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服务型政府范文

2022-06-10

第一篇:构建服务型政府范文

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论服务型政府建设

[摘 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一论述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全面推进改革、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把建设服务型政府确立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和方向。

[关键词] 以人为本服务型政府建设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这是我们党首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明确要求。服务型政府是一个透明、法治、责任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建设一个政务公开、依法行政、为民负责的政府。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过程中,政府一方面不断提高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在自身改革和建设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加深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科学民主决策,推行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等。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服务型政府是以人为本的政府。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必须服务于人民,接受人民的监督。过去,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往往更多的是从“官本位”的角度来看待手中的权力,来对待群众,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权力轻责任、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其实。服务型政府从本质上更应该是一个“服务员”的角色。在政府这艘大船的航程中,是人民的意志而不是政府的意志决定着航向,怎样提供服务、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及什么时候提供服务都是由人民来决定。政府出台的每一个举措都应该尊重人民意愿,体现人民要求,为人民利益服务;衡量政府一切工作的尺度,都要看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只有时刻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政府,才是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是透明政府。经历过非典等各类灾难事件后,人们发现,在这个社会生活深刻变革、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的时代,只有政务公开透明才能进一步实现政府与民心、民意、民情的联动,保障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近年来,我国在政务公开方面确实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比如,我国的立法法、行政许可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80多部法律、行政法规等对相关政府信息的公开做了规定,使政务公开更透明。其实,人民的政府,没有自己的利益,只有人民的利益,行使权力时就应当是透明的。政府透明了,人民知情权才有保障,才能随时观察政府是不是在为实现人民利益努力;政府透明了,人民才会积极参政议政,充分表达民意,防止不当决策损害人民利益;政府透明了,政府官员才不敢懈怠,注重体察民情,顺应民意,接受监督,人民群众才会增强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近年来的许多事实表明,群众知情有助于化解疑虑,政务公开有利于处理危机。因此,一个服务型政府,必然也是透明政府。

服务型政府是法治政府。所谓法治政府,主要是指政府根据人民意志依法组建而成;必须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必须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利和自由;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行政违法必须承担责任。简单的说,政府必须依法产生、受法律约束、依法律办事、对法律负责。而这些恰恰是一个政府成为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条件。试想。如果一个政府不是按照人民意志和法律程序组建而成,不能依照法律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不能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不接受人民监督,就不能保证它对人民负责,就不能保证它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它也就不能成为一个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是责任政府。问责制度是建设服务型政府一项必不可少的制度。近年来。“引咎辞职”、“问责制”逐渐为人民所熟悉。从2003年非典事件、中石油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到2004年吉林市中百商厦特大火灾,再到2005年松花江污染事故,一些负有责任的人有的被免职、有的引咎辞职,承担了应有的责任。人们深有感触地说,再没有“太平官”可当了。正所谓有权必有责,政府的权力和责任始终是一对“孪生”兄弟,每一份权力都连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以前人们往往认为“当多大官就有多大权力”,现在更认识到“当多大官就有多大责任”。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因不作为、乱作为或不正当作为而造成不良后果的,都要给人民一个“说法”,都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实践证明,服务型政府必然是一个责任政府。

二、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对策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开始转变,各种服务措施不断推出,服务型政府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是也要看到,服务型政府建设毕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还需要稳步扎实推进。 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在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只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才能使整个社会既充满活力又保持安定有序。比如,加强城乡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等。通过建立政府与各类社会组织分工协作的社会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新型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更好地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要着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是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当前,我国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共服务发展滞后、总量供应不足、公共投入短缺、分配不平衡。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要逐步完善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按照均等化的原则,既不断增加公共服务的总量,向社会全体成员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又着力优化公共服务的结构和布局,努力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注重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逐步解决公共服务总量不足和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让公共服务的阳光普照共和国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位公民。

