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构建服务型党组织

2024-04-14

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构建服务型党组织(精选14篇)

篇1: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构建服务型党组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构建服务型党组织 作者:

来源:《检察风云·创新社会管理理论》2013年第03期

【摘要】 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做好群众工作是基层党建坚持的主题主线。如何在社会转型时期做好群众工作,2011年3月以来,针对当前社会建设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根据市委“要建立基层党组织主动走访联系身边群众制度,切实落实居民区(村)党组织每年普遍走访一遍居(村)民家庭”的要求,市委组织部在全市城乡基层组织普遍建立了上下协同、各方参与的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由街镇和居村干部、驻区单位、在职党员、志愿者等联合组团走进群众家庭,以面对面走访、手拉手联系、心连心服务的方式,探索经常性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体制和长效机制。该项目在2012年的上海社会建设创新项目评选中名列第三。

本刊记者采访了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对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的背景、做法、成效以及新进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研处处长徐中振教授在对该项目的点评中指出,推进区域化的基层党建,最为实质性的发展就是拓展执政党政治功能的社会化领域,最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就是实现执政党的政治功能在服务群众中获得广泛的合法性认同。上海大学法学院法社会学研究中心主任李建勇教授,则从新加坡的经验对上海市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组团式 服务群众 群众工作 基层党建 社会管理创新

篇2: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构建服务型党组织

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我村党组织积极响应认真组织参与,划分块区组成团队,走家串户了解民情,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来活动的开展,确实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是我的几点工作体会:

一是要找准工作出发点

要做好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首先要找准工作的出发点,我认为就是要以从群众角度出发。在走访过程,尽管许多服务群众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往往一些事情却并非群众所想,反而会导致不必要的误解,因此服务群众一定要从群众的角度出发看问题、想问题。从群众角度出发,哪怕是小事,群众也会从心里感激,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应当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例如我村发生的,水表因使用年限过长,导致表盘不清晰、走时有偏差,造成水费收缴有误的问题,我村团队充分收集村民的意见建议,经过研究讨论,最终决定为全村农户免费更换水表的决定,就是从群众角度出发,解决了村民实际需求的问题。

二是服务群众做到“四心”

热心、耐心、细心、真心,首先对工作抱着热情负责的态度,在开展服务工作时,精神状态是饱满的,群众才愿意将难事向你述说。再则是耐心和细心,在基层工作,碰到很多都是琐碎繁杂的事情,因此必须要耐心和细心才能将工作做好。还有就是真心,只有真心实意为村民着想,才能将联系服务工作做好。三是要建立工作反馈机制

篇3: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构建服务型党组织

一、深刻认识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必要性

新形势下, 基层党建工作呈现出新的变化和特点, 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对象更加多样化, 工作内容越来越丰富, 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与时俱进, 根据高校的特点, 适时转变工作思路, 改进工作作风, 强化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

高校是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 是党的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阵地。我们要始终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 办学以人才为本, 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和办学宗旨, 充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师生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 充分听取师生在学校管理、决策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人, 学校的任何一项工作, 都离不开师生, 只有尊重师生、发动师生、依靠师生, 才能把学校的事情干好, 只有走近师生、结识师生、融入师生, 拜师生为师。

二、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建立起密切联系群众、真心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以服务群众的实效取信于民, 使党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够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一是要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只有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才能广泛动员广大党员积极参与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要形成领导小组和组织机构, 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常态化, 并且以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 逐步提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坚持把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纳入到党建工作的总体布局, 形成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高度重视, 建立目标责任制, 学院主要领导作为主要责任人, 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带头深入基层、带头参加调研、带头为师生解决困难, 为全院师生做表率。

二是要构建利益协调机制。高校内部, 教师与领导干部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由于利益需求关系的不同也会产生各种矛盾,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从畅通利益表达、强化民主决策、突出利益维护等三个方面构建群众利益协调机制。首先要畅通利益表达。高校基层党组织要要进一步畅通利益表达渠道, 搭建利益诉求平台, 将师生利益表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目前高校采用的群众利益诉求方式主要有:领导接待日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支部、联系班级制度、党代会代表征求群众意见制度等等, 这些制度都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其次要强化民主决策。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做决策过程中要广泛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 通过成立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 落实重大决策报告制度、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等方式保证高校各种决策方案充分体现民意。最后要突出利益维护。高校基层党组织只有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师生的利益, 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 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当结合自身实际, 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落实细则, 维护广大师生的权益。

三是要建立健全监督保障机制。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确保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落实到实处必须建立健全监督保障机制, 使得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意识和水平。首先, 要明确职责, 实行目标管理制, 根据本部门党员情况, 明确联系服务群众目标责任人, 同时制定并细化各项工作任务;其次, 要建立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台账, 真实记录本部门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情况;第三, 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履职情况要在党组织、党员和群众中公开公示,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对工作不到位的党员领导干部要提出批评, 责令其提出整改措施, 并在规定的时限内整改到位。第四, 要建立健全党员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将考核评议结果作为衡量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

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 目前全党上下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中涌现出很多好的经验和典型, 我们要开展调查研究, 整理归纳, 将其制度化、规范化, 并长期贯彻落实下去, 使其成为长效机制, 从而更好地提高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 进一步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参考文献

[1]费雅君.对建立健全共产党员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思考[J].攀登, 2006 (l) .

[2]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z].中办发2006.21号.

[3]王宝根, 主编.高校党建创新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 .

[4]钱云光, 袁勤.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 .

[5]潘峰, 沈文洁.高校二级学院模式下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构建[J].出国与就业, 2010 (10) :83-84.

[6]唐柳荷.建立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领导协调机制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2) :229-230.

[7]李全永.构建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长效机制[J].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0 (4) :29-30.

