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呼吸道护理

2024-05-0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呼吸道护理(共13篇)

篇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呼吸道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气管切开病人的呼吸道护理,从而控制或减少呼吸道感染,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60例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方法。

结果: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50例(占83.3%)病人顺利拔除气管套管,4例(占6.7%)发生肺部感染,6例病人因颅脑损伤过重死亡。

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后,严格无菌观念和无菌技术操作、做好基础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吸痰、防止肺部感染,防止消化道呕吐物反流入呼吸道等措施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篇2: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呼吸道护理

现将我科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月-12月共收治颅脑损伤病人1 500例,其中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108例(7.2%),男76例,女32例,平均年龄45岁。

病因:脑干损伤 14例,广泛脑挫伤28例,弥漫性损伤12例,硬膜下血肿14例,硬膜外血肿30例,多发颅内血肿10例。

CCS评分3~5分38例,6~8分38例,9~10分32例。

置管时间21~190 d。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状态,神志瞳孔变化情况,评估患者清理呼吸道能力。

备齐急救药品和物品。

患者仰卧位,肩背部垫高,使下颌、喉结及胸骨上切迹三点成一直线,暴露气管于正中位,烦躁者应使用约束带适当约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

2.2 手术配合

进行气管切开手术时,一名护士站于床头扶正头部,一名护士准备好吸痰器,随时准备吸引气管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术后予以气囊充气,如需使用机械辅助通气或有呕吐患者,则气囊充气5~8 mL,固定好气管导管,松紧以能容纳一指为度。

根据医嘱调整氧气流量,给氧管道粗细适宜,建议使用一次性头皮针软管[1]。

3 术后护理

将患者安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18 ℃~21 ℃,湿度保持50%~60%,气管套口涵盖2~4层温湿纱布。

气管切开后,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和方式、伤口有无渗血和出血,有无皮下血肿、气肿及气胸,如有少量渗血和分泌物要及时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患者采取平卧或头高脚低位,床头抬高30°。

吸痰:气管切开病人咳嗽排痰困难,应随时清除气道中痰液。

吸痰前根据病人痰鸣音位置和性质决定吸痰管插入深度,一次吸痰不超过15 s,连续吸痰不超过3 min。

吸痰管左右旋转向上提拉,边吸边退,吸痰过程中观察病人面色、心率、血氧饱和度,必要时加大氧流量。

为预防气管切口感染,每日更换2次气管垫,分泌物增多或出血过多时应及时更换,以保持气管切开部位清洁干燥。

如病人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烦躁不安,可能是气管阻塞。

气囊滑脱、分泌物黏结成痂是造成阻塞的主要原因,故应注意扎牢气囊,及时清除结痂。

更换导管清洗消毒时,防止将棉球纱条遗留在导管内。

充分湿化:气管切开病人失去湿化功能,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

湿化方法:生理盐水250 mL+庆大霉素8万U+沐舒坦15 mg,每次吸痰后缓慢注入气管2~3 mL。

预防感染:气管内套管应每日取出清洁消毒2~3次,外套管一般在术后1周气管切口形成窦道之后拔出更换或消毒。

气管导管的纱布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更换。

作好心理护理:患者经气管切开术后不能发音,可采用书面交谈或动作表示,预防病人因急躁而自己将套管拔出,必要时可用约束带约束双手。

【参考文献】

篇3: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

1 临床资料

210例患者均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 其中男192例, 女18例, 年龄在5岁~72岁之间, 平均年龄48岁。入院时格拉斯哥 (GCS) 评分在3~8分, 其中多发脑挫裂伤129例, 硬膜外血肿21例, 颅内血肿40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210例患者中184例抢救成功, 2例植物状态生存, 24例死亡患者均因颅脑损伤严重脑疝死亡。

2 护理

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建立后丧失了上呼吸道气体的湿化和加温作用, 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损伤, 致使气管组织发生一系列病理学改变[1]。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气道直接与外界相通, 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机会, 因此加强气道护理极为重要。

2.1.1 气道湿化

气管切开后, 上呼吸道失去湿化气体的功能, 且气管和肺内水分容易蒸发致使黏膜干燥, 气管内分泌物结痂堵塞呼吸道, 必须加强气管湿化。一般选择0.45%生理盐水加氨溴索、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等药物进行湿化, 吸入温度在32~37℃。严格掌握湿化的程度, 以往我科患者采用气管内直接滴注加湿, 缺点:易致呛咳, 造成细菌易位, 并且根据解剖特点80%的湿化液进入右肺下叶。目前我科患者采用雾化加湿、人工鼻、生理盐水纱布覆盖湿化气道等, 利用超声雾化器把湿化液变成雾状, 随气体一起吸入气道, 由于液体呈雾状, 微粒小, 可达终末支气管和肺泡;人工鼻可减少气道失水和散热, 对吸入的气体有过滤和加湿作用, 预防肺部感染, 减少痰栓形成;生理盐水纱布1~2层覆盖在气管套管上面湿化过滤吸入的气体。

2.1.2 吸痰

气管内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证组织有效供氧, 减轻颅脑创伤后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手段[2]。严格无菌操作, 掌握吸痰时机, 有痰鸣音或湿啰音呼吸不畅, 血氧饱和度下降时均进行吸痰。吸痰前后给予纯氧吸入2 min, 调节负压为150~200 mm Hg。选择适宜的吸痰管, 要与气管套管相适应, 最大外径不超过导管内径的1/2, 软硬适中, 有弹性。吸痰时左手阻断吸痰管负压, 右手戴无菌手套, 将导管插入气管套管下方1 cm~3 cm为宜, 动作轻柔, 左右旋转, 慢慢向上提拉, 边提边吸, 一次不超过15 s, 一般吸入不超过3次为宜。同时监测脉率、心率、血氧饱和度, 发现异常立即停止吸痰, 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呼吸机辅助呼吸。吸痰时先吸气管内, 后吸口鼻腔, 不可颠倒顺序, 并且冲洗的水瓶也应分开, 注明气管和口鼻腔, 不可混用。

2.1.3 叩背

叩背使附着于肺部周围、气管、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 以利于吸出。经常变换体位, 使肺各部分呼吸运动不致停滞, 叩背自下而上。方法:五指并拢呈空杯状, 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有节律地反复叩击背部, 清醒患者鼓励其咳嗽。

2.1.4 气管套管及气囊的护理

气管套管我科现采用一次性气管矽胶套管, 套管固定带松紧适宜, 妥善固定调节松紧以插入一指为宜。气管切开伤口处敷料每6 h~8 h更换1次, 气囊压力一般不超过35 cm H2O, 可用压力计定时监测, 相当于触摸鼻尖的硬度, 以往主张定时放气、充气, 目前认为不需要。

