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患者

2024-05-13

气管切开患者(精选十篇)

气管切开患者 篇1

1 临床资料

12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最大者78岁, 最小者22岁。其中喉癌10例, 创伤性喉狭窄1例, 软腭癌1例。经过行气管切开术, 手术效果很满意。

2 护理体会

2.1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重要性

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关系到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如护理不当, 不仅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还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 加强工作责任心及爱心, 在对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护理时, 应做到手勤、腿勤、心细。

2.2 病区环境管理

患者需安置于靠近治疗区的重症病室, 各项抢救设施齐备。室内温度22~24℃, 湿度在60%~70%。每日湿式清扫2~4次。专人守护, 为患者准备好纸笔, 以便沟通。及时观察掌握病情动态变化, 及时吸痰。病室内每日消毒液擦拭桌椅、门窗及地面1~2次, 并测试温湿度, 便于及时调整。病室内每日紫外线照射2次, 每次30 min, 照射时注意保护好患者及陪护人员。严格控制探视,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 吸痰时采用封闭式气管内吸引可明显降低环境污染。

2.3 气管导管的护理

加强观察, 气管导管缚带结死扣, 松紧度以通过一指为宜, 并且随着颈部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缚带松紧。保持其头颈部与气管导管活动的一致性。对烦躁不安的患者要予适当约束或使用镇静剂, 避免发生脱管, 一旦发生脱管, 应将床旁备用导管迅速安放, 以免发生意外。

气管切开处每日消毒更换开口纱布2~4次, 并严密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及有无皮下气肿及血肿, 并根据炎性渗出情况酌情增加或减少更换开口纱布次数。

如果是金属内导管, 则每日清洁煮沸消毒4~6次, 并根据痰液黏稠度酌情增加清洁消毒次数, 确保管道畅通。每次内导管脱管时间不超过45 min, 以免内套管与外套管长时间分离致痰液粘结, 阻塞气道, 影响通气效果。内导管也可用浸泡消毒法。

气囊放气时要求患者取平卧位, 吸净气管内痰液, 再吸口鼻腔分泌物, 以免由于痰多或漏气造成坠积性肺炎发生。

气管导管口盖双层湿纱布, 遮挡灰尘, 并保证吸收空气的湿度, 防止痰结痂, 预防感染。

2.4 加强吸痰护理

吸痰时机:吸痰应选择在翻身叩背时, 肺部有湿啰音并行体位引流后, 气道压增高及气囊放气时进行, 以减少气囊上方积液的坠入。对咳嗽反射好的患者, 可适当刺激患者让其自行将深部的痰由气管套管口喷出, 然后再从气管切开口内吸净残余痰液, 以避免深部抽吸而导致缺氧迷走神经兴奋, 引起呼吸、心搏骤停。

吸痰时供氧:吸痰前后给予3 min高流量氧气吸入 (4~6 L/min) , 以保证吸痰时的供氧。

吸痰方法: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吸痰要领, 做到“轻”、“快”、“转”、“散”。轻:吸痰动作轻柔, 吸痰管轻轻插入, 不可用力过猛, 不可反复上下提插。快:吸痰动作迅速, 每次吸痰时间不大于15 s。转:即采用边捻转边吸引边上提的吸痰方法, 防止拉锯式和边插边吸的损伤性吸痰。散:即采用多孔吸痰管, 软质、圆头, 外径不超过气管套管内径1/2的吸痰管。

吸痰操作中严格按无菌操作进行, 遵循先气道后口腔的原则。上呼吸道痰多时, 可经口、鼻腔吸痰, 吸痰管一用一换。

严格掌握吸痰时间, 痰液高峰期时要勤吸、吸净。高峰期后定时吸痰, 每次不超过2 h, 以免痰液聚集、结痂, 堵塞导管。

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每日雾化吸入数次及湿化液湿化气道。

吸引负压一般限于10.64~15.96 kPa, 避免深部大负压吸引。并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呼吸、心率及心律变化, 如有呼吸困难, 应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并做好记录。

2.5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气管切开术后常见并发症:导管堵塞、感染、脱管、出血、皮下气肿等。

加强气道湿化, 湿化液采用无菌蒸馏水和0.45%盐水, 或1.25%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气道冲洗是保证气道湿化和预防肺部感染较可靠的措施[1]。

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可以明显减少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 并可减少吸痰次数。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法还可大大提高气道湿化的安全性及有效性[1]。

保证机体充足的液体入量, 气道切口处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加强口腔护理, 根据口腔pH值选用口腔护理液。准确及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贮液瓶及吸引管每天清洗, 用后严格消毒。

2.6 饮食护理

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低脂饮食鼻饲法:每次200~250 ml;3 h~4 h 1次, 总量根据患者术前食量及术后营养需求而酌情增减。一般1 500~2 000 ml, 温度38~40℃。请营养科营养师制定食谱并配送营养餐。按常规做好胃管护理。

