不等于总体积)、延伸了浓度表示的各种方式(学生自己找饮料瓶上说明)等。

(4)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通过《氯水的性质》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氯水各成分在不同条件下是什么微粒起主要作用。这些目标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高要求(理想)。

(5)设计课堂教学目标还需要留有一定弹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及节教学目标,在不偏离教学大方向的前提下,可以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的次序重点进行调整,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如课题组老师在讲授《浓硫酸性质》时,发现学生更感兴趣的是现象的反常,实验现象不明显等,就顺学生而为,让学生就如何控制SO2的量、验证产物、尾气处理等进行讨论、设计,最让老师由衷的感到欣喜的是,学生们经过热烈地讨论竟然自己总结出了超出课堂教学的结果。这教学目标便于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教师检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

2.高效教学基本课型的开发与应用

为了有效地开展此项活动,课题组首先以教研活动为依托,开展了以规定内容、提前准备的“说课”、“说题”活动,一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二是考查教师在前期理论学习过程的应用效果,三是为行动研究做好必要准备。然后,根据教学过程遇到频率较高实际教学问题进行分类研究、实践、反思与确认,完成了经过实际经验三个有效的基本课型框架。

2.1 习题讲评类课——民主与重组

为切实提高此类课的有效性,课题组经实践总结如下几点指导意见:

(1)习题讲评课的分类。习题讲评课一般有两种分类,即先做后评的,一般表现为平日的家庭作业或考试,另一种是课堂上边做边进行讲评的。第一种讲评课教师应收集必要的信息,对学生出错多的地方、出错的原因等方面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统计和分析,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重点讲解,并设计好相应的变式训练;第一种习题讲评课的针对性更强,建议教师多使用这种方法。

(2)习题应注重分组。习题的分组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按难易程度分,第二种是按主题分,两种方法可以结合运用。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把习题讲评课分成“块”,把重难点、常考点分解到不同的教学环节中,便于学生巩固知识,降低教学难度,课堂也会变得比较活跃。题组设计的标题应是学生喜欢的语言,不要显得太死板,应具有挑战性和鼓励性。注意挖掘习题讲评课中的非智力因素,利用非智力因素提高习题讲评课的教学效率。

(3)突破难点、问题典型。在保证基础知识覆盖率和重点知识重复率的前提下,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对各种类型的题目进行严格筛选;适当控制题目的数量和难度。力求精讲精析,讲与练相结合。变式试题体现出综合性,适当地做出扩展,体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提高自己的命题质量和命题水平。

(4)讲与评相结合。要讲命题思路、注意点、知识点、审题思路、知识产生的过程等,重在点拔,以求收到实效。

(5)要善于发现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充分肯定成绩,鼓励和表扬学生的进步。要注意因人而异。仔细寻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闪光点”,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信心,产生经过努力能取得更好成绩的愿望。

2.2 性质类课——体现学生是学习者和探索者

为切实提高此类课的有效性,课题组经实践总结如下几点指导意见:

(1)创设问题情境

最常用的途径有生活实例法、实验法和化学史实等多种方法,还可以利用热点新闻、信息技术等方面来创设问题情境。(见案例)

(2)设计多种实验方案

最常用的途径有设计实验方案、比较分析各种方案等形式,整个过程让学生自由、独立、开放地探究,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中。注意学生记录的控制,防止学生重表面轻过程无记录的无效性再现。(见案例)

(3)及时小结、归纳与发散并举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小结都应努力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者的“角色”上,结合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时得当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居高临下”地俯视化学知识,有助于他们将平时所学的被肢解了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起到思维辐射的作用。探究的结果,要在学生自己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结论,明确结论的运用条件与范围。对结论的解释,不要讲得太绝对,要留有探究的空间。要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所谓“收”,将讨论、实验的结果要归纳整理;所谓“放”,课后布置的思考题具有开放性,布置的练习作业具有多样性,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实际背景中,用课内得到的结论去解释实际问题,解决后续知识,完成从实践——认识——具体的实践,认识上的两个飞跃,使小结做到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并举。

(4)反思

反思是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它不仅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而且通过反思也能提高学习的质量,形成优良的思维品质,所以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如次氯酸化学性质的教学过程可设计为:

实验:在氯水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先变红,但很快褪色)

问题:石蕊试液为何先红后褪色?