建设服务型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公共财产体制和制度。在现代社会,公共财政是公共体系运作的血液,是政府提供有效公共服务的基础。目前我国的财政支出格局还带有比较浓厚的“建设财政”特点。财政支出被大量用于那些本该由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经济建设支出过高,公共服务支出偏低。因此,要发挥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主体作用,必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大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公共服务项目的比重;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现代政府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建立合理的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人民关系的前提。近年来,我国先后推出《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工作规则》、《公务员法》等一批法律法规,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也应该看到,一些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在依法行政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特别是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就会严重影响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因此,要进一步加强行政立法,提高行政立法水平;改善行政执法,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继续坚持各种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制度,确保公共行政权力的有效运行。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我们相信。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会更加职能化、制度化,政府与老百姓会越来越近,干群关系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社会也会越来越和谐。

参考文献:

【1】潘莹.关于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思考【J】.理论观察,2009(6)

【2】孙媛媛.浅论服务型政府建设【J】.基础理论研讨·科技信息

【3】孔凡河.服务型政府的服务特质及其实现机制【J】.公共管理,2009(4)

【4】吴晓曦.试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J】.百家论坛,2010(7)

【5】赵维娜.服务型政府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政法论坛,2010(9)

【6】王景玉.试论服务型政府的“为政”理念【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8(6)

【7】潘涛.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发展现状及其改进方向【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

【8】谭媛媛.试析服务型政府建设【J】.决策信息·法苑,2010(5)

【9】秦存强.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3)

【10】龚维玲.论建设服务型政府【J】.创新,2008(1)

【11】胡宇轩.服务型政府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12)

第二篇:优化营商环境,构建服务型政府[大全]

优化营商环境,构建服务型政府 摘 要:周黎安教授通过行政发包理论①和政治锦标赛理论②作为分析政府工作事项特征的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1] 经济发展不管是通过纵向的行政发包还是横向的晋升竞争来分析,都是政府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地方政府领导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就要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一大法宝。优化营商环境是政府转变职能,向市场、社会放权的重要一步。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了民生、公共服务、教育、就业等与公共服务相关的词汇,表明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目标。优化营商环境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思想、理念、办公方式上的改变。

政府职能转变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切入口,构建服务型政府为目标。

关键词:机构改革;营商环境;服务型政府 自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就以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离为重点,从强调社会管理到向市场、社会放权,加强公共服务上来。

对于政府机构改革的要求,可以从十九大报告中探知一二,报告中多次提到了民生、公共服务、教育、就业等与公共服务相关的词汇,表明对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目标。服务型政府支柱性条件之一就是保持经济增长提升政府财力。

[2] 保持地方经济增长的就是要优化营商环境,解决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一、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要内容 周黎安教授通过行政发包理论和政治锦标赛理论作为分析政府工作事项特征的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经济发展不管是从纵向的行政发包到横向的晋升竞争来分析,都是政府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招商引资是地方政府主抓经济建设的重要途径,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成了招商引资的重要法宝。更好的营商环境下,企业家的经济活动时间将更长,并且在有限的经济活动时间中,用于生产性的日常经营管理的时间占比更高。

[3] (一)着力改善政务环境。首先要优化行政审批流程。

在市场经济的下,效率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作为政府,在如何调节好与市场的关系时,要充分考虑如何减少企业在行政审批过程中的时间消耗。构建公开透明的审批流程,为企业准入提供办事指南,利用网络行政平台,公开审批事项、审批流程;优化审批流程,集中审批权限,将行政审批事项统一平台办理;完善审批方式,大力推行网上审批制度,减少企业审批耗时。

其次完善行政检查程序。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既要引进来,又要留得住。由于我国长期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观念,行政检查人员存在执法不规范、执法的随意性的问题。对企业的随意检查不仅扰乱了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还危害了地方整体的营商环境。因此要引入正当程序理念,保证企业的合理诉求。规范行政检查程序,通过出示证件、告知理由、听取意见,全程录像等方式做到公开透明执法。

最后构建诚信政府。行政法基本原则包含了信赖保护原则,即政府做出的行政行为非经法定事由不得随意撤销、更改、废止,以便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对撤销、变更、废止的行政行为,要对行政相对人进行补偿。

(二)优化市场环境。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经济活动遵循自愿平等原则,完善市场准入,减少政府这只看得见手对市场的乱干预,乱作为。推动市场开放程度,减少地方保护主义,通过市场这只看得见的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三)构建社会法治环境。市场经济治理方式讲求的是规则之治,减少人治的随意性。政府要推行依法行政,政府领导要增强法治能力培养。

