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2023-01-03

制度是反映和把握规律的重要形式,制度是机制的外在形式,机制是制度的核心内涵。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集团职业健康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集团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德州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客运分公司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兰州公用型客运北站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一、为了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保障我单位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不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护职业病的合法权益,提高劳动生产率,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结合北站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规定了职业健康管理职责及作业管理,作业环境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等职责,适用于车站所有涉及职业健康管理的单位。

三、办公室人、劳部门为车站职业健康管理机构,站长为直接领导,兰州市防疫站为职工健康定点检查医院。

四、各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增强职工职业病防治观念,提高职工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五、车站任何部门或个人有权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向办公室人部门、站长办公室举报,举报电话为:0931-8369975

第二章 管理职责

一、车站各部门负责人在各自工作范围和管理权限内负责本部门职业健康管理工作,车站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对全站职业健康工作进行指导、决策及监督管理。人事部门代表车

1 站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行使职业健康监督管理职能。全体职工有权对职业健康工作进行群众监督。

二、人事部门和市防疫站作为车站职业健康检测机构,全面负责车站范围内的职业健康检测及车站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布置的职业健康管理工作。

三、人事部门和市防疫站负责职业健康监护,主要负责职业健康体检和医疗。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诊断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我站仅以此机构出具的职业病诊断结论执行政策。

四、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部门必须指定专(兼)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第三章 作业管理

一、必须认真落实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简称“建设项目”)职业健康设施“三同时”管理规定。

根据相关资料,驾驶员岗位的职业病范畴有:

1、噪声性耳聋,

2、颈椎病,

3、视力疾病。

管理人员的职业病范畴有:

1、颈椎病。

岗位人员,其中电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电焊烟尘、金属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氟化物、臭氧、紫外辐射等,可导致劳动者发生电焊工尘肺、锰中毒、以及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电光性眼炎等多种职业病;喷漆作业的职

2 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苯及其化合物、酯类化合物等有机溶剂,其中苯是国际公认的致癌物质,可引起白血病;另外还存在噪声、粉尘、汽油以及各类清洗剂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一)车站在拟定生产建设项目时,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尽量选择无毒、无害的先进生产工艺。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委托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二)职业健康设施的设计必须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并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行业标准、规定。

(三)对职业健康有特殊要求的(如有毒、有害、有放射性)危害性较大的设计项目,必须经人事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后才能实施。属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同时报安全监察行政部门进行设计审查。

(四)工程部门及施工单位要对职工安全卫生设施工程质量负责;设备及物资供应部门要对所购进设施、设备、防护器材的质量负责;人事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健康设施实行监督管理。

(五)职业安全卫生设施竣工验收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必须有项目主管部门、人事办人员参加,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运行。

(六)生产设备检修时,安全卫生设施必须同时列入计划,同步检修,同步投入生产。

二、尘毒作业单位必须依据《国务院关于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及有关标准、规范加强尘毒作业管理。

(一)尘毒作业现场操作尽量选择隔离化、遥控化、密封化等非直接接触作业方式。

(二)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尘毒作业操作规程及有关管理制度,严禁违章作业。

(三)尘毒作业扬所控制章、操作室、人员休息室内,尘毒浓度不得超过国家限值标准。

(四)从事尘毒作业职工,要尽量缩短接触时间,要加强个体防护。非进入尘毒浓度超标场所作业不可时,必须穿戴好个体防护用品。

第四章 作业环境管理

一、 尘毒、高温、噪声、振动作业环境按照国家标准实行分级管理。

二、人事部门必须按照相关标准对车站尘毒、噪声、振动等有害作业环境定期进行检测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上报并督促整改,做好检测数据归档管理工作。

三、尘毒作业环境浓度合格率,高温、噪声、振动作业环境指标合格率,职业健康防护设施运行效率等指标应作为安全环保管理考核指标。

四、尘毒、噪声、振动作业单位应建立防护设施运行、维护和管理制度、管理档案。

五、涉及职业危害因素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为职工提供职业病防护用品。并督促职工正确使用和穿戴。

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六、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拆卸停用各种职业健康防护设施、标识,因故必须拆卸、停用时须报经安环部门批准,并在生产设备检修完毕时及时恢复。

