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2024-05-08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精选九篇)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篇1

目的内容及工作流程

职业健康监护目的

职业健康监护是以预防为目的, 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 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 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 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 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 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职业健康监护的目的是早期发现职业病及职业健康损害和职业禁忌证;监视职业病及职业健康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工种和不同的职业人群中的分布情况;评价作业环境与职业危害的关系和危害程度;识别新的职业危害和高危人群;进行目标干预, 包括改善作业环境条件, 改革生产工艺, 采取更为适当的个人防护, 对职业病患者及疑似职业病和有职业禁忌人员的处理与安置等;评价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效果;为制定或修订卫生政策和职业病防治对策服务。

职业健康监护的内容

为了规范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的监督管理, 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制定了《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 。该办法规定, 职业健康监护是指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包括职业健康检查, 健康状况分析和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工作。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可以减少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对易感人群的健康损害, 预防职业病的发生;避免安排职业禁忌证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避免招收已患职业病的人员入厂, 减少劳资纠纷, 维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劳动者离岗时的健康状况, 便于分清造成劳动者健康损害的责任。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指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个人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并按照有关规定妥善保存。

职业健康监护的工作流程

用人单位委托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机构对本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用人单位与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签订委托协议书, 以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确定体检时间、地点、人数、检查项目、检查费用以及与体检有关的相关事宜;根据签订的体检协议, 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实施体检;体检结束后,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整理汇总检查资料, 分析检查结果中异常指标是否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关;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根据用人单位提供的,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健康检查结果资料, 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效果以及作业人员健康损害趋势进行评价;用人单位接到体检报告后, 应及时将健康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本人。

问题

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法律意识淡薄, 未建立和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只安排作业人员进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 忽略了上岗前、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对劳动者不重视岗前职业危害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使劳动者不了解自身工作和环境的职业危害状况, 导致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因接触职业病危害而造成职业损害和发生职业病。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全面, 确定职业健康检查对象的范围不够大、检查项目不全, 可能导致漏检而患上职业病。用人单位对职业禁忌证患者不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对检出的观察对象或疑似职业病, 直接就将其解雇。

劳动者

劳动者对《职业病防治法》赋予自己的权益和义务了解甚少, 不能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有些劳动者明知有害, 但对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 往往选择放弃维护自身的职业健康权益。有些劳动者因为害怕检出问题或已患的疾病是职业禁忌证, 可能导致不能就业或丢掉现有工作岗位而拒绝参加职业健康体检, 甚至找人顶替体检;部分劳动者认为体检项目多, 就自行减掉部分体检项目;还有的劳动者当体检结果检出异常时, 干脆拒绝复查。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

现有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数量稀有, 相当数量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人员配置、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及整体素质、用于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仪器设备装备水平等, 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现代职业健康监护工作需求;选择体检项目的问题突出, 一是与劳动者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 二是不能覆盖劳动者同时接触的几种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健康检查表的缺项问题;个体体检结论的表述问题。

职业卫生监督部门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执法力度不大, 特别是一些生产力水平低下、既没有防护设施及措施又不给劳动者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致使职业危害严重的中小企业没有得到监管, 不争的事实是导致用人单位监督覆盖率及职业健康监护覆盖率均偏低。

建议与对策

用人单位

强化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意识, 自觉履行法定职责和义务, 是做好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关键措施。因为企业经营者“主体责任意识”的到位, 是保证劳动者“体面、安全、健康与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用人单位要建立和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其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 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 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做好本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类别, 按照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规定的《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并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

用人单位应选择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承担职业健康检查工作, 并确保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身份的真实性。同时, 应当如实提供下列文件、资料: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接触人员名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评价结果。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噪声作业工人纯音听力测试

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以书面形式如实告知劳动者。

劳动者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勤。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 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 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劳动者

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 是做好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有利条件。要向劳动者广泛宣传职业病防治法, 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 让其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 增强职业病防范意识, 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 懂得接受和参加职业健康检查是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所赋予的职业健康权利和义务。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

加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自身建设, 提高职业健康检查技术服务水平, 是做好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可靠保证。要针对目前的社会用工特点, 按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职业健康检查机构, 满足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需要。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必须优化人才结构, 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质量意识。要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制定和完善各种标准文件和职业健康监护程序文件, 优化工作流程, 规范使用职业健康检查表和客观真实的报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并对其做出合理评价和提出建议, 为企业治理职业病危害提供有力的依据。

职业卫生监督部门

职业卫生健康监护制度 篇2

总、则

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具体要求,依照职业病防治工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制定本制度。

1.2 制定本制度的目的: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员工身体建康及其相关权益,为员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进一步加强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促进公司生产、经济发展和和谐稳定。

1.3 公司鼓励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病防治活动。

职业卫生管理各部门职责:

3.1 安全部负责公司职业病预防、统计管理工作。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定期每年与疾病防治控制中心取得联系,对各施工生产项目部的粉尘、噪声等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检测,对现场存在的不合格检测项目,及时通知相关单位落实整改。

3.2 经理办公室负责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健康档案,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职工进行体检。

3.3 劳资部负责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工资待遇如实告知员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症患者上岗,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上岗;对在职业健康体检中发现的职业病患者,应当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职工,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3.4 各基层单位负责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对职业病防治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和检测,保持正常运转,并按规定发给员工个人卫生防护用品;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症的员工,从事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建立、健全员工职业卫生健康管理档案。

3.5 员工在施工生产劳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享有职业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权利。

内容与要求

4.1 总则

4.1.1 公司职业卫生工作在业务上纳入公司安全部管理。

4.1.2 安全部需配置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可以进入生产现场了解情况,索取有关资料,生产单位不得拒绝和隐瞒真相。

4.1.3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女工劳动保护的规定,充分照顾女工的生理特点,保护女工在经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健康。

4.1.4 发生急性中毒事故必须就地组织抢救治疗,并在事故发生的七十二小时(重大急性中毒事故应在二十四小时,重大急性中毒事故指一次死亡一至二人或急性中毒三人以上的事故)内向所在地劳动卫生监督机构及企业主管部门及当地劳动部门报告

4.1.5 确保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评价、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相关费用。