二、优化营商环境与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内在逻辑 经济增长作为考察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要的考核指标,一个地区经济指标很容易通过数据进行判断,而关于服务型政府便不存在相应的考察标准,主观性较强。政府做得多,而民众不满意,同样不能成为服务型政府的标准。优化营商环境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思想、工作方式、工作作风上的基础。优化营商环境为表,构建服务政府为里。

(一)优化营商环境是转变“官本位”思想的重要途径。

优化营商环境要以市场经济标准构建,市场经济讲求平等、自愿,是平等主体参与市场活动,不存在隶属关系主体之间的不平等交易。同时市场经济讲求的是主体之间的诚实信用,出尔反尔的市场主体会被市场给淘汰。市场经济讲求的是规则之治,规则意识形成于市场主体对交易活动之中。每个人都会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当中,而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同样影响着每个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官本位”思想也将得以改善。

(二)优化营商环境是转变政府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多以转变政府职能、政企分离,精简机构,理顺政府部门职能分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为重点。优化营商环境在实践中要求政府各部门加强联系,统筹安排、步调一致,改变机构臃肿、工作低效的局面。

(三)优化营商环境转变政府工作作风的重要途径。优化营商环境改变的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政府职能的转变不仅是机构权力职责的变化,同样改变的还有政府工作作风问题,要增强服务意识,改变工作作风,要主动靠前服务,多问一句话,多提一个醒才能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少做一件事。

三、从建章立制向落实落地转变 政府职能转变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切入口,构建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新时代新矛盾决定的,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望就包含了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要求。从优化营商环境到构建服务型政府,难点不在于制度规划、研讨、建设,而在于制度的实施。当所有的制度从应然状态走向实然状态,或多或少的会出现偏移。从建章立制向落实落地转变不仅需要政府职能转变、公务人员的思想、作风转变,同样需要构建以责任为核心的规范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社会转型升级不断加速,社会矛盾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等形式,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规范体系约束行政活动,行政职权将呈现不断扩张的态势。需要将权力关机制度的笼子中。

注释:

①“行政发包制”作为一种理想类型,则属于一种混合的中间形态,即行政组织边界之内的“内部发包制”:在一个统一的权威之下,在上级与下级之间嵌入了发包的关系。

② “政治晋升锦标赛”(简称为“政治锦标赛”)是指“官场竞争”,涉及行政组织内部的职位(职级)晋升。

参考文献:

[1] 周黎安 .行政发包制 [J].社会 ,2014(06).[2] 郭道久 .新时代对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 ,2018(01).[3] 魏下海;董志强;张永璟 .营商制度环境为何如此重要?——来自民营企业家“内治外攘”的经验证据 [J].经济科学 ,2015(02).

第三篇:政府购买服务构建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研究

摘 要:文章以文昌市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为例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为手段来破解这种困境,以便推动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满足城乡民众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文化需求。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5-0019-03

关键词:政府购?I;图书馆服务;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1 购买服务的政策及构建服务体系的意义

1.1 政策鼓励和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国家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大力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进程,从201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到201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创新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模式,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开展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通过委托或招投标等方式吸引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2015年5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起草的《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海南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文件精神,出台了《海南省政府购买服务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起草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实施暂行办法》,同时印发《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指导性目录(2016―2020)》,其中就包括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图书馆(分馆、室)、文化馆(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含农家书屋)等运营和管理服务。因此,政府购买图书馆服务有政策法规的支持和鼓励,地方政府应利用好政策,加快探索开展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工作。

1.2 构建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意义

基层公共图书馆是政府向基层民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服务体系建设属于民生工程,在实现平等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基层图书馆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政府应鼓励社会积极参与,用足用好政策,创新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来实现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目标,向基层民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图书馆服务,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落实“文化惠民”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普遍均等化,对提高社会民众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文昌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原因

2.1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基础情况

文昌市(县级市)位于海南省东北部,共有17个镇,255个行政村,人口59万。目前,文昌市有市级公共图书馆1家,面积2,700平方米;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馆(室)17家,各个文化站大楼均为300余平方米,设有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配有2,000册以上图书和报刊、10台电脑及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设备;255个行政村均建有文化室及农家书屋,每个书屋配备有1,500册图书。全市建成共享工程市(县)级支中心1个,乡镇基层服务点17个,行政村基层服务点255个,基本实现了市、乡镇、村服务网点的覆盖。