篇4: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构建服务型党组织

一、“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产生的背景

(一)“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是开展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现实要求。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人户分离日趋严重,外来人口不断涌入,基层群众的诉求日益多元,及时有效了解和解决群众诉求成为联系服务群众的一大难题。组团式联系服务是新时期整合资源提升服务群众能力的重要形式,其理念是通过组团整体提升服务群众的力度,实践中要有效推进这项工作必须找到一个依托制度的有效方法,防止组团式工作出现碎片化、形式化。洞泾镇党委在开展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就采用了会议推进的方式,把问题收集、协调、解决和总结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通过有效的组织推动保证了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实效。

(二)“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是提高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效率的迫切需要。任何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不同部门协调和对相关资源的整合,基层群众迫切希望所反映的困难及时得到处理和解决,相互推诿扯皮拖延的处理是群众最为反感的行为。而“四会双满意”把问题涉及的相关方请到一起来,搭建一个及时高效地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与解决问题的平台,集体会诊解决这些难题。“四会双满意”从问题收集开始到经验总结,实现了服务群众中不同责任主体、不同利益相关方,以及各种要素资源汇聚和整合,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服务群众的效率和解决问题的速度。

(三)“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是建立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作为一种工作常态存在,不仅是解决一时之需,群众也希望有一个长效的解决群众难题的机制。洞泾镇党委的“四会双满意”就是把解决问题的流程制度化、程序化,在这样成熟的工作流程平台上可以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这也正是“四会双满意”工作法探索的意义所在。

二、“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的流程与要求

(一)开好“通气会”,抓住回应群众诉求的黄金时间。“通气会”是“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的首要环节,是组团块区负责人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汇总分析的会议,以求区块负责人对基层群众反映问题保持最快的反应。具体操作中,基层党组织坚持每周召开一次由组团块区块长参加的“通气会”,回顾一周来的走访情况,将收集到的群众建议和问题作汇总交流,将块区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交会议讨论,集众人之智慧,在“一星期”的黄金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与此同时,镇组团办定期举办由基层党组织委员参加的镇级层面通气会,及时了解各基层单位组团工作推进情况,加强沟通交流,指导、理顺工作思路。

(二)开好“协调会”,落实“三级联动”切实解决问题。“协调会”是“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的第二个环节,它要求发挥组织整合资源的优势,快速解决问题。洞泾镇镇党委把组团式工作与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居民家庭等工作结合起来,相关职能部门党员干部直接参与,各组团块区扎实工作,各基层党组织积极推进,形成了“三级联动”的局面。在此基础上,每3个月召开一次协调会,以解决在块区、居民区层面无法解决、需要镇层面协调解决的问题。协调会由组团办召集,邀请分管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将基层党组织接转的需要镇级层面解决的问题进行对接,直接在会议上明确处理问题的主要职能部门及负责人,并由分管领导帮助工作督促,使群众诉求能够找对部门找对人,缩短层层转接的时间,扎实推动群众合理诉求的及时有效解决。

(三)开好“议事会”,实现居民群众自我管理长效化。“议事会”是“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的第三个环节,它体现为社区居民自治的一种重要形式。议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居民区党组织召集,出席对象为各块区骨干力量以及机关干部、群众代表等参与社区建设的各个层面的人员。大家群策群力,共同探讨组团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踊跃建言献策,满足居民群众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知情权,有效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同时,许多真知灼见还为镇党委、政府更好地开展各项社区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如海琴花园的停车难问题,经过海欣居民区党支部召开的居民议事会多次协商,居委会人员、居民区党员、居民代表和机关干部等多方参与,最终确定了停车位改造方案,得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四)开好“交流会”,总结组团服务经验并培训骨干。“交流会”是“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的后续环节,是发挥组团式服务中规律性的经验和普遍需要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创新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的过程。为更好地交流工作、分享收获、共同进步,洞泾镇党委每年召开一次组团工作交流会,由基层党组织和镇级两个层面分别召开。基层交流会由党组织书记召集,块区负责人、组团骨干力量、协同力量、群众代表等共同参加,总结工作成果,挖掘典型案例,提炼工作方法,总结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镇级层面的交流会由镇组团办负责召集,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共同探讨交流值得推广、具有特色的组团式工作方法和案例,找准改进工作的切入点,提升组团服务的工作水平。同时,把交流会开成培训会,以会代训,通过培训骨干力量队伍,为持续开展“四会双满意”工作提供干部队伍保障。

三、“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的成效与价值

(一)群众“双满意”,工作显实效。群众满意是衡量和检验群众工作的唯一标准,“四会双满意”工作的成效取决于基层群众的评价。截至2013年底,洞泾镇对9个居民区、1个工业区和1个砖桥贸易城市场开展了普遍走访,共走访居民群众25325户,走访覆盖率为100%;收集群众建议581条、问题432个,解决问题412个,问题解决率为95%。正是通过“四会双满意”推动组团服务,各基层党支部及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争创群众最满意的基层党组织、争做群众最满意的共产党员”的承诺,对解决基层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发挥了显著作用。

一是初步形成了有效解决问题的流程与方法。通过近三年三轮组团走访,洞泾镇党委对于收集到的群众诉求,按照“及时回应、妥善处理、逐级解决”的原则不断完善问题解决和诉求回应机制,形成了及时掌握民情诉求、快速协商、及时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为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打通了工作制度通道。

二是实现了“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基层”的目标。洞泾镇党委对于收集到的群众诉求,按照“及时回应、妥善处理、逐级解决”的原则,不断完善“块区—居民区—镇级层面”三级联动的问题解决和诉求回应机制,努力把矛盾和问题发现、化解在最基层。同时,镇机关党员干部分别直接联系一户群众家庭,使党员干部真正走到了群众身边,畅通了党员与群众的交流渠道。

三是有效解决了农村社会中拆迁等难题。自组团式工作开展以来,洞泾镇党委创新动拆迁模式,以激发党员的责任意识、带头意识为重点,发挥党员队伍表率作用,让党员成为宣传员、调解员、监督员,变“让我拆”为“我要拆”,有力地促进了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基层党组织充分利用组团服务上门走访的契机,一方面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做到拆迁户人人懂政策、用政策,在行动上配合拆迁工作;另一方面,组织党员骨干参与组团走访,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尤其是发挥老党员见多识广、办事稳重、受群众拥护的优势,协助做好与拆迁户的思想沟通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协议动迁工作得到了居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

(二)“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的价值意蕴。一是再造了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中制度流程。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落到实处需要借助必要的制度载体,“四会”作为一种制度流程设计,作为一个制度体系,从民情诉求及时反映开始,到协调整合资源,发扬民主大家参与基层社会管理,并且有回头总结提升的环节,从制度设计的整体性上保持组团式服务群众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从而形成一条有效推进工作的“制度链”,实现了有规范、有组织、有效率的组团服务。

二是激活了基层社会参与治理的民主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展党内民主关键是要凸显党员的主体地位。“四会双满意”中的议事会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党员群众参与到基层社会事务的管理中,在提建议中体现主体地位。通过此凝聚了一批“热心人”,实现了参与有激情、工作有感情的组团服务。