4.1.6 患职业病的职工,按照规定享受工伤保险的待遇。

4.2 职业健康监护

4.2.1 职业健康体检

(1)按结合生产实际对职工实行上岗前、换岗前、退休前及有关特定体检,保证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落实。

(2)职工的体检由安全部、医院会同劳资部、公司工会结合用工安排协同制定体检计划。

(3)上岗前体检:新上岗的员工需上岗前进行体检。

(4)换岗前体检:因工作需要进行换岗的员工需进行体检。

(5)退休前体检:到年龄退休的员工需进行体检。

(6)特定的体检:司机,接触粉尘、噪声和危险物品处理人员需定期体检。

(7)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室,保管保存相关档案资料。

4.2.3 公司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放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4.2.4 公司对接触有毒有害工种的员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期限一般不超过二年,危害严重的应每年检查一次,疑似放射损伤的人员或诊断为放射性疾病的员工,每年须检查一次,并由具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或由职工医院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人员进行针对性职业健康体检。

4.2.5 员工在健康检查所占用的生产、工作时间、按正常出勤处理、外出检查、应按出差处理。检查者如需进一步住院治疗,需有江西省劳动卫生职业防治研究所出具住院证明,住院期间,不在享受出差待遇,住院天数超过三十天(含),停发住院期间奖金。

4.2.6 员工被诊断患有职业病后,公司应根据职业病诊断机构(诊断组)的意见,安排其医治或疗养,并按国家规定享受职业病待遇。

4.2.7 公司应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人员定期轮换。

4.2.8 公司一旦发现传染病例,必须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并及时通报公司有关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使得病情在最小范围内得到有效的控制;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常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4.3 职业危害检测

4.3.1 粉尘、毒物浓度超过国家标准的作业场所,每三个月测定一次,噪声、振动、放射性物质及其它有害物质强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作业场所,每六个月测定一次,经验收认定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强度未超过国家标准的作业场所,一年测定一次。

4.3.2 对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必须进行防护措施落实情况、员工劳动保护用品穿戴情况的专项检查,严格落实“四级”检查制度。

4.3.3 对职业危害检测出的异常指标进行分析,找出产生的原因,落实整改措施,努力降低和减少职业危害的产生。

4.3.4 公司安全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辐射、水污染等职业危害的检测工作,并做好数据存档。

4.4 职业危害控制

4.4.1 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工业设计卫生标准,劳动卫生防护设施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4.4.2 防尘技术措施。

4.4.2.1 凡有粉尘作业的单位应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和无尘或低尘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使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2mg/m3以下),严禁干式作业。

4.4.2.2 有粉尘作业的单位应加强对通风除尘设施的维护与保养,并建立操作、维护、检修管理制度;除特殊情况外,任何单位未经公司安全部同意不得停止运行或拆除防尘设施。

4.4.2.3 凡进入有粉尘危害的作业场所,必须按规定正确佩戴好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职工使用的防止粉尘危害的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

4.4.2.4 有粉尘作业的单位应加强对职工的防尘知识教育,对新上岗职工需从事粉尘作业的,公司各级安全教育必须要有防尘知识内容,并经考试合格后可从事粉尘作业。

4.4.2.5 有粉尘作业的单位应当实行清洁生产,经常保持作业场所的清洁卫生和地面润湿,以减少二次扬尘。

4.4.2.6 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超过10mg/m3的产尘点或职工个体呼吸粉浓度超过5mg/m3时,由单位主管生产领导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原因分析,并将分析报告报公司安全部。

4.4.3 防毒技术措施

4.4.3.1 依靠科学技术,改革工艺,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禁止使用危害严重的化工产品,加强通风。

4.4.3.2 作业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严防错误操作,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4.4.3.3 消除或减少铅毒发生源,降低生产环境空气中铅烟浓厚,达到国家规定标准0.03mg/m3以下。

4.4.3.4 在那些通风不良的电焊作业场所尽量采用低尘低毒焊条或无锰焊条,用自动焊代替手工焊等措施,使空气中锰烟浓度降低到0.2mg/m立方以下,有锰烟作业场所内严禁吸烟,喝水,进食。

4.4.3.5 喷漆时,用采用密闭的操作或局部抽风排毒等综合性预防措施,使苯在空气中的浓度下降到国家卫生标准(40mg/m3)以下(甲苯、二甲苯为100mg/m3)。

4.4.3.6 在进入密闭的场所,如地下室、油罐等环境工作时,应戴防毒面具。

4.4.3.7 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有害物质发生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放射不同有毒、有害物质生产过程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毒害大与毒害小的应隔开。

(2)有毒、有害物质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和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的下风侧。

(3)如布置在多层建筑物内时,对散热和有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的空气。

(4)经常有人通行的地道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装置,并不的敷设有毒液体或有毒气体的管道。

4.4.4 弧光辐射、红外线、紫外线的防护措施

夏季强烈的太阳光线中,含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生产中红外线和紫外线主要来源于火焰和加热的物体,如气焊和气割等。

4.4.4.1 为了保护眼睛不受电弧的伤害,焊接时必须使用攘铱特指防护眼睛片的面罩,可根据焊接电流强度和个人眼睛情况,选择吸水式滤光镜片或反射式防止镜片。

4.4.4.2 为防止弧光灼伤皮肤,焊工必须穿好工作服,戴好电焊手套和鞋盖等。

4.4.5 噪声危害的防护措施

4.4.5.1 控制和减弱噪声源,从改革工艺入手,以无声的工具代替有声的工具。

4.4.5.2 控制噪声的传播:合理布局,应从消声方面采取措施:消声、吸声、隔声、隔振、阻尼。

4.4.5.3 做好个人防护,及时戴耳塞、耳罩、头盔等防噪声用品。

4.4.6 防暑降温措施

4.4.6.1 高温作业人员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的水分和盐水,要供应充足的清凉茶水和含盐饮料。

4.4.6.2 每年暑假来临前,做好防暑降温宣传工作,使职工懂得防暑降温基本知识,掌握预防中暑及中暑后自救、互救的方法,同时配备防暑降温药品,做到以防为主。

4.4.6.3 高温期间、合理调整作业时间和班次,尽量避开高温时段。

4.4.6.4 对从事高温作业人员进行体格检查,凡有心血管器质性疾病者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4.4.7 冬季施工作业现场应注意防寒取暖,防止冻伤。

