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性和有限性

2024-05-03

差异性和有限性(精选九篇)

差异性和有限性 篇1

Vlastos等 (2003) 研究了不同裂隙参数对位移的影响, 特别在裂隙的空间分布和标度分布的影响、寻求不同分布导致的波场特征, 并考虑了流体的分布对地震传播特性的影响。Pei (2012) 利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裂缝性煤层的各向异性特征, 着重研究了高裂缝密度引起的强各向异性以及有高频内容引起的数值频散。基于Hudson模型的Pade二阶近似[10,11], 用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分析了各向异性介质的弹性波传播响应特征, 考察了裂缝微观结构参数与填充流体对宏观弹性响应的影响, 验证了差分离散格式的有效性。分析了裂缝各向异性介质中裂缝密度和裂缝分布方位对波传播的影响, 针对不同裂缝密度及流体类型, 得到了与理论分析一致的波场变化特征, 为后续地震响应的裂缝评价及流体预测应用提供了模拟手段。

1 一阶速度—应力方程的差分格式

由弹性波动力学理论知道, 将虎克定律带入弹性介质运动平衡方程式中得到速度—应力一阶波动方程, 在二维情况下考虑体积力影响的可以表示为[6]:

采用交错网格的差分格式对 (1) 进行离散, 把速度和应力分别定义在不同网格系统[6], 时间的离散也采用交错时间递进。这里分别介绍Pei等基于均匀网格的差分格式建立和一种变网格差分格式的建立方法。以水平分量为例, 给出基于均匀网格的二维速度—应力的一阶弹性波动方程的2L精度离散格式:

其中, a表示差分系数。

2 Hudson裂缝模型描述

Hudson模型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裂缝模型, 文中考察了其对裂缝密度等参数的适应性, 研究了裂缝密度和裂缝方位对纵横波传播的影响。对于Hudson薄硬币型裂隙模型和Liu含裂隙介质模型, 考察裂缝的裂缝密度e和流体充填类型 (含气、含水和干裂缝) 变化对各向异性特征的影响, 由于该理论基本假设为硬币型裂缝孔隙和小裂缝密度, 故纵横比α取 (0.001~0.1) , 对应的等效孔隙度为 (0.01~0.2) , 裂缝孔隙中充填气体和液体的体积模量为:Kgas=.0133GPa, Kwater=.3013GPa。在2400*2400m的各向同性背景介质中, 嵌入以上所述三种等效裂缝介质, 基质弹性常数设置为:λ=1.19×1010N/m2,  

µ=5.4×109N/m2, ρ=2.2g/m3。

基于最简单的单组裂缝的HTI介质或VTI介质, 由等效介质模型[13,10]分别计算出基质和裂缝介质总体刚度系数, 主频30Hz的雷克子波的Z方向集中力震源, 炮点置于模拟区域中心, 采样率1ms, 网格8m×8m。考察Schoenberg线性滑动模型[14]、Hudson薄硬币型裂隙模型[10,11]和Liu含裂隙介质模型[12]中不同裂缝横向和切向弱度、裂缝介质的等效孔隙度、裂缝的形状以及充填流体类型的变化对波场各向异性特征的影响, 模型的具体参数见表1所示。

3 Hudson裂缝模型的模拟结果

薄币状椭球型裂缝的Hudson模型[10]的等效介质刚度矩阵c有如下形式:

式中, 纵横比α=l/a;裂缝密度, a和l为椭球的长短轴。11U和33U都是无量纲量, 依赖于裂缝平面的边界条件、填充物的参数、裂缝的接触情况等, 参见文献[10]。

根据上面的刚度模量计算关系和基质参数, 裂缝密度从0.05变化到0.3, 对于大纵横比和裂纹密度, Hudson一阶近似不适用[14], 需用Pade近似[15]的二阶刚度模量, 等效刚度张量值如表2所示。

表2给出了饱水裂缝或干裂缝时, 运用Hudson裂缝等效VTI模型计算的弹性常数, 对应每组弹性参数, 纵横波各向异性特征由各向异性系数ANI和总横波速度定量表示:

式中, ANIp和ANIs分别表示纵横波的各向异性系数, Vp1和Vp2、Vs1和Vs2分别为快慢纵波和快慢横波的速度。

由 (5~6) 知道, 干裂缝时纵波的各向异性特征要比横波明显, 且对裂缝密度要比横波更敏感。干裂缝时C11、C13和C33随裂纹密度变化剧烈一些, 且主要体现在纵波各向异性上。饱水时, C44变化明显一些, 且主要表现在横波各向异性上。下边给出采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得到的不同时刻水平速度分量vx的波场模拟结果。

图5为背景介质中存在干裂缝时, 裂缝密度从0变化到0.3范围内, 550ms时刻的波场。图中结果可以看到, 随裂缝密度增大, q P和q S波的各向异性特征变得愈发明显, 它可以表征裂缝方位、对称轴分布。图5a可见纵波波前为椭圆型, 随着裂纹密度增大, 沿裂纹法向方向 (图1b~d) 越来越平, 反映的是纵波的速度各向异性越来越明显。从波常能量分布, 沿着裂缝延伸方向能量值强于法向方向能量值。从干裂缝的弹性参数 (表2) 也可看到P波的方位各向异性比横波要明显的多, 另外, 当裂纹密度为0.2时, 沿Z轴的“三角形尖头”和能量变化可以区别q S波。

图2为饱含水情况下的XZ平面上水平速度分量的波场快照, q P波的波前相对于干裂缝更圆, 饱水裂缝中q S波显示的是钻石状, 随着裂纹密度增加这个特征更加明显, 在低裂缝密度时为椭圆形, 而大裂纹密度时却是蝴蝶型, 各向异性特征愈发显著。对比图1和图2知道, 无论是q P波还是q S波, 饱含水情况下速度各向异性和振幅各向异性都没有干裂缝时明显, 干裂缝和饱水时q P波速度和振幅的各向异性都要比q S波明显, 这个结论也可从表2中的各向异性参数得到印证。另外, 干裂缝中q P波的速度各向异性比含水时对裂纹密度更加敏感, 而含水情况下q S波振幅各向异性比干裂缝时更敏感。

4 结论

基于一阶速度一应力弹性波方程, 导出高阶精度的交错网格有限差分离散格式, 分析了Hudson薄硬币型裂缝模型对裂缝各向异性介质弹性响应的表达精度, 考察了裂缝微观结构参数与填充流体对宏观弹性响应的影响。同时分析了裂缝各向异性介质中裂缝密度和裂缝分布方位对波传播的影响, 考察了不同裂缝密度及流体类型的波场变化特征。基于以上模拟得到了如下认识:

1) 无论是q P波还是q S波, 裂缝饱含水时速度和振幅的各向异性均没有干裂缝时明显, 而干裂缝和含水情况时, q P波速度和振幅各向异性均要比q S波的各向异性明显, 这预示着利用弹性波的速度和振幅各向异性探测裂缝性气层将更为有效。

2) q P波的速度各向异性在干裂缝中比饱含水时对裂纹密度更加敏感, 而含水情况下q S波振幅各向异性比干裂缝情况下更敏感, 这表明利用q P波的速度各向异性和q S波振幅各向异性有可能同时实现介质的裂缝密度和流体性质的描述。

摘要:本文基于一阶速度—应力弹性波方程, 将速度和应力对时间的导数转化为速度和应力对空间的导数, 并利用泰勒公式得到波动方程的高阶差分公式。针对裂缝各向异性和网格频散, 文中采用任意偶数阶精度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来克服。然后建立饱含水和干裂缝的二维各向异性介质模型Hudson薄币型裂缝模型对裂缝各向异性介质弹性响应的表达精度, 考察了裂缝微观结构参数与填充流体对宏观弹性响应的影响, 得到了对裂缝性储层定量评价和流体识别有意义的认识。

差异性和有限性 篇2

双曲型方程的一类各向异性非协调有限元逼近

在各向异性条件下,讨论了双曲型方程的一类非协调有限元逼近,给出了半离散格式下的最优误差估计.同时通过新的.技巧和精细估计得到了一些超逼近性质和超收敛结果.

