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阅读教学之我见

2022-08-05

第一篇:创新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板桥镇中心小学校:许慧兰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说明阅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生与作者心灵沟通的桥梁,是小学生汲取知识的源泉,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阅读手段和方法,将大大丰富小学生的知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如何才能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呢? 以下是我的几点认识: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 ,学习氛围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在毫无压抑的氛围中大胆地想,大胆地说,从而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内在的心理要求。因此,教师应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以朋友的身份,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谈氛围,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大胆地把自己对文章的各种感觉以及疑问带到课堂上来。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支持和引导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物质和人文阅读环境。

二、阅读形式要多样化

指导学生读书的形式应该灵活多样,适时变化。做到因材施教,恰到好处。为了让学生获得整体印象,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和美的享受,教师应对整篇课文或重点段落进行欣赏性范读。当教材中出现了句子长、结构复杂或文章难懂的片断,教师采取领读的办法,引导学生读通、读顺、突破难点,为了让学生从不同声调、音色上感知和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也为了便于大面积检查、了解和训练,对于篇幅较长、自然段较多的课文,可由几个人或全组、全班学生轮流读的形式进行。为了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和序目理清文章脉络,捕捉关键词句,可引导学生细心默读,在读中思考句子。为了诱发想象,形成意境,发展形象思维,对于画面集中、含义深远、语句优美、描写生动的地方,教师可指导学生小声自读,或者配乐朗读,把学生带到文字的情景之中,吧文字变成生动的场景,从而深刻地理解文章素要表达的感情。为了提高兴趣,深入理解内容,体会人物思想表情,对故事情节对话较多的课文,可进行分角色表情朗读;对于句意连贯、句式复杂、内在联系紧,逻辑性强的句群、句组或段落,可采用层层点拨设问,步步引读的形式。为了强化记忆,激发灵感,活跃气氛,对于诗歌、警句或精彩的句段也要齐读。当然还可以让学生听录音进一步体味朗读的技巧。要因材施教,精心设计读的形式,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读懂、读熟、读通、读好课文,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重视阅读技能的指导

(一)在阅读中重视质疑能力的训练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很喜欢问,但常有一些不合理的、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的无价值的问题,将原本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搞得很糟糕,同时不合理的疑问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这也就验证了“敢问不难,善问不易”这句话。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学会释疑,激发创新思维,怀揣“问号”步入语文殿堂。

1、从审题中质疑。

课题是文章的“窗户”,犹如传神的眼睛,因而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审清题意,在题目处设置疑问,从而为阅读课文串起一条主线十分必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和写作能力。课文的课题总是文章的中心,有的概括了课文的中心思想,有的明确了课文所选定的对象材料,有的提出了课文的时空范围,有的介绍了文中主人公或主要发生的事件等等。只要我们能抓住课题巧妙地进行质疑,就能使阅读带有浓厚的趣味性,从而培养学生从课题入手阅读课文的能力。如教《狼牙山五壮士》,可扣紧题目重点字“壮”来引疑:课题为什么用“壮士”而不用“勇士”或“烈士”呢?经过引导,学生明白了“壮士”是指特别英勇豪迈的人,而且不一定牺牲,所以壮士的称谓最合适。接着又引导;壮士的“壮”体现在哪里呢?这样,教师紧扣题目中心词“壮”字,提出问题,造

成悬念,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体现“壮”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认真研读,分析探讨,多方品味。

2、在朗读中质疑

叶圣陶曾说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需美读。”可以看出读书的重要性,课本中一篇篇文字优美的课文为学生提供了典范的样本和丰富的材料,因此,首先要读懂文章,我们知道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但是一味玩花架子的“读”则完全抛弃了阅读教学的这一宝贵经验。只要学生“熟读”,不要学生“精思”,却要不得。所以教学中以问促读,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展现的促进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

3、从重点词句处质疑

一般来讲,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往往是那些能够直接反映文章中心内容的词语、句子,它于课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抓住它,对于把握全篇课文十分重要。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本文的中心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继而提问,课文是怎样体现“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呢?学生通过阅读,很快就在文中找出了体现伯父这一品质的几个方面,从而感受到了伯父的高大形象。这样,把他们的目光直接引向文章的精华。