三是实现了党组织与社会治理资源的优化整合。政务公开是民主建设的基石,只有打破基层事务决策管理中的神秘感,才能最终在党组织与党员群众之间建立信任。议事会就是这样的平台,是信息公开、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四会双满意”搭建的代表联席会议制度,就是一个基层社会的群英会,是服务居民群众各种资源的整合会,为各种力量提供了服务社会的通道和舞台。

四是实现基层党组织与居民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四会双满意”中体现为,党组织提供组团式服务,基层群众积极参与并给与监督和评价,实现了信息沟通交流和相互理解,服务群众的具体细节都呈现在群众面前。

四、不断完善“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的思考

“四会双满意”是洞泾镇党委整合资源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创新,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基层社会治理日益复杂,主要表现为:一是“邻避主义”。要么不参与、要么过度参与,对业委会每一项事情都是怀疑、质疑,导致业委会很难选举产生。二是“公地悲剧”。只关注和维护自身的权益,公共区域的环境、绿化没人管理,基本的文明素养缺乏。三是“沉默大多数”。大多数人不参与,不发言。个别人的参与成了大多数人的意见,甚至左右结果。四是法律困境。规则不认同、执法不到位、法律成本过高。由于“四会双满意”主要是在党和政府推动下开展,社会自治参与范围有限,因此从深化和完善组团式服务群众的要求来看,在制度设计、资源整合以及基层自治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明确责任主体,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推动功能。基层党组织是服务群众、解决群众困难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启动“四会双满意”的关键所在。“四会双满意”的有效开展必须在环节上精心设计,在制度上给予明确规定。比如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启动通气会,在通气会召开之前社情民意如何收集反应,责任要明确到人,防止出现对民意诉求反应迟钝和人为过滤。至于重大民情如何及时上报上级党组织,一般民情诉求如何上通气会,通气会上形成的会议答复以什么形式反馈给群众等,这些具体问题都需要在“四会双满意”的制度中予以明确规定,让责任主体落实到人,让民情诉求不至落空。

(二)强化服务群众,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资源整合功能。服务群众是“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依托行政资源,有效整合区域内的各类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加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以“四会双满意”工作为平台,在议事会环节,让一些共建单位的相关组织部门人员参加,组建联系服务群众的动态队伍,把议事会开成党组织牵头的服务群众的联席会,既可以有效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可以发挥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解决问题。

(三)注重制度协同,发挥基层社会组织的自治功能。“四会双满意”体现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中的政府主导推动,而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创新,要坚持的原则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同样“四会双满意”作为党组织组团服务的机制创新,其发挥作用也需要与其他基层组织之间良性互动。尤其是涉及到基层民主自治内容的,要进行有效梳理对接整合。在基层社会矛盾化解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就要支持通过业委会、居民代表大会的民主协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注重制度之间协同,而不是简单地代替基层社会组织的自治,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四会双满意”的制度协同功能。

(四)完善评价体系,发挥群众的民主评价监督功能。加大对“四会双满意”的考核与激励,是这项工作机制长期坚持的关键。可进一步完善交流会的功能,增加群众对问题解决的评价,通过党务公开的形式增强“四会双满意”的透明度。在交流会环节,增加对有效解决群众问题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设立服务群众明星和群众双满意的党组织和党员,发挥榜样的正面激励和引导功能,既可以有效总结宣传好的经验,又可以带动更多党员投身于“四会双满意”工作中去。

社区党建研究第二小组,组长:李桂宝,成员:张红秋、卢杰、张娟、成诚、李鸿渊,执笔人李鸿渊

篇5: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构建服务型党组织

大团镇金石村:“四颗心”全力确保组团工作得实效

为深入推进“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大团镇金石村党总支于2011年11月底召开了“组团式服务”专题会议,向由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组长党小组长以及镇党代表和人大代表等组成的组团工作人员通报了组团式工作的有关内容和工作要求。从12月初开始到2012年春节,该村各组团成员纷纷走家串户了解民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在实践中,该村组团人员始终牢记着“四项基本要求”,特别是在春节期间,通过面对面的形式普遍走访了一遍,体会到要把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做好,必须要有热心、耐心、细心和真心。

始终怀着一颗勇往直前的热心。该村组团成员通过走访,实现了与人民群众“零距离”沟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着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如当来到18组张海波家、25组周斌家、17组顾杰家时,走访人员会热心地告诉他们一声之前来村里办理的独生子女保险计划已经办理好了,有空了便可以到村里来拿独生子女保险卡。每一位走访者都清楚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走访工作中,观察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状况,解决群众的现实困难,在第一时间整合力量,努力做好大量服务工作,解决村民“急、难、愁、盼”的问题。

始终怀着一颗坚持不懈的耐心。因为村民的诉求千差万别,各有不同。如当走访人员吴建春、陈洪生、宋翠萍等来到15组王引旭家中时,王引旭因纠纷矛盾心情不好,在交流时言语情绪过于激动,村组团成员便让他冷静下来,将事情慢慢地说清楚,原来他与邻田农户发生了矛盾,因为邻田农户在排水沟中去种植,这使得田地排水出现了问题,对农作物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他在和邻田农户沟通下情绪激动了些,使彼此的通沟不能有效地进行。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村组团成员多次地与双方进行沟通,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彼此都退一步,在对方的立场上着想一下。经过走访人员耐心的疏导后,最后大家都同意在排水沟中,埋设地下渠道并建好相应设施。可见在解决村民间、邻里间的问题时,经常会碰到大吵大闹、蛮不讲理的村民,面对此种情境,身为走访人员一定要学会沉下心、屏住气,即使最开始“热脸贴冷屁股”,也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坚持不懈,为村民办好事。

始终怀着一颗一丝不苟的细心。走访过程中,群众难免会在反映问题时会几个问题混在一起说,或者不分主次地说,又或者专门挑对自己有利的情况说,等等。每当这个时候,走访人员都充满细心,让村民慢慢讲、细细说,认真做好现场记录,迅速将反映的问题一一进行梳理、归类。就像去年有关独生子女奖励费的情况一直是个重大的工作。由于去年政府新规定的政策,独生子女费为30元/月,并规定有工作单位的必须由等单位发放,无工作单位的由村里发放。走访中,有很多人都会问到关于独生子女奖励费的情况。村组团成员便让村民一个一个问题地问。首先会为他们解释清楚政策的要求,在回答他们的问题,当村民不清楚自己的单位或子女的单位情况时,村组团成员便会留下他们的联系方式,帮他们去社保中心查查,再告诉村民他是否有单位或者是几时进的单位,是否是单位支付的。或遇到换单位等情况时走访人便会仔细地告诉他们应怎么办。又或者像25组的王长银要办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村组团成员将需要办证的所需材料告诉她后,又会细心地再写在纸上给她,怕村民忘记了或记得模模糊糊。尽可能在为村民办好事时多一份细心去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始终怀着一颗真诚实意的真心。该村走访人员切实为群众着想,心中的所思所想时刻围绕着群众的需求,学会换位思考,从村民的立场出发,以村民的角度思考,时刻保持卓一颗为民请命的真心,从而更好地为村民服务,解决村民问题。

