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生课外阅读之我见》

2024-04-19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生课外阅读之我见》(精选6篇)

篇1: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生课外阅读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生课外阅读之我见》

古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语文课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不少于145万字的阅读量。阅读不仅是写作的前提,更是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指导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延伸课堂教学,增长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的重要途径。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使之在有效积累量的同时,能有质的突破?

一、激发兴趣充分调动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调动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增长知识。

首先课堂启趣。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在学习课文时,拓展学生视野,指导课外阅读的内容。三年级上册在教授《哪吒闹海》时,可布置学生阅读《西游记》或《封神榜》等课文相关的章节;学完《卧薪尝胆》后,向学生推荐《中国成语故事》等有关书籍,„„使学生有正对性的阅读课外书,选择课外书,从而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

其次榜样引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古今中外文学世匠无一不是博览群书的,经常向学生讲解名人读书故事,培养学生的理想,就可以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对班级中写作好的或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并让其介绍经验,激发其他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学生的课

外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但光有兴趣而毫无目的、不求方法地在茫茫书海中“潇洒走一回”,我想收效是微乎其微的,课外阅读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常有家长反映:老师,我给孩子买了许多书,而他也都喜欢看,可怎么就没觉得他各方面能力地提高呢?我想问题大多由于学生的阅读方法不对。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至关重要,我认为适合中年级学生的阅读方法有以下几种:

1、精读法。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篇幅又不长的文章,可以采用此法。这类文章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写作的特点,从而获得知识和受到情感的熏陶。

2、浏览法。对于那些篇幅较长或内容不是很重要,但学生又必须了解的文章,采用此法。一般只要求了解内容概况、文章主题、主要的写作方法等。

3、筛选法。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可按照“目的—检索—浏览—精读—摘记”的程序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分步筛选,获取所需知识。让学生学会抉择自己最需要的东西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4.读记结合法:古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本,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摘录优美的词句或新问题、新知识,新感受,以便以后查阅,养成边读边记的好习惯。

三、培养习惯,不断增强课外阅读的自觉性和持续性。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要举行各种活动,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

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

学生掌握知识后,特别是在课外了解到新鲜事情后,总想在同学们面前表现出来。因此,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举办故事会,经验交流会,调动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断拓宽视野,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对于少读书或不愿读书的孩子来说,听故事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讲者的声情并茂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常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产生爱听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他们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在学校或教室的黑板报、墙报以及手抄报中,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精妙词句、逸闻趣事、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以互相交流学习。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成绩获得了肯定的展示,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阅读的热情。

课外阅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天地,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既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知识,又启发智慧,锻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2: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生课外阅读之我见》

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进行的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在低年级学段就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还要求学生喜欢阅读,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使他们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个目标难度虽然不大,但对于识字不多,正处于启蒙阶段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何引导他们完成这个阅读目标,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教师必须加强科学的指导和实践。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才会使学生勤于阅读、乐于阅读。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看书缺乏耐力。指导课外阅读应从兴趣开始,学生只有对课外阅读充满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外阅读中去,才能把课外阅读当作他们的一种享受、一种休闲,从而保持旺盛的阅读热情,主动遨游在浩瀚的书海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

(一)走进童心世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故事激趣法

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在每节语文课上,我都安排3--5分钟的课前交流,请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一次,有一个学生声情并茂地讲了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学生,故事讲完后,学生们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我抓住时机进行表扬,并询问他是从那里学到了这么好的故事,他说他经常看中央电视台的动画节目中,从中还学到了很多好听的故事,可以讲给同学们听。于是我就借势引导学生课外时间多看看注音故事书、童话书。我还趁势向学生推荐了《成语故事》、《益智故事》、《语文经典读本》……在以后的日子里,学生们都迷上了故事,更迷上了故事书。每当课前交流的时候,学生总是喜欢把自己新学到的故事讲给我和同学们听,什么《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小羊喝水》等等,而且他们讲起故事来个个情趣盎然。采用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珍惜文化的情感。

