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的变化和差异

2024-04-24

降水的变化和差异(共14篇)

篇1:降水的变化和差异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课型:新授

备课人:王翠红

审核人: 学生;

使用时间:

一、课前自学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降水及降水量的测定;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

3、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并能分析总结出世界年降水的分布规律。

(二)学习重难点

降水柱状图的阅读、绘制;世界降水分布图的分析和规律的总结。

(三)自学要求

请你依据导学提纲自主预习本课知识,完成学案自学问题,并在课本上做好标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留待小组交流时完成。

(四)问题设计

1、从大气中降落的、、等,统称为降水,其中 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雨的大小有哪些等级划分?

3、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__________,降水量的单位是________。

4、通常用__________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5、通常用_____________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状况。

6、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受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影响,还受_______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_____,背风坡降水______。

7、世界“雨极”位于_____________,世界“干极”位于_____________。

8、根据课本上P70的数据,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完成相应练习。

9、质疑

独立解决不了的问题 我提出的问题

二、课堂合作与探究

1、根据A――E五地的全年各月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个地方的降水量夏季多,冬季少?

(2)哪个地方各月降水量都很少?少到什么程度?

(3)哪个地方的降水量冬季多,夏季少?

(4)哪个地方各月降水量适中,分布比较均匀?各月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左右?

(5)哪个地方各月的降水量都很多,最多的月份在多少毫米以上?

4.读课本P56图3.21:

(1)受纬度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量

(多、少),而在两极地区降水量要

(多、少)。

(2)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年降水量

(多、少),而大陆西岸

(多、少)。

(3)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的年降水量要比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

(多、少),这主要是受到

的影响。练习:

1、我国属于下列选项中的()

A.全年多雨区 B.全年少雨区 C.夏季多雨区 D.冬季多雨区

2、世界各地区降水量差别很大,下列地区降水量较大的是()A.赤道地区 B.北极地区 C.南极地区 D.大陆内部

3、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减少 B.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 C.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D.温带地区降水多

4、图中点A是_____,降水_____。()

A.背风坡,少B.迎风坡,多 

C.背风坡,多D.迎风坡,少

5、我国新疆地区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偏高、气温低 B.海拔较高、水汽少 C.深居内陆、距海远 D.山地阻挡、背风坡

三、课堂小结

四、教与学的反思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C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反映了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

(2)比较B、D两地降水量可知,中纬度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

(3)学校所在地的降水量约为————毫米。

2.如图所示,箭头表示从海洋过来的气流运动方向。

(1).A,B两地,降水出现在___地。我们把由于受地形阻挡,在___造成较多的降水称为地形雨。

(2).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表现在___降水多,___降水少。

篇2:降水的变化和差异

近50a西北干旱区降水量变化差异分析

利用近50a西北干旱区21个代表站点的逐月降水量资料,通过逐月降水量趋势系数和对西北干旱区降水量变化贡献最大的月份的比较,深入分析近50a西北干旱区降水量变化的差异,从而得到以下结论:(1)降水量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西北干旱区春季降水量变化较为复杂;夏季除了新疆西北部降水量减少趋势外,其他地区降水量都以增加为主;秋季形成了从南到北降水量依次增加的.格局;冬季在新疆东部、南部和河西走廊的降水量有减少趋势,新疆西北部和柴达木盆地降水量以增加为主.(2)对夏半年降水量增加贡献最大的月份主要在7月,在新疆东部、南部和柴达木盆地.冬半年降水量增加贡献最大的月份主要在3月,在新疆西部、南部地区、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

作 者:任朝霞 杨达源 REN Zhao-xia YANG Da-yuan  作者单位:任朝霞,REN Zhao-xia(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西安,710054)

杨达源,YANG Da-yuan(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210093)

刊 名: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 21(6) 分类号:P468.0+24 关键词:西北干旱区   降水量变化   趋势系数分析  

篇3:降水的变化和差异

桦南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 三江平原西部, 完达山麓余脉, 地处中纬度地区, 地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增高, 东部为连绵起伏的山峦, 中部为丘陵漫岗, 西部为广阔的平原, 素有“五山半水四分田, 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 地形复杂, 山、丘、平、洼地并存, 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是全省风力较大的地区。

温度和降水是反映一个地区气候特征的两个最基本的气象要素[1]~[2], 本文就桦南气象站自1980~2009年, 30a的温度和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全面认识和了解本地气候变化规律, 对桦南县农业生产、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1 资料的选取及方法

本文使用的1980~2009年桦南气象站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等气象资料, 其中选定1月代表冬季, 7月代表夏季;4~5月为春季降水, 6~8月为夏季降水。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 根据桦南气温和降水滑动平均值, 分析气候变化的趋势。