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是一项细水长流的工作,在接下来的工作里,该村组团成员将以热心换理解、以耐心换支持、以细心换成效、以真心换信任,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他们相信,只要时时从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办实事,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帮助群众,就能够得到群众的理解,取得群众的信任,就能把事情办好。

篇6: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构建服务型党组织

根据镇党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部署,2011年9月在进一步深化“一二三四”工作机制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工作。我村党支部结合实际情况,注重资源整合,通过完善原有的服务群众机制,确保组团式服务机制的有效落实。

一:基本情况

我村位于奉城镇南端,辖区面积4.2平方公里,设有23个村民小组和1个洋房小区,共计1051户2446人,党员107人,两委班子成员7人。根据本村区域实际分布,划分组团块区7个,建立组团服务团队39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联络本村的有9人,同时本村组织服务力量达30人。

二:主要工作

根据党委要求,我村在2011年10月8日组织召开了由班子成员、党员及村民组长参加的专题会议,并在村周围醒目的地方张贴了宣传横幅,加大了宣传力度,营造了宣传的浓厚氛围。在本组团式服务推进落实过程中,我村重点抓好了以下三点工作:

1、划分区域组建好团队建立起档案

我村以100—150户为基础共划分为7个服务块区,主要有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村两委班子人员共同负责,党小组长、党员及村民组长作为块区服务的骨干力量,利用宅基课堂为宣传阵地、挂上服务公示牌,便于村民及时了解;在服务过程中,要求每个块区团队,结合三卡制度,及时记录完整服务对象的家庭情况及群众需求,并写好民情档案表,做到“一户一表”。

2、定职责 勤走访明确服务群众工作

我村对块区服务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发放好干群联系服务卡,便于群众及时联系,同时还建立了“普遍走访制度”和“必访制度”,开展了“三必访”活动,即:独居老人必访、残疾人家庭必访、困难家庭必访,要求每个块区服务人员详细了解各自块区内群众的生活状况,及时掌握动态,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3、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及时为民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块区服务团队的服务内容各不相同,群众的所需也不同,我村就采取了镇、村、块区三级联动机制,碰到问题对口解决,这样就能更好更快地解决群众需求。在12月份工作过程中,发现觉民833号孤寡老人—刘金英,现年76岁,已整有8年没装自来水、喝上一口自来水,于是村党支部及时向奉城供水管理所取得了联系,所领导知情后为民所想、为民所急,发动党员纷纷捐款、及时派人到实地观看、买管子、挖土排设,接上了自来水,使老人高高兴兴用上了自来水,喝上了“爱心水”,同时村党支部还联系供电部门单独安装了电表,解决了刘老的实际困难。在10中旬的走访中,觉民1003号石佳良,现年17岁,自从娘胎出世以来未见过妈妈一面,老天爷又没长准眼,向来非常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爷爷因生病没钱治疗而离开了人世,父亲靠零碎打工谋生,小佳良一直由奶奶抚养长大,家庭越陷越困,对小佳良的上学带来了特大的困难,得知此事后,村党支部村委

会及时探讨,发动党员积极捐款在2012年2月27日开学提前三天送去了2000元现金,解决了小佳良的学费,同时又联系了镇、区民政部门和慈善基金会开设的“梦圆古华、慈善爱心”活动小组,很快小佳良欣喜地收到了上级相关部门为他送来的一台崭新的“笔记本电脑”,为他的学习提供了方便,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小佳良的认真学习的兴趣。

三: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近半年来,我村共走访村民613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9条,受理群众需求61件,办理效率上达100%,受理矛盾纠纷9起并基本都成功解决。自从开展组团式服务后,进一步转变了干部的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群众的需求得到了有效解决,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老百姓有事有难也愿意对干部讲找干部解决。虽然工作效果明显,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譬如:团队的服务力量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人员的素质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等。

四:下一步打算

“一二三四”和组团式服务工作的开展,确实为群众解决了许多问题,今后我村还需在机制措施和方法上进一步加以完善,不断提高服务群众水平,有效发挥作用,为老百姓多做好事多做实事。

奉城镇永民村党支部村委会

篇7:党组织服务联系群众制度

建立健全党党组服务联系群众制度,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和重要内容,是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

一是拓宽党组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服务群众的内容。利用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上门走访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根据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的制定改进方案。结合党员实际,为广大党员设定政策宣讲、致富带头、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维护社会治安等岗位,通过因人设岗、以岗定责,使每一位党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发挥作用。党员服务队通过帮政策、帮技术、帮资金等不同形式为群众提供广泛服务。

二是干部定期联系走访群众,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凡是涉及到影响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事项,坚持通过召开座谈会、情况通报会和个别交谈等方式征求和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日常工作中注意随时与群众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倾听群众的心声,收集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是及时全面的反馈群众意见。党组对在座谈、走访中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的梳理、分类、汇总,及时的反馈到群众中去,妥善的处理群众提出的意见,处理结果要体现

篇8: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构建服务型党组织

1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背景及其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在不断发生变化, 使党的服务工作面临新的形势。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带来社会阶层分化、利益诉求多元化;不信任、逆反、质疑、焦躁、偏激、仇富等社会不良情绪和心态增多;网络、手机、微博客兴起, 自媒体化, 网络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相互作用使党群关系趋于紧张、热点难点放大, 矛盾问题激化。与此同时, 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与党的先进性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不完全符合, 在践行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立场等方面亟待进一步加强。

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重塑党的威信, 保持党的先进性, 客观上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进一步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把服务群众, 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 强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法、完善服务机制, 拓宽服务渠道, 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 切实发挥“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2 当前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服务意识淡薄

目前部分高校党组织和党员适应新的形势比较慢, 对于“为什么要服务、为了谁服务和如何服好务”的认识比较模糊, 例如, 一谈服务, 就仅仅停留在“做好事”的层面, 还没有树立服务发展、服务改革、服务群众、服务师生的“大服务”理念。服务观念、服务意识的缺位和不足, 直接导致一系列滞碍学校发展的问题, 特别是对一些涉及学校和师生群众利益的重要问题, 在把握上不够上心, 在解决上不够用心, 甚至会有一些责任意识淡漠的倾向和苗头。