2、拼音激趣法

在拼音教学中激发学生认识词语的兴趣,为读课外书打下基础。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认识汉字起步,在学生学会拼读音节后,我就让学生到课外书中去找自己认识的音节,学生兴趣浓厚,有的同学竟然读完了注音小说《西游记》,不仅巩固了学过的音节,拼读了没学过的音节,丰富了词汇量。还从中受到了挫折教育,增强了意志。

3、识字激趣法

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对于刚学完拼音的低年级儿童来说,就要开始积累了。在教学生字时,让学生对生字进行扩词,可以增加学生词汇量,也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语文第二册《春晓》这首诗歌,有一个学生马上说,我会背诵古诗《忆江南》,我马上表扬了他“你真棒!”这时又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还有……碧玉妆成一树高……”我听了非常高兴说“你也相当不错,你们能说出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古诗,了不起。”又问:“你们是从什么书上看到的呀?”他们都说是从课外书上看到的,于是我又说:“课外书的本领真大,它不仅帮助我们提供了很多很好的词语、背出,还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很多的知识呢!”没想到,第二天就看见很多学生都带了课外书--成语书、古诗、《注音小说》等等。用这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既巩固了生字,又能促使优等生提前识字,积累了词汇,保证了“下保底,上不封顶”,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读”中有所得,在“读”中获得发展;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交流读书感受,激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积累好词。我们常常要求孩子们在作文中能做到用词准确,语句优美。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要求显然有很大的难度。我就安排孩子在课外进行“一句话”练习。要写好话,就要做好练习的指导工作,我先从阅读中入手,要求孩子们看一篇文章时,能找出用得特别好的词语读一读,圈一圈,标一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能把文章中写得特别优美或者精妙的一个句子在摘记本上写下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没有老师的批改,作业就等于白做。为了能让孩子们的课外阅读能有效地开展起来,我每周定时检查他们的摘记情况,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奖励,对做得不好的同学进行认真地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自己摘录好词佳句了。然后,我就对“一句话”练习进行指导:先让他们根据摘下来的内容进行仿写,孩子们在阅读摘记的基础上,写出来的话很不错。如在孩子们阅读完有关春天的课外书后,我要他们也来写写春天,孩子们的作品精彩极了:

“春雨是白色的。你们看,春雨落在梨树上,梨花白了,雪白雪白。”

“春风吹醒了桃树,桃花笑了。”

…… ……

2、阅读感悟,练习仿写。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经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写出绝妙的好文章。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模仿书中的样子写一写,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如在教学《胖乎乎的小手》一课时,我用谜语导课“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学生马上就猜出“手”;在教学生字时,我有一次让学生猜谜语“十粒豆豆入口喜,半个月亮就是胖”。学生对谜语书入了迷。于是,我让学生在读谜语、猜谜语的基础上,自己学着编谜语。学生竟然编得像模像样,有趣极了。

3、开展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争强好胜,有强烈的表现欲。在低年级开展比赛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如在每周二的班会课上,总要抽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来交流自己在双休日中学到了哪些课外知识,比一比谁的课外知识最丰富,然后评出“读书星”,这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非常高;利用每周五的课外阅读课上,请学生展示自己本星期看到了哪些故事、童话或者是背诵了哪些古诗,看看谁交流的故事最多、童话最多,背诵的古诗最多,然后评出各种不同的奖项和不同星级的阅读积极分子,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使他们始终保持进行阅读的兴趣,能多读书、好读书。

(三)指导选择读物,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根据年龄特点,向孩子们推荐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

在掌握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之后,我开始有目的地向他们推荐课外读物。

(1)从学生的好奇入手推荐课外读物。

(2)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推荐课外读物。(3)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推荐课外读物。

(4)从教师的朗读入手推荐课外读物。

如一些生动有趣的小说,如《西游记》、《哈利波特》《三个火枪手》等注音精读物。

2、根据大语文观的思想,有目的地推荐课外阅读材料。

阅读是一项反映个人性格和兴趣爱好的活动,而课外读物的选择是个性爱好的表现,只有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外阅读材料,他们才能深入理解课外阅读的内容。但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一来阅读质量就得不到提高。为此,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以下一些有益的课外阅读材料:

(1)推荐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课外阅读材料。

(2)推荐有益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课外阅读材料。

比如歌颂人类勤劳、善良、坚强、进取、崇高等人格精神的童话、寓言、儿歌等读物,象《安徒生童话》、《三百六十五夜》、《格林童话》等;

(3)推荐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

3、推荐课外阅读材料,扩大学生的信息量。

篇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生课外阅读之我见》

一、营造阅读氛围

“孟母三迁”让我们充分认识到良好环境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阅读环境对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同样不容忽视。创造愉快、和谐、融洽的阅读氛围,学生耳濡目染,自然能振奋精神,投身课外阅读实践之中,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1.浓厚班级阅读氛围。

(1)在班级的墙壁上张贴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如“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在黑板报上摘录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如《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等,以此让孩子们受到感染,不知不觉爱上阅读。

(2)设立班级图书角。教师带头捐书,号召学生踊跃献书,汇集较丰富的适宜孩子阅读的书籍。由热情高、能力强的孩子担任图书角管理员,设立班级图书角。课间课余时间学生借阅书籍。这样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化了课间秩序,浓厚了学习风气。

(3)建立班级QQ群。语文科任教师为群主,班级学生为成员,建立班级QQ群。教师在QQ日志中转载一些适宜学生阅读的文章或推荐一些作品,为学生提供阅读资源。更主要的是可以在日志中发表班级学生的优秀习作。小作者因文章被发表而自豪,从而增强了写作兴趣。作品又适合班级同学阅读,为同学写作提供了范本。学生阅读时还可以写上自己的评论、感受,交流阅读、写作心得。这样,孩子们在上网的乐趣中,在阅读的实践中,培养了兴趣,增长了见识,提高了鉴赏能力。班级的阅读氛围也更加浓厚。

2.强化校园阅读环境。

(1)学校图书室藏书数以万计,其文体的多样化、内容的丰富性不言而喻。藏书中有大量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优秀作品。现图书馆实行了电子管理,学校为每位学生办了借阅卡。据不完全统计,我校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同学有借阅习惯,百分之三十以上学生每周借阅一次。浓厚的课外阅读风气正逐渐形成。

(2)学校在教学楼楼道宽敞处设立了流动书吧,由工作热情高、能力强的孩子负责管理。学生课间、午间、课后借阅,为学生提供了阅读平台,爱阅读的孩子课余沉迷其间,许多不爱课外阅读的孩子也逐渐爱上了阅读。

(3)学校除每周晨读阅读“经典”之外,还开设了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这样在时间上给予了保障。教师还可以在课上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3.拓展社会阅读环境。

图书馆和文化活动中心,拥有大量图书,推荐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前往借阅。许多社区里设有阅览室,因离家近而方便阅读。家庭中可进行“亲子共读”,家长与孩子共读经典,互相督促,相互交流,其乐融融。

有了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的良好阅读大环境,相信每一个孩子一定会爱上阅读,染上浓浓的书香味儿。

二、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之所以文学成绩辉煌,很大原因在于他对评书、对听说故事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多么重要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也应从兴趣培养着手,学生只有对课外阅读充满兴趣,才能积极主动沉迷于课外阅读之中,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需求,当作一种享受,从而以旺盛的阅读热情,积极畅游于书林之中。

1.以文引读法。

语文教学的一大愿景就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教学中由课文内容到引导学生选读相关的课外书籍、文章,或利于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或巩固了课堂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欲望。如我在教学《少年闰土》前,布置学生阅读鲁迅小说《故乡》,学生对整篇小说有了初步的整体印象,学习课文《少年闰土》时理解认识就更加深刻了。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时,引导学生阅读《城南旧事》;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这样由课堂教学把学生引向阅读纵深。

