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职业岗位能力

2024-05-04

营销职业岗位能力(精选十篇)

营销职业岗位能力 篇1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商品经营和服务工作。企业对这类人才的共同要求就是能运用专门的知识、技术、业务经验, 向特定人群提供支持与服务;他们既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 又要对服务对象有深刻的理解, 并有熟练的交往能力, 以便把专门的服务有效地提供给服务对象。因此, 高职院校在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方面必须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紧密结合起来, 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 构建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市场营销岗位职业能力的内涵

岗位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 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 是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或胜任某个工作岗位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是人的发展和创造的基础, 岗位职业能力不足, 就很难达到工作岗位的要求, 不能胜任该工作岗位。岗位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一般是指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 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方法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独立制订计划能力等。社会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

市场营销岗位职业能力是指人们在营销岗位上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市场营销工作是一项与人和社会组织打交道的工作, 面对复杂多变的人和社会, 有许多困难和挫折需要克服, 有许多冷酷的问题需要面对, 这就要求营销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仅具备一定的理论和相关专业背景知识, 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与人相处世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具备从事市场调研、市场开发、营销策划、市场推广、销售管理、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职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沟通交往能力。

主要是指能妥善处理营销活动中的人际关系, 尤其是妥善处理好与客户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一方面, 能准确地采集对方信息, 了解对方真正意图, 同时将自身信息准确传达给对方, 通过恰当的交流方式 (例如语气、语调、表情、神态、说话方式等) 使得谈话双方达成共识。另一方面, 有较强的忍耐力和自控力。营销人员应胸怀开阔, 善于处理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能有效地感知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和情感。

(二) 市场调研能力。

主要指分析市场信息, 发现潜在市场的能力。主要表现为, 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系统地、有目的地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研究与市场营销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料, 提出分析的结论和建议, 为企业制定营销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的能力。

(三) 营销策划能力。

主要是指能根据营销策划理论对某个营销策划方案作出比较专业的评价, 能根据营销策划的程序对某个营销策划活动进行正确安排, 能撰写比较规范的市场营销策划书, 能根据营销策划要求对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划进行运作等方面的能力。

(四) 商务谈判能力。

主要是指谈判人员所具备的更好完成谈判工作的特殊能力, 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交际能力、自控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感受能力。

二、市场营销岗位职业培养的必要性

(一) 市场营销人员的就业压力的要求加强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首先,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难以适应营销岗位职业的要求。从近几年毕业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状态的情况反馈来看,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普遍比较缺失的是人际沟通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等一些岗位职业能力和素质, 难以适应市场营销工作的复杂性、灵活性、完整性和挑战性。面对新工作、新环境, 营销专业毕业生往往无所适从, 频繁地跳槽、调换工作, 始终无法找到适合自己、能发挥专业特长而且可以持续发展的岗位平台, 因而就业处于不稳定状态。其次,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不仅要求营销人员具有较成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而且要求营销人员具备适应现代岗位职业的各种素质和能力, 包括良好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对工作岗位的良好适应能力、进一步接受教育和培训的能力、社交能力、管理能力及合作意识、责任感和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等。再次, 社会产业结构正经历巨大变革, 职业岗位变动频繁, 知识技术周期逐渐缩短, 终身学习要求明显增强, 仅仅掌握单一的专业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对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而言, 其表现更为突出:一次就业率高, 但职后不稳定, 就业质量低, 缺乏长远发展动力, 这些已成为社会、国家、学校、家庭、营销职业从业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 根据市场营销职业发展要求确定自己可持续的岗位职业能力目标, 是其十分紧要的事情, 对营销专业人员的就业、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满足不了社会发展对营销人才的需求。

就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而言,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存在严重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片面以社会经济需求为导向, 强调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职业技术人才, 在很大程度上忽视文化基础知识、人文素质和非专业通用基本能力的培养。在这样教育体系下培养出的营销专业的学生, 文化基础相对薄弱, 专业口径窄, 职业适应力差, 后劲不足, 发展能力有限, 只能被动掌握简单的现成工具或技能, 不能主动地、创造性地工作。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首先, 对市场营销岗位职业能力培养重视不够。由于对营销岗位职业能力认识不清楚, 因而多数院校对营销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往往停留在基础课程教学层面, 对企业普遍关心的“与人沟通”、“与人协作”、“情商”等营销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往往重视不够。其次, 营销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缺乏系统整合。多数院校在如何依靠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和条件来实现教学内容、方法和培养手段上的全面融合办法还不多。再次, 营销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缺乏保障机制。由于营销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单靠课堂教学是无法完成的, 往往需要学校、企业、社会和学生形成, 长期坚持才能达到预期目标。但是,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营销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上往往处于放任状态, 无明确目标, 在具体训练方法上也缺乏理论研究, 很多时候仅仅照搬某些企业在职培训的方法, 虽然也开展了能力培养的系列活动, 但成功经验尚不多见。

三、加强市场营销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是靠几门课程、几项营销技能训练就能实现的。因此, 要全面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岗位职业能力, 就必须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育教学 (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 及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使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有效的实现。

(一) 明确市场营销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定位, 不断细化培养目标, 并处理好不同种类能力培养的关系。

在明确市场营销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时, 不仅要规定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广度和深度, 而且要把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性品质等各类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真正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全面综合的岗位职业能力。

(二) 改革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 形成扎实有效的市场营销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载体。

在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体改革时, 需要在课程中增加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 并把它作为教学的重点。在公共基础课程中, 加大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数学、计算机等课程的比重, 为增强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发展后劲奠定基础。在专业课的实施中, 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 多设置一些技巧性、实用性课程, 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 如市场营销策划、商务谈判、推销学、市场营销案例分析等。同时, 在课时分配上, 适当减少老师直接讲授理论知识的课时, 适当增加案例分析、讨论、模拟操作等实践课时。

(三)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学生岗位技能。

根据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特点, 在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策划、电子商务、推销学等课程的课堂教学中,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强化学生营销技能的训练。同时, 通过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 让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认识到岗位职业能力对从事营销职业的重要性, 并在一定层面上应用岗位职业能力, 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岗位职业能力的目的。

(四) 顶岗实习, 工学交替, 有效实现与企业需要的对接。

通过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有计划地送到营销岗位一线, 通过顶岗实习, 将营销岗位职业能力与具体营销技能结合起来, 检验营销人才培养质量, 使营销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营销实际结合起来, 实现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

(五)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夯实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

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双师型队伍, 鼓励教师多参与市场营销实践, 把参与市场营销实践和到营销企业锻炼作为教师进修的必修课, 以提高教师本身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摘要:市场营销岗位职业能力是在营销岗位上的人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目前,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满足不了社会发展对营销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 因此, 必须从明确营销岗位职业能力, 改革课程教学体系,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促进营销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育策略[J].教育与研究, 2007 (8) .

