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竞赛高中

2024-04-15

中学化学竞赛高中(共8篇)

篇1:中学化学竞赛高中

团结互助,有效教研

——37中学化学教研工作经验总结

一学期来,我们化学组在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帮助下,在组内全体同志的齐心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领导护航——增强教师的教育改革意识

改革和发展是教育的生命,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教育改革取得成功关键是思想意识的改革。作为主管教育科研 教育改革的金校长同时也是一线的化学教师。她清楚的知道我们一线教师的优势和短视。她曾多次在化学全组教研活动中明确地指出学校今后的发展方向——必然走特色之路,而研究性学习和化学选修课是学校特色的重要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上好必修课的同时还必须加强研究性学习和选修课两方面的工作(是加强而不是减弱,关于研究性学习和选修课部分是老师有疑虑的)。因此,全组老师积极地开展开研究性学习和选修课,并形成了化学与生活、社会、环境、人体健康等一系列的选修课校本教材(如。。。。),并归纳整理成我们的资源库,成为组内共享的资源,组内任何一位老师在恰当的时候都可调用。这不仅让我们组内全体高中老师在新课改到来之前率先适应了新的课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和选修课改变了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和读书的认识及知识的辩证认识(如两化学家的认识)。另外受到研究性学习和选修课的启示把必修课与生活、社会、环境、人体健康(如肌肉、啤酒肚、肥胖儿是如何练成的)。

二、专业引领——促进化学科教师的和谐发展 化学组有四位真正的专家(简介)

“专业引领”,通常指的是具有教育研究专长的人员通过他们的先进理念、思想方法和先进经验引导和带动全体第一线教师开展教育实践探索和研究、促进教师专业以及学校内涵发展的活动形态。

1、汪专家专业引领:学术专题报告、教育科研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专业咨询(座谈)等。

2、骨干教师示范引领:化学组十分注意抓住教学动态管理,努力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采用多种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寻找教师专业发展的生长点。例如,骨干教师每个学期要上一节全校或全区示范课,每个人每个周都要听每个青年教师的常规课、研究课,时刻关心和解读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老教师细致认真辅导年青教师,经常听课诊断、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他们为提高全体的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通过总结和推广成功范例,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很快,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蔚然成风。

专业引领针对性强,有利于教师困惑和疑难问题的解决,进而帮助教师迅速发展。

三、团结互助——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同伴互助”是建立在教师个体主动积极的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学校中一批有着共同志趣的教师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下,为谋求教学专业发展而结成或紧密或松散的学习共同体,开展有益的互助合作学习研讨活动,共同分享经验,共同探索问题,共同实现教学专业的主动发展。

1、教师间的经验交流。例如,刘兴初高考阅卷后阅卷标准的传达,邱林老师参加市直属校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观摩学习归来对赛况的转播,新旧高三经验交流,张春洪老师的高初中的衔接专题报告和教案,高初中老师的相互听课

2、对青年教师的指导

3、每周定期组织教研组成员分备课组认真分析教材,做好集体备课,随时相互交流教学及作业批改中想法,使备课活动趋与日常化,使教研组内的信息交流及反馈及时有效。

4、以课题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

围绕共同的课题,相关学科的教师组成课题组,以合作共同体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以课题组为单位的教科研虽然在组织形态上属于学校组织中的非正式团体,但因共同合作的目的非常明显。以课题组为单位的教科研最主要的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本着“学是研之源,研为学服务”的思想,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二是将项目研究与业余学习相结合。实践证明,课题研究是一种富有实践意义、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活动。组织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有效提高了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升了教师的素质。例如

此外,教研组内每位成员注重自身发展。通过杂志、网络等途径了解中学化学教学的最新研究动态,组内多数老师定阅了教育教学杂志,放在案头经常翻阅,提高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例如 还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优质课大赛提升教师专业成长水平。

我们相信,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化学组将继续探索,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而更加努力。

