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学化学实验操作十大关系

2024-04-24

【化学】中学化学实验操作十大关系(精选9篇)

篇1:【化学】中学化学实验操作十大关系

中学化学学科素养之微观与宏观关系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微观层面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所以,对于物质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中学化学学科素养中最基础的素养。

宏观与微观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素养

地球上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自然存在的元素有94种,人造元素有24种。人体内所含有的元素,目前已知的达到六十多种。也就是说,没有化学元素,便没有地球和人类。我们认识的纯净物也都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比如,水是由许许多多的水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许许多多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是一个宏观的概念,我们一般在描述宏观物质时使用它。在微观世界中,我们更多的是用原子、分子、离子等微粒来描述物质。学习化学,就是要能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并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在学习化学后,要明白“几乎所有物质都是化学物质”和“所有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这些常识。“本产品是绿色环保的,不含任何化学物质”,就是犯了上述科学常识性的错误。

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见宏思微,以微窥宏”

宏观和微观是观察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宏观是微观的表现,人类认识事物总是先从宏观的现象开始。微观是宏观的基础,要弄明白宏观的事物必先搞清楚它的微观构造世界。两者之间,既有互为因果的关系,也有科学的逻辑推理关系。化学教学总是在宏观和微观两领域中上下翻飞、来回穿梭。原子交换、化合价、化学键、电子转移等微观概念与化学反应、实验现象、物质性质、化学能量等宏观事物息息相关、因果联系。作为化学教师,在教授化学知识时,要时刻理清两者的关系,不可混淆。

1.理清概念的起源和归属

元素是宏观描述物质组成的概念,原子等微粒是微观描述物质组成的概念,不能混用。在宏观描述水的组成时,我们用“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这里用元素概念,尽可能避免用分子、原子等微观的概念。实在不能避免时,也可以用“水是由许许多多的水分子构成的”,这里的“许许多多”就是宏观和微观的桥梁,“许许多多”这一数量形容词是不能省略的。化学表述越规范,越能理清宏观和微观这两个层面间的逻辑关系。化学键是一个微观的概念,用来描述纯净物分子内或晶体内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力的统称,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通称为化学键。化学键的强弱与物质的稳定性、化学反应时需要和释放多少能量等有关系。物质的稳定性和化学能量是宏观的现象,其变化与化学键这一微观的概念有关联。

理清宏观、微观化学概念,梳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能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内化为化学学科素养。

2.结构决定性质

结构决定性质,是连接宏观和微观的最直接纽带。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尤其是有机化学知识的教学中,“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是一个重要学习策略和知识逻辑。

卤族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由于容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具有很强的氧化性。碱金属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由于很容易失去这一电子达到次外层的稳定结构,所以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氧化性和还原性是化学物质很重要的两大性质,有广泛的用途。

在有机化学中,烃基与羟基组成的醇,和烃基与羧基组成的酸相比,在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异,而其差异主要取决于羟基与羧基的结构不同。“双键”“叁健”“羰基”“氨基”“氰基”等,不同的基团由于原子组成不同或结构不同,具有不同的性质。在烃基上,连接的基团种类不同,有机物就会呈现不同的性质。在有机合成中,也常常会根据所需的性质去“嫁接”相应的基团,以达到人类所需要的用途。

3.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量变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基本的状态。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不可能没有量变,也不可能没有质变,而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与质变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当硫酸浓度极低的时候,它主要体现的是水的性质,甚至对人体也不会造成影响。当硫酸浓度增加,它主要体现酸的性质,具有酸的五大共性。当硫酸的浓度达到70%以上,我们称它为浓硫酸,开始具有浓硫酸所特有的强氧化性、吸水性和脱水性。整个过程,有两次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上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有的时候浓度是决定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和生成什么产物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在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或生成什么产物时,必须兼顾反应物的浓度。

4.建立微观模型,提出科学假说

在电解质溶液篇章中:有的溶液能导电,有的溶液不能导电;有的溶液导电能力强,有的溶液比较弱;有的导电能力弱的溶液,改变一些条件后,其溶液的导电能力会增强。为了解释这些现象,科学家们提出了电解质电离、电离平衡、电离平衡移动等一系列微观模型和假说。这些模型和假说很好地解释了上述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深奥的化学理论,对电解质溶液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宏观现象、微观假说和实验验证正是学好化学理论知识的三大法宝。

用宏观与微观的视角,审视社会热议问题

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之一是增强自身的科学素养,面对林林总总的社会问题,能用学过的科学知识去解释,能用科学方法去推测,能用科学精神去证实。例如,中医和西医的药品风格有很大的不同,在看西药说明书时,我们通常能看到药品的分子式和结构式等信息,而中药却没有。据此有人说,西药是化学试剂,而中药是天然药材。此话当然有误。检索一下西药的发明史,你会发现许多西药也都是从天然植物和动物中提取而成。在治病的时候,人们爱用西药,因为西药更有针对性。在养生和康复调理时,用中药则可起到温和和综合的调理效果。