2.7 心理护理

气管切开患者术前、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情绪不良, 不安全感和恐惧感、焦虑, 要设法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兴趣和个性特点, 尽量提供帮助, 减轻或消除陌生感。简要讲解疾病知识、预后及治疗的重要性, 注意保护其隐私, 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及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用恰当的语言、热忱的服务和耐心的个体化宣教, 让患者有充分表达感受和认识的机会。严格按护理常规做好术前、术后护理, 保证治疗效果。采用表格式图表语言及肢体语言做好与患者的良性沟通。

参考文献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论文 篇2

1.1气管套管护理

如上呼吸机者,每日更换呼吸机全部套管,以备更换的套管应进行清洁消毒,如无上呼吸机者,应每日三次行套管消毒。

1.2气道的湿化

每2小时或吸痰前后0.25%碳酸钠稀释痰液气管内滴入。

1.3气管切口的护理

术后病人气口易感染,应及时清洁切口周围的皮肤,每日用0.9%NS的.棉签清洗,再用0.5%碘伏消毒皮肤,以防痰液残留在切口处。

1.4基础护理

①压疮的预防:卧气垫床,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骨隆突处使用小垫,两小时更换一次。全身擦浴,更换干爽衣被有效防止压疮的发生。

②营养支持:经鼻饲喂养者可两小时左右喂牛奶、米汤、米糊、肉汤等。喂食前先了解病人有无腹胀或胃部不适。喂食前将床头抬高30度,以防止食物逆流。如无鼻饲者,可鼓励患者做吞咽动作,吞咽时用力,协调各吞咽肌的功能,以锻炼自己进食,并指导病人细嚼慢咽,少食多餐,宜进食。如进食出现呛咳,嘱病人不要急于进食,应将呛咳食物吸引干净,再慢慢锻炼进食。

③口腔护理:选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四次每日,注意观察有无口腔霉菌感染、黏膜溃疡等。

2并发症

2.1出血

可因吸痰不当或气管套管尖端摩擦损伤气道黏膜所致,严重可引起大出血或窒息。防治措施:吸痰动作轻柔,并避免多次吸痰,选择质地柔软的吸痰管,如果病人发生大出血要立即行气道压迫出血,术后病人保持安静,减少剧烈咳嗽和活动,减轻套管对气道的损伤,预防出血。

2.2皮下气肿

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与切口过长软组织分离过多有关,一般可自行吸收。防治措施:手术时位置正确,缩短手术时间,减轻软组织损伤可减少皮下气肿的发生。

2.3切口感染

由于痰液污染,交叉感染,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原因。防治措施: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一根吸痰管只用一次。并每日给予雾化吸入,以防痰液粘稠。切口处每日换药两次,另外,随时污染随时换药。分泌物多时,及时吸痰。气管切开病人应安置在单人病房,室内每日紫外线消毒两次,每次半小时,地面用消毒液拖地三次,操作时动作轻柔以免灰尘飞扬,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4窒息时最为严重的并发症

可由于痰痂脱落,吸痰时间过长,过早拔管,外套管脱落及异物掉落气管引起。防治措施:气管套管必须每日清洗三次,以免套管内分泌物结痂并脱落引起窒息。限制吸痰持续时间不超过15秒,且动作轻柔,术后一周内不宜更换外套管,因伤口尚未形成窦道,拔管会引起切口皮肤凹陷,套管口要覆盖湿纱布,防止异物掉入气管。并可湿化气道。气道内滴药时,应用手紧握针头,沿套管壁斜射入气管,避免针头掉入气管内及直射时引起气道不适症状。

2.5气胸及纵膈气肿

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干预 篇3

方法:对40例长期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除2例因高龄、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死亡外,无1例因为护理不当出现并发症。

结论:对行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有效的气道管理和严格内套管内消毒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气管切开内套管消毒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93-02

气管切开术是通过适当大小的套管插入气管,患者可以直接经套管呼吸或借助呼吸机辅助呼吸,以解除或预防气管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困难或窒息,是进行急救和呼吸监护,保证患者气道畅通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对长期气管切开的患者而言,由于气道直接向外开放,如不注意护理,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和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因此,长期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是减轻危重患者身心痛苦的重要措施。

1临床资料

2009年8月—2011年8月本科共收治长期气管切开患者40例,均为反复办理出入院,年龄80~95岁,男性,格林巴利综合征8例,重症肌无力10例,多发性脑梗死14例,其它8例。通过严格、有效、细致的护理,如病室管理、气道湿化护理、内套管的消毒、吸痰护理等,40例长期气管切开患者除2例死亡,1例转院继续治疗外,无1例因为护理不当而出现并发症。