:1.中考阅卷标准传达饶学平老师2.市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除邱林外,饶学平老师也传达了的3.各备课组教研情况如高三备课组,两次聘请专家指导高考复习,针对学生情况坚持自主命题,自主编写复习资料,所以取得较好成绩4.谢雕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奥赛,取得两个三等奖5.区青年文明号评为优秀

篇2:中学化学竞赛高中

如何学好化学这门自然科学课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除了在课堂上化学知识的传授外,在化学教学中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注意和参考。比方说怎样才能将化学实验做好,实验在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并且怎样通过对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将自己的所学发挥到社会中去。将化学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这也是我们将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来谈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一、论化学实验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及防治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少学生会出现的实验心理障碍,诸如:不重视化学实验的心理;抗拒性逆反心理;不注意观察实验的心理;盲动随意的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障碍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化学实验的正常进行,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必然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降低、禁锢学生潜力的发挥,阻碍着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获得真知。

例如:轻视化学实验的心理

学生在做化学实验或看演示实验时,会问教师:“实验操作考不考”、“实验考不考”,学生中也时有冒出“考试只要求笔答,又不考操作”等言语。学生认为:化学实验可做可不做,到考试时背背记记就会考得出的。在他们看来做实验不如看实验,看实验不如讲实验,背实验。

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健康的大脑机能基础上,学生通过积极的心理活动接受教育的影响,而轻视化学实验的问题是违背了学生科学认识的原则,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已经为人材培养带来不良影响,也造成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削弱。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开设课外实验,例如:无土栽培花草用的植物营养液的配制,测定大气中固态沉降物含量,快速测定血液中CO含量等的实验,让学生多做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可给他们带来学习化学的情趣,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让获得知识经验和行为变化协同发展,促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学生实验的意识,让学生在实验中充分发挥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的优势,只有在用化学知识武装学生的同时,引导他们有的放矢地做好实验,使化学知识经验不断地内化,才能使学生健康的心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对学习起到良好的心理作用,再则,要淡化对分数的追求,真正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轨道上拉回到素质教育的轨

道上来。抗拒性逆反心理

有的学生在做固态物溶于水的搅拌操作时,会故意用玻棒把烧坏敲得叮当响;有的在用固态物制气体实验中,故意将已冷凝在试管口的水滴回流到灼热的试管底部,至使试管破裂;有的故意用鼻直接嗅闻气体,也有的不愿做规定实验,却要做其他实验等等.这是学生在化学

实验中表现出的抗拒性逆反心理,抗拒性逆反心理的产生是由于情感、思维、意志等心理因素与其从事的活动产生困扰时,心理倾向活动会产生反向作用,导致行为向着事物要求的反面行事.中学生这种逆反心理倾向尤为突出.化学实验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倾向活动往往会造成实验失败、仪器破损,或者实

验环境受到影响.因而在化学实验教学

中要求学生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必须讲清理由,使他们采取正确的行动,同时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特点和变化,灵活地运用逆反心理的潜在心理术,使学生的逆反心理来一个180’大转弯.例如: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少部分学生经常用直接嗅闻试剂气味的力•法区别试剂,还理由实足地说,体检时就是直接嗅闻气味.在一次课外实验中,我们将这些学生带到通风橱边,让他们用嗅闻气味的方法做区别物质的实验,井告诉他们使用通风橱的方法.结果这些学生

用心 爱心 专心

河边去清理垃圾,搞宣传活动,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通过上述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环保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和自信心,增强了环保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篇3:中学化学竞赛高中

关键词:高中化学,科学素养,化学素养,培养策略

作为科学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化学素养对学生化学观念及化学思维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将化学理论知识用于化学现象的解释当中。高中化学教学应在普及化学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化学思维与知识进行化学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使学生能够在化学课堂中主动学习是高中化学教师的重点研究课题。