在一些养生类文章中,我们经常看到“吃某某食品可以预防某某病”这类的表述。表述本身也许没有问题,但是不妨思考一下,这里缺了一个关键的信息,那就是起到预防作用时的该物质的浓度。比如,有每天摄取30毫克番茄红素可以预防前列腺癌等一些病症发生的说法。但仔细思考,吃一只生番茄只能吸收0.05毫克番茄红素,要达到30毫克的标准,必须每天吃600多只番茄。所以,要想预防前列腺癌不能采用吃生番茄的方式,而是应服用番茄红素的提炼品才行。

用宏观微观视角,审议社会热点问题的案例举不胜举。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中学化学学科素养中最基础的素养之一,善于“见宏思微,以微窥宏”的思维方式,便能综合分析和应用科学知识,解决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篇2:【化学】中学化学实验操作十大关系

2013年初中毕业生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核

工作安排

根据商教发[2013] 号文件和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现将2013年试马初中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工作安排如下:

一、考核领导机构

主考:

副主考:李禄福

成员:陶建民 张爱国贺学政

二、实验操作考核组

为保证本次实验操作考核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学校将成立考务组、监考组、协考组、成绩统计组、引考组、安全保卫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供应组共八个小组。

1、考务组:

组长:李先祥

成员:朱艳丽(播音)黄玉飞刘卫明吴先斌章群

职责:负责考生的编组、安排每组考核科目及时间,宣传考核操作规则及程序,组织对考生进行考风考纪教育,开好考生培训会;悬挂考点横幅,设立考核监督公示牌;负责考试期间的信号传递。

3、监考组:(物理);(化学);(生物)。

职责:维护考场秩序,按评分标准对考生操作同步评分,并做好相关考核记录(第一人负责1—8号,第二人负责9—16号,第三人负责17—24号)。

3、协考组:

组长:陶建民

物理试场:李兰(负责)李钰何雪琴

化学试场:张晓岗(负责)吕正锋罗文虎

生物试场:董根平(负责)贺文玲江萍

职责:提前按考试要求,负责考试期间仪器及药品的准备供应工作,做好考核时的仪器整理工作。保证实验考核顺利进行,每试场设24个实验台(分4列6行),每个实验台1名考生,每试场安排3个实验。

4、成绩统计组:

组长:

统计监督:江学锋 章群

职责:负责试场登分记录并汇总张榜公布成绩。

5、安全保卫组:

组长:张爱国 1

成员:何宏建吴小乐

职责:负责施考期间的校园安全,保持校园的安静。

6、医疗救护组:

地段医院医生一名

7、引考组:

组长:江学锋

成员:章健叶 丽张金莲

职责:按照每组(24人)的具体考核科目及时间,1名引考教师提前10分钟点名,用准考证核对学生,学生要带相关文具;另一名引考教师组织考生抽签,确定题号及座位号(首科考核中抽一次确定三场的题号及座位号)考生在引考教师的引导下提前2分钟进入试场指定位置。

8、后勤供应组:

组长:汪仁华

成员:田祥彦常志保

职责:负责外来教师的住宿安排,考试期间的物品、茶水供应及师生伙食。

三、记分与命题

根据考核试题难易程度,物理、化学、生物每科选一题编为一组试题,第一组试题考核座位号为1至8的考生,第二组试题考核座位号为9至16的考生,第三组试题座位号为17至24的考生。三科实验操作考核按100分计分,然后再转化为等级制,按学生总数的20%确定为A等,按60%确定为B等,0-3%确定为D等,其余为C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因病或身体残疾不能参加考核的考生,须持中心医院以上证明,并经校长、班主任签字后方可免考,以C等确定考核等级,除上述情况外不参加考核者,实验操作考核成绩以D计。

试题编组如下:

第一组:

物理: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的密度。

化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满、检验。

生物:比较不同水果或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

第二组:

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化学:碱的化学性质。

生物:观察叶的下表皮结构。

第三组:

物理: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化学:粗盐的提纯。

生物:观察种子的结构。2

四、考核进度

实验操作考核报名与中考报名同时进行,考生使用统一中考报名号。考核时间安排在2012年5月14-18日进行。

五、试场要求

学校将设置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独立实验操作考核试场,试场设在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内,每试场摆放24个实验台(分4列6行),每个实验台1名考生,每试场安排3个实验,每相邻两行做同一实验。试场内要求清洁卫生、通风、采光良好,设施齐全,管理规范,实验台登应能满足实验操作需求。学校的仪器设备应质量可靠,计量准确,无安全隐患,实验药品数量充足,要有一定数量的备用仪器,保证实验操作考核正常进行。协考组应在考核前一天对所需仪器进行校验。

六、考核程序

1、编组:由考务人员按考号分学校每24人一组,确定组号,并安排好每组的具体考核科目及时间。每科一个实验限时15分钟,每组实验之间间隔5分钟,每3组之间间隔10分钟。(考务组负责)

2、整理:试场工作人员在开考前30分钟进入实验室内,整理好实验器材,并在每组实验结束后做好整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试场仪器供应组负责)

3、点名:开考前10分钟,引考员带考生持准考证、试题及评分标准和考核评分卡前往相应试场外等候,准备参加考核,并如实填写缺席考生登记表,交主考、副主考审查。

4、填写:考生填写评分表有关内容。

6、开考: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后,协考员离开试场,考生开始操作,监考教师按100分制﹙可保留一位小数﹚同步评分,并做好考核记录。