2.2 防止感染

2.2.1 良好的病房环境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定时开窗通风, 病室每天紫外线消毒1~2次, 每次30 min。有条件的病房可采用层流空气净化, 每日用1:200的“84”消毒液拖地, 减少人员探视, 降低空气中的细菌密度, 减少肺部感染机会。

2.2.2 医务人员严格无菌操作

凡接触患者前后均应洗手, 另外对病房的致病菌进行流行病学和耐药性监测, 以指导临床抗生素的使用[3]。

2.3 加强基础护理

2.3.1 气管切开手术当日宜多变换体位, 采取去枕平卧

位, 24 h后抬高床头15°~30°, 颌下略垫高, 颈部伸展,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 预防压疮。

2.3.2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室温22~24℃, 湿度55%~65%为宜。

2.3.3 增加营养

患者术后应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进食后抬高床头30°~45°以防食物反流。

2.3.4 加强口腔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昏迷、禁食、中枢性高热等原因易发生口腔内黏膜干燥、糜烂, 加之抗生素应用易发生真菌感染。每日口腔护理2~3次, 最好用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 擦拭时动作应轻柔, 避免口腔黏膜损伤。

2.3.5 加强心理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数处于昏迷状态, 要注意向家属做好沟通解释工作。患者清醒后因气管切开语言表达能力差, 应备好纸笔或卡片, 尽可能让患者表达内心感受, 做到有效沟通。

3 讨论

重度昏迷患者多伴有呼吸功能损伤, 表现为呼吸道机械性梗阻, 呼吸衰竭导致低氧血症, 进一步加重器官功能障碍。气管切开后须保障呼吸道通畅, 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 提高血氧饱和度, 改善组织缺氧。但气管切开后由于气道直接与外界相连, 而使细菌直接侵入, 会导致肺部感染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气管切开患者护理首先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及高度的责任心, 并且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术, 严格的无菌观念和消毒隔离措施, 加强基础护理, 以提高治愈率, 降低病死率和预防并发症, 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俞森洋, 张进川.当代呼吸疗法[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4:172.

[2]管玉梅, 张庆, 邹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吸痰负压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 2004, 19 (18) :3-4.

篇4: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呼吸道护理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04

现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1]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2007年12月~2010年10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行气管切开,均为重度损伤昏迷者,带有鼻饲管,导尿管及各种脑室引流管。男32例,女8例,年龄12~68岁,平均48岁。护理过程中36例临床治愈,2例因颅脑损伤严重死亡,1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占2.5%,1例在气管切开后5天因呛咳出现切开出血,给予及时结扎而止血。

护 理

环境要求:室内环境清洁,安静,空气清新,限制人员出入,室温在20~22℃,相对湿度保持50%~70%,病房每天用紫外线消毒1次,每次30分钟,地面湿式清扫,每天2次,通风每8小时1次。

设置气管护理盘:气管切开后设置气管切开护理盘,其中配备无菌镊,盛有生理盐水的治疗碗和吸痰管各两套,分别放在盘的左右两边,用于吸气管和口腔分泌物,吸痰管应每次更换。口腔内清洗后细菌4~6小时又会再生,应6小时更换护理盘1次。

体位护理:患者取去枕平卧位,使颈部舒展床头抬高15°,每2小时翻身1次,以减少分泌物潴留。同时扣拍背部使黏稠的分泌物松动脱落并排出。拍背时手掌屈曲成杯状,腕微屈呈150°用腕力或肘关节力,力度应均匀一致,不可用掌心或掌根,由下向上,由外向背柱方向震动。可有效地协助患者排痰。气管切开后套管通畅与否为治疗的关键,更换体位时头颅及上身要同时翻动。保持套管在自然正中位,以防位置不正套管末端压迫气管壁造成气道损伤出血。

呼吸道通畅的护理:①气道湿化:采用无菌蒸馏水100ml+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酶5mg+地塞米松5mg。有临床研究证明,无菌蒸馏水湿化效果优于生理盐水[2]。临床常用湿化方式有三种,一是套管外口敷料湿化,用湿化液于双层无菌纱布遮盖气管套外口处湿润约3.0cm×3.0cm,随干随洒,予湿化吸入的气体。二是湿化液间隔注入法,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湿化液2~3ml后取下针头,在患者吸气末时沿导管内壁缓慢滴入,间隔时间为30分钟1次,提高稀释痰液,湿化气道,抗感染等作用。三为雾化法,包括超声雾化吸入及高流量氧气雾化吸入[3],把湿化液转变成细微的气雾,依患者的病情,痰量,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决定吸入次数,小雾量、短时间的间隔雾化法,减少感染概率。②吸痰护理:吸痰时的供氧问题,吸痰前予吸纯氧5分钟,吸痰后予5分钟纯氧吸入可预防因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和组织缺氧。吸痰管的选择,一般成人使用16~18号硅胶吸痰管,过粗会损伤呼吸道黏膜,太细易造成吸引不畅,吸痰管的外径与气管套管内径比应<0.5,气管内吸痰管与口腔内吸痰管要分别选择,口腔内吸痰管应选择圆头多孔吸痰管,气管内吸痰管前端应该为圆头单孔吸痰管,黏膜损伤出血发生率低。吸痰时机,一般在患者有大量痰液潴留上呼吸道,如患者呼吸音减弱,呼吸困难,有痰鸣音或呼吸哮鸣音,患者氧分压或血氧饱和度降低,使用的呼吸机出现高压报警时才吸痰,这样可以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吸痰的方法,每次吸痰时先吸取气管套管口的痰液,再将吸引管反折(不产生负压)下插至器官内15~17cm处,再上提吸痰管1cm松开反折部分,边吸痰边旋转退出,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两次间隔时间不超过3~5分,吸痰压力不超过80~120mmHg,不可上下抽吸。吸痰时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一次一更换,用一根吸痰管时应先吸呼吸道内痰液,再吸口、鼻腔内分泌物,不可反复进入气道。吸痰前、中、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呼吸、心率、面色的改变,进行肺部听诊,监测血氧饱和度并判断效果。

预防感染:①气管内套管每隔4~6小时消毒1次,先用双氧水浸泡15分钟后,彻底清净,然后用同样溶液浸泡5分钟,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无菌纱布擦干,4次/日;②每日给患者口腔护理2次;③喉垫和固定外套的带应每天更换一次,并保持切口清洁干燥,经常检查创口周圍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每天用0.5%碘伏消毒2次;④重视医护人员手部的清洁,应一人次一洗手、消毒,切断传播途径;⑤各种医用导管、器械、雾化器、湿化瓶用后要清洗消毒,防止吸入的气体或药物被感染。

心理护理: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安慰及生活上的关心,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患者经气管切开后不能发音,清醒者可采用书面交谈和动作表示。

结果

本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经过精心护理,36例临床治愈,2例因颅脑损伤严重死亡,1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占2.5%,1例在气管切开后5天因呛咳出现切开出血,给予及时结扎而止血。现通过确认的实证结果转化为临床资料,通过护理专题讲座等形式更新护士的临床知识,提高医院护理专业水平。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机体内环境发生变化,免疫力下降,加之卧床、昏迷、禁食,使各种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特别是气管切开术后人工气道的建立,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正确的呼吸道湿化、氧疗、吸痰时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护理的重要环节,正确有效的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29.