作 者:石东洋 龚伟 SHI Dong-yang GONG Wei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数学系,河南,郑州,450052刊 名:应用数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MATHEMATICA APPLICATA年,卷(期):200720(1)分类号:O241.82关键词:双曲型方程 各向异性 非协调元 半离散 超收敛

中日文化差异与翻译的局限性 篇3

关键词:中日文化差异 翻译 局限性

一、引言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是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1964)认为,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即翻译的准确性是衡量翻译好坏的一大标准。

由于源语和目标语不仅语言不同,而且在文化方面存在着不可小觑的差异,这就导致一些译语不可能完全准确地传达信息。这是所谓的翻译不可译现象,或者说翻译中存在的障碍或局限性。田庆芳(2007)指出,所谓不可译性是指一种源语文本或单位不能被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或单位,实现不了使用两种不同语言的人群之间的沟通或理解。

中国和日本虽然是一衣带水的邻国,自古以来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交往频繁,但是两国存在着文化差异,在汉日语言对译中经常会碰到难以翻译的地方。

关于中日文化差异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层面、视角进行了探讨,主要通过对比两国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历史进程等因素,分析产生文化差异的原因。而对于翻译的局限性或者说不可译性的研究,学界的成果往往集中于汉英对译,从汉日对译的角度进行论述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为此,本文从中日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汉日语言对译中存在局限性、不可译性的原因。

二、汉日对译中的翻译局限性

汉日对译中翻译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字音、字形上的翻译局限性,译语丧失源语的语感以及目标语中的文化空白。本节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举例分析在汉日对译中存在的翻译局限性问题。

(一)字音、字形上的翻译局限性

首先,由于日语的书写文字由汉字、平假名、片假名和罗马字构成,而汉语主要由汉字构成,因此,汉日两种语言在字音、字形上就存在不对等性,翻译时也会产生字音、字形上的局限性。

例如,日本平安时代流传的全字母句《伊吕波歌》的译文就体现了这一局限性:

(1)色は匂へど 散りぬるを 我が世誰ぞ 常ならむ 有為の奥山 今日越えて 浅き夢見じ 酔ひもせず

译文1:花虽芬芳终须落,人生无常岂奈何,俗世凡尘今朝脱,不恋醉梦免蹉跎。

译文2: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如果把诗歌写成平假名,移去浊音符号后,就会发现这首《伊吕波歌》除了诗歌本身的含义外,另一大特点是它包含了每一个日语的音节字母(包括现已不再使用的历史假名“ゑ”和“ゐ”,但不包括拨音“ん”)。在了解了这一特点的基础上,再来推敲这首和歌的汉语译文,就会明白无论是译文1还是译文2,都没能充分传达其丰富含义。

其次,传统的语言游戏绕口令也具有不可译性。绕口令是将若干双声、叠词词汇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词语有意集中在一起所组成的简单、有趣的语韵,虽然中日两国都存在绕口令这一语言游戏,但由于两国语言的字音不同,所以当翻译成另一国语言时,会丧失其原本的语韵。

(2)とうきょうとっきょきょかきょくきょくちょう

译文:东京特许许可局局长(东京专利审批局局长)

例(2)这句日语绕口令意在使读者区分长音、促音和拗音,但翻译成汉语后,丧失了语感。

(3)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译文:ぶどうを食べる時ぶどうの皮を出さない、ぶどうを食べない時逆にぶどうの皮を出す

例(3)这句汉语绕口令旨在使读者区分“b”“p”的发音,但翻译成日语后,完全失去了其作为绕口令的意义。

再者,双关语与谚语中也存在大量不可译的内容。所谓双关语,按其类型可以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类,都是一语关顾表里两则含义。

(4)外甥打灯笼——找舅(照旧)

译文:甥が提灯をさしかける——おじを照らす(もとのまま)

例(4)是谐音双关语,“找舅”和“照旧”在汉语中同音,但在日语中却发音不同,因此即便将其译成日语,如不进行相应注释,恐怕读者也很难理解其另一层含义。

(5)新事业从头做起,旧现象一手推平。

译文:新しい事業はゼロからやり始め、古い現象は手で切ってしまう。

例(5)是新中国成立后,一家理发店写的春联,属于语义双关,讲的是理发,实际寄托着人民群众除旧布新的愿望,歌颂新中国,欢庆新社会。同样存在不可译性。

(二)译语丧失原语的语感

蔡龙权(2008)指出:“语境和意图是不可译的,或者说非常接近不可译,原因是这些内容虽然属于翻译考虑的内容,然而不直接显示在源语文本中,译者除了借助注释等附加文本,无法在译文的正文中再现出来。”中国的唐诗、宋词和日本的俳句、和歌就属于这一类,即作者在特定语境和意图下完成的作品。再者,一种语言有其独特的发音和语法,而类似诗歌这类语言文字的组合本身就是为了体现这一语言独特的艺术之美。因此,当其被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后,原本的语感就会丧失。

(6)ふるいけや かわずとびこむ みずのおと(松尾芭蕉)

译文1:古池塘呀,青蛙跳入水声响(林林译)

译文2:幽幽古池畔,青蛙跳破镜中天,叮咚一声喧(陈德文译)

尽管例(6)的两句译文各有千秋,但前者破坏了俳句“五·七·五”的韵律美,后者对原文的意思作了删减,可以说都不是完美的译文,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作者构建的语感和意境。

同样,中国的古诗词被翻译成日语亦是如此。中国传统文学形式“诗”经由日本文人对其读音和韵律等进行二次创作后,在日本受到广泛推崇。

(7)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译文:春眠暁を覚えず處處啼鳥を聞く夜來風雨の聲 花落つること知んぬ多少ぞ

例(7)是中国古诗词中典型的五言绝句,虽然不属于格律诗,但它不仅在句数上固定,并且严格符合押韵规律,押仄韵,也就是“晓、鸟、少”里面都出现的“ao”这个韵母,读起来琅琅上口。翻译成日语后,虽然译者尽量保留了诗歌的本义,但该诗的节奏和韵律却遭到了破坏。不过,由于日语中也存在大量汉字,并且很多日语汉字与汉语汉字一一对应,因此该诗的另一种译法是将汉字一一对应,而在咏唱时完全采用音读的形式,以保证节奏和韵律上的原汁原味。但如此一来,诗歌原本的意思就难以理解,需要读者对汉语或中国文化极为熟悉。

除了诗歌之外,日语被动句的汉译,敬语、暧昧语等的译语也往往会丧失原语的语感。

(三)目标语中的文化空白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语言的土壤,当目标语中无对应的文化现象时,源语就无法被翻译,只能通过注释来解释。郜芬(2012)认为,文化空白可以归纳为两类:第一类是词语意义上的空白,在源语中出现的一些文化负载词在目标语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词语;第二类是词语隐含义或比喻义的空白,有一些词语的字面含义在源语和目标语中是一样或相似的,但是涉及到引申含义就大不一样了。