7、考核终了前3分钟,主监考提醒考生,在考核结束前整理好实验器材,否则按规定扣分。

8、下考:考试终了信号发出后,考生立即停止操作,放置好仪器、试卷等,持座位号签、准考证、试题和评分标准及考核评分卡有序退出考场,并在引考员带领下参加下一场考试,试场交换顺序按物理、化学、生物正向循环。监考教师将填写好的考核评分卡交主监考审查保存。协考员整理试场实验器材和药品,准备下一场考试。

七、注意事项

1、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是中考的一个组成部分,各类工作人员和所有考生都必须遵守中考的相关工作规定和纪律要求,对违纪人员严格按中考相关规定处理。

2、在实验操作考核期间考点学校要在醒目位置统一悬挂“商南县2012年初中毕业生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试马考点”的横幅,并设置考核监督公示牌,公示内容:主考、副主考、监考教师姓名;考核科目、时间和试场3的具体安排;监督举报电话等。

3、理化生实验室管理人员务于考试前一天准备好考试所需的一切物品。

4、每科开考前10分钟,有序地把考生送到对应试场外等候引考教师点名核对,以便按时进入试场。

5、九年级班主任通知报考考生按时参加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

6、理化生操作考核期间要加强安全管理,教导处要加强安全教育,班主任是本班学生安全的直接责任人,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时刻关注每一名考生,确保顺利施考。

篇3:关系式法在中学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关系式法解化学计算题的根据是关系式和关系量, 关键是明确条件, 条件要对准关系量.下面举例说明:

一、有关分子式计算

【例1】 有一不纯的硫铵样品中含氮量为20%, 则该样品的纯度是多少?

思路:由 (NH4) 2SO4可知, 每132份质量的 (NH4) 2SO4中含有28份质量的氮, 依题意知, 每100份质量的样品含氮20份质量, 则由20份质量的氮可求出 (NH4) 2SO4的质量.

解:设100g硫铵样品中含 (NH4) 2SO4xg.

关系式:样品—— (NH4) 2SO4——2N

关系量: 132 28

已未知:100 x 20

列比例:132∶x=28∶20

求未知数:x=132×2028=94.3 (g)

答:硫铵样品的纯度为94.3%.

说明:此题学生容易在 (NH4) 2SO4和N的关系量上出现错误, 误认为是132∶14.

二、有关多步反应的计算

【例2】 用含硫45%的黄铁矿1吨制取98%的浓硫酸.已知在焙烧黄铁矿制取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以及三氧化硫生成硫酸等三个生产阶段中, 各损失2%的硫, 计算可制得98%的浓硫酸多少吨?

思路:黄铁矿中含有硫, 而硫与硫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因此可由硫与硫酸的关系来求解.

解:设可制得98%的浓硫酸x吨.

关系式:S ~ H2SO4

关系量:32 98

已未知:1×45%× (98%) 3 98%x

列比例:32∶1×45%× (98%) 3=98∶98%x

求未知数:x=1×45%× (98%) 3×98%32×98%=1.32 (吨)

答:可制得98%的浓硫酸1.32吨.

三、有关反应前后出现质量差的计算

【例3】 把100g铁片浸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 过一会儿后, 取出铁片洗净、干燥并称量, 其质量是103g.求生成多少克铜?

思路:由Fe+CuSO4=FeSO4+Cu知, 每消耗56份质量的铁, 理论上可生成铜64份质量, 则固体增重64-56=8份质量.

解:设生成铜xg.

关系式:生成Cu ~ Fe片增重

关系量: 64 64-56=8

已未知: x 103-100=3

列比例:64∶x=8∶3

求未知数:x=64×38=24 (g)

答:生成铜24g.

四、有关溶解度和百分比浓度的计算

【例4】 把20℃时的NaCl饱和溶液加热蒸发掉20g水, 再冷却到20℃, 求析出NaCl晶体的质量? (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

思路:此题属温度不变, 溶剂减少而析出晶体, 只要求出20℃时20g水最多能溶解多少克NaCl即可.

解:设20℃时, 20g水最多能溶解xgNaCl.

关系式:溶质——溶剂——饱和溶液

关系量:36 100 136

已未知:x 20

列比例:36∶100=x∶20

求未知数:x=36×20100=7.2 (g)

答:析出7.2gNaCl晶体.

【例5】 已知食盐在20℃时的溶解度为36g, 求20℃时食盐饱和液的百分比浓度?

思路:依题意知, 136g食盐饱和溶液中含有36g食盐, 则只要求出100g食盐饱和溶液中含食盐的质量即可.

解:设100g20℃时的食盐饱和溶液中含有xg食盐.

关系式:溶质——溶剂——溶液

关系量:36 100 136

已未知:x 100

列比例:36∶x=136∶100

求未知数:x=36×100136=26.47 (g)

答:20℃时食盐饱和溶液百分比浓度是26.47%.

五、有关物质的量及反应热的计算【例6】 90g水中约含有多少个水分子?

