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气管切开术在重症脑外伤中的应用

2022-09-12

为了探讨气管切开术在重症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2008年3月至2010年2月, 我院应用气管切开术治疗54例脑外伤患者,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5例患者, 均为单纯重症脑外伤, 入院时Glasgow昏迷评分 (GCS) ≤8, CT显示脑损伤, 伤后第3天未用任何镇静剂, 在入院第2天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气管切开组) 和对照组 (气管插管组) , 2组间年龄、性别均无显著差异, 见表1。

1.2 方法

观察组 (气管切开组) :患者取仰卧位, 垫高双肩5~10cm, 头后仰, 颈前伸展, 选择2~4气管软骨环间隙为穿刺点, 并作好标记。常规消毒铺巾, 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气管, 用2%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 在标记部位横向切开皮肤, 切口长度=气管导管外径×Л/2用2m L注射器与套针相连, 在切口正中垂直穿刺气管同时回抽注射器, 有突破感并有气体抽出可确认套管针在气管内, 将外套管向下倾45°。送入气管内, 退出穿刺针芯及注射器;将“J”形导引钢丝 (导丝) 经外套管送入气管内, 退出外套管;用扩张器经导丝导扩张组织及气管前壁, 再予特制扩张弯钳沿导丝推进扩张钳至钳尖进入气管腔, 同时提高扩张弯钳使钳尖弯曲部分与气管同一弧度双手慢慢撑开钳臂以刚好容纳气管为度, 退出气管扩张钳, 将气管导管沿导丝置入气管内, 并迅速旋出导管芯及导丝;在置入气管导管, 充分吸引血性痰液并确认呼吸通畅后固定导管。术中常规监测心电图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对照组 (气管插管组) :经口明视下 (或鼻盲探气管) 行气管插管, 插管后接呼吸机控制呼吸。术中常规监测心电图和动脉血氧饱和度。

1.3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行t检验,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治疗组应用呼吸机时间平均为 (9±4.6) d, 观察组平均为 (13±3.6) d, 有明显可比性。而总住院时间、术后肺炎发病率及病死率2组间均无明显差异, 见表2。

3 讨论

重症脑外伤患者病情危重, 气道保护性反射较差, 随时都有呼吸心跳骤停的可能, 因此保持气道通畅是抢救的第一要务, 而且越快越好[1]。气管切开术及气管插管术都能保证呼吸道通畅, 便于机械通气维持呼吸, 有利于患者自主呼吸功能恢复。国外有报道认为早期气管切开术可以避免气管插管带来的一系列口咽部及喉部损伤, 亦有报道认为气管切开术呼吸机辅助呼吸后有便于护理, 利于发音、口部进食及早期脱机等优点[2]。本研究中, 2组在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术后肺炎发病率及病死率方面, 气管切开术组与气管插管组无明显差异, 这与Bouderka等[3]2004年报道的结果相近。在气管切开手术的操作时, 应当注意: (1) 术前对颈部情况做出评估, 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2) 正确选择穿刺点, 提高穿刺成功率。 (3) 操作中防止穿破气管后壁、导丝打折, 防止过度扩张或扩张不足。 (4) 注意患者是否合并解剖结构异常, 严禁采用暴力强行置入导管。总之, 气管切开术操作简单, 有利于患者自主呼吸功能的恢复, 减少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时间, 对重症脑外伤患者的抢救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在重症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2月, 我院应用气管切开术治疗54例脑外伤患者, 并在同期应用气管插管术治疗31例同标准患者作对照研究。比较2组住院时间、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肺炎发病率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应用呼吸机时间平均为 (9±4.6) d, 观察组平均为 (13±3.6) d, 有明显可比性。而总住院时间、术后肺炎发病率及病死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气管切开术操作简单, 有利于患者自主呼吸功能的恢复, 减少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时间。对重症脑外伤患者的抢救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气管插管术,脑外伤

参考文献

[1] Levitan RM, Kush S, Hollander JK.Devices for Difficult Airway Management in Academic Emergency Department:Results of a National Survey[J].Ann Emerg Med, 1999, 33 (6) :694.

[2] Rodriguez JL, Steinberg SM, Luchetti FA, et al.Early tracheo stomy for primary airway management in surgical critical care setting[J].Surgery, 1990, 108:655~659.

[3] Bouderka MA, Fakhir B, Bouaggad A, et al.Early tracheostomy ver-sus prolonged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in severe head injury[J].J Trauma, 2004, 57:251~254.

上一篇:TDCS系统安全防护问题分析下一篇: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妊娠糖尿病诊断中的意义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