一、提高化学教学的趣味性

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也应注重实验教学。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与观察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收集更多具有趣味性的素材,倡导学生运用这些素材进行课外实验,鼓励学生研究化学现象中所蕴含的化学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另外,有趣的实验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教师可以演示“玻璃棒点燃冰块”的实验。学生在听到这样一个实验题目时,肯定会觉得不可思议,从而引起广泛的好奇心与兴趣,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就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验的步骤就是将两粒高锰酸钾倒入碟子中,将其研成粉末状,之后滴几滴浓硫酸,并用玻璃棒将其充分搅拌均匀,使其蘸上此混合物。然后将一块小电石置于冰块上,用玻璃棒轻轻触碰,冰块便会燃烧起来。实验结束之后,让学生思考该实验所包含的原理,使学生感到化学的奥妙,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还有利于其主动、积极地探索知识。

二、注重化学教学生活化

许多化学现象都源于生活,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研究,能够充分运用化学知识来为生活服务。因此,化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尽量丰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化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实际案例,并运用所学的化学理论知识进行解决。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垃圾的资源化”这节课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乡镇或道路旁进行观察,了解身边的垃圾处理情况与环境情况。另外,教师也可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全国各个地区垃圾的数量以及处理垃圾的方法。可以给出相关数据,让学生计算处理一吨垃圾所要花费的资金,以及现阶段的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的危害,使学生更为直观地认识到垃圾数目的庞大、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由此引出垃圾的处理原则,即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进而引出垃圾分类及回收的主题,使学生认识到垃圾资源化的真正目的,认识到垃圾合理回收后给社会带来的财富与价值。通过教学,学生明确垃圾粗分与细分的方法、每一种分类方式所包含的具体级别等,并真正将垃圾的分类处理运用到生活当中,将放错地方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三、引入前沿知识,拓宽学生思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学科均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化学也不例外。为了使学生了解科技领域的先进成果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化学知识,进而拓宽其知识面,开拓其思维与创新能力,教师应与时俱进,及时掌握化学科研领域的研究动态,并将相关的研究动向传递给学生。讲解时,最好能够运用多媒体进行动态展示,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研究成果与其中蕴含的化学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认识。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科学观,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具有促进作用,能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例如,近几年化学领域相关的科技成就包括有机光导鼓、高效羰基合成新型催化剂、高性能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等。教师在向学生展示这些现代科技成就时,应让学生思考其中包含的化学原理与知识,从而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的作用。在学生讨论、发言结束后,教师再进行相关的讲解。例如有机光导鼓,采用的是高性能电荷传输及电荷产生材料,借助独特的小计量涂布技术。而高效羰基合成新型催化剂,是从催化原理和分子设计出发,研制新型高效催化剂,以天然气或煤炭作为原料,为国家生产现阶段急需的基本化工原料(酸酐、醋酸等)。

四、结束语

总之,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学科,化学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使其化学素养得以提高,而且要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化学教学的趣味性,注重化学教学生活化,引入前沿知识,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现象的理解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其更好地掌握并运用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1]苏建立.高中化学教学需要系统思维[J].教学与管理,2014(07).

篇4:中学化学竞赛高中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化学思想 知识延伸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20 0090

高中化学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因为它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升华。从另一个角度看,高中化学不再是指单个的知识点,而是每个知识点都有联系。化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最大的教学特点,同时也是化学教学不会显得枯燥、乏味的优点,即在化学课堂上有各种不同的实验,这些实验又有千变万化的反应。化学的方程式和元素等都有其各自的特征。在某个程度上,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学生要想学好化学,不仅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还要对生活上的一些化学反应进行课外知识的延伸,因此下面笔者谈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思想的策略。

一、化学思想的优势

在化学教学中,适当融入化学思想,能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将有效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拥有了自己学习化学的方法与模式,有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进行化学课堂教学时,总是遇到教学瓶颈,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化学教学,这时教师运用化学思想将学生的思维打开,将化学思想和化学基础知识进行融合,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对化学有了兴趣和求知欲,对化学的学习也就有了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也会提高,并保证了学习的质量。