例如,日语中有两个和“弁庆”(平安时代末期的僧兵,源义经的家臣)有关的谚语“内弁慶”和“弁慶の立ち往生”,分别被汉译为“窝里横”和“进退维谷”。但如果将其直接按字面意思翻译为汉语,没有一定日语基础的人未必能理解其中的含义。由于源语是与日本历史人物相关的谚语,在目标语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词语,就只能进行意译。这就是文化空白造成的不可译性的体现。

我们知道,日语中的十二个月各有其别称,其中十月被称为“神无月”。仅从字面上来看,即便不懂日本文化与日语,也能知道“神无月”是指这个月没有神。但为什么十月就没有神了呢?这就需要进一步加以注解。在日本传统文化中,众神在十月要聚集到出云大社,因此有“各地的神都不在了”这一传说。所以,当将部分源语翻译成目标语时,虽然字面含义可以理解,但如不加以注释,就很难准确地传达源语的意思,这就是因为目标语中出现了文化空白。

除了数字文化以外,汉日语言中还存在大量禁忌语、颜色词等,也可能会由于目标语中的文化空白导致翻译存在局限性。

三、产生译语局限性的原因

汉日两种语言及文化存在着许多方面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造成了翻译的局限性。本文通过分析上述例句的不可译性,将造成译文局限性的根本原因归纳为四点。

第一,文化差异。这里所说的文化差异包含宗教文化差异、习俗文化差异、历史文化差异、地域文化差异等。前文所说的“弁慶の立ち往生”的翻译就是因为中日两国历史文化的差异才导致了翻译的局限性。“弁慶の立ち往生”源自日本平安时代,弁庆在衣川会战中手拄长刀站立而死的故事。而中国的历史中不存在这一故事,因此如果不加以注释,在理解上就会产生偏差。

第二,社会现实差异。虽然人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随着各国之间的不断交流,社会现象也日趋接近,但不可否认的是,各个民族都在其社会历史进程中具有本民族独有的事物或现象。由于在另一个国家中无法找到与之对等的事物或现象,因此就无法找到对应的译语,在翻译此类词汇时就会产生局限性,这就是社会现实差异所造成的译语局限性。例如,中国的爆米花是甜的,日本的爆米花却存在甜的和咸的两种口味,所以当日语中出现“这爆米花好咸”这一表达时,不了解日本文化的中国人就难以理解和接受。

第三,思维方式差异。各民族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形态以及地域等情况不同,就会产生根植于此的思维方式差异。

第四,古代跨文化交际的闭塞。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中日两国的交流与联系日益紧密,“小笼包”“青椒肉丝”“功夫”等汉语词汇以音译的形式直接出现在日语中。而日语中的“味噌汤”“浴衣”等词汇也被中国人理解和接受。译文之所以存在语言转换上的困扰,是因为受到了古代跨文化交际的闭塞的影响。

四、结语

翻译既是语言的转换,也是文化信息的传递。不同的民族间或多或少存在着文化差异,这便造成了翻译上的局限性。因此在翻译时,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准确传递,也要意识到文化传递的重要性,充分考虑源语和目的语文化背景的不同,尽量避免文化冲突造成的不可译性,确保对等翻译。

参考文献:

[1]E.A.Nid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Leiden:

E.J.Brill,1964.

[2]田庆芳.语言的不可译性与文化的不可译性比较[J].上海翻译,

2007,(2):47-50.

[3]蔡龙权.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关于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思

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116-125.

[4]郜芬.浅谈翻译汉语化空白的处理方法——以《围城》为例[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32-34.

[5]去渡博文.翻译的局限性[J].学周刊,2015,(11):15.

复合桩基差异沉降有限元分析 篇4

建筑物的沉降一般可分为平均沉降和差异沉降。在过去的基础设计中,人们一般仅考虑如何控制平均沉降而忽略了对差异沉降的控制。这在规范中也有所反映,如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和JGJ 94-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它们对平均沉降的控制是定量的,而对差异沉降只作定性的控制。平均沉降过大,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差异沉降过大,会造成上部结构的损坏,影响建筑物的安全[3]。因此,差异沉降的控制更为重要。

1复合桩基差异沉降概念的提出

1.1 有关复合桩基差异沉降研究的历史

从按承载力为控制指标的常规桩基设计方法到沉降和承载力双控的设计思想是一大进步。近些年来,更是出现了以差异沉降为控制指标的设计思想。地基的差异沉降是产生上部结构次应力和基础整体弯矩的主要原因,若能使基础筏板保持平面状态,则上部结构次应力可基本消除,筏板的整体弯曲作用也将大大减小。1992年,Fleming提出了在柔性筏板中部设置群桩的方法,Randolp提出,假如在设计上已达到优化,甚至在一个较为柔性的筏板上也可产生最小限度的差异沉降。在国内,也有不少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果。宰金珉教授在提出复合桩基概念之后,又提出了人为调节地基土垫层刚度的概念,分析了变刚度垫层在减少基础内力和不均匀沉降中的作用,并对工程应用提出了相关建议。茜平一,阳吉宝和龚晓南等在群桩的优化设计方法中分析了内强外弱的布桩方式,得出了这种布桩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小筏板中的弯矩以及上部结构的内应力,但没有明确给出差异沉降的概念。

1.2 复合桩基差异沉降概念的确定

在考虑地基土刚度和桩基支撑刚度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变刚度垫层、改变桩的直径或适当调整桩的疏密,使基底反力和桩顶反力的联合反力分布更加合理,实现复合桩基的优化设计。

2差异沉降机理分析

在复合桩基中因为群桩效应[5],即由于群桩中各桩所引起的土中应力的重叠,使得内部桩桩尖平面处土中的附加应力大于角桩或边桩桩尖平面处的土的附加应力。桩尖平面处土中应力的这种分布,使得在均匀荷载的柔性基础板下,内部桩的沉降将大于边桩或角桩的沉降,整个建筑物基础的沉降将呈下凹的碟形分布。由于群桩效应,必然使得中心桩的沉降大于边桩和角桩的沉降值,因此存在差异沉降。

从产生差异沉降的机理分析,若要减弱或消除这部分差异沉降,可从两个方面进行:1)增加筏板厚度;2)调整地基的刚度分布特征。

3复合桩基差异沉降的数值模拟和分析

位于长沙某商业住宅楼的上部结构是20层剪力墙结构,1层~5层为商场,6层~20层为住宅。其建筑面积为37.2 m×37.2 m,筏板厚度为0.6 m,桩径为1.2 m,桩长为20 m,荷载均布于筏板上,总荷载为1.07×106 kN。为了分析常规桩基和复合桩基的对比情况,从81根桩减少到25根桩,筏板的有限元划分和桩位见图1,图2,根据其对称性只绘制了左下角的1/4,计算结果也只给出了1/2。

81根桩时,桩距为3.5D,可视为常规桩基;25根桩时,桩距为7.0D,可视为复合桩基(桩距不小于6D)。沉降计算结果见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常规桩基的平均沉降为4.08 cm,最大差异沉降为0.9 cm;复合桩基的平均沉降为7.42 cm,最大差异沉降为1.4 cm。即复合桩基的平均沉降和差异沉降都比常规桩基要大。