4、从标点符号处质疑

标点符号的运用很有讲究,有些标点更是文章的精妙之处,

其表达的效果是难以用文字表白的。如在《穷人》一课中,文中的省略号多次出现就让学生非常好奇,然后同过查阅省略号的作用后了解到,这些省略号表现出了桑娜忐忑不安和矛盾的心理,最终他和丈夫在矛盾挣扎中选择了穷人的善良,决定抚养死去的邻居留下的两个孩子。

5、从课文的插图生疑。

课文中的插图,除了用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外,还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既可以是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还可以是观察能力。

(二)在阅读中重视知识能力的训练

阅读能力是完成阅读的某个方面活动的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阅读技能的训练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

1、理解词语技能的训练:“词是句中最小的、能独立使用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语的理解不仅是识字和句子教学之间的桥梁,而且可以扩大和丰富学生的词汇。对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均有重要作用。例如词意、词性等的理解以及它们的用法,在词意理解方面:可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变换句式、同桌或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方法准确理解词语;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词语理解的方法,进行理解词语的练习。

2、理解句子技能的训练:是语言文字训练包括字、词、句、

段、篇五个流程,其中,句子训练处于字词和段篇训练之间。它既是字词教学的“升华”,又是段篇教学的“起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必须加强训练,分类分块系统地训练。从句子的结构、句型以及句型方面的转换方面入手,有条不紊地进行训练。不仅如此,还要把句子训练与讲读课文相联系。例如名言警句的理解;课文重点的句子的深刻含义的理解等。可以在理解句子中重点词语的意思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合作探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段落技能的训练: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弄清楚段落的主要内容,理解段落的表达形式,如承接式、总分式、并列式、因果式、递进式、转折式等。

4、理解篇章的技能训练:在弄清段落的主要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理顺课文之间的结构与思路,如总——分——总,分——总等多种结构安排:领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如前后照应的写法,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四、注意评价的适当性

教师评价应以能力水平为中心。具有发展性、激励性,是开放式、多样化、过程性的评价。教师首先要明白,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结构多元、性格多样。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给予恰当的评价。一个热情的目光、鼓励的微笑又可以点燃学生心灵深处的星星之火,把学生从“黑暗”带到“光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适时适当评价。

阅读,是小学生汲取知识的源泉,是小学语文课标要求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教师在知道阅读时,一定要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011

年5月22日

第二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张春娥

来源:教学资源网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及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的培养等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试着从培养阅读兴趣,组织阅读专题活动,在阅读中通过发挥学生主体性,优化阅读教学过程等进行了一些尝试,供同行参考。

一、培养阅读兴趣,奠定阅读基础。

从学生的阅读心理来看,阅读的原动力即为阅读的兴趣。阅读的兴趣又缘自于文本的趣味、缘自于读者的一种需要、缘自于一种有效的激励。初中语文阅读自然也需要这种阅读的原动力。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阅读形式的多样性和阅读内容的趣味性。几点做法:

①注意独立阅读与合作阅读相结合。独立阅读就是学生个体的自主阅读,能更好的尊重和发展学生的阅读个性,学生可以择其所好进行选择性阅读。合作阅读的益处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还在于在同学的交流与探讨的过程中得到展示自己的一种心理满足,这种满足的喜悦能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②阅读文本的改编或改写。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改编或者改写,是建立在对文本的理解基础之上的,文本的改编或者改写会激起学生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在这样的思维过程中自得其乐。不过,老师在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改编或者改写时一定要循序渐进,难易适度,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为佳。我们可以把一些叙事性作品改编成短剧进行表演,学生对此尤其喜欢,这对阅读兴趣的培养效果甚佳。

③阅读复述竞赛。为了促进学生认真阅读,积极阅读,教师可以适当组织阅读复述比赛。为了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我们可以先在学习小组内进行阅读复述,然后,由学习小组推荐阅读复述优胜者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阅读复述比赛。具体做法是:由参赛者向评委(由各学习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和教师组成)印发所复述文章,然后,在全班进行复述比赛,评委打分,其他同学以举手支持的方式进行评价。评分标准:声音洪亮,仪态大方,语言流畅,尊重文本,重点突出,表情得当。

学生的阅读不是任其学生自由,教师一定要作好指导,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进行文本的选择,教师要积极向学生推荐读物。指导也好,推荐也好,既要尊重学生的阅读爱好,又要注意正确引导。因此,教师要积极了解学生的

阅读喜好。有的学生喜欢足球,有的学生喜欢了解事实,有的同学喜欢科普文,有的喜欢小说等等,教师应积极地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性的阅读。