4.4.8 加强作业场所的日检工作,确保照明设施的完好,对于因环境原因导致的光源不足,必须增设照明。确保作业场所的光照度符合操作要求。

4.4.9 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工作,宣传国家职业卫生方针、政策和法规、利用班前会、安全学习日、员工再教育等安全活动宣传职业卫生知识,提高员工对职业危害的辨识及提高自我防护的能力。

相关记录

5.1 《体检计划》

5.2 《人员的任命书》

5.3 接尘史、接触噪音史证明

5.4 《职业病诊断申请书》

5.5 用人单位出具的职业史证明

5.6 《矽肺档案》

附则

6.1 本制度与国家和上级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按国家和上级法律法规执行。

6.2 本制度由安全部负责解释。

职业健康监护执法模式及方法 篇3

1 职业病危害调查

通过职业病危害调查, 了解用人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强度及接触人数。这不仅为用人单位组织职业健康检查提供依据, 亦为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检查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和对照, 从而发现职业健康监护违法行为线索, 使调查取证做到事实清楚, 证据确凿。因此, 职业病危害调查不仅事关用人单位能否按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 而且事关职业健康监护执法的效果与成败。所以, 职业病危害调查是开展职业健康监护执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按照《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和《卫生行政处罚程序》第十七条的规定, 职业健康监护执法必须有2人以上卫生监督员参加。首先向用人单位的相关人员出示证件, 说明来意, 提出协助调查的要求。然后, 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开展职业病危害调查、取证工作。

1.1 了解用人单位概况、生产工艺流程、使用原材料、产品、职业病危害种类等

①向相关科室调查了解用人单位概况, 如厂名、厂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姓名、电话号码、职工人数、职业病危害种类及接触人数等。②调查了解生产工艺流程, 使用原材料, 产品及半成品, 各工段可能存在哪些职业病危害。③调查了解主要车间、工段及工种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及接害人数。④查阅历年生产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报告资料和《职业卫生管理档案》等。

在此基础上, 确定调查的方法、范围和内容。重点调查各车间 (工段) 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强度及接害人数, 找出存在的职业健康监护问题等。

1.2 生产场所监测与调查取证

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 由2人以上职业卫生监督员, 携带职业卫生现场监测、取证仪器, 根据事先确定的调查方法、范围和内容, 按照生产工艺流程, 逐车间、工段和工种进行现场监测、调查和取证工作:①通过对各生产车间、工段和工种现场监测, 查清存在哪些职业病危害及其强度, 分析评价是否符合生产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卫生要求。②通过询问、座谈等形式, 调查了解各生产车间、工段和工种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人数;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是否按规定定期组织职业健康检查, 是否建立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的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 是否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 是否按要求及时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新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有多少人, 是否按规定组织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是否安排了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脱离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有多少人, 是否按规定组织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 是否及时组织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是否安排未成年人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是否安排妊娠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等。

1.3 制作现场检查笔录

对在职业病危害调查中查明的事实进行分析汇总, 制作现场检查笔录。笔录经核实无误后, 由2名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和被检查人在笔录上签字。被检查人拒绝签字的, 由2名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在笔录上签名并注明情况。

2 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内容包括:①上年度组织哪些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及检查人数, 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的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 是否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 是否按要求及时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以上情况与现场调查取证结果是否基本一致, 还有哪些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还存在哪些问题。②上年度组织哪些新从事或脱离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了上岗前或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及检查人数。以上情况与现场调查取证结果是否基本一致, 还有哪些新从事或脱离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未进行上岗前或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还存在哪些问题。③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 是否及时组织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以上情况与现场调查取证结果是否基本一致。还存在哪些问题。④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否包括劳动者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断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还存在哪些问题。⑤职业健康检查是否依据劳动者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别, 按照《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的规定, 确定检查项目及周期。还存在哪些问题。⑥职业健康检查是否填写《职业健康检查表》。《职业健康检查表》填写是否规范, 项目是否齐全, 还存在哪些问题。⑦制作现场检查笔录 对在检查职亚健康监护档案中所查明的事实进行分析汇总, 找出存在的问题。制作观场检查笔录。具体要求同1.3。

3 检查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检查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是否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是否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具体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是否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否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是否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对在检查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中所查明的事实进行分析汇总, 找出存在的问题。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具体要求同1.3。

4 针对存在问题, 按照执法人性化原则, 制定整改措施, 限期整改

对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 按照执法人性化原则, 依据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的相关规定, 逐一制定整改对策。制作《卫生监督意见书》, 送达被监督单位, 责令限期整改。其间根据执法就是服务的精神, 采取跟踪督导、提供服务、帮助整改的综合举措, 督促被监督单位限期内落实整改措施。

5 跟踪监督, 严厉查处职业健康监护违法行为

跟踪监督限期整改的被监督单位, 发现逾期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达不到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的被监督单位, 视其情节轻重, 依法立案查处。维护法律的权威性。

6 利用行政处罚强制执行保障措施, 对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行政处罚决定效力能否得以实现, 事关职业健康监护执法的成败, 事关劳动者职业健康与安全。因此, 对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 要充分利用《行政处罚法》赋予的行政处罚保障措施:①对到期不缴纳罚款的, 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②对逾期拒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从而保障行政处罚效力的实现。

7 结案

对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职业健康监护违法案件, 在行政处罚决定由被处罚单位自动履行或由法院强制执行后, 应制作《结案报告》, 报请负责人批准后结案。

8 职业健康监护执法实务实例

2007年8月25日, 我市卫生局4名卫生监督员到某洗煤厂进行职业健康监护执法检查。出示证件, 说明来意后, 经询问该厂安环科科长, 查阅历年生产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资料和《职业卫生档案》得知:该厂始建于1994年, 有职工196人。生产产品为将原煤洗成精煤。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为:原煤皮带运输→筛分碾碎→重介分选→脱水→浮选。各工段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为:原煤皮带运输为煤尘, 筛分碾碎为煤尘和噪声, 重介分选和脱水为噪声, 浮选为苯、甲苯和二甲苯。