3.1 改变筏板厚度

根据薄板理论中板的刚度矩阵和内力矩阵与板厚度的3次方成线性关系,可知板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板的刚度贡献。研究桩非线性的同时,分析板的厚度变化对桩筏基础非线性共同作用的工作性状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若将上述算例中25根桩的复合桩基筏板厚度由0.6 m变为1.0 m,而其余计算参数与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桩位布置图与图2复合桩基位置图相同。有限元分析结果见图4,可得到结论:筏板变厚后,其跨越作用加强,使荷载向筏板边缘转移,迫使基础沉降趋于均匀。但由于桩距不变,土反力分布变化不大,所以以桩间土的压缩量为主的沉降量变化不大,即筏板的厚度对平均沉降的影响不大。

3.2 改变桩间距、桩长、桩径等参数

分6种情况来讨论:1)等径不等距但等长;2)等径等距不等长;3)中心局部设桩;4)不等径等距等长;5)不等径不等距等长;6)不等径不等距不等长。

对于情况3),Randolph和Hori-koshi用参数法做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并通过离心模型试验证实了设置中部小群桩时有可能使差异沉降忽略[7],此时群桩在筏板下分布的面积比例约为16%~26%。同时,Randolph 还研究了在存在软弱土层的某些地基中以长短桩结合的方式布桩的情况,先在基础板下满布短桩穿越该软土层,然后在中心处布置长桩(面积比为25%~40%),这一布桩方法比仅在中心处布桩更能有效控制差异沉降。

1)差异沉降有限元分析。

运用Plaxis程序进行有限元模拟,土体均采用摩尔—库仑理想弹塑性模型,同时,处在工作状态下的桩和筏板处于弹性阶段,故将这两种材料均假定为线弹性体。在桩土共同作用分析中,关键考虑桩周土的非线性。为了模拟桩土之间的相对滑动,在桩土接口设置接触面单元。接触面单元同样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服从摩尔准则,可发生弹性变形和塑性滑移。Rinter均取0.65。

2)计算结果分析。

按以上6种情况分别对模型进行调整,直至调平基础的差异沉降。经多次试算,得到如下结果:

a.不等桩长对差异沉降控制的影响。桩长的合理调整能够有效地控制基础的差异沉降,在各桩桩端以及桩端以下土体出现了局部的塑性区,说明桩体已进入塑性变形阶段;且在同级荷载作用下,边桩较中心桩先一步进入塑性阶段,荷载随之向中心桩和地基土中转移。

b.变桩径布桩对差异沉降控制的影响。在本模型中,桩径由原来的1 200变为中间桩,桩径为1 400,两边桩分别为1 200和1 000。沉降计算结果表明,仅变桩径布桩对减少基础平均沉降和差异沉降的作用并不明显。

c.中心布桩对差异沉降控制的影响。Randolph指出,中心布桩面积比为25%~40%。经过多次试算,当布桩面积比为30%时,差异沉降最小(在本例中为4 mm),几乎为0。因此,为有效控制基础差异沉降,圆形筏板下中心布桩的面积率宜取30%左右。但由于超越了现行设计规范,且当筏板较柔时会产生“上凸”的沉降方式,因此仅中心布桩的方式不易应用于实际。

d.一种新的布桩方式——结合地基土刚度调整的中心布桩方式。对于深厚软土地区的地基土,先考虑加固筏板以下的软弱土层,再按复合桩基设计布桩。

4结语

1)改变筏板厚度对复合桩基的平均沉降和差异沉降的影响并不大,不建议运用到实际工程中;

2)变桩长的布桩方式依据桩基支承刚度增大的区域与上部荷载密集度大的区域相对应的原则,通过在筏板下布置长度不等的桩,能有效地减少基础的差异沉降;

3)结合地基土刚度调整中心布桩方式可有效减小基础的平均沉降及差异沉降,甚至可产生零差异沉降。该布桩方式尤其适合深厚软土地区桩筏基础的沉降控制,与过密、过长的常规布桩方式相比,可产生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宰金珉.塑性支撑桩—卸载减沉桩的概念及其工程应用[J].岩石工程学报,2001(3):273-278.

[2]龚晓南,陈明中.桩筏基础设计方案优化若干问题[J].土木工程学报,2001(4):107-110.

[3]乔志炜.复合桩基差异沉降控制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程显锋,马心俐.差异沉降引起砖混建筑破坏分析[J].山西建筑,2007,33(19):82-83.

[5]余闯.复合桩基沉降计算和差异沉降控制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6]董建国,赵锡宏.高层建筑地基基础[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

差异性和有限性 篇5

逆境中的佳绩更显珍贵

根据中国地暖市场调查研究课题组此前调研结果显示,受中国经济深层次调整影响,中国房地产行业黄金年代一去不返,2015年中国地暖行业整体呈现下行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地暖行业上游厂家,稳定业绩的压力可想而知。据军星管业董事长夏成文透露,此前连续多年保持业绩高速增长的军星管业虽然在2015年仅获得销售额0.3%的增速,但利润指标却有良大的改善。

2015年,军星管业在天津、河南以及国外市场均斩获颇丰。“天津市场是我们的本土市场,我们凭借良好的企业声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快捷的供货等多方面优势,进一步挖掘出了市场潜力。2015年,军星管业在天津市场的业绩增幅约11.97%。”夏成文说:“天津市场本身销售额就比较大,增长一个点都有数千万元。同时,经过多年的积极推进,军星管业已经在国外获得一批高质量的稳定客户,2015年海外市场业绩大幅增长25%左右。”

尽管军星管业在逆境中保持了企业业绩的稳定,但夏成文深知军星管业必须积极探索面向未来的全新发展道路。因为在军星管业目前的地暖管道业务中,接近八成业绩来自房地产工程配套,而在潜力更大的家装等领域,军星管业涉足并不深。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夏成文坦言,在这次行业寒冬来临之前,军星管业已经着手调整企业经营战略,通过各方面积极突围,走差异化的战略发展之路。

多向突围,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在以工程为主导的地暖行业,“垫资”是相当平常的事。但在行业不景气的条件下,资金无法及时回笼将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打击。正因为如此,军星管业在2015年调整了销售政策,严格坚持“先打款后发货”的原则,“原来我们以销售额为奖励标准,现在全部是以回款额作为奖励标准,回款额、回款率和增长率等3个指标是考核销售团队的主要依据。”夏成文说:“通过这种调整,极大程度地规避了企业的现金流风险。”

除了调整销售政策,军星管业还在2015年积极贯彻“利润指标”——通过升级设备、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降低人力成本等方式,减少了企业运营支出,确保军星管业2015年利润指标在企业整体销售额几乎持平的条件下实现增长。

在确保企业稳健运营之外,夏成文透露,差异化战略是军星管业实现2015年平稳发展的关键。早在2014年,军星管业就预测到2015年中国地暖行业形势不容乐观,于是提前做了布局:一是把原有市场进一步细化,挖掘其中的潜力。比如在天津市场,军星成功挖掘出PPR管、地暖管和其他暖通管道等产品的增长潜力。二是增加产品线。目前,除了PE-Xc管外,军星管业其他各类地暖管道产品均在生产,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需求。三是积极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如工业小区、工业用房、撤村并镇市场和安居房工程等建设市场。四是积极开拓国外市场。2015年,军星PE-Xa管出口量巨大,生产线70%产能均出口至东欧等海外市场,“没想到2015年PE-Xa出口量能达到两三千吨。”夏成文坦言。