2 沈琴.气管切开术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7(3):99-101.

3 陈孝萍,谭丽萍.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6,2(2):70-80.

篇5: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呼吸道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不同程度呼吸功能障碍,容易导致患者死亡。所以在颅脑损伤患者需要进行辅助呼吸治疗。选择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男46例,女26例,年龄18~67岁,平均(47.8±5.3)岁。患者从入院到气管切开手术时间是1~4 d,平均(2.5±1.1)d。所有患者都通过CT等检查并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判断,确诊为例重型颅脑损伤症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实施口腔气管插管,研究组实施气管切开手术。气管切开的主要操作为:通常采取仰卧位,肩下置入小枕,头部后仰,促使气管与皮肤处于最相近位置,能够显著暴露出来,方便手术,头部保持固定,正中位。使用局部麻醉。如患者昏迷,或是情况危重及发生窒息者,无需麻醉。使用血管钳顺着中线位置将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进行分离,确保甲状腺峡部能够完全暴露,如峡部太宽,需在下缘位置稍微分离一些,以小钩把峡部往上进行牵引,如必要可夹持峡部将其切断并缝扎,确保暴露气管于外。进行分离时,两个拉钩需保持均匀用力,手术视野需要一直维持于中线位置,而且需要经常性的用手指触摸环状软骨和气管,确保其始终在正中间。在气管完全确定之后,通常要在第2~4气管环位置,以尖刀片从下至上将2个气管环都切开,刀尖不可过深入的插得里面,防止将气管后壁以及食管前壁位置刺伤,致使气管和食管发生瘘症。手术中可以于气管前壁部位将软骨环进行少量切除,避免切口太小,在插管放置时造成气管壁压入气管中的状况发生,出现气管狭窄不良症状。然后使用弯钳或是运用切口扩张器,将气管的切口位置撑开,使用大小适宜,而且携带管蕊的套管插入到气管中,在外管进入后,需要及时将管蕊取出,并放置内管,将分泌物完全吸除干净,检查是否有出血现象。将气管套管带有的带子系到颈部,而且需要将其打成死结进行牢牢的固定。切口通常是不进行缝合的,避免皮下出现气肿症状。然后使用开口纱布放置在伤口和套管中间。1.3 统计学处理:所有获得的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t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有1例(2.8%)出现肺部感染症状,对照组有18例(50%)出现肺部感染症状,差异

楚都宜城网 iyd

篇6: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武汉工业学院 张小芹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收集

1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重性颅脑损伤患者经有效护理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做好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常规护理、并发症护理及家属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降低病死率。【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护理;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颅脑外伤后昏迷12h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再次出现昏迷,伴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及生命体征变化。它具有病情急、危、重,病情变化快,护理复杂,病程长,死亡率高的特点。如何做好其护理工作是笔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以来一直深思而且关注的问题,现就本科2009年 12月—2010年7月期间共收治的1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患者中男8例,女3例;年龄25~78岁;入院GCS评分3~8分。其中车祸致颅脑损伤4例,坠落伤3例,原发性脑干损伤4例。本组患者中8例在全麻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6例行气管切开术。结果2例仍行气管切开呈昏迷状,2例痊愈,其余7例均病情稳定行后期康复治疗。

常规护理

2.1 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

意识是判断患者病情轻重及脑功能状态的可靠指标之一[1]。观察患者意识状态,不仅要了解有无意识障碍,还应注意意识障碍的程度及变化。瞳孔是判断颅脑损伤后病情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对光反应的灵敏度及两侧是否对称、边缘是否整齐。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合称为生命体征,是护理人员最常收集的也是最重要的资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护士应谨遵医嘱随时观察并做好记录。观察过程中发现异常,如:出现瞳孔进行性散大,伴有严重意识障碍和生命体征变化,提示脑疝的可能,血压下降,呼吸深慢,脉搏缓慢常示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2.2 呼吸道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正常的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丧失,不能自行排除口咽及气道分泌物。护士应该:(1)对没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患者:使其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配合翻身扣背或放置口咽通气道,以利于痰液、呕吐物、口咽分泌物排出以防误吸;(2)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定时湿化气道,及时吸痰,痰液粘稠者可配合雾化吸入及翻身扣背,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做好气管切开护理工作,严格无菌技术及吸痰操作技术规程,保证患者舒适。

2.3 卧位

抬高床头15°~30°,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头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2.4 饮食护理

遵医嘱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给予鼻饲流质,严格执行鼻饲护理技术,以防并发症的发生。

2.5 口腔及眼部护理

口腔护理每日两次,观察患者口腔情况正确选择口腔护理溶液,保持口腔清洁,湿润使患者舒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做好眼部护理,眼睑无法闭合或闭合不全的患者遵医嘱给予眼药水滴眼和眼药膏涂擦保护或凡士林纱布覆盖。

2.6 泌尿系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常出现尿潴留和尿失禁,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易发生泌尿系感染,每日会阴护理两次,每日更换尿袋,定时膀胱冲洗,定期更换导尿管,定时夹闭导尿管,定时放尿,以训练患者的膀胱贮尿功能。

2.7 便秘

根据病情遵医嘱应用缓泻剂,如:白色合剂、液体石蜡、开塞露等,必要时行灌肠。切忌患者用力排便、屏气,以免引起颅内压增高。

2.8 引流管护理

护士应明确引流管的名称、目的及放置方法,妥善固定,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告知患者家属相关注意事项,保持引流管通畅,患者如需外出检查治疗,当班护士应为患者夹闭引流管,陪同患者前往,以免引起逆行感染。引流管拔除后注意观察有无伤口渗血渗液以防脑脊液漏发生,以免引起颅内感染。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各班认真做好交接班。