2 资料分析

2.1 气温资料的分析

2.1.1 历年各月平均气温

就全年而言, 桦南最热月份在6~8月, 最冷月份在12月~次年2月, 其中7月最高平均气温为22.0℃, 1月最低气温为-17.1℃, 全年平均气温3.9℃。

2.1.2 极端气温

桦南县近50a来各出现的极端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如表1所示。极端最高气温为37.4℃ (1982年7月) ;极端最低气温-38.6℃ (1970年1月) 。在同一个月份, 极端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变化很大, 1~2月份、4~5月份、7~8月份、10~12月份差值都超过40℃, 3月份差值超50℃, 这些数据都反映出桦南县极端气温变化幅度较大。

2.1.3 各季温度变化

各季温度变化曲线, 可直观的看出冬季 (1月) 的气温变化 (见图2a) :整体呈持续升高的趋势, 30a增温约3.0℃, 平均每10a增温0.7℃;春季 (4月) 的气温变化 (见图2b) :整体也呈上升趋势, 30a增温约1.0℃, 平均每10 a增温0.3℃;夏季 (7月) 的气温变化 (见图2c) :变温幅度明显小于冬春两季, 波动幅度不大, 30 a增温不到0.5℃。

冬春夏3个季节的温度走向都呈上升的趋势, 但相比较, 冬季升温速率最大, 春季次之, 夏季最小。

2.1.4 年平均气温

10a滑动平均值可以反映气候平均状态的长期变化情况, 桦南年平均气温滑动平均值趋势变化曲线 (见图3) , 全年温度上升趋势明显, 从1980~2009年30a气温升高了约2℃, 平均每10a上升0.7℃。

2.2降水资料的分析

春季和夏季降水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所以只对春夏两季及全年降水进行统计分析。

2.2.1 历年各月平均降水

桦南县全年平均降水量为526.6mm,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6~8月) , 占全年降水量的61%, 冬季 (12~2月) 最少, 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7%。降水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为129.3mm, 而最小值出现在2月份为3.5mm。

2.2.2 年平均降水量

桦南年平均降水量滑动平均值趋势变化曲线的分析 (见图5) 。

年降水量除1981年、1985年、1994年外, 均在600mm以下, 而且降水整体减少趋势明显。

3 结语

通过对桦南县30a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1) 温度变化呈上升趋势, 变化明显;

(2) 降水变化呈下降趋势, 但近年来有效降水有所减少, 强对流天气的增加使气象灾害逐年增加。

参考文献

[1]谢庄, 曹鸿兴.北京最高和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J].气象学报, 1996, 54 (4) :501-506

篇4:浅谈我国降水趋势的变化

【关键字】降水;雨带南移

Changes in the trend of rainfall in China

【Abstract】The impac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by the 20th century, 80 years, largely to China's Yangtze River. Huaihe River as the boundary, a decreasing trend of precipitation north of the south there is a growing trend. Concentration of rainfall in China often appears banded zonal called rain bands. Spring and summer, the rain belt from south to north in order to promote, and then southward retreat. However, global warming and increased greenhouse effect and changes in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rainfall there was a marked change.

【Keywords】Precipitation; rain belt south

1 气候的总体特征

1.1 季风气候显著。

东亚及东南亚是世界上季风最显著的地区。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均受此影响,降水有明显的季节之分。冬季偏北风来自亚洲内陆,性质寒冷干燥,降水偏少,气温便低,北方更为突出。夏季风来自东南的太平洋和西南的印度洋,性质温暖.湿润,降水普遍增多,雨热同季。

1.2 降水的普遍状况。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区,大气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很不均匀。江南地区多春雨,每年三四月份开始,两湖地区降水量明显增多,四月下旬开始,华南沿海春雨盛行,五到六月份,雨区遍及江南各地;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在六月中下旬至七月上中旬进入梅雨季节;北方的雨季一般出现在夏季的七至八月,其中华北地区雨季降水量大约占全年的百分之七十;青藏高原的雨季是六到九月。

2 降水趋势

2.1 近年来部分地区降水变化。

2.1.1 辽宁省,孙凤华、袁健等专家运用沈阳、大连、丹东、营口、朝阳5个站1953~2001年降水量资料,建立了辽宁降水系列,分析出辽宁近50年的降水量具有明显减少的趋势。

山东,丁峰等专家利用青岛近50年的降水资料得出青岛站夏季降水量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70年代后期以来,东亚季风开始减弱,以及ENSO发生频繁,青岛降水趋于减弱。

长江流域年均降水量在1960~2001年里呈现增长趋势,但不显著。冬夏降雨量有显著增加的趋势,春秋降雨量有下降趋势,而秋季降雨量下降明显。

海南岛,陈小丽等专家利用1961~2002年海南岛11个气象站降水量等资料指出。从全岛平均情况来看,降雨量除了冬季有明显增加,其余各季和年降水量有弱降水趋势。

从辽宁到海南岛,即从北到南,降水有增加的趋势。我们再看一下,我国西北部的降水情况。

2.1.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分析发现,西北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存在自西北向东南、有高山向盆地逐渐减少的趋势。90年代后,降水减少是西北地区东部的普遍特征。张存杰等专家利用祁连山附近30个监测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得出,祁连山附近地区的降水在80年代和90年代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夏季降水增加趋势最为明显,而秋季降水在80年代和90年代一直处于下降阶段。