2.以身激趣法。

教师必须阅读面广,知识丰富。教师也应当有意识地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阅读形象。教师入情入境的阅读情感,对于学生是一种很好的榜样,可以起到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我常常利用课间有意在学生面前进行阅读。每逢其时,手捧书卷,沉浸其中,时而全神贯注目不转睛,时而忍俊不禁会心微笑。这些有意无意揣摩不定的阅读情感,无疑感染了许多学生,使他们悟出了读书之趣,点燃了读书欲望。有时,我还把自己的读书笔记暴露于学生面前,好奇心强的学生自然偷偷浏览,这也给学生提供了写读书笔记的样板。

3.书目推荐法。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缺乏鉴赏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

一般而言,低年级学生喜欢图文并茂的童话、寓言故事,中年级学生适宜成语故事、神话故事等等;高年级则可选读历史小说、人物传记等。教师还可以深入了解学生个性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推荐阅读资源。

4.活动激趣法。

“一石激起千层浪”。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读书专题活动,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作品展示。“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养成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边阅读边做读书笔记,可以摘录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写出喜欢这些词句片段的原因。阅读后写读后感,表达出自己的点滴体会。择机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交流,选出优秀的读书笔记进行展示。这样既鼓励了笔记做得好的孩子,又为其他同学写读书笔记提供了示范。

(2)知识竞赛。引导学生阅读特定的读物,如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古典名著《西游记》,关于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相关作品等。约定时间进行关于这些作品的知识竞赛。把竞赛引入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与求知欲望,有益于持续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故事演讲。结合学校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举行故事会或演讲比赛。如在清明节期间开展“革命先烈在我心中”主题教育活动。学生讲述红军长征故事等革命战争年代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故事;结合“发扬民族精神,实现腾飞梦想”的主题教育活动,讲述科学家们献身祖国科学事业以及在各行各业为实现中国梦忘我工作的人物故事。

(4)演讲辩论。可举办读书报告会,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或讲述自己读书过程中了解到的感人故事。也可组织辩论会,如在班级进行“开卷有益”主题辩论会。这些活动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沉醉在书海之中。

三、指导阅读方法

授以“鱼”不如授以“渔”。教师应当利用课堂教学传授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把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的实践之中。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

1.精读速读法。

所谓精读,就是对书报上的一些对自己学习生活有关有益的重点文章或文章中的精彩片段专心致志、由表及里,熟读精思的阅读方法。读书时做到心到、眼到、口到,逐字逐句研读,理解篇章之意,领悟表现手法。要求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边读边想边批注记录,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速读则是以默读的形式快速地浏览,“好读书,不求甚解”。利用少量的时间,浏览更多的文章,获取较多的信息。这种方法适合于阅读报纸和网上浏览,查阅资料等。

2.摘录批注法。

鼓励学生边读书边动笔,运用勾圈点划的方法,在书上做眉批,写出自己的理解感悟,用线划出优美句子、重点句子和精彩片段,用重点号给重点词语加点,还可以提出质疑,引起自己的思考。这样边读边记,从思中悟,才能更好地领悟文章的精妙。摘录是一种做读书笔记的常用方法。教师很有必要对初涉阅读领域的小学生进行耐心细致地引导。要求学生记录阅读的文章标题、出处、作者、阅读时间,摘录好词佳句。对于自己喜欢的句子、片段写下自己喜欢的原因。可以从句段内容、表现手法、思想意义等方面着手。如“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一句,我们可以这样记: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原比作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描绘出草原之美,表现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还可以用写读后感的方法写出对文章阅读的独特感受。

3.活动砺炼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阅读习惯,较高的阅读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培养的。应持之以恒,加强督促,防止自流。为了将学生的阅读推向纵深,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班级或学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专题活动。如,我走长征路(讲述红军长征故事)、我当推荐家(交流学习心得,推荐喜欢的作品)、回归三国时代(畅谈三国人物故事)、我心中的鲁迅(分享对鲁迅作品的领悟)。这些活动能砺炼学生阅读品质,分享读书之趣,促使课外阅读良性循环。学生在长期课外阅读实践中边读边悟,自然会积淀许多提高课外阅读效益的有效方法。

