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与食品化学

2024-05-05

中学化学与食品化学(精选6篇)

篇1:中学化学与食品化学

第6讲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和危害

食品添加剂不是食品的天然成分,如使用不当,或添加剂本身混入一些有害成分,就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一定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致癌问题。如某些人工甜味剂、色素等经动物试验证实有致癌作用。如奶油黄色素可诱发大鼠肝癌,甜味剂甘精和苯脲也能引起动物肿瘤。近年来还发现发色剂亚硝酸钠与肉、鱼等食品中的胺类发生反应,形成有强致癌作用的亚硝基化合物。

急、慢性中毒问题。由于制造添加剂时所用原料不纯而污染一些有毒化合物,引起人们的急慢性中毒。如日本的森永奶粉事件就是使用了含过高的添加剂,使奶粉中含砷过高引起1万多名婴儿中毒。作为抗氧化剂的丁基羟基茴香醚可在体内蓄积,对机体可能造成的潜在性危害值得注意。

食品添加剂主要分为防腐剂、抗氧化剂、膨松剂、甜味剂、着色剂等几类。1.防腐剂:很多人认为食品中的防腐剂会威胁人体健康。可一些食品如果不用防腐剂的话,可能引起致病菌大量滋生,更威胁到健康。防腐剂常用于饮料、酱油、酱菜、糕点等食品中,按目前的资料显示,可以认为对人体无害。

2.抗氧化剂:多添加于植物油类(如花生油、菜籽油)及含有油脂的食品(如饼干、糕点)。如果不适当添加,此类食品中油脂容易酸败产生一种哈喇味,不但使油的品质下降,营养价值也会相应降低,特别是食物中的脂溶性维生素的有效性会被破坏。常用的有BHA、BHT、TBHQ和维生素E等几种。其中天然维生素E是从食物中提取的,成本相对较高,一般在品质相对好点的产品中使用。

3.着色剂:即食用色素,能改善食品观感,但既没有营养价值、又无防腐作用,有人认为它纯粹只是为了好看,有一定道理。

4.甜味剂:按来源可分为天然和合成两类,天然的有木糖醇、山梨糖醇等各种糖醇类(口香糖中常见),以及非糖类的甜菊糖甙、甘草、罗汉果素、索马甜等;人工合成的最常见是糖精、阿斯巴甜等,另外还有蔗糖的衍生物三氯蔗糖、新糖等。甜味剂在饮料、糖果、酱类及各种小食品中广泛使用。

5.膨松剂:膨松剂(疏松剂)是一些不经过发酵就能让面团产生气体、变膨大松软的物质,主要用于蛋糕、饼干、面点、馒头、起酥面包、油条、膨化食品等的加工中。

最常用的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和危害 1.山梨酸钾(防腐剂)

山梨酸钾与水果的梨无关,山梨酸(钾)能有效地抑制霉菌,酵母菌和好

氧性细菌的活性,还能防止肉毒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山梨酸钾抗菌力强、毒性较小,可参与体内正常代谢,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但价格较贵,不少国家已开始逐步用它取代苯甲酸钠。

2.亚硝酸钠(护色剂)

亚硝酸钠不仅可以使肉制品色泽红润,还可以抑菌保鲜和防腐,目前还没有其他更为理想的添加剂替代它。

副作用:过量食入可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更可疑的是有一定致癌性。

标准:亚硝酸钠可按GBl907国标生产作为食品添加剂,按GB2760规定量添加,肉食中最大使用量是0.15克/千克,肉食中亚硝酸钠残留量在罐头中不得超过0.05克/千克;肉制品不得超过0.03克/千克。世界食品卫生科学委员会1992年发布的人体安全摄入亚硝酸钠的标准为0-0.1毫克/千克体重,按此标准使用和食用,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

3.D-异抗坏血酸钠(抗氧化剂)

D-异抗坏血酸钠被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评为“绿色食品添加剂”,可保持食品的色泽,自然风味,延长保质期,主要用于肉制品、水果、蔬菜、罐头、果酱、啤酒、汽水、果茶、果汁、葡萄酒等。它能防止腌制品中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形成。

副作用:基本无害,但是过量摄入会导致一系列的肠道与皮肤疾病。4.红曲红(着色剂)

红曲红是天然红色素,是微生物发酵的产物,目前并未发现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可以用在调制乳、冷冻饮品、果酱、腐乳、糖果、方便米面制品、饼干、腌腊肉制品、醋、酱 油、饮料、果冻、膨化食品上,不允许用在生鲜肉或调理肉制品中速冻面点食品(汤圆等)

5.糖精钠(甜味剂)

糖精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又称可溶性糖精,是糖精的钠盐。一般认为糖精钠在体内不被分解,不被利用,大部分从尿排出而不损害肾功能。(果脯大量含有)

副作用:致癌的可能性尚未完全排除。

标准:糖精钠的最大使用量是0.15克/千克、婴幼儿食品中不得使用。在美国,凡是添加糖精钠做甜味剂的食品,均要求标有“糖精钠能引起动物肿瘤”的警告语。

6.甜蜜素(甜味剂)

甜蜜素是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甜味剂,成分是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经英、法、德等国以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卫生当局指定可使用之新合成甜味料。调配于清凉饮料,加味水及果汁汽水最适宜。罐头、酱菜、饼干、蜜饯凉果等均有使用。

