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全诗翻译及赏析

2024-04-07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全诗翻译及赏析(共12篇)

篇1: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全诗翻译及赏析

全文翻译: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赏析: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篇2: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全诗翻译及赏析

《蜀道后期》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释

⑴蜀道后期:指作者出使蜀地,未能如期归家。后期,是落后于所预定的归期的意思。蜀,今四川一带。

⑵客心:客居外地者的心情。争日月:同时间竞争。

⑶预期程:事先安排好日期和行程。

⑷不相待:不肯等待。

⑸洛阳:当时的首都。武则天称帝后定都洛阳。

译文

客居思归的心总在争取时间,来来往往事先已计划好日程。

秋风性情急迫竟然不肯等待,抢先回到了我的家乡洛阳城。

赏析

《蜀道后期》是唐朝大臣张说的诗作。这首诗作于武则天天授年间(690年九月—692年三月),其时诗人任校书郎,曾两度奉使入西蜀。诗人本已预期规程,却因事而被迫推迟,因而创作此诗。

此诗前两句写作者力争按时回到洛阳,不料情况突变,秋前回洛阳的希望落空了,表现了心中的怅惘;后两句作者却绕开一笔,埋怨秋风无情,不等自己抢先到洛阳去了,抒写内心感触,点明题意。这样避开了率直无味的毛病,把本来无情的秋风人格化了,借抱怨秋风,抒发心中烦恼,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客心”是旅外游子之心,“争日月”,象同时间进行一场争夺战。这“争”字实在写得好,把处在这种地位的`游子的心情充分表露出来了。“来往预期程”,是申说自己所以“争日月”的缘故。公府的事都有个时间规定,那就要事先进行准备,作出计划,所以说是“预”。十个字把诗人当时面临的客观情况,心里的筹划、掂量,都写进去了,简炼明白,手法很高明。

这十个字又是下文的伏笔。本来使蜀的日程安排是十分紧凑的,然而诗人回归之心更急切,他要力争按时回洛阳。他是洛阳人,在洛阳有家,预期回归,与家人团聚。

下文忽然来个大转折:“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不料情况突变,原定秋前赶回洛阳的希望落空了。游子之心,当然怅惘。然而诗人却有意把人的感情隐去,绕开一笔,埋怨起秋风来了:这秋风呵,也是够无情的,它就不肯等我一等,径自先回洛阳城去了。

这一笔,妙在避开了率直无味的毛病,而且把人格化了的秋风形容为“无情的秋风”。这秋风先至,自然要引起许多烦恼。可以试想,秋风一至洛阳,亲人们必然要翘首企盼;而自己未能如约的苦衷就更不用说了。淡淡一笔,情致隽永深厚。

篇3: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全诗翻译及赏析

1 影视语言的特点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的中文字幕翻译

影视语言的特点在于其声画统一性、瞬时性、通俗性、无注性和艺术性。由于以上几个特性的存在, 从而产生了影视翻译的特殊要求。下面将从影视语言这几个特点的角度出发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的中文字幕翻译进行具体分析。

1.1 声画统一性

麻争旗教授在分析影视语言的声画统一的特点时指出, 影视作品中的语言不是独立存在的, 它是声画统一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论是配音脚本的翻译, 还是字幕翻译, 都具有不完整性。它们都受到语境的制约。也就是说, 影视剧的翻译要与故事、情节、画面、人物等要素紧密的联系起来。声画统一性决定了配音翻译的隐蔽性。因为配音是通过观众的“听”来判断译文的好坏, 译文就必须考虑观众的听觉效果。同时, 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字幕翻译的特殊性, 字幕虽然是让读者观看, 但它与一般的阅读材料不同, 它要与人物的话语在节奏、长短、语气等方面吻合, 即也要对口型, 译文可以让读者在看的同时获得听的感觉。

1) Pi:He’s really doing this.

派:他真背出来了。

这句话是派在给作家讲他的名字的由来时说的。这句话的情景是派在回忆他在数学课上介绍他自己, 并且在黑板上默写无限循环小数“派”, 他写出了小数的后二十位。这时同学们都对他刮目相看, 发出惊讶的声音, 听到有同学说这句话, 在这里他给作家讲述当时的情况。“He’s really doing this.”我们一般将其译为“他真的做到了。”可是如果这里这样译, 就和画面配合的不够贴切, 观众也不明白他到底做到了什么。影片中译者巧妙地将这句话译为“他真背出来了”, 即表达出当时同学们的惊讶, 对少年“派”的佩服之情, 又和画面配合的很贴切, 让观众一下子就看明白了原文的意思。

2) Pi:Wellno, not quite.

派:也不尽然。

派讲完第一节课他介绍自己的名字是无限循环小数后, 作家问他是不是从这以后大家就开始叫他“派”时, 派的回答。“well no, not quite”这句话中的这几个词按字面意思, 译过来为“不, 不很”。这样观众更本不能理解译者要表达什么意思, 但是译者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演员的动作、语气, 把这句话译成“也不尽然”。不仅准确的表达了意思, 而且在音节和口型上也可以和原文基本对应。原文是四个音节, 译文用了四个汉字。而且“quite”的[ai]和“也不尽然”中的音类似, 这使得观众在观看影片时即可以明白意思, 又感到很真切, 真的是外国人在说汉语。

3) The author:I’d assumed your father was a mathematician, because of your name.

作家:光看你的名字, 我还以为你父亲是位数学家。

这句话, 也是派和作家刚见面时, 谈论他的名字时说的。英语的思维方式是习惯将原因放在后面。所以, “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在后。然而在翻译过程中, 没有译为“我以为你的父亲是为数学家, 因为你的名字”, 而是译为“光看你的名字, 我还以为你父亲是位数学家”。这样的语序更符合汉语的思维方式, 把“because”也没译成“因为”, 而用“光”字, 这样译不但口型可以吻合, 译文还更为自然顺畅。

1.2 瞬时性

电影本身的时间就不长, 它的情节总是环环相扣, 观众的心也紧紧跟随其情节的发展, 而且字幕受画面限制的同时, 也受时间的限制, 很快就闪过了, 观众如果过多的将注意力放在看字幕上, 会错过精彩的片段, 同时也会影响对整个影片的观看效果, 因此影视字幕的译文必须通顺流畅, 简洁明了, 能够让观众一眼看过去就明白, 而且还要满足画面限制的要求。

4) Pi:I hope you don’t mind vegetarian.

派:我吃素, 你不介意吧。

派在给作家讲故事时, 他们一起共进午餐。派是个素食主义者, 所以他告诉作家, 请他不要介意。Vegetarian这个词是“素食主义者”的意思, 这里译者直接译为“吃素”使译文简单明了。比译为“我希望你不介意我是个素食主义者”更加贴亲切, 简洁。可见译者在翻译时考虑到了瞬时性和空间限制性。译文字数少且意思清楚。

1.3 通俗性

影视作品是文学作品的一种, 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不仅是在它的表现形式上不同, 在很多方面都有着不同。就观众而言, 影视剧的观众范围更加广泛, 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因而, 影视翻译语言就要雅俗共赏, 通俗易懂。

5) Pi:I would like to be baptized.