西北地区和东北黑龙江地区降水都有上升趋势,而全国其他地区的年降水分布状态是从北到南有下降趋势。

3 结论

篇5:嘉荫45 a温度和降水变化特征

嘉荫45 a温度和降水变化特征

利用嘉荫气象站1961-气象观测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和距平分析方法,对嘉荫近45 a温度降水进行分析,得出嘉荫的温度明显上升,降水量略有减少.

作 者:候丽萍 黄剑 张福娟 HOU Liping HUANG Jian ZHANG Fujuan  作者单位:伊春市气象局,黑龙江,伊春,153000 刊 名:黑龙江气象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METEOROLOGY 年,卷(期): 26(2) 分类号:P462 关键词:温度变化   降水变化  

篇6:石家庄降水量和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利用石家庄1955-的降水和气温资料,对石家庄近47a的气候变化及特征进行分析.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年气温呈上升趋势,其中最低气温与冬季气温的上升趋势比较明显;年降水趋势倾向不明显.利用墨西哥帽小波对四季、年的降水距平和温度距平进行小波变换,结果显示:四季、年的降水、温度距平呈现出不同的`周期变化;夏季降水距平的信号震荡特征与年降水距平的信号震荡特征比较相似,冬季温度距平正中心强度为四季之首.

作 者:李月英 范俊红 于海磊 牛英洁 祁华 王霞 孙晓杰 LI Yue-ying FAN Jun-hong YU Hai-lei NIU Ying-jie QI Hua WANG Xia SUN Xiao-jie 作者单位:李月英,于海磊,牛英洁,祁华,LI Yue-ying,YU Hai-lei,NIU Ying-jie,QI Hua(衡水市气象局,河北,衡水,053000)

范俊红,FAN Jun-hong(河北省气象台,河北,石家庄,050021)

王霞,WANG Xia(武邑县气象局,河北,武邑,053400)

孙晓杰,SUN Xiao-jie(枣强县气象局,河北,枣强,053100)

篇7:降水的变化和差异

采用常规线性统计与滑动平均分析方法并结合GIS技术,对海河流域40 a(1960-)来降水与气温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流域降水与气温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40 a来海河流域年降水呈下降趋势,而气温则呈上升的趋势,流域降水年际变化较为明显,年降水量极值比为2.31,变差系数Cv值为0.18;流域气温年际变化不太明显,年均气温极值比为1.32,变差系数Cv值为0.06.流域降水与气温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总的趋势是降水由太行山、燕山迎风区分别向西北和东南两侧减少,气温从东南向西北降低.

作 者:袁再健 沈彦俊 褚英敏 齐永青 YUAN Zai-jian SHEN Yan-jun CHU Ying-min QI Yong-qing  作者单位:袁再健,YUAN Zai-jian(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石家庄,050021;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石家庄,050018)

沈彦俊,齐永青,SHEN Yan-jun,QI Yong-qing(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石家庄,050021)

篇8:降水的变化和差异

1 资料来源

大西沟气象站位于新疆中天山北坡天格尔冰峰山腰, 胜利达坂脚下, 紧靠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 海拔3539m, 距乌鲁木齐市区约120km。采用1958~2006年季和年平均气温、季和年的降水量及降水日数。大西沟四季的划分参考文献[8]的标准, 将春季定为4~5月, 夏季定为6~8月, 秋季定为9~10月, 冬季定为11月~翌年3月。为了减少气温或降水在短期内小的波动起伏对长期大的变化趋势的影响, 对温度和降水资料进行间隔5年的滑动平均处理。

2 气温变化分析

图1给出了乌鲁木齐河源春、夏、秋、冬四季及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曲线。从图1可以看出, 1982年以前, 春季平均气温的起伏虽然比较大, 但都在同一区间内变化;1982~1996为一温度急剧下降期;1996年温度开始急剧升高, 最近10年 (1997~2006年) 同以前38年 (1959~1996年) 相比, 春季平均气温从-3.0℃升高到-2.1℃, 升高0.9℃。

夏季平均气温变化同春季不同, 1996年之前, 气温变化幅度不大。1996年开始春季平均气温急剧升高, 最近10年同前38年相比, 夏季平均气温从4.0℃升高到5.0℃, 升高1.0℃。但2002年之后, 夏季气温呈现出平稳状态。