副作用:对肝脏及神经系统有影响,对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的危害则更为明显,目前我国常出现食品甜蜜素使用过量的情况,出口食口也曾因甜蜜素超标被退回。

标准:国际市场大多要求检测甜蜜素产品微生物指标,而我国的国标却没有该项要求。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在30多年前就全面禁止使用甜蜜素,日本也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甜蜜素。

7.苯甲酸(防腐剂)

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常在碳酸饮料、低盐酱菜、酱类、蜜饯、葡萄酒、果酒、软糖、酱油、食醋、果酱等食品中使用。

标准:美国FDA规定,苯甲酸被列为安全类食品添加剂,但毒性较山梨酸高。8.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抗氧化剂)

维生素类抗氧化剂L-抗坏血酸及其盐类是常用的水溶性抗氧化剂。在美国、欧盟都获批。在中国,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也是唯一允许添加到婴儿食品中的抗氧化剂。

标准:获国际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批准使用,每天摄入量为1.25g/kg体重。9.谷氨酸钠(增味剂)您可能会有这种经验——往鸡汤中加一些盐,味道会更加鲜美。这是因为鸡肉当中富含谷氨酸这种氨基酸,您又放了一些氯化钠盐进去,便在不知不觉当中就制造了谷氨酸钠,也就是味精。

副作用:在消化过程中能分解出谷氨酸,后者在脑组织中经酶催化,可转变成一种抑制性神经药物饲料添加剂递质。摄入过多时,对人体中各种神经功能有抑制,从而出现眩晕、头痛、嗜睡、肌肉痉挛等一系列症状。

10.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BHT是我国主要的抗氧化剂。我国规定可用于食用油脂、油炸食品、饼干,最大使用量为0.2g/kg。

11.没食子酸丙酯(PG)

PG对猪油的抗氧化能力较BHT强些,我国规定可用于食用油脂、油炸食品、饼干等制品中,最大使用量0.1g/kg。为了达到更好的抗氧化效果,往往几种抗氧化剂复合使用。

12.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

低毒抗氧化剂,具有良好的抗细菌、霉菌的作用,可增强高油水食品的防腐保鲜效果。用于食用油脂、油炸食品、饼干、方便面等。

13.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增白剂)

过氧化苯甲酰中含有微量砷和铅,欧盟等发达国家1997年已禁止将过氧化苯甲酰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主要是通过氧化作用,使面粉中的色素氧化分解达到增白的目的,本身还原为苯甲酸残留在面粉中。

副作用:过氧化苯甲酰除了增白作用外,不能改善小麦粉的质量。

标准:所有欧盟成员国规定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都不得用于任何食品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规定,过氧化苯甲酰不得用于小麦粉中,仅可作其他食品的加工助剂使用,其最终残留物不得超过40mg/kg。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批准在面粉中使用过氧化钙的国家。美国和加拿大批准氧化钙仅限于面包中使用。我国批准的使用量是500ppm,是美国的7倍,加拿大的5倍。14.阿斯巴甜(甜味剂)

阿斯巴甜又称甜味素、天苯糖等。这种低热量甜味剂比普通糖甜约200倍,1克的阿斯巴甜约有4千卡的热量。

标准:安全性高,被联合国食品添加剂委员会列为GRAS级(公认安全),至今已有世界各地100多个国家的6000多种产品中19年的成功使用经验。我国于1986年批准在食品中应用,常用于乳制品、糖果等。

副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卫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规定,阿斯巴甜每日允许的摄取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且孕妇及哺乳的母亲最好不要食用。不过,国内食品包装上一般都不标注添加量,阿斯巴甜不适合苯丙酮酸尿患者使用,美国使用商家要求在标签上标明“苯丙酮尿患者不宜使用”的警示。有医生建议,怀孕的妇女最好不要食用阿斯巴甜。

15.蔗糖素(甜味剂)

蔗糖素是在蔗糖加工的基础上提取而成,在很多用途上能取代蔗糖阿拉丁纳米汽油添加剂,适用于碳酸饮料到烘焙食品等十多类食品中。是目前唯一以蔗糖为原料生产的功能性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600倍。

标准:FDA于1988年批准蔗糖素可以被用于15类食品,包括作为餐桌上的甜味剂以及用于饮料、口香糖、冷冻甜点、果汁和果冻等食品。1999年,FDA批准蔗糖素作为通用甜味剂用于所有食品。

16.安赛蜜(甜味剂)

安赛蜜是一种常见人工合成的新型甜味剂,是中老年人、肥胖病人、糖尿病患者理想的甜味剂,具有对热和酸稳定性好等特点,是目前世界上第四代合成甜味剂。甜度是蔗糖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主要在焙烤食品和酸性饮料中使用。

副作用:摄入过量会对代谢排毒能力差的老人和儿童构成危害,国家质检总局规定在葡萄酒生产中禁止使用这种甜味剂。

标准:我国卫生部于1992年5月正式批准安赛蜜用于食品、饮料领域,但不得超标使用,其使用量为0.3克/千克。安赛蜜的安全性高,联合国FAO/WH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 家委员会同意安赛蜜用作A级食品添加剂。

17.柠檬酸钠(酸味剂)