2.2 文献资源建设与自动化建设

截至2016年年底,文昌市图书馆有纸质图书15.2万册,其中古籍3,000册,电子图书25万种;全市的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室)有纸质图书3.40万册,所有的行政村农家书屋有图书38.25万册,全市纸质书总藏量57.15万册,人均0.96册。目前,文昌市图书馆使用INTERLIB集成管理系统,该集成管理软件具有与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馆(室)的总分馆制功能。

2.3 网络体系建设

文昌市图书馆(共享工程市支中心)及各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室)分别接入由海南省图书馆承担通信专项费用的“中国有线海南分公司10M数据专网”或“中国联通海南分公司10M数据专网”,读者在电子阅览室可直接阅读海南省“共享工程分中心”及文昌市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目前各个行政村文化室尚未开通通信专网。

3 存在的问题

3.1 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和行政村文化室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近年来,文昌市新建的乡镇文化站和行政村文化室基本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但因为公共图书馆的建制只到县一级,所以乡镇与行政村在经费、人员和业务开展方面都没有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设备被挪用借用、场地被挤占、人员不专职等问题比较严重,大多数乡镇图书馆(室)和行政村文化室没有真正提供服务的能力,工作不能实现常态化。共享工程基层点的设备到位后,由于缺乏专业人员和必要的经费保障,造成设备闲置,不能服务于民众的现象普遍存在。行政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大多由村委会干部兼职管理,没有相应报酬,服务积极性不高,只有少部分能够保证正常开放,总体来看其功能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3.2 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和行政村文化室宣传不到位且选址不佳

文昌市的大部分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室)的开放时间短,宣传不到位,没有多少民众知道文化站图书馆(室)是可以免费借阅图书和免费上网的;有一部分行政村文化站选址离自然村太远,民众感觉不方便。由此可见,基层文化设施重建设、轻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依然存在。

3.3 专业人才队伍匮乏

文昌市图书馆、各文化站图书馆(室)人员普遍不足,市图书馆在职在编4人,各个文化站图书馆(室)由镇社会事务中心管理,图书室大部分没有专职管理员,其开放工作难以实现常态化,行政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大部分均由村委会干部兼职管理。目前,基层图书馆(室)最缺乏的是电脑及网络技术人才,因共享工程的设备及电子阅览室都需要专业人员的管理才能保证正常的免费开放。

3.4 缺乏有效管理

文昌市的各个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室)和行政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文化共享基层服务点各自为政、互相独立、资源分散、综合服务能力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文化主管部门及文昌市图书馆对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室)和行政村文化室只有监督、指导的职能,无法直接、有效地实施管理,因此,要保证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创新和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有效整合基层图书馆的阵地、设备和资源,才能构建完整的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4 政府购买服务和构建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探索

4.1 购买基层图书馆服务的必要性

目前,基层图书馆的公共服务与公众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加剧,而社会力量凭借其掌握的人才、技术、管理和服务优势,将专业化和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引入图书馆服务,尤其是其人事管理和用人方面机制灵活,服务效率较高,能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效能。因此,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可以引入社会化管理机制,这将成为基层图书馆管理模式的一种尝试和提高图书馆服务效能的必然选择。

4.2 购买基层图书馆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4.2.1 成功案例可借鉴。近年来,全国公共图书馆领域在实行社会化管理的过程中,除了将图书馆的物业、食堂等进行外包,还将图书编目、数据库建设、电子阅览室管理等业务进行了外包,并已运作成熟且普遍采用,取得初步成效。较早开启图书馆业务外包的是广州市南沙区政府,2011年南沙区政府将南沙区图书馆整体外包,即把该馆的运营和管理通过政府采购程序“外包”给企业,以合同的形式约束和细化图书馆的专业化服务,其外包就是购买的一种方式。2013年,芜湖市镜湖区文广新局与安徽儒林图书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签订镜湖区图书馆的服务外包合同;2014年,合肥市为加快滨湖世纪新区图书馆建设,也购买了儒林图书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的服务;2012年,海南省三亚市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运行及维护项目也外包给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运营和管理。上述图书馆的购买服务经几年来的运行证明是成功的,提供的服务总体上令人满意。