2心理護理

25例患者为昏迷状态无自主运动及意识,我科护士均采取特殊的心理护理。15例意识清醒的患者,尤其是年轻的患者,行气管切开手术后自觉病情重情绪悲观思想负担重,护理人员都给予耐心与患者沟通,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要。

3基础护理

3.1病室的管理。病室定时通风,保持病室清洁、湿润、空气清新,室内温度应在22°~25°,相对湿度在80%—90%,要注意气道湿化,防止产生气道干燥,纤毛运动障碍,痰液形成阻塞气道[1]。

3.2保持正确的体位。注意气管切开时及气管切开后的体位,尤其是对气管造口较低的患者,经常调整体位[2],如果体位不当,套管可能会压迫、摩擦气管,引起管壁的缺血、坏死。因此患者在平卧时,床头应抬高10°—15°。吸痰时最好采取去枕仰卧位,使颈部舒展利于呼吸。督促并协助患者经常变换体位,使用气垫床者每4h翻身、叩背1次,叩背时手指并拢呈空心状,从胸廓下部向上,左右两侧各叩3~5下,以有效振动支气管,促进痰液排出,预防并发症。

3.3口腔护理。患者长期气管切开后,由于留置胃管,不通过口腔进食,细菌可在口腔内繁殖,引起局部炎性反应而导致全身感染。因此,必须加强口腔护理2次/d,有真菌感染时,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或制霉菌素进行口腔护理。

4管道护理

4.1固定。气管切开套管用系带固定牢靠,固定带一般均系死结,经常调节外套管松紧度,以容留一指为宜,1周更换1次系带,污染时随时更换。

4.2切口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根据分泌物多少、敷料清洁程度决定换药次数,切口处用0.5%活力碘水剂清洗消毒,及时清除套管内的分泌物。管口以生理盐水湿化的双层无菌纱布覆盖,更换2~3次/d。

4.3内套管消毒。目前本科采用的是高压蒸气灭菌法消毒,效果最可靠。其它还有环氧乙烷消毒法、煮沸消毒法、2%戊二醛液浸泡法,为临床提供了便捷的消毒方法。为保持内套管通畅,每6h更换1次,塑料套管1~2个月更换1次,并有记录,做好交接班。

5气道湿化

5.1气道湿化方法。可以采用间断气道湿化法、雾化吸入法、气管内滴药法、人工鼻、气道湿化用药等方法以达到气道湿化的标准。目前,对于非机械通气且痰液较多不易咳出患者,我们科室均采用面罩雾化吸入法,根据痰液的色、质、量给子持续或间断湿化,此方法既能保持有效湿化,减少痰液形成,又可防止过度湿化。

5.2湿化液的选择。以灭菌注射用水或0.45%的盐水为基础[3]根据患者病情、痰培养药敏情况加入药物,避免了因生理盐水进入支气管内水分蒸发快,钠离子沉积在肺泡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进而引起肺水肿不利于气体交换的弊端。

5.3卧位的选择。最好选择坐位,利于吸入药液到达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意识模糊、呼吸无力者床头抬高30°,使隔肌下降,雾化吸入后轻拍背协助排痰。

6吸痰护理

气管切开患者多为昏迷者,而且痰液较多,因此要经常注意吸痰,防止痰液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吸痰时应选择合适的一次性吸痰管,其最大外径不能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动作要轻柔,禁止反复上下提插吸痰。先吸气管内,后吸口鼻腔,每次吸痰时间<15s,如未吸净,间隔3-5min[4]待血气饱和度回升后再吸,以免造成缺氧。痰液粘稠者给予较高浓度氧气吸入15s[5]后吸痰效果较好,一般给予5L/min氧流量。

感染的预防:吸痰增加了感染的危险,每次吸痰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前应洗手、戴消毒手套、口罩。吸痰管要求一用一更换,吸痰液每天更换,并保持无菌。

7拔管护理

拔管应在病情稳定、呼吸肌功能恢复、咳嗽有力、能自行排痰、解除对气管切开的依赖心理时,才能进行堵管试验。如堵管24-48h后患者能入睡,能进食、能咳嗽即可拔管。

8体会

气管切开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一种重要的急救措施。护理人员只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技术操作水平,严格无菌观念和无菌技术操作。做好基础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吸痰、防止肺部感染,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脑外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江方正,叶向红.巧用压力传感器监测腹腔压[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6):1976

[2]吴先国.人体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87

[3]刘淑媛,陈水强主编.危市症护理专业规范化培训教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14

[4]刘雪琴,彭刚艺.临沐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M].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276-277

