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业健康监护评价

2023-02-07

第一篇:企业职业健康监护评价

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

1 目的与范围

本制度明确了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的分类、项目、周期及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病员工的管理等,以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单位。 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省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编制要点》 《GBZ 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职业健康监护

是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健康检查。 3.2 职业病

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3 职业禁忌症

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造成危险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 4 职责 4.1 分管职业健康的公司领导是职业健康监护的主管领导。

4.2 安全技术部是职业健康监护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4.3 各部门、单位负责组织员工的职业健康检查,负责建立“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员工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负责职业健康体检结果的告知。

4.3 人力资源部是工伤保险的归口管理部门, 负责配合相关部门落实职业病人待遇问题及患有职业禁忌症员工调岗问题。

4.4 工会是公司职业健康监护的监管部门,负责督促公司开展员工职业健康体检工作,及职业健康损害、职业禁忌症员工、职业病员工的安置及处置。 5 管理内容和方法

5.1 各部门、单位职业健康体检应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检查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简称体检机构)承担,每年开展1次。

5.2 检查项目根据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决定,检查周期根据《GBZ 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规定,费用从公司职业危害防治费用中列支。

5.3 职业健康体检类别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 5.4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5.4.1 对下列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

a) 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新录用劳动者,包括转岗到该作业岗位的劳动者; b) 拟从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业的劳动者。

5.4.2 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安排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不安排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5.5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5.5.1 职业健康管理部门根据员工所在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确定体检项目和接受检查的人员,并定期组织安排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5.5.2 根据职业健康检查报告,采取下列措施:

a) 对有职业禁忌的员工,调离或者暂时脱离原工作岗位; b) 对健康损害可能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员工,进行妥善安置; c) 对需复查的员工,按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复查和医学观察;

d) 对疑似职业病病人,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安排其进行医学观察或者职业病诊断; e) 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岗位,立即改善劳动条件,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 为员工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 5.6 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5.6.1 对准备脱离所从事的职业病危害作业或者岗位的员工,人力资源部及各部门、单位在员工离岗前30日内组织员工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员工离岗前90日内的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可以视为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5.6.2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员工,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5.7 应急职业健康检查

出现下列情况,职业健康管理部门立即组织有关员工进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

a)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在作业过程中出现与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的不适症状的;

b) 员工受到急性职业中毒危害或者出现职业中毒症状的。 5.8 职业病员工管理 5.8.1 职业病诊断

5.8.1.1 人力资源部及各部门、单位在接到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的通知后,应当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

5.8.1.2 发现职业病病人或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各部门、单位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确诊为职业病的,由人力资源部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出现新发生职业病(职业中毒)或者两例以上疑似职业病(职业中毒)的,各部门、单位还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5.8.1.3 职业病诊断、鉴定需要公司提供有关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资料时,公司应当如实提供,员工本人和有关机构也应提供与职业病诊断、鉴定有关的资料。 5.8.2 职业病调岗

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公司对有职业禁忌或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5.8.3 职业病治疗

5.8.3.1 职业病病人的诊疗、康复医疗机构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情况确定,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病人的社会保障,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办理。

5.8.3.2 员工被诊断患有职业病,在公司没有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时,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公司承担;公司有证据证明该职业病是先前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造成的,应由先前的用人单位承担。

5.9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

5.9.1 安全技术部按规定建立“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员工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a)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证书; b)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汇总表

c) 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结果登记表(附:职业健康监护结果评价报告) d) 职业病、疑似职业病患者一览表

(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e) 职业病、疑似职业病人的报告

(注:在接到体检结果、诊断结果5日内报告) f) 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和处理记录 g)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汇总表

员工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a) 员工个人信息卡

b)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c) 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d) 历次职业健康体检报告、职业病诊疗等资料;

5.9.2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由所属部门、单位统一归档,专职人员妥善保管。

5.9.3 规范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不得外借,仅员工或其近亲属、员工委托的代理人有权查阅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5.9.4 员工离开单位,有权索取本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5.10 其他规定

5.10.1 禁止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5.10.2 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第二篇:职业健康监护计划

一、职业病防治管理小组负责本单位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疗管理工作。制定职业健康监护计划并依法组织对劳动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并及时完整归档。负责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分类、存档和永久保护。负责监督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开展并对相关部门。

二、必须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23号令)的规定的周期和防围、对作业场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工作进行健康体检。

1、要与依法取得县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鉴定健康检查委托协议,委托单位定期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2、必须对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包括民工)进行上岗前的健康体检,并将体检结果建档保存。

3、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对在岗职工进行在岗期间定期健康体检,将体检结果建档保存。

4、工人因各种原因脱离原岗位(退休、调离、解聘)必须进行离岗时健康体检,并将体检结果建档保存。

5、不得以常规体检代替职业健康检查。

三、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及职业禁忌者,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处理。

1、对上岗前健康检查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无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及职业禁忌症患者,不得因任何原因,安排其从事所禁忌的劳动。

2、在岗期间定期健康体检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及职业禁忌症患者时,要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新岗位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要与所患职业病或职业禁忌证无关。

3、对有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健康损害劳动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四、健康检查结果要如实告知和保密制度