经逐工段现场监测, 询问、座谈劳动者后查明:原煤皮带运输工段煤尘浓度为1.35~2.83 mg/m3, 接触煤尘劳动者9人;筛分碾碎工段煤尘浓度为0.89~1.13 mg/m3, 噪声强度为90.3~98.5 dB, 接触煤尘和噪声的劳动45人;重介分选和脱水工段噪声强度为86.5~92.4 dB, 接触噪声劳动者17人;浮选工段苯浓度7 mg/m3, 甲苯110 mg/m3, 二甲苯90 mg/m3, 接触苯、甲苯和二甲苯的劳动者8人。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合计79人。该厂2005—2006两年间未按规定组织79名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后经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得到进一步证实。该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 已构成未按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的违法行为。本应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但为充分彰显执法人性化, 我市卫生局于2007年8月25日向该厂送达了《卫生监督意见书》, 要求该厂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二条和《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规定, 限30日内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的79名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2007年10月10日我们检查该厂对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 发现该厂对整改意见置若罔闻, 至今仍未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的79名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该厂近3年来未按规定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的79名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 而且拒不落实整改意见, 违法情节较重, 应当立案处罚。我市卫生局遂于2007年10月21日立案并给予警告并处罚款3万元的行政处罚, 同时责令20日内改正违法行为。

该厂逾期拒不缴纳罚款, 我市卫生局于2008年2月27日申请我市中级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该院裁定准予强制执行。并向被申请执行人某洗煤厂发出准予强制执行的裁定书和执行通知书。但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一条和第二百二十二条规定, 将被执行人在工商银行账号的121 200元 (含3%加处罚款) 扣划至法院。该案于2008年3月24日报请负责人批准结案。

摘要:目的制定职业健康监护执法模式, 规范职业健康监护执法工作。方法运用职业病危害调查、取证方法, 结合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及标准规定和职业病防治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探索。结果提出了职业健康监护执法模式, 确定了职业健康监护执法的方法和内容。结论该模式对规范职业健康监护执法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职业健康监护,执法,实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05-01.

[2]卫生部第23号令.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2002-03-15.

[3]卫生部第34号令.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规范.2003-05-01.

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篇4

为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掌握职工健康损害情况,预防职业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七

条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三十二条,结合本公司实际,建立本制度。

一、责任部门

公司部门负责本公司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和档案管理,依法组织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按照本公司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存。

二、职业健康检查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时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由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资质

认证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承担,本公司职工职业健康检查原则上安排在(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名称)。员工在接受职业健康检查或者复查或者医学观察期间视同正常出勤。职业健康检查周期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

为了掌握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发现职业禁忌、分清责任,防止劳动者带病进入本公司,在招工前对应招者进行岗前

职业健康检查,不招用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2、职工在岗期间健康检查

为了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和健康影响,对劳动者进行动态健康观察,按《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规定的体检周期及

项目组织劳动者进行定期岗间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关的疾病或职业禁忌症,交公司部门,安排复检。不得安排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该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安排治疗。

3、职工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为了了解劳动者离岗时的健康状况,分清健康损害责任,在劳动者离岗时组织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未进行离岗前职

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于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4、应急时职业健康检查

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即使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三、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

公司部门负责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日常工作由负责。职工离职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

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青岛××有限公司(盖章)

职业健康监护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传统的职业健康检查流程,系统查询、体检结果记录,功能检查、检验检测报告与粘贴方式,职业健康检查表[2]与“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一览表”,本地区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用人单位名单。

1.2 方法

1.2.1 网络操作系统

采用安全性高、适应面广、对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有较好的适应性的pouerbuilder操作系统。

1.2.2 数据库系统

经比较Microsoft SQL Server,Oracle,和Sybase后,我们采用有高度的可伸缩性和可靠性的Oracle qi数据库。

2 结果

2.1 职业健康检查网络系统

该信息系统暂分为7个功能区,主要为职业卫生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后勤物资管理系统和考试系统。前 3个功能区与职业健康检查密切相关,又分为若干个明细功能区。

2.1.1 职业卫生管理系统

职业卫生管理系统功能分为职业健康检查个案登记等12个明细功能区,主要功能区如下:①职业健康检查登记。登记信息包括:条形码、身份证号码、姓名、性别、单位、部门、联系电话、工号、工种、检查类别、登记时间等。其中条形码和身份证号码为唯一,条形码按日期和当日检查者自然顺序号组成,为10位数码。如2008年4月18日第31个体检者,其条形码即为“200804180031”。性别、单位名称、工种和检查类别等信息为窗口录入方式,可以关键字拼音首字母模糊搜索,亦可手动更改,十分方便快捷。集体登记可按单位从电子表格直接转录。另设复查登记,复查编号为初检号码。然后,设定体检项目、摄像、审核记账、打印“体检指南”和“受检人员个人信息登记表”。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范围》,根据受检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目标疾病和职业禁忌证,以及用人单位要求,系统定义了若干体检项目套餐,同时,还可手动增减检查项目。②职业健康检查医生工作站。该工作站按《诊断学》标准分为若干个项目,主要为系统查询、体格检查、功能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③职业健康检查体检表综合管理。所有项目检查完毕后,由主检医师对在此单元对体检结果进行综合管理,进行检查结论编辑、提出处理意见。④打印。可单个或批量打印,可初检打印或复查打印。版面为A3一面。

2.1.2 实验室管理系统

该系统包括护士站样品采集、实验室样品收集、实验室检查结果录入、检查结果审核等明细功能。具有独立的编号系统,不受“条形码”的限制。血细胞分析和尿常规样品采集后,自动送样,其他样品(包括生化、生物材料、血糖、肝功能、肾功能、乙肝两对半、抗“O”、抗-HIV等)采集后进行单个或批量送样,然后,实验室进行收样处理和数据录入。检测结果可单个或批量录入,其中,血细胞分析结果和尿常规检验结果可直接读入职业健康检查体检表,其他检测结果暂定为手工录入。

2.1.3 缴费

是体检流程的控制点,没有执行缴费(或记账)命令,职业健康检查医生工作站和实验室管理系统的任何一个窗口都不能往下执行相关操作。

2.2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系统

2.2.1 个人健康监护档案

劳动者个人基本信息资料录入系统后,连同历次体检数据自动永久保存,可按条形码、姓名、身份证号码、单位等信息单项或组合查询。

2.2.2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用人单位基本信息、体检总体评价报告、职业健康体检结果一览表等可永久保存在系统中,查询十分方便,亦可打印。

