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初读”不放松——小学语文高效阅读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

2022-09-11

“初读”是学生对课文的通读阶段, 是语文教学的突破口, 是基础的基础。著名教育专家周一贯老师说“让每一个孩子读通课文, 这是阅读教学的底线, 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 更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良心所在。”但是, 在当前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 初读被有意或无意地淡化、弱化的倾向已经比较严重, 为初读而初读, 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行为经常可见。

1 解读现状, 探究语文阅读教学轻视初读课文的成因

目前, 作为一线的很多语文老师, 在潜意识里已经淡化了“初读课文”的教学, 常听到老师在办公室谈到语文课第一课时不知如何上时, 会自我解嘲道:第一课时, 读书呗。似乎第一课时就是不用精心备课也能轻松完成的家常课了。当然, 淡化、轻视“初读课文”的现象, 在某些观摩课中也比较突出。有几回观摩课后, 笔者特意检查了学生的读书情况, 结果是全班学生能够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的一半还不到!为什么老师们都不愿花多的精力、留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开展初读教学呢?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

1.1 曲解了“人文和工具”的统一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的课程标准同时还强调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在教学中的地位。因而就出现了广大语文教师只注重在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 而忽略了语文姓“语”的本质。

1.2 寻求“动感课堂”的热闹

课堂气氛热烈是新课标下衡量一堂好课的一个重要标准, 所以老师们都怕“初读课文”阶段会造成课堂的冷场。同样的工夫与其放在初读上不见“成效”, 不如用在“精读”上“亮点”频出。因此不愿也不想花时间在初读课文这一环节上, 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2 深刻领悟, 重温语文阅读教学初读课文的价值

解读当前语文课堂上初读弱化的倾向, 我们很有必要重温初读课文的价值:

2.1 基础功能

初读就好像是给整个阅读教学“打桩”, “桩”打扎实了, 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益才有根本的保证。

2.2 训练功能

初读有其特定的训练任务, 如审题能力、试读能力、理解词语能力、质疑问难能力等等。尤其是读通课文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一种阅读能力。这种阅读能力的培养, 则全在由“读不通”到“读通”的反复诵读过程中。同时, 读通课文还是最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感途径之一。

2.3 情感功能

因为学生良好的阅读心境, 总是从初读课文的成功开始的。这是一种弥散于阅读教学全过程中的持久积极的情绪倾向。如果人人能获取“初读课文”时的那一份愉悦, 就必然会在阅读教学的全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态势。反之, 如果学生在初读课文这一环节上学得乏味无趣, 甚至连把课文读通都觉得十分困难, 当然也就不会有深读探究的好心情。

3 让初读回归理性, 成为高效阅读课堂教学的永恒的追求

那么, 如何让初读课文回归理性, 成为小语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永恒的追求。

3.1 导入新课———精心设计、不拘一格

“一出好戏要有好的开头, 一堂好课要有好的开端”。导入新课无疑是初读课文重要的一环。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 不管采用哪种导入方法, 只要教师根据文章的特点, 做了精心的设计, 就能够使学生的精力集中, 自然地进入学习境地, 诱发学生对更高层次学习的需求。

3.2 教学字词———创设情境、变换方式

在初读课文时进行部分字词教学是一项突出的任务, 张祖庆老师认为, 词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表现”。学生学习词语, 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 更重要的目标是指向于“言语表现”。因此, 他建议教学词语, 要结合课文内容, 创设“语用”情境, 让词语在表现中最大限度地增值。

3.3 读通课文———按学设教、把课教“活”

“古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在初读这一环节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 读充分。不要认为读通课文出不了教学上的“亮点”。其实, 按学设教, 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这就是最大的亮点。在此还是让我们看大师的教法。

案例:于永正的《秋天的怀念》教学片断:

师:通过预习, 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我们先来读课题, 谁把课题读得让老师满意, 就请谁来读课文。 (请四名学生读课题) 听了你们读课题, 我就知道你们把课文基本上读懂了, 而且感情也基本上体会出来了。请你们四个人来读课文吧。———看, 机会是他们自己争取的, 其他同学不要有意见噢。

(一生读第l自然段, 师相机指导, 如“望着望着’’要读得紧密些, 第二个“望着”可以读得稍轻点。)

(一生接读第2、3自然段, 把“你要是愿意, 就明天?”读成了陈述语气。)

师:“明天”的后面什么标点符号?应该怎么读?

(后面两位学生都读得正确流利。)

师:书要想读好, 必须多练。多练了才能读得正确、流利。读多了, 思考了, 想像了, 才能读出感情。下面请大家听我读, 特别要注意句号、段与段之间我是怎样停顿的。

(于老师动情地读书。读完后, 全场爆发出一阵掌声。)

师:请大家捧起书, 再一次走进《秋天的怀念》。

(学生再读全文, 用了十多分钟)

于老师非常重视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连一个小小的标点也不放过。于老师真挚动人的范读, 强化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增添了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浓厚兴趣。课后, 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周一贯老师说:“听了于老师的范读, 可以少讲三分之二。”这话很耐人寻味。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 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 (吕叔湘语) 。谁还能说初读不出亮点?

初读, 看似简单, 实质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让我们真真切切地为学生着想, 扎扎实实地让初读出彩。任尔东西南北风, 在语文教学改革风生水起、花样翻新的今天, 咬定“初读”不放松, 让出彩的“初读”成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永恒追求!

摘要:“初读”是学生对课文的通读阶段, 是语文教学的突破口。因此, 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初读的价值, 提升初读技巧, 提高初读的成效, 使初读出彩, 成为小学语文高效阅读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

关键词:初读,现状,成因,价值,建议

上一篇:例解出口货物退税的会计核算下一篇: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