制备柠檬酸钠的原料基本来源于粮食,因而安全可靠,对人类健康不会产生危害。标准:联合国粮农与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该品属于无毒品,对其每日摄入量不作任何限制。我国也规定,柠檬酸钠可以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8.柠檬酸(酸味剂)

柠檬酸普遍用于各种饮料、糖果、点心、乳制品等食品的制造。

副作用:过量摄取,儿童可能表现出神经系统不稳定、易兴奋;大人则为肌肉痉挛等。基于柠檬酸对钙的代谢可产生的影响,经常食用罐头、饮料、果酱、酸味糖果的人们,要注意补钙。胃酸过多、龋齿和糖尿病患者不宜经常食用柠檬酸。柠檬酸不能加在纯奶里,否则会引起纯奶凝固。

19.牛磺酸(营养强化剂)

牛磺酸又称α-氨基乙磺酸,最早由牛黄中分离出来。是一种含硫的g17汽油添加剂非蛋白氨基酸,在体内以游离状态存在,不参与体内蛋白的生物合成。

标准:美国、日本等国规定,婴幼儿以及儿童食品中必须添加牛磺酸。20.焦糖色(着色剂)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均已确认焦糖是安全的,但对其四-甲基咪唑作了限量的规定。

21.膨松剂

膨松剂是在以小麦粉为主的焙烤食品中添加,使之口感柔松可口、体积膨大。我国准许使用的蓬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磷酸氢钙、硫酸铝钾(钾明矾)、碳酸钾、沉淀碳酸钙、复合疏松剂等。

副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膨松剂中的铝对人体健康不利,因而正在研究减少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等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22.木糖醇(甜味剂)

木糖醇是一种具有营养价值的甜味物质,也是人体糖类代谢的正常中间体。健康的 人,即使不吃任何含有木糖醇的食物,100毫克血液中也含有 0.03-0.06毫克的木糖醇。在自然界中,木糖醇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蔬菜中,但含量很低。商品木糖醇是用玉米心、甘蔗渣等农业作物中,经过深加工而制得的。热量低是它的一大特点食品添加剂论文:每克2.4卡路里,比其他的碳水化合物少40%。木糖醇从60年代开始应用于食品中,成为糖尿病人欢迎的一种甜味剂。木糖醇是防龋齿的最好甜味剂。

副作用:木糖醇不会被胃里的酶分解,直接进入肠道,吃多了对胃肠有一定刺激。由于木糖醇在肠道内吸收率不到20%,易在肠壁积累,造成腹泻。

23.苏丹红

苏丹红并非食品添加剂,而是一种化学染色剂。它的化学成份中含有一种叫萘的化合物,该物质具有偶氮结构,由于这种化学结构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其中苏丹红一号型色素是一种人造化学制剂,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

24.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俗称密胺、蛋白精,被用作化工原料。对身体有害,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三聚氰胺毒性的机制是肾功能衰竭,而三聚氰胺引起的肾结石与晶体被认为与其造成肾衰有关联。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相遇能快速形成结石、结晶,结晶成分是三聚氰胺聚氰酸化合物。而出现的肾小管特征性炎症反应的产生原因还未有研究,可能是结石刺激肾

小管增生引起。

篇2:中学化学与食品化学

2008年9月11日,一条名为《甘肃14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的新闻,使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开始浮出水面。2008年9月12日,卫生部通报受污染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事实初步认定。三聚氰胺事件爆发。随后,各地公安机关共立案侦察与三鹿奶粉事件相关的刑事案件4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2名,逮捕60人。三聚氰胺作为化工原料,可用于塑料、涂料、粘合剂、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

苏丹红、瘦肉精、硫酸铜、三聚氰胺、塑化剂„„这些貌似离我们很远的化学名词却在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中进入普通公众的视野。“国人通过食品进行化学扫盲”虽是一句戏言,却也道出了其中的尴尬和无奈,以至于很多公众谈“化”色变。

如今,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食品安全事件危害很多,这里列举三个主要的方面。第一同时也是最严重的危害,是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危害。一日三餐不可或缺,食品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出了问题,其危害严重性不言而喻。

第二是对经济和民生的冲击。如三鹿事件后,全行业减产停产,数万名职工下岗,240多万户奶农杀牛、倒奶,大量城乡居民的就业、收入受到影响。2009年我国乳制品进口从2008年的35万吨猛增到59.7万吨。国产奶业元气大伤,至今尚未完全恢复。此后,某品牌进口奶粉一年之内三次涨价,每次涨幅在10%至15%,广大消费者也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

第三是对政府公信力和国家形象的影响。接连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大大影响群众消费信心,严重冲击社会诚信道德体系,甚至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还涉及境外,给我国形象及外贸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据调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化学品监管缺失和滞后是重要原因。第一,4.5万种化学物质仅有一个条例,化学品法律层面监管严重滞后。

来自首届全国检验检疫学术报告会上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化学品有700万种之多,而进入环境的化学物质已达10万种。我国已生产和上市销售的现有化学物质大约有4.5万种,其中约有3700种属于危险化学品,有300多种属于剧毒化学品。作为一个化工品进出口大国,我国大约100多种化学产品世界产量第一。但与之极不相称的却是,我国对化学品的监管只有一部国务院关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对于这仅有的一部条例,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化学品安全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陈会明告诉记者,这部颁发于2002年监管条例,主要限制的还是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运输。今年3月经过修订后才增加了对使用、经营者的一些监管。而在欧洲,2006年至今年,连续发布的化学品监管法规就有三部。