派:我想受洗。

这是派和父母谈论关于他的宗教信仰时派说的一句话。这里“baptize”的意思是“洗礼”, 是指一种宗教仪式。这里直接译为“受洗”有所不妥, 一些观众可能会不理解或有误解, 这里译为“接受洗礼”会更为贴切, 同时与原文在音节上也更接近。因而译者在翻译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影片的受众面, 让语言尽量的通俗易懂。

1.4 无注性

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 当遇到读者难以理解的地方, 或者文化负载词时可以在后面加注释。但是影视作品由于画面的限制因素和其观赏性是不可以加注。在影视语言的这个特性中, 钱绍昌教授特别提到了两种比较难译的情况, 并且根据其多年的翻译经验也提出了一些有效译法。这两种情况:一是, 因中外观众知识面和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而造成的难点。二是, 双关语和文字游戏。在翻译实践中可以发现, 确实如此。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中也有类似的情况。

6) Twenty Questions and Eye Spy

打发时光

Twenty Questions和Eye Spy都是在美国孩子们玩的小游戏。这几个词是出现在派和老虎被困在太平洋上时, 他想了一些办法让自己能够在大海上生存, 其中一条是自己要找点事情做, 但是又不能太耗费体力, 所以他觉得这两种游戏是不错的选择。这里没有直接翻译出来, 而是翻译成“打发时光”, 这里译者翻译的很贴切, 人们玩游戏的目的就是打发时间, 消遣。在没有人迹的海上派可以通过游戏来打发时间。如果直接译成两个游戏的名字, 肯定有很多观众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这样的译文, 简单清楚, 观众就一目了然。

7) Thank you, Lord Vishnu!

谢谢您, 毗湿奴。

Lord Vishnu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中的其中一位。一般译为“毗湿奴”。这里译为“毗湿奴”, 略显不妥。一些不信教或者不了解印度文化的观众可能就不能理解这个毗湿奴是什么意思, 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观众就会去猜测。这里直接将Lord Vishnu译为“我的神”, 会更好一点, 这样观众一看就知道, 这个Vishnu是一位神。

1.5 艺术性

影视剧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因而, 译者在翻译影视作品的时候不仅要译出原文的意思, 而且要译文“有味”。这里的“有味”即指生活化, 风格化和戏剧化。更具体的说, 就是影视作品不仅是让观众看完以后获得一些知识, 更重要的是想引起观众的共鸣。这就需要译文生活化, 就是要贴近生活, 让观众感到这是真真实实存在的;风格化, 就是要考虑到作品的风格, 考虑到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征等;戏剧化, 就是译文要生动有趣, 有美感。

8) So unceremoniously.

就那么走了。

这句话是派和老虎到了岸边得救后, 老虎连看都没看他一眼就走了, 而派却伤心的像小孩子一样嚎啕大哭的时候说的。这句话如果按其字面意思译是“这么没礼貌”。这样译的话, 观众肯定会有点儿不知所云, 而译者将其译为“就那么走了”, 意思不但清楚, 还表达出派对老虎的依依不舍之情, 不管怎么样老虎陪他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这样可以引起观众的共鸣, 感受到派当时的情感。

9) Mother:That is true.

妈妈:这话在理。

这句话是在吃饭时, 一家人在谈论派的宗教信仰问题时, 妈妈同意爸爸说“科学在几百年间让人们对宇宙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而这是宗教所比不上的”时的一句话。这句话要是译为“那是真的”, 不但不能达意, 而且显得生硬。译者很巧妙的译为“这话在理”, 就感觉很贴近生活, 让观众感觉到这种家庭成员在一起吃饭聊天时的氛围, 让观众有一种亲切感。

2 结束语

影视翻译研究在我国的起步较晚, 而且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而, 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 再加上中外文化及语言差异, 让影视翻译更加难。目前, 我国的配音翻译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同时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配音演员。而字幕翻译却不尽如人意, 一些市面上的影片字幕粗制滥造, 这不仅是因为字幕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同时, 还因为对字幕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我国大多数的字幕都是字幕组翻译, 没有正规的体系规范。然而, 现在由于字幕省时省钱的优点变得越来越受欢迎。而且, 它为很多想学习外语的观众提供很大帮助。因而, 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不管使用哪种字幕翻译还是配音翻译, 译者都要使影视作品既保持其原汁原味, 又要符合译入语国家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译者就必须要掌握影视语言的基本特点, 同时不断钻研和总结影视字幕翻译的规律和经验, 力求保持原作品的韵味和风格, 让译文传情达意, 从而让观众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艺术的审美享受。

参考文献

[1]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 2000 (1) .

[2]麻争旗.影视剧翻译方法谈[J].现代传播, 2012 (3) .

篇4: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全诗翻译及赏析

关键词:《老人与海》 翻译美学

引言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过程就是各种文学作品的传播,为了促进文学作品的传播,需要对不同的语言进行翻译。翻译是各种信息进行有效传递的一种方式,能够实现不同语言的读者对各种信息的理解,通过翻译,可以使得读者获得另一种语言信息。在翻译的过程中,译文应该要保持对原文的意思准确、真实地传递。小说自传入我国之后就获得了广泛关注。为了使我国读者能够保持对原文意思的理解,需要加强对语言翻译的研究,将原著尽可能完整地展示给我国读者。对于这部小说,我国有几个翻译版本,其中翻译的语言体现了汉语的使用规则和美学特征。

一、《老人与海》简介

《老人与海》是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位渔夫在打鱼时遇到的各种困难,渔夫桑地亚哥一共经历了八十四天的捕鱼过程,当中没有任何收获,第八十五天的时候,他决定到更远的地方打鱼,经过一番努力之后,他捕获了一条大马林鱼,然而在返航的时候遇到了无数鲨鱼,为了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渔夫与鲨鱼进行了搏斗,最终虽然安全返回,但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却只剩下了骨架。在这部作品中,海明威采用了象征主义手法,对各种意象的含义进行了深化。其中大马林鱼代表的是人生的欲望和理想,鲨鱼则象征着人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大海象征了人类社会,渔夫象征了生活中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奋斗的人,整个捕鱼过程则象征了人与自然进行搏斗和抗争的过程。在写作技巧方面,海明威采用了简洁、明快的对话,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创作风格,海明威使用的语言形象具体,但是主题隐藏得比较深。笔调潇洒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感,也没有着意地渲染和概括,但是却能够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深刻地描绘,体现出她的自然主义白描手法。对这部小说的语言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虽然简洁,但是却异常有力,具有一种无法抗拒的美。

为了使我国读者对这部作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需要对作品的语言、主旨等进行准确的翻译,将英文信息转换成为中文信息,从而使得译文的读者能够获得和原文读者一致的阅读体验。翻译的过程需要遵循目的原则、忠实原则。目的原则指的是译者进行翻译的时候要参考原文和翻译功能,同时也要关注译文所产生的一种目的,只有在翻译语的语言环境下,译文才能有它独特的意义,才能被受众接受。忠实原则指的是译文要尽量忠实于原文,不能对文中表达的思想进行随意更改,更不能妄自增加一些新的内容,一切都要以保持原文为基础。

二﹑《老人与海》译本的语言赏析

译本的质量会对读者的阅读体验产生很大的影响。对西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一般会采用归化和异化两种方式,而归化和异化是两种矛盾的翻译方法:归化要求译文应该要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以及民族特性,是通过对外来文化进行研究和分析之后将其融入到我国文化中的一种翻译形式。异化则指的是在翻译的过程中,译文要尽量保持原著中国家的生活习惯和特征,对原著中的内容尽量不做任何形式的修改,以保证其原始性和真实性。这部小说在翻译的过程中,归化和异化的方法都有所应用,将语言的美体现出来。