二、化学教学中学生化学思想的培养策略

1.在进行问题解答时融入化学思想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在问题解决时,都会有一个讲解过程,化学也不例外。但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解题方式有点不同,其解题方式是有规律可循的,学生可以利用化学的现象进行思考,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因此,在进行问题的解答时融入化学思想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条件和前提。但在学生进行化学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有研究学者发现,许多学生虽然具备了化学基础知识,也有一定的解题技巧,但仍经常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遇到瓶颈,这时只要教师在旁适当地引导,学生就能顺利解决问题。这是因为虽然学生大脑里有基础的化学知识解题思路,但缺少化学思想,这些知识和思路在大脑里处于混乱、游离状态,得不到有组织的联系和结合,而且知识的结构也不齐全。另外,学生的知识只停留在表面上,学生并没有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所以没有办法将问题立即解答出来。如果在解题过程中融入化学思想,那么学生就能很快地整理好自己的知识架构和解题思路,并快速解决问题。

2.在化学课堂上进行知识的延伸

在现在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只把课堂的实验和反应交给学生完成,没有考虑到将化学思想注入学生的大脑中,也没有对化学知识进行延伸。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肯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实验课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能否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或者用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出最后结论。在学生作出正确判断后,进一步要求学生进行创新探索,提出:如果用碳酸钙粉末与稀硫酸反应,可不可以?如果可以,应该对实验装置进行怎样的改动?通过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展开积极热烈的讨论,学生就会对化学这门课充满兴趣,并能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这就是化学思想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的知识延伸。知识延伸不仅能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能促使学生牢固掌握化学知识。

3.理论知识联系生活现象

化学是生活和科学的桥梁,能拉近生活与科学的距离。化学是千变万化的,它以独特的科学反应魅力而存在。如果教师只注重理论教学,而没有对学生进行一个化学思想的灌输,学生就会逐渐对化学失去兴趣。理论联系生活现象,再融入化学思想,让学生对生活和身边的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和体会,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面对学生的疑问时,应当对其感到疑惑的问题进行课堂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将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进行结合,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实验结束后进行集体探讨,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还能培养学生的化学思想,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总之,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化学思想,不仅有利于学生有效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化学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篇5:中学化学竞赛高中

一、做好课前铺垫

1.1画面导入课程

一些真实的生活情境往往对学生有很大的视觉冲击,这些画面不但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还能有加强学生的思考。为了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针对课程的具体特点,搜集一些相关的新闻、图片等,以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起到很好地效果。诸如教师在进行《如何保护空气清新》这一话题的时候,就可以播放一些城市中的空气污染,使学生能够加深对空气污染的认识,进而能够产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更好地完成相关课题的学习。

1.2问题导入课程

高中学生往往有很强的好奇心,为了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诸如,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铁生锈的反应条件,可以在课前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铁会生锈?铁刷了油漆为什么不生锈?铁浸泡在水里会生锈么?怎么才能防止铁生锈?由于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就会自觉地进行思考。经过这样的铺垫,不但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还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1.3生活常识导入课程

化学知识不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有很强的实用性,很多化学知识都能在生活中用到。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抓住这些化学中的生活元素,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工,经过这样的一个联系,就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教师在讲解氧气的溶解性的时候,就需要引入生活常识,如果一味地进行刻板的知识传授,不仅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负担,也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下降。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对一些生活进行描述,让学生感受氧气溶解性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二、营造宽松的环境

在以往的化学教育中,教师往往处于一个核心的地位,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提高,也缺乏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具体来说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2.1平等的教学关系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减少对于学生的强制要求和限制,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天性,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愉悦感和幸福感,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