第二,我国缺乏完备的化学品安全测试和风险评价体系。

早在2005年化工业产值就被中国赶超的欧盟,对化学品的监管像食品、药品一样,是并行的“三驾马车”。据陈会明介绍,欧盟不仅有专门化学品管理机构,仅管理化学品的官员就达500人。所有的化学品进入市场前都要经过系统的安全测试和风险评价,通过风险评价确定其用途,并将数据提交给管理部门。但目前,我国并没有这套程序。

陈会明告诉记者,我国目前对化学品的管理只有一个环保部污染防治司下属的化学品管理处,监管重点是进出口的化工品。

在环保部官方网站上,记者看到“化学品环境管理处”主要职责包括:组织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价追踪;筛选和公布重点控制的化学品目录;承担化学品进出口、新化学物质登记等。

魏复盛院士也表示:“化学品上市,要使用必须得到许可。而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好多都没有批准,甚至都找不到人批准。国家批准的话就要有安全试验数据和风险评价,然后再确定你能不能用?怎么用?用多少?但是由于很多原因,我们现在还缺乏相应的完备体系。”

第三,对待化学品要一分为二,食品添加剂没有“原罪”。

监管的缺失让明确不能用于食品的化学品渗透到食品领域,并引发了一个又一个食品安全事件。在不能辨别“谁是谁非”的情况下,很多公众开始拒绝食品添加剂。浙江绍兴19个知名饭店的大厨更是掀起了一场“裸烹”运动,向市民承诺,以后做菜不使用任何人工添加剂,并愿意接受大家的监督。食品专家表示,添加剂并没有“原罪”,目前市民普遍对添加剂的抵触是一种误解,是少数人的非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和滥用让添加剂背了黑锅。作为食品工业不可或缺的“一员”,许多食品添加剂都有自己的独特用途――如果不添加抗氧化剂、防腐剂,很多食物甚至过不了一天就会腐烂变质,对于现代食品工业而言,添加剂是绝对的“功臣”。

魏复盛告诉记者,对化学品不要以“有”和“无”论是非,一定要一分为二,正确的使用会给人带来好处,错误的使用会给人带来灾难。如果违规添加或者加入量超过了允许范围,就会产生危害。比如三聚氰胺,作为化工原料,可用于塑料、涂料、粘合剂、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可能从环境、食品包装材料等途径进入到食品中,但其含量很低。儿童奶粉小于每公斤1毫克是合乎标准的,但是有意地加进去代替蛋白,就会危害儿童的身体健康。

对于由化学品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陈会明提出了独到的观点:“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个角度来看食品安全事件呢?包括三聚氰胺,包括塑化剂都是非法添加物,既然是非法添加物,它跟食品就没有关系,是化工原料监管的源头出了问题。为什么市场准入没有严格监管起来?在西方都是通过化学品的立法把它确定下来的。你必须向监管机构上报相关数据,你必须要做风险评价,必须要确定它的用途,如果这条链条完整了,那么,由此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就会少很多。” 对于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两位专家都表示,除了要从源头上加强对化学品的监管,还应该加大非法添加者的违法成本。

而我认为,在完善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学习其他国家的管理方法。美国:复杂的申请过程提高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成本

美国是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大国,目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3200余种。美国对添加剂有着完善的监管制度,这一工作由“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完成。按规定,只有经过评价和公布的食品添加剂才能生产和应用,否则会被认定为不安全,加入了不安全添加剂的食品禁止销售。

在美国,食品添加剂的审批十分严格,使用者必须提出申请。申请书包括的内容十分复杂。烦琐的审批程序不但可确保添加剂的安全使用,而且提高了使用添加剂的成本,企业和工厂对添加剂的使用会格外小心。而且一种食品添加剂在被批准使用后,隔若干年后,安全性会被重新评价和公布。这一系列复杂的申请过程无形中提高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成本,进而提高其使用安全性。比如氧化铁在许多国家都可以当作食品着色剂使用,而在美国只被允许用在化妆品中。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允许限量使用的富马酸钙,在美国也被认为安全性未能确认而根本不允许应用于食品调味剂和香水。

英国:信息公开避免原料危害

英国食品标准局是政府机构,统一制定和管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当对某种食品添加剂使用存在多方争议时,英国食品标准局的处理方式非常透明,即公开介绍多个机构的不同观点,还建立一个自愿禁用某些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企业名单。食品生产者如希望避开这些添加剂可能带来的危害,可主动选择禁用,并将自己加入到企业名单中。当信息公开透明地公布之后,消费者就可以放心地自主选择了。为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欧盟规定,食品标签上必须列出所有成分,并按重量排列。不能笼统地仅标明是某一大类,还必须在包装最显眼的地方用粗体字标明,不得让消费者产生误解。此外,添加剂可能造成的过敏性反应也要在食品外包装上标明,以提醒消费者。几乎每款食品包装背后会有一个过敏提示的“惊叹号”,标有该食品含有什么成分可能会导致过敏。另外,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处罚相当严厉,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可能会受到无上限罚款和2年监禁,因此商家多数比较谨慎。