1、健康检查结果要及时、如实地告知被检查者本人

2、健康检查结果要实施保密制度,不可将本人的检查情况随意泄露。

五、健康检查和职业病损害诊疗费用应列入职业卫生专项经费中,纳入单位或项目成本预算中,实施专款专用。

1、不得无故拖延、克扣、拒付有害作业人员(包括民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损害诊疗的相关费用。

六、职工健康监护档案必须指定科室和专人(可兼职)要妥善管。

1、健康监护档案为永久性保存资料,要妥善保管,防止丢失。

2、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不得随意外传。

3、职业本人有借阅、复印共本人健康的权利,单位领导和档案保管人不得拒绝借阅、复印其本人档案。

泗阳县青云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2011-5-19

第三篇:职业健康知识——职业健康管理与监护

职业健康管理与监护

一、企业职业健康管理

职业健康管理的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使劳动者在其所从事的生产劳动过程中,有充分的安全和健康保障,为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保证。

(一)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的制度

安全为大家重视,是因为会出安全生产事故,看得到,影响大。但是职业病不同,往往是慢性的,影藏的,不进行身体检查一般难以发现,因此往往会被忽视。

1.目的

为了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的健康。

规范公司各部门和全体员工职业健康行为。

2.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2)《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

(二)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档案

1.企业职业健康档案定义

(1)在职业健康监督执法、职业健康技术服务、职业健康管理以及职业健康科学研究活动中形成;

(2)能准确、完整反映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全过程的文字、资料、图纸、照片、报表、录音带、录相、影片、计算机数据。

2.企业职业健康档案作用

(1)系统、动态追踪和掌握对职业病防治的要求;

(2)系统记录所开展的职业健康工作,积累资料;

(3)接受行政部门监督,受到法律保护;

(4)解决企业和劳动者可能发生的法律纠纷;

(5)加强自身职业卫生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

(6)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3.企业职业健康档案特点

(1)真实

(2)客观

(3)清楚

(4)科学

(5)动态管理

4.职业健康档案分类

按照职业病防治活动主体分为:

(1)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档案

(2)企业职业健康档案

(3)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档案

(4)职业健康科研档案

5.企业职业健康档案主要内容

(1)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清单及有关文本;

(2)职业健康管理方针、计划、目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

(3)职业健康专(兼)职管理组织、职能及人员分工;

(4)职业健康管理方案、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其他内部文件;

(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管理档案(提供保存清单,注明保存地点)

(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资料: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存在岗位、来源、预防策略)清单;

(7)储存和使用的化学品清单,包括种类、量、使用的部位、储存的部位、毒性资料、预防策略;

(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资料;

(9)用人单位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技术档案;

(10)职业病防护用品档案;

(11)职业健康监护资料;

(12)职业健康培训教育档案;

(13)职业病病人档案;

(14)各种监督文书;

(15)各种设备、化学品中文说明书(最好建立健全这些物品的MSDS);

(16)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档案;

(17)各种汇总资料。

(三)职业健康管理措施与技术要求

1.职业健康管理措施要求

(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5)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6)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劳动过程职业健康管理技术措施要求

(1)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及防护用品。

(2)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3)建立并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制度规程等。

(4)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5)设置报警装置、冲洗设备、必要的泄险区。

(6)实施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

(7)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8)发现不符合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治理措施。

(9)标示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化学品、放射性材料等。

二、职业健康监护

职业健康监护是职业危害防治的一项主要内容。通过健康监护不仅起到保护员工健康、提高员工健康素质的作用,而且也便于早期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使其早期得到治疗。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开展,必须有专职人员负责,并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一)职业健康监护的意义

职业健康监护就是通过各种检查和分析,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影响及其程度,掌握职工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征象,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有害因素所致疾患的发生和发展。

它的意义如下:

(1)健康监护对预防职业病有重要意义。

(2)通过预防性健康检查,早期发现职业病有利于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为评价劳动条件及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提供资料;

(4)有助于发现新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是保护劳动者相关权益所不可缺少的。

职业健康监护是职业危害防治的一项主要内容。通过健康监护不仅起到保护员工健康、提高员工健康素质的作用,而且也便于早期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使其早期得到治疗。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开展,必须有专职人员负责,并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二)职业健康监护的工作内容

职业健康监护的主要管理工作内容包括:

按职业卫生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组织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

按规定组织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人员进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体检;

按规定组织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人员进行离岗职业健康体检;

禁止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职业活动;

调离并妥善安置有职业健康损害的作业人员;

未进行离岗职业健康体检,不得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符合要求,并妥善保管;

无偿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三)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07)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对接触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周期与体检项目给出了具体规定。例如,该标准关于接触粉尘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规定如下:

1.接触矽尘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要求

接触矽尘作业人员在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前均应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1)职业健康检查内容

1)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也可有喘息、咯血等症状。

2)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①必检项目:后前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心电图、肺功能。

②选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

(2)在岗期间健康检查周期

1)劳动者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每2年1次;劳动者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每1年1次。

2)X射线胸片表现为0+作业人员医学观察时间为每年1次,连续观察5年,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矽肺患者,应按一般接触人群进行检查。