2.9 输液治疗护理

由于患者病情重,常需要进行抗炎、止血、脱水、营养脑神经、补液等治疗,护士应合理安排输液的顺序,脱水药严格遵医嘱时间输入,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如脱水药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尿颜色、尿量,防止药物外渗。

并发症的护理

3.1 压疮

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护士每1~2h为患者翻身1次,尤其注意压疮好发部位,可以让患者卧气垫床或在骶尾部和骨隆突处放置气圈,经常按摩受压部位,保持皮肤及床单位的清洁平整,避免尿液、汗液的刺激。

3.2 高热

重型颅脑损伤常表现为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引起的中枢性高热,体温>39.5℃且持续不退。常采用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两种方法,多以物理降温为主:减少盖被,调节室内温度,以利于散热;头部冰袋或冰帽,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灌肠,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如:安痛定、柴胡、度冷丁及皮质激

素和抗生素治疗,每小时测量体温1次并做好记录,平稳后每4h测量1次逐渐减次,直至正常。

3.3 肺部感染

加强呼吸道护理,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吸入性肺炎,定时翻身扣背,防止坠积性肺炎,严格无菌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感染。

3.4 消化道出血

患者常出现腹痛、呕吐、黑便、咖啡色胃液或胃内容物,护士应实施以下护理措施:(1)告知患者禁食,使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为患者进行胃肠减压;(2)遵医嘱使用止血药治疗,常用静脉止血如:止血芳酸、止血敏、氨甲环酸、维生素K1等及胃管注药,如:去甲肾上腺素、凝血酶等以及输血补充失血治疗;(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出血量及颜色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做好护理记录。

3.5 废用综合征

[2]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因意识障碍,长期卧床和肢体功能障碍,常发生关节挛缩和肌萎缩,应保持患者肢体功能位,加强肢体被动训练,每日按摩患肢,以利于肢体的血液循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病情稳定者配合康复理疗,防止肢体挛缩和畸形。对于言语及听力障碍的患者加强语言功能训练,如:家属不断与患者讲话,听音乐、广播等。

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家属是患者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患病治病过程中十分重要且不可缺少的角色[3]。由于患者的起病急,病情重,病程长,治疗护理困难,医疗费用高,家属往往很难接受事实,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这就要求护士了解家属的心理反应做好家属的安慰工作,实施相应对策让家属融入治病中来,护士应认真执行各项操作技术规范,认真履行告知制度,用实际工作让家属满意。

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工作是一项长远而且艰辛的护理工作,它不仅需要每一位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更需要有娴熟的护理技术及业务能力,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护患沟通能力与技巧。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好患者的常规护理工作,才能防范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早日康复,只有不断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做好护患沟通工作,才能使患者家属接受现实,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使患者顺利康复。【参考文献】

篇7: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呼吸道护理

1临床资料

1998年1月一2001年1月共行气管切开术116例,重型颅脑损伤68例,脑出血患者48例。行气管切开前均有111“以上呼吸困难,患者表现为吸气时呼吸困难明显、喉鸣较响、胸骨上窝、锁骨上窝等处的软组织吸气期凹陷明显,脉搏加快;术后呼吸困难均得到改善。2护理

2.1保护呼吸道通畅

吸痰: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首要措施,为气管切开的患者吸痰时,我们主张使用圆头侧孔吸痰管,以减少对气管壁的损伤。吸痰管的直径,应小于气管内套管0.2一0.3cm为宜。吸痰前给患者翻身、拍背或气管内滴人抗生素稀释物,均可有利于吸出粘稠的痰液。每次吸痰时间,不应超过30秒,以免妨碍患者的呼吸。呼吸道湿化:合理的呼吸道湿化,可起到稀释痰液,使痰液及时排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气道湿润、消炎、抗菌,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气管内滴药:一般情况下采用庆大霉素8u和生理盐水IOml加a一糜蛋白酶smg交替滴人,滴入的次数及量根据痰液粘稠度决定,英语论文开题报告必要时将痰易净配成5%的溶液,每次0.sml,每日2一3次滴人。雾化吸人:根据患者病情及痰液的粘稠度决定雾化吸人药液的种类及吸人次数。对Io、111“痰液,多采用生理盐水20ml加a一糜蛋白酶4000u、庆大霉素8u雾化吸人,每日3次,每次20分钟。对llo粘痰,则采用生理盐水20ml加3%痰易净水溶液3ml加庆大霉素8u雾化吸人,每4小时1次,每次20分钟。

2.2严格无菌操作

内套管的处理:内拿管每日清洗煮沸消毒1一2次,取内套管时操作要轻,以适量棉球清洗,内套管取出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如果内套管取放过程不畅,说明内外套管间的分泌物粘连,本组5例发生呼吸不畅,甚至呼吸困难的患者,均及时拨出内套管,在消毒内套管的同时,立即雾化吸人,并彻底吸痰、避免了窒息的危险。切口的处理:每次清洗消毒内套管时,更换切口处敷料,切口周围及外套管口周围用75%的酒精棉签消毒,然后垫以无菌剪口纱布垫,发现切口处分泌物较多或有感染时,在开口纱布垫上滴敏感抗生素,以治疗和预防感染。吸痰管的处理:及时清洗和严格消毒吸痰导管,减少气道及肺部感染,我们采用煮沸后吠喃西林液浸泡法消毒,吠喃西林溶液每日更换1次。现在大多数是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后毁形浸泡于0.1%的“8.4”消毒液中。

2.3术后仔细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注意创口及套管内有无出血,皮下有无气肿,套管有无随动脉搏动等。呼吸音变化的观察:准确判断呼吸音,正常情况下应是管性呼吸音,当有痰时,则出现痰鸣音,当套管下端有伪膜覆盖时,会随呼吸听到“避拍”的声音,当套管下端被痰痴堵塞时,呼吸会变得尖而费力。严格无菌操作在成功地护理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过程中,起到了保证作用。仔细观察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问题,随时处理,降低了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我们体会到,在脑外科尤其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中,呼吸道护理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如何更科学的作好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皮肤护理一例

受累肢体瘫痪,感觉缺失,皮肤营养障碍。比脑血管病引起的肢体瘫痪更容易发生褥疮。现将我科收治的不例患者之皮肤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荣资料

患者男性,38岁,因自感腰痛、酸困七日,伴双下肢无力,行走受限,排尿困难一日收人院。人院后症状继续加重,发展为腰以下运动、感觉完全障碍。经综合检查确诊为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人院半月左右,经常规皮肤护理后,仍出现双侧髓部、骸尾部的皮肤异常干燥巨无弹性,表皮似乎与皮下组织游离,皮肤色鲜红、欲破,但无水泡,后经特殊护理,2周后皮肤恢复正常。