(一)直译和意译方式

在对西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的时候,常用的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指的是将原文中的内容直接翻译成为中文的方式,这种方法可以确保译文与原文在形式和内容上保持一致,是对原著的一种最大程度的还原。但是这种翻译方式比较机械,因此会使得翻译的内容缺少一些美感。相比较而言,意译是一种对原文的主旨进行深化的翻译过程。在这种翻译模式中,会对原文的主旨、意境等进行转换,有可能会改变句子、删减词语或者增加词语,从而使得译文的结构、语言等更加符合我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很多西方文学作品在进行翻译的时候,会遇到各种情况。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译者逐渐将翻译内容细化,使得译文的内容更加准确。比如《老人与海》的翻译,也经过了很多次的调整。有很多译者对这部经典进行翻译,有的译者将长句分成短句,有的将短句合并成长句,有的对原文进行直译,有的对其进行意译,从而产生了多版本的译文。大多数的翻译都会遵循忠实原著的原则,因此翻译作品与原文之间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二)《老人与海》的译本语言赏析

1.《老人与海》翻译中的显性美

翻译过程中的显性美指的是原文在形式层面上形成的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美。比如在词汇以及句式上存在的一种韵律美,就是一种显性美。为了使得译文也体现出一种美学效果,需要对源语言以及目的语言进行良好的掌握,从而才能熟练地对各种词语进行转换,对于原文中的有些词汇可以保留,而有的词汇则可以放弃,没有必要对每一个词汇都进行翻译,尤其是英语中的一些词语仅仅是起着连接作用,在言语片段中只是一个辅助部分。比如当圣地亚哥在晚上回到海滩边时原文的描述是:“Then he shouldered the mast and started to climb.”有译者将其翻译为“然后他背着桅杆开始往上爬”,也有另一个翻译版本为“然后他打起桅杆往岸上爬”。在原文中,shoulder被当作名词时有肩膀的意思。在海明威的笔下,他将渔夫塑造成为一个受难耶稣的形象,因此横在他肩头的桅杆就像是一个沉重的十字架。两个翻译版本中,一个使用“背着”,无法显示横背这一特点,而另一个使用的是“打起桅杆”与我们的语言理解有一定偏差。另外有译者将其译为“把桅杆扛在肩上”,与我国读者的语言使用习惯比较吻合,在这里也是一种比较合适的翻译方法。

2.《老人与海》翻译中的深层次美

译本的翻译质量体现了译者对语言的把握能力。在翻译的过程中,想要体现出一种深层次的美,则需要对原文中的意境、风格等进行翻译,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文章的意境翻译属于难点,尤其是对于汉语而言,意境是语言的精髓。然而国外的很多文学作品对意境的关注程度不如汉语的高,将其翻译成中文时,应该要符合我国的语言使用规则,将意境体现在译文中。比如在描写圣地亚哥历经过了诸多磨难,终于回到了岸边,那个时候他的心情肯定是十分复杂的,有劫后余生的感动,也有恍如隔世的迷茫。作者在原文中将他的几个动作进行了细腻的刻画,将渔夫的那种苍凉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使得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发挥相应的想象。读者好像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渔夫看到自己经历了八十五天才获得的唯一一条大马林鱼。被鲨鱼吃光,最终只剩下没有什么用处的鱼骨架,这让渔夫感到十分气愤和失落。

3.《老人与海》中的冰山创作风格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冰山”风格的代表作。在整部作品中,形容词、副词以及抽象意义的词汇十分少见,更多的是精确的名词以及生动的动词。在一些章节中,有一些相关的短句串联在一起,无论是在场景还是人物的刻画方面,都表现出一种简洁的语言风格。但简洁的语言中体现出深刻的内涵,因此翻译的时候也要对作者的创作风格进行掌握和了解,才能实现有效的翻译。以小说的第一句为例,朱海观将其译为“他是独自在一条小船上在湾流中钓鱼的老头儿,他已经到这里八十四天了,可是一条鱼都没有捉到。”吴劳将其译为“他是独自在小船上捕鱼的老头,在这个地方已经过去了八十天,但是一条鱼都还没有捕到。”这句简单的描述性话语中其实蕴含了十分深刻的含义,是海明威的“冰山”创作风格的体现。这些简单的词句组合在一起,为小说后面的情节发展奠定了基调。这句话其实是一个并列句,这种句式的安排并不会显得比较突兀,反而能够给人带来一种平和的感觉,能够加深对作品深层含义的体现。考虑到海明威的“冰山”创作风格,在翻译的时候,越来越多的译者并没有追求与原文结构保持一致,反而是将原来的句子分割成几个小的句子,以提升译本的可读性。使用短句,也可以为读者勾勒出比较完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背景,留出大量的空白供读者思考。

结语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一部代表作品,这部小说在我国的文学领域享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经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对这部小说进行翻译的时候,需要把握原文的内涵,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结合汉语的使用规则,将原文中的意境、主旨等体现出来,从而带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语

参考文献

[1]孔玲.《老人与海》中语篇衔接与连贯的分析[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12).

[2]张慧敏,李娟.《老人与海》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分析[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3]郑延国.妙手剪裁 风格再现——《老人与海》新译本片段评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1(03).

篇5:《书愤》全诗及翻译赏析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妙句之妙)

———宋·陆游《书愤》

1161年冬秋,南宋军队分别在瓜洲和大散关打败了北方的入侵金兵。两句诗写的就是这两件事。

瓜洲是古渡口,军队渡江必经之地。大散关是关隘屯兵之处。见“渡”见“关”,立刻会产生战争的联想。诗的特点还在于,并没具体描写战争,只是写出了两地的场景:雄关秋风立战马,雪夜渡口列战船。营造了一种浓重的`战争氛围,没写战争场面而战争确实存在。楼船、铁马、雪夜、秋风给人以战争的悲壮苍凉感。

附诗作原文: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翻译: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篇6: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全诗翻译及赏析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这两句是说,这位雄纠纠气昂昂的须眉男儿,誓在边疆杀敌立功,见这陇上黄云之后,不免回首一望白云所在之处的故乡;但因为还没有报答国恩,所以坚决不想回家。用精炼含蓄的手法,写景寓情。前句连用两个“云”字,引起思乡之情,后句连用两个“得”字,显出他斩钉截铁的决心,前后互相映照,韵味悠长。

出自李颀《古意》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古意:拟古诗,托古喻今之作。

事长征:从军远征。

幽燕:今河北、辽宁一带。古代幽燕地区游侠之风盛行。

黄云、白云:塞上多风沙,沙卷入云,所以云色发黄,而内地的云则是白的。

黄云:指战场上升腾飞扬的尘土。

陇:泛指山地。

参考译文

好男儿远去从军戍边,他们从小就游历幽燕。

个个爱在疆场上逞能,为取胜不把生命依恋。

厮杀时顽敌不敢上前,胡须象猬毛直竖满面。

陇山黄云笼罩白云纷飞,不曾立过战功怎想回归?