3)矽肺患者每年检查1次。

2.接触煤尘(包括煤矽尘)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要求

接触煤尘(包括煤矽尘)作业人员在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前均应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1)职业健康检查内容

1)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史、吸烟史及咳嗽、咳痰、喘息、胸痛、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

2)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是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①必检项目:心电图、后前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肺功能。

②选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

(2)在岗期间健康检查周期

1)劳动者接触煤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每3年1次;劳动者接触煤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每2年1次;

2)X射线胸片表现为0+作业人员医学观察时间为每年1次,连续观察5年,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煤工尘肺患者,应按一般接触人群进行检查。

3)煤工尘肺患者每1~2年检查1次。

3.接触其他粉尘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要求

其他粉尘指除矽尘、煤尘和石棉粉尘以外按现行国家职业病目录中可以引起尘肺病的其他矿物性粉尘,包括:炭黑粉尘、石墨粉尘、滑石粉尘、云母粉尘、水泥粉尘、铸造粉尘、陶瓷粉尘、铝尘(铝、铝矾土、氧化铝)、电焊烟尘等粉尘。接触其他粉尘作业人员在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前均应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1)职业健康检查内容

1)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也可有喘息、咯血等症状。

2)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①必检项目:后前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心电图、肺功能。

②选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

(2)在岗期间健康检查周期

1)劳动者接触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每4年1次,劳动者接触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每2~3年1次。

2)X射线胸片表现为0+的作业人员医学观察时间为每年1次,连续观察5年,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尘肺患者,应按一般接触人群进行检查。

3)尘肺患者每1~2年进行1次医学检查。

第四篇: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职业卫生档案

1. 职业卫生档案是职业病防治过程的真实记录和反映,也是卫生行政执法的重要参考依据。我公司具体有行政办公室负责管理档案。

2. 职业卫生档案应包括: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本情况、生产工艺流程、所使用的原辅材料名称及用量、产品、副产品、中间产品产量、职业性有害因素动态监测结果及其汇总、职业健康监护结果、职业病病人档案、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转及维护档案等内容。

3. 根据规定,用人单位应为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含临时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劳动者名册应按照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分别建立存档。

4.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劳动者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婚姻、文仁程度、嗜好等一般概况; —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相应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事;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

第五篇:2018年职业健康监护计划

为了促进我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和谐发展,使生产作业环境符合国家职业健康标准和要求,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确保全年职业健康工作顺利进行,特制2018职业健康监护计划,建立和完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督检查制度,落实职业危害监控措施。

一、工作目标

建立和完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督检查制度,落实职业危害监控措施,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率达到100%,有毒有害岗位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率、建档率达到100%,职工个体防护用品使用率达到100%,杜绝安全生产人员人身伤亡事故。

二、重点工作

1、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立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公司总经理是我公司职业健康工作的第一负责人,生产部是职业卫生管理机构。

2、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要求,积极做好工作场所的卫生防护工作,使工作场所符合下列职业健康要求:

(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健康标难; (2)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4)有配套的职工澡堂、更衣间等卫生设施;

(5)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6)符合法律、法规和安监、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3、做好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

公司生产部要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规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对公司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对符合规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要按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的规定,填报好各种申报表及时申报。

4、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管理

有毒有害作业管理包括对作业场所和作业人员的管理。如生产设备管道化、密闭化和操作自动化,作业场所设置特殊职业病防护,包括自动报警装置、防护安全联锁反应系统和工作信号,配备应急救援设施、医疗急救用品等。

5、建立、健全职业健康档案

生产部要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职工健康监护档案》。

6、建立、健全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

生产部要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专人负责,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及检测评价,相关责任人要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管,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制度,配备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7、制定职业健康体检计划

生产部要依据公司有毒有害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负责制定《职业健康体检计划》,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体检计划,建立职业健康体检档案。

8、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生产部要修订和完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预案内容应包括救援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应急措施、人员撤离路线和疏散方法、财产保护对策、事故报告途径和方式、预警设施、应急防护用品及使用指南、医疗救护等。

9、建立职业病报告制度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报告应符合下列规定:

(1)急性职业病报告:公司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对急性职业病均应在12-24小时之内向患者所在地安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非急性职业病报告:

①公司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在发现或怀疑为职业病的患者时,均应及时向安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②对发现或怀疑为职业病的非急性职业病或急性职业病紧急救治后的患者应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及时转诊到取得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明确诊断,并按规定报告。均应及时向安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③对确认的非急性职业病患者如尘肺、慢性职业病和其他慢性职业病,应及时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程序逐级上报。各级负责职业病报告工作的单位和人员,必须树立法制观念,不得虚报、漏报、拒报、迟报、伪报和篡改。

10、抓好作业场所危害警示

(1)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3)对可能发生急性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4)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时,应当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

11、职业健康培训

生产部要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上级有关规定,组织对公司新入人员、转岗人员进行的上岗前职业健康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职业健康知识、劳动防护用品知识、救护自救技能等。

2018年1月1日

上一篇:期中考试反思总结初三下一篇:亲子手工制作灯笼活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