4.2.2 基础框架已基本形成有利于购买服务构建服务体系的实施。文昌市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网络框架已基本形成,市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已开通数据专网,市图书馆的INTERLIB集成管理系统具有与文化站图书馆(室)的总分馆制功能,可以实现市图书馆与乡镇图书馆(室)文献的通借通还,市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和共享工程的资源均能在乡镇图书馆阅读,市与乡镇服务网络框架的建成有利于购买服务后的服务体系构建。

4.2.3 实现基层民众渴望就近、便捷地获得图书馆服务的愿望。文昌市大多数乡镇、行政村的图书馆资源不足、服务网点少,人们迫切需要有更多可供读书休闲的图书馆和高效的服务。通过政府购买图书馆服务构建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免费向民众提供服务,不仅可以方便民众就近阅读与借阅,而且能免费获取文昌市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自然会受到基层民众的欢迎。

4.3 以政府购买服务促进基层图书馆体系的格局调整

建立图书馆服务体系就是科学、合理设置图书馆服务网点,既要考虑城区密集人口的地点布局,又要兼顾农村偏远的地方,网点设置要体现公平、合理、便民等。文昌行政区自1995年撤县建市后,市区扩建面积倍增,各乡镇建设也快速发展,现有龙楼航天小镇、高隆湾书香小镇、东郊椰林风情小镇、会文互联网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正在加快建设。现图书馆服务网点与文昌市的发展不相适应,需要对图书馆网点进行科学规划与合理设置。现文昌市有两个城区,老市区在文城镇,新市区在清澜港,两个城区相距12公里,老市区居住人口集中,现有文昌市图书馆,而清澜港新市区没有设置图书馆或分馆。清澜港新市区是市委市政府的新办公区,是国家一级开放口岸港口、三沙市补给基地、文昌航天发射中心中转枢纽,人口正在逐步增多;龙楼镇为“龙楼航天镇”,是航天发射基地,目前该镇以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家航天城和铜鼓岭滨海旅游度假项目为发展目标,该镇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吸引了国内外人士相继到该镇购房、置业、度假等,人口在快速增长。文昌市政府应以国家赋予的购买服务政策构建和完善本市区域内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书香文昌”,带动当地经济、文化及旅游的发展,可以在清澜新城区和龙楼镇原有的图书馆(室)基础上改建、扩建或新建馆舍,设置为市(县)级分馆,使图书馆分布设置更加合理。

4.4 分步骤、分层次实施

以市政府投资为主体,构建市、乡、村三级服务网络,把文化站图书馆(室)逐步建成分馆,把村级文化室建成服务网点,可先在有一定基础的乡镇进行建设,采取“以点先行,以点带面,稳步前进”的方式,使市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同时,政府也要考虑到市、乡、村馆藏图书资源存量不足的问题,应将分散在文化站图书馆(室)、科技书屋和农家书屋的图书资源整合在一起,并纳入服务体系之中,对整合的图书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从管理运营、资源流通和服务共享等方面实现一体化。

4.5 政府购买基层图书馆服务内容及其运行模式

4.5.1 购买内容。①市级分馆和乡镇图书馆(室)全部项目。文昌市图书馆具有全公益性和专业性,是全市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龙头,具有稳定行业的作用,并具有指导基层图书馆工作的职责,故不列为社会化管理。市政府在一定期限内将全市分馆和乡镇图书馆(室)的业务管理、职能运行、资源采购、阅读活动、设施设备、馆员招聘、后勤保障全部委托给社会力量来运作和管理,即购买整体服务。②行政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服务网点部分项目。因为行政村服务网点多、分布广,如购买全部项目则会加重财政负担,前期先购买部分项目较为实际可行。部分项目为:图书采购、统一分编、著录加工、图书配送、图书轮换、设备维护、技术支持。③系统管理平台和数字资源管理。全市区域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统一使用市图书馆的INTERLIB集成管理系统,政府购买服务后承接方所采购的纸质文献书目数据存贮于市图书馆系统,各乡、村纸质文献各有标注,条形码加前缀区别,文献实现通借通还。独立式设备数字资源,如歌德电子借阅机由承接方采购;网络版数字资源由市图书馆采购,平台统一管理使用。④行政村服?胀?点的管理。由文化主管部门协助,将行政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共享工程基层点、村邮站的管理整合为1―2人负责,政府财政资金进行补助,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管理好村级服务网点。