2.2幽默的言行举止

化学知识往往比较抽象,晦涩难懂。为此,教师应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利用幽默、形象化的表达来使学生明白相关的道理。诸如在讲解离子共存问题的时候,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将起反应的离子比喻成敌人的关系,一碰面就打架,所以他们不能共存。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离子存在与否的问题。在教学的时候,只有充分融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用幽默的言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发挥实验的作用

化学不但包含大量的理论知识,其还是一门实验性学科。以往教师为了加快教学的进度,提高学生的成绩,往往大幅压缩实验环节的时间,而实验环节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环节。这种教学方法不但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还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大量的理论知识将会对其造成沉重的压力。为此,教师在课程安排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除此之外,相关的中学在相关的实验机械、材料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短缺,这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得化学教学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加强对化学器材方面的投资;如条件存在不足的学校,也应该就学校自身的实验场所、器械、材料等资源实行分批保质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均衡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才能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化学能力的提高。

四、总结

篇6:中学化学竞赛高中

摘 要: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应用自学规律;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教会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愿学、善学;使学生由消极的听讲者变为积极的探索者、思考者,学会继续学习以至终生学习,最终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去发现、去创造。

关键词:高中化学 自学 能力 培养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是以化学科的系统知识及基本技能为载体,培养学生自我获取新知识、然后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有机地结合的能力,以及对新知识进行分析、筛选、综合和应用的能力。自学能力的形成以“汲取――组织――分析――运用”作为运行机制,其中,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掌握正确的方法很重要。

一、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反复练习、训练的方式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教师的教学目的通常都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关注知识的传授。

而在最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对化学的持续学习欲望。学习欲望才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被动地去接受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培养学生对化学的自学能力,就必?激励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欲望。

二、激励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是学习过程顺利而有效进行的条件。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被动地去接受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教师应注意采取多种措施让学生爱好化学课,对化学产生兴趣,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进行教学。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即使智力稍逊,在一生中亦可以不断地自我获取知识和技能。因为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主动地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心理倾向。反过来说,学生一旦形成了一种自学或思维的心理倾向,那他也就无形中形成一种自学或思维的习惯了。英国著名学者洛克所言:“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可见,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形成自学能力的基础。显然,习惯源于主动和反复参与。而学生的习惯,尤其是自学习惯的形成,则是有赖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出发,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教师就应当十分注重在指导学生学习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四、教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教学实践证明,教会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听课时要积极开动脑筋思维,注意听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解题的规范要求。思索老师从现象、事实到结论的分析、归纳得到结论的过程,或演绎、推理的过程,以及说理论证过程或操作过程、装置原理。其关键是要发展思维能力,理解所学的内容,而不是只记结论。

1.狠抓阅读基本功,促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阅读是自学的一条必经途径,自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受制于阅读水平。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抓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方面。阅读能力是自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能力,是获取自学能力的钥匙和基础,也是学生今后深造、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因此,教师首先要根据化学科的特点,有指导、有启发地训练学生阅读方法,让他们借助对教材及参考资料的自觉阅读,逐渐地、系统地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掌握自学的方法。

在这一方面,我首先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读懂化学名词术语,科学掌握化学用语;其次是注重给学生精心设计富于启发性和指导性的《学案》;再次是注重指导学生尽可能用科学的眼光观察自然或化学实验现象,并把这种科学的观察和阅读教材有机结合起来;最后便是一方面指导学生逐步学会在阅读中做记号、划重点、摘写要点,一方面通过阅读材料去解答《学案》中提出的问题,也借以启发其巩固练习,掌握阅读方法。

2.根据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分知识块的学习方法指导

如指导学生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时应从: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单质及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而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又决定元素的存在形式、鉴别方法、制法用途等方面去分析、推理才能系统学习掌握。

3.指导学生学会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法进行学习,可使学生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五、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学生的化学学习不应该局限于课堂内,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化学课堂,深入社会实践,使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得到深化,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化对绿色化学观的认识。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参观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见识,而且使学生感受到科技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增强了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使学生树立学好化学为环境保护作贡献的决心