2.2 服务形式单一

当前高校党员服务更多集中在校内, 而且服务形式千篇一律, 多半集中于日常性、常规性的服务内容, 例如:自行车摆放、校园卫生打扫等服务内容。尚未发挥好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在其专业知识方面的特长, 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与国防建设方面迟滞, 贡献作用不够突出, 不能较好地发挥高校在经济、社会、文化、国防等“四位一体”建设中的智力支持作用。

2.3 服务不接地气

当前高校党建在人性化方面的考虑不够, 尤其是扎根于基层的党建服务特色不够鲜明, 党支部在学生社区、楼层的服务不够突显;在高校学风建设和德育建设的模范引领效用缺失, 尚未形成强有力的基层战斗堡垒。

2.4 工作上缺乏创新

福特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说过:不创新, 就灭亡。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党建工作的发展, 如果组织策划的活动缺乏创意, 脱离高校发展的切实需求, 那么服务工作必将倒退。目前, 高校党建服务工作人性化程度不高, 在如何提高帮扶对象的工作效率方面还局限于被动获取相关资讯, 未能发挥好网络媒体社交平台的互动作用, 让服务工作更加接地气、人性化。

3 构建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途径建议

3.1 积极构建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以服务社会为表率, 突出学科特色, 推进服务型党建项目进社会

在教工和学生党支部和党员中广泛开展以基础服务为内容、以专业技术为特色的党组织活动, 提高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社会的能力, 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

第一, 发挥专业优势, 师生党员为国防添光彩。以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基地为依托, 开展与部队的党支部共建项目, 结合部队实际需求, 教工党支部学科带头人在部队宣讲有关前沿知识, 并定期组织成绩优秀学生实地走访营区, 为部队子弟进行“一对一”学习辅导服务。获得官兵一致好评。此外, 发挥高校智力支撑作用, 为部队着力解决长期制约该单位信息化管理瓶颈难题, 为官兵打造智能化网络学习平台, 此举将极大提高官兵的学习效果。

第二, 校企党建联动, 为企业发展提供专业服务。围绕“思想引领创先争优提升学风”, 以企业科研项目为导向, 形成产学研一条龙的模式, 形成以项目促教风、以科研提学风的良好局面。

3.2“四大抓手”并举, 推进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

第一, 逐步打造社区品牌化学生工作室。逐步探索以教工党支部对接学生党支部为抓手, 围绕“抓学风, 促就业”为中心, 教工党员尤其是班主任专业老师在社区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学业辅导、职业规划指导、就业政策咨询等系列项目建设, 逐步拓宽班主任老师参与学生班级管理的功能, 以优良的教风带动学风, 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和就业能力培养。

第二, 党员群众结对帮扶, 开启微时代预约服务。通过在学院微信平台上亮出学生党员身份, 以微信在线预约等方式对贫困地区的国家专项生开展一对一帮扶, 学校先后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预备党员帮扶169名同学, 帮扶对象中有73人主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有109名帮扶对象在学习上有明显进步, 占帮扶对象的65%, 有32名帮扶对象获得了院级以上各项荣誉称号, 有35名帮扶对象获得了各类奖学金。同时, 要高度关注网络虚拟空间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通过QQ群、微博、微信等信息平台, 开设党史天地、党的基本知识、学习园地、理论交流空间、在线答疑等专栏, 通过便捷的途径、灵活的方式对党员进行追踪教育。并配备具有丰富党建工作经验的老师在线为学生答疑解惑, 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及时地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增强学生对党的信心, 保证大学生顺利成长成才。

第三, 发挥党员表率示范作用, 开展社区文明创建活动。学院党委以楼层为单位, 宿舍为基本单元, 成立社区文明督导队, 组织楼层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定期检查、打扫楼层卫生, 宣传宿舍安全注意事项, 发现、传扬身边的“小善”与大爱, 调解宿舍矛盾, 营造和谐氛围, 共建美好社区。

第四, 以学风建设为主线, 构建党建促学风建设工作举措。组建大学生党员学风建设教学督导组和学风督导组, 形成较为完善的监督反馈网络体系和联动机制。开展“一早三晚”社区学风建设活动, 即组织学生在宿舍区草坪开展“早晨读”, 组织学生进入宿舍自习室和课室“晚自习”, 在社区的广场和饭堂等地开展“晚会英语沙龙”以及由学生自发形成睡前学习心得交流的良好习惯;面向新生入学教育, 发动教工党支部学科带头人先后组织开展专业思想教育, 为新生规划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道路奠定坚实基础。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建设, 尤其是高校党建工作。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要求, 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该文围绕“在学校内改善服务作风, 在社会上彰显服务特色”为思路, 提出构建高校服务型党组织的重要途径, 旨在为普通高校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为提高高校党组织驾驭高校科学发展的能力, 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群众路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森泰.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N].光明日报, 2013-1-3 (3) .

[2]胡真.高校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 (11) :19-22.

[3]刘云山.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努力把握工作规律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向广度深度拓展[J].求是, 2012 (9) :3-9.

[4]胡刚.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困境及对策探析[J].理论界, 2012 (2) :25-27.

篇9: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构建服务型党组织

[关键词]组团式;“1+X”:“X+1”;现状调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12-0035-02

2014年来,青浦区赵巷镇在开展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联系服务新途径,探索创新社区管理新机制。结合“赵巷三项整治”工作,在全镇探索建立了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1+X”和“X+1”工作机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X”和“X+1”工作是以联系服务群众为宗旨,通过开展小范围、面对面的交流活动,完善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创新社会治理模式。“1+X”工作机制是基于“赵巷三项整治”(整治违法建筑、整治无证经营、整治市容环境)的基础上,全镇镇管干部、公务员、机关干部、编制人员、后备干部与各村(居)的违建户进行结对,利用每周半天下乡时间、每天下班时间、双休日等,主动上门进行政策宣传,促使结对对象转变思想观念,促使结对对象尽快拆违完成整治任务。其中的“1”是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村(居)干部、“两代表”、村居党小组长、楼组长(村民小组长)、大学生村官、群众活动团队负责人、结对共建单位党员骨干和退休党员等各类人群共同参与组成走访团队,“X”是指按照30—50户村(居)民家庭和3—5户企业为一个块区的原则,合理划分各走访团队的服务块区,做到责任明确,结对到人。