2.2.3 法定报表与其他统计数据

①法定统计报表。职业健康监护法定报表,如《职业病季报表》、《职业禁忌证年报表》、《尘肺病年报表》、《有害作业工人健康检查年报表》等,可自动生成。②职业健康监护基础资料的统计。系统可自动生成各类基础资料统计表,如长沙市工业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基本情况统计表、长沙市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接触情况统计表、某用人单位单项体检结果异常结果统计表、长沙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职工性别、年龄分组情况统计表以及绘制统计项目的动态趋势图等。

2.3 体检信息查询

根据工作需要,可按时间、检查单位、检查人员等要求生成各类统计报表,如:5月份B超检查人数、5月份某医师检查人数、5月检验科检查人数;还可根据体检种类分别查询,如:5月在岗体检人数等。也可按要求进行组合查询,功能十分强大。

3 讨论与分析

3.1 质量控制与应急管理

本系统在质量控制上,采取了以下措施。①体检流程单向性。以上体检流程具有单向性,按登记→个缴费(记账)→个体检→单项结论→体检结论→处理意见→审核→打印→签发等流程进行,不可逆行。②设置登录密码。每个体检医师自设系统登录密码,在体检结果记录保存后自动签名,作为原始记录其他人无法修改。③权限管理。审核医师具有较高的权限,可对主检医师出具的体检结论与处理意见进行修改。④文字签发。打印的体检表必须由科主任文字签发后,方可加盖体检专用章成为正式报告文件。⑤应急管理。准备空白体检表,系统故障时,采用手动文字记录方式,确保体检工作正常进行。

3.2 职业健康检查网络应用效果与价值

山东淄博和江苏镇江利用小型数据库Access开发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系统[1,2],朱彩菊也报道建立了上海市职业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3],提高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效率。本系统侧重于职业健康检查流程的网络化,是基于劳动者个人基本信息、体检结果、用人单位资料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与处理意见等第一手资料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系统,有别于朱晓傻[1]、周忠华[4]、朱彩菊[3]报道的档案管理系统。本系统采用Oracle qi数据库,功能强大,接口多,可无限扩展;利用pouerbui lder操作系统,界面友好,以窗口显示为主,多项目以菜单形式排列于窗口,如体检单位、自觉症状、有害因素、体检项目、功能检查结果、体检结论、处理意见等均将常用项储存系统中,作为备选项,大大提高工作效率。2008年初开始试运行,体检有关各部门反映良好。①简化流程,减少简单劳动、重复劳动。传统体检流程多,手续复杂,如填表、开化验单、编号、清理化验单、排序、对号、粘贴,发报告后还要将数据录入计算机(形成体检结果一览表)、校对等,网络体检可优化流程,彻底简化以上手续;②防伪。职业健康检查数据具有法律效力,要求数据真实,因此,对防伪要求较高,本系统登记照相后,每个体检点都能看到相片,防伪功能强大;③报告及时。改变各个体检环节的数据传送为电子传递,方便快捷,使体检报告可及时发出,特别对上岗前体检意义更大;④减少人为的差错。环节多出现差错的概率就大,电子信息传递,可保证信息的一致性,减少人为差错发生;⑤免带相片。现场照相,免除受检者带相片的麻烦;⑥档案保存期延长。职业病防治法要求体检资料长期保存,电子信息不仅便于档案管理,而且可延长体检资料保存期。用人单位也反应良好,认为数据真实,报告快捷,体检表(档案)易保存,均乐于接受。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职业健康检查与档案管理网络化渐成趋势,但在职业健康检查系统还刚刚起步,本系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建立职业卫生管理网络系统是业内人士共同愿望,本系统留有接口,将进一步开发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网络管理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的联网,可在业内真正实现职业卫生管理数据共享。

参考文献

[1]朱晓傻,柳英刚,姜方平,等.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中国卫生工程学,2007,10(5):263-26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23号.附件2.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3]朱彩菊,瞿菁,刘美霞,等.上海市职业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4,30(5):258-261.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篇6

关键词:海上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健康状况

海洋石油工业是从事海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生产单位, 其海上作业人员的劳动环境、劳动时间、劳动强度、职业危害因素、饮食结构和规律与其他作业人员不同。作业人员工作和生活在远离陆地的“人工小岛”式的海上平台上。根据工作制度, 他们每天工作12 h, 连续工作4周, 然后回到陆地休息4周, 接着重复下一个工作周期。海上作业期间与社会、家庭隔离, 暴露于有机毒物、生产性粉尘、噪声、强振动和放射性物质中, 且工作强度大, 加之海上生活单调, 海域气候多变, 炎热潮湿, 对人体生理和心理都有一定影响[1]。为了解海上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建议, 2013年10—12月, 我们对303名海上作业人员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 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深圳市某开展海上钻井作业公司的303名海上作业人员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主要接触粉尘、噪声、高温、苯系物、汽油、微波等危害因素。工种主要包括甲板工、机械工、操作工、材料员、工程师、吊车司机等。

1.2 方法与内容

对303名海上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监护, 必检项目以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2]的要求进行设置, 另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 增加了腹部B超、甲状腺B超、心脏B超、经颅多普勒、癌症早期筛选指标、肾功能、血脂4项、血糖, 身高、体重指数 (BMI) 、口腔科检查和幽门螺旋杆菌抗体等多个选检项目。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人员基本情况

对303名健康检查者填写的个人信息资料进行统计, 检查者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为 (35.6±7.4) 岁, 平均海上作业工龄为 (9.6±4.4) a。已婚者比例为56.2%。高中以上学历者为24.4%, 专科以上学历者为22.5%, 本科以上学历者为53.1%。43.2%有吸烟习惯, 35.6%有饮酒习惯。

2.2 职业健康监护情况

本次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分析见表1。接触人数最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依次为噪声、高温、汽油。检出职业禁忌证6人, 疑似职业病1人 (疑似职业性轻度噪声聋) 。