假设:是氯水中的氯气,还是氯气中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氧化石蕊试液使其褪色呢?

验证:向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分别放入干燥和湿润的石蕊试纸。

结论:学生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反思:向含有氢氯化钠的酚酞试液中逐滴滴加氯水(红色褪去),红色褪去的原因是什么?怎样用实验去证明?

2.3 复习类课——通过重组,实现优化

什么是有价值的内容?怎么能够整合教学内容,使之优化?是我们复习课的选取标准,形式有两种:

(1)专题研究模式。专题研究模式是根据大纲体系和高考考试大纲要求将高三化学总复习的内容转化为研究专题,让学生在多元、动态、开放的大课堂中主动地领悟知识,以获取问题的解决。研究性主题在选取上应侧重重点难点、核心基础知识、实验类、科技前沿类、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和高考热点动态,实施时则要侧重信息的整理提炼、拓展和系统化过程。将复习内容转化为研究内容之后,学生面对呈现的问题情景,自主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反思自己的认知经验,同时该模式也侧重了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一系列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便于学生触类旁通、广泛联想,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课程理念中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专题研究复习实施后期阶段,要引导学生关注对自己学习经验的反思,优化元认知过程,强化学科思想的总结,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稳步持续形成。

(2)学案导学模式。学案导学复习模式是根据《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要求,将复习内容进行重组,通过专题形式从纵横两方面对知识进行归类、联系,以提高复习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核心就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操作流程如下:

七、研究成效

1.激发了学习兴趣,减轻了课业负担 ,转变了学习方式

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合四星级高中学生的化学有效教学的实践策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化学教师从繁重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阅读教育专著、研究学生、研究教材,逐步形式自己的教学风格,打造品牌教师。学生的学习得到明显提升,特别是学在余力的学生,近年来,参加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取得丰硕的成果,全国金牌2枚、银牌2枚,省一等70余人,二等奖200余。

2.探索了实践策略,丰富了教育智慧

化学教师走出了教学误区,转变了教学方式,丰富了提高化学教学实效的实践策略。研究了适合四星级高中有效教学基本思路、有效基本课型框架建构,课堂教学效果好、达成率高,在历年各年级统考、高考中化学成绩均列苏州市第一,苏州大市的领头羊。

3.提升了理论素养,加速了专业成长

通过四年的研究和实践,化学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课题主持人刘革平同志的专业成长迅速:2006年09月,该同志被评为张家港市学科带头人,0

6、0

8、09年分别被评为中国化学会奥林匹克优秀辅导员,2010年09月,被评为教科研先进个人。四年来该同志开设市级及以上公开课、展示课、观摩课8节,开设专题讲座2次,有4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教育随笔发表或获奖,课题组成员陈静、吴美刚、 陶红 老师教育硕士毕业,并被评为中学 高级 老师,陈静获苏州市评优课一等奖,解题能力大赛一等奖 陈红 老师正在攻读教育硕士。四年来,课题组成员共开设片级及以上公开课、展示课、观摩课20节,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2篇,获奖论文20篇,化学教研组被评为张家港市先进教研组,课题组的成绩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肯定和认同。

4.成果(文章发表或获奖、开课记录、优秀案例等)见附件

八、研究后的反思

历时四年的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高中化学有效性教学的探索才刚刚起步,探究永无止境,在以下三个方面还有待强化与完善:

一是进步调整已有课型的教学框架,开发、研究并完善未实践的新课型;二是建立与课型相关的优秀案例资料库;三是带着我们的课题成果与周边学校加强交流,进一步扩大课题研究的影响力,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化。

上一篇:专项检查工作总结下一篇:最新安全培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