[2]张妍, 赵红波.基于岗位和行业适应性的高职本科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探索[J].嘉兴学院学报, 2009 (7) .

汽车营销岗位职业道德调查问卷 篇2

您好!首先感谢您再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与本次问卷调查。我们是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我们目前正在进行一项有关汽车销售岗位职业道德的调查,本问卷是为了了解汽车销售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情况,通过这些调查的数据的分析以帮助我们对专业的认识。本调查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请您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填写问卷。您的回答将给我们带来很大帮助。感谢您的合作。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乐于从事目前的工作吗?

A.乐于,兴趣所在B.一般,仅仅是工作C.希望能做自己擅长的3.您对目前所从事工作的相关规范、操作流程及法律法规了解程度如何?

A.了解B.按领导要求操作C.自学为主

4.您认为个人职业生涯成长是否需要靠职业道德约束?

A.不需要,自身自律性很强B.健康的职业生涯,需要以此做为督促和警示

C.职业生涯与职业道德无关

5.您在工作过程中有意识履行职业道德吗?

A.有B.无此意识C.遇到实际情况再说

6.当您发现周边同事有违反职业操守的行为,你会如何对待?

A.劝导B.与我无关C.向上级领导或同事反映

7.工作中所接触的有价值性的客户、商业、技术资料,您会视作什么?

A.公司机密B.普通文档C.不需要的时候就是废纸

8.您认为营销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哪些素质?

A.良好的道德品质B.吃苦耐劳有奉献精神C.团结友爱有团队合作精神

D.良好的协调与沟通能力E.情绪稳定有一定的忍耐能力F.很强的自学能力反应能力与创新能力G.其他

9.您认为营销人员应具备哪些知识与能力?

A.沟通能力B.市场调研C.活动策划D.客户管理E.承受能力F.推销技巧G.销售业务H.其他

10.从事营销的人员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将下面5点由重要性进行排列)()

A.自学能力B.业务能力C.身体素质D.道德素质E.心理素质

营销职业岗位能力 篇3

关键词:营销职业岗位技能要求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从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政府主导下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的转型,加强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研究。营销与策划专业的毕业生的目标岗位分布很广,构成了很明显的目标岗位群,几乎各行各业都需要营销类人才,所以市场需求人数多,而这个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主要有以下几大类:销售业务、市场开发及维护、客户服务、行政后勤等。企业对营销类人才的要求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会随着具体岗位分工不同而有所区别。根据毕业生反馈的情况,就业岗位集中在初级层,部分综合素质较好、能力较强的毕业生经过2-5年的锻炼,可以进入中层,从而进入更高层次。初级层次岗位能力是培养适应企业生产、进入更高层次的基础,也是形成就业的前提和学校的主要培养任务,因此,初级层次岗位能力培养是学校实践教学的重心。我对市场上部分有招聘意向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总结了一些企业的用人要求。

1 沟通与协调能力

从事营销行业需要跟人打交道,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马上能胜任工作,可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只能学到专业的基础知识,实践能力欠缺,也很少有人能灵活运用,而作为所有营销类岗位技能要求的最基本能力就是与人沟通的能力,高职学生基础较差,自学能力较弱,通常不能将所学转化为所用,如果在校期间没能很好地掌握这一基本技能,在各类营销岗位都不能很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的要求中绝大多数都提到了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沟通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表现为:与相关人员友好相处,积极与人合作,办事不失原则,办事公正公平,诚实守信,善于处理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有较高的容忍力,胸怀宽阔,能有效地感知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实现人际和谐,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2 团队协作意识

在工作环境中,作为员工的要求和在学校作为学生的要求不一样,学生会经历角色的转变。大部分学生在校的状态较为自由散漫,也容易将个人情绪带入人际交往中,但进入社会,需要以工作为唯一目标,不能过于计较个人得失,这就需要员工能和谐地与工作团队相处,让团队气氛融洽和睦,使工作效率事半功倍。

3 有责任感,能承受较强压力

作为营销岗位,要应对各种客户,工作压力大是常态。众所周知营销岗位流动性大,就是因为很多员工承受不了工作压力。如果想要做出成绩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员工的情绪也很容易受到工作压力的影响,所以,在这样的工作岗位要求员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自我调节,并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4 逻辑思维能力强,反应迅速

营销活动中会碰到各种突发事件,需要营销人员灵活多变,反应迅速,能在最短时间内提出最妥善的解决方案,这需要员工自身具备很高的素质,又要思维缜密,具备独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吃苦耐劳,学习能力强

每个行业都有其不同的行业特色,即使对同样的工作岗位,行业要求和标准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学生在进入工作领域时能充分发挥自学的能力,从无到有掌握一个新产品领域的专业知识。即使是在同一个行业,也有不断进步的空间,企业要求是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的人才,虽然现在很多企业都有储备干部制度,但在挑选员工时,大家都更倾向于吃苦耐劳、勤奋上进的学员。

6 服从管理

企业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每个员工都是这个体系的一个环节,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服从管理就是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任何一家用人单位都不希望自己的工作团队出现问题,服从管理既是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的工作。

7 熟练掌握办公软件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大部分资料的记录和传输都需要依靠电子信息技术,熟练掌握办公软件也成为了许多企业的用人要求之一。无论是行政人员还是对外销售人员或者客户服务人员,都需要运用办公软件记录和反馈信息,熟练掌握办公软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每个类别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各有不同。如:客户服务岗位要求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打字速度快等;市场开发岗位要求对信息敏感,能准确把握市场动向,有调研能力等;行政岗位要求有很好的统筹规划能力,能高效处理各种文件和琐事;部分岗位还要求员工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有网络营销的能力。

对企业而言,招聘来的员工能马上进入工作状态,给公司带来效益是最佳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高专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时刻关注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实用性为准则教授知识和培养技能,让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接轨,为社会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条件,为企业培养合格的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富荣.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及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0.8.

[2]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J].职教论坛,2011.14期.