2护理

2.1一般护理

由于此类患者瘫痪肢体感觉缺失,皮肤营养障碍,而且病程长,不但容易发生褥疮,且一旦发生褥疮后恢复困难,所以所有护理人员均应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无论患病前皮肤条件多么好,患病后要特别注意皮肤护理。论文格式每日床上擦浴一次,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无皱折,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澡,并且不受外力刺激。翻身间隔不超过一小时,必要时30分翻一次。翻身后涂正红花油并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禁止吸烟饮酒。因烟酒可引起血管收缩,减少血液供应,从而降低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血液供给。瘫痪肢体要经常做被动活动,每日给予被动按摩,以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从而改善血液循环,籍此改善皮肤自身条件,消除褥疮发生的各种因素。

2.2特殊护理

篇8: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呼吸道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1例患者, 男14例, 女7例。年龄16~65岁, 平均36.5岁。入院时CT证实脑挫裂伤并硬膜下血肿10例, 并硬膜外血肿6例, 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5例。13例为闭合性颅脑损伤, 8例为开放性颅脑损伤。肢体偏瘫12例, 10例一侧瞳孔散大, 2例双侧瞳孔散大, 3例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 呼吸困难21例。

1.2 方法

8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13例行去骨瓣减压术。21例术后均行气管切开术, 在第3- 4气管软骨环处行气管切开, 置入不同型号的一次性带气囊硅胶气管套管, 缝合切口, 固定气管套管, 并将气囊充气, 以防套管滑脱及咳出, 6~16 h后开放气囊。

2结果

21例患者均存活, 均顺利排除气管套管。12例完全恢复自理, 6例需人帮助, 3例植物状态生存。

3术后护理

3.1 一般护理

21例患者术后均进入监护病房, 严密观察病情, 并用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室内空气保持新鲜, 室温保持在22℃左右, 相对湿度约60%。严密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及呼吸幅度, 呼吸频率不超过30次/min, 末梢氧饱和度≥0.96, 观察口唇、甲床有无紫绀, 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清晰, 是否有于温性啰音[1]。以上指标不正常或出现异常体征, 应立即报告医生, 并作相应处理。

3.2 体位护理

去枕平卧位, 床头抬高15°, 使颈部舒展, 以利呼吸和吸痰。手术当日不宜过多变换体位, 以免套管脱出。如头位不当扭曲, 气管套管内口压迫气管壁引出血、糜烂、穿孔, 甚至形成气管管瘘, 所以要随时保持头颈与躯干在同一轴线上。

3.3 气管切开早期护理

注意气管切开伤口局部有无出血、皮下气肿、呼吸道有无梗阻。目前已采用一次性硅胶气管套管, 不需每日更换气管内套管, 需每日更换伤口敷料, 防止切口感染, 每2周更换一次气管套管。套管口覆盖双层用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 以保持吸入空气有一定湿度, 以防止灰尘有异物吸入。定时吸痰, 并每日数次诱发咳嗽, 促使下呼吸道分泌物能及时排出。为了维持正常呼吸功能和颅内压, 每次吸痰不超过15s, 并尽量避免刺激气管黏膜。每日定时检查肺部情况, 如一侧局部痰鸣音明显, 可将患者翻向对侧, 拍背后放平, 深插吸痰管后除分泌物。

3.4 气管切开后期护理

当患者意识逐渐恢复, 能自行咳嗽, 分泌物减少, 无明显肺部感染, 吞咽功能恢复者, 可试行堵管, 24 h堵管无异常即可拔管。拔管后伤口不缝合, 有痰液可经伤口咳出, 注意观察伤口情况, 及时换药清除伤口分泌物。

3.5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3.5.1 出血

是气管切开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原因:①术中止血不彻底或血管结扎线脱落所致;②护理人员在吸痰损伤时损伤气管内小血管, 可致气管内大出血, 重则危及生命;③患者剧烈咳嗽, 呼吸困难, 躁动不安, 致气管套管损伤气管内血管或切口周围的血管破裂出血。护理措施:①观察切口渗血情况, 如出血量多, 则需立即报告医生作相应处理, 本组3例术后出现切口大出血, 由于发现及时, 经重新缝合后出血停止;②术后吸痰动作要轻柔, 以免损伤气管内血管致出血;③对躁动不安患者适当应用镇静剂或行人工冬眠。

3.5.2 感染

气管切开感染率达100%, 包括切口感染、气管感染、肺部感染, 以肺部感染最为严重。其原因:①患者病情重, 机体抵抗力下降;②气管切开后细菌经气管套管直接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 一旦感染, 多为多重感染;③患者处于昏迷状态, 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时咳出, 致呼吸道感染。护理措施:①加强支持治疗, 提高机体免疫力;②每次行吸痰损伤时消毒气管套管外口, 并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 每次损伤后丢弃吸痰管, 可以有效预防外界细菌经吸痰管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③若痰液黏稠不易咳出, 给予雾化吸入祛痰;④定期行痰培养+药敏检查, 根据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3.5.3 气管食管瘘

主要为气管套管压迫气管后壁致局部缺血、糜烂、穿孔所致。本组患者均采用气囊的一次性硅胶气管套管, 定时开放气囊, 且套管质地柔软, 避免了对气管壁的局部压迫, 术后护理得当, 本组无气管套管瘘发生。

总之, 气管切开术在处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问题中是极为重要而有效的措施。但是, 由于护理不当, 也能使气管、支气管粘膜损伤, 痰液增多, 导致肺部感染, 又可加重脑水肿和脑缺氧, 形成恶性循环, 甚至危及生命, 影响患者预后[2], 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李飚.气管环形切除, 隆突切除气管道重建术患者的护理.护理学杂志, 2003, 18 (6) :424.