2.3 项目异常检出情况

本次健康检查项目异常检出率最高的为口腔科常规检查, 达80.48%, 其余9项目异常检出情况见表2。

2.3 病症或异常检出情况

本次健康检查病症或异常检出率最高的为牙结石, 达48.51%, 其余的病症或异常职业情况见表3。

3 讨论

本次研究发现, 海上作业人员血尿酸偏高、高脂血症、超重 (或肥胖) 、脂肪肝等病症的检出率较高, 分析原因, 与海上作业人员的膳食结构有关。为补充劳动强度的能量消耗, 海上作业平台采用每班“二正一副”的就餐供应, 正餐多为动物性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1]。此外, 调查对象多有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这也是引起上述病症的原因。超重和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的重要危险因子, 应引起海上作业人员的重视。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阻生牙、牙缺失的口腔病症检出率较高的情况, 主要是因为海上作业人员长期处于艰苦的工作环境中, 而且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同时, 由于船上的生活用水不足, 人员个人卫生方面无法与陆地相比, 且饮食结构较为单一, 维生素摄入量不足, 容易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3]。

幽门螺旋杆菌抗体阳性多见于胃、十二指肠幽门螺杆菌感染, 如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本次体检中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抗体异常检出率较高, 原因有饮食中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 航行中晕船 (运动病) 的发生, 海上作业的心理紧张, 长期海上生活的枯燥乏味、思亲、寂寞、焦虑和其他心身应激因素, 一些作业人员有嗜酒、喝浓茶的习惯等[4,5]。由于轮班作业制度, 海上作业人员经常上夜班;且由于工作枯燥, 不少人员有抽烟、饮酒的习惯;在陆地生活时, 则比较放纵, 经常打麻将或彻夜上网。这些因素对海上作业人员心脏功能有着直接或间接损害[6], 因此本次检查发现心电图结果异常检出率较高。

综上所述, 平台式海上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本次职业健康监护中发现目标疾病7例, 以后应针对海上作业人员接触的有害因素进行现场检测, 预防职业有害因素对健的影响。本次调查发现与目标疾病无关的其他疾病或异常检出率较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口腔科和代谢性病症或异常检出人数较多。提示, 作业人员应注意纠正个人生活习惯, 合理安排工作作息时间, 改善饮食结构, 增加体育锻炼, 尽量戒烟戒酒, 并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防护。管理者应改善其作业环境, 加强对其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伍明初, 林勉, 蔡国源, 等.710名海上石油作业人员职业健康调查[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9, 27 (6) :690-692.

[2]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

[3]赵明军.改善海上作业人员口腔健康现状的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 (1) :89.

[4]黄金龙, 张明, 容海鹰.海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15) :74-75.

[5]徐恩平.海员消化性溃疡防治对策探讨[J].交通医学, 2000, 14 (5) :438-439.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篇7

1 存在的问题

1.1 政府投入不足, 行政执能部门执法力度有待加强

在职业健康监护机构建设过程中, 由于政府投入不足, 人、财、物不能很好适应现在工作要求。行政执能部门职业健康监护资质审核不严, 致使职业健康监护能力参差不一;行政执法过程中, 更多是关注大中型单位, 对个体经济组织存在监管不力, 致使该部分单位使用的、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劳动者的健康监护被忽视。

1.2 职业健康监护机构能力急需提高

1.2.1在职业健康监护过程中, 往往要求到其单位所在地对工人进行医学健康检查。多数职业健康监护机构由于缺乏流动作业设备, 在利益的趋动下, 只能采用简易设备, 如对接触粉尘作业的劳动者, 采用便携式X线机摄片替代高仟伏摄片等情况, 至使检查质量难以控制, 职业健康监护目的难以达到。

1.2.2一些职业健康监护机构对用人单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时, 在用人单位不能提供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报告时, 不按企业要求开展健康检查, 往往只针对某种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查, 而大多数作业岗位, 多种职业危害因素并存, 至使其它职业危害因素的职业健康危害监护被忽视, 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不到位。

1.2.3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是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健康损害和职业禁忌症, 掌握职业病及职业健康损害在人群中的发生规律, 从而评价预防和控制措施是否有效。由于缺乏系统评价软件, 大多数职业健康监护机构缺乏职业卫生专业人才,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多数是对体检中各种异常进行统计报告。

1.2.4职业健康监护机构常附属于医疗机构内部, 致使职业健康监护缺乏独立性、专业性。

1.3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意识急需提高

1.3.1许多用人单位领导, 特别是个体经济组织老板, 对职业健康重视不够, 缺少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职业病防治管理薄弱, 从管理层面, 劳动者的健康保护就得不到有效保证。对单位内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未开展相关监测评价工作, 缺少职业场所危害因素监测评价报告。

1.3.2用工制度的不断改革, 用人单位使用的临时劳务工较多, 他们常被安置在污染重或劳动强度大的岗位, 容易受到职业危害因素的浸袭。他们在岗时间长短不等, 且流动频繁。

1.3.3一些用人单位在开展职业健康监护过程中, 重健康检查, 轻健康档案管理, 检查结果常不告知劳动者。

1.4 在职业活动中, 劳动者由于法律意识淡薄,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处于相对弱势, 用人单位不组织职业健康体检时, 不能依法维护正当权力。

2 对策与探讨

2.1职业健康检查不同于常规医学检查, 具有其特殊性、专业性。通过职业健康监护, 所保护的是广大的劳动者和众多的用工单位和利益, 有利依法、规范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及职业卫生防治工作。

2.2加大政府投入, 政府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经费考虑拿入公共卫生均等化管理体系或纳入新农合报消或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政府完全支费, 从根本上保障职业健康监护经费。

2.3各级政府执能部门建立建全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体系, 全面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严格职业健康监护机构审批, 提高职业健康监护机构准入要求, 对不具备开展流动服务的职业健康监护机构要严格限制, 违规操作的坚决制止, 确保监护质量。加强《职业病防治法》宣传, 提高用人单位、公民的法律意识, 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 依法履行应尽的义务。

2.4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机构管理制度, 加强内部管理与自身能力建设, 本着与人为本理念, 加强与各部门密切合作, 为用人单位提供规范、高水平、人性化[2]的职业体检服务。加强人材培养, 开发建立健康监护信息管理系统软件[3], 系统规范开展职业健康监护评价, 为用人单位出具高质量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评价报告。

2.5用人单位从制度上保障职工职业健康监护的连续性, 各岗位所接触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种类、浓度等资料应予公示, 并采取相关的改造措施, 提供必须的防护用品。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 严格组织职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 (含岗位变便) 职业健康检查, 及时告知职工检查结果, 系统规范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发现职业健康损害的, 及时治疗或安置患者。开展法律法规、卫生知识培训, 引领职工积极的健康工作生活方式和个人防护意识。

2.6劳动者自觉加强法律法规学习, 提高法律意识。知道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关注个人身体健康, 采取积极主动的健康工作、生活方式, 促进健康。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保护好自身健康。

参考文献

[1]饶子龙.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J].职业卫生与应急求援, 2006, 24 (3) :151.