[3]林文胜.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新课程研究,2010.8.

营销职业岗位能力 篇4

一、基于营销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经济法教学现状

经济法教学课程是以市场营销、会计、物流、市场销售、工商管理、财务等课程为前提所建立的。近些年来,经济法教学在不断地进行着变革,不断地进行着更新,在教学过程中有着显著的提升。但是,在教学中还是有些许不足。比如,在教学中的教师团队,大多数的教师是法律专业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经济法律知识的教学。因此,在经济法教学中,对于其专业服务理念的缺失,同时,也对教学中的专业能力培养、就业岗位、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缺乏等。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多门专业的教学。在内容上的选择,必须要适合各个专业。在经济法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但在运用案例模拟的时候,因为缺少企业全息化案例,并且大部分案例是教师寻找的,学生很少参与其中。在考核评价过程中,大部分采用的都是书面考核的方式,很难验证学生最终的学习情况。

二、基于营销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经济法教学改革方向

基于营销职业岗位能力,讲的就是预防经济纠纷发生能力的需要。因此,在进行高职经济法教学过程中,要将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学方法的形式、考核评定方式等上面进行改革,并且要基于营销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经济法的学生为方向进行改革。

三、基于营销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经济法教学改革方法

(一)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

在现今社会中,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进行教育教学方面也不断的进行改革。在高职营销专业的经济法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在教学上进行着转变。

经济法学同经济法律专业是有所不同的。因此,要基于对培养营销类专业人才进行教学。选取正确的教学理念,着重注意经济纠纷能力的培养,并且要清楚明白在营销岗位上所需要的经济法学是什么概念,转换原有法律教学的理念,充分认清关于经济法教学内容,并定向定位的进行有效教学。因此,在进行高职经济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认真学习和挖掘关于营销专业的教学方法。

(二)正确地选取教学内容

在高职营销专业的经济法教学中,教学内容上的选取要适用于营销岗位的职业能力需要,也就是说将教学内容同岗位需求相互吻合。在现今的教学过程中,要选择正确的、适合的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探究,让学生所学的经济法适用于现今的企业要求。

(三)完善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指的是通过一个模拟案例来让学生了解经济法。案例教学法是在经济教学方法中运用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现今的教学过程中,将案例教学法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简单地说,就是在原有的案例教学的基础上要着重于对企业真实案例的全部信息化的收集,让案例变得更加真实,从而经过案例教学之后,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到类似的经济纠纷。在改革之后,不单单是需要教师单方面的进行收集案例,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一同进行收集,教师可以从旁进行指导。运用这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2. 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在经济法教学过程中,因为法律是不断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在原有的教材中没有办法及时的更新,从而带来教学困难。因此,在进行经济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时时进行更新,将更新之后的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进行教学。除了利用多媒体进行内容上的更新,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其他技术,比如,视频技术、音频技术等,将教学内容更直观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了解更多内容。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基于营销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经济法教学也进行着改革。在改革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从而找到更适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有用人才。

摘要:高职营销类专业在现今工作中的岗位有销售代表、市场策划、业务主管、市场营销等。在通常情况下,这些岗位都具有预防经济纠纷发生的能力。所以,在高职专业中营销专业的经济法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高职经济法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在新改革大纲中,要完善教学方法,制订教学计划等,最终以培养适用于社会中经济法营销专业的人才为目标。

关键词:营销岗位,高职经济法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营销职业岗位能力 篇5

本研究将网络营销岗位细分为网络营销专员、网络营销策划以及网络营销经理三个岗位,以上述关键词及近义词在招聘网站进行信息检索。将网络营销岗位所需能力划分为技术维度、商务维度和行业通用素质与技能维度,每一维度包含的具体内容见表1、表2和表3。 2 不同岗位所需能力综合分析

运用SPSS19.0“图形”菜单中的“条形图”命令,选择“复式条形图”,类别轴选择“岗位名称”,条的表征为3个技能维度。图1中纵坐标表示每个技能维度下各题项得分的平均值。 三个营销岗位得分最高的都是商务维度,其次是行业通用素质与技能维度,得分最低的都是技术维度。因此,网络营销岗位从业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商务能力和行业通用素质与技能,同时要掌握一定的网页设计和程序编写等技术技能。

3 网络营销课程改革方案

针对商务技能的四大能力构成,本研究主要探讨项目导向的任务教学法。

3.1 项目模块划分

3.2 教学实例

以项目三中的任务五为例,详细阐述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①实施前提。本任务的顺利完成需要:一是良好的机房环境(主要是网速方面);二是课前对全体同学的小组划分,每组5-6名同学,并且注重学习好差生、男女生的合理搭配;三是借助综合实践平台――网络营销能力秀和C实习,为大学生系统提升职场技能提供锻炼平台。

②任务目标。任务目标的设定主要体现了高职教育所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具体包含以下三种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网络营销社会化的意义,掌握社会化网络营销的模式和方法,包括博客营销、微博营销、微信营销、WIKI、ASK社会等Web2.0营销模式。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具体任务情景独立开展社会化网络营销。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③具体步骤。

任务描述:为某家居企业开展社会化网络营销,通过社会化网络营销的开展(比如博客、微博、微信、在线百科(WIKI)以及问答式(ASK)社区)增加企业网站访问量,并且与新老客户亲密互动,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知识讲解:关于社会化营销含义,理论(如长尾理论、病毒营销)及技术(Web2.0)基础,社会化营销模式等知识。

任务实施:

技能一 微博营销。首先上网搜集资料,熟悉微博营销市场发展,比较同类企业微博营销的成功案例;在了解了上述信息后,注册微博账号并装修;可以根据企业实情选择是否获取平台认证;开展微博营销。同时,将微博账号提交到网络营销能力秀平台或绑定C实习账号,以竞赛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技能二 微信营销。掌握利用个人微信发布商品信息的方法,开通注册个人微信公众平台并进行推广。了解企业微信公众平台与微信商城。将个人微信公众平台账号提交的网络营销能力秀平台,并开展微信营销。

技能三 在线百科WIKI。注册百度百科账号,并提交和企业相关的词条,通过无偿参与编写WIKI词条,将企业或产品信息穿插在词条内容中,获得企业信息展示的机会,提高企业信息的网络可见度,任务以“通过审核”为完成标准。

④小组总结。每学习完一个任务,要求各小组提交总结报告,并轮流进行PPT成果汇报,进行教师评分和小组互评。最终,每一名学生的成绩构成包含团队成绩和个人成绩,各占50%。

4 小结

本研究在明确企业网络营销岗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构建出具有针对性的五大项目模块,通过这五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项目实践,为学生入职后由网络营销专员向网络营销经理的晋升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项目导向任务教学法的采用,遵循人的认知原理和工作过程的内在逻辑,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唐宇.“基于项目导向的高职《网络营销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7):28-30.