第五章 健康管理

一、市防疫站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卫生部门有关职业健康管理标准对我公司接触尘、毒噪声、振动等岗位的职工进行健康检查。

二、实行就业前、在岗和特殊健康检查、职业病人离退后复查。

检查结果必须建立职工健康监护档案。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个人健康资料。

三、职业健康体检岗位人员名单由人事部门根据现场调查检测结果提出,报交通医院进行体检,体检结果应及时报送人事部门。

四、各部门发现职业病人或疑似职业病人时,应当及时向人事部门报告。

五、人事部门应及时向车站领导及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对确认为职业病的,应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六、人事部门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车站实行接尘人员每年检查一次。接触噪声、振动人员每2年检查一次,各部门对检查出的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人员要按照国家规定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七、各部门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给予适当的岗位津贴。

八、职业病的治疗由指定医院负责实施。

九、职业病体检、医疗及营养费等待遇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掌握发放标准。

十、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健康培训等的费用,按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

十一、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车站承担。

十二、根据有关职业病报告管理规定,人事部门要按照《职业病统计报表》的格式定期向车站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报告车站职业病发生、发展情况。

第六章 附则

一、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本制度由人事办负责解释。

三、本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实施。原有制度与本制度不符的,一律以本制度为准。

第二篇:职业健康-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

********有限公司

二Ο一Ο年十二月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维护公司全体职业人群的身体健康,保证健康监护档案和职业病诊断档案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更好地为本公司员工服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及《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要求特制定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一、档案资料的归档范围

1、健康监护档案内容:

(1) 健康监护档案册。

(2) 职业健康体检结果报告。

(3)健康体检综合分析报告。

(4)职业健康体检复查人员名单及复查结果报告。

(5)职业病观察对象和职业禁忌症处理意见书。

(6)丛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2、职业病诊断档案

生产部应建立职业病诊断档案并永久保存,档案内容应当包括:

(1)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2)职业病诊断过程记录。

(3)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的诊断用所有资料。

(4)临床检查与实验室检验等结果报告单。

(5)现场调查笔录及分析评价报告。

二、档案的借阅

1、各有关部门、单位到生产部查阅档案资料者,须持单位介绍信或征得生产部经理的同意,并履行登记手续,对所查内容、利用目的作详细登记。

2、生产部为所需借、调资料的单位和个人提供复印材料。

3、档案原始材料原则上不外借,特殊情况需外借的,须经主管部门经理批准后方可。

4、借阅档案材料必须履行登记、签字手续,一般情况下,外借期限不超过一周。

5、对借阅的档案资料,必须妥善保管,不得转借,不得在档案资料上标记、涂改或撕页、拆卷等。归还时档案人员要进行检查,保证档案完整无损。

三、档案的保管

1、档案室切实做好七防,即防潮、防虫、防火、防盗、防尘、防鼠、防晒。

2、档案室严禁吸烟及存放易爆、易燃等易于导致火灾的危险品。

3、档案室要保持清洁卫生,档案资料摆放整齐,便于资料的管理和使用。

4、档案管理人员要熟悉业务,准确、及时地为使用者提供方便服务。

5、对所保管的档案资料,要经常查看,发现破损和字迹不清的,要及时进行修补、复制,发现重大问题要及时请示、报告。

6、档案室严禁无关人员随意进入。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归环保部。

*******公司

2010年10月20日

第三篇: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一、 管理职责:

1、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2、为保证各参建职工的安全,项目分部统一购置职业防护用品,保障劳动者在职业劳动中免受职业危害因素对其健康的影响,对机体暴露在有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环境的部位,采用相应的防护用品进行保护。

3、对防护设施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保证防护设施正常运转,每年应当对防护设施的效果进行综合性检测,评定防护设施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的效果。

4、对参建人员进行使用防护设施操作规程、防护设施性能、使用要求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施。

5、施工人员不得擅自拆除或停用防护设施。如因检修需要拆除的,应当采取临时防护措施,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向劳动者配发防护用品,检修后及时恢复原状。经工艺改革已消除了职业危害因素而需拆除防护设施的,应经所在地同级监管部门确认,并在职业健康防治档案中做好记录。

6、对施工中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为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标准和卫生要求的防护用品。

二、防护用品使用:

1、防护用品分类: 根据防护用品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功能和作用,用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个人防护用品主要有以下五类:

(1)呼吸器官防护用品类; (2)眼、面防护用品类; (3)听觉器官防护用品类; (4)皮肤保护用品类; (5)其他用品类。

2、各分部在使用防护用品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选用的防护用品应当能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 (2)向劳动者配发足够数量的防护用品;

三、职业健康事故:

1、事故报告:

(1) 发生职业健康事故时,立即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 职业健康事故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发病情况、死亡人数、可能发生原因、已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

(3) 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瞒报、虚报、漏报和迟报。

2、职业健康事故处理:发生职业健康事故时,各分部应当根据情况立即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1) 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2) 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组织泄险;

(3) 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 (4) 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5) 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

(6) 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有关材料和样品;

(7) 落实卫生等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

3、事故的应急救援保障:对可能发生有损职业健康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各分部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四、可能发生的职业病预防措施

(一)接触各种粉尘,引起的尘肺病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加强水泥等易扬尘的材料的存放处、使用处的扬尘防护,任何人不得随意拆除,在易扬尘部位设置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措施:落实相关岗位的持证上岗,给施工作业人员提供扬尘防护口罩,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工人作业场所的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检查个人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每月不少于一次,并指导施工作业人员减少扬尘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电焊工尘肺、眼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为电焊工提供通风良好的操作空间。

2、个人防护措施:电焊工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佩戴有害气体防护口罩、眼睛防护罩,杜绝违章作业,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工人作业场所的通风情况,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8小时工作制,及时制止违章作业。

(三)直接操作振动机械引起的手臂振动伤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措施:机械操作工要持证上岗,提供振动机械防护手套,采取延长换班休息时间,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警示标志的悬挂,工人持证上岗,防震手套佩戴,工作时间不超时等情况。

(四)接触噪声引起的职业性耳聋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对噪音大的机械加强

2 日常保养和维护,减少噪音污染。

2、个人防护措施:为施工操作人员提供劳动防护耳塞,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作业场所的降噪音措施,工人佩戴防护耳塞,工作时间不超时。

(五)长期超时、超强度地工作,精神长期过度紧张造成相应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减小工人劳动强度,为职工提供良好的生活、休息、娱乐场所,加强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

2、个人防护措施:不盲目抢工期,即使抢工期也必须安排充足的人员能够按时换班作业,采取8小时作业换班制度,及时发放工人工资,稳定工人情绪。

3、检查措施:工人劳动强度适宜,文明施工,工作时间不超时,工人工资发放情况。

(六)高温中暑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高温期间,为职工备足饮用水或绿豆水、防中暑药品、器材。

2、个人防护措施:减少工人工作时间,尤其是延长中午休息时间。

3、检查措施:夏季施工,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饮水、防中暑物品的配备,工人劳逸适宜,并指导提高中暑情况发生时,职工救人与自救的能力。

五、职业健康保障措施:

1、操作人员培训合格后上岗,组织定期训练。

2、岗位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按时、按点进行检查。

3、定期进行安全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做好检查记录。

第四篇: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安徽省客颍上交通运输有限公司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一、为了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保障我单位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不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护职业病的合法权益,提高劳动生产率,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规定了职业健康管理职责及作业管理,作业环境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等职责,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职业健康管理的单位。

三、办公室人事办为公司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集团公司经理为主管领导,人事办主任为直接领导,颍上县协和医院为集团公司制定职业健康定点检查医院。

四、各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增强职工职业病防治观念,提高职工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五、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部门或个人有权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向办公室人事办、经理办公室举报,举报电话为:0558-4451313。

第二章 管理职责

一、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部门负责人在各自工作范围和管理权限内负责本部门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对全公司职业健康工作进行指导、决策及监督管理。人事办代表公司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行使职业健康监督管理职能。全体职工有权对职业健康工作进行群众监督。

二、人事办和协和医院作为公司职业健康检测机构,全面负责公司范围内的职业健康检测及公司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布置的职业健康管理工作。

三、人事办和协和医院负责职业健康监护,主要负责职业健康体检和医疗。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诊断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我公司仅以此机构出具的职业病诊断结论执行政策。

四、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部门必须指定专(兼)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第三章 作业管理

一、必须认真落实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简称“建设项目”)职业健康设施“三同时”管理规定。

根据相关资料,驾驶员岗位的职业病范畴有:

1、噪声性耳聋,

2、颈椎病,

3、视力疾病。 管理人员的职业病范畴有:

1、颈椎病。

机务车间人员,电焊、喷漆等岗位,其中电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电焊烟尘、金属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氟化物、臭氧、紫外辐射等,可导致劳动者发生电焊工尘肺、锰中毒、以及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电光性眼炎等多种职业病;喷漆作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苯及其化合物、酯类化合物等有机溶剂,其中苯是国际公认的致癌物质,可引起白血病;另外还存在噪声、粉尘、汽油以及各类清

洗剂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一)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在拟定生产建设项目时,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尽量选择无毒、无害的先进生产工艺。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委托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二)职业健康设施的设计必须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并严格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及有关行业标准、规定。

(三)对职业健康有特殊要求的(如有毒、有害、有放射性)危害性较大的设计项目,必须经人事办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后才能实施。属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同时报安全监察行政部门进行设计审查。

(四)工程部门及施工单位要对职工安全卫生设施工程质量负责;设备及物资供应部门要对所购进设施、设备、防护器材的质量负责;人事办对建设项目职业健康设施实行监督管理。

(五)职业安全卫生设施竣工验收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必须有项目主管部门、人事办人员参加,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运行。 (六)生产设备检修时,安全卫生设施必须同时列入计划,同步检修,同步投入生产。

二、尘毒作业单位必须依据《国务院关于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及有关标准、规范加强尘毒作业管理。

(一)尘毒作业现场操作尽量选择隔离化、遥控化、密封化等非直接接触作业方式。

(二)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尘毒作业操作规程及有关管理制度,严禁违章作业。

(三)尘毒作业扬所控制章、操作室、人员休息室内,尘毒浓度不得超过国家限值标准。

(四)从事尘毒作业职工,要尽量缩短接触时间,要加强个体防护。非进入尘毒浓度超标场所作业不可时,必须穿戴好个体防护用品。

第四章 作业环境管理

一、 尘毒、高温、噪声、振动作业环境按照国家标准实行分级管理。

二、人事办必须按照相关标准对公司尘毒、噪声、振动等有害作业环境定期进行检测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上报并督促整改,做好检测数据归档管理工作。

三、尘毒作业环境浓度合格率,高温、噪声、振动作业环境指标合格率,职业健康防护设施运行效率等指标应作为安全环保管理考核指标。

四、尘毒、噪声、振动作业单位应建立防护设施运行、维护和管理制度、管理档案。

五、涉及职业危害因素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为职工提供职业病防护用品。并督促职工正确使用和穿戴。 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六、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拆卸停用各种职业健康防护设施、标识,因故必须拆卸、停用时须报经安环部门批准,并在生产设备检

修完毕时及时恢复。

第五章 健康管理

一、协和医院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卫生部门有关职业健康管理标准对我公司接触尘、毒噪声、振动等岗位的职工进行健康检查。

二、实行就业前、在岗和特殊健康检查、职业病人离退后复查。 检查结果必须建立职工健康监护档案。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个人健康资料。

三、职业健康体检岗位人员名单由人事办根据现场调查检测结果提出,报协和医院进行体检,体检结果应及时报送人事办。

四、各部门发现职业病人或疑似职业病人时,应当及时向人事办报告。

五、人事办应及时向公司领导及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对确认为职业病的,应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六、人事办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我公司实行接尘人员每年检查一次。接触噪声、振动人员每2年检查一次,各部门对检查出的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人员要按照国家规定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七、各部门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给予适当的岗位津贴。

八、职业病的治疗由交通医院负责实施。

九、职业病体检、医疗及营养费等待遇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安全

生产领导小组掌握发放标准。

十、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健康培训等的费用,按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 十

一、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公司承担。

十二、根据有关职业病报告管理规定,人事办要按照《职业病统计报表》的格式定期向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报告我公司职业病发生、发展情况。

第六章 附则

一、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本制度由人事办负责解释。

三、本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实施。原有制度与本制度不符的,一律以本制度为准。

第五篇: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工作,预防、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及相关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职业健康和职业病防治管理。 3 职责

3.1 总经理全面负责职业健康和职业病防治管理工作,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护职工身体健康和相关权益。