思路:由于摩尔物质的质量就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相对分子质量, 而1mol物质所含的微粒值是6.02×1023, 则可列式求出.

解:设90g水中约含有x个水分子.

因H2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 故1molH2O的质量是18g.

关系式:物质的量——质量——微粒数

关系量:1mol 18g 6.02×1023

已未知: 90g x

列比例:18∶90=6.02×1023∶x

求未知数:x=90×6.02×102318=3.01×1024

答:90g水中约含有3.01×1024个水分子.

【例7】 在标准状况时, 0.2L的容器里所含有的一氧化碳质量为0.25L, 计算一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

思路:因为1mol物质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相对分子质量, 因此只要求出1mol一氧化碳的质量即可.

解:设1mol一氧化碳的质量是xg.

关系式:物质的量——体积——质量

关系量: 0.2L 0.25g

已未知: 1mol 22.4L x

列比例:22.4∶0.2=x∶0.25

求未知数:x=22.4×0.250.2=28 (g)

答:一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

【例8】 在200mL稀盐酸里溶有0.73gHCl, 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思路:200mL稀盐酸中溶有HCl的物质的量是0.73/36.5mol, 只要求出1000mL稀盐酸中溶有的HCl的物质的量即可.

解:设1000毫升稀盐酸中溶有HClxmol.

关系式:溶液体积——溶质的物质的量

关系量:2000.7336.5

已未知: 1000 x

列比例:2001000=0.7336.5x

求未知数:x=1000×0.7336.5200=0.1 (mol)

答:溶液的摩尔浓度是0.1mol·L-1.

【例9】 1mol甲烷完全燃烧时, 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 同时放出890.3kJ的热量.计算1000L甲烷 (标准状况) 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

思路:标准状况时, 1mol甲烷的体积是22.4L, 则22.4L甲烷 (标准状况) 燃烧产生890.3kJ的热量.通过关系即可求出1000L甲烷 (标准状况) 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解:设燃烧1000L甲烷放出xkJ热量.

关系式:甲烷体积——热量

关系量: 22.4L 890.3kJ

已未知: 1000L xkJ

列比例:22.4∶1000=890.3∶x

求未知数:x=1000×890.322.4=3.97×104 (kJ)

答:1000L甲烷 (标准状况) 燃烧时产生3.97×104kJ的热量.

篇4:中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培养探索

关键词:化学;实验;能力;培养

近年来,我在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一定的成效。我的作法是: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实验操作技能,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前提

演示实验的过程是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给学生很深的印象,它能对学生起到潜在的楷模作用。因此,在课前作一次自我操练,切实掌握好演示实验的要领,便于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改进,使每个演示实验都万无一失。例如,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其中二氧化锰量的多少取决于老师的演示和指导。

二、抓好学生实验操作的基本训练,是培养实验操作能力的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起始于实验的基本操作。为改变以往学生缺乏实验基本操作训练的状况,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实验的具体要求,遵照“精讲多练”的原则,分别制定了各项实验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求,并归纳总结成表格,叫做培养化学实验技能的“序”。根据“序”的内容,落实到每个实验、每种仪器中去。在这个方面,主要采取以下四条措施:

1.极早抓

从第一个就紧抓不放,在“绪论”课之后,让学生进入实验室,让他们接触实验的基本仪器、模型、标本、挂图,强调培养化学实验技能的目的.提出学生实验的要求和实验室规则,并有意让他们做点燃镁条的实验和用玻璃管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吹气变浑浊后又变清的实验,使他们产生兴趣,发现与提出了不少问题,也为他们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实验现象牵线搭桥,收效很好,这是学生接触化学实验的第一课。

2.细致抓

凡是涉及实验操作的技能,都要舍得花课时,在课堂上逐项对学生进行训练考核,采取“讲清道理、示范操作、学生练习、总结提高”四步曲的作法,四人一组,人人动手,相互纠正,反复练习,项项落实,达到个个能独立操作的目的。若有少数不过关的学生,也不轻易“放”过,在取得班主任老师的支持后,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去实验室重作实验,直到学会为止。

3.集中抓

根据实验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实验操作的实际情况,必要时集中时间、挑选内容,进行集中训练。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素质、能力参差不齐。因此,一般要用两周(六课时)的时间进行使用化学仪器技能和基本操作技能的集中训练,以填补空白,提高起点,为实验教学创造良好的基础。对于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定量实验,还要精心组织,集中训练,严格要求,落实到每个学生。

4.反复抓

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与熟练,并不是靠一朝一夕、一蹴而成的,需要循序渐进,只有经常训练和反复巩固提高,才能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为此,針对每个实验,化学教师必须认真指导、集中训练,学生必须分散巩固、反复操作,使多数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得以提高。

三、上好实验课,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中心环节

1.根据教学要求,制定学期实验课教学计划

为了提高实验课质量,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学期实验课计划,统筹安排。内容有: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方法步骤、实验材料、实验基本技能训练要点、实验时间等,按计划分别落实到有关章节中去,对每章每节的实验要求具体,难易适度。由于每节实验课是全学年、学期或某一项实验操作技能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所以应当做到前后互相衔接。例如:培养学生使用试管的能力,在不同的课里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逐步掌握:①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只要求他们能正确地拿试管,夹持试管,洗刷试管等。②在一些实验中,要学生学会用试管加热固体物质(注意试管的倾斜方向)。③在进行酸碱反应实验课里要求他们会振荡试管,用试管加热物质等。