除了上述方面,产品差异化也是军星管业在2015年逆势突围的法宝之一。2015年,军星管业推出了5个新产品,其中包括2个地暖新产品。最让夏成文引以为豪的是“钢塑复合管新型焊接技术和电磁焊机”。“这个产品目前是国内仅有军星管业能提供的专利新品,军星管业在设备、焊接到连接工艺等环节取得了30多项专利。它可用于暖气、空调、自来水、化工等管道系统领域。”夏成文透露:“该产品2015年已经在180多个项目中获得应用,接下来将会在全国陆续推广。”

通过差异化战略,军星管业在形势严峻的2015年得以稳定发展。不过,在夏成文看来,无论何时,品质、服务、高性价比和诚信都将一直是军星管业的立足之根本。

坚持创新,打造管材超市

在军星管业,夏成文和员工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当前社会,唯一不变的就是创新和诚信。”他一直鼓励员工抛弃老旧观念和经验,积极拓展思维,跟上时代变化,从产品、管理、技术各方面进行持续创新,以提高军星管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性价比。

不久前,军星管业被天津市政府评为2015年天津科技创新100强企业,这是对逆境中的军星管业依然坚持创新的最好嘉奖。军星管业自成立以来,始终注重科技研发,仅近两年便取得专利技术50多项,并被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为天津市新型塑料管材企业重点实验室。同时,作为塑料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军星管业还是天津市市长基金直接扶持的60家高科技小巨人领军民营企业之一。

持续的投入,让军星管业在业内拥有了雄厚的研发和生产实力。目前,军星管业能自主研发、生产制造各类管件、阀门产品,除供暖末端系列产品外,其生产制造的预制直埋保温管主要用于集中供暖管网的一次网、二次网。值得一提的是,军星管业最新开发的钢塑复合(JX-βPSP)压力管材,可用于集中供暖、生活用冷热水、中央空调管道井、设备层主干管道系统用管和地热井热水直供管道、化工、海水淡化等管道系统。军星管业专门为该管道研制开发的全自动智能化内、外双层电磁熔接技术,彻底解决了施工不便、造价高等原有连接方式的不足,采用傻瓜式操作,不需要专业高薪技工,具有连接牢靠、施工便捷等诸多优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深受客户好评。

差异性和有限性 篇6

目前, 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 产能过剩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低价格无序竞争。因此, 如何避开行业同质化恶性竞争, 就成为企业转变经营方式的关键。对竞争型行业特征非常明显的工程轮胎企业来说, 实现差异化经营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天津国际联合轮胎橡胶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国际联合轮胎公司) 是上世纪80年代为了适应我国大型工程车辆配套、满足矿山建设需要而建立的专门生产工程轮胎的企业。20多年来, 公司坚持实行成本领先与差异化相结合、以差异化为主的发展战略, 走低成本扩张、高科技含量、出口和国内两个市场并举的发展道路;在“专、精、新、特”发展方向的指导下, 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 已成为一家具有较强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推广能力, 品种齐全、结构优化、质量优良, 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的特种轮胎企业。公司2008年进入了世界轮胎75强企业行列。产能从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达到了3.5万吨;销售收入从开业初年的855万元提高到7.46亿元;出口创汇从开业初的300多万美元提高到6264万美元;注册资本从1000万美元, 增加到6.28亿元人民币。从小到大、从弱变强、从亏损清算到发展壮大, 是公司实行差异化经营的成果。

国际联合轮胎公司实行差异化经营, 主要是做到了“八个坚持”。

坚持成本领先和差异化相结合、以差异化为主

与汽车胎市场不同, 工程轮胎市场除了少数品种批量较大以外, 是一个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市场。要在这样的市场上谋求发展, 就要扩大品种优势, 在大企业不愿或无暇顾及的、有较高利润率的小品种上或取较大的份额, 实现高收益。国际联合轮胎公司20多年来为了适应工程轮胎市场的变化, 在多品种、小批量、差异化方面不断改进, 产品结构由原来的66个规格、32种花纹类型、390个花纹品种发展到284个规格、165种花纹类型、1687个花纹品种。规格品种之全居全国第一位, 大型、巨型工程轮胎的产销量居国内第一位, 全部工程轮胎的产销量居国内第三位, 被国内外用户誉为“轮胎超市”。同时, 公司还千方百计扭转自身的经营劣势, 以低成本在批量大的品种上争到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扩大了规模。

坚持国内外两个市场并举, 互为依托, 互为补充

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的需求变化不同步, 工程轮胎产品出口和国内市场往往是此消彼长。国际联合轮胎公司在2005~2007年, 出口量一直保持在58.12%~62.53%。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到2009年国际市场需求低迷, 公司的出口量降到了40%。而在国内大规模投资建设的需求下, 内销量升至60%。2010~2011年, 美国经济开始复苏, 公司的出口量又恢复到52%以上, 而国内销量却降低到48%以下。公司虽然规模不大、实力不强, 但是拥有能够准确把握国内外工程轮胎领域发展变化, 以及品种齐全的竞争优势。一方面, 公司坚持以出口为导向, 扬长避短, 发挥优势, 避开国内以“价格战”为主要形式的无序竞争, 保证货款及时回收;另一方面, 适应了国内经济建设非均衡、非对称、非理性式的环境, 满足了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对工程轮胎的需求。

坚持“特而专、特而新、特而精、特而优”的经营特点

从国际联合轮胎公司的实际情况看, 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规模优势。公司认为, 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就必须在市场份额小、批量小、加工难度大、费工费时, 或有特殊要求、大企业无暇顾及或不愿顾及的特种轮胎上做文章;按照“专、新、精、优”的要求, 在特种轮胎经营上取得较大的差异化优势。

“专”:避开汽车轮胎的高竞争性领域, 实现工程轮胎生产专业化。生产国内外需求的从4.00-16~52/80-57规格的小、中、大、巨型系列化的轮胎;生产工业轮胎、农业轮胎、装载机轮胎、自卸车轮胎、沙漠轮胎、港口轮胎、光面轮胎、高漂浮轮胎等12大系列的轮胎。

“新”:每年推出20个以上的新产品。公司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提高产品的性能, 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精”:做到了特种轮胎生产技术精通, 生产操作精密精细。

“优”:产品质量优, 性价比优。

坚持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增强自主开发能力

国际联合轮胎公司推进技术创新, 不断开发新品, 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一是能不断完善和增加产品系列, 优化产品结构, 巩固和扩大品种优势;二是通过新品的投放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变化, 用新产品开发新市场、新客户, 不断扩大出口, 为坚持以出口和国内两个市场并举的发展道路提供保障;三是能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跟上世界技术发展潮流, 并为登上技术制高点打下基础。公司不断丰富产品规格品种, 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近几年来, 公司研发了几百个新产品, 其中包括1295mm (51英寸) 巨型自卸车轮胎、SLP花纹新L5系列装载机轮胎、为欧洲林业市场开发的公制高漂浮牵引型林业轮胎。公司生产的“天力”牌工程机械轮胎,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研发的钢丝带束层农业和林业轮胎、高漂浮轮胎、港口轮胎和农业子午线轮胎为国内首创。其中, 成功研制的农业子午线轮胎, 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垄断, 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 技术含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十一五”期间, 公司坚持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 做到了生产一批、储备一批、研制一批, 形成了产品链。公司生产的“天力”牌工程机械轮胎拥有21项专利技术, 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 荣获了“天津市名牌产品”、“天津市著名商标”称号, 2009年4月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坚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

企业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就必须不断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只有建立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结构, 才能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实现持续、稳定、快速发展。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 不是一招一式的权宜之计, 而是贯穿于企业经营全过程的长期任务。