篇9: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呼吸道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昏迷时间在6h以上,格拉斯哥评分在37分,患者往往因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气管分泌物明显增多或脑脊液鼻漏,血块堵塞鼻腔,导致气道受阻,出现窒息。为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气管切开术的应用效果最为切实可靠,因此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16例,均属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入院后均行气管切开术,其中男性92例,女性24例,术后经严密观察及护理,疗效满意。

2呼吸道阻塞的原因与危害

颅脑损伤患者中,造成呼吸道阻塞的原因有:①急性窒息状态。多是因昏迷过深引起反射消失、肌肉松弛、舌根下坠,继而引起呼吸道阻塞;②咽喉部及颈胸部合并损伤,直接或间接引起呼吸道压迫;③昏迷患者吞咽、咳嗽反射消失或减弱,使气管内异物不易排除,或颅底骨折,血性脑脊液、胃内容物返流造成误吸;④严重颅脑损伤后,脑实质淤血水肿,中枢性呼吸功能不全,换气量不足所致的呼吸功能障碍。呼吸道阻塞的危害在于:①呼吸道阻塞可引起颅内压增高,造成恶性循环,加重病情;②呼吸道阻塞引起气体交换量不足,机体内缺氧及CO2潴留。呼吸道阻塞的臨床表现为:①呼吸困难,因阻塞部位不同而异;②低氧血症;③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

3气管切开的作用和意义

①减少呼吸道阻力。呼吸道阻力的大小决定于呼吸道管腔的直径,皱褶、弯曲度的大小,有学者认为,正常呼吸道阻力三分之一来自上呼吸道,喉头处最狭窄、弯曲度大的管道,从而大大减少了气体交换的阻力。②减少呼吸道无效腔、气管切开的形成呼吸捷径,可增加潮气量约100ml,这对呼吸功能障碍或呼吸量低下的患者非常重要。③有利于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误吸的血液、脑脊液、呕吐物等,从而减轻呼吸道的负担,改善通气功能,克服痰液滞留引起的突然窒息。④可直接通过吸引刺激咳嗽反射,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以保持呼吸道的自净。⑤气管切开后,便于正压吸氧和二氧化碳排除,便于气管吸入、雾化吸入等局部治疗,由于气管切开术具有以上作用,有效的控制了因呼吸道阻塞对伤员造成的多种并发症,也有助于脑水肿、酸中毒、心肌损害的纠正,但气管切开后对中枢性和下呼吸道对空气的过滤、湿润、加温作用及吸引的机械刺激,对呼吸道粘膜会产生一定的损害,加之手术本身有一定的并发症的缺点,因此因严密掌握手术指征,坚持早切开早拔管的原则。

4气管切开术的适应症

①重症颅脑损伤,有呼吸功能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间断呼吸时;②颅底骨折合并脑挫裂伤昏迷、脑脊液、血液、分泌物有误吸可能的;③脑干损伤出现呼吸困难时;④头颅、面颅严重损伤变形有呼吸道阻塞时;⑤咽喉部、气管内有分泌物滞留,全身症状逐渐恶化,有高热及呼吸困难时;⑥合并胸、腹部颈髓损伤,有呼吸障碍时;⑦严重颅脑损伤有中枢性高热,需进行冬眠低温治疗时。

5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①密切观察:有无皮下气肿、套管脱出、术后出血、纵膈气肿、支气管肺炎气管食管瘘、呼吸停止等合并症,如有发生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作出处理。②病室环境:保持病室的空气清新,每日通风二次,每次30分钟,严格限制探视陪留家属,室温保持在18-20℃,湿度保持在50%-60%,地面采取温扫法,防止灰尘,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地面,每1-2h一次,空气行紫外线消毒,每日2-3次。③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首先,吸痰前应适当拍背,吸痰前后因给予高浓度吸氧,吸引负压在33.3-40.4kpa为宜,以防气道粘膜损伤,其次,选择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二分之一的吸痰管,吸痰管应深入引起患者轻咳为宜,边旋转边吸引,当遇到阻力时稍退回约0.5cm后再吸引,动作要迅速、轻柔、准确,每次吸痰时间小于10-15s,吸痰时应监测血氧饱和度,吸痰后再用纯氧吸入3分钟,然后将吸氧浓度调至吸痰前水平,并进行肺部听诊,并判断吸痰效果。

气管湿化:湿化液的选择:常采用无菌蒸馏水100ml+庆大霉素8万+a-糜蛋白酶4000u+DX5mg,或0.9%NS40ml+氨溴索15mg。传统的湿化液是将药液加入生理盐水。而实践证明,无菌蒸馏水湿化的效果大于生理盐水,因为生理盐水在支气管内水分蒸发快,钠离子沉积在肺泡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极易引起支气管炎、肺气肿,不利于气体交换,而无菌蒸馏水无上述不利因素。

6湿化方法

①套管外口敷料的湿化:将无菌纱布用生理盐水浸泡后敷盖在气管套管外口上,随干随换,保持气管内湿润;②气管套管内滴入湿化液,每次1.5-2ml,当患者吸气时沿气管套管壁滴入,避免了因剧烈咳嗽而影响呼吸,24小时注入量少于200ml;③超声雾化吸入应用超声波能把药液转化成细微气雾,随着病员吸气而进入呼吸道。其目的是消炎、镇咳、祛痰、雾化液的配制可根据医嘱用0.99NS40ml+庆大霉素8万+a-糜蛋白酶4000u+DX5mg或0.9%NS40ml+氨溴索15ml,每日4-6次,为预防医院感染应做到雾化吸入器的螺旋管及含嘴一人一用一消毒,每次使用完毕,用1000g/L有效氯浸泡30分钟,清洗干燥备用。

篇10:重型颅脑损伤的观察与护理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高。在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针对脑外伤病人的特点,要特别注意观察病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和肢体活动障碍四个进行性的改变。对颅脑损伤的处理是否及时、得当,关系到病人的预后,因此,对颅脑损伤的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及精心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现将我们在护理中的体会浅谈如下。观察病人意识的改变

脑外伤病人入院后应当首先注意观察有无意识障碍、程度及发展趋势,这是早期诊断颅内血肿、发现脑疝的重要环节。在颅脑损伤的基础上出现急性颅内压增高及脑受压的特殊表现时,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瞳孔改变及肢体活动障碍是早期诊断颅内血肿的依据。病人出现躁动不安,应注意两种情况:一是昏迷的前驱症状,躁动后进入昏迷,二是意识好转的先兆,躁动后神志逐渐清醒。因此,对颅脑损伤病人必须严密观察,认真分析,及时报告医生。密切观察瞳孔的变化

瞳孔的变化对协助诊断 和预后的估计有着重要的意义。两侧瞳孔是否等大,直接间接光反射是否灵活,瞳孔改变是伤后立即出现还是相继出现等情况,都需要我们准确掌握。若病人一侧瞳孔先缩小,后又很快扩大,光反应减弱或消失,通常是同侧颅内血肿,易形成颞叶沟回疝。瞳孔散大是病情加重的表现,瞳孔散大出现早、晚与血肿的部位有密切关系,如颞部血肿,瞳孔散大出现较早,额部血肿,瞳孔散大出现较晚。四大生命体征的变化