有个辽东少妇妙龄十五,一向善弹琵琶又善歌舞。

她用羌笛吹奏出塞歌曲,吹得三军将士泪挥如雨。

赏析

李颀的《古意》是一首拟古诗,写一个在边疆从军的男儿的形象和思绪。首六句写戍边豪侠的风流潇洒,勇猛刚烈。后六句写见得白云,闻得羌笛,顿觉故乡渺远,不免怀思落泪。离别之情,征战之苦,跃然纸上。语言含蓄顿挫,血脉豁然贯通,跌宕起伏,情韵并茂。

这首诗是一首拟古诗。开始六句,用五律将一个在边疆从军的男儿描写得神形兼具,栩栩如生,浮现在读者眼前。第一句“男儿”两字先给读者一个大丈夫的印象。第二句“少小幽燕客”,交代从事长征的男儿是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幽燕之地的人,为下面描写他的刚勇犷悍作铺垫。这两句统领以下四句。他在马蹄之下与伙伴们打赌,向来就不把七尺之躯看得太重,因此一上战场就奋勇杀敌,以致敌人不敢向前。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这三句把男儿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接下来抓住胡须这一细部特征来描绘主人公的仪表。“须如蝟毛磔”五字,说明须又短、又多、又硬。表现出他英猛刚烈的气概和杀敌时须髯怒张的神态,简洁、鲜明而有力地刻画出了这一从军塞上的男儿的形象。这里诗人采用简短的五言句和短促扎实的入声韵,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黄云陇底白云飞”,这是诗的主人公身处的情景。辽阔的原野,昏黄的云天,将主人公更衬托得勇战豪放。“未得报恩不得归”七个字一方面表现好男儿志在报国,因为还没有报答国恩,所以也就坚决不回故乡。另一方面,也说明远征边塞的男儿其实也有思乡的柔情。这两个“得”字,都发自男儿内心,连用在一句之中,更显出他斩钉截铁的决心,同时又与上句的连用两个“云”字相互映带。前六句节奏短促,写这两句时,景中含有情韵,因此诗人在这里改用了七言句,又换了平声韵中调门低、尾声飘的五微韵。但由于第八句中意旨还是坚决的,所以插用两个入声的“得”字,使悠扬之中,还有坚定果断的劲道。

接下去,出乎意外地出现了一个年仅十五的“辽东小妇”,人们从她的妙龄和“惯弹琵琶能歌舞”,可以联想其风韵。随着“辽东小妇”的出场,又给人们带来了动人的“羌笛出塞声”。前十句,有人物,有布景,有色彩,而没有声音:“今为羌笛出塞声”这一句,“羌笛”是边疆上的乐器,“出塞”又是边疆上的乐调,辽东的少妇用边塞乐器吹出边塞之乐,这笛声是那样的哀怨、悲凉,勾起征人思乡的无限情思,以致“使我三军泪如雨”了。这里诗人原本要写这一个少年男儿的落泪,但诗人不从正面写这个男儿的落泪,而写三军将士落泪,非但落,而且泪如雨下。在这样人人都受感动的情况之下,这一男儿自不在例外,这就不用明点了。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含蓄而精炼。此外这四句采用了上声的七麑韵,“五”、“舞”、“雨”三个字,收音都是向下咽的,因而收到了情韵并茂的艺术效果。

篇7:还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木棉花映丛祠小,越禽声里春光晓。铜鼓与蛮歌,南人祈赛多。

客帆风正急,茜袖偎墙立。极浦几回头,烟波无限愁。

注释

木棉:热带乔木,初春时开花,深红色。

丛祠:荒祠野庙。

祈:求。

茜:草,可做红色染料。茜色即红色。

墙:一本作“樯”,桅杆。

极浦:远水。

注释

木棉:热带乔木,初春时开花,深红色。高士奇《天禄识余》卷上:“南中木棉,树大盈抱,花红似山茶而蕊黄,花片极厚。“

丛祠:荒祠野庙。

越禽:《本草·释名》:“孔雀,越鸟。“李时珍曰:”陵晨则鸣声相和,其声曰都护。“李德裕《岭南道中》”红槿花中越鸟啼。“越”“粤”“古字通。

祈:求。

茜:草,可做红色染料。茜色即红色。

墙:一本作“樯“,桅杆。

这两句与杜牧《南陵道中》:“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繁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意境相近,而诗词写法不同。

极浦:远水。《楚辞·湘君》:“望涔阳兮极浦“,李善注”极,远也。浦,涯水也。

赏析

篇8:电影片名翻译的美学赏析

从美学上来说, 审美客体以审美主体的存在为前提, 审美客体受到审美主体的制约。译品作为审美对象, 是以人的客观存在为前提, 翻译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它产生于人对译品审美活动的基础之上。译品是客观存在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译品的“美”却因主体不同而异。译品具有双重性质, 一方面它作为一种文化产品, 另一方面它又作为依赖于人的审美对象。作为文化产品, 译品是成形的, 不随人的意志而转移的, 而作为审美对象, 它是依赖于人的, 依赖于主体对它的审美活动。这正如金子作为自然矿物是不依赖于人的, 但金子作为“货币”, 却是依赖于人的, 依赖于人的经济活动的 (赵铮郈, 2004:120) 。译品的审美受人的审美需求, 审美能力和审美活动制约。而译品作为审美对象, 它具有主体性, 因为它体现了人的审美偏向和审美情趣。

很多的译品可谓经典之作, 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给我们的视觉, 感觉带来巨大的冲击力, 引发我们产生美好联想, 给予我们启迪。但是由于原语读者的审美观念、审美角度、审美文化与译入语读者的审美观念、审美角度、审美文化有着差异, 使得译品再现原语美的内涵就甚是艰难。如我国的凤凰牌自行车翻译成“phoenix”, 凤凰在汉语中象征着“吉祥, 富贵”, 可是英美文中“phoenix”, 有“死里逃生”的联想意义。很明显, 将凤凰翻译成“phoenix”产生的审美效果不但不能促进译语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可能还会赔本。因为它产生的审美效果会让消费者望而怯步, 达不到原语消费者的那种积极的反应。由于文化的不同, 影片名的翻译应有所取舍。如有一部英国影片的片名为《B&B》, 讲述的是父女二人为了生活, 苦心经营自家旅馆。片名是英文《Bed&Breakfast》的缩语, 这是在英国很常见的一种家庭旅馆, 为顾客提供床位和早餐。对于没有文化背景的中国人来说, 直译名《床位与早餐》显然起不到导视的作用, 因而译者把它译成《欢迎光临》, 这样既点明了影片的主题, 又顺应了中国人的习惯思维与表达方式, 这种译法比较容易为中国人理解。

虽然要做到使原语从形式到内容与译语达到美的对等很难, 但是各行各业中的许多译品却展露了美的身姿。接下来将从电影片名这一行业探索和挖掘美的亮点。

二、

1.影片名的创新美

今年的新片《非诚勿扰》, 运用了符合中国观众审美情趣的四字成语。这一电影名称不仅形式上简洁明了, 而且这四个字的含义也与影片的内容相当的一致。中文片名从字面意义上已经激起了观众的好奇心, 激起了观众的观看欲, 它的美就体现在意思明了, 用字精炼之上。它的英文译名《If You Are The One》, 从字义上去理解仿佛与中文译名不匹配, 但是细细体会, 于这简朴的外表下我们可以感觉得到主人公对真爱的追求。其中文名采用的是否定的形式, 而英文名采用的是肯定的形式, 译名在忠实于原名内涵的基础上增添了情感色彩, 更加深化了主人公渴望找到理想对象的那份热情与执着。另外译名用了第二人称, 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拉近了影片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票房机率。