[2]欧佩芳, 林伟强.强化健康检查人性化服务的伦理理念[J].中国现代医学, 2005, 15 (3) :466-467.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篇8

1 生物安全危害因素

(1) 血液因素。经血液传播疾病, 被污染的器械等刺伤、割伤是医学检验人员感染血源性乙型肝炎 (HBV) 、丙型肝炎 (HCV) 、艾滋病 (AIDS) 、梅毒的主要途径。HBV是检验人员面临传播危险性最大的血源性疾病。作为职业健康体检的检验人员, 每天都要采集大量血液标本; (2) 体液因素。目前职业健康监护中接触到的体液主要为尿液; (3) 化学因素。主要有盐酸、硝酸、硫酸、曲拉通、甲醇、冰醋酸、化学消毒剂等; (4) 利器。职业健康监护中接触到的利器主要为针头、玻璃片等玻璃器皿。在采集和实验过程中, 要接触注射器针头和玻璃器械, 针头和玻璃碎片是主要的锐器致伤因素; (5) 气溶胶。实验过程只要操作感染性物质, 气溶胶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2 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

2.1 实验室生物安全分级

根据《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分级, 手册中依据生物安全的等级及从事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 将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4个等级, 即BSL1、2、3、4级, 亦称为P1、P2、P3、P4级实验室, 职业健康监护实验室亦应按此分级。

2.2 职业健康监护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

职业健康监护实验室是自实施《职业病防治法》以来, 逐渐兴起的一门与医院检验科类似的科室。职业健康监护实验室, 与医院内医疗实验室不同, 因其实验操作项目是由有害因素种类决定的, 生物安全水平基本在二级生物安全水平及以上。实验室必须配备与此级别相适应的实验室安全设备, 如生物安全柜、洗眼器等。个人防护用品必须有防护服、面部保护镜、耐酸碱胶皮手套、一次性鞋套等防护用品, 以保障实验人员的生物安全及身体健康。

3 生物安全防护

(1) 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检验工作中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加强防范意识。对所有检测的标本污染的物品都视为具有传染性, 严格施行预防保护措施。 (2) 严格物品分类, 检验前从样品的采集、运输和储存, 都应进行分类管理。检验后的废弃物分别装入不同污染袋中。检验人员接触样品和污物时, 必须戴手套、口罩。 (3) 清除血迹。在血液标本的采集、运输、检验、处理的过程中, 血样外溅造成环境污染时, 仪器和环境均需进行消毒处理。 (4) 洗手是控制感染的重要步骤, 推广“正确洗手六步法”也是预防感染简单、有效、重要的措施, 检验人员应给予足够重视, 并认真坚持。 (5) 如不慎皮肤损伤, 应先用流动水冲洗, 如刺破应让血流出, 避免局部挤压, 以免血液反流入血, 用安尔碘消毒, 严重者到急诊科进行处理。对一些经免疫注射可降低传染的疾病, 应推行应急性预防接种。检验人员被带有艾滋病病毒的针头刺伤后, 应由专门医生进行检查, 尽量在接触后几小时内开始预防工作, 并注意监测受伤人员的血清学变化和应用抗病毒药物。 (6) 医疗废弃物处理。一次性的采血针头、玻璃片等要置入利器盒中, 其他的医用废弃物要置于黄色有标识的医用垃圾袋中。移交指定的医疗废弃物处理单位销毁。 (7) 化学试剂的防护。化学试剂对实验室工作人员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可轻视的, 应注意皮肤、呼吸系统、眼睛的接触并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对于酸类的防护应结合现场实际, 给检验人员配发适合酸类的劳动防护用品, 如防护面屏、防毒面具、防酸服等[1]。在预防上, 检验人员工作时应穿工作服, 带工作帽, 戴口罩、乳胶手套, 必要时戴防护眼镜, 实验室内应注意通风换气。 (8) 气溶胶的防护。气溶胶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 不可避免地污染实验室的空气。实验室工作人员需要进行个人防护, 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戴口罩、眼罩, 以防止吸入气溶胶。应对实验室进行定期消毒, 通风等处理措施。 (9) 喷溅等物品的防护。为了防止眼睛或面部受到泼溅物、碰撞物或人工紫外线辐射的伤害, 必须戴安全眼镜、面罩或其他防护设备。 (10) 其他防护。实验人员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 不得在实验室内穿漏脚趾的鞋子, 禁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处理隐形眼镜, 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储存食品和饮料, 在实验室内用过的防护服不得和日常服装放在同一柜子内, 避免交叉感染, 做到这些也是对实验人员最好的防护。

4 讨论

职业健康监护实验室接触到的样本一般被认为是“正常人”的样本, 对于潜在的微生物及具有传染性的阳性标本的隐患, 检验人员常常存在侥幸心理, 往往被忽略, 因而更应提高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 制定并严格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程和安全制度。不同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所规定的安全操作规程, 包括标准安全操作规程和针对不同的微生物及其毒素应补充规定的相应特殊安全操作规程[2,3]。除了针对职业有害因素做好生物安全防护外, 合理的实验室布局也是至关重要的, 现有健康监护检验实验室布局多数为老的设计方案, 存在不合理因素, 如污染区与半污染区界限不清等。实验室工作区域布局不合理, 实验室设施和设备落后是很多实验室的现状[4]。此外, 还应定期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做风险评估, 通过微生物危害评估确定实验室应在哪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进行操作, 并根据危害评估结果, 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5]。建立应急机制, 对检验人员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 这样有利于提高人员对生物安全危险性的认识, 是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强化实验室内部管理, 针对实验人员开展生物安全知识宣传与普及教育及培训, 使实验人员在思想上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提高检验人员现场事故处理的能力[6,7]。作为职业健康监护的服务机构, 工作目的就是要对其他行业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群的健康做好监护。如何做好本职工作, 首先要加强检验人员自身职业危害与防护的宣传和教育;掌握感染的知识;了解其危害性;对检验人员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深入了解职业暴露的危害性, 掌握防护原则和具体防护措施。再先进的防护装备也替代不了实验室良好的操作习惯, 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不仅是保护实验室操作人员安全, 也是对所进行的实验的重要质量控制和保障[8]。