二、保持阅读兴趣,强化阅读过程。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的需求心理能激起他对某个事物的强烈兴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就需要教师通过一些合理的方式,为学生设置一些阅读的需求心理,以激发学生强烈的语文阅读兴趣。写读书笔记就是一种督促学生进行阅读的有效方式。我要求学生每周起码阅读三篇课外文章,并且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填写好阅读卡,此卡中我设置有以下内容:文章题目、作者、主要人物及性格特点、佳句摘抄、佳句创造、读书感言。这样的阅读卡既有利于教师进行阅读检查,又有利于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阅读卡是评价学生阅读的有效依据。 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专题阅

读训练。围绕一个专题,搜集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这种阅读便于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某个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的阅读交流,更有利于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事物。专题阅读可以有效地配合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比如,在“走进大自然”、“月球探索”、“人类的起源”等这些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分别开展“大自然探迷”、“自然之歌”、“月球探迷”、“月亮文化”、“人类起源探迷”等专题进行阅读。同时,还通过专题读书报告会进行阅读成果展示,或者举办专题阅读成果展示手抄报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督促学生积极参加读书活动。

三、开展阅读活动,巩固阅读成果。

语文阅读教学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学习。这种学习,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教学引导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在课内读了一篇感兴趣的文章,进而引导学生读同一类的文章,如学了朱自清的《背影》,再引导学生去阅读《父爱是金》另有一番滋味。学了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进而读一读陈从周《苏州园林》对 教育家和园林建筑家介绍说明事物得角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此外,一般可以先布置一个题目,如“我看杨修的死?”“鲁滨逊在孤岛上的冒险生活给了你什么人生启迪?”“从《朝花夕拾》中你可以看到鲁迅的童年生活怎样?”等,要求学生写成文章,这样为了弄清这些问题,学生就需要读大量的文章。有个别学生觉得学校生活苦,没有意思,思想消极,我便引导他读一读海伦•凯勒的《给我三天的光明》。当他们疑惑时,再出示描写这类生活的文章,这样学生阅读兴趣一下子就浓

总之,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在班级内部营造一个良好阅读的氛围,在氛围中同学自由交流、互相竞争,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阅读氛围。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幸福,让阅读成为他终身的习惯,让阅读伴随着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让阅读塑造他们美好的人格,让阅读给他们未来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我们阅读教学的最根本目的。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之我见

梅阁学校

巢惠玲

现行的语文课教学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知识理解型”的教学模式,一种是“思维训练型”的教学模式。前者教师致力于让学生理解语文完整的知识系统,一般按照“解题——释词——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练习”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让学生理解语文工具的知识,而忽视培养他们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后者教师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阅读课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则强调语文课程的发展性,而比较忽视语文的工具性。只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不重视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以上两种模式尽管有不同的教学理念和不同的教学活动结构,但它们也有两大共同点,

一、是前者教师“一讲到底”后者教师“一问到底”。教学活动都以教师为主体,而不以学生为主体。

二、是教学活动都以理解为重点,前者是理解课文的知识内容,后者是通过理解课文发展学生智力。两都是重理解,轻感悟;重分析,轻运用。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衡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否科学,是否合理的标准:

1、是否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在教学中是否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

3、是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4、是否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即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创造性的关系;

5、是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即要遵循发展性原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学汉语拼音、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进行综合性学习。我认为阅读教学应注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掌握语文工具的知识和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并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我觉得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阅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

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末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

一、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例如我在教《索溪峪的“野”》这一课时,尝试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四个成员组成: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两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和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桌椅也跟着进行调整。在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了各小组要解决的四个问题:(

1、“野”在课文中指什么意思?

2、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这种“野”的?

3、是怎样写出这种“野”的?

4、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内容多读一读,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大家踊跃加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积极地进行讨论,各抒已见,合作解决问题。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并适当的点拔,引导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当学生讨论结束后,我让各小组派代表来向老师汇报自学的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已的意见和看法。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适时进行指点,帮助。在讨论汇报中,有的还提出了学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也有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激烈的争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学会团体协作的能力。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沉闷,被动的了。而乐于去学,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中。“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二、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但我们也要充分运用课外的学习资源,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门,走向社会,靠近自然,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增长才干,学会做人。例如:我在教《宇宙生命之谜》这一课时,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上网去查阅有关天文知识,让学生通过上网了解自己感兴趣内容,和解决课文中的疑惑。再让学生在班上把上网后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报,各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学生不但掌 2