2.课前要认真做到“五备”

“五备”即:备实验目的要求,备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备实验材料,备注意事项,备直观教具,实验前一定要指导学生作好预习工作,让学生认真填好实验报告中“实验内容、步骤”一栏。上课时,以报告单作“入场券”,教师每次抽查一、二个组,这样,教师就可以节约讲解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以提高实验的速度和效益。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认真作好实验课的辅导

我们过去上实验课,进行辅导主要是演示,以为只要从头到尾演示一遍就行了。但因

抓不住重点,占时间又多,效果不好。现在必须改变过去“包办代替”的方法,既大胆放手,又不放任自流,采用提出本节实验关键性问题,时而演示时而讲解、时而边演示边讲解、巡回解决主要矛盾三条措施,收到良好效果。

四、把动手操作能力列人考试、考核内容,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有效措施

篇5: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激发学生严肃认真科学的态度.

重点:  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

难点:  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讲述、演示。

实验准备:各种常用化学仪器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自然学科为题,导入  新课。

二.授新课:

1.结合课本P191内容,讲解、强调化学学生实验的要求。

2.结合实物,讲述一些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和注意事项:

⑴试管                         ⑵试管夹

⑶玻璃棒                       ⑷酒精灯

⑸胶头滴管与滴瓶               ⑹铁架台

⑺烧杯                         ⑻量筒

⑼集气瓶                       ⑽漏斗

⑾长颈漏斗                     ⑿锥形瓶

⒀蒸发皿                       ⒁导气管

⒂其它仪器

三、简要进行课堂小结。

四、巩固练习:

对照课本图3、图4,说出这两个实验中所用到的各种仪器的名称。

第二课时

课题:药品的取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取用药品的.注意事项, 学会正确取用药品的基本操作.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重点: 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难点: 滴管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

实验准备:固体药品、液体药品、药匙、镊子、小纸槽、滴瓶、胶头滴管、

教学过程 :

一.教师授新:

(一)   药品的取用:

1.  讲解要注意的事项;

三不原则;

节约药品原则;

用剩药品的处理方法。

2.  操作原理(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取用粉末状固体的正确方法;

取用块状固体的正确方法;

取用液体药品的正确方法;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正确方法;

篇6:高考化学实验操作指导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加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 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3.过滤法:溶与不溶。4.升华法:SiO2(I2)。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五.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

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七.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2例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

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

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

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 NaHCO3

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 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

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Sn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八.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

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

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0.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

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2+2+

11.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

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九.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

火源。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

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十.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

十一.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其它气体若能极易溶于某液体中

篇7: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比赛总结

这一次的实验收获很大,感受最深的是仪器的使用更加的熟练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平时注重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提高化学成绩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作为一名化学学子,除了具有必需的知识外,还应掌握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获得了更加熟练的操作技能,学会了如何去做好实验前的准备,还有的就是学会了如何协作去做好一个实验,最重要的是如何在高效率的情况下提高自己实验的正确性,这些都是一些很可贵的经验。

通过化学实验大赛,不仅可以激励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还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历实验的成功与失败,自己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得到升华,比死记硬背会有更深刻的印象,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

初中理科组 2014.12.12

2014-2015第一学期 初中化学实验技能比赛总结

篇8:2007国际十大科技新闻与化学

2007年12月由科技日报社组织, 部分院士、多家中央新闻单位参与评选的“2007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正式揭晓.这十大国际科技新闻与化学联系紧密, 将成为2008年高考命题的热点背景, 现总结如下.

一、十大国际科技新闻介绍

1.第一台分子机器诞生

分子机器是近年纳米研究领域的重点.法国与德国科学家合作, 首次成功研制出可旋转的“分子轮”, 并组装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分子机器———生物纳米机器.这个非常奇特的有机分子包括2个直径为0.7纳米、由三苯甲基分子组成的“车轮”, 所有分子机器的化学结构均被固定在铜基上.“分子轮”将在复杂的纳米机器如分子卡车和分子纳米机器人制造中占有重要位置.

2.仅一个原子厚的最薄材料问世

2007年3月1日, 英德两国科学家宣布联手研制出世界最薄材料, 厚度只有一根头发的20万分之一, 它的问世有望在电子计算机和医学等领域掀起新的革命.这种膜片由碳原子六边形连接而成, 状如蜂巢, 但只有一个原子厚.如果层层叠加, 需要20万层才能达到一根头发丝的厚度.这是一种比纳米技术更新的全新的技术, 连纳米技术都不是描述这种新膜片的适当词语.这种膜片将主要应用于大幅提高计算机运算速度和研制新药物, 比硅更灵敏、更节能, 有可能最终取代硅, 成为更加有效的晶体管.