秋季平均气温在48年期间的变化趋势同春季比较相似, 最近一期的气温升高同样始于1996年, 最近10年同前38年相比, 秋季平均气温从-2.2℃升高到-1.1℃, 升高1.1℃。1999年开始气温也出现下降趋势, 较春季气温下降提前了2年。

冬季平均气温变化同春、秋两季一样, 起伏变化较大, 最近一期的气温升高开始于1997年。最近10年同前38年相比, 平均气温从-13.0℃升高到-12.1℃, 升高0.9℃。

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同夏季非常相似, 即最近一期的气温升高从1996年开始的, 近10年同前38年相比, 平均气温从-5.3℃升高到-4.3℃, 升高1.0℃, 与夏季升温的量值完全相同。需要注意的是, 年平均气温在最近一期的升高之前, 1986年就已经开始出现升高, 只是始终没有超过历史最高值, 并且在1994—1996年的短期内还出现小幅下降, 之后才在1996年又重新开始了新一期的急剧上升。

综上所述, 1959~2006的48年间, 前38年气温处于在同一区间内的起伏变化状态, 而从1996开始年平均气温出现明显高于前38年的急剧上升, 最近10年平均气温升高达到1℃, 升高率为18.9%。但从2000年前后以后, 四季和年平均气温又趋于平稳或出现小幅度下降。

3 降水变化

3.1 降水量变化

乌鲁木齐河源1959~2006年48年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53.3mm。其中:春季降水量72.3mm, 占全年的15.9%;夏季降水量304.5mm, 占全年的6 7.2%;秋季降水量55.8mm, 占全年的12.3%;冬季降水量20.8mm, 占全年的4.6%。夏季降水最多, 占全年的2/3, 春季次之, 秋季再次, 冬季最少, 这与李江凤关于天山北坡高山地区的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的研究结果[9]是一致的。

图2是乌鲁木齐河源春、夏、秋、冬和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夏季降水量的变化与年的变化非常一致, 即1986年以前降水量的起伏变化不大, 1987年以后逐步增多, 这与施雅风等关于西北气候发生转型的研究结果在时间上完全吻合[10]。到1994就超过了历史期的最高值, 但从2001年开始降水又出现下降趋势。其它三个季节, 降水量的起伏变化都比较大, 尤其是秋、冬两季。春季降水量从1986年开始增多, 1993年超过历史最高值, 但2001年以后出现下降;秋季降水量从1999年开始上升, 但始终低于历史最高值, 2002年以后出现下降;冬季降水量从1982出现上升, 1987年超过历史最高值, 但在1992~2002年期间出现下降, 以后又逐步升高。计算表明, 近10年同前38年相比, 年平均降水量由439.9mm增加到504.4mm, 增长了14.7%。其中:冬季增长率最高达31%, 夏季次之达21%, 春季再次之仅增长1%, 而秋季则是减少4%。

将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同年降水量的变化加以对照, 可以看到, 1986年开始的年平均气温升高同年降水量的增多在时间上是完全同步的, 而且2000年以后, 随着平均气温下降, 降水量也同步出现下降, 进一步证实了高子毅等曾经提出的看法[11], 即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疆中天山北坡的降水增加趋势已经减缓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下降。

3.2 降水日数变化

对1959~2006年的降水日数进行统计分析, 48年间的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46天。其中, 春季32天, 占全年的22%;夏季65天, 占45%;秋季22天, 占15%;冬季27天, 占18%。同降水量的季节分布一样, 仍然是夏季降水日数最多, 春季次之。

就降水日数的逐年分布来看, 变化趋势不像降水量那样明显。总的来说, 春、秋和年的起伏变化小, 而夏、冬两季的起伏变化大。近10年同前38年相比, 年平均降水日数由146天增加到150天, 增多4天, 增率仅为3%, 远低于同期年降水量增加15%的数值。如果以年平均气温开始升高的1986年为分界, 则分界之前的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41天, 之后为153天, 增多了12天, 增率提高到9%。

4 气温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的相关分析

春、夏、秋、冬和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见表1。夏季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变化与平均气温变化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相关关系, 其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7188和0.8625。这一结果表明, 气温升高确实带来了降水的增加。另外, 冬季降水量同冬季平均气温之间也有着很高的相关性。

5 气温变化与冰川变化的相关分析

气温升高必然带来冰川消融的加剧,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到底如何呢?为此, 对乌鲁木齐河源的气温与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面积变化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1995年开始出现的冰川面积急剧萎缩, 与同一时期出现的气温急剧升高是完全对应的。我们计算了年平均气温与冰川面积的相关系数, 两者相关系数-0.6039, 其显著性水平高于0.001, 这表明气温升高导致冰川萎缩。

6 讨论与小结

(1) 乌鲁木齐河源最近10年气温的急剧升高, 表明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 不仅影响了人口和工厂密集的城市及其周边地区, 而且也波及到了远离城市的高山地区。