4.5.2 运行模式。①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图书馆运营服务是一种“政府承担、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新型公共服务提供模式。为使政府购买图书馆服务得以持续、健康发展,应由文昌市政府、财政局、文化主管部门依据法规建立规范的政府购买图书馆运营服务的程序和制度,使其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体现公平、公正和客观性,并符合政府采购有关法规,以期达到政府减少行政管理成本和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承接方及社会民众受益、合作共赢的目标。②由文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市图书馆等编制政府购买图书馆服务规划、购买服务目录及实施方案,经审定后购买实施,并编制服务数量、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对象满意度等要素的指标,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规范文本,双方签订合同按合同约定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③组建由文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市图书馆、第三方评估机构和读者代表组成的核算小组,负责对承接方社会服务项目进行核算、验收,政府根据该小组的统计评价结果对照评价体系按质按量列出的相应价格汇总支付,以年结算。

4.6 建立监督评估机制

文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市图书馆、第三方评估机构和读者代表组成监督评估小组,监督评估全部项目内容、实施情况、服务效果等,对政府购买方和服务承接方进行客观的评估,让读者与公众满意,以期达到构建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目的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让基层民众享有普遍、均等、方便、快捷的图书馆服务。

参考文献:

[1]贺伟.政府购买图书馆公共服务的新尝试[J].图书馆杂志,2014(2):37-40.

[2]周永红.政府购买图书馆公共服务的背景及实践探索[J].图书情报知识,2015(2):22-27.

[3]关思思.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适用性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5(7):4-9.

[4]苗美娟.政府购买图书馆公共服务的实践探析[J].图书馆论坛,2016(7):60-66.

[5]张赞梅.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中的社会参与研究[J].图书馆,2013(2):15-18.

(编校:崔 萌)

第四篇: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构建

摘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刻变革,是需要认真研究、探讨和不断实践的课题。针对我国当前政府公共服

务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提供服务的效率,提高公务员能力,确立现代政府执政理

念,从而建设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高效廉洁政府职能

Abstract:building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s a profound reform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need to seriously study and constant practice of the subject. View of the present government the problems of public services, we should deepen the reform,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government services, enhance civil service capacity,the Government established the modern concept of governance, thereby building clean and efficient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Key words: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clean and efficient government functions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建设服务

型政府。”这表明建设服务型政府已成为当前我国政府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主导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行政活动中廉洁高效地为社会和民众提供各种公共服务。不能提供良好服务的政府是不称职的、不合格的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行政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所谓服务型政府“是指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 通过法定程序和民主公开的方式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这一概念是从两个角度提出:一是政府职能,二是管理方式。从形式上看,服务型政府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分别是理念、制度和行为。从理念层面看,服务型政府是一个执政为民的政府,必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制度层面看,服务型政府的制度产生于对公民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政府必须依法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实现公共服务行为的规范化,实现公共服务的低成本、高效能,实现社会公众和政府的协商与合作;从行为层面看,无论是行为范围、行为方式,还是行为效果都要从社会公众需要出发,以获得社会和公众的最大满意度为依归。也就是说,建立服务型政府模式就是要把“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纳入政府职能的轨道,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民主行政体制。总之,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过程就是实现以政府为中心的管理向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转变、实现由政府本位、官本位体制向社会本位、民本位体制转变。这种转变既是一种政府职能重心的转变,也是一种治理模式的转变。

二、当前政府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服务意识淡薄

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这体现在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但由于现在政府的服务意识淡薄,越来越多的管理者习惯于重管理、轻服务,他们将政府服务宗旨化、抽象化,只喊口号,不做实事。政府管理的实质应在于为人民服务,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加强对自身的管理。然而,在现实中却被理解为管理过程本身就是服务,甚至被倒过来理解为服务就是管理,这使得政府的服务意识逐渐淡化。