国际联合轮胎公司多年来一直紧盯国内外工程轮胎市场需求的变化, 专注于工程轮胎细分市场布局, 实行订单式生产。目前, 公司已在国内外建立了稳定的销售网络体系。在国内形成了以八大钢铁企业、25家工程机械和工程车辆生产企业、12大矿山基地和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为主体的销售网络, 产品覆盖30多个省、市、自治区。“天力”牌工程机械轮胎在96个国家进行了商标注册, 产品出口遍及北美、南美、中东、欧洲、东南亚、澳洲、北非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坚持以内涵式为主的增长方式

国际联合轮胎公司的前身是合资企业, 因当时投产初期资本金不足, 加上合资外方未兑现产品外销比例的承诺, 一度使公司严重亏损, 陷入即将破产的境地。1993年公司的外方撤走, 经过内部的恢复性整顿, 到1996年走出了一条依靠自主创新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一举扭亏为盈。从1996~2011年, 公司的产销量以每年平均3%、销售收入以每年平均6.16%、出口创汇以每年平均12.14%的速度递增。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市场占有率提升。公司认为, 经济效益增长方式要由依靠外延式为主向以内涵式为主转变, 采取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产品升级换代、低成本扩张等方式, 赢得市场, 获得客户的认同, 进而实现企业量和质的飞跃。

坚持体制和机制创新

国际联合轮胎公司曾经出现的产权关系复杂、债务负担沉重、资本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 公司从“十一五”末期到“十二五”初期, 把解决债务问题、理顺产权关系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上, 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 借助各方面的力量和领导机关的支持, 在理顺产权关系、改善资本结构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完成了债转股的工作, 请出了原有干股股东, 为下一步实现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以及异地建设发展, 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

国际联合轮胎公司整合了在经营管理中积淀的共同理念、基本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形成了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公司特别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 用“知小者大、惶者生存”的理念, 教育每一位员工学好做人、爱岗敬业、精细管理、精心操作, 谋求共同创新、共同发展、共同创造、共同分享。通过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提高了员工的文化技术水平, 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发挥了员工的能动性。创造各种条件, 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形成了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使员工队伍成为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力军。公司近几年招聘了100多名本科生和硕士生, 对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实行导师制, 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已初步形成了老、中、青员工相结合的专业技术队伍, 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充分的人才保障。公司还实施了“蓝领工程”, 近5年共评选出100名“名牌员工”, 打造了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技术和管理技能的员工队伍, 塑造了“承千均力坚韧自强, 排万重难六合开拓”的企业精神。

国际联合轮胎公司实施差异化经营战略, 使企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也为今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 公司正在天津滨海新区投资建设新工厂, 开发更加环保的全钢工程子午线轮胎、农业子午线轮胎和高附加值的斜交工程轮胎等新产品, 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一个崭新的现代化特种工程轮胎基地, 即将再现勃勃生机。■

(作者单位:天津国际联合轮胎橡胶有限公司)

差异性和有限性 篇7

中石油于1996年进入苏丹, 与苏丹能矿部主要开展油气投资和油气田工程技术服务等业务, 拥有四个上游油田投资项目, 并投资建成了包括苏丹喀土穆炼油有限公司在内的三个下游炼油化工项目。双方合作十余年来, 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苏丹喀土穆炼油有限公司被称为中苏友谊合作的典范。苏丹喀土穆炼油有限公司98%的苏方员工都信奉伊斯兰教, 具有苏丹文化的代表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各国合资企业在组织结构、技术方法和管理程序上大同小异, 但文化差异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霍夫斯坦特 (Gerte Hofstede) 曾指出, 管理者必须具有“文化敏感性”。文化差异必然会引起文化冲突, 这是基于不同形态文化间在相互认知、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问题, 如果处理不善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和人力资本的浪费。

2 中苏合资企业经营中的文化差异

苏丹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 大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 位于非洲东北部。苏丹人民热情好客, 注重礼节, 其文化与伊斯兰思想和伊斯兰教体系是紧密相连的。在中苏合资企业中, 文化差异体现在潜在的组织冲突中, 除宗教信仰、饮食习惯及语言国别等差异外, 主要还包括不同文化背景下双方员工对彼此间价值观、人文环境、管理模式和工作理念等认知上的不同而产生的冲突。

2.1 价值观的差异

价值体系的核心构造不同, 尤其是价值尺度和价值准则不同。中国文化是以儒家伦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强调集体主义, 人际相互间有较强的依附性。而苏丹伊斯兰文化强调自主性和个人主义思想。中方员工强调论资排辈、长幼有序, 而苏方员工在工作上各司其职, 注重彰显个性,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没有论资排辈的习惯。中方员工在工作上多采取理性分析、衡量个人利弊的态度, 而苏方员工上下等级关系不明显, 员工对上司的依赖程度小。

2.2 人文环境的差异

中方员工在工作中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情感含蓄, 表达委婉, 善于以理说服对方解决问题, 常常伴有“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习惯于循规蹈矩, 办事讲“面子”, 求稳妥, 遇事习惯于按领导的意见办。而苏丹人容易情绪化, 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 会直截了当地提出自己的要求。

2.3 管理模式的差异

中苏双方员工在管理模式上的差异表现在管理理念、管理内容和对管理制度认知上的不同。在管理理念方面, 中国人更习惯于接受权力主义或家长式的管理方式, 这种管理方式在中国有效但在苏丹会适得其反。中苏双方决策思维与模式不同也影响着在管理内容上的侧重点不同。中国文化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对环境变化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 因时制宜, 但在管理制度建设和实施上处于薄弱环节, 致使双方管理者往往因为忽视文化差异而产生分歧, 只有通过塑造新的企业文化才能认同彼此间的管理模式。

2.4 工作理念的差异

中苏双方员工对工作的理念认知不同。中方管理者通常认为给下属派发一项新的工作是理所当然的, 甚至认为虽然不应该由被派发的人去做, 但以个人的交情和关系对方也会完成这项工作的。苏方员工则认为, 如果这项工作不在他的职责范围之内, 可以拒绝执行, 或是给他额外的补偿和奖励, 善于用法律和制度来办事。

3 文化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3.1 语言和沟通障碍对员工交流的影响

虽然英语和阿拉伯语同时作为苏丹国的官方语言, 但苏方员工的英语发音带有浓厚的地方口音, 再加中方员工尤其是操作服务人员英语基础差, 致使在语言交流和沟通时很容易产生误解和不信任, 甚至产生非理性反应, 导致组织关系紧张, 进而降低了工作效率。作为中苏双方的管理者, 在二元组织文化的框架下如果只是一味地“管”而不去“理”外籍员工, 很容易造成管理者和员工关系的疏远, 也会影响到员工间的沟通和交流。

3.2 文化差异对思维和工作方式的影响

中苏两国都有自己鲜明的文化传统, 在合作交往中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对他们的思维方式也会产生影响, 形成了不同的工作方式, 在工作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文化差异也影响着管理者的决策行为, 甚至会影响到公司的发展战略。由于中苏双方有着不同的文化底蕴, 这种文化差异必然会体现在管理者的决策行为之中。尤其是在涉及公司发展战略和重大事项时, 双方的决策风格和态度可能截然不同, 如果双方在价值观等方面未达成共识, 会使企业丧失了共同的经营理念, 其后果不堪设想。