篇4:小学语文课内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一、创设良好的课内课外阅读环境与氛围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在对话的过程中我们创设良好的相应的阅读环境与氛围,往往可以使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课内重现课文情境

让人宛如身临其境的感受,既提供了对话的素材,又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话的欲望。如《丰碑》一文,虽然悲壮感人,但与学生实际较远,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只是程序化的故事英雄。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自由朗读,才能够缩短时空距离,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从而激起学生体验、对话的欲望。我们可以让学生演一演军需处长,使人物的姿态、形象渐渐地鲜活起来,让学生对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镇定”,面对死亡毫无惧色;他“安详”,对工作竭尽全力;他“不朽”,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2.课外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阅读

一个巧妙的问题,是一支点燃学生思想的火把。我在教学《太阳》一课前,教师先讲了一个学生的小故事:小时候从报纸上得知苏联宇航员登上了月球,于是,立志长大了要登上太阳。这时,学生哄堂大笑,教师趁机问学生为什么笑,再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与文本对话,深入地了解太阳的特点加深对太阳的认识。这样不但提高了预习效果,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课内课外都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

学生能够读准了字句,掌握了音节,熟练朗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透彻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神气”后,如何与文中高尚的道德情操产生共鸣,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意志,即由文字、文章上升到对文学对文化的品味、鉴赏的层次呢?农村学生的生活面窄,所以不可能一下子体会那么多的文字中包含的生活场景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如何带领他们去读呢?我认为在朗读过程中,学生要由文字转化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读“山”便会有山之巍峨雄壮,读“海”便会有海之博大深邃。在教学《鸟的天堂》时,我让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闭眼想象,把自己置身于榕树下,感受鸟的叫声,拍打声,嬉戏声,体会鸟的多,榕树的茂盛;教学《月光曲》时,让学生闭眼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海浪的起伏变化,周围环境的变化。这样与作者产生共鸣,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对文章最佳最深的理解,增强对文学文化的鉴赏能力。

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内课外阅读习惯,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

良好的习惯对阅读常重要。要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点、画、记的习惯。要求学生从小形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做到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求解,逐渐养成初读—细读—深读—熟读的好习惯,反复读不厌读的习惯,边读边思边悟的习惯等等。

磨刀不误砍柴功,掌握良好的技巧必不可少。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思路、写作方法和课文中心,借鉴写作技巧,还可以指导学生速读—回读—精读—背诵。如文章较长,可采用先“速读”,大概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再根据课后的作业或老师的提问进行“回读”,反复阅读疑难部分,从中找出答案。文章中写得精彩的段落,让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地“精读”,并从中读出味道,读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背诵”。

四、拓展课内课外阅读渠道,扩大阅读面,丰富阅读量

开发多种教学资源和阅读资源,利用多种渠道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我向学生推荐《小星星》、《小学生之友》、《小学语文报》《江西日报》、《赣州晚报》《故事会》、《读者》、《知音》、《演讲与口才》等报刊杂志;也推荐新课标中的中外名著,如《水浒传》、《西游记》《鲁宾逊漂流记》等;也提倡网上海量阅读,当然要正确甄别;生活中的广告语、流行语、标语等也值得一番阅读及体会。

五、开展阅读展示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内课外阅读积极性

篇5: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生课外阅读之我见》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它对人才的知识、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今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也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当新世纪拉开帷幕的时候,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对此,我有几点浅见。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一般的做法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松鸡和乌龟》的故事,当我讲到乌龟们为了让松鸡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松鸡的羽毛全部拔光。这样松鸡没法飞走了,它们的目的也都达到了。可是有一天正当它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讲到这我嘎然而止,学生迫切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3、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 1

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将相和》《赤壁之战》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着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我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又比如,我们学习了《我和企鹅》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谛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 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

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三、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1、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2、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3、开展活动进行阅读。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有关活动,比如组织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4、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 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坚决杜绝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造成种种不良影响。

四、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篇6: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生课外阅读之我见》

阅读是绝大多数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种十分有乐趣的活动。但怎样才能享受到这种乐趣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抛开功利,为兴趣而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不妨这样说:“只有能够让学生体验到阅读是一种享受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里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在课余广泛地进行阅读呢?