(二)服务形式逐利化

服务是政府机关权力与义务的本质特征, 服务的本质要求是“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政府机关的服务却走了样,变了味,服务有偿化,服务逐利化。有的把无偿服务变成收费服务,搞成服务就是管理,管理就是收费;有的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钱多多服务,钱少少服务,无钱不服务;有的见利就争,无利就躲。

(三)服务过程形式化

政府服务必须求真务实,但有些政府机关搞虚假服务,服务过程求形式,走过场,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毫无效果。有的单位和地方,服务文件下了不少,真正落实的不多;服务规定不少,切合实际的不多;服务承诺应许了不少,真正兑现的不多;服务次数不少,解决问题的不多。

(四)服务导向扭曲化政府服务的效果不应由政府机关本身决定, 而是应以人民群众的需求、利益为导向,以公众认同满意为标准,政府从而确认要不要服务、服务多少、何如服务。而现实中不少政府机关提供服务多是以自我方便为导向,较少顾及公众需求,甚至只图让上级领导高兴,而不求让公众满意。有些群众急需的服务不去服务,而有些

群众不需要的服务却打着“服务群众”的旗号强制服务。

三、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措施

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在保持廉洁高效的前提下为公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它要求“政府是一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政府, 是一个为所当为、为所必为的政府”。它要求政府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

务环境、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提高政府人员的办事效率。从现在做起, 抓住关键环节, 采取必要的措施, 努力建设依法规范、高效优质、民主透明、清正廉洁和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基础是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要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合理界定和调整政府职能,解决好政府职能“越位”、“错位”、“缺位”问题,让政府职能“归位”。解决政府管理“越位”问题,应改变过去政府包揽一切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解决政府管理“错位”问题是要理顺中央和地方之间、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合理界定各级政府及其内部各部门的权限, 明确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职责范围;解决政府管理“缺位”问题,就是切实履行政府的职责,避免管理出现“断档”,公共服务出现“真空”的现象。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政府管理“归位”。在新形势下,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切实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发展环境上来, 把与政府性质和职能不相符的事情剥离出来, 交给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市场中介组织,真正做到政企、政事、政资和政企分开。

(二)提高政府提供服务的效率

社会和公民需要高效率的政府, 希望政府能够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用最迅捷、最经济的方法来完成行政工作。政府自身要强化效率意识, 坚决克服办事推诿拖拉、敷衍塞责的不良习气, 以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一般来说, 政府总是以一个整体的形象呈现在公众面前的, 一个政府部门即使只有个别人在为民众服务时, 办事拖拉, 效率低下, 民众也会把这种形象扣在整个部门身上, 而不仅仅是算在这个人身上,甚至根本没有必要知道这个人是谁。因此, 应提倡政府服务的人性化、高效性,改变以往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 的政府形象, 改变以往的机构臃肿、浪费严重, 效率低下的情况。

(三)提高公务员能力

服务型政府,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所谓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不仅指公务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更是指公务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强烈的服务意识。公务员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质量, 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机关在社会中的形象。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可以提升政府的执政能力,为顺利完成政府承担的管理目标任务提供人才保证。提高公务员的能力,必须强化公务员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公务员是公共权力的执行者,公务员不仅要对其行动的过程负责,更要对其结果负责,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高效和优质的服务,进而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四)确立现代政府执政理念

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总是以思想进步和观念更新为先导,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同样离不开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必须改变过去长期形成的“管制”理念和“官本位”思想,积极为社会发展、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服务,大力推进民本政府、有限政府、廉洁政府、民主参与政府和创新政府等现代政府理念的传播和落实。同时,要在政府执政过程中引入相应的行政文化。行政文化起到稳定或变革行政体系,规范、引导和调整行政行为的作用。与服务型政府相适应的行政文化应是摈弃原有的推委责任、反应迟钝、麻木不仁、自我保护的政府权威心态的状况, 而在政府及其公务员中树立起民主行政精神,培养“一切为人民着想、一切为人民服务”的服务行政文化。因此,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坚持以民为本、以服务为本的原则,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为人民服务的坚定性,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改善和扩大政府的执政基础。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上的报告[R].2007-10-15.