“X+1”工作机制中的“X”,指多个职能部门、多名党员干部联合集中,对接一名群众或化解一个问题的措施,实现各单位、各部门资源整合,及时发现因职能限制、政策时滞等原因而客观存在的漏洞,实实在在分析问题化解矛盾。同时,“X”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面向社会组织、经济主体延伸,实现更好地服务群众。

自2013年11月25日活动开展以来,全镇37个单位和部门的党员干部结对人数为290名,应结对户数为565户,实际结对户数为629户,户数结对率为111.3%,涉及违建面积49200平方米。截至2015年6月30日,已有601户完成签约,签约率106.4%,面积达48818.6平方米,其中:591户完成拆除并验收合格,整治面积48193.9平米。

(一)落实“三个坚持”,确保走访具体化、经常化和精细化。一是坚持规范走访。实行“1+10”的联系模式,将以往按照职级的高低分配结对数量的模式改为每1名团队成员确定10户以上家庭作为民情联系户。同时,在走访过程中详细了解居民的家庭情况,主动与群众沟通交流,积极帮助解决各类实际困难和问题,详细记载群众的诉求。

二是坚持分类走访。对有诉求的家庭,带着问题走,找准出发点,主动协商解决办法;对困难家庭,带着帮扶项目走;对上班族和私密性要求较高的小区家庭,带着服务走,积极主动提供各类服务;对老干部、老党员、老劳模等家庭,则带着政策走,侧重宣传相关政策,主动征求其意见和建议。

三是坚持全面走访。赵巷镇党委对全镇村居户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摸底,根据不同类型的家庭,合理设置了相应的访问频率和办法。对于一般家庭坚持普访,一年走访不少于1次;重点家庭坚持必访,一季度走访不少于1次;特殊家庭坚持重访,每月走访不少于1次。另外,在工作取得成效后,也要由牵头部门负责跟踪回访,确保工作成效持久。

(二)坚持“三个注重”,全方位多角度了解民情民意。一是注重方式刚柔并济。实行走访要预约、会议要商量、联系方式要多种多样的走访机制,坚决杜绝走访一阵风。注重刚劲与柔力相结合,坚持主次有别、男女有别。一边讲和气,讲究方法。通过拉家常,认真听取群众对三项整治的看法,找准工作突破口,多做思想解释工作,缓和气氛,防止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发生;一边有底气,讲究原则。大胆讲出拆除违法建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面对面和群众开展思想交锋,不轻易表态,但要讲清利弊,使他们从内心理解和认同“赵巷三项整治”工作,减少矛盾对抗,促进“1+X”自主结对工作的良性开展。

二是注重节奏张弛有度。对“1+X”工作,不能一味的放松或一味的紧绷,要合理安排工作,确保每周至少半天下基层,了解工作进展,推进结对工作,把握工作节奏,做到张弛有度。走访中,要求由团队成员实行“一条龙”包干制度,即1.锁定并上报结对对象;2.每周至少一次下乡开展思想工作;3.做通思想工作后,联系村居“三项整治”办主任,协助结对对象签订相关协议(房屋腾空才能签订帮拆协议);4.跟进拆违情况,确保整治到位。通过“一条龙”包干的方法实现对民情民意的全角度了解。

三是注重民情分层收集。建立三级民情收集制度,即团队服务人员为一级民情收集员,全方位收集群众的基本情况、诉求和意见建议;各村(居)党务干部为二级民情收集员,负责向服务团队负责人收集情况,分类梳理;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办公室落实专人为三级民情收集员,负责汇总、分类、归纳各村(居)反馈的各类情况,逐步形成“民情台账”。

(三)实行问题“四分类”,逐层解决问题,增加服务实效。为了更好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赵巷镇党委把走访中收集到的各类问题、诉求和意见建议进行了“四分类”,逐层给予解决。

一是当场解决类。在联系走访过程中,对于群众提出的各类诉求,如果能够依托块区组团力量自助、互助解决的,就当场给予解决。如新镇居委会新光小区的一位女士无法及时获知招工信息,服务人员当场帮助登记了个人就业信息,解决了问题。

二是协商解决类。对有些块区组团不能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X+1“工作机制作用,使村居和机关职能部门形成合力。如中步村村民反映治安不好、常有偷盗现象发生。块区工作人员及时与镇“大联勤”指挥中心、所在村的村支部专职分管稳定的支部成员进行了协调,进一步加强白天巡逻,还组织平安志愿者和护村队加强晚间巡逻。目前,该块区村民此类反映明显减少。

三是逐步解决类。对于群众提出的有些问题,村(居)或镇职能部门不能立即解决,如进一步整体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一步整体提高对来沪人员管理服务水平等问题,则列入今后镇或村(居)工作重点,详细制定工作计划,逐步予以解决。

四是寻求解决类。针对群众反映的有些问题,镇级层面无法给予解决,如增加农民建房土地指标、延伸“村村通”交通线路等问题,则耐心向群众做好解释,争取群众理解。同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寻求解决的途径;并通过市、区党代表和人大代表反映情况、解决问题,努力形成上下联动的诉求回应、解决机制。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赵巷镇组团式联系走访服务群众的模式,一方面是通过“1+X”联系群众,在全镇形成浓厚的整治氛围,另一方面是通过“X+1”模式,直接对接群众,解决他们关心的急难愁问题,完善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

活动开展以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违建体量过大、镇域面积较大导致走访没有达到全覆盖;二是部分结对人员签订拆违协议后没有进一步走访追踪问题的解决,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三是工作方法上欠妥当,部分结对人员没有与属地村(居)有效对接,导致信息不对称,影响了走访的效果;四是部分能够解决的问题存在拖沓的现象,突出的问题没有科学的机制来解决,缺乏对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赵巷镇在总结问题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发挥好“1+X”和“X+1”工作机制作用,建立健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联系服务群众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拓展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为党员干部深入开展群众工作、为社会组织融入农村社区建设、为百姓群众反映诉求和参与社区事务搭建有效平台。

篇10: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改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的方式,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特制定本制度。

一、强化组织领导。

1、高度重视党员联系群众工作的开展,深入调查研究,结合本系部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

2、对联系群众工作落实不力、群众反映的问题不及时认真办理或敷衍了事,导致出现越级上访或造成不良后果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二、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的方法及途径。

1、建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工作网络,负责联系群众工作的具体实施。力求做到:有一个工作场所、有一批服务项目、有一套工作制度、有一批工作骨干、有一支志愿者队伍。