密切观察血压、脉博、呼吸,如有变化说明脑干的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脑水肿。颅内血肿,可引起颅压增高、脑移位→脑疝。头部外伤后,在颅 内血肿形成过程中可有“一高二慢”症状即血压增高、呼吸深慢、脉搏慢。此症状常在颅 内血肿所致脑疝的症状之前出现。一般在小脑幕切迹疝前出现呼吸深慢,枕骨大孔疝则可出现呼吸不规则式停止。在脑疝的中晚期脉搏慢而有力,收缩压升高,脉压差增大。但是,在临床观察中这三项指标的变化并非同时出现,往往只有一二项的突出变化。脑疝时体温变化一般不明显,上述情况应结合其它症状体征,全面进行分析。观察肢体运动的障碍

篇1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呼吸道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共29人, 其中男17例, 女12例, 年龄18~51岁, 平均年龄 (32.5±11.5) 岁。对照组共29例, 其中男15例, 女14例, 年龄18~51岁, 平均年龄 (32.5±11.5) 岁。经检查确定58例患者均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 均无其他严重疾病。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包括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等。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天的护理干预, 包括切口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在护理方面应做到更加全面细致,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的病情发展较快, 一旦发生将会严重危及到生命, 因此应加强巡视工作, 尤其在午夜, 减少意外的发生[2]。切口护理, 由于气管内插管, 会受到附近皮肤分泌物的污染, 使气管极易感染。因此医护人员应及时帮助患者更换纱布, 保持纱布干燥清洁, 同时及时清理切管周围的分泌物, 促进切口的恢复。用药方面, 医护人员应主动了解患者的过敏原, 监控患者用药的剂量和方法。密切观察服药后的情况, 了解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并及时做好处理。针对过敏原因要积极做好预防, 让患者远离过敏原, 避免一切不必要的事情发生。通气护理方面, 要勤通风, 保证新鲜空气的流通, 房间进行1~2次/d紫外线照射, 地面、桌面要经常消毒。医护人员进出后也要及时进行消毒工作。其次要保证患者吸入的温度, 合理控制, 防止患者再次感染。心理护理方面, 此病病程较长, 患者负面情绪较多, 不利于康复。长期服药对患者的身心造成较大刺激, 会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并且病情对患者的心情有极大的联系, 因此护理人员应经常与患者聊天, 安抚患者抑郁, 焦虑的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有耐心, 文明有礼貌, 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

1.3 治疗效果评价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 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体温将为正常水平的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体温逐步下降的为有效;患者的各项体征、临床效果经治疗无明显好转现象甚至加重的为无效。总有效率=有效+显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采用χ2检验, 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若P<0.01则说明有显著差异, 若P>0.05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平均年龄、性别比例、体重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较好的对比性。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24 h强化护理干预极大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实验组即采用24 h强化护理干好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颅脑损伤临床上较为常见, 且后遗症多。颅脑损伤不仅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的损伤, 而且可引发一系列内分泌失调的发生[3]。颅脑损伤给患者带来心理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 影响了患者生活的质量。护理干预可起到重要作用, 此病多发生于日常生活中, 平时一不小心就会感染此病。因此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定期检查、接种卡介苗、避免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去都是预防该病的有力措施。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护理需要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护理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 采取多种方法, 尽可能减少每例患者的病痛。从而增加康复机会, 降低病死率。因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特殊性, 护理人员更要注重细节, 保证患者的饮食、睡眠质量[4]。经常消毒通风, 注意环境卫生状况。对于有消极情绪的患者,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与患者沟通, 分散其注意力。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人员不仅需具有专业化知识, 更要具备预测病情变化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 实验组即采用24 h强化护理干预方法治疗的患者, 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通过24 h强化护理干预, 患者对治疗该病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对治疗此病有了希望和信心。因此可以看出, 护理干预对患者康复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也拉进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在目前来说, 护理干预是一个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口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 有利于患者的身心恢复。通过积极的沟通治疗, 使患者排解了忧郁, 焦躁的情绪, 让患者对治疗疾病有了信心和希望, 更加积极地接受疾病的治疗[5]。因此将护理干预在临床上的推广使用将是作者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刘杰, 蒋小兵, 王金萍.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预见性护理.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9) :211-212.

[2]朱华云, 刘亮宝.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55例综合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29) :78-79.

[3]杨超兰.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中外医学研究, 2013, 5 (11) :98-99.

[4]张晓红.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护理临床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5 (7) :408-409.

篇12: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呼吸道护理

方法:对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后进行精心护理。

结果:在临床实践中,有38例患者GCS15分(未发生并发症),好转16例,有5例因原发病危重死亡,有3例并发肺部或切口感染。

结论: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预防肺部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29-0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或丧失,吞咽反射受到抑制,从而导致不能自主进行呼吸道分泌物的排除,使得各种分泌物和消化道呕吐物极易吸入到气管里,使得气管受阻,从而导致缺氧,加重发生脑水肿甚至窒息死亡。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是一种新型的、微创的气管切开术,是解决呼吸道阻塞、迅速改善通气功能,从而改善患者脑缺氧、减轻脑水肿症状的重要措施。但是气管切开后,由于人体天然保护屏障作用消失,防御功能减弱,人工气道(呼吸道)容易干燥,形成痰痂,堵塞人工气道,并有可能进入异物及增加感染机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术后护理十分重要。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两年间内进行PDT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2例,包括男40例,女22例,年龄在13-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岁。患者的GCS评分状况为:5-7分38例,3-5分24例。均使用相应型号的万灵科气管切开套管。

2护理方法

2.1病房环境。保持病房温湿度适宜,温度22-24℃,湿度50%-60%。以1:500的消毒灵液湿式拖地一天两次,一床一巾,每天擦拭床旁用物。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消毒机消毒三次,每次1小时。空气细菌学监测,要求每培养皿<5菌落。

2.2体位。抬高床头30°(无禁忌症),避免颈部屈曲,利于静脉血回流,减少颅内血容量和降低颅内压,防止胃内容物返流,预防吸入性肺炎,保持头、胸、气管套管在一条线上。手术当日不宜过多变换体位,以防套管脱出。

2.3全面监护。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如有恶化,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2.4合理用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套管内吸氧3-5L/min。自主呼吸弱者给予机械通气,动态观察SpO2、气道压力、呼吸音,警惕调压报警,并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采取有效检查、治疗措施,同时监测血气分析,调整通气方式,维持酸碱平衡。每2小时对其进行翻身拍背,发现患者出现呛咳或者阻塞性喉鸣时,要及时进行吸痰。如果患者出现咳嗽反射低的情况,要对其1-2小时吸痰1次。当需要进行口腔和气道同时吸痰时,要先气管后口腔。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并观察痰液的色、量,性质变化,做好记录,及时留取痰标本送检培养。