篇3:食品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1 合理选用教材,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食品化学是多学科互相渗透的一门新兴学科, 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涉及面很广的交叉学科。随着食品科学的发展, 食品化学领域发展迅速, 新技术、新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教材也在不断更新和充实。近年来全国食品化学课程使用的主要教材有:谢笔钧教授主编的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食品化学》 (科学出版社, 2004) 、夏延斌教授主编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食品化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王璋教授主编的《食品化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9) 、阚建全教授主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食品化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2) 、刘临渭教授主编的《食品化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 有限的篇幅向学生提供较为全面和丰富的基础知识, 又能让学生花较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益,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显而易见, 对教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 并根据教学计划优选选用教育部推荐的精品教材、国家级优秀教材、面向21世纪教材、规划教材的原则, 我们选用了阚建全教授主编的《食品化学》教材。该教材主要有以下特点: (1) 编排简明, 紧跟学科发展趋势, 突出重点; (2) 内容广泛而有深度, 符合科技发展规律, 具有时代特征; (3) 善于运用简单的实例, 大量的图表、公式, 使深奥、难懂的知识直观、具体化, 便于读者理解、掌握; (4) 突出表现食品化学有别于生物化学的特点; (5) 教材系统安排合理, 脉络清晰, 能启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 建立起一个合理的知识体系。

在课程内容上, 包括了食品的六大基本成分 (水、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元素) 的结构、性质及其在贮藏、加工、包装中可能发生的理化变化以及它们对食品质量和加工性能的影响和食品的色泽、风味、食品中应用的酶、色素等。通过科学合理安排, 使学生感到主线较清楚, 层次较分明, 有利于增加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深度。

2 转变教学思想, 明确教学目标

食品化学是化学领域中一个新的分支学科, 又是一门富有活力并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学科。该学科具有高理论、高技术、多边缘、多交叉的特点, 是食品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学思想,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性食品科学与工程高级专门人才。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提高学生在专业研究方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门课的学习, 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以及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这是学好食品化学课的前提。二是为学生建立一个系统性强, 结构清晰的食品化学知识体系。食品化学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为后续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 而是帮助学生创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食品化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般是通过讲授食品中营养成分、非营养成分的分类、结构、性质和功能, 以及食品中各成分在加工贮藏中的可能变化、变化机制与调控等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一些应用方法等, 给予学生相应的食品化学整体内容。三是培养学生的“奋斗”意识。人类社会已面临着粮食危机、能源紧缺、资源耗竭、生态恶化和人口剧增等五大危机, 食品化学由于它的特殊性, 在解决我们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中可能发挥独特的作用。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食品化学的研究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有限的条件下有所作为, 能够做得更好。

3 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的改革应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独立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手段的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1 以学生为本, 发挥学生主动性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 课堂讲授为主的贯输式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当前大学素质教育的新形势。食品化学这门课程不具有基础化学的系统性, 且涉及面广, 章节的先后次序性不强。学生被动式学习, 收效不大。在教学中, 摒弃知识本位, 推行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 将传统的以教为主变成以学为主, 以学生为主体,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启发他们的探索精神, 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 形成教学互动, 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和创新的过程中。

3.2 启发式教学

采用启发式教学, 讨论式授课, 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是教学方法的一项重大改革。在讲授一个新内容之前, 先讲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和事实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比如在讲到酶促褐变时, 可以联系到为什么苹果、香蕉削完皮后会变色等, 这种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方式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听有兴, 学有趣, 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锻炼学生综合所学知识的能力。

3.3 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

食品化学的概念及反应过程均是非常抽象的内容, 积极进行高质量的CAI课件的研制与使用, 把抽象的食品化学内容等形象化、具体化。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增加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和提高直观度, 有效地缓解了教学内容增加, 学时减少的矛盾。对于侧重讲解的内容采用形声教学, 并通过教师形象生动的表达、聚精会神的眼神、恰当变换的表情等, 使教学过程具有更强的现实性、趣味性和活泼性,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4 改革考试考核方法

考核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 也是反映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法。为了能够比较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改变以往理论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手段, 我们把理论考核成绩所占比例降为70%, 增加了实验考核 (20%) 和平日考核 (10%) 内容。实验考核是检验学生掌握实验技术的重要手段。为了促进学生牢固掌握食品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我们将原来通过实验报告来评定实验成绩的考核方式改为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考勤综合评定的方式, 这样改变了期末一张纸试卷定“终身”的作法, 促使学生抓紧平时的学习时间, 注重平时知识的掌握与积累, 重视自学能力, 也使学生提高了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将有助于全面考核学生, 评定学生综合能力, 达到教书育人、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 注重学科前沿, 丰富教学内容

在当今社会, 食品化学学科发展迅速, 已成为食品科技发展的领先学科。仅教材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知识容量的需求, 我们通过各种途径把最前沿的知识介绍给学生, 把有关食品化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穿插与教学中。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 把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探索出来的经验充实到教学内容中, 使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同时了解相关区域的研究内容和热点, 消除他们的科研畏惧心理, 鼓励他们尽早走进实验室, 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5 结语

通过采取以上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力争使食品化学的教学水平上一个台阶。通过反馈信息, 我们了解到食品化学的上述教改举措得到了校外专家和校内督导组的一致好评, 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相信, 通过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食品化学课程必将为培养应用性食品科学与工程高级专门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食品化学是一门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基础课, 针对该课程特点, 通过实施素质教育, 加强课程建设, 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食品化学,教学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1]李发胜, 李明阳.提高食品化学教学质量的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4) :262~265.