[2]姚碧云.《网络营销》实践教学探讨[J].内江科技,(05).

高职专业职业岗位核心能力标准研究 篇6

[关键词]港航企业专业能力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024-02

专业职业能力标准是高职院校形成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开发的基础,它是专业内涵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内在体现,而制定职业能力标准的目的是通过分析相关行业对各项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为职业教育的实施提供一个有效的行为规范。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一套规范而实际的、教学与行业结合的操作标准。因而,开发一套切合行业发展的职业能力标准,成为我们高职教育当前重要的任务。本文以港航物流专业岗位核心能力标准研究为例,阐述了高职专业职业能力标准的建设方法。

一、高职港航物流专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建设的目的

港航物流专业职业能力标准的开发目的是为开发专业课程提供依据,同时通过港航业职业能力标准在全国同类专业、社会从业人员中的推广,提高港航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效增强港航物流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 而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也可以根据特定需要,依据港航业职业能力标准进行裁减,制定特定的培训内容进行定向培训。

二、港航物流专业职业能力标准研究方法

港航业职业能力标准的内容包括为完成港航业特定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的行业标准,是港航业职业能力标准中最核心的部分。

港航业职业能力标准开发步骤如图所示。形成标准企业类型划分港航业人才结构、数量、质量总体需求,职业能力分析,工作任务分析。

(一)港航业企业类型的划分

浙江省的港航业主要是从事海上运输及其相关业务,包括国际班轮业务经营者、无船承运经营者、国际船舶代理企业、货运代理企业、船舶经纪人、船舶保险等企业。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航运企业、港口企业、货运代理企业、船舶代理企业以及港航相关企业5大类。我们按照5大类企业来构建港航业职业能力标准框架,如上图所示。

(二)同类企业中工作任务及职业岗位分析

在该步骤中将邀请3批次工作任务分析专家以及企业专家组成专门工作小组来分析各类企业的工作任务及职业岗位分析。该步骤主要由行业专家完成,行业专家指在生产一线直接从事生产操作和管理专家。

(三)开发港航物流专业职业能力标准

在第二步形成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对应关系图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即采用删除重复的职业能力单元、合并表述不一但实质相同的职业能力单元、整合相近的职业能力单元的综合分析法反复迭代进行数次,最后按照固定的体例格式组织编写,形成港航业职业能力标准。

三、港航物流专业职业标准方案

(一)职业标准研究对象确定

港航物流专业目前涉及港口企业、货代企业、船代企业和相关物流企业,因此本标准分为港口企业职业能力标准、货代企业职业能力标准、船代企业职业能力标准和物流企业职业能力标准四个部分,因此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也就针对这几个部分。

(二)通过调研确定职业岗位群

项目组可以通过走访与实地考察方式,精心设计调查问卷,调研港航物流企业的职业岗位群,了解港航物流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以此制定相关的职业能力标准。

我们在实际研究中采用了问卷调查方法,共发放调查表72份,回收65份,有效问卷5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3.6%。通过统计归纳整理分析得出港航物流企业的核心岗位岗位群:港口企业的船舶协调、泊位制定、堆场规划、闸口管理与现场操作、理货等岗位;航运企业核心岗位群涉及船舶调度、商务审核、租船操作、单证操作、箱管等岗位;货代及船代企业核心岗位群包括揽货、报关、单证操作、外勤、内勤等岗位以及物流及相关企业核心岗位群为生产计划、报关、理货、仓储管理岗位。

(三)对工作岗位进行任务细分

下面以船代企业为例,说明核心岗位职业能力标准的具体内容:船代企业核心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核心工作岗位描述,相关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要求。

1.承揽货物。(1)揽货物,组织货物来源,办理集装箱货物的托运和中转①掌握沟通知识和技巧;②能独立进行需求调研;③能处理货运纠纷,具备一般的理赔、索赔能力。(2)能代理公司订舱、放舱业务,协调拖车、办理报关、输单和交单,并能处理可能的突发事件,对客户咨询随时作出回复。①具有填制并审核托运单及相关单据的能力; ②能熟练操作软件; ③具有航线、船期等信息的收集整理能力; 具备海运相关知识; ④掌握客户服务技巧; 具有和船公司沟通能力。

2.集装箱操作 。(1)办理集装箱的装卸,堆存,拆箱,装箱,清洗,熏蒸,检疫。①熟悉集装箱相关知识;②掌握码头相关操作要求及操作流程; ③熟悉各种集装箱的操作要领。(2)办理集装箱的租赁,买卖,交接,转运,收箱,盘存,签发集装箱交接单证。①熟悉交、提箱的操作要点和操作流程。②掌握危险品等特殊柜的特点及进、出闸的操作流程。(3)洽办集装箱的建造和修理。①洽办集装箱的建造和修理熟悉烂箱处理流程;

3.单证操作。(1)负责处理各种业务单证,按步骤将资料录入系统,并负责电放操作。 ①具有填制并审核各类单证的能力;②能熟练操作相关业务的软件操作系统;③具备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④具有资料汇总能力。

4.船舶进出口业务 。(1)办理船舶进出港口的手续,联系安排引航,靠泊和装卸。①掌熟悉码头内部操作流程;②熟悉码头安全规定及其操作规章制度;③熟悉码头岸线长度和特点; 熟悉码头内部系统使用;④熟悉引航站、边检工作特点。(2)办理船舶,集装箱及货物的报关手续。①熟悉报关流程,具有独立报关能力;②与相关口岸部门和引航站、船公司和代理、各个相关组别的有效沟通能力; ③掌握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技巧; 能够进行英语的听说读写。

5.船舶租赁。(1)经办船舶的租赁,买卖,交接工作,代签租船和买卖合同。①具有收集有关船舶和相关市场信息的能力; 能正确理解各种船租合同的条款; ② 能参与租船合同的主要条款的协商与谈判; ③熟知速遣费和滞期费的计算与结算。(2)办理速遣费和滞期费的计算与结算。