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4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男性24例, 女性6例, 年龄最大的78岁, 最小的20岁, 平均为36岁, 30例患者中, 严重脑挫裂伤9例, 硬脑膜下血肿5例, 硬脑膜外血肿1例, 高血压脑出血11例, 坠落伤至颈椎骨折2例, 颈部肿瘤2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安排患者住重症监护室, 吸氧, 备皮, 留置导尿。

2.1.2 做好患者家属的理解工作, 说明气管切开的必要性, 使他们配合治疗。

2.1.3 备好气管切开包, 吸痰器, 急救药品, 注射器等, 按医嘱输液并保护好血管, 妥善固定针头。

2.2 术中护理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保持静脉点滴通畅, 以便随时从静脉给药。配合医师完成手术, 随时准备进行吸痰及抢救。

2.3 术后护理

2.3.1 专人护理, 每30min监测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一次。

每小时记录一次,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保持静脉点滴通畅, 保证术后医嘱所用各种药品及时、准确进人患者体内。

2.3.2 保持呼吸通畅, 加强营养, 预防并发症。

2.3.2. 1 运用正确的气管内吸痰方法, 及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和痰液,

操作时动作轻柔以防损伤气管粘膜, 同时还要注意无菌操作, 消毒吸痰管一次性使用以降低肺部感染。保持房间内温湿度适宜, 温度保持在20~24℃, 湿度不低于70%。室内定时通风换气, 减少探视人次, 探视人员需带口罩, 减少交叉感染, 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2次/d。照射时用双层纱布遮盖患者双眼, 以免紫外线损伤双眼。用84消毒液拖地, 2次/d。

2.3.2. 2 超声雾化吸入:

用生理盐水20mL, 庆大霉素8万单位, a-糜蛋白酶4000单位, 地塞米松10mg, 进行雾化吸入, 2次/d, 每次20min, 这样可以起到稀释气道分泌物, 解除支气管痉挛, 消除炎症和水肿的作用。

2.3.2. 3 术后第三日给予鼻饲, 以保证足够的营养支持, 和提高机体抵抗力。

保持鼻饲管通畅, 每次注入营养液之前, 均需检查是否有胃内潴留, 同时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引起的吸入性肺炎。

2.3.2. 4 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 床单、被套等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防止因尿液、汗渍污染皮肤造成褥疮。

每2h进行一次翻身、拍背、按摩, 每日用温热水擦浴全身2次, 这样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褥疮发生、促进痰液排出等作用。观察吸出痰液的颜色和性质、鼻饲后每日大便的颜色和性质, 必要时抽吸胃液观察, 以了解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和应激性溃疡。

2.3.3 套管护理

2.3.3. 1 固定外套管系带的活结, 根据患者颈部情况随时调整松紧度, 避免过紧或过松, 系带如被痰液或渗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2.3.3. 2 内套管每6h取出煮沸消毒一次, 取放内套管之前均将气道内痰液吸净。

2.3.3. 3 气管切口纱布每日更换一次, 如被痰液或渗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2.3.3. 4 气管套管口覆盖一块无菌生理盐水纱布, 每2h一次在纱布上

缓慢均匀地注射湿化液, 从而增加吸入空气的湿度和防止致病菌的吸入。

气管切开患者留置胃管的体位探讨 篇5

[摘 要]目的:提高气管切开患者留置胃管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过程给患者带来额外的不良反应,也为基层医院没有条件使用成功率100%的导丝置管法而提供了简便,易行,副作用相对小的置管法。方法:选择2003年10月到2007年10月,气管切开置管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功的例数。结果:实验组成功率为90%,对照组成功率为60%。

[关键词] 气管切开

留置胃管

案例总结

体位探讨

气管切开病人一般由胃管内灌住食物、药物和水。长期留置胃管者需2—3周更换一次,但这类病人由于气管的插入压迫了食管,食管受压,管腔变得狭窄,从而使胃管插入不畅,造成置管困难。按常规置管方法操作,不仅成功率低,而且也给病人造成一定的不适,特别是重度颅脑外伤的患者,因插管不畅,反复多次插管,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甚至加重病情,加重脑出血,后果不堪设想。作为护理人员,我们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减轻患者的痛苦,为了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全科护士共同探索,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摸索出取侧卧位留置胃管法。此方法能显著提高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缩短插管所需的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与大家共勉。

1、一般资料

选取2003年10月—2007年10月的气管切开置管患者96例,年龄16—82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实验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18-82岁,平均年龄50岁,对照组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龄16—80岁,平均年龄48岁。