《梅兰芳》的英文译名《Forever Enthralled》, 众所周知, 梅兰芳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京剧大师, 其名声享誉国内外, 国内观众一看到这一电影名会肃然起敬, 心中油然而生对这一历史人物的迷恋, 而英文名却为何没直接用主人公的名字呢?这就是译者的高深之处。因为梅兰芳毕竟在国外还是不如在国内有知名度, 而且京剧是我国独有的文化, 外国人对京剧没什么概念, 对京剧的感知远远不如国人的深刻。如果采用直译的话会影响它的商业价值。译者将之翻译成《Forever Enthralled》, 脱离了采用人名直译的局限性, 浓缩就是精华, 这一译名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就这么两个字就把梅兰芳一生的成就给浓缩了。译名涵义深邃, 充满悬念。

电影名《The Wedding Planner》《爱上新郎》, 《Ashes of Times》《东邪西毒》, 《Holloween》《月光光, 心惶惶》, 《Moonstruck》《月满抱佳人》等等译名都透露着创新美。

2. 影片名的意境美

《Slumdog Millionaire》译名为《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slumdog”是英语中比较口语话的语言, 将之直译成“贫民窟”, 译名意境生动, 形象, 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通俗的语言中折射出小人物也有时来运转, 逆转命运的奇迹, 刺激着人们对于一夜成名, 一夜暴富的幻想, 增强了人们想要改变命运的信心和希望。译名虽通俗, 意境却悠远。

《Hilary and Jackie》的译名《她比烟花寂寞》, 此译名意境深远内涵丰富。主人公Jackie曾如烟花般绽放了最动人的时刻, 这种成功却是用她一生的孤独为代价换来的, 最终却还因病致死。她如烟花一般灿烂, 如烟花一般转瞬即逝, 但她比烟花更寂寞。译名恰如其分地道出了主人公看似完美却又充满遗憾的矛盾人生。

《You Cannot Take It With You》《浮生如梦》, 《Ghost》《人鬼情未了》, 《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ry》《廊桥遗梦》, 《Bathing Beauty》《出水芙蓉》, 《Lolita》《一树梨花压海棠》等等影片名都体现了意境美, 朦胧的情愫牵动着观众的心, 具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3. 影片名的文化美

动画片《Kung Fu Panda》, 曾一上映就引来了巨大的反响, 中文名称《功夫熊猫》中的功夫是大家引以为豪的中国传统独特文化, 其犹如一块吸附国内外众多追随者与仰慕者的磁石, 并且熊猫又是大家喜乐见闻, 家喻户晓的国宝。作为审美主体的观众对这两种审美客体都有一定的背景知识, 所以采用直译的方法是引起观众共鸣的最好的方法。成功的电影译名应忠实地转述另一种语言所传达的文化信息, 力求达到“形神俱似”。《功夫熊猫》这一译名就是把握住了审美主体观众拥有的关于这一审美客体的的文化底蕴, 从而成功地传达了原名的信息。译名形象生动, 无限新奇, 令人不禁想象到底是什么样的熊猫这么厉害, 还会武功, 钓足了观众的胃口, 让观众无比地期待。

美国电影《Notorious》的中文译名《美人计》, 就是一部饱含中国文化的译名。众所周知“美人计”是《三国演义》里面诸葛先生“三十六计”之一计。影片讲的是原德国间谍约翰的女儿, 热情, 迷人的利亚利用父亲的关系打入纳粹内部, 利用美人计成功窃取敌人情报为祖国效力的故事。虽然Notorious的意思是声名狼藉的意思, 但是它与影片内容不一致, 很显然将之翻译成《美人计》这一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译名更具有吸引力。

《Rebecca》《蝴蝶梦》, 《Stagecoach》《关山飞渡》, 《Nanking, Naking》《南京, 南京》, 《Forest Gump》《阿甘正传》, 《Romeo and Juliet of China》《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译名也体现了文化美。

三、结语

电影片名犹如人的名字一样, 是一种符号, 是区别于其它艺术形式的一个标志, 代表着一部影片的独有形象。但它又不像人的名字, 不是一种任意的符号, 是一种有着背景的符号, 片名的产生需要结合影片的内容、类型、主旨及其影片基于的文化等等方面。好的片名好比外观包装精美的商品, 能顷刻吸引住顾客, 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激发顾客的观看欲。为了能够获得美的译名, 译者要把握译入语观众的审美情趣, 审美文化, 审美期待, 引起他们的心理认同, 从而创造出能够激发观众观看的美的译名。

参考文献

[1]李永呤.文艺美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赵铮郈.主体美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3]林葳.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与美学探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6) .

[4]李楠芳.艺术性与商业性的结合[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 2008 (3) .

[5]李琳, 贾东亮.电影片名的文化美学特征与翻译[J].安阳大学学报, 2004 (4) .

[6]周其祥.电影片名翻译的四项基本原则[J].三峡大学学报, 2008

[7]李树.从翻译对等和接受美学角度解读英文影片译名[J].绥化学院学报, 2008 (5) .

篇9:山寺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高耸的群峰寒气逼人,一座佛寺屹立在山顶。

疏疏的树木漏下几点星光,月亮迎着行云匆匆前行。

高山绝顶来人稀少,苍松在林中犹如鹤立鸡群。

一位年过八十的老僧,从未听说过世间所发生的事情。

注释

众岫:群山。

岫:峰峦。

精庐:这里指佛寺。

流星透疏木:写出了从疏落的树枝空隙之间,看见夜空的流星划过的景象。

走月逆行云:写出了月亮之侧云朵漂移,云行而反似月走,云与月看似逆向而行的画面。

赏析

贾岛的《宿山寺》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七十三。全篇一山,一寺,一星,一水,一月,一云,一松,一鹤,一僧,来此一宿,不禁烦襟涤尽,皈依之念顿生。众岫之寒,流星之烁,林木之疏,走月之逆,片云之行,松巢之高,仙鹤之不群,老僧之混沌,契合一体,诗人的笔意,地僻境清,远离俗世,胸襟高洁,超群之致,随手拈来,流露于字里行间,实在令人叹而观止。

起笔从视觉形象写起:群峰高耸,山,无需多着墨,用一“寒”,其色自青,翠色浮空,透出一片寒意;而“耸”字极神,山高,峰极为挺拔。诗人投宿的寺院就坐落在群峰环绕的一座山峰的绝顶之上。作者用了水墨画的技法,勾画出山寺孤峙高寒的特点。

颔联始见奇笔,“流星透疏水”,星本不动,影落水中,水流而反似繁星流动,流淌中,繁星随水而逝,非是夜空中闪亮划过夜空之流星,空明澄净,引人入胜。最奇者,诗人竟把水分为疏和密,疏而能透,繁星倒影水中,厚密则显浊混,难以透莹光也。诗人之所以称为诗人,其感觉必异于常人的。月本不移,而片云飘移,云行而反似月走,且为两物相逆而行,诗人短短五字,尽也。观察之细致,构想之奇瑰,非一颗敏感之心性不能为之,令人拍案叫绝。这两句的妙处渲染出空山幽寂清玲的气氛,有力地衬托了山寺的凄冷荒寂。

五、六句从自然景观转人人事议论。“绝顶人来少”,是说山寺因在绝顶而人迹罕至,揭示了山寺的远离市尘。“高松鹤不群”,写独鹤单栖高松之上。鹤为仙禽,青霄遗举,不于鸡鸳为伍,本即离尘脱俗,益以古刹旁之高松,巢在其上,倍显其了无俗气,卓尔不群。松鹤在古典诗文中,常作为高洁与长寿的象征,现在看到松鹤,自然使人想到植松养鹤之人。这就为下面写寺中高僧作了铺垫。