6.船代公司收入管理。根据公司的开发票管理负责公司各项收入发票的开立、核对工作,并保证发票开立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①熟练使用公司财务管理操作系统; ② 能正确理解进出口舱单、提单等各种单据的各项内容;具备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③熟悉国际海商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掌握海上货物运输保险等相关知识;④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并分析; ⑤有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7.船代公司支出管理 。(1)能对公司经营中发生的各项支出进行审核,并能根据合同付款要求向财务部门提请付款。(2)熟练使用公司财务管理操作系统; ①具备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 ②能正确理解进出口舱单、提单等各种单据的各项内容;③熟悉国际海商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知识;掌握海上货物运输保险等相关知识; ④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并分析; ⑤有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四、结束语

职业教育的人才规格方案设计和专业课程开发都需要有规范性的职业能力标准作为依据, 它不仅描述了与职业能力相关的服务对象、具体工作岗位, 还涉及每个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 同时, 职业能力标准还对每项工作任务的能力和知识要求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因此职业能力标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教育效果,所以在具体制订职业能力标准时一定要进行实地企业的调查研究,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全面科学地确定职业岗位和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陶秋燕.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以澳大利亚为个案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陈洋.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职业能力标准研究[J].科技资讯,2008,(30).

[3]徐国庆.课程标准与职业能力标准[J].职教论坛,2006,(9).

[4]童话.国际视野下的海关职业能力标准研究[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2,(8).

[责任编辑:雷艳]

会计专业职业岗位能力探析 篇7

一、职业能力内涵阐释

国内学者对职业能力进行界定大致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 职业能力是完成一定职业活动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另一种观点认为, 职业能力是直接影响职业活动效率, 使活动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

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看, 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学的核心概念。从一般意义上分析, 职业能力是指劳动者成功地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一系列稳定的能力特征和素质的总和, 包括职业素养、职业知识、专项职业技能三个方面的内容。同时, 职业能力又无法脱离具体的职业角色和职业岗位, 这就要求必须结合具体的职业角色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

二、分析职业岗位能力的意义

1. 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

对培养目标的基本职业能力定位是职业学校教育结构体系的重要环节, 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特色, 从而突出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增强就业竞争力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努力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依据就业市场———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来开发设计。职业岗位实际工作的活动范围所需要的职业技能、职业能力及知识结构, 成为专业培养方案组织构建相应的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对会计专业学生综合职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 根据岗位需求进行专门化培养, 使学生既能从事专门性技术工作, 也能很快适应综合型技术岗位。在传统的会计核算型的教学模式下, 培养的教学对象主要是适应会计核算岗位的能力需求, 但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 会计工作除了需要掌握基本的核算技能, 还需要掌握决策、管理、分析的电算化综合技能, 此时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都需要进行适时的调整, 增设管理决策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会计类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相应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课程, 如ERP沙盘综合对抗实训等。

2. 有效提高职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为了强化学生实际的工作能力, 在培养学生基本职业能力的基础上, 整合职业岗位群的知识和各种专项技能, 既注重培养娴熟的实际操作技能, 又注重心智技能的训练, 使学生在今后的职业实践中具备在岗位上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职业岗位能力的高低决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位置, 具备敬业、诚信的良好职业素质、有较强实际操作技能的职业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才会备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因而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三、会计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具体内容

1. 会计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结构框架

会计专业职业能力是劳动者从事某一特定会计活动工作所具备的工作能力特征和素质的总和, 包括职业素养、职业知识体系、专项职业技能三个方面的内容。

(1) 职业素养是从业者所具有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性及其结构, 是决定从业者职业活动能力、工作状况及工作质量的基本因素, 包括职业道德、职业心理等方面的素质。就会计专业岗位而言, 其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八方面的内容。 (见表1)

(2) 职业知识体系涉及会计、税务、经济法、证券、投资、电算化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包括:基础会计知识、计算技术知识、出纳实务知识、财务会计知识、成本会计知识、税务会计知识、会计准则知识、会计综合实训知识、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知识、财务管理知识、管理会计知识、评判与投资知识、资产评估知识、审计知识、会计电算化知识等。

(3) 专项职业技能主要是指基本操作技能、业务核算、分析、管理方面的技能, 具体包括:会计工作基本操作能力、财务会计核算能力、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能力、成本会计核算能力、出纳实务操作能力、税务会计核算与纳税申报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审计能力、会计电算化能力等。

2. 会计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解

见表2。

3. 会计实训教学内容对应的会计专业岗位能力

(1) 基础会计模拟实训培养具备会计工作基本操作能力; (2) 财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培养财务会计核算能力; (3) 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培养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能力; (4) 成本会计模拟实训培养成本会计核算能力; (5) 计算技术、出纳模拟实训培养出纳实务操作能力; (6) 税务会计模拟实训培养税务会计核算与纳税申报能力; (7) 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证券与投资、资产评估模拟实训培养财务管理能力; (8) 审计业务模拟实训培养审计能力; (9) 会计信息系统、ERP沙盘模拟对抗实训培养会计电算化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平辉, 隆平, 黄玲.化工类专业对应职业岗位

[2]丁常文, 蒋龙余.浅论高职学生社团活动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4月

新型职业农民营销能力提升探析 篇8

新型职业农民是与传统农民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传统的农民往往以种地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生产作物主要是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根据家庭的需求和自己过往的经验来决定种植的种类、数量等,若有剩余则考虑将部分产品进行销售,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新型的职业农民与传统的农民有很大的不同点。大部分情况下传统农民没有选择,不得不为。而新型的职业农民是一种主动选择,面临着很多的机会。有些已经事业有成,有些甚至是高级知识分子,有些是在城市里定居的农村人,发现了农业的价值回到农村,通过土地来进行农副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或者生产特色的产品。他们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充分地进入市场,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最大化,一般具有较高的收入。