2.5套管护理。套管护理的原则就是妥善固定、防止脱出。每天检查套管系带的松紧度是否合理,以能容纳一指为宜,固定系带应打死结。

2.5.1切口观察与护理。术后严密观察气管切开局部是否有渗血,量是否多,有无皮下气肿等。切口可行局部压迫止血,可用肾上腺素喷洒局部渗血处,也可用凡士林、碘伏纱条填压,一般术后24小时出血减少。每8小时用碘伏消毒切口周围,并更换无菌敷料,保持切口清洁干燥。严格无菌操作,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细菌培养。系带随脏随换。

2.5.2气囊护理。将气囊充气以封闭气道,保证有效通气,防止上呼吸道分泌物或胃内容物误吸入下呼吸道引起吸入性肺炎。文献报道,使用套囊测压表法,套囊压力可控制在理想水平,有效减少气管粘膜的损伤及误吸的发生。Diazt等建议套囊压力维持在25~30cmH2O。我科使用万灵科气囊压力表,每4小时测量并调整气囊压力和注气量。

2.5.3内套管护理。内套管要保持4-6小时清洗消毒1次。7~10天后更换金属套管,每8小时更换内套管一次。

2.5.4气道湿化。由于需要暂时或长期佩戴气管套管,失去了鼻腔及口腔对空气正常的湿化及加温功能,呼吸道水分丢失增加可达800ml/d以上,防御功能减弱,若不对吸入气体进行湿化,温化和过滤,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用输入泵持续滴入0.45%盐水使气道处于近似于生理湿化状,可充分改善人工气道的湿化环境,有利于痰液的稀释与排出[6]。同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2/日,套管口以双层盐水纱布覆盖。

2.6饮食口腔护理。鼓励早期肠内营养,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保证药物及营养的摄入。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鼻饲,量由500ml渐加至2000ml每天,使用夹式输液恒温器保持温度适宜。为减少胃内容物的反流,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采用肠内营养同时行间断胃肠减压。通过胃肠减压负压吸引原理,采取间断胃肠减压的方法,将营养液持续泵入3小时,再停止泵入30分,有助于保持胃液pH值为正常范围,而胃酸有助于抑制上消化道细菌的生长,间歇性喂养可间断性诱导胃酸短暂的升高,降低发生吸入性肺炎的风险[4]。用氯已定漱口液每天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一天两次,保持患者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2.7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病痛折磨,以及突如其来的病痛的打击,会导致其心理产生恐慌、抑郁以及自卑的状态。并且由于患者術后使用插管而影响其说话、表达,使病人有极大的无助感。在这阶段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关心,给予病人细致的照顾和温暖的支持,引导病人树立治疗的信心,保持良好地心态。

3总结

通过上述综合的护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解除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帮助患者尽快渡过创伤应急期,改善了愈后。

参考文献

[1]杨巧龙,张燕.气管导管套囊不同充气方法的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32-233

[2]叶志香,倪洪波,王秋颖.外科护理技术[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64

篇1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呼吸道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均符合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男50例,女28例,年龄19~51岁,中位年龄40.8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2组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保持病房的通风良好,温湿度要适宜,每天2次紫外线消毒,每次约1h,每天2次用消毒液擦拭床头柜、地面、桌椅,定期的进行细菌培养,严禁探视和陪护;做好口腔护理,每天4次,根据患者的口腔p H值选择清洁液,p H值较低时选用碳酸氢钠溶液,p H值较高时选用硼酸溶液,p H值中性时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或过氧化氢溶液,以减少细菌繁殖;加强鼻饲护理:每次在鼻饲前都要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每次鼻饲量应<200ml,根据具体情况增减鼻饲量,在患者进食时,要将床头抬高15°~30°,以减少细菌的移居[1];体位护理:帮助患者翻身扣背、吸痰每小时2次,每次约为5~10min,动作要轻柔,吸痰前后要协助患者吸纯氧约3min,以防缺氧[2];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护士在吸痰前后要洗净双手,戴无菌手套,并准备两套吸痰管分别吸气管内、鼻腔分泌物,加强切开处和内套管的护理,每天2次局部换药,要及时更换污染的敷料;加强用药护理:要合理的应用抗生素,以防止出现耐药菌株。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气管内套管护理和心理护理:清洗和消毒气管内套管,每天2次,以避免痰痂造成阻塞。妥善固定外套管,达到松紧适宜,并随时的进行调整,密切观察气囊,看是否漏气,以防压迫颈部血管或脱出以损伤皮肤;早期的心理干预要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配合,使其充分了解发生肺部感染原因和预防措施,待病情有所好转后向家属及意识较清醒者介绍尽早拔管优点及风险,以消除其紧张和恐惧心理,拔管后要鼓励患者尽早讲话以利于声音的恢复[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留置套管时间为(11.45±5.21)d,感染控制时间为(6.53±4.35)d,成功拔除套管患者38例(97.4%),死亡1例(2.6%);对照组留置套管的平均时间为(15.32±4.79)d,感染控制的平均时间为(8.97±3.96)d,成功拔除气管切开套管35例(89.7%),死亡4例(10.3%),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因素主要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严重的颅脑损伤,后期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并发症的发生,而肺部感染就是其常见并发症,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呈正比,导致肺部感染的原因有:(1)患者长期卧床导致肺泡的膨胀不全;(2)患者多处于昏迷状态,有意识障碍,导致吞咽反射、咳嗽反射消失或减弱,并伴有误吸、胃内容物反流,使通气和换气功能出现障碍;(3)患者术后免疫力下降导致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下降[4];(4)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气管内吸痰、机械通气等侵入性的操作导致细菌侵入肺部引发肺部感染;(5)神经源性肺水肿也会引发肺内感染[5]。

总之,气管切开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主要抢救措施,本文通过对39例患者的护理,充分认识到护理的重要性,但不仅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严格的消毒隔离和无菌观念,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并可及早的发现病情异常,以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损伤,有效控制和预防继发性脑损伤、肺部感染的发生、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同时还要加强基础护理,使患者尽快顺利的度过危险期,积极、有效地给予患者呼吸道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感染,提高治疗成功率,减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6]。

参考文献

[1] 孔磊,许立民,宋献丽,等.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3):219-221.

[2] 沈雅舰,胡银燕,刘俏俊.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16(1):89-90.

[3] 王卫.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2):51-53.

[4] 梁慧,王方启,周琼,等.中西药结合治疗肺癌放疗致放射性肺炎32例[J].疑难病杂志,2013,12(9):705-706.

[5] 张耀东,宋晓慧.85例NICU内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7):74-75.

上一篇:2022年中国人民大学市场营销管理在职研究生青岛班招生简章下一篇:专员的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