[2]陈计峦, 焦扬, 王强.《食品化学与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的几点体会[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19) :211~213.

[3]杨华, 戚向阳.地方本科高校食品化学课程合作讨论式教学探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8, 21 (5) :114~116.

[4]李磊.高等医学院校食品化学教学改革设想[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6, 26 (1) :28~34.

[5]郭会灿, 寇寅客, 张丽云.高职院校开设食品化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 2009, (2) :151~152.

[6]刘欣, 周爱梅, 赵力超.新的教育观念在食品化学类本科课程教学中的体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06, (5) :144~146.

[7]赵国华.全国食品化学课程运行情况调查[J].中国农业教育, 2007, (6) :36~37.

[8]赵新淮.本科生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新分类[J].高等农业教育, 2006, (10) :60~62.

[9]陈学红.提高《食品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27) :14476~14495.

篇4:化学与食品密不可分

食品的营养与安全是食品之本。食品的营养离不开化学。各种营养物质都是化学物质。食品中常用的营养强化剂如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6、维生素B9、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D3、维生素H、维生素K、氯化镁、氯化钙、碳酸钙、硫酸亚铁、硫酸锌、柠檬酸钾、硫酸铜、硫酸锰、亚硒酸钠、花生四烯酸油脂、氯化胆碱、肌醇、牛磺酸、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 D-泛酸钙、低聚果糖等也都是化学物质,它们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都是常用的配料。食品安全更离不开化学,就连我们习以为常的二氧化碳都是食品防腐剂,用于啤酒、可乐、汽水等食品的防腐。

食品的色香味是食品的灵魂。食品的色香味物质有的是食品中原有的、有的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的是人为添加的,但它们都是化学物质。我们所熟悉的面包、米饭、水果、蔬菜、菜肴、咖啡、茶等各种香味都是成百上千化学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食品添加剂都是化学物质。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这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客观事实。β-胡萝卜素、叶黄素既是食品着色剂(色素)也是营养强化剂;香兰素、乙基香兰素是香草香味的主要物质,麦芽酚、呋喃酮是焦糖香味的主要物质,它们都是食品添加剂。前面所提到的各种化学物质大部分是食品添加剂,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生的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的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一件是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

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等是食品非法添加物,不是食品添加剂。正确区分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对于减小公众恐慌,维护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没有化学科学就不可能有食品科学,没有化学科学的发展和支撑,食品和食品工业也不会有今天的发展水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化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生活。

篇5:食品化学与营养学

姓名:

学院:电气信息学院 学号:

班级:11班

经过长时间地学习食品化学与营养学,我深深了解到了平衡营养合理膳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营养是人类从外界摄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需求的过程,即食物在体内经消化、吸收、代谢。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益智健体、抗衰防病、延年益寿的综合过程。平衡营养是人体健康的基础,不可一味摄取单一的营养素,也不可不选择的摄取各种营养素,要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平衡。营养是保证人体健康长寿的物质基础,人体器官的功能和组织的正常代谢依赖着必需的营养,而这些营养物质又通过合理膳食而获得。营养因素对疾病的防治以及衰老过程有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晚年的健康状况更为密切。营养良好的人能有效地延缓衰老。

营养失衡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多种危害,特别是对儿童。若长期营养摄入不足,会动用机体储存的糖原及脂肪,导致营养不良,临床主要表现消瘦、贫血、神经衰弱、皮肤干燥、脉搏缓慢、工作能力下降、体温低、抵抗力低,儿童出现生长停顿等。而长期营养摄入过多,会造成人体超重或肥胖,血糖升高,脂肪沉积,肝脂增加肝功能下降,过度肥胖还造成肺功能下降,易造成组织缺氧。肥胖并发症主要有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胆结石、心脑血管疾病及某些癌症。平衡营养的核心是营养素要:“全面、平衡、适度”。营养素就是食物的组分,主要包含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类物质。每一种营养素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的身体极度缺乏哪一种营养素就会引发疾病。比如说,如果身体缺乏维生素C就很可能患有坏血症。所以说我们摄取营养得全面。那是不是摄取得越多越好呢?答案明显不是。比如说喜欢吃荤的人,他一日三餐都吃荤不吃蔬菜,那么很可能会肥胖最终导致患一些心血管疾病。如此一来更是说明了平衡适度是关键。

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荤素比例恰当———饮食的酸碱平衡.酸碱平衡是十大平衡的核心,是膳食平衡的关键。现在人们生活条件提高了,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外就餐总是大鱼大肉,好象认为没有这些就没有营养,或者说没有满桌的大鱼大肉就不能请客吃饭、显得没有面子一样。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谈,但事实上现在的一些慢性病的发生比如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和过多摄入这些食物不无关系。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一旦吃了过多的鸡、鸭、鱼、肉以后,就会感到发腻,这其实就是“轻度酸中毒”的表现。因为富含蛋白质、脂肪的鸡、鸭、鱼、肉是酸性食物,而各种瓜、果、蔬菜因为富含矿物质、膳食纤维,属于碱性食物。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节假日,饮食中都应该注意酸碱平衡,如果整天饱食各种“山珍海味”,就会导致酸碱失去平衡,就会严重影响健康。俗话说,“一顿吃伤,十顿喝汤”,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饮食中,一定要注意荤素搭配,保证酸碱平衡。