一、在多元感悟中体验阅读乐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感受,因此,不论是对教材还是语文教学活动,他们都有自己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从亲历的实践开始,获得认识,形成情感,最后产生感悟,逐渐积累成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创新萌芽,并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去体验,享受阅读的乐趣。

例如,执教《寒号鸟》这篇童话故事,总结课文时,我让学生谈谈学了故事后的感想。一个学生说:“喜鹊真好。它很关心寒号鸟,老劝它垒窝。寒号鸟要是能听喜鹊的劝告,就不会冻死了!”另一个学生说:“我觉得寒号鸟太懒了,它是自作自受。”又一个学生说:“我认为喜鹊也有错误,它不应只是口头上劝劝,应拿出实际行动来帮助寒号鸟。如果喜鹊动手了,寒号鸟一定也会跟着做。”我及时赞扬这位学生想法独特,爱动脑子。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寒号鸟是怎样对待喜鹊的劝说的呢?”学生各抒己见:“我觉得喜鹊只是劝劝寒号鸟,寒号鸟就不耐烦了,寒号鸟是不会跟着喜鹊垒窝的。”“我认为寒号鸟太傻了,它冻死的那个晚上,干吗不到喜鹊的窝里去挤一夜?”“我觉得喜鹊在那个晚上应该去关心关心寒号鸟,看它能不能挨过那个晚上!”……“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寒号鸟是很傻,懒惰就是它最傻的表现,你们说呢?”

阅读是一个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感受;教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不同感受,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享受阅读带来的无穷乐趣。

二、在角色转换中体验阅读乐趣

角色往往决定着人的思维、情感、语言和行动。对于一些情节生动的课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进入角色进行感悟,从而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体验,享受阅读的乐趣。

例如,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从现在开始》一文情节生动,道理浅显。我打破课堂界线,把教室布置成了“森林王国”,每个学生就是森林里的“小动物”,我则是“狮子大王”。“狮子大王”要招聘新大王,“动物们”跃跃欲试。“猫头鹰”要动物们白天睡觉,晚上起来干活,“动物们”怨声载道;“小鹿”要动物们跳着走,“动物们”不停地跳,最后累得气喘吁吁,筋疲力尽,对小鹿也抱怨连连。大家对第三个候选人“小猴”,自然也充满了猜疑。听听“小动物们”的议论吧:“唉,这位新大王不知会怎么折腾咱们呢?”“我可是再没有力气了。”“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没想到,“小猴大王”让“动物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你可以感受到“动物们”的喜出望外和发自内心的欢呼。整个课堂沸腾了!

角色的变化带来了情感的变化,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通过角色转换,促进对角色心理的揣摩,对人物情感的体验,从而变阅读为经历生活,变旁观者为当事者,变感悟人物情感为自我流露情感,真正促进了学生真心阅读,真实感受,体验阅读的乐趣。

三、在丰富想象中体验阅读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应重视语言文字的熏陶感染作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的碰撞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例如,教学《画风》时,在学习了课文介绍的四种风后,我请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风。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有的说:“我看见小姑娘的帽子被吹掉了,就知道有风了。”有的说:“讲台上的本子被吹跑了,说明有风了。”有的说:“海上的帆船撑着船帆在快速航行,说明风很大。”还有的说:“一阵大风吹来,小乌龟被吹得四脚朝天,躺在地上。”……用课文中的话来说,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却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风。找准这个生活感受,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学生学起来就感受到了生动和愉快。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我用叶圣陶的散文诗《风》做结尾,激起学生继续研究风、试着仿写小诗的兴趣。一些学生创作出了“但是当树叶飘落时,我们知道那是风在散步了”“但是当风筝高高飘起时,我们知道那是风在淘气了”等优美小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我完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联系课文思考,学生之间互相进行思维启发,并在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探讨。

上一篇:乌氏庙碑铭 阅读答案附翻译下一篇:四(上)四单元作文教学设计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