3.人类首次合成人造染色体

最具争议的美国“科学怪人”克雷格·文特尔2007年10月6日向媒体透露, 由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合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造染色体, 并有可能创造出首个永久性生命形式.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组移植, 成功地使一种细菌变成另外一种细菌, 且新植入的基因组开始取代原基因组运作.这是人类首次在一个活有机体中一次性移植入其他物种的完整基因组.此外, 研究小组还公布了文特尔本人的“双倍体基因序列”, 即遗传自父体和母体两套染色体的完整版基因序列, 这是迄今最为详细的人类基因组差异图及全球首份个人版全基因组图谱, 它使人类向真正的“个性化医疗”时代又迈进一步.

4.中国发射首颗探月卫星

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成功飞天, 11月5日进入环月轨道, 并陆续发回多幅探月照片和大量探测数据, 绕月探测圆满成功.这是继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卫星之后, 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新的里程碑, 开启了中国走向深空探测宇宙奥秘的时代, 标志着中国已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为人类和平开发利用外层空间做出了又一重大贡献.

5.发现4个夸克组成的复合粒子

一国际联合研究小组利用大型正负电子对撞加速器, 发现了一种新的带电荷粒子.它与已知的由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组成的介子不同, 极有可能是由4个夸克结合形成的新的复合粒子.这一发现对进一步加深量子色动力学现象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量子色动力学认为, 夸克由于强力作用不能单独存在, 而是被封闭在介子复合粒子中, 此次发现使科学家对量子色动力学现象有了更深的了解.

6.成功克隆灵长类动物胚胎

美国科学家利用细胞核转移技术, 用灵长类成年纤维细胞成功克隆出猕猴胚胎, 并提取出2个干细胞系.这是科学家首次成功克隆灵长类动物胚胎, 并从来自14只猕猴的304个卵母细胞中培育出2个胚胎干细胞系.

7.皮肤干细胞成功问世

美日两科研小组于2007年11月20日同时发布各自的干细胞研究新成果:成功地利用人体皮肤细胞“仿制”出具备胚胎干细胞功能的干细胞, 从而有望避开胚胎干细胞研究面临的伦理争议, 并大大推动与干细胞有关的疾病疗法研究.对数以百万计寄希望于干细胞疗法的患者来说, 该项突破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里程碑.随后, 美国利用皮肤干细胞治疗老鼠的镰状细胞血症也获进展, 病鼠的血液和肾功能都开始恢复正常.这是科学界利用皮肤干细胞进行医疗研究的首次尝试.

8.培育出能抗癌的实验鼠

美国肯塔基大学通过植入能杀灭多种癌细胞且不会伤害正常细胞的“Par-4”肿瘤抑制基因, 成功培育出能抗癌的实验鼠, 对人类抗癌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如果能通过骨髓移植让“Par-4”作用于人体抗癌, 就可以使癌症患者免除化疗放疗的侵害.

9.克隆出转基因荧光猫

韩国科学技术部于2007年12月12日宣布, 韩国国立庆尚大学通过对母猫的皮肤细胞进行基因改造, 用转荧光蛋白基因技术克隆出其皮肤能在黑暗中发出红光的猫, 标志着全球首次克隆出带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猫.该成果意义重大, 可利用它培育出与人类有同样疾病的其他克隆动物, 帮助更好地研究治疗遗传性疾病.还将有助于发展干细胞研究和治疗, 并能帮助克隆老虎、美洲豹和野猫等濒危动物.

10.“巴厘岛路线图”最终签订

2007年12月16日, 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在比原定闭幕时间推迟了一天之后, 终于最后签订了“巴厘岛路线图”, 决定在2009年前, 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新安排举行谈判, 以保证《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在2012年到期后人类减排温室气体的努力不会中断.“巴厘岛路线图”的签订是一个艰难的进步, 它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 这些具体议题包括, 适应气候变化消极后果的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广泛使用气候友好型技术的方法;对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措施进行资助等.

二、高考预测

十大科技新闻代表了全球科技的最高端, 与之相关的内容将成为2008年高考命题的热点.比如可以以“第一台分子机器诞生”为背景考查纳米、胶体相关知识, 以“仅一个原子厚的最薄材料问世”为背景考查物质结构、晶体结构相关知识, 以“中国发射首颗探月卫星”为背景考查燃料、材料、天体运行相关知识, 以“培育出能抗癌的实验鼠”为背景考查新型药品的研制, 以“巴厘岛路线图最终签订”为背景考查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的知识等.

三、相关例题分析

例1 法国与德国科学家合作, 首次成功研制出可旋转的“分子轮”, 并组装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分子机器——生物纳米机器.分子机器是近年纳米研究领域的重点, 纳米材料由于其颗粒为1~100 nm, 因而具有很多的特殊性质.例如, 将单质铜制成纳米铜时就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 在空气中可以自燃.下列对纳米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常温下, 纳米铜与铜还原性相同

(B) 常温下, 纳米铜比铜片更易失电子

(C) 常温下, 纳米铜比铜片的金属性强

(D) 常温下, 纳米铜比铜片的氧化性强

解析:据题意, 将单质铜制成纳米铜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 在空气中可以自燃, 说明在常温下纳米铜比铜片更易失电子, 还原性更强, 即表现出更强的金属活性.答案: (B) 、 (C) .