2、建立情况通报制度。院党委作出的重大决策和系党总支的工作情况都要及时向党员和群众进行通报。应当在党内公开的,采取会议、文件等形式进行通报;应当向社会公开的,要通过宣传标语和召开群众会议等途径公开,原则上每月公开一次以上。

3、建立群众代表意见征集制度。每季度向群众代表发放一次征求意见表格,系党总支结合工作实际,每季度召开一次群众意见分析会,将收集的意见进行分类解剖,明确办理责任人并予以实施。

4、健全和完善党员责任岗、党员承诺制。切实深入推行党员责

任岗、党员承诺制,合理设置岗位,公开进行承诺,尽可能体现针对性和时效性。系党总支应结合党员民主评议,对党员的履岗情况和承诺事项完成情况进行考评。

篇11:党组织和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

为强化机关作风建设,特别是向不学习、不作为、不进取、不落实、不碰硬、不为民、不守纪等行为问责,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发展环境,特制定本联系办法。

一、党员要实践党的宗旨,履行党员义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树立密切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观点,提高做好群众及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识和工作意识。

二、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到基层,贯彻到基层,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群众中去。

三、在开展工作时,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要求,要切实解决广大群众提出的问题。

四、党总支部和党员要向上级真实反映群众的思想、困难和正当要求。

五、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办实事,关心群众疾苦。

六、党支部及党总支部要廉洁奉公,严于律已,从自身做起,带头保持勤政、廉政,不得以权谋私,搞特殊化。

七、完善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增强工作的透明度。要实行下级对上级、群众对班子、党员对干部的监督制度。

八、党员在关键时刻打头阵,处处以榜样作用引信群众做好工作。

九、党员要结合民主生活会,定期向党总支部汇报联系群众情况。

篇12: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构建服务型党组织

党团员联系服务群众活动

XX县以认真学习并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四个长效机制为契机,不断推进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发展,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为服务群众为宗旨,创新活动载体,努力构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一是开展结对帮带活动。我县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健全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机关党组织派专人带头深入联系点调研指导工作。深入开展机关党组织帮带基层党组织活动,全县党员领导干部建立“一对一”帮扶联系点107个,建立“党政军企金融共建示范村”36个,通过定时间、定目标、定责任,创新工作思路,促使帮带工作落到实处。将新思路带到党组织建设的各项领域,切实解决了一批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存在实际问题。二是开展真情关怀活动。一是把关心基层工作者作为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以党组织分类定级为抓手,将优秀党组织工作方法推行到后进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和基层组织干事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组织干事业

务水平,适应新环境、新要求的工作能力。举办全县乡镇组织干事轮训培训班。选派发展潜力大,工作能力强的组织干事到县委组织部学习。二是切实做好慰问困难党员工作。协调县财政局、民政局等部门组织开展慰问。按照领导带头、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活动。今年慰问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50多户,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25万余元。在慰问过程中,积极向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传授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省、州委重要精神,认真听取他们对做好组织工作、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建议。

三是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一是开展以社区文明志愿劝导队为主要依托,以团员青年志愿者为主要成员的“弘扬志愿精神,争做环境卫士”活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每次安排20人以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主要进行白色垃圾清理、“牛皮癣”清除,不文明行为的劝阻和公共设施、绿化的维护等,引导社区居讲文明树新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我县志愿者小组,定期为家庭困难、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孤寡老人进行“二对一”“三对一”结对与老人谈心,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料理家务,并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同时发放了方便联系的“志愿者联系卡”以体现社会的关怀和社区的温暖。三是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和宣传途

篇13: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构建服务型党组织

1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为群众办事, 有时却得不到理解, 甚至还引起误解, 是一些基层干部共同的苦恼。而据基层群众反映, 群众最痛恨的不是上面没有惠民举措, 而是政策始终“走在路上”, 服务始终“停在嘴上”, 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 这就是存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 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水果蔬菜从产地到百姓餐桌经历很多程序, 往往“最后一公里”坐地涨价, 老百姓苦不堪言。再比如, 如何解决好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如何解决群众出行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等等。诸如此类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看似小问题, 实则是造成“末梢堵塞”的大问题。人的身体一旦“末梢堵塞”, 则身体有病, 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 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末梢堵塞”, 且不“通瘀”, 则危及党的肌体和执政能力。如何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1.1 要发挥领导带头作用

领导带头, 万事不愁。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努力建设服务型党组织, 全力打造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责任明, 方向正、作用显, 特别体现在各级党组织的责任落实和一把手的作用发挥上。各级领导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自始至终把责任扛在肩上。

1.2 要始终突出问题导向

聚焦“四风”问题, 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 最终的落脚点是要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 必须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 始终突出问题导向, 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下大力气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确保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 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1.3 要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严防“最后一公里”问题再滋生, 需要加强党建创新和基层党组织建设, 尤其要配优配强党组织书记, 要加强基层便民办事大厅建设, 让便民利民设施真正为民服务, 要从体制机制上着手, 建立长效机制, 严防“最后一公里”现象改头换面, 披上“马甲”以新面目出现。切实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和惠民措施真正送给群众, 把党的惠民政策变成老百姓“口袋里”的实惠。

2 坚持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这就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 联系服务群众, 要做到“零距离”。要深入基层一线倾听民声, 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把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和民生实事一件一件落实好, 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这两年, 许多农村建起了老年服务中心, 一处院几栋房, 十分气派, 可就是空无一人、冷冷清清, 刚刚建成就沦为“空置房”。原因简单:位置没选好, 不是老年人日常习惯活动的地方;设施没配好, 简单地搞标准化配置, 缺乏农村老人喜好的项目。为老年人建设服务中心本是好事, 结果却没有得到群众认同。群众不仅没法理解干部的“好心”好在哪里, 还因为服务中心占地多、花费不菲, 心生怨气, 民生工程反而成了群众数落干部的“导火索”。好心办了坏事, 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联系群众不紧密, 缺乏事前调研, 不充分了解实际情况, 不积极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导致难以作出符合群众意愿的决策。服务群众就更无从谈起了。所以,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 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绝不是一句空口号, 而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要怀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 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勤勤恳恳为群众工作, 想群众之所想, 解群众之所困, 办群众之所需。

2.1 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党的宗旨意识, 注重为民服务的点点滴滴对群众真心实意、真情付出, 时时刻刻想着群众。主动深入基层, 真诚倾听群众呼声,