(2) 乌鲁木齐河源在1959~2006的48年期间, 前38年全年平均气温处于同一区间内的起伏变化状态, 而从1996开始年平均气温出现明显高于前38年最高值的急剧上升, 最近10年平均气温较前38年升高1℃。但从2000年前后开始, 四季和年平均气温又趋于平稳或出现小幅度下降, 因此其下一阶段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3) 乌鲁木齐河源1959~2006年年平均降水量4 5 3.3 m m, 其中夏季平均降水量304.5mm, 占全年的67.2%。夏季降水量的变化与年降水量的变化非常一致, 即1986年以前降水量的起伏变化不大, 1986年以后逐步增多, 到1 9 9 4就超过了历史最高值, 但从2001年开始降水又出现下降趋势。近10年同前38年相比, 年降水量由439.9mm增加到504.4mm, 增长了15%。其中冬季和夏季增加最多, 分别达到3 1%和21%。从1986年开始年平均气温升高同年降水量的增多在时间上是同步的, 同时2000年后, 随着平均气温的下降, 降水量也同步下降。年降水量以及夏季降水量与平均气温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相关关系,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188和0.8625, 表明气温升高确实带来了降水的增加。

(4) 48年内年平均降水日数146天, 夏季最多达65天, 占全年的45%。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不像降水量那样明显。近10年同前38年相比, 年平均降水日数由146天增加到150天, 仅增多4天, 远低于年平均降水量增加的程度。

(5)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从1995年开始出现的冰川面积急剧萎缩, 很好地对应同一时期气温急剧升高。年平均气温与冰川面积的相关系数为-0.6039, 表明气温升高导致冰川萎缩。

参考文献

[1]李爱贞, 刘厚凤, 张桂芹.气候系统变化与人类活动[M].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3:61-89.

[2]胡汝骥, 樊自立, 王亚俊, 等.近50a新疆气候变化对环境影响的评估[J].干旱区地理, 2001, 24 (2) :97-103.

[3]胡汝骥, 姜逢清, 王亚俊, 等.新疆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变的信号及影响[J].干旱区地理, 2002, 25 (3) :194-200.

[4]胡汝骥, 姜逢清, 王亚俊.新疆雪冰水资源的环境评估[J].干旱区研究, 2003, 20 (3) :187-191.

[5]胡汝骥, 马虹, 樊自立, 等.新疆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自然资源学报, 2002, 17 (1) :22-27.

[6]刘卫平, 魏文寿, 杨青, 等.新疆阿克苏河流域近40年来气温和降水变化[J].干旱区研究, 2007, 24 (3) :339-343.

[7]范丽红, 崔彦军, 何清, 等.新疆石河子地区近40a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干旱区研究, 2006, 23 (2) :334-338.

[8]张学文.新疆气候及其与农业的关系[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63, 177-182

[9]李江风.新疆气候[M].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1, 98-106.

[10]施雅风, 沈永平, 胡汝骥.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J].冰川冻土, 2002, 24 (3) :219-226.

篇9:降水的变化和差异

关键词:气候变化;降水;水环境质量

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作为最要的温室气体,致使全球气候发生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家委员会(IPCC)在报告中指出,近100年(1906~2005年)地球表面气温平均上升了0.74℃[1],未来全球气候依然以变暖为主要特征[2]。水循环系统作为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气候系统发生变化时,水循环系统也必然受到影响,最终导致全球水资源的时空分配发生变化[3, 4]。

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会对地表产生冲刷作用,从而使其污染物和营养盐进入河流或湖泊等水体,造成地表水体甚至地下水体污染,尤其会加重农田周围非点源污染[5-7]。同时,径流量的大小又会直接影响污染物和营养盐在河道和湖泊中的滞留时间,进而影响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8, 9]。Park等[9]利用水质模型模拟气候变化下韩国清州湖的水质变化,降水量在未来三个时间段2020s(2010-2039年)、2050s(2040-2069年)和2080s(2070-2099年)分别增长了12.9%、23.1%和34.4%,因为全年三分之二的降水集中在1月至8月,这个时期湖水中的总氮(TN)和总磷(TP)也为全年最高,同时由于未来降水量的增高增大了对地表的冲刷,TN和TP在未来三个时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

根据IPCC报告及目前的一些研究成果究显示,未来气候变化可能会增加一些地区干旱和洪水等极端水文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1, 10, 11],这些会直接影响水体及水质环境。有研究表明,未来某些区域由于蒸散发的增加幅度要远远大于降水量的增加幅度,这将致使地表径流大量减少并导致干旱的发生频率的增加[4, 12, 13]。干旱范围的增大及地表径流的减少,会直接引起水体中有机物、悬浮物及氮、磷等营养物质在河流和湖泊中的停留时间,降低水体中污染物迁移转化速度和水体的稀释能力,进而影响水体的水质环境[14-17]。Mosley等利用5个水文监测站的资料分析了2007-2009年的干旱事件对澳大利亚墨累区水质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径流量的降低,地下水对湖泊输入比例增加,造成盐度、TN及TP大量增加,浊度略有降低[15]。

参考文献:

[1]Solomon S.Climate change 2007: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M], Cambridge Univ Pr, 2007.