[2] 刘熙瑞. 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

的目标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2,(7):25—28.

[3] 吴知论. 中国地方政府管理创新[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

[4] 王章维.建设中国特色的服务型政府[J].政府改革与创新,

2008(2)44-46.

第五篇:政府诚信的构建路径

作者 杨畅

2013-2-16 5:20:09来源:《 光明日报 》( 2013年02月16日 11 版)政府诚信是构筑和夯实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和谐大厦的核心价值理念和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我们要认真审视和检讨政府诚信问题,让政府自身成为遵循诚实守信及信赖保护准则的示范者。

导向明确,夯实政府诚信之基础

“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人本理念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是实现政府诚信的思想基础。政府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它的权力只能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工具。政府的一切工作就是反映、表达、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把群众的情绪当作第一信号,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政府一要脚踏实地工作,有诺必践,“不可侮人民之愚,不可恃政党之势”。自觉抵制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靠自己求真务实的作风,在群众面前树起良好的诚信形象。二要明确科学导向。一个管理混乱、无序、盲目、低效的政府不可能获得公众的信赖,不可能践行对于公众的承诺。政府工作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努力为国家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保驾护航。三是走出传统困局。传统管制

型政府陷入到了政府规模膨胀、政府职能无限、政府“衙门”作风的困局,这些都是民众对政府行为不满意、不信任的原因。当代中国政府诚信建设就必须要走出传统管制型政府理念的束缚,实现政府职能范围的合理控制。

创新制度,健全政府诚信之机制

建设诚信政府,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实现政府决策制度的科学化、民主化。其一对政府决策制定、变更、废止的权限、程序等做出严格的规定,并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从根本上遏制政府规制无度,随意制订违背宪法、法律和上级政府政策规定的错误现象。其二建立健全政府决策的制度保障机制。根据多年来政府决策制定实施的经验和教训来规范决策制度;建立政府决策实施反馈机制,使政府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决策中存在的漏洞、缺陷。其三是建立诚信的行政监督与问责制度。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在明确政府及政府公务员诚信责任的基础上,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加强和完善民主监督与舆论监督,进一步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其四是建立诚信的政府及其公务员参与激励机制。在政府诚信建设过程中,如果能对政府及其公务员的诚信行为、以及因为诚信行为而获得的优异政绩进行肯定和奖励,就能为政府诚信建设提供一种激励力量。一方面,我们要细化政府公务员的责权、录用、考核、晋升和奖惩标准,引入公开化、民主化的竞争机制。另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建立客观、规范的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行政过错追究制,形成既恪守诚信又符合公务员自身利益的激励结构,从根本上提高行政效能。

有序参与,完善政府诚信之保障

政府的治理过程,不仅仅是政府自主性的扩张和能力的展现过程,更重要的是,它是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过程。只有当民众与政府之间建立起一种良性的参与机制,逐步实现制度化与规范化,民众才可能在最大程度上感受和认同政府的公信力。一是科学规范民众参与机制实施的程序,提供民众参与表达实施的途径,提高民众参与评估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使民众能更好地发挥其参与评估的功效,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二是当代中国政府诚信法律法规的建设。美国在1978年就通过了《美国政府行为伦理法》,1992年又颁布了操作性更强的《美国行政部门雇员伦理行为准则》;英国颁布了《荣誉法典》;日本颁布了《日本国家公务员伦理法》、《官员服务纪律》,通过相关诚信立法推动公务员的行政伦理建设,促使公务人员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使诚信成为公务人员的最基本义务和行政观念。我们应加速有利于提升政府诚信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坚持把加强政府法制工作作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中之重去推进和落实。三是非政府组织参与当代中国政府诚信建设活动。由于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大多仍是政府主导型,自身建设的不成熟、不规范,使其缺乏对政府行为监督的意识,其监督作用显得非常有限。对此,首先应加快我国非政府组织独立地位的确立,使其能成为真正独立于政府外部的实体,发挥外部监督主体的作用。其次应推动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成熟化、规范化发展,使其能成为真正具备监督能力的主体。最后应落实和强化非政府组织监督行为的责任意识,限制政府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过程中失信行为的产生。

上一篇:感恩活动主持词范文下一篇:国际电影节发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