2、胃管的选择:一次性硅胶胃管

一次性硅胶胃管对病人刺激较小,便于观察胃内情况,留置时间较长又相对经济,临床上多采用硅胶胃管留置。

3、方法

(1)实验组采用改进的侧卧位置管法;患者取侧卧位(一定要轴位翻身,否则躯体扭曲,食管也随着扭曲),抬高床头15—30°,使头、颈、胸保持一条直线。先吸进口腔及气管内痰液,抽出气管套管气囊内气体。操作者站在患者面侧,用棉签蘸清水清洁鼻腔,取适宜型号胃管,测量插管长度(成人为45—55cm,婴幼儿为14—18cm)即从鼻尖到耳垂再到剑突或前额发际再到剑突距离,做好标记,用液体石蜡油润滑胃管前端,以左手纱布托住胃管,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沿一侧鼻孔轻轻插入,到咽喉部(插入14—15cm)时,遇有阻力轻轻旋转胃管,以旋转式送入,直至插入目的地。[2]证实胃管在胃内后,妥善固定;(2)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式插管,[3]选择与实验组完全相同的胃管及常规用物。患者平卧位,测量胃管插入长度并做好标记,撤去患者枕头,头向后仰,观察鼻腔,选择通畅侧后用棉签清洁,液体石蜡润滑胃管及插入侧鼻腔,一手持纱布托住胃管,一手持镊子夹住胃管,从选定侧鼻腔插入,当插入15cm时,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缓缓插入至预定长度,确认胃管在胃内后固定。(3)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例数、成功例数、失败例数及成功率。

4、结果

总例数

成功例数

失败例数

成功率 实验组

50例

45例

5例

90% 对照组

46例

28例

18例

60%

结果:实验组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成功率

5、讨论

1、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因气管插管的插入压迫了食管,使食管变的狭窄,弯曲,使胃管插入不畅,插管失败,取侧卧位可以消除气管插管对食管的垂直压迫,从而使气管插管下部的胃管处管腔增大,食管通畅,使胃管顺利插入。

2、基层医院没有成功率100%的导丝胃管,只能靠其它方法解决,再加之导丝胃管也有不小的副作用,比如由于导丝坚硬,会损伤食道,而此方法没有任何副作用。

3、此方法由一位护士即可操作,而以往上提气管插管的方法需另一名护士协助操作,同时上提气管插管时存在一定危险,有可能气管拔出,使病人再次窒息,而此方法既省时、省力、又没有其它危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英霞,鼻饲法的护理进展,《现代护理》,(2007 5(13)1268)

【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0、5-6

喉癌患者手术后气管切开的护理 篇6

【关键词】 喉癌;气管切开;基础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6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383-01

喉癌是喉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颈部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占耳鼻喉科癌肿的11.7%~22%。手术治疗仍然是目前治疗喉癌的主要手段。一般手术方法有部分喉切除术,近喉切除术,全喉切除术等,术中同时行气管切开术,放置气管套管以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由于喉癌患者年龄相对较大,术后住院时间相对较长,并发症较多,因此充分的术前准备,即时的术后病情观察和正确的护理、健康指导,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1临床资料

我院于2007年1月~2010年7月共收治喉癌患者17例,其中男14例,女3例,年龄50~69岁。喉部分切除15例,全喉切除2例。

2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评估病人的焦虑程度,关心病人,听其主诉。鼓励病人家属术前多陪伴病人,给予情感支持和心理安慰。告知病人或家属与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由于喉癌术后气切患者暂时失去发音功能,告知其选择合适的交流方法。(2)常规护理:术前3日,保持口腔清洁,必要时用漱口液漱口,积极治疗口腔炎症和溃疡。术前2日病房行相关消毒。每日空气净化机消毒空气一次,并用消毒液擦拭病床及桌面,用消毒液拖地。保持室温20~22℃,湿度50%~60%。①保证充足的睡眠,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保证营养供应。术前1日,洗澡,更换手术衣,剃须(男性患者),备皮,上至下唇下至第三肋骨,左右达肩部皮肤。术前8小时禁食禁饮。必要时置鼻饲管及尿管。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术后护理(1)全麻术后护理常规。心电监护,补液,遵医嘱用药。全麻清醒后,床头抬高30°~45°,头稍前倾减轻颈部切口张力。教会病人起床时保护颈部的方法,勿扭曲颈部。及时观察切口渗血和气管内分泌物情况,防止发生窒息。(2)胃管的护理。喉癌术后返房时从术中带入胃管。妥善固定胃管,防止滑脱。一般于术后48~72小时后可行鼻饲。既可增加患者体力,同时也可减少患者经济支出。鼻饲时可抬高床头30°~45°,鼻饲30分钟~1小时后再平卧,可有效地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每次鼻饲前后注温开水,防止鼻饲管堵塞。