篇7:中学化学竞赛高中

结题报告

内容提要: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三、实验课题的目标

四、课题结构

五、实验任务

六、实验内容

七、实验对象

八、实验程序

九、实验结果报告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新的课程任务要求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的过程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的课程实施要求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知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提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知的实验课题也就应运而生。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1、学习是一门科学,而任何科学离不开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益的极端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因此,方法和技能便成了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由于学生缺乏学习经验,很难自我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系统指导便成了学生能否掌握和运用科学学习方法的关键所在。

2、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本身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个方面。教法源于学法,学法又依赖于教法,教与学都是辩证的统一。教法与学法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学是主体,学是目的,教是手段,学是内因,学是根本,有学才有教。学习归根结底要靠学生的自我努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谁也不能包办代替。教师的教不仅是教会,还要会教,只有教得有方,学的才会得法,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其特有的长处。因此,在中师各科教学中必须做到以教乐学,以学促教,使教与学成为和谐统一的整体。要做到这一点,使学生首先是会学,然后才是善学,从而培养学生的优秀学习品质,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通过自己的自觉活动去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复杂而又艰苦的脑力劳动,是由“移置”到“裂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再从现代教育技术角度上讲,它以全新的科技视角,寓教于乐,感染力强,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乐学;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在保留师生信息交流的双向特点的基础上,开通了学生与现代媒体进行信息交流的渠道,拓宽了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领域;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信息具体化,能启迪思维,充分发展学生智能,培养能力,并开拓创新;现代教育技术中现代高新技术设备的运用,更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促使其勤奋学习,广泛获取知识信息。因此,在中师各科教学过程中,在加大学习内躯力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现代教育技

1术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使他们的学习符合认知规律,记忆规律和思维规律,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4、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学媒体的共同参与过程。教学媒体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提高,也制约着学生学习品质的养成。而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直观、形象、生动地再现客观事物和现象。其新颖性,多样化,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促进知识理解和智能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有效诱因。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可以更有效地构建教育的问题情景,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从根本上改变那种以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大量练习或简单机械重复的落后教学模式。因此,由于现代教育媒体的参与为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逐步启发和诱导学生把学习过程变为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

三、实验课题的目标

我们选择“学会学习”作为整个实验的突破口,拟定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知研究目标。

四、课题结构

根据本课题目标体系,构建子课题和具体课题。

五、实验任务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主动获得知识与发展智能,能动地实现与教育目的要求之间的动态平衡,从而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以保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实验研究中,我们利用现代教育媒体采用下列七种方法进实验。

1、实验法: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知的实验,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

2、调查法;设计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问卷调查题表,对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

3、观察法:对实验学生采取个别观察的方法,了解学生在接受实验过程中的学习变化情况。

4、对比法:对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学生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实验效果。

5、测试法;每学期期末采用统一试题,通过学业成绩评估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各种能力的形成情况。

6、分析法:即作品分析法,对每学年进行一次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代表性的作业、考卷、学习心得体会以及实验教师的典型课例、教案、CAI课件、教研论文等进行分析。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形成、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能力的培养情况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情况。另一方面掌握实验教师对课题研究的深入情况并评价其成果。

7、文献法:通过对有关本课题的现有理论及实践进行研究,形成课题研究的理论模式和操作模式。

六、实验内容

1、教师教的方面:

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按学习、研究、实践、总结四步完成的。

(1)学习。采取了三种形式;第一,普及理论学习。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教育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先进理论,如《教师实用心理学》、《现代教师指导》等。从多理论角度探讨学法指导,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迁移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模糊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等等。第二,指导研究学习。我们特别组织了教学骨干深入学习学法指导方面的专门知识,比较系统地学习了《现代学习原理与学法指导》等有关资料。第三,结合课题学习。各学科教师结合自己研究的学科课题,认真学习了相应的一些专门理论。