篇10:登楼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登楼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1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

茫茫汝水抱城根,野色偷春入烧痕。

千点湘妃枝上泪,一声杜宇水边魂。

遥怜鸿隙陂穿路,尚想元和贼负恩。

粉堞女墙都已尽,恍如陶侃梦天门。

庖烟起处认孤村,天色清寒不见痕。

车辋湖边梅溅泪,壶公祠畔月销魂。

封疆尽是春秋国,庙食多怀将相恩。

试问李斯长叹后,谁牵黄犬出东门。

翻译

茫茫的汝水绕蔡州城北流过,曲如弧形,田野发青,淹没了荒草被烧后留下的痕迹。

一千点舜帝的妃子洒在竹枝上的眼泪,一声死后化为杜鹃的杜宇的哀鸣。

对鸿隙陂的涨溢为害而感到怜惜,还在想唐宪宗时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据蔡州而反叛的事情。

城墙都已经化为灰烬,仿佛东晋大臣陶侃,后来成为了八州都督。

炊烟升起的地方是一个孤立的村庄,天色寒冷,不留一点云的痕迹。

车辋湖边的梅花,如溅起的泪水,壶公观畔的月亮也更加销魂。

蔡州疆域内多是春秋时的古国之地,蔡州有大量将相的公庙,供人缅怀。

想问李斯临刑时发出长叹以后,是谁牵着黄狗出东城门。

注释

太守向公:指向宗回,字子发,时任蔡州太守,有治绩。向有“登楼眺望”诗,此为次其韵而作。一说,向宗回为“郡将”“团练”。汝(rǔ)

水抱城根:汝水绕蔡州城北流过,曲如弧形,故蔡州亦称悬瓠城。

野色:田野之色。

偷春:谓偷春色而先发青。

烧痕:指荒草被烧后留下的痕迹。

湘妃枝上泪:指传说中舜帝的妃子洒在竹枝上的眼泪。

杜宇:相传为古蜀帝名,死后其魂魄化为杜鹃,呜声悲苦,啼血乃止。

鸿隙陂:一作鸿池陂、鸿却陂,故址在河南汝南县治东南,跨汝河,容纳淮北诸水,滋润州郡沃土,然亦涨溢为害。

穿路:这里指陂水溃溢为害。

元和贼:指唐宪宗元和年间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据蔡州而反叛,曾擅改汝水故道,为害百姓,后为李想所讨灭。

女墙: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短墙,也称女儿墙。

陶侃:东晋大臣。

庖烟:指炊烟。

车辋湖:湖名,因形如车辋而得名。

壶公祠:即壶公观。壶公,传说中的仙人。

封疆尽是春秋国:意谓蔡州疆域内多是春秋时的古国之地。

庙食:蔡州有狄梁公庙,祀狄仁杰;有李太尉庙,祀李想。秦观于蔡州教授任上,曾代州守为文以祭告以上先贤。

试问李斯长叹后,谁牵黄犬出东门:李斯为上蔡人,官至秦朝宰相,后遭赵高诬陷,被腰斩于咸阳市中。临刑时,李斯顾谓其中子日:“吾欲与若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创作背景

这组诗是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秦观任蔡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南)教授时之作。文中所作介绍,对了解此诗写作背景,很有帮助。诗人在郡守登城眺望时,由郡城地理形势、眼前景物生发出有关历史与现实的感叹。

赏析

第一首诗开头两句是汝南人民水灾后重建家园的生活写实。汝水“抱城”奔流的势头和火种田中的“烧痕”换新绿的场景,告诉人们:春色被“偷”到人间,人们正在为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而努力。三四句把眼前景物与灾情回忆结合起来。“湘妃泪”、“杜宇魂”,借用虞舜二妃泪染斑竹和蜀王杜宇魂化子规的典故,喻指灾区人民家散人亡,拭泪招魂的凄惨情状。诗人眼中见到的修竹影,耳边听到的子规声,唤起他对灾民的深切同情。千万点血泪,一声声杜宇,汝南人民遭受洪灾,无家可归,惨不忍睹的镜头,如同就在诗人眼前。五六句回顾了造成水灾的`历史根源:汉代、唐代留下的隐患和祸根。前句指西汉末年翟方进为相,奏废汝南水利工程之一的鸿隙陂,从此“水无归宿”,经常为害。下句指唐宪宗元和年间,吴元济割据蔡州等地,对抗李唐王朝,擅改汝水故道,虽为李愬讨平,却贻祸无穷。这些往事,追想起来,都是令诗人哀伤愤慨的。七八句说城堞倾圮已尽,希望太守重加治理。诗人以陶侃来拟向宗回,祝愿他像陶侃那样,为巩固赵宋王朝而效力。

第二首诗开头两句展开了一幅郊野萧条景象的素描:炊烟袅袅,郊野的孤村,依稀可辨;天色清寒,村舍的痕影,一点也看不见。洪水给汝南人民带来的后果,还未消除。三四句写汝南两个名胜车网湖和壶公祠的傍晚景色。湖边梅花盛开,祠畔明月初上,风景原本很迷人,但前一年的灾情,诗人记忆犹新,前村的景象,宛然在目,他触景伤情,泪溅魂销。这景况和诗人同时之作“风将沉燎萦歌扇,雪带梅香上舞衣”(《次韵裴秀才上太守向公》),风格迥然不同。五六句说汝南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古城。早在春秋时代,它就是蔡、沈等国的封地,颇多“先贤”,人们立庙祭祀以示追怀“恩”泽。七八句则从另一角度指出:历史上蔡州也有秦代李斯(上蔡人,上蔡宋属蔡州)这样的人物,他官至丞相,却终遭杀戮之祸。诗人以提问的口气,把李斯临刑时“牵黄犬出上蔡东门”的“长叹”反说出来(《史记·李斯列传》),意在从他身上引出经验教训。

这组诗表现了汝南的地理历史概况,却各有特点。第一首诗,上半部分写人民重建家园的辛勤劳动和水患带来的严重后果,下半部分指斥汉、唐两朝当国宰相和乱臣贼子的所作所为,对太守向宗回寄予了希望。诗人从国家利益着眼,向地方长官提出建议,对人民生活表示关切,是应该受到肯定的。“茫茫”二句写汝水抱城奔流,春色中带有烧痕,诗人主要借助“烧痕”于无人处写出人来。而“偷”字从诗人眼中来发现、辨认,尤为传神。“千点”二句假物寓人,借景抒情,也于无人处写出人来。它既有烘托前两句的作用,也能增强对读者的感染力。“遥怜”二句由汉代的昏庸宰相说到唐代的乱臣贼子,也是句句有人。回顾汝南历史,一正一反,给人不少启示。末句“陶侃梦天门”的祝愿指名道姓,对照明显。而第二首诗,上半部分写水灾之后的情景,下半由蔡州在春秋时代已是封疆之国和恩泽民众的将相祠庙依然受人供奉,表现出这里民风淳朴,并引李斯之事为戒。这对太守向宗回也有讽劝作用。诗人从国家利益着眼,向地方长官提出建议,对人民生活表示关切,是应该受到肯定的。“庖烟”二句写诗人通过炊烟遥认孤村,主要借“庖烟”于无人处写出人来。而“认”字从诗人眼中来发现、辨认,尤为传神。“车网”二句假物寓人,“封疆”二句由春秋的封国说到庙食的将相,也是句句有人。回顾汝南历史,一正一反,给人不少启示。末句写李斯“牵黄犬”的“长叹”,指名道姓,对照明显。诗中说,古代的将相之所以到后来仍然受到祭祀,是因为恩及于民,作者劝勉太守之意自在言外。