3.2 分管领导主管职业健康和职业病防治管理工作,组织、协调、解决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3 行政管理部门是该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开展职业健康管理的各项工作,对各部门职业健康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考核和业务指导。 3.4 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实施对员工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以及应急健康检查;职业禁忌症员工的调岗妥善安置;特殊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管理;落实职业健康教育、培训等相关工作。

3.5 安全管理部门协助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生产现场职业危害的辨识和防护工作。 3.6 各部门负责做好本部门日常职业健康管理和职业病防治相关工作。 3.7 财务管理部门负责职业健康所需资金的落实。 4 工作程序

4.1 识别和确定职业危害因素

4.1.1 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各部门进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确定工作。各部门应根据各自的生产作业特点,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全面识别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形成记录存档。如生产技术、工艺材料等发生变更时,应当及时识别变更作业的职业危害因素,更新记录。 4.1.2 职业危害因素内容如下: a 危险化学品。

b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中暑)、低温等。 c 噪声。 d 振动。

4.2 职业危害的前期预防

4.2.1 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完成后,建设业主方应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4.2.2 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建设业主方应落实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中提出的有关建议和措施,建立相应的职业病危害评价档案。

4.2.3 建设业主方应加强新、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的职业健康“三同时”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建设项目职业健康“三同时”管理报批程序。

4.2.4 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业主方按有关规定实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相关部门参与配合,卫生防护设施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4.2.5 建设业主方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救援演练,同时进行讲评,发现不足项及讨完善改进。

4.2.6 建设业主方做好职业健康防护设备设施的管理、使用、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处于完好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停止使用,应建立职业健康防护设施管理台账。 4.2.7 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建设业主方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接受上级部门的审核监督。

4.3 职业危害告知、教育培训

4.3.1 行政管理部门在与员工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防护措施设施等内容如实告知员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4.3.2 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安排对新员工进行体检并保存相关体检档案,负责上岗前的职业健康培训和在岗员工定期的职业健康培训。安全管理部门和各部门配合提供培训内容和具体培训工作。

4.3.3 安全管理部门和各部门负责对作业场所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予以告知。

4.3.4 安全管理部门定期公布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检测结果需上检测点告知牌。

4.4 职业危害的控制

4.4.1 各部门采用无毒或低毒的原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 4.4.2 生产过程采用自动化、机械化、密闭化,实现远程控制。

4.4.3 安装调温、通风、排毒、除尘设施,采取吸声、消声、隔声措施。 4.4.4 安全管理部门加强设备防腐和密封管理,防止跑、冒、滴、漏。 4.5 职业危害的个体防护

4.5.1 按工种岗位需要配备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和特殊防护用品,由行政管理部门按《劳动保护用品管理规定》进行统计、采购、发放,建立特殊防护用品台帐,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4.5.2 对可能发生中暑等工作场所配备必要的药品。

4.5.4 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各部门必须加强维修管理,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4.6 现场急救、事故处理

4.6.1 安全管理部门和各部门应建立、健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本部门事故应急预案,有计划组织演练。

4.6.2 安全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员工自救互救培训,邀请医疗卫生部门对培训进行指导。通过培训,使员工掌握心肺复苏救护等技能。

4.6.3 发生或可能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所在部门必须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现场自救互救,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按规定进行事故上报、组织事故调查。 4.7 职业健康监护

职业健康监护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4.7.1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或退休以及应急健康检查。 4.7.2 各部门按时制订职业健康专项体检计划,上报行政管理部门。 4.7.3 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安全管理部门确定直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人员。 4.7.4 行政管理部门安排上述人员健康检查和复查,并负责将体检结果告诉体检员工。

4.7.5 行政管理部门建立上述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按照职业健康档案要求建立历年的员工健康监护档案原始记录。 4.8 职业病防治管理 4.8.1 发现职业禁忌证或者与从事作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员工,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落实对员工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工会组织进行监督。

4.8.2 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工会及相关部门组织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危害的员工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4.8.3 行政管理部门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人进行复查或医学观察。

4.8.4发现有职业病患者,必须做好职业病病人的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按国家有关规定落实职业病病人的相关待遇。 4.9 纠正、预防措施

当出现职业病危害隐患时,落实责任部门,查明原因,制定整改计划和方案,限期治理。

上一篇:集体谈话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家庭医师签约服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