[2]Hayhoe K., Wake C., Anderson B., Liang X.Z., Maurer E., Zhu J.H., et al.Regional climate change projections for the Northeast USA[J].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 2008, 13:425-436.

[3]Wilks D.S., Wilby R.L.The weather generation game:a review of stochastic weather models[J].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 1999, 23:329-357.

[4]张建云, 王国庆, 贺瑞敏, 刘翠善.黄河中游水文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水科学进展, 2009:153-158.

[5]Arheimer B., Andreasson J., Fogelberg S., Johnsson H., Pers C.B., Persson K.Climate change impact on water quality:Model results from southern Sweden[J].Ambio, 2005, 34:559-566.

[6]Whitehead P., Wilby R., Battarbee R., Kernan M., Wade A.J.A review of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surface water quality[J].Hydr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 2009, 54:101-123.

[7]Whitehead P.G., Wade A.J., Butterfield D.Potential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quality and ecology in six UK rivers[J].Hydrology Research, 2009, 40:113-122.

篇10:降水的变化和差异

语言的共时差异往往反映历时的演变.走向濒危的语言也一样,其濒危的状态及演变趋势能从共时呈现出的差异得到证明.本文对道孚语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并运用相关语言学的`理论方法进行共时描写研究,通过对道孚语语言活力降低,并且已经显露出的濒危特征进行不同类型的共时比较,分析道孚语活力降低、走向濒危的特点及其演变趋势.

作 者:根呷翁姆 铃木博之 作者单位:根呷翁姆(西南民族大学藏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铃木博之(日本学术振兴会,日本吹田,565-8511)

篇11:降水的变化和差异

黄河中下游地区降水变化的周期分析

根据利用清代雨雪档案重建的黄河中下游及其4个子区域1736~的逐年降水序列,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该区降水变化的周期特征,探讨了影响降水周期变化的可能驱动因子.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具有2~4年、准22年及70~80年等年际与年代际的振荡周期.其中,2~4年周期与El Nino事件关联,在El Nino事件发生的当年或第二年,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降水比常年偏少;而准22年及70~80年的`周期,与wolf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周期变化及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信号有关.但在70~80年的周期尺度上,太阳活动与降水变化的对应关系在1830年以前表现为太阳活动偏强(弱)时,降水偏少(多);1830年以后,太阳活动的周期演变为80~1的更长周期,因这一阶段可能受到由于人类活动加强而致的温室气体浓度升高等因素的干扰,太阳活动与降水之间的关系明显减弱;而PDO与降水的对应关系则表现在全时域上,且在近100多年,PDO与降水之间的相关关系逐渐加强,特别是在1940s以后达到最大.

作 者:郝志新 郑景云 葛全胜 HAO Zhixin ZHENG Jingyun GE Quansheng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刊 名:地理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GEOGRAPHICA SINICA年,卷(期):62(5)分类号:P3关键词:小波分析 降水周期 气候驱动因子 近300年 黄河中下游

篇12:喀什地区1961-降水变化特征

喀什地区1961-降水变化特征

选用喀什地区1961-2045a的逐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喀什地区平原和山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喀什地区平原和山区年降水量年际变化均表明了在周期波动中有增加的`趋势,且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平原和山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的同步性在不同年代表现不同;喀什地区各季降水变率大体表现为平原地区大,山区小的趋势.

作 者:黄艳 裴江文 羊兴 HUANG Yan PEI Jiang-wen YANG Xing  作者单位:喀什地区气象局,新疆喀什,844000 刊 名:沙漠与绿洲气象 英文刊名:DESERT AND OASIS METEOROLOGY 年,卷(期): 3(3) 分类号:P468.024 关键词:喀什地区   降水变化   特征  

篇13:降水的变化和差异

1 资料和方法

所用资料为昌乐1961~2012年的气象观测资料, 气象要素有平均气温和降水量。以12月~次年2月为冬季, 3~5月为春季, 6~8月为夏季, 9~11月为秋季来划分四季。平均值采用1981~2010年平均。采用线性倾向估计[9]方法分析了近50年来昌乐的气候变化趋势, 对气候倾向率进行显著性检验, 给定显著性水平α, 若︱r︱>rα, 表明变化趋势是显著的, 否则变化趋势是不显著的。根据中国气象局《全国气候影响评价》的标准, 计算得出降水量的异常变化年份。