2 新型职业农民营销能力提升的必然性

传统农民往往只专注于产品的生产。而新型职业农民在重视产品生产的同时,必须将营销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主要是:(1)产品与营销往往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农村市场存在大量的优质产品,由于缺乏包装、缺少促销手段,阻碍了商品信息的传播,导致产品销售价格极低,销售范围极小,仅被当地消费者了解、认可和接受。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借助这种大势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市场效果。(2)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及消费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曾经,消费者将产品的性价比作为产品选择的重要标准,消费者对价格相对敏感,进行商品选择价格因素优先于其他因素。随着消费理念的升级,人们逐渐关注商品品质及商品安全,价格敏感度降低,对于优质的产品,特别是检验合格的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等品牌商品,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此时,特色农产品的营销必须及时跟进,在价格、渠道等多个层面进行变革。(3)市场竞争需要产品形象的差异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农户生产的农副产品在品质上无太大区别,制造产品差异性的重要途径是市场营销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新型职业农民特别是经营性职业农民,必须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及营销组织能力,通过一系列的营销管理活动增强农产品在销售环节的竞争力。总之,以往农民可以凭借既有的经验和思路便可顺利完成产品的销售工作,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瓶颈。全面提升营销能力成为新环境下新型职业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必须。现代新型农民必须是拥有新的理论、新的思路,而且还要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3 新型职业农民营销能力提升的路径

新型职业农民营销能力的提升具有必然性,笔者认为,新型职业农民营销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从多各方面进行努力。

(1)政府继续加大新型农民培训政策的实施力度。在过去几年,政府对于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逐渐加大,对于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根据笔者调研分析,农民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营销能力提升所占课时较少。对于没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来说,听课过程中可能感觉收获很大,但是课程结束后往往发现不知道如何入手,培训课程中的案例与自己的实际相差太远。对于新型的职业农民的培训,原来的培训思路和培训方案不能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因此,应该根据新型农民在运营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例如,首先调研他们的困惑,结合相应的营销理论,加入当前不同行业的、经典的营销案例,剖析该案例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可借鉴之处。另外,不能课程结束就结束,而是应该将培训讲师的指导贯穿于未来的实践工作,例如鼓励学员和培训讲师保持长期联系。

(2)充分利用新技术的力量丰富培训形式。以往的培训,往往需要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由教师组织开展。有些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完成上级部门规定的任务,因此,学员很多时候对于该种培训是消极应付的,只要到时候去签到,听不听课程不重要,课程结束就会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或者会得到相应的补贴。而培训的讲师在专业水平、责任心方面也良莠不齐。

这种培训模式现在依然存在,也依然重要。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网络上提供了大量的关于营销理论的公开课,许多的课程都是免费的,但是课程内容的质量并不低。作为新型的职业农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这种途径加强营销理论的学习。另外,适当关注关于营销管理、营销传播方面较有影响力的微信公众账号,了解最新的营销理论发展和营销实践,思考自身产品、价格、渠道、销售等方面和经典实践的差异性。最初可以采取模仿的形式进行实践的跟进,在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进后,结合产品自身的特点,深度思考在营销链条上某个环节的创新。

(3)营销思维转变。“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经过去了,新型的职业农民也认识到营销对于产品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如何开展营销还有不少的困惑。他们的观点往往还集中在营销就是开展广告传播、做好渠道建设、做好营销流程控制方面。尽管都是营销工作的重要环节,但是观察这几年的营销实践就会发现,这种推式的营销传播思路的效果越来越弱,符合互联网时代的互动营销传播、用户的主动传播在当前的营销环境下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实现让消费者自传播,核心一点就是让消费者对产品或者服务超出预期,即让消费者“尖叫”,只有超出预期的东西,消费者才会心动,才会主动的分享与传播,这种传播的可信度极高,从而为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打下基础。例如小米的营销模式、褚澄的营销实践都是一种思维的创新。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思维的创新往往领先于实践的创新。对新型职业农民来说,营销思维的转变变得非常必要。

(4)积极开展营销实践。理论的学习必须集合实践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进行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应该将理论和自己的营销实践相结合。例如,开通自己的网站或申请微信公众号,在时间充分的情况下,掌握相应的运营技巧,可以考虑自行运营。但是大部分职业农民很难有时间,也不太熟悉公众号运营的思路,可以考虑与专业团队进行合作,自己专注产品的生产加工,专业运营团队则集中精力做好营销的推广工作。互联网有强大的连接功能,要想通过互联网这种途径进行产品的营销工作,首先要清楚自己的目标受众,然后通过多种方式将分散的、广泛的目标受众进行连接。产品的推广要有效借助外界力量,特别是营销工作开展初期。例如“宋梨”作为“互联网品牌第一梨”在2015年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效果和知名度,此农产品品牌的成功推广,充分利用“逻辑思维”和“吴晓波频道”的影响力,通过借力2个互联网时代经典品牌,完成了传统思维下难以想象的效果。“宋梨”创始人宋峰逸谈到,开始最大的困难也是产品的宣传问题,而通过与拥有几百万粉丝的“逻辑思维”联合,很快成长为著名的互联网品牌。

尽管部分职业农民在营销上有自己的经验或者见解,但绝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更多时候通过自己的经验摸索或者他人的经验来判断营销问题。笔者多次参与了地方性的农民营销能力提升的培训课程的讲解,发现农民对这方面的课程非常感兴趣。

(5)积极提升品牌意识。品牌是消费者对产品符号、标示、品质、服务等总体的感觉。品牌往往会使得消费者对品牌放心,节省消费者进行选择的时间。品牌的打造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尽管现在企业可以借助外力快速提升关注度,但是企业发展的战略、产品的战略这些核心的问题,企业还需进行认真的思考。作为企业,提升营销意识,加强营销实践,短期效应表现提升产品的知名度、销售额,长期来看则主要是为了打造产品的品牌。一旦形成品牌效应,消费者才会持续不断的选购该产品,形成品牌忠诚。因此,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要从品牌战略的高度来看待营销环节。

4 结语

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未来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还是一支新生力量,除了借助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进行农业生产外,应积极提升自身的营销能力,提升农产品特色,增强农产品的附加值,大力推广特色农产品,为构建品牌农业打下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新型职业农民营销综合能力的提升需要在实践中给予更多的帮扶、鼓励与培育。

摘要:文章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了界定,指出了新型职业农民营销能力提升的必然性和具体途径。

开展营销技能竞赛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篇9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技能竞赛,营销人才培养

1 营销职业技能竞赛的现状与问题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 高职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 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这为高职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落实这一发展方针, 教育部门、学校、社会培训机构、营销社团和相关企业都在进行思考, 并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其中, 各级别、各层次的营销技能竞赛对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作用逐渐得到了高职学院的重视, 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比赛, 各种形式的营销职业技能比赛得到了蓬勃发展。