(2)研究。在学科学法指导的研究上采取了四个“两结合”的方式:第一,学校和科研部门相结合。我们和县电教馆建立了联系,得到了他们的指导。第二,科研和教研相结合。我们既组成“学法指导”课题组进行科研,又发动教研组搞专题教研,并把两种形式结合起来。第三,教师和学生相结合。把学生纳入研究活动,发动他们写总结,与他们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第四,教法与指导学生的学法相结合。教师以教法带学法,给学生做出科学的学习方法示范;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

(3)实验。实验的具体形式有开设学法指导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方法指导;学科教育中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向纵深发展;在班组工作中开展学法指导等。

(4)总结。学校定期总结,分析情况,进行调整;教研组进行总结,研究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教师通过备课、评课、考试等形式进行总结,对实践情况进行系统思考,从而把教会学生学习活动提高到新的层次。

2、学生学的方面;

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抓了教育、指导、总结、激励四个环节。

(1)教育。第一,通过校会、年级会、校刊以及讲座等形式,教育学生认识学习科学化的重要性。第二,班级举办各种活动进行学习指导的教育。如举行主题班会、知识竞赛、名人谈学习等,把学习教育作为班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三,把学法、学风教育和优秀生表彰会、学习总结会结合起来,激励学生锤炼自己的优良学风,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2)指导。我校经反复实践,总结的方法指导有如下方式;第一,课堂渗透法:通过教法渗透学法,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意地传授学习方法,把“指导”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以便从教法中悟出学法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第二,课程传授法:在各教学班,由班主任或科任教师上学习指导课。第三,举办讲座法:分年级开设指导讲座。通过讲座,系统传授学习规律的知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养成预习习惯,提高听课效率;提高阅读能力;认真完成作业;改进复习方法;做好学习笔记;提高应试技能;学会检索方法;丰富见习内容;掌握实习要领及分科学习方法指导等。第四,随时指导法:教师平时要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对学生的预习、复习、练习等随时加以指导。第五,相互交流法:组织学生交流自学方法和自学经验,选择获得成功的学生介绍学习经验作典型带动。充分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沟通交流的渠道,以便相互学习和借鉴。第六,积极参与法;着重于诱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获得的内驱力,促进学习的良性循环。第七,及时调整法: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并对教与学的方法及计划做及时的调整。第八,择优选择法:选用适合自身特点的学法,学会选择,这是学生主体意识的体现。第九,分组分类法;在了解学生学习及运用学习方法中所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分组分类指导或通过专门训练达到学习方法指导的目的。第十,群体“共生”法:通过建立一个积极、主动、乐学、向上的小群体或班集体,促使部分已形成不良习惯学生的转化。第十一,谈心了解法:针对各类型心理素质的学生,通过谈心,加强个别指导。第十二,经验推广法;把成功的经验向校内外推广,促进各种教学的发展。

(3)总结。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要靠教师的指导,尤其要靠学生自己积累。积累在学会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积累的方法和途径就是总结。

(4)激励。建立学法总结的激励机制,以推动学法指导活动的深入、持久开展下去。

七、实验对象

本实验周期为一年,参加实验的有三个班(共120余人),其余的一个班为比对班。参加实验的学生均按上学期考分对等编班,同时还考虑到年龄、性别家庭环境的比例基本对等,未加任何选择。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师的教学水平基本相等。

八、实验程序

整个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

1、基础发展阶段(2009年3月——2009年7月)

主要任务培训实验执教老师,为全面开展实验作准备工作,同时边调查边充实完善方案边实验,实验一开始我们就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知两个方面开展实验研究。积累资料撰写出高质量的经验总结论文。写出阶段实验总结报告。

2、深化发展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月)

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的情况和实验目的、实施方案,积累资料,分析实验情况。撰写出高质量的经验总结论文。写出阶段实验总结报告。