二、不可偏食———饮食的杂与精的平衡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是多种多样的,很多的长寿老人都是以素食为主,食品多而杂,从不偏食,这就很有说服力。饮食偏简求精,有害无益,特别对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不利,容易造成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缺乏,因此,除了要注意食品的色、香、味、形外,更应该提倡食物多样化。在这里着重讲一下粗粮。“粗粮”是相对于稻米、小麦、白面等“细粮”而言的一种称呼,主要是指包括玉米、高粱、小米、荞麦、燕麦、莜麦、薯类及各种豆类等在内的产品。天天都是白面米饭、山珍海味、大鱼大肉的人们是不是该清理一下自己的肠胃呢?吃些粗粮可以使你的肠胃更健康,食欲更强。古话说:“五谷为养”,意思是粗细粮均有丰富的营养,搭配吃对健康有利。我们知道不同品种的粮食,营养价值也不尽相同,燕麦富含蛋白质;小米富含色氨酸、胡萝卜素;豆类富含优质蛋白;高粱含脂肪酸高,还有丰富的铁;薯类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同时众多粗粮还具有药性,如:玉米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的“黄金作物”,它的纤维素要比精米、精面粉高4-10倍。而纤维素可加速肠部蠕动,可排除大肠癌的因子,降低胆固醇吸收,预防冠心病。绿豆味甘性寒,有利尿消肿、中和解毒和清凉解渴的作用;荞麦含有其他谷物所不具有的“叶绿素”和“芦丁”。荞麦中的维生素B1、B2比小麦多两倍,烟酸是3-4倍。荞麦中所含烟酸和芦丁都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经常食用荞麦对糖尿病也有一定疗效。新鲜的糙米又比精米对健康更为有利,因粮食加工得愈精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损失愈多。粗粮中的膳食纤维,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利用,但能通肠化气,清理废物,促进食物残渣尽早排出体外。医学研究还表明,纤维素有助于抵抗胃癌、肠癌、乳腺癌、溃疡性肠炎等多种疾病。但是对于粗粮,我们既要多吃,又不宜吃多,因为过食粗粮也有坏处。以25至35岁的人群为例,过量食“粗”的话,会影响人体机能对蛋白质、无机盐以及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甚至还会影响到人体的生殖能力。过食粗粮的坏处1.如果粗粮吃的太多,就会影响消化。过多的纤维素可导致肠道阻塞、脱水等急性症状。2.长期过食粗粮,还会影响吸收,使人体缺乏许多基本的营养元素。所谓“面有菜色”,就是纤维素吃的太多,导致营养不良的典型表现。3.对于那些养分需要量大的“特殊”人群来说,过食粗粮,影响吸收而造成的危害最明显,这些人包括怀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以及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4.纤维素还具有干扰药物吸收的作用。它可以降低某些降血脂药和抗精神病药的药效。

三、食宜不冷不热——饮食的冷热平衡

生冷食物进食过多会损伤脾胃,体虚胃寒的人更应少吃生冷食物,当然饮食也不宜太热,热容易烫伤胃脘。古代医学家孙思邈指出:“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物灼唇,冷物冰齿。”所以,应该注意饮食的冷热平衡。

四、饮食要有规律——饮食的饥饱平衡

太饥则伤肠,太饱则伤胃。有些人对喜欢吃的食物,就无所顾忌地猛吃,把胃塞得满满的;对不喜欢吃的食物则拒之门外,让胃空空的。结果是饥饱不均,造成偏食,影响胃肠功能,日久就会患慢性消化道疾病。

合理膳食是实现营养平衡保证健康的关键。合理的膳食则是营养的合理搭配,实现营养平衡,保证健康的关键。平衡膳食可促进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现代营养学认为平衡膳食是指四个方面的平衡:即氨基酸间的平衡、生热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各种其他营养素间的平衡以及酸碱平衡。

三餐中食物的选择:一日三餐究竟选择什么食物,怎么进行调配,都是有讲究的,并且因人而异。一日三餐的科学分配是根据每个人的生理状况和工作需要来决定的。按食量分配,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三餐的品质各有侧重,早餐注重营养、午餐强调全面、晚餐要求清淡。注意食物搭配,包括粗与细、干与稀、荤与素、冷与热等均衡。食物搭配与营养均衡关系密切,对于每一餐来讲,一碗方便面只能提供油脂和少许蛋白质以及碳水化合物,所以最好配上一份水果、一份肉类或豆制品,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对于一天饮食的选择,如午餐吃了汉堡、炸鸡,晚餐就该吃些清淡的食物,尤其是蔬菜。了解到了这么多的食品化学与营养学的知识,发现自己在日常饮食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营养摄取不全面,营养不均衡。所以在这里我决心好好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对自己的早餐,中餐,晚餐都有详尽的要求。

营养早餐:早餐食谱中可选择的食品有:谷物面包、牛奶、酸奶、豆浆、煮鸡蛋、瘦火腿肉或牛肉、鸡肉、鲜榨蔬菜或水果汁,保证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

丰盛午餐:午餐要求食物品种齐全,能够提供各种营养素,缓解工作压力,调整精神状态。可以多用一点时间为自己搭配出一份合理饮食:中式快餐、什锦炒饭、鸡丝炒面、牛排、猪排、汉堡包、绿色蔬菜沙拉或水果沙拉,外加一份高汤。

清淡晚餐:晚餐宜清淡,注意选择脂肪少、易消化的食物,且注意不应吃得过饱。晚餐营养过剩,消耗不掉的脂肪就会在体内堆积,造成肥胖,影响健康。晚餐最好选择:面条、米粥、鲜玉米、豆类、素馅包子、小菜、水果拼盘。偶尔在进餐的同时饮用一小杯加饭酒或红酒也很好。

也许自己做不到如此精致,但一定会慢慢养成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加之以日常的体育锻炼,相信自己的身体会越来越棒!