握了课文的内容,同时也大大激发对天文知识的浓厚兴趣,课外我还让学生组织一个天文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再上网或到图书室借阅课外书及观测天体,进一步让学生去认识、探索宇宙的奥秘。又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当小记者,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练习当小记者,对别的同学进行采访。在小组模拟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总结:怎样采访才能获得成功,及当记者应当注意些什么。并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中去实践,让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本村的主产业“蛏苗”的养殖户们,让他们去了解蛏苗的养殖过程、了解劳动者的艰辛、了解水污染对水生物的影响等问题。学生在当小记者的过程中,充分的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在这次小记者采访中学生学到了课本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同时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

三、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渗透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人文性的渗透。如在教孟郊写的《游子吟》这一课,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后,我让学生谈谈学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并说说你们的母亲又是如何?你将来想怎样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说出各自母亲是如何对自已无微不致的关怀,将来要如何去报答母爱。我听了后,感到很高兴,及时地加肯定和表扬,并对学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学长大以后能够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学中让学生懂得父母的养育我们的艰辛,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如《落花生》这课是一篇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的课文,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讨论,做人的道理。在学习中领会了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要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对社会有用有贡献的人。在教学中渗透了人文内涵,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四、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法指导

1、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接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建立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2、交还自主权,提供学生创新的时空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转换角色,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

(1)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

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的方法。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好,教师就可以让他当小老师去教其他的同学学习;如果谁的课文朗读得好,就可以请他范读;如果谁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表演。这样在学习中角色不断地转换,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

(3)学生与学习内容中的角色转换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往往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和思想,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及多元化的角色,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教学中可以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让他们与这些角色同喜同悲,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与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鸣,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学生的再创造中得到延伸,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得到了拓展,学生创新的潜质也可以发挥了。

我觉得语文阅读教学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和思想道德修养,才能真正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第四篇:词汇、阅读和写作教学之我见

一、背好单词是学好英语的基础。

词汇的积累是每种语言的基础,没有词汇的积累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一种空谈。然而,如果你问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许多学生都会说“单词记不住”。这确实成为学习英语的拦路虎,虽然许多学生使用了多种记忆策略,迅速记住单词,但没过多少时间就忘了。那么如何才能记住单词,奠定学好英语的基础呢?

1、如果使用计划和监控策略,就能巩固单词记忆。

以单元为单位设计出定期复习新旧词汇的计划,并按计划进行默写、记忆。根据遗忘曲线,如果记忆的单词不复习,一天之后忘掉80%,但只要合理安排复习,形成长时记忆,就能记大部分或全部学过的单词。

随时对所记忆的单词进行监控(如检查、利用阅读文章重现等)。如果单词记忆不实行监控,记忆的内容容易忘,学习效果势必在打折扣。必要的监控和复习(重复)时积累词汇的重要手段。

2、让死单词变为活单词—背句子背课文

通过整段课文的背诵使枯燥、晦涩的死单词变成了生机勃勃的故事、文章。在大量整段的背诵中,多次的重复不断激活记忆的单词,其用法自然而然就深入骨髓了。高三时间比较紧张,可以背一些重点句子(即体现一定结构和用法或使用文中新出现的词、词组及搭配的句子)。

二、重点抓阅读

阅读能力的考查是英语考试的重要内容,也是英语学习者英语运用能力的体现之一。从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实际来看,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对广大英语教学者和学习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我们的英语教学历来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由于缺乏专门的阅读训练,尤其是以语篇能力、思维能力和阅读技巧为核心的阅读训练不足,同时由于学生对阅读的认知偏差,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差、学习兴趣低、成绩没有突破。那么,如何进行阅读训练并以此促进外语教学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最终培养学习者一种阅读习惯,这是我们的教学重点。

1、授之以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英语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字, 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 授之以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做的是点拨,而不是生搬硬套词典上的词条,那只能是浪费时间与精力。给学生更多机会使用词典,让学生学会总结比较。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接受新知识才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并使学生受益终身。

2、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高中阅读课文长难度大, 抽象概念内容多, 形象思维内容少,语法现象较复杂,对学生来说, 认真预习是及其重要的。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并写出自学笔记、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其实,大多数学生是不会预习的,他门的预习只不过就是读一遍课文,这如何称得上是预习?教师要进行及时的指导。可要求学生通读课文之后找出把握不准的单词短语,查阅词典自己解决;每篇课文找出重点句子来划分句子结构和翻译。教师的讲课是边提问检查边解答疑难问题,就不会是“满堂灌”了。这种方法能充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3、增加语言实践量, 延伸英语阅读空间