3.3 文化冲突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文化差异作用于组织行为, 会影响管理者与员工的和谐关系, 使员工对工作的态度发生转变, 如不妥善有效处理, 会降低组织行为的效率。在内部经营上, 必将导致管理费用的增加, 加大企业目标整合与实施的难度, 提高了企业管理运行的成本;在外部经营上, 由于语言、习俗、价值观等文化差异使得经营环境更加复杂, 从而加大市场经营的难度。

3.4 信仰文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

由于喀土穆炼油有限公司98%的苏方员工信仰伊斯兰教, 每天做五次礼拜, 其中至少三次需要在工作期间完成, 而在高危的炼化企业中脱岗是绝对不允许的, 如何处理好信仰文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是中苏合资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3.5 文化差异对企业激励内容的影响

企业激励的内容要符合当地的本土文化。与中方员工注重自我价值实现不同, 苏方员工强调实用主义, 另加当地落后的经济条件和匮乏的物资环境, 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对中苏双方员工应该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 即对苏方员工采取以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为重点的激励方式, 对中方员工主要采取以集体荣誉和实现自我价值与尊重需求等内容的激励方式。

4 对策与建议

4.1 识别文化差异

中苏两国间的文化差异造就了合资企业的二元组织文化, 形成了事实上的两套工作理念和行为准则,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 增加了管理成本, 所以公司的管理者首先要识别和区分文化差异, 对文化差异的方面和程度要心中有数, 充分掌握双方文化的共性和个性、优点和缺点, 吸收对方的精髓。其次, 高层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引导, 在建立良好工作关系和生活关系的过程中增强对不同文化的适应性, 灵活地处理员工因文化差异产生的各种摩擦和冲突。另外, 管理人员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起表率带头作用, 树立良好的典范, 在工作中营造和谐的气氛和环境。

4.2 包容文化差异

对于中苏文化差异在管理中产生的文化冲突, 双方一般采取折中与融合的方式进行妥协与退让, 求同存异, 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把不同的价值观融合成一种符合企业需要的价值观。在承认、重视彼此间差异的基础上, 创造良好的交流环境, 形成一种全新的组织文化, 实现组织内的和谐与稳定, 创造良好的经营绩效。要求中方员工主动了解并尊重当地文化风俗习惯, 主动分享自己的技能和经验, 把自己融入苏丹的工作环境, 换位思考, 以苏方员工的思维情感解决问题, 并用中国特有的“关系”文化对苏方员工进行潜移默化, 在文化包容中携手共进。

4.3 缩小文化差异

加强中方员工出国前的外事教育, 采用专题教育、环境模拟、案例分析等形式, 使其提前了解苏丹的人文环境、风俗习惯和工作理念等, 充分理解当地人的价值观和行为观, 为建立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打下基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经常发挥“组织黏合剂”的作用, 组织各种英语口语培训班, 持续提高员工的口语水平, 实现交流沟通的无障碍。加强对中方管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通过各种场合, 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中苏双方员工的沟通、有针对性地加强各自所需的培训, 消除文化差异给企业带来的各种经营风险。

4.4 利用文化差异

差异性和有限性 篇8

日语助词「は」和「が」的用法比较复杂, 而且汉语里并没有类似「は」和「が」这样相对应的用法之分。因此, 日语助词「は」和「が」的用法区别就成为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学习日语的难点之一。笔者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日语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 就「は」和「が」用法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 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归纳, 并进一步考察其原因, 最后对「は」和「が」的差异性进行总结。

1 关于助词「は」和「が」差异性的五大原理

日本学者野田尚史把「は」和「が」的差异归纳为五大原理, 这五大原理如下:

(1) 新情报和旧情报的原理———旧情报后用「は」, 新情报后用「が」;

(2) 现象句和判断句的原理———判断句中用「は」, 现象句中用「が」;

(3) 句和节的原理———关系到句末时用「は」, 在句节中用「が」;

(4) 对比和排他的原理———表示对比时用「は」, 表示排他时用「が」;

(5) 措定和指定的原理 (1) ———表示措定时用「は」, 表示指定时用「は」或「が」。

这五大原理中既有在单句中「は」和「が」的用法, 如 (1) (2) (5) , 又有在复句中的用法, 如 (3) , 还有不是表示主题, 而是表示强调的用法, 如 (4) 。掌握好这五大原理无疑对于日语的学习者正确使用「は」和「が」有很大的帮助, 掌握这五大原理, 可以较好地理解「は」和「が」的差异性。

2 问卷调查的情况及分析

笔者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日语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有本科二年级25人, 本科三年级20人, 本科四年级10人, 共55人。

问卷分为两大题:

第一题为简答题。要求回答「は」和「が」的差异性。

第二题为填空题 (具体题目请看表2中的问题) 。

笔者根据野田尚史在《「は」と「が」》中所提出的「は」和「が」的差异性五大原理设计调查问卷, 各个原理设2个句子, 共设10个句子, 要求填入恰当的「は」或「が」。

对第一题关于「は」和「が」的差异性回答的主要情况如下:

从表1可以看出, 关于「は」和「が」的差异性, 40%以上的学生回答出了 (1) (2) (3) 。但是回答出 (5) (6) (7) 的内容的人数较少, 其中只有6位同学提到 (7) 的用法。此外, 调查问卷中没有同学回答出「は」用于判断句、「が」用于排他性以及“「は」と「が」”在“措定と指定”中的差异性用法。

对第二题选词填空的回答情况如下:

从表2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其中运用野田尚史的五大原理中的“新情報と旧情報”、“現象文と判断文”、“措定と指定”原理的三组句子正确填写“「は」或「が」”的人数较多, 都达到了39人以上, 但是运用“文と節”、“対比と排他”这两大原理的两组句子的填写“「は」或「が」”的正确率相对较低, 特别是「が」的排他性用法只有6人填写正确, 正确率只有10.9%。

通过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 调查对象在「は」的性质是提示主题、「が」的性质是提示主格以及“新情報と旧情報”、“現象文と判断文”、“措定と指定”等原理的掌握较好, 对于“対比と排他”、“文と節”这两大原理掌握地相对较差。

为什么学生对「は」和「が」的某些用法掌握得比较好, 有的掌握比较差呢?笔者对调查对象所使用的教材进行了分析。他们使用的教材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日语》 (2009年10月第1版) 。其中此教材第一册第25页就对「は」用于提示主题的用法有较详细的解说;第153页有关于「は」除了提示主题还有表示对比或加强语气引出否定的用法。第38页中有关于「が」是格助词, 提示主格的解说。第134页、第135页分别有关于「が」用于“疑问词+「が」”的用法和客观描述句的用法说明。第187页说到「が」用于表示感觉、情感、需要、能力等对象, 而具有这种情感或能力的人用「は」表示。这些涉及到「は」和「が」的性质差异以及部分用法差异, 但此教材涉及到“文と節”的原理、以及「が」的排他性的原理的内容较少, 甚至没有。此外, 虽然教材对「は」用于对比强调以及「が」用于提示新信息的用法有较详细的解说, 但还是有较多的学生没有掌握好这些用法, 说明此点是日语学习者的一个难点。

综上所述, 「は」和「が」的用法差异较复杂, 要使学生掌握好「は」和「が」的用法差异, 教材中要增加相应的内容, 如加强「は」和「が」的用法解说的重复率, 重复强调提醒学生注意「は」和「が」的用法差异。另外, 教师在讲授「は」和「が」的差异时, 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课本较少涉及的知识, 如「は」用于判断句、「が」的排他性、“措定と指定”原理等知识, 除了精读课外, 也可以在会话或听力课材料中增加「は」和「が」解说的重复率。