秦观是小小的教官,向宗回曾多次请他代撰境内受祭祀之神的文章,可见对他是尊重的。在郡守登楼眺望时,他的次韵之作,咏史悯时,发了很多感慨。这首诗能摆脱一般“次韵”诗的窠臼,所以能成为名作。

登楼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2

原文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翻译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从古到今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

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父吟。

注释

客心:客居者之心。

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

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玉垒浮云变古今: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

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

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

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

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

寇盗:指入侵的吐蕃集团。

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

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这事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荣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

还:仍然。

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

梁父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

梁甫吟: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的歌词。

赏析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在行文上,先写诗人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诗人从登楼看见的景色开始写起,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山河景观。锦江水夹带着朝气盎然的春色从天地间奔腾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不定,这使诗人联想到了动荡不安的国家,那浮云飘移就像是古今世势的更替变幻。上句从空间上扩展,下句从时间上蔓延,这样延展开来,顿然形成了一片宏阔悠远的意境,包括诗人对国家山河的热爱和民族历史的回忆。并且,登高望远,视野开阔,而诗人偏偏向西北方向望去,可见,诗人心怀国家,此时,他忧国忧民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主要写国家战事。诗人登楼远眺,由浮云想到了国家现时情况,虽然大唐朝廷风雨动荡,但代宗又回到了长安,可见“终不改”,这照应了上一句的“变古今”,语气中流露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下句“寇盗”“相侵”,进一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在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的个人怀抱。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诗人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很快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这是以刘禅比喻唐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同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所不同的是,诗人生活的时代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高楼落日,忧虑满怀,却只能靠吟诗来聊以自遣。

全诗寄景抒情,将国家的动荡、自己的感怀和眼前之景融合在了一起,相互渗透,用字凝练,对仗工整,语势雄壮,意境宏阔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诗风。

这首七律,格律严谨。中间两联,对仗工稳,颈联为流水对,有一种飞动流走的快感。在语言上,特别工于各句(末句例外)第五字的锤炼。首句的“伤”,为全诗点染一种悲怆气氛,而且突如其来,造成强烈的悬念。次句的“此”,兼有“此时”、“此地”、“此人”、“此行”等多重含义,也包含着“只能如此而已”的感慨。三句的“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四句的“变”,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引发读者作联翩无穷的想象。五句的“终”,是“终于”,是“始终”,也是“终久”;有庆幸,有祝愿,也有信心,从而使六句的“莫”字充满令寇盗闻而却步的威力。七句的“还”,是“不当如此而居然如此”的语气,表示对古今误国昏君的极大轻蔑。只有末句,炼字的重点放在第三字上,“聊”是“不甘如此却只能如此”的意思,抒写诗人无可奈何的伤感,与第二句的“此”字遥相呼应。

尤其值得读者注意的是,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方面起着突出的作用。全诗写登楼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是从空间着眼;“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样就兼顾了空间和时间,增强了意境的立体感。单就空间而论,无论西北的锦江、玉垒,或者城南的后主祠庙,都是远处的景物;开端的“花近高楼”却近在咫尺之间。远景近景互相配合,便使诗的境界阔大雄浑而无豁落空洞的遗憾。

历代诗家对于此诗评价极高。清人浦起龙评论说:“声宏势阔,自然杰作。”(《读杜心解》卷四)沈德潜更为推崇说:“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唐诗别裁》卷十三)

创作背景

篇11:湖上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醉中吹坠白纶巾,溪风漾流月。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

翻译

雨过天晴,湖水荡漾,秋高气爽,泛舟度闲,最为适宜,撑船的竹竿被湖水刚刚漫过半截。从船上的红色栏杆看湖面照出了自己的衰颜华发。

喝醉了,一阵山溪秋风吹来,把头上的白纶巾吹落到湖中,湖水荡漾、月光流波。独自划船离去,任由烟雾笼罩的湖面飘摇不稳定。

注释

半篙初没:谓湖水刚刚漫过半根竹杆的深浅。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棍。

朱槛:船上的红色栏杆。

鉴:镜子。这里指寒冷的湖水。

白纶巾:古时一种白色头巾,用青丝绦带制成。

漾:水面动荡,摇漾。

棹:划船的长桨。

飘兀:飘摇不稳定。

创作背景

此词是词人夜中泛舟西湖感叹老无所成的.郁闷心境而作,创作时间为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九月。

赏析

上片先从游兴大发写起:“湖上雨晴时,秋天半篙初没。”雨过天晴,泛舟度闲,而当撑船的竹竿被湖水刚刚漫过半截的当儿,词人不禁把目光投向了平静如镜的湖面。然而,本拟忘掉个人得失的他,却骤然有一股忧思涌上心头:“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词人身体尚健壮,遇到高兴事儿时,常常忘记了自己的年龄,然而“日过当午”的心理阴影却时在脑海中闪动,一旦景物触发,会立刻强烈涌现。此时此地的词人,在游兴正浓的当口,从游船的朱红栏杆往水下俯看,发现了平静如镜的湖面映照出了自己的衰颜华发,不禁一阵悲凉从心底升起。

下片则极力表现词人萧疏冲淡,纯任自然的心境和情感。“醉中吹堕白纶巾,溪风漾流月。”在湖水荡漾、月光流波的恬适环境中,词人喝醉了,但不小心,一阵山溪秋风吹来,把头上的白纶巾吹落到湖中去了。写景如画,即景即情,景情合一,铺排自如。但是,昔日的京都翰林,今日外任幽独,其愁其苦,没有人能够知晓或领悟。于是,末二句推出了“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的委婉心曲。表面旷达,一任浮生,而实际上,在“烟波飘兀”的感受中却涌动着忧思时事,感叹衰老无成的悲哀心绪。词人在溪风拂面、月光如水中深夜归舟,勾勒出了他彷徨孤独无所适从的自画像,给人以委抒心曲、意蕴流动的艺术感受,令人低回徘徊不已。

篇12:青山羊的饲养及疾病防控

1 品种介绍

青山羊是我国及世界上优异的种质资源, 以其全年发情、多胎高产、肉质好、早期生长快等品种特性而著称。青山羊原产于鲁西南和苏北地区。青山羊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 抗病力强。青山羊具有“四青一黑”的特征。被毛、嘴唇、角、蹄为青色, 前膝为黑色。公、母羊均有角、有髯。青山羊曾广泛分布于鲁西南和苏北地区。数量最多时曾达1000万只, 近20多年来, 青山羊羔皮市场的下滑和肉羊生产的兴起, 使青山羊的养殖量呈现下降的趋势, 据笔者所掌握资料, 本地现存纯种青山羊不足4000只, 这对该品种的生存与保护带来严重威胁。

青山羊羊肉别有风味, 能加工成很多种食品和菜肴, 但最有代表性的要数羊肉汤。冬饮保暖, 夏饮清凉, 常饮有滋补益阳、温中健脾、祛寒保健功效。青山羊所产羊肉肉色为红色, 颜色比其他羊肉略重, 脂肪雪白坚硬、肉味略带膻味。