2 气温变化特征

2.1 平均气温

从图1年可以看出, 近50年来, 昌乐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平均每10年上升0.201℃。通过了α=0.001的显著性检验 (表1) , 说明昌乐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趋势是非常显著的。气温年际变化明显, 自1961年开始, 气温逐渐下降, 1969年下降到最低点11.5℃, 随后略有上升并呈波动变化, 1986年开始, 气温逐渐回升, 1994年开始气温变暖明显, 并于2006年、2007年达到峰值, 分别为13.9℃, 13.8℃。

从各年代平均气温距平来看 (表2) , 1960年代至1980年代平均气温偏低, 1990年代、2000年以来平均气温偏高, 较70年代分别偏高了0.7℃, 1.0℃。以1980年代末为界将整个气候时段划分为冷暖两个阶段, 1961~1980年代为冷期, 其后为暖期[10]。

从各季平均气温变化来看, 各季节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春季和冬季平均气温通过了α=0.001的显著性检验, 而夏季和秋季没有通过α=0.05的显著性检验 (表1) , 表明气温的升高主要是冬春季节的升温造成的。春季 (图1b) :196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气温偏低, 1990年代中后期到2000年以来气温偏高, 其中2000年后气温急剧上升, 季平均气温以0.267℃/10年的速度上升。夏季 (图1c) :总体变化趋势平缓, 1960年代气温与常年持平, 1970年代到1980年代气温偏低, 1990年代、2000年以来气温偏高, 季平均气温以0.066℃/10年的速度上升。秋季:总体上升趋势跟春季相似, 但振幅波动较小, 季平均气温以0.124℃/10年的速度上升。冬季情况和全年变化较为相似, 冬季平均气温自1961年开始逐渐下降, 1968年达最低值 (-4.5℃) , 1960年代至1980年代气温偏低, 1990年代开始明显上升, 2000年代中后期上升趋势缓慢, 2010年开始逐渐下降, 冬季增暖幅度较大, 季平均气温以0.367℃/10年的速度上升。

注:*, **, ***分别表示通过α=0.05, 0.01, 0.001的显著性检验。

2.2 平均最高气温

从图1d可以看出, 近50年来, 昌乐年平均最高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 其变化率为0.105℃/10年, 通过了α=0.05的显著性检验 (表1) 。从四季来看, 夏季平均最高气温略呈下降趋势, 其变化率为-0.017℃/10年 (表1) 。春秋两季均呈上升趋势, 其变化率分别为0.138℃/10年, 0.105℃/10年, 均没有通过α=0.05的显著性检验, 表明其变化趋势在统计上不显著。而冬季变化情况则和全年变化较为相似, 亦呈上升趋势, 其变化率为0.229℃/10年, 通过了α=0.05的显著性检验, 可以看出, 冬季对最高气温的上升贡献最大。

2.3 平均最低气温

从图1e可以看出, 近50年来, 昌乐年平均最低气温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 其变化率为0.319℃/10年, 通过了α=0.001的显著性检验 (表1) , 说明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趋势是非常显著的。从1998年开始, 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大于常年平均值, 2000年以来比1980年代上升1.1℃。从四季来看, 四季变化均呈上升趋势, 春季、秋季、冬季变化率分别为0.393/10年, 0.257℃/10年, 0.462℃/10年, 均通过了α=0.001的显著性检验 (表1) , 其中冬季变化情况和全年变化较为相似, 只是平均最低气温的整体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夏季平均最低气温升高趋势没有其他三个季节明显, 但也通过了α=0.05的显著性检验。

3 降水量变化特征

3.1 年降水量

昌乐近50年来年总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 (18.98mm/10年) (图2年) , 没有通过α=0.05的显著性检验, 表明其变化趋势在统计上不显著。降水量阶段性变化明显, 1960年代中前期、70年代中前期、90年代中期、2000年以来中后期降水偏多, 1960年代中后期、1970年代中后期到1980年代末、1990年代末到2000年以来初期降水量偏少, 1970年代开始减少, 至1980年代降至最低点, 与1960年代相比偏少161.1mm, 1975~1986年持续偏少。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 降水量最多值为1 083.7mm, 出现在1964年, 最少值为357.5mm, 出现在2006年, 其最多与最少差值为726.2mm。

3.2 四季降水量

从四季来看, 四季降水量变化趋势均没有通过α=0.05的显著性检验 (表1) , 表明其变化趋势在统计上不显著。春季、冬季都呈上升趋势 (图2b, e) , 春季变化率仅为0.01mm/10年 (表1) , 冬季变化率为0.25mm/10年 (表1) ;春季, 1960年代平均降水量最多 (99.3mm) , 1980年代平均降水量最少 (87.1mm) , 其最多与最小差值为12.2mm, 冬季, 1990年代平均降水量最多 (33.5mm) , 1980年代平均降水量最少 (26.9mm) , 其最多与最小差值仅为6.6mm。秋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 变化率为-4.05mm/10年 (表1) , 年代平均降水量最多与最少差值为40.4mm, 最多值与冬季一样, 亦出现在1990年代, 而最少值出现时间与春季和冬季一样, 出现在1980年代。夏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 (图2c) , 以-15.02mm/10年的速度减少 (表1) , 1960年代平均降水量最多 (438.8mm) , 1980年代平均降水量最少 (331.4mm) , 其最多与最小差值为107.4mm。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1.5%。可见夏季降水量对年降水量变化呈下降趋势贡献最大。