篇6:化学与生活中的食品

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可以说自有人类以来,就开始了对化学的探索,因为有了人类就有了对化学的需求。这种需求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我国著名滑雪前辈杨石先生说:“农、轻、重、吃、穿、用,样样都离不开化学。”在我看来,吃是我们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需求,并且与化学的联系也最为紧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作为我们的第一需求,也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说道化学与农作物的关系,我们最先想到的应该是化肥与农药了。1909年哈伯发明了合成氨技术,这个伟大的发明让粮食产量翻一番,如果没有他发明的这个化学技术,那么世界上就有一半的人得不到温饱,也就有一半人存在生存危机了。如今,在新的世纪中,化学发展到新的一个阶段,也就造就了一个新的产业——食品加工制造业。商场里的各种零食,包括膨化食品和坚果类食品都离不开食品加工制造业。而且各大餐饮类服务业也离不开化学,制造色香味俱佳的食品离不开食品添加剂,如甜味剂、香料、味精、色素等等,多是用化学合成方法或化学分离方法制成的。不能想象,如果没有这些,我们将怎样享受食品带来的美味和乐趣。

其实生活中许多食品都是不经意间创造出来的,比如油条。发明油条的人可能并不懂得化学,但是他不自觉的利用了三个化学反应原理,才得到受人喜爱的油条。可能由于发面时不小心加错了料,而此人又恰好懂得一些化学知识,才使得这团面既没有被浪费,又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还受到了大多数人的欢迎。首先纯碱与面团里的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其次,生成的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两个反应结果使面团里形成了许多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微小气室,气体受热会发生膨胀,产生了许多类似于馒头的孔。所以在炸油条时,油条会迅速膨胀起来。但上面两个反应结果还产生很多的氢氧化钠,虽说氢氧化钠是强碱,不能食用,巧在发明油条的人知道用明矾来中和氢氧化钠的碱性,有利于包裹二氧化碳气体和使面团具有较大限度的膨胀性。氢氧化铝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它能中和胃中产生过多的胃酸,保护胃壁黏膜,因此患有胃病的人,常吃油条有好处。类似于这样的不经意间的发明创造还有许多,比如豆腐乳、味精、酸奶等。这些食品味道好,也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可见化学创造了数不清的食品,也是我们的餐桌更加丰富。

但是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化学与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许多我们曾经认为好吃的能吃的,现在当我们吃之前都需要考虑一下了。首先是我们过年经常食用的腊鱼、腊肉、香肠、熏肉等,虽然口感好,但是由于盐含量过高,过多食用会导致一些疾病,积少成多这是自然的。又比如熏制类食品,虽然觉得味道好,但是其中亚硝酸盐含量比新鲜食物高出很多倍,它是一种工业用盐,主要用于食品的防腐和作为疏松剂使用,而火腿肠中一定要疏松剂才可食用,所以也不能过多食用,在腌制品中则含量更高,但是没有它食品又极易腐败,这是因为它能使细菌缺少水分,脱水死亡。对于人类的危害还在于会导致亚硝酸盐中毒,使血红蛋白的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高铁离子血氧运输严重受阻,还会导致甲状腺代谢增大,严重的将会致癌。这也是我们对于腌制食品又爱又恨的原因。

最近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某些不法商人向食品中添加了一些化学成分,使得这些食品看起来颜色更加鲜艳亮丽,或者口感更加出众。最近提的较多的化学物质有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等等,这些与上述的食品添加剂不同在于前者虽然有一定害处但还可以使用,可是后者则完全不属于食品添加剂,对人体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苏丹红一号是一种红色的工业染料,一般用于汽油、油鞋、鞋油等工业产品中,在我国是严格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现如今许多的化工产品被添加进食品中来,使得大家对食品的关注度和担心度日趋提升。因此,化学在食品中的用途并不是简单的,也不是随意的。就拿三鹿奶粉来说吧,曾经它是国内知名的乳制品企业,但是自从三聚氰胺事件东窗事发,以后就再也不会有这个品牌了。其实添加三聚氰胺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减少成本,以工业产品冒充蛋白质蒙混过关,三聚氰胺中的氮元素含量高,不法商人利用这一国内通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将其冒充蛋白质进行检测,国内一般检测手段当然不会发现问题。这也是化学检测法来检测食品营养含量的缺点所在。当然,化学的用途之广不可否认,但是能否将其利用到正途上却是我们应当注意,并加以解决的。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认识到化学在食品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上一篇:关于孝顺老人的英语作文下一篇:幼儿园中班音乐优秀教案《七个音符天使》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