2.2.2气管切开护理(1)气切术后每天用空气净化机消毒病房2次,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桌面及病房地面。保持室内温度在20~22℃,湿度在60%~70%,适当限制亲属探视,避免交叉感染和呼吸道感染。(2)每日更换气管切开处敷料,换药时应严防脱管②,注意观察有无感染、出血、皮下气肿等并发症。每天更换并消毒气管内套管q8h。套管口用双层无菌湿盐水纱布覆盖,及时更换纱布。防止异物进入,保持湿润。(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吸痰时严格按照先清理气管内痰液,再清理口、咽、鼻腔内分泌物的顺序,避免感染。吸痰时控制好负压,避免负压过高损害气道黏膜,或者负压过低无法吸出痰液。吸痰时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直径应小于气管内套管直径的1/2)③并注意病人的血氧饱和度情况。每次吸痰时间应小于15秒,两次吸痰时间间隔30分钟左右。吸痰前还应注意雾化吸入。④(4)充分的气道湿化 可采用雾化吸入方式和向气管套管内滴入湿化液的方式。雾化液选择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一日两次。选择向气管套管内滴入湿化液的方式时应注意滴的速度和量,避免速度过快和量过多时发生呛咳或引起窒息。湿化液可选择0.45%氯化钠溶液或无菌注射水。(5)基础护理 患者术后因抵抗力降低,禁食时间长易导致细菌在口腔内繁殖,因此需保持口腔清洁,每日做好口腔护理。强调翻身拍背的重要性,并教会家属如何翻身拍背。教会患者有效咳痰,并鼓励患者自主排痰。尽量避免机械吸痰,避免造成气管内黏膜的损伤。

2.2.3堵管的护理

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病情稳定好转后遵医嘱拔管。拔管前应先试行堵管48~72小时。试行堵管无呼吸困难者方可以拔管。拔管后一般无需缝合,如创面较大可缝合2~3针。拔管后用凡士林纱布覆盖,纱布包扎,保持局部干燥。并告知患者不可大声讲话,适当控制头颈部的活动,一般3~5天可愈合。堵管或拔管期间任然有发生呼吸困难的危险,期间应密切注意患者呼吸变化。床旁备气管切开包、无菌治疗盘,保持中心吸引器,中心氧气保持备用状态。

3讨论

喉癌患者年龄普遍偏大,身体状况视情况不同。老年喉癌患者身体较虚弱,恢复较慢,并发症多。住院期间,应注重基础护理和环境等。我们强调为喉癌术后气管切开的患者提供清洁、安静、人员流动较少的房间,每天行空气消毒,保持合适的室温和湿度。气管切开后尽量少用机械吸痰,减少器械对气管造成的损伤,影响恢复,对于老年患者,经常行翻身拍背,既有助于痰液的排出也可以避免压疮的发生。对出院患者行出院指导,对于全喉切除术后的患者,,帮助其重建信心,指导并教会其交流方式。对于有条件的患者教会其食管发音。定期随访,指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文会.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2(1):74 -76

[2]舒平,叶敬东.全喉及部分喉切除术后的护理[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2,16(1):62.

[3]乐碧芳.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2):1783-1784

气管切开患者16例护理体会 篇7

1 临床资料

2000年5月—2009年5月, 我科先后为16例患者实施气管切开, 男14例, 女2例, 年龄31岁~76岁, 置管时间1个月~4个月。通过护理, 无1例患者有严重的并发症, 无感染发生, 提高了治愈率, 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床边备无菌气管切开包1个, 无菌气管、氧气、吸引器、一次性吸痰管、无菌镊1把, 生理盐水1瓶 (或备吸痰盘1个) 。准备吸痰器, 必要时备呼吸机或呼吸器。各种急救药品:如洛贝林、肾上腺素、可拉明等。按常规和医嘱做好术前准备。

2.2 术中配合

手术一般由一名医师和一名护士进行, 多在床头实施, 护士要明确气管切开包各种器械的应用, 协助医师完成手术。手术结束, 要迅速接好各种管道。

2.3 术后护理

(1) 加强湿化:采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沐舒坦配制的湿化液持续气管切开内滴入, 每1 h~3 h 4 m L, 一般1次3滴约1 m L, 约1 min;或微量静脉泵入10~15 m L, 效果较好。 (2) 预防感染:加强病室空气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严禁吸痰管重复使用;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雾化吸入, 每日4次, 有效稀释痰液, 促进痰液排出。 (3) 及时排痰:每2 h翻身、叩背1次, 既可使深部痰液松动便于及时清除, 又能避免与套管壁经常接触所致的黏膜糜烂;遵循正确吸痰操作规程。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室温应在18~20℃, 相对湿度在70%以上。随时观察, 如发生痰痂堵管时应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可在气管切开3 d窦道形成后更换金属套管;紧急堵管时即使在24 h内也应更换套管, 确保呼吸道通畅。 (4) 气囊管理:应每2 h放气5 min~10 min, 硅胶套管的气囊对气管切开初期有压迫止血的作用, 气囊压力应≤2.67 k Pa, 注入空气4 m L, 防止注气过量使局部压强增大导致呼吸道黏膜糜烂出血。保证气囊完好, 如有破漏及时更换, 防止反流误吸的发生。