2 养殖场建设

2.1 选址

养殖场要选择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 向阳的地方。远离公路、铁路, 远离其它养殖场、屠宰场。

2.2羊舍建设

羊舍地面要高出地面20cm以上, 建筑材料应就地取材。总的要求是坚固、保暖和通风良好。羊舍的面积可根据饲养规模而定, 一般要保证1.5m2/只左右。羊舍类型, 根据屋顶形式分为单坡式和双坡式;依据墙面通风情况分成敞开式、半敞开式和封闭式;依据地面羊床的设置不同分为双列式和单列式等不同类型。 (1) 常见羊舍有以下几种: (1) 封闭式羊舍:适合寒冷地区使用。 (2) 半开放双坡式羊舍:这种羊舍三面有墙, 开放舍一面无长墙, 半开放舍一面有半截墙, 保温性差, 但通风采光好。 (3) 开放、半开放结合单坡式羊舍:此种羊舍优点冬季挡风, 夏季通风效果好, 造价低。 (4) 吊楼式羊舍:适合于炎热潮湿地区或山区采用。 (5) 塑料棚舍:屋顶部分用塑料薄膜覆盖而建造的一种羊舍。优点:经济实用、采光保温和通风性能好。 (2) 一般在羊舍屋顶设排气孔。夏天将排气孔打开有利于通风, 冬季将排气孔适当关闭有利于保温。羊舍建设的发展趋势是:将羊舍建成组装式类型, 即墙、门窗可根据一年内气候的变化, 进行拆卸和安装, 组装成不同类型的羊舍。 (3) 羊舍的长度和跨度, 一般单坡式羊舍跨度为5.0m左右, 双坡单列式羊舍为6.0m左右, 双列式为8m左右。舍门一般宽、高均为2m, 如太窄, 就容易因为出入拥挤造成流产、伤亡等不必要的损失。窗户距地面高度1m左右, 窗户应尽量大些, 并注意在冬季能够封闭, 夏季能够打开。 (4) 羊舍周围种树, 羊舍墙角种藤蔓植物, 夏季藤蔓植物爬上羊舍, 可以降低房舍温度。

2.3 运动场

羊舍紧靠出入口应设有运动场, 运动场也应是地势北高南低, 以利于排水。运动场的面积可视羊只的数量而定, 2~3m2/只。运动场地面宜用砖石或水泥砌平, 以便于清洁或利于羊只在雨后活动。运动场用墙围起来, 植树, 夏季使用遮阴纱网。

3 常规养殖技术

3.1 分群饲养

把不同年龄、不同体况的羊分群饲养, 设立专门的产房和羔羊舍、肉羊舍、母羊舍、公羊舍、病羊隔离舍等, 并配以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

3.2 适时放牧

每天上午、下午各放牧1~1.5h。不要在早上和傍晚放牧, 不要在河边放牧。

3.3 合理密度

饲养密度太高, 空气流动太差, 废气废物太多, 易产生疾病。羊应有2m2/只的活动场地。

3.4 保证饮水

在每次放羊归来时供给充足的清洁温水。

3.5 换料要有过渡期

调换饲料种类、改变日粮时应在7d内逐渐完成, 不要喂湿、霉、变质饲料。为了降低饲料成本可以饲喂酒糟等。

3.6 羊舍温暖干燥

保持羊舍的干燥、羊不卧湿, 在潮湿的环境中, 羊易生病。冬季防寒、夏季防暑, “圈暖三分膘”, 保持羊舍温暖, 有利于羊的生长。

3.7 环境卫生

每天打扫羊舍、运动场。保持环境卫生, 减少疾病发生。要定期消毒。

4 疫病防治

青山羊的疫病抵抗力较强, 但也要注意几种常见病的免疫预防和疫病防治。

4.1 免疫预防

(1) 春季: (1) 怀孕母羊产前1个月肌注破伤风类毒素。 (2) 每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肌注羊三联四防疫苗 (或五联苗) ;预防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羊黑疫 (或羔羊痢疾) 。 (3) 每年2~3月份肌注羊痘鸡胚化弱毒苗, 预防羊痘。 (4) 每年3~4月份肌注羊口疮弱毒细胞冻干苗, 预防羊口疮病。 (5) 每年3~4月份肌注羊链球菌氢氧化铝菌苗, 预防羊链球菌病。 (2) 秋季: (1) 羊怀孕前或怀孕后1个月内每只皮下注射羊流产衣原体油佐剂卵黄灭活苗, 预防羊衣原体性流产。 (2) 每年9月下旬肌注羊四联苗 (或五联苗) 。 (3) 每年9月大小羊一律口腔黏膜内注射0.2ml疫苗口疮弱毒细胞冻干苗。 (4) 每年9月肌注羊链菌疫苗, 预防半链球菌病。

4.2 疫病防治

(1) 羔羊大肠杆菌病:多发生于数日至6周龄的羔羊, 气候不良、营养不足、场地潮湿污秽等, 易造成发病;主要在冬春舍饲期间发生;经消化道感染。症状:潜伏期1~2d, 分为败血型和下痢型两型。败血型多发于2~6周龄的羔羊。精神沉郁, 迅速虚脱, 有轻微的腹泻或不腹泻, 有的有神经症状, 运步失调, 磨牙, 多于病后4~12h死亡。下痢型多发于2~8日龄的新生羔。粪便呈半液体状, 带气泡, 有时混有血液, 如不及时治疗, 可于24~36h死亡。防治:注射丁胺卡那, 静脉注射5%葡萄糖盐水20ml; (2) 羊梭菌性疾病:羊快疫:病突然发生, 病羊往往来不及出现临床症状, 就突然死亡。病变:刚死的羊真胃内有出血性炎症变化, 有出血斑块和坏死区。黏膜下水肿, 胸腹及心包有积液, 心内外膜和肠道内有出血, 胆囊肿胀, 肾、肝等实质器官有不同程度的淤血。防治:疫苗防疫。 (3) 口蹄疫:本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感染。年幼的动物发病率、死亡率高。春秋两季易发。症状:在口腔、蹄部、乳房部有水泡。病变:虎斑心。防治:疫苗防疫。 (4) 羊痘:本病全年可发病, 但春秋季节多发, 传播很快。症状:发烧41~42℃, 眼、鼻黏膜充血, 鼻孔流浆液、脓性分泌物。全身出痘。痘疹内充满浆液, 形成水泡, 其中央凹陷, 进而转化为脓包, 进而脓包破溃, 结痂, 以后结痂脱落, 留下红色瘢痕而愈合。病变:在胃黏膜、肺上有痘疹。防治:疫苗防疫。 (5) 寄生虫病:羊囊尾蚴病。病原:三种:多头蚴 (脑包虫) 、棘球蚴、细颈囊尾蚴。 (1) 多头蚴 (脑包虫) :寄生在脑内的半透明囊泡, 小的如豌豆, 大到鸡蛋大, 压迫脑组织, 出现神经症状。 (2) 棘球蚴:又名包虫病。主要寄生于牛羊的肝、肺、脾、肾等器官表面。小到豆粒大到排球大。 (3) 细颈囊尾蚴:俗称水铃铛, 主要寄生于肠系膜、大网膜及肝表面。防治:吡喹酮、丙硫咪唑。禁止养狗、春夏季节各驱虫一次。

青山羊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耐粗饲、肉质好、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青山羊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应大力推广。

上一篇:《考试来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国旗下讲话下一篇:村种植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