综上所述, 以预防为主, 建立健全管理、应急、登记、监测、评估、报告、培训、监督等制度, 会将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降至最低。只有做好自身的职业防护, 保证身体健康, 才能更好的为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人群的健康监护做好服务。

摘要:认识职业健康监护检验人员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情况, 改善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加强宣传和教育, 强化自身保护意识, 避免自身及他人伤害, 将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为我国职业健康监护实验室生物安全及防护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职业健康监护,检验人员,生物安全,危害因素,防护

参考文献

[1]李彦民.浓硝酸生产中酸灼伤人身伤害安全事故分析及措施[J].甘肃科技, 2012, 28 (5) :84-85.

[2]王鑫, 周安涛, 陈永青.实验室生物安全及其防护措施[J].卫生研究, 2007, 36 (2) :252-254.

[3]殷智红.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初探[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7 (1) :183-184.

[4]孙广.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问题与对策[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4 (8) :184-186.

[5]陈勤, 何建丽, 徐茜.浅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J].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9, 16 (5) :99-102.

[6]张伟伟, 刘俊华, 任丽丽.实验室生物安全及其防护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21) :11519-11520.

[7]王蓓蓓, 冯鑫, 张剑平, 等.医学实验室常见学生生物安全问题及其应对[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3, 7 (6) :934-936.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某焦化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工人。

1.2 方法

1.2.1 职业卫生调查

了解某焦化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工人接触情况, 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使用、应急救援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等情况。

1.2.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依据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1]、GB 16171-1996《焦炉逸散物 (苯可溶物的测定) 重量法》等规范进行采样检测检验;依据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2,3,4]。

1.2.3 职业健康监护

按照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规定[5], 确定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和目标疾病。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 2007录入资料并进行资料数据分析, 使用计数资料率的比较, 采用趋势性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011-2014年硫化氢、氰化氢、苯系物、萘、一氧化碳、氨、酚、硫酸、氢氧化钠、甲醇的浓度合格率均为100.0%。粉尘、焦炉逸散物、噪声、高温的浓度或强度总体合格率分别为96.6%、79.1%、70.1%、89.7%, 见表1。

2.2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2011-2014年累计应检2 010人, 实检1 732人;年龄23~57岁, 平均37岁;工龄中位数为7 (4~27) 年。2011-2014年职业健康检查率分别为51.4%、67.2%、98.8%和100.0%, 呈逐年增高趋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趋势性χ2=730.79, P<0.01) 。噪声职业禁忌证检出8人, 总体检出率1.1%;粉尘职业禁忌证检出1人, 检出率0.1%;噪声观察对象检出15人, 检出率2.1%, 未检出粉尘观察对象和职业病人。肺功能检查、眼科检查、神经内科检查均正常;血压、B超、纯音听阈测试、的异常率分别为6.6%、16.6%、4.0%, 上述3个指标4年间异常率趋势性χ2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趋势χ2分别为16.91、6.19、10.42, 均P<0.05) ;心电图、血清ALT、血常规、尿常规、脂肪肝、皮肤检查的异常率分别为3.5%、0.9%、2.0%、1.3%、12.9%和4.1%, 上述6个指标4年间的异常率有升有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趋势χ2分别为2.18、4.24、5.75、5.58、5.43、1.63, 均P>0.05) , 见表2~表4。

注:工作场所硫化氢、氰化氢、苯系物、萘、一氧化碳、氨、酚、硫酸、氢氧化钠、甲醇等有毒物质的浓度合格率均为100.0%。

注:2012年为甲醇厂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3 讨论

由于企业重视粉尘及毒物的治理, 导烟车配合地面除尘站使粉尘得到有效的控制, 粉尘的合格率由89.6%增长到100.0%, 效果显著;焦炉、化工厂及甲醇厂的生产设备露天布置, 减少了毒物的聚集, 加强管道设备密闭化及维护, 从检测结果看, 焦炉逸散物的合格率由25.0%增长到100.0%。长期接触焦炉逸散物, 肝脏供血功能下降、血管弹性减弱, 遗传物质DNA受损, 机体免疫功能受抑等, 且随着工龄的延长有加重的趋势。据报道, 焦炉、炉辅作业均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焦炉逸散物的暴露可以增加焦炉工肝脏损伤的危险性[6]。从体检结果看, B超总体异常率16.6%, 其中脂肪肝的总体异常率12.9%低于李济超等[7]研究。从检测结果看苯系物的浓度均较低, 职业健康检查血常规异常多为白细胞总数减少, 与接触焦炉逸散物中苯系物有关, 血常规总体异常率为2.0%, 提示长期低浓度接触苯系物会引起白细胞总数减少。

从检测结果看, 噪声的总体合格率为70.1%, 噪声超标工种主要集中在有高噪声设备的工作场所。噪声观察对象检出15人, 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提示噪声为重点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噪声的工人为重点职业健康监护人群。该焦化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关注粉尘及毒物的治理, 相对不重视噪声的控制, 除了在设备安装时设有减震基础, 选用低噪声设备, 对高噪声设备进行隔声、消声处理, 随后忽视对噪声的控制, 工人到高噪声工作场所未及时佩戴耳塞。提示该焦化企业应重视噪声的控制, 采取综合降噪措施, 如设置隔声值班室, 尽量减少工人接触噪声时间, 加强职业卫生培训, 督促工人佩戴耳塞或耳罩,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以保护听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16171-1996焦炉逸散物 (苯可溶物的测定) 重量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6]贾鸿宁, 戴红.多环芳烃的致癌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8, 31 (5) :604-607.

上一篇:大黄及其伪品的鉴别下一篇:变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