积极顺应群众期盼, 总结经验、改进作风, 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 让群众办事更加便利、得到更多实惠。

2.2 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就要主动为群众提供方面、贴心服务

不搞空对空, 避免形成“两张皮”在服务群众中办实事、讲实话、求实效, 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一件一件做扎实、做具体。把各项民生政策宣传好、落实好, 让广大群众能够享受到政策的“阳光”。

2.3 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

积极开展大走访、大排查, 认真调解矛盾, 化解纠纷, 让越来越多的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3 确保群众得到真正实惠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 就是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因此, 我们要认识到,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地, 不是办公室, 也不是会议室, 而是群众的家门口。活动是否解决了自身的“四风”问题, 是否解决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不在各种汇报材料和笔记本上, 也不在上级部门的评比评价中, 而是在老百姓的口碑中、胸膛间。

走进群众的家门口, 真心倾听群众的呼声;与群众面对面, 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 真诚为群众服务。做到以上三点, 就要求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换位思考, 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家事来办。要像关心自己孩子上学那样, 关心老百姓“学有所教”问题;像关心自己亲人找工作、自己涨工资那样, 关心老百姓“劳有所得”问题;像关心自己家人就医那样, 关心老百姓“病有所医”问题;像关心自家老人养老那样, 关心老百姓“老有所养”问题;像关心自己改善住房条件那样, 关心老百姓“住有所居”问题。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办好一批群众迫切希望办又有条件办的事情。同时要通过深入调研走访, 集中推出一系列惠民富民措施, 扎扎实实、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给群众带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真正以群众满意为标准, 去检验活动效果。

4 总结

意莫高于爱民, 行莫厚于乐民。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才能做到坚如磐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 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唯有这样,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才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摘要:联系群众、服务群众, 是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 同时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总目标。本文聚焦于“两个着力”即“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分析了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必要性,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以达到群众路线教育的任务要求, 使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关键词: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两个着力”

参考文献

[1]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学习读本[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1, 5.

[2]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M].学习出版社, 2011, 4.

篇14: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构建服务型党组织

一、切实提高对构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认识

(一)联系群众,主要体现在党员深入到群众中,关心他们的疾苦,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服务群众,主要体现在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和解难事。在实际工作中,两者密不可分,具有内在统一性。

(二)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要解决的是保持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途径、方式的制度化建设问题,从而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程序严密有效的机制,始终保持党员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作风。

(三)以宜昌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为例,该单位作为“大营销”体系的专业化单位,做好构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工作尤其重要。一是中心人员数量众多、结构复杂。二是中心承担的职能众多,责任重大。

二、努力构建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落到实处的机制

(一)开办党员课堂

以中心组学习、班组政治学习为载体,以党委书记讲党课、“红领”先锋训练营、党员轮训、网络课堂等形式,加大培训力度,优化党员的能力结构和知识储备,迎合企业所需、发展所需、客户所需。

(二)优化组织机构

顺应国网公司“三集五大”工作要求,稳妥实施机构专业化、扁平化改革,通过不断的整合机构,优化专业分工、优化流程管控、优化资源配置、优化绩效管理,构建了营销坚强有力、科学高效的组织体系。

(三)实行360度考评

成立中层干部考核领导小组,出台《中层干部年度考核方案》,用績效考核和“360°考评反馈法”科学考评干部的能力和态度。该办法采用“5维度20因子法”制定问卷, 分为上级考评、同级考评、下级考评和自评,从任务执行、人际沟通、管理风格、领导作为、敬业自律五个维度考察干部履职能力,将干部的职业素质与群众的期望进行比较,使其优点和短板显性化。

(四)结合专业特点,构建制度体系

1、改进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在中心原有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基础上,形成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网络。通过党员干部联系相关部门、党员干部联系重点工作、党员干部联系困难员工和关键客户,建立起密切联系群众的稳定渠道。

2、建立党员干部和党员代表调查研究制度。要求党委成员、各部门、班组主要负责人,必须结合专业领域、年度重点工作和业绩短板,深入一线,制定调查研究课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思考,拟出解决方案向中心党委汇报。

3、坚持党务公开和定期通报制度。对内坚持党务公开,将涉及重大决策、重要决定,以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通过会议、文件、宣传栏和网站等多种平台,及时向员工通报。对外进行专项通报,将电力政策与法规、执行电价、停电信息和服务信息等通过媒体、展板和海报进行通报,接受客户的评价和监督。

4、强化党员评议和客户调查分析两项监督制度。一是认真做好党员评议。落实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二是积极开展客户调查分析。采用电话调查、网络问卷、上门走访等方式,进行客户满意度分析,不断改进服务品质。

(四)开展特色活动,塑造阳光形象

1、亮身份,强化服务意识。按照党员挂牌上岗的要求,认真做好党员示范岗的覆盖、公开和监督工作,让每一名党员时刻不忘自己的身份和职责,时刻处在党内外群众的监督之下。

2、牵热线,加强远程服务。设立中心二级工作站,减少工单中间流转环节。加大对95598客户代表的培训力度,开展每周学习和礼仪培训,联系营业窗口和兄弟单位开展跟班学习和交流活动,提升责任意识和服务水平。

3、进社区,拓展便民服务。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开展“光明使者进社区”活动,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和社区网格员一对一结对,组织党员、团员走进社区,真正为社区居民解决用电难题。

4、架绿桥,提速主动服务。畅通“绿色通道”, 给报装用户提供最大便捷。深入开展“绿色义诊”活动,组织专家队伍为关键客户检查用电设备、优化用电方案。

三、积极谋划与创新确保质效的长效机制建设

在新形势新任务下,要真正实现构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长效机制,着重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一)深化“四好”领导班子创建,协调顺畅班子内部运行机制,不断加强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与破解难题的勇气、持之以恒的耐心。

(二)以支部建设为重点,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加大“电网先锋党支部”创建力度,深入开展党内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服务要注重效果而非形式。一是要畅通服务信息渠道,充分了解群众需求,精心设计行之有效的实践载体;二是提升服务品质,积极开展预约、代办服务等新方式,完善服务细节;三是优化管理流程,缩短服务链条,让客户享受更为快捷便利的服务。

(四)强化监督与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组织领导、目标管理、岗位职责、日常监督、考核评价和奖优罚劣等一套科学管用、便于操作的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党员评议方法,适当增加和扩大群众的参与权,使广大党员处于党组织和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

上一篇:性功能障碍的自我检查的方法和障碍处理下一篇:日常问候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