例2 2007年10月24日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工程正式启动了, 其任务之一是开展月面的微波辐射探测, 估算月壤中3He的分布和资源量.以下关于3He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是4He的同素异形体

(B) 比4He少一个中子

(C) 是4He的同位素

(D) 比4He少一个质子

解析:3He和4He为同位索, 质子数相同, 中子数相差1.答案: (B) 、 (C) .

例3 2007年3月1日, 英德两国科学家宣布联手研制出世界最薄材料, 厚度只有一根头发的20万分之一, 它的问世有望在电子计算机和医学等领域掀起新的革命.这种膜片由碳原子六边形连接而成, 状如蜂巢, 但只有一个原子厚.如果层层叠加, 需要20万层才能达到一根头发丝的厚度.已知石墨晶体层内为碳原子六边形连接而成, 其结构如图1所示, 试根据提供的数据计算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1) 12 g石墨中, 正六边形的数目有多少?

(2) 求石墨的密度.

(3) 求12 g石墨的体积 (cm3) .

解析: (1) 平均一个正六边形占有的C原子数为6×13=2, 12g石墨的物质的量为1 mol , 则12 g石墨中正六边形的数目为:

1mol2×6.02×1023mol-1=3.01×1023.

(2) 1个正六棱柱实际拥有的碳原子数为:12×16=2, 其质量为:12g/mol6.02×1023mol-1×2=3.99×10-23g, 其体积为:

12 (1.42×10-8cm) 2×32×6×3.35×10-8cm=1.75×10-23cm3, ρ=3.99×10-23g1.75×10-23cm3=2.28g/cm3.

(3) V=12g2.28g/cm3=5.28cm3.

答案: (1) 3.01×1023; (2) 2 g/cm3;

(3) 5.28 cm3.

四、练习

1.2007年10月24日, 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标志着中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火箭升空时由于与大气层的剧烈摩擦产生高温, 为防止火箭温度过高, 在火箭表面涂上一种特殊的涂料, 该涂料的性质可能是 ( )

(A) 在高温下不熔化

(B) 在高温下可分解气化

(C) 在常温下就分解气化

(D) 该涂料不分解

2.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使用N2H4做燃料, 已知0.25 mol N2H4 (g) 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 放出133.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A) 12Ν2Η4 (g) +12Ο2 (g) =12Ν2 (g) +Η2Ο (g) H=+267 kJ/mol

(B) N2H4 (g) +O2 (g) N2 (g) +2H2O (l) ;ΔH=-133.5 kJ/mol

(C) N2H4 (g) +O2 (g) N2 (g) +2H2O (g) ;ΔH=+534 kJ/mol

(D) N2H4 (g) +O2 (g) N2 (g) +2H2O (g) ;ΔH=-534 kJ/mol

3.2007年12月16日, 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签订了“巴厘岛路线图”, 决定在2009年前, 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新安排举行谈判, 以保证《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在2012年到期后人类减排温室气体的努力不会中断.在近百年间, 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74 ℃, 预计到本世纪末, 全球气温将升高1.1~6.4 ℃.下列做法可以减缓全球平均气温升高的是 ( )

①大力进行植树造林;②以煤为主要生活燃料;③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小汽车以代替公交车;④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⑤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

(A) ①③④ (B) ②⑤

(C) ①④ (D) ②⑧⑤

4.美国肯塔基大学通过植入能杀灭多种癌细胞且不会伤害正常细胞的“Par-4”肿瘤抑制基因, 成功培育出能抗癌的实验鼠.对人类抗癌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黄曲霉素AFTB (如图3) 是污染粮食的真菌霉素, 人类的特殊基因在黄曲霉素作用下会发生突变, 并有引发肝癌的可能性.下列关于黄曲霉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6H12O6

(B) 该化合物水解可生成醇类化合物

(C) 跟1 mol 该化合物反应的H2和NaOH的最大值分别是6 mol 和2 mol

(D) 该化合物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5.“巴厘岛路线图”的签订是一个艰难的进步, 它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 这些具体议题包括:适应气候变化消极后果的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广泛使用气候友好型技术的方法;对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措施进行资助等.洁净煤技术是煤炭工业的绿色化学技术, 2008年我国将建成百万吨级的煤间接液化大型企业.所谓转化技术包括直接气化, 即热裂为碳、一氧化碳和氢气, 煤间接液化技术是将煤转化为合成气CO和H2, 在催化剂作用下控制CO和H2的比例可合成煤油、汽油等500多种化工产品, 根据以上信息问答下列问题:

(1) 分别写出由CO和H2直接合成甲醇、C5H10的化学方程式:

(2) 若汽油的平均组成表示为CaHb, 合成汽油时, 求CO、H2的物质的量之比__.

(3) 设某长焰煤平均组成为C1000H847O794,

1 mol 这种长焰煤直接热解最多可得CO__L (标准状况) .

答案:

1.由题给信息知火箭升空时由于与大气层的剧烈摩擦产生高温, 在火箭表面涂上一种特殊的涂料可以防止火箭温度过高, 应该是涂料在高温下分解气化带走热量.答案: (B) .