由于营销职业技能竞赛作为“风向标”, 通过制度建设、活动开展、多方合作, 对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具有重要作用, 因而得到了广大高职学院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其积极作用表现在:指明了专业建设的方向, 引领了营销专业的建设;促进职业院校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进行教学改革, 加强了专业发展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明确了营销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指明了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的方向;弘扬尊重技能、尊重劳动者的社会风尚, 掀起广大高职学校学生刻苦钻研职业技能的积极性, 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了行业企业发展, 增强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等。

但是, 在各类营销技能竞赛开展得如火如荼, 竞赛“江湖”人潮涌动, 风起云涌之际, 营销技能竞赛却出现了一些脱离初衷、偏离竞赛本质的现象, 给营销技能竞赛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也影响着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1.1 营销技能竞赛功利化

由于个别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一些学校以奖牌和名次作为评价教学的主要标准, 导致部分学校和师生不惜代价争名次, 出现了竞赛过程中采取舞弊手段, 或“公关辅助”等不良现象。如沙盘赛已经出现了黑客技术的应用, 去破解比赛系统的SQL数据库, 获取竞争对手的比赛方案和竞赛基础数据, 这已经与比赛的目的和公平竞赛原则相违背了。

1.2 营销技能竞赛出现“应赛”倾向

以赛取人的比赛规则, 导致营销职业技能竞赛存在着严重的应赛教育倾向, 有违素质教育思想。其弊端主要表现在驱使学生去争奖牌、争名次, 为奖而赛, 为奖而训, 为奖而教学, 重技能轻素质, 死训硬练, 大搞竞赛题海战术等, 脱离了素质提升和职业能力开发的职业教育目标。

1.3 营销技能竞赛的游戏化、虚拟化

营销管理类专业的实训教学不像工科专业那样容易采取有形产品进行直观的教学, 而更多地要用一些案例、任务、流程类项目开展实训。与此相关, 其技能竞赛往往也采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任务策划、软件模拟等形式来展开。如营销沙盘模拟就是以市场营销理论为依据, 构造一个竞争和协作的虚拟营销环境, 并推出不断变化的宏观政策、市场资讯和市场行情等各种信息, 使受训学生通过演练, 提出自己营销策略和方案, 寻求实现市场最大份额和实际销量的最佳平衡点, 以此来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市场营销管理问题的能力。由于沙盘模拟软件开发是虚拟、仿真化的情景, 比赛内容和过程与电脑网络游戏极其类似, 比赛氛围与营销实战还是相差太远。学生接触的只是一些枯燥、冰冷的数据而已, 对营销中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变化莫测的顾客需求心理、充满魅力的促销沟通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等是根本无法涉及到的, 因此, 营销竞赛难免就变成了一种虚拟化、数字化的游戏, 仍脱不了纸上谈兵的窠臼。

1.4 竞赛成为职业院校的负担

参加技能竞赛已成为了许多学校的一项常年性工作, 例如4月省赛、6月国赛、8月开始技能尖子的假期强化训练, 事实上新一轮的备赛从此开始启动, 因此, 为了应对大赛, 一些“种子”学校往往要“养一批人”, 要“买一堆东西”, 要“花一笔钱”。这样的备赛、参赛牵扯大量精力, 已经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发展进程, 学校往往感到“喘不过气来”。

2 高职学院营销职业技能竞赛的发展思路

职业院校的营销技能竞赛已走过数年, 对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瑕疵也属于正常, 不能因此而否定竞赛的积极一面。同时, 又必须尽快克服和改进竞赛中出现的问题, 形成科学有效的机制, 有机地把“教、学、做、试、赛”结合起来, 让竞赛产生更多的积极效应。

如何让技能竞赛运行回归本位, 真正起到促进职业院校课程改革, 提升职业院校师生技能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应当坚持以下发展思路。

2.1 打造积极健康的职业技能竞技文化

竞技文化是指以某种竞技活动为依托, 以生成和提升竞争能力为核心, 以各类竞赛活动为载体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最成功的竞技文化当属奥运文化, 奥运会倡导的“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 生活的本质不是索取而是奋斗;金牌并不是奥运会的全部”的竞技精神, 这也是职业技能竞赛应当借鉴学习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必须坚持大力弘扬“大赛点亮人生, 技能改变命运”这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竞赛宗旨, 从物质、环境、管理、制度、课程、企业、学校、教师、学生、选手、家长、行为、理念、精神等诸多元素入手, 打造一个包括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内层的制度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等形态组成的、由表及里的多层次文化系统。

2.2 树立正确的竞赛观和教学活动观

2.2.1 树立正确的竞赛观

技能竞赛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 但比赛仅是形式而不是目的, 举办技能竞赛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从而促使学生快速成长起来。因此, 职业院校应树立“比技能、促质量、谋发展”的竞赛观。

2.2.2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对于职业技能竞赛, 我们既不能过分夸大比赛的作用, “以赛代学”, 也不应否定技能竞赛的价值, 因噎废食, 远离或废止技能竞赛。而应当树立“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活动观, 坚持以职业标准和技能规范引导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 避免掉入应赛教育陷阱。通过比赛促进师生加强针对性训练, 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强化职业能力的提高, 带动学生养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改变由于灌输式教学导致的动手能力差、高分低能的情况。从长远来看, 通过竞赛, 可以建立起以竞赛驱动的课程改革体系, 促进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学, 以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为目标, 将技能大赛与职业院校日常的技能教学有机结合, 使技能训练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 真正做到全员参与, 以赛促教, 达到提高学生整体技能水平的目的。

2.3 坚持校企合作,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职业技能竞赛应当坚持校企合作, 吸引行业企业参与。 (1) 让企业参与确定比赛项目及内容, 使技能竞赛项目基于工作过程, 才更切合市场实际情况, 这有助于学校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需求之间形成很好的对接。 (2) 选派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到企业实训, 使参赛师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训练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职业技能。 (3) 让企业选手与学校选手同台竞技、相互促进。 (4) 建立持续投入的专项经费制度, 争取行业、企业对技能竞赛的赞助和支持。 (5) 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平台。在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过程中, 通过校企合作, 进行校内实验实训场地设施、设备的建设, 通过产学结合,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既为职业技能竞赛提供保障, 也满足了高职学生技能常规教学的基础条件和环境。