3「は」和「が」的差异性总结

笔者在通过野田尚史的《「は」と「が」》一书学习了「は」和「が」的差异性之后, 结合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 杨诎人主编的《现代日语系统语法》 (2007年版) , 对「は」和「が」的差异进行总结。

第一, 基本性质的差异

「は」是提示助词, 常提示主题, 而不表示格。当格成分、格成分的连体修饰部分、谓语的连体修饰成分、被修饰名词、句节等成为主题时都可以用「は」来提示。如:

(1) 父はこの本を買ってくれた。

(主格“父”作为主题)

(2) 象は鼻が長い。

(格成分的连体修饰部分的“象”充当主题, 此句子可以变成:象の鼻が長い。)

(3) かき料理は広島が本場だ。

(谓语的连体修饰成分“かき料理”充当主题, 此句子可以变成:広島がかき料理の本場だ。)

(4) 辞書は新しいのがいい。

(被修饰名词“辞書”充当主题, 此句子可以变成:新しい辞書がいい。)

(5) 花が咲くのは七月ごろだ。

(句节“花が咲く”充当主题)

然而, 「が」是格助词, 可以提示主格也可以提示对象格。如:

(6) 雨が降っている。

(“雨”为主格)

(7) 私は日本語が好きだ。

(“日本語”为对象格)

第二, 用法上的差异

(1) 使用「は」的情况。

(1) 主语名词为已知的信息, 即对话双方都知道的旧信息、通常用「は」来提示。

例如:昨日から雨が降りはじめた。雨は今朝も降り続きました。

(2) 疑问词做整句话的谓语, 则该句的主语用「は」来提示。

例如:これは何ですか。

(3) 说话者的主观判断句, 主语用「は」来提示。

例如:それは梅です。

(4) 主谓句做主语。则整句话的主语用「は」提示。

例如:花が咲くのは七月ごろです。

(5)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的对比。即主格的名词为同类名词, 含有对比的意义时, 使用「は」强调突出对比。

例如:雨は降っていますが、雪は降っていません。

(6) 否定句, 即谓语为否定, 则主语通常用「は」提示。

例如:あの人は日本人ではありません。

(7) 谓语为表示感觉的形容词、形容动词时, 感觉的主体用「は」来提示。

例如:私は中華料理が好きだ。

“好きだ”表示“喜欢”, 这个爱好、感觉的主体“私”则用「は」来提示。

(8) 谓语描述主语的性质。

例如:いなごは害虫です。

(2) 使用「が」情况。

(1) 主语名词为未知的信息、即主语表示的事物第一次出现或者对话双方都未知的新信息, 主语用「が」表示。

例如:私が先日履歴書を差し上げた吉田でございます。

(2) 疑问词做整句话的主语。则该主语用「が」表示。

例如:誰が来たのですか。

(3) 自然现象的描写句, 主语通常用「が」表示。

例如:雨が降っています。

(4) 定语句、条件句的主语或者句节 (小句) 的主语, 通常用「が」表示, 但是如果从句和主句主语一致就用「は」表示。

例如:A.あの背が高い人は吉田さんです。

B.あなたが行けば、私も行きます。

C.花が咲くのは七月ごろです。

(5) 可能态动词作谓语时, 动词的对象格用「が」表示。

例如:富士山が見えます。

B.あなたが行けば、私も行きます。

(6) 表示主体的能力、好恶、巧拙、希望的时候, 通常主体的能力、好恶、巧拙、希望的对象用「が」。

例如:A.私は日本語がすこし出来ます。

B.私は中華料理が好きです。

C.吉田は中国語が上手です。

D.私は新しい服が欲しいです。

(7) 主格的名词含有排他性的意义时, 主格名词用「が」来提示。

例如:太郎が学生です。

其暗示的含义为话题中的人物只有太郎是学生, 其他人都不是学生。

(8) 存续体。在存续体中, 原来的宾语变成了句子的主语, 此时一定要用「が」来提示。

例如:壁に絵がかけてあります。

4 结语

通过以上的具体分析, 可以看出「は」和「が」的性质、用法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掌握野田尚史的关于「は」和「が」的五大原理的基础上, 学习过程中要循序渐进, 从简单到复杂, 从而逐渐掌握「は」和「が」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

[1]野田尚史.「は」と「が」[M].くろしお出版, 1996.

[2]杨诎人.现代日语系统语法[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7.

[3]周平, 陈小芬.新编日语1-4册[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4]普莉.对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は」「が」习得的考察[M].湖南大学, 2008.

差异性和有限性 篇9

一、差异性体育课程资源的存在

学校有了开发课程的权利, 也就是说每一所学校都有了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权利, 国家没有具体规定。这需要学校根据自身规模、办学性质、所在地域、师资水平、学生个性兴趣等, 进行个性化的开发。这就决定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要在差异化战略下有序进行。

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健康发展, 同时强调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里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呼唤差异性的校本课程开发。

二、开发差异性课程资源视角

1. 挖掘学生差异, 开发体育课程资源

在开发课程资源时, 我们要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周围的一切。教师的视角和学生的是不一样的, 要努力寻找学生的兴趣所在, 力求开发出来的体育课程资源是“学生化”的。这样, 学生才能感到亲切, 才能更好地融入进去。

2. 重视教师素质差异, 开发体育课程资源

在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过程中, 体育教师不仅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而且是开发校本课程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因此, 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所以, 学校必须建立健全体育教师的培训和教研制度, 加大校本培训力度, 让教师通过自我反思、同伴合作、专家引领等多种方式,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这也是深化体育课程改革,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3. 关注学校特色差异, 开发体育课程资源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 根据其特点开发课程资源, 形成特色, 提升办学品位, 这是差异化战略成功实践的保证。如江苏省常州市新河区小河中心小学地处孟河镇恽代英的家乡, 有着深厚的恽代英文化底蕴, 因此学校打开校门, 走向社区, 成立了恽代英中队, 形成了学校的德育特色教育。通过一系列的中队活动, 让学生了解历史, 热爱家乡, 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同样, 在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一经验, 寻求与当地文化相结合的课程资源, 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体育课程。

三、开发差异性体育课程资源的途径

(1) 人力资源的开发:学校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体育教师和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中, 除了发挥体育教师的指导作用外, 也要注意开发和利用班主任或有体育特长的教师等人力资源, 请他们任课外活动的指导者。

(2) 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是实施体育课程整合优化的保证, 场地、器材、设备无法保证, 课程整合优化肯定会受影响。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包括: (1) 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 (2) 制作简易器材; (3) 改造场地器材, 提高场地利用价值; (4) 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 (5) 合理使用场地器材, 保证教学活动的科学、合理、安全。

(3) 运动项目的合理开发: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 各地可根据地方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的教材。 (1) 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简化规则, 简化技术, 修改内容, 降低难度要求, 以适应和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2) 新兴运动项目的开发:野外活动、健美、攀岩、休闲体育活动、现代舞等, 可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加以选用。

(4) 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获得信息, 加强直观学习, 不断充实、更新内容。体育教师应积极利用多媒体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不断地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如, 以往传统的体育教学由教师边讲解, 边示范, 学生已经对这种教学模式, 早已感到枯燥无味, 厌学情绪比较严重。将多媒体网络教学应用于体育课堂, 以其鲜明的图像, 生动的画面, 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 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世界, 充分地调动起了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上一篇:庭院植物下一篇:Notc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