高中每单元的阅读课文所选的文章都是好文章,涉及面广, 有反映中外文化习俗、世界名人传记、体育竞技比赛、饮食卫生习惯等。但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仅限于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拓宽阅读内容视角,摆脱传统的英语阅读教材的束缚, 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正是有了课堂阅读的指导,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才得以使这一活动延伸到课外。

要充分利用报纸。报刊具有跨学科的丰富多彩、内容鲜活的特色,可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地道的英语表达法、语言知识和文化常识,实现学科间的整合。每周开一节报刊阅读课,旨在通过报刊阅读,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实践,我们可以看到,英语报刊阅读辅助教学有很多不可替代的优势。每个学校都定有报纸,但我个人认为21世纪报中学生版有其他同类报纸所不具备的优势。21世纪英语采用最鲜活最大众化的语言报道或评述英美国家及世界各地发生的大小事件,能使英语学习者学到十分地道的现代英语。 我们知道,新闻英语中所报道的东西,不管是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社会、影视等等,从英语用词来讲,总会有一部分在某一时期甚至是长期重复出现的,如在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问题上,我们会不断地听到inspection(inspector), biological weapons, sanction, comply with , resolution等词。学生经常抱怨说单词学了就忘,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反复接触这些单词的机会,但是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关注新闻英语,许多重要单词是想忘也忘不掉的。另一种记忆词汇的方法就是从丰富多彩的新闻英语中找到大量生动而具体的实例加以验证和说明已学的词汇,这可以巩固和丰富学生所学的知识。在认识与应用了这些所学的重要词汇之后,学生在一般的英文阅读方面以及用英语来表达日常生活方面困难就会大大减少。就语法特点来说,21世纪英语常用一些表达力强而容易上口的句子,在句式上那些可有可无的成分如冠词、助动词、代词等常常省略,同时增加了缩略语、前置定语等的使用,结果使得许多句子显得不符合语法规范,但是学生通过这些新闻英语句式的接触和学习,便会渐渐理解语言的特点。高考试卷上出现的文章都是从报刊、杂志或网络上节选或改编的地道的原汁原味的文章,经常从报纸上阅读到这类文章,在考试中见到自然就适应了。

英语报刊阅读还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在英语文章阅读中,学生往往有注重词语忽略篇章,重视语言忽略观点的倾向,这种倾向十分有害,往往导致词义理解偏差,文章内容曲解。英语新闻报道渗透了记者的新闻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有时记者即使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同一个事物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新闻英语的阅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立场、倾向进行分析、评论,变消极的接受型思维为积极的评判型思维,久而久之,学生便能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并敢于向权威提出挑战。同时,学生还能养成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在有事实、有根据、有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一种观点的批判并建立自己的观点。

其次,语境可分为结构性语境和背景性语境。结构性语境是通过上下文获得的,其技巧和方法一般在日常的常规英语阅读中可以获得,而在新闻英语阅读中,背景性语境的作用更大,因为要理解一篇英语新闻报道,读者只有在事先了解了有关的背景和信息后才能对文章有个正确的把握。比如,一篇有关朝鲜开发核武器的新闻报道,如果读者对朝鲜、韩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之间的微妙的历史关系不够清楚,那么他就很难理解该事件引起的国际反应。反过来,背景性语境的获得,更多的是需要在新闻英语阅读中训练,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在英语阅读中所需要的语境就会得到扩展。

最后,从结构看,一般的英语新闻报道包括三个部分:标题、导语、正文。导语通常出现在新闻报道的第

一、二段,是整个新闻内容的概括,而标题则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因此,我们说,导语是标题的展开,正文又是导语的展开;导语是正文的浓缩和提炼,标题又是导语的浓缩和提炼。这样,学生如果经常对英语新闻的这种常用结构进行阅读训练,那么他们就会很快提高英语略读、快速阅读的能力,对一般英语文章的主旨也能进行提炼和浓缩,写出简明扼要的文章摘要,同时在写作中就会知道如何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充分展开或提炼。