3 小结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8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气管切开患者65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17例,年龄14至75岁,平均年龄52岁:重型颅脑损伤47例,自发性脑出血术后12例,农药中毒呼吸停止6例。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术后早期应严密观察气管切开后伤口有无出血,有无皮下气肿,呼吸困难,:定时更换气管切开处敷料,保持清洁干燥:取仰面平卧位,使颈部适展以利呼吸和发绀等咳嗽,避免过多刺激及不必要的搬动,防止气管内出血,气管插管移位,保持口腔清洁,定时口腔护理,防止致病菌的繁殖,减少口臭及肺部感染。

2.2 内管的护理

保持内管通畅,每4~6小时应取出内管清洁冲洗一次,每日彻底清洗,煮沸消毒2次,防止痰痂,阻塞套管及取出困难。每次拔出清洗,消毒内管的时间不易过长,一般不应超过半小时,以免气管内分泌物干涸于外套管内壁,导致内管放入困难。

2.3 气道湿化

为防止痰液黏稠阻塞气道,应按时向气道内滴药湿化气道,一般每两小时滴入湿化液6至8滴,湿化液的配制为生理盐水250 ml加入庆大霉素8万IU、地塞米松10 mg, a-糜蛋白酶2支 (8000IU) 。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次,亦可湿化气道,稀释痰液。

2.4 正确吸痰

吸痰时要选择粗细适宜,质地柔软的吸痰管,减少气管黏膜的损伤,吸痰技术要熟练,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应一次一更换,每次吸痰应先洗净气管内再吸口腔鼻腔分泌物。手法要轻柔,迅速,旋转式吸痰,切忌上下抽吸,每次不超过20秒钟,保持负压10点6至16Kpa,压力不可过大,以防损伤气管黏膜。每次吸痰前后应给与2~3 min纯氧吸入,以恢复体内氧储备。

2.5 意外情况的防范

气管切开后外套管固定带松紧应适宜,如为小儿应将双手约束固定于床边,头部用沙袋固定,防止套管脱出,术后应用辅助呼吸者,应注意外管气囊有无破裂及滑脱,气囊充气遵守最小漏气技术原则,严格要求每6~8 h放气囊一次,每次5~10 min,防止气管黏膜损伤,术中彻底止血,吸痰动作轻柔,防止气管套管内出血。

3 体会

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75例重症颅脑外伤行气管切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27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1岁,平均(46.1±16.8)岁;气管切开时间最短6 d,最长37 d,平均(16.9±5.4)d;疾病类型为硬膜外血肿14例,硬膜下血肿21例,原发性脑干损伤26例,严重脑挫裂伤14例。

1.2 处理方法

护士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并全程参与气管切开的术前、术中、术后全过程;熟练掌握协助患者叩背、翻身、清洁、按摩等基本护理操作;为患者家属进行教育指导,使其对康复过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帮助家属积极参与到护理过程;术前认真准备手术器具并温习手术流程,协助医生顺利完成手术;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为患者做好术后基础护理、气道护理、切口护理、拔管护理、吸痰护理。

2 结果

本组75例患者中,气管切开期间未发生感染67例,经痰培养证实为发生肺部感染8例,其中3例合并有其他部位感染,仅对症处理有效治疗后,6例患者的感染得到有效控制,1例患者因身体虚脱且感染较严重而死亡。

3 护理措施

3.1 室内湿度与温度

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管会丧失湿化能力,气管黏膜由于肺部和气管的水分比较容易蒸发而变得比较干燥,从而容易引发气管内分泌物结痂而堵塞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难。所以加强病室内空气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湿度应当在50%~60%,温度保持在21℃~22℃为宜,此外,还应在套管上覆盖1~2层沾有生理盐水的纱布以保证患者可以吸入比较湿润的空气。

3.2 体位护理

在行气管切开术后24~48 h协助患者取平卧位,为方便通气,增加组织供氧,将床头抬高15°~30°。患者头部位置应当适中不宜过高或过低,协助患者翻身时谨防套管旋转角过大而造成通气不畅引发窒息。昏迷的患者容易患有坠积性肺炎,所有应当按时帮其进行平卧和侧卧的交替变换。

3.3 湿化气道

目前湿化气道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两种,分别为:(1)气管内滴药。湿化液由20 ml的生理盐水、4000U的α-糜蛋白酶、5 mg的地塞米松、4IU的庆大霉素混合制成。为减少多呼吸道的刺激,于患者吸气时炎套管内壁滴入,滴药间隔为1~2 h。(2)超声雾化吸入。雾化液由20 ml的生理盐水、4000IU的α-糜蛋白酶、5 mg的地塞米松、8WIU的庆大霉素配制而成。把雾化液经气管套管口以超声雾化形式让患者吸入将痰液稀释,以方便痰液被吸出或咳出,雾化液被吸入后还可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雾化液吸入间隔为6~8h,每次时间为15~20 min。