2.本题可用排除法, 反应放热, ΔH应为负号, 排除 (A) 、 (C) , 水为气态, 排除 (B) .答案; (D) .

3.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导致的温室效应现象是全球平均气温升高的主要因素, 因此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就可以减缓全球平均气温升高.答案: (C) .

4.根据黄曲霉索的结构可知其不饱和度

Ω=12, 所以其分子式为C17H12O6;该化合物含有一个酯键, 因水解后生成的羟基连在苯环上, 故为酚类化合物;1 mol 该化合物中含有一个苯环、两个CC双键和一个酮基, 因而与H2反应的最大值为6 mol (酯键与H2很难发生反应) ;因1 mol 该化合物中含有一个酯键, 且水解后产生的羟基又连在苯环上, 故与NaOH反应的最大值为2 mol ;因该化合物中含有5个饱和碳原子, 特别是含有一个甲基, 因而不可能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答案: (C) .

5. (1) (2) 题要根据题给信息, 书写陌生度较大的方程式, (3) 中一定要注意直接热解生成CO, 分子式中碳原子过量, 氧原子不足, 只能按氧原子确定CO的量, (2) 汽油的平均组成表示为CaHb, 设其为1 mol , 则n (CO) =a mol , H2一方面生成汽油, 另一方面生成水, 由汽油需n (H2) =0.5b mol , 生成水需n (H2) =

a mol, 即:aCΟ+ (a+0.5Η2) CaΗb+aΗ2Ο, 应控制n (CO) ∶n (H2) =2a∶ (2a+b) . (3) 长焰煤平均组成为C1000H847O794直接裂解时除生成CO外还生成C, 由分子组成可知氧不足, 所以1 mol这种长焰煤直接热解最多可得CO 749 mol, 749 mol×22.4 L/mol=17785.6 L.

答案:

篇9:【化学】中学化学实验操作十大关系

关键词:中学化学;化学实验;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78-01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通过化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验作为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板块,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化学实验虽然对学生的化学学习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学生需要在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注意一些问题,只有做好基本的操作,才能使复杂的实验顺利完成。

一、从理论上对实验进行有效把握

就化学学科而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又要进行实验操作,因此,通过学习化学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还能够提升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相对于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实验更感兴趣,但是学生想要将化学实验完美的操作展现出来也并非易事。想要提高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首先应该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对实验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为进行实际的操作奠定基础。学生的实验操作并不是凭空进行的,需要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才能开展,而关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步骤、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在理论知识中都有讲述,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如果能够从理论上对实验有一个全面的把握,那么,实验的成功率就会在理论的指导下大大的提升,因此,学生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从理论上对实验进行有效把握。

二、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学生应该有严谨的态度

严谨的态度是进行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一种品质,学生只有有了严谨的态度,才可能进行复杂的实验,不管是在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还是在比较复杂的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都应该具备严谨的态度。然而目前很多学生在化学操作中并没有形成严谨的实验态度,学生在实验中难以严格按照实验的要求及步骤进行实验,一味的想要得出最终的实验结果,对实验过程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与研究的有效性,同时也影响了实验结果的有效性。严谨的态度对于化学实验具有重要影响,应该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这不仅对学生的化学实验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都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学生在化学基本操作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观察

获取新的发现并得出一定的结论是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目的,而想要达到既定的实验目的,学生就需要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有效观察。探索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是化学实验的两种主要形式,不管学生进行哪种形式的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这就需要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积极的观察,发现新的实验现象。每一次伟大的化学发现,都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只有新的发现,才可能推动化学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积极的观察,并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与技巧,使学生科学的观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创新。

四、学生在化学基本实验过程中应该注重进行思考

学生想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效结合起来,就需要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积极的思考。很多学生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过程中,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实验现象,而忽视了深入的思考。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只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有更多的发现。在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学生注重思考能够产生以下效果:1.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就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的过程,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的思考,更有助于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有效结合。2.有助于学生进行创新。化学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而且还为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在实验的过程中只有能够积极的思考,正确的思考,才能更有助于学生进行创新。

五、学生在化学基本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有合作精神

合作对于化学实验而言十分必要,尤其是随着学生需要操作的化学实验的难度的不断增加,更需要学生具有合作精神。化学实验中会出现很多难以预见的问题,有时单凭学生个人的努力难以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时就需要具有合作精神,积极的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能够有效的进行沟通与交流,使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同时也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更加开阔。在实际的实验中,很多学生为了提升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往往更倾向于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单独进行实验操作,有助于学生独立的进行思考,但是进行合作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提升合作意识。

六、注重实验化学实验操作途径的多样化

学生在操作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实验室的实验器材。就目前学生的化学实验而言,实验室能够为学生提供的实验机会比较少,学生要想拥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验活动,就应该积极的扩展实验渠道,实现实验操作途径的多样化。学生不仅要将目光关注于实验室,还应该关注于生活实际,例如:学生可以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废弃资料开展实验活动,这样既可以实现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也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进行实验的机会。实现化学基本实验操作途径的多样化,还能够提高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的意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将眼光关注于实际,为学生更好的进行化学实验奠定基础。

上一篇:镇田小学教职工拔河比赛活动方案范文下一篇:医药公司市场部bp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