3 校企合作开展营销职业技能竞赛的形式探索

3.1 开展营销沙盘决策模拟竞赛

当前, 市场上有一些专业的营销专业技能训练项目开发公司, 研发出了许多成熟软件产品, 以及完整的营销实训室建设方案, 用营销沙盘决策模拟系统代替具体实践, 能够在模拟仿真的市场环境中, 引导学生参与一个复杂的市场营销活动过程, 这就好比一个游戏, 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参与中获得市场营销知识, 提高对营销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因此, 尽管这种沙盘模拟训练与实战有一些差距, 但还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营销技能训练手段, 职业院校可以与这些专业公司合作, 建立市场营销校内实训室, 并按其提供的实训项目开展沙盘模拟竞赛训练与竞赛。

3.2 在校内广泛开展系列营销专业技能竞赛

职业技能竞赛应基于全体师生, 提高学生整体职业能力。因此, 应加强校内营销技能竞赛的作用, 并与行业内企业一道组织开展一些专项技能比赛和营销实践比赛。如营销专业知识问答赛、产品展示方案策划赛、推销话术写作及表演赛、校内营销推广方案策划赛、校内推销对抗赛等, 既可以就营销某一环节所需专业技能进行训练和比赛, 也可与企业合作开展校园内实际销售的竞赛, 形式多样灵活, 又易于操作实施。

3.3 开展校外营销实践竞赛

这类技能竞赛由校企合作公司为参赛学生提供参赛项目和任务, 参赛学生团队按比赛项目要求, 在校、企双方导师的指导下, 走出校园开展实战性质的市场调研、营销方案制定、实施营销方案和计划, 并以各参赛团队所提交的方案和最终实施成果作为评定参赛名次的依据。这种比赛项目由于参赛作品由企业的现实需要出发设置, 企业为比赛提供全部所需商品和营销推广相关资料和条件, 并提供必要的比赛经费支持, 学生的参赛过程其实就是营销实战的过程, 对学生的技能训练效果非常明显。

3.4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营销竞赛

当前, 社会上各类营销比赛较多, 既有各知名企业举办的营销实战比赛, 也有行业协会、营销学会等社团组织的种种营销大赛。例如娃哈哈每年度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营销竞赛、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大赛、中教畅享主办的营销沙盘大赛等都是较为知名的赛事。这些比赛的参赛项目既可以是主办方提供, 也可以是参赛团队自选的合作企业题目, 但它们都是基于企业的真实项目, 实战性强, 对参赛学生素质与能力提高帮助较大, 学生参赛取得的优异成绩和相关荣誉证书对促进学生就业也有较大的帮助。

4 结语

营销职业技能大赛无论在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和实训条件的建设, 还是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方面都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应当更好地利用职业技能大赛这种实训形式, 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贡献。同时, 营销职业技能竞赛的形式和比赛项目又是丰富多彩的, 各职业院校应当结合校内外资源状况, 以及专业培养方案和目标, 组织、参加一些针对性的营销竞赛, 并在办赛过程中不断探索更加实效的竞赛形式, 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提升, 促进营销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为推动高职学院营销专业实训教学水平的提高作出贡献, 并为兄弟院校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和样本。

参考文献

[1]谢燕, 潘雪英.关于职业技能竞赛对高职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13) .

营销职业岗位能力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2008级口腔医学专业8个班370名参加口腔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的103名学生进行调查, 其中男生40名、女生63名, 年龄19~23岁。

1.2 方法

1.2.1 综合训练

采用自编教材: (1) 口腔基本操作训练:任务一, 离体牙复面洞制备术;任务二, 离体牙开髓术;任务三, 龈上洁治术;任务四, 口腔颌面外科基本操作技术;任务五, 口腔颌面部局麻、拔牙;任务六, 制取印模与灌制模型;任务七, 前牙桩核的牙体预备与桩核蜡型的制作;任务八, 磨牙铸造全冠的牙体预备与临时冠的制作;任务九, 可摘局部义齿的牙体预备与制作;任务十, 龋病的预防措施;任务十一, 牙周病预防措施。 (2) 病历书写与病例分析:任务一, 口腔内科病历书写与病例分析;任务二, 口腔颌面外科病历书写与病例分析;任务三, 口腔修复科病历书写与病例分析;任务四, 口腔临床常用药物。 (3) 口腔检查: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修复科检查。

1.2.2 评价

对103名学生训练前后分别进行口腔基本操作训练、病历书写与病例分析和口腔检查操作考核, 均为百分制计分, ≥60分为合格, <60分为不合格。

1.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0数据统计软件包统计处理, 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

注:训练前后成绩比较, P<0.01

3 讨论

3.1 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与技能水平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文件) 中指出:强化高职生职业能力, 应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采用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口腔医学专业核心课程, 为贯彻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指导思想, 我们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本课程教学中。

综合训练前, 学生所学知识与掌握的技能是单一的, 综合训练将这些分散的、单一的知识与技能, 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形式, 通过由实际工作转化的学习性任务连贯起来, 在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场所进行训练, 让学生身临其境, 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与技能水平, 增强了临床实习的信心, 促使学生临床实习时能很快进入工作状态, 适应实习环境。

3.2 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

每个人的社会活动都不是孤立的, 需要他人的帮助, 同时也需要帮助他人, 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在口腔检查任务中通过采取角色扮演方式, 病历书写、病例分析任务中通过采取小组讨论、组建比赛等方式, 增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锻炼其人际沟通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3.3 唤起了学生的爱伤意识

在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中, 采取角色扮演方式, 进行口腔检查, 学生扮演病人、医生角色, 学生通过扮演病人角色, 能从病人角度出发体验病人感受, 体会病人心态及医生所肩负的责任。美国情感心理学家斯托兰德认为, 移情就是由于知觉到另一个人正在体验或去体验一种情绪而使观察者产生的情绪反应[1]。想病人之所想, 急病人之所急就是移情作用的一种体现。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就是要让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 关心、爱护和尊重病人。

通过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 既对学生口腔理论知识学习、临床思维锻炼、多种能力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又提升了教师综合素质, 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充分挖掘师生潜能, 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摘要:目的 培养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 以适应实习与就业需要。方法 随机抽取我校2008级口腔医学专业8个班103名参加口腔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口腔基本操作合格率培训前为69.9%, 培训后为91.3%;病历书写与病例分析合格率培训前为67.0%, 培训后为89.3%;口腔检查操作合格率培训前为65.0%, 培训后为94.2%。培训前后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均P<0.01) 。结论 口腔医学专业开展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口腔医学专业,口腔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

参考文献

上一篇:末位淘汰生存法则下一篇:农村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