3.4 吸痰的护理

科学正规的吸痰是气管切开术护理的关键所在,而吸痰本身对呼吸道或多或少会带来一定伤害,所以护士熟练掌握吸痰的方法、时机和技巧是十分必要的。护士首先通过血氧饱和度下降、患者呼吸困难、听诊肺部啰音和气道声音判断是否需要吸痰,确定需要吸痰后将吸痰管放入无菌生理盐水测试吸引力是否合适以及导管是否通畅,随后调节吸引器负压,成人控制在10.64~15.68 k Pa,儿童则控制在7.98~10.64 k Pa。开始吸痰之前先为患者充分吸氧,每次吸痰时间控制在15 s之内,若痰液较多无法一次吸干净,则继续为患者吸氧,直至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再开始第二次吸氧,为保持吸痰的顺畅,每次吸痰前都必须更换新的吸痰管。为患者进行扣背可以有助于吸痰的顺利进行,扣背时首先要帮助患者翻身,用手掌叩击其背部,使附着在气管、支气管壁、肺部的痰液松动并脱落,便于彻底的吸痰[3]。

3.5 套管的护理

严格依照规范进行操作,在规定允许的范围内选取较粗的气管套管,这样可使套管不至于偏向一侧而保持在中间位置。套管固定不易过紧,还应依据患者肿胀的消退情况调整松紧度。每隔12 h将金属套管进行一次清洁煮沸消毒,气管切开的纱布每天更换2次以保持清洁干燥。气管套管口以沾有生理盐水的纱布覆盖2层,为预防感染和湿润纱布,每隔2 h在上面均匀而缓慢的注射1次湿化液。

3.6 拔除气管套管前后的护理

在患者低氧纠正、呼吸平稳、吞咽咳嗽反射恢复且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减少之后可试行拔管。操作时先堵内套管,24 h后若患者血压、心率平稳、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且无呼吸困难和缺氧现象便可拔管。拔管前需将切口周围皮肤认真清洗和消毒,拔管后采用无菌纱布固定,指导家属在患者咳嗽之时用手压住伤口,每天为患者换药1次,直至伤口完全愈合方可停止[4]。

参考文献

[1]邹胜伟,刘科,黄涛,.急重症颅脑外伤颅内压监测与脱水剂合理使用的临床研究.创伤外科杂志,2011,13(5):5-6.

[2]宣宏飞.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病原菌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0):4383-4384.

[3]中屠雄芽,孙建丽,吴伟琴.重型颅脑外伤微创气管切开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护理与康复,2011,10(5):406-408.

浅谈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护理 篇10

1 加强气道湿化

气道湿化是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最常用的气道湿化液是用生理盐水加糜蛋白酶加庆大霉素或患者敏感的抗生素, 有的还会加上地塞米松。进行气道湿化时, 在气管导管口用两层纱布覆盖, 每隔0.5 h~1 h用无菌注射器在患者吸气时向气管套管内滴入祛痰剂或湿化液, 一般200~400 ml/d。有时也可以用输液管持续滴注法和泵注持续湿化法, 将输血器除去针头后的硅胶管插入气管套管内6 cm~8 cm, 用微量泵持续恒进滴入气道, 8~10 ml/h。如果是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 在呼吸机的湿化器内加入规定量的蒸馏水, 定时检查添加, 使吸入气体维持在32~35℃之间。

2 做好肺部分泌物的引流

气道内吸引不当可导致气道黏膜损伤, 如负压过高或吸痰管开口正对着气管壁, 且停留时间过长, 负压可将小块黏膜吸入管内, 而致损伤出血。因此在及时吸除痰液的同时应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原则, 选用软质、圆头、外径不超过气管套管内径1/2的硅胶管, 吸痰前用生理盐水试吸并冲洗吸痰管, 中断负压, 自气管切开处内套管中插入, 通常插入10 cm~12 cm, 然后边退边吸, 旋转退出,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 吸痰负压不超过-6.67 kPa。一次性吸痰管需每次更换, 遵循先气管后口腔的原则。吸痰前可先提高给氧浓度及通气量, 防止吸痰时发生低氧血症。

3 套管气囊护理

每小时给气囊放气1~2次, 每次5 min~10 min。放气囊后应立即吸出患者声门下与气囊之间的积液, 可以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4 气管套管的护理

坚持每日换药, 做好气管套管周围皮肤护理, 做好气道湿化, 减少更换气管套管的次数, 以减轻气道黏膜的损伤。

上一篇:采购风险管理下一篇:体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