4 降水量异常分析

评价降水的算法标准采用中国气象局《全国气候影响评价》的标准, 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R%来划分。

近50年来, 昌乐年总降水量异常偏多有1年 (1964年) , 显著偏多有3年 (1974年、1990年、2011年) , 偏多有5年 (1962年、1967年、1970年、2003年、2008年) ;偏少有7年 (1977年、1981年、1988年、1989年、2000年、2002年、2006年) , 除1977年以外, 其余偏少年份均出现在1980年代以后。

从四季降水量极值及出现时间来看 (表3) , 最多降水量春季和秋季出现在1980年代以后, 夏季和冬季出现在1980年代以前, 而最少降水量除冬季外, 其他各季都出现在1990年代以后。由此可见, 夏季和冬季的最多降水量出现在冷期, 春季和秋季的最多降水量出现在暖期, 而各季节的最少降水量除冬季外都出现在暖期。

5 小结

1) 昌乐近50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 平均每10年上升0.201℃。四季气温变化以冬季增温最为明显。

2) 昌乐近50年平均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降水量年代际变化明显, 年际变化较大。

3) 春季降水量变化不明显;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秋季、夏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 夏季减少趋势较明显。

4) 近50年来, 昌乐年总降水量异常偏多有1年, 显著偏多有3年, 偏多有5年;偏少有7年。

5) 四季降水量中, 夏季和冬季的最多降水量出现在冷期, 春季和秋季的最多降水量出现在暖期, 而各季节的最少降水量大多出现在暖期。

参考文献

[1]王绍武.近百年气候变化与变率的诊断研究[J].气象学报, 1994, 52 (3) :261-273.

[2]林学椿.近40年来我国气候趋势[J].气象, 1990, (16) :10.

[3]刘康平, 郑自君.什邡50年气温变化特征及回归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报, 2010, 25 (1) :78-84.

[4]秦大河, 陈振林, 罗勇等.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认知[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3 (2) :63-73.

[5]衣霞, 贾斌, 王健等.聊城市近40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 (26) :11457-11519.

[6]文伟, 张春江, 贺伟光等.开封市近55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7, (30) :90-94.

[7]孙智辉, 王春乙.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J].科技导报, 2010, 28 (4) :111.

[8]王涛, 陈云蔚, 孙小平, 等.临安市近50年气温变化特征[J].浙江气象, 2008, 30 (1) :31-34.

[9]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7:36-39.

篇14:莱阳市近40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摘 要】根据莱阳市1971-2010年的降水观测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降水进行线性模拟,分析莱阳市近40年的降水变化特征,得出莱阳市近40年降水整体呈下降均势的结论。

【关键词】降水;特征;变化趋势

【中图分类号】X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386-01

随着全球极端极端天气事件的不断增多,天气气候的变化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通过对莱阳近四十年降水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实现对气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指导。

一、资料来源:

莱阳市位于山东半岛腹地,地处北温带东亚季风区,属大陆季风型半湿润性气候,1949年建站至2007年一直是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序列时间长,探测环境保护好,这对研究莱阳市的气候变化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降水资料来自莱阳市1971-2010年的降水观测资料,春、夏、秋、冬季分别为3-5月、6-8月、9-11月、12月-次年2月。

二、气候趋势变化分析使用线性气候倾向率方法:

线性气候倾向率的计算方法为式(1):

(3)

三、降水变化特征

3.1 年降水量

利用各月降水量用线性倾向的最小二乘法模拟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近40年莱阳市年平均降水量为655.7毫米,近40年莱阳市年降水量总体呈波动略下降趋势,降水趋向率为-4.34毫米/10年,降水减少趋势不明显。

3.3 月降水量

由下图逐月降水趋势可以看出,莱阳的月降水差异较大,时间很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夏季),占了全年降水量的63.1%,7月份降水最多为170.3毫米,1月份降水最少只有7.5毫米。

3.4 日最大降水量

1994年6月29日出现日最大降水量187.8毫米,达历史最大值,莱阳市日最大降水量呈下降趋势,2009年的日最大降水量仅为49.9毫米。虽然极端降水值、极端降水平均强度趋于减弱,极端降水事件频数也趋于减少,但极端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比例并未减少。

四、小结

(1)近40年莱阳市年降水量总体呈波动略下降趋势,但减少趋势不明显,春季降水略有增多。

(2)降水年际变化比较大,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夏季)。

上一篇:英语词汇的教学方法下一篇:应用写作试题库-答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