三、写作是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

1、注重写作教学的基本训练阶段

英语属于结构语言,它有自己的基本句型、固定搭配、固定短语等,这些都是不可变的,要想在写作中用上它们,用好它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基本训练。首先,加强五种基本句型结构教学。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型都是五种句型的扩大、延伸或变化,因此训练学生“写”就要抓住五种基本句型的训练,让他们把这五种基本句型记牢,不断运用。五种基本句型是: (1)S+V;

(2)S+V+O;

(3)S+V+O+O; (4)S+V+P;

(5)S+V+O+C。

五种基本句型虽然能表达一定的意思,但无法比较自由地表达思想,因此还必须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扩句训练,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扩句练习。其次,加强句型教学,要对一些句子进行分析,增强他们利用各种句子进行一意多种表达的训练。再次,充分利用新教材中“巩固语言的练习,”对学生进行基本语感的训练。

2、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批改是写作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批改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在于肯定学生的成绩,指出错误,给学生以恰当的评价。但在批改过程中,如果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有错必纠,改到最后,就变成了教师自己的作品;如果对错误视而不见,写得再多也收效甚微。我根据教学实践,对于新教材中的“有指导的写”的写作训练,是规定学生限时写完,同桌、前后桌互相批改,重新行文,再上交。这样批改起来就非常轻松,而且典型错误,很容易找出,有利于讲评。对于新教材中的“自由写作”训练,我指导学生弄清主题,抓住要点,组词造句,安排好顺序,过渡到段落形成短文,多用熟悉的单词和句型,多用五种基本型表达。然后让学生共同研究,互相评论写好的草稿,以便最后写出修改的稿子来,这就有助于减轻教师修改作业的负担,也有利于学生写作的提高。

3、注重专题训练

按照内容将写作分为若干专题,这些专题要紧扣社会热点问题。训练之前教师可提供与这个专题有关的两三篇阅读文章先进行阅读训练,学习文中的词汇和句型。学生写完后,可从中摘录出精彩的词汇与句型统一印发给学生。这种做法的优点是能将同一话题的常用词、短语、句子汇集在一起,便于记忆和使用。例如,07年的高考作文是与教育有关的,如果提前有过训练,写作中用到的教育部、师范院校等词汇就不会成为“拦路虎”了。08年山东卷作文也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这样的专题应该成为备考的重点.

第五篇: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几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使我深深地感受到现代文阅读是学生失分的关键,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整天的写呀,做呀——学习非常刻苦、认真,可最终的考试成绩却与之付出大相径庭,学生灰心、叹气,老师着急、头痛------

那么,怎样才能啃动这快“硬骨头”呢?

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下面我就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谈几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阅读积极性就高;阅读时投入,思维就活跃,阅读效果就好。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教师把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阅读课展现在学生面前,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当中来当主角,而不是被动的做观众,在我的阅读教学活动中,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尝试来使阅读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借助声情并茂的范读,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把他们带到课文的意境中来。

2、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例如语音朗读、多媒体教学等),创设情景,使学生进入角色,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3、划分学习小组,进行课外阅读,读后漫谈自己的阅读体会、感受以及困惑,并增强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而不是让学生为了完成某一任务布置大量的思考题,使学生产生压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完全失去阅读的兴趣。

通过以上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不但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同时也让他们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二、教师应重视阅读教学,时时处处进行培养

其实,学生对现代文阅读兴趣不浓,阅读题得分率低,与教师有着直接关系,我们的教师出于种种原因,忽视了现代文的熏陶与感染作用,更为重视的是基础知识、文言文与写作 的教学。殊不知,选编进我们中学课本的这些现代文吸收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髓,就像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可以让学生尽情享受,可以说是学生增加语言积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因而,教师必须重视阅读教学。

三、教师应教给学生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吕淑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1)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2)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3)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的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个中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词、句。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意思,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使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四、教师应重视学生的现代文阅读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大凡语文“拔尖”的学生,十之八九得益于课外阅读,的确,多读他人的优秀作品,不仅可以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语感。因此,我每学期除了向学生提供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读名著篇目外,每周我都要让学生上一节阅览课,让他们阅读自己喜欢的篇目,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的遨游,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而教师应该做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创设生动活泼的阅读气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教师可引导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讨论会,互相交流阅读的心得体会,可以辅导学生写写读书笔记。也可以利用活动课,诱发阅读兴趣,如举办朗诵会、故事会、演课本剧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需要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更需要他们学习新知识。这就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联系课内知识进行课外阅读。

上一篇: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下一篇:创卫小手牵大手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