3、分析总结阶段(2010年3月——2010年7月)

主要任务是检测实验效果,总结经验教训,全面进行鉴定。撰写出高质量的经验总结论文,撰写出实验总结报告,编辑《实验单项研究成果汇编》

九、实验结果报告

(一)学生各科成绩稳定的显著提高

实验班(组)学生各科成绩明显高于全级(对照班)学生各科成绩。

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比较

由此可见,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学习的本质、学习的概念、学习的原则、学习的特点、学习的规律、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艺术、学习的卫生、学习效率、学习环境,以及特殊学法、记忆方法、科学用脑等诸方面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知。实验班(组)学生各成绩稳定,均优于全校同年级学生。

(二)围绕课题研究,构建多媒体教学模式

围绕课题研究,不少教师通过学习和实践,构建了符合本学科教学特点的最优化教学模式。

(三)通过实验促进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

在学生中由于开展“学习指导”,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使被动学习局面转变为自主学习、自主探知的局面。

(四)学生诸方面的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五)教师的业务能力不断增强,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全组教师撰写了多篇高质量论文。

(六)通过实验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

篇8:中学化学竞赛高中

社会的发展和新课改的要求都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 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改变只关注化学知识的传授, 一味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毛病,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单一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模式转向多元化教学模式相结合, 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 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并把多种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它们能发挥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落实化学教学中科学素养培养内容, 努力实现培养目标

1. 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

(1) 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高中化学系统的学习, 将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 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而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将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 创设问题情境.例如, 水能灭火, 但将水滴在酒精灯上却能生火.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以这样的问题引人新课的学习, 必将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是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 也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能力更是人们终身发展的必备技能.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课外的学习中, 例如, 预习, 做作业、复习等, 应针对不同环节的特点, 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m在掌握化学方程式这一环节, 一般都是学生课后背, 教师课堂默写, 然后批改, 反馈.针对化学课堂时间比较紧张, 要求学生课后自己掌握这一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方程式, 教师设计了两种讲义, 一种讲义有要求, 有具体的方程式;另一种讲义只有要求.学生可以根据前一张讲义自己背诵方程式, 在根据后一张讲义自己默写方程式.每天布置一部分, 学生完成效果很好.

2. 注重科学方法的指导,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

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包括观察、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科学实验、科学假设等.它们是相互联系, 逐渐深化提高的.通过化学实验,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也可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中, 一般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8个要素.由此可见, 经常进行探究式学习活动, 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的方法, 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初步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3. 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

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合起来称为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的培养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

(1) 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 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师必须以身作则, 严格要求自己, 成为学生的表率.如发现在讲课中有知识性错误, 不要遮掩, 应及时纠正错误, 并向学生道歉.再如, 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 要按规则操作, 如实记录, 不能弄虚作假, 这样才能教育学生做好实验.

(2) 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化学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确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实验本身是一个严格的科学过程, 要想获得实验的成功, 必须一丝不苟, 来不得半点虚假, 并且必须把各项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实验的每一步操作和观察都要求学生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包括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在内, 是认真对待, 还是敷衍了事, 这里也有个科学态度问题.

(3) 联系化学科学史和故事, 开展科学态度的教育

在日常的教学中, 教师应结合知识教学不断地向学生介绍老一辈科学家研究科学、探索真理的动人事迹.科学家那种对工作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对科学研究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坚韧不拔的精神, 为了真理不畏艰险, 勇于探索, 勇于献身的品质, 都是教育的好材料.

摘要:高中化学的新课改, 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突破口.2003年4月, 教育部正式颁发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 将化学课程划分为3个维度, 即化学知识与技能, 化学过程与方法, 化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是学生发展、社会进步赋予教师的责任.

关键词:化学,教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艾英俊, 李惠芳;用化学科学之美启开学生的创新之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3 (6) .

上一篇:积分制管理心得体会下一篇:六神的解释及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