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音乐

2024-05-04

农村音乐(精选十篇)

农村音乐 篇1

一、找身边的音乐, 感受音乐的美感

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安排了许多听赏内容, 但是学校缺少必备的光盘, 这一部分内容就没法教学。互联网上会有一些资源, 但得花很多的时间去整理和挑选。有一次我给一年级的小学生上《声音》一课, 让学生模仿声音, 农村的孩子天天见动物, 天天听动物的叫声, 所以动物的叫声模仿得很好。就在这时, 我听到教师前面的杨树上有一群麻雀在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我灵机一动, 就说:“刚才同学们模仿的声音是怎样得来的?”“是听来的。”学生回答。“好, 这会我们出去找声音去!”学生们非常兴奋, 我领着他们悄悄来到树下, 让他们静心聆听……第二次音乐课上, 我就问:“上节课我让大家去听声音, 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有的说麻雀在唱歌;有的说麻雀在开会;有的说麻雀在吵架……学生的想象力太丰富了, 很有创造力。我又问:“它们叫的时候声音有变化吗?”“有的声音大, 有的声音小。”“有的叫得快, 有的叫得慢。”“有的声音高, 有的声音低。”太精彩了, 这不正是声音的几个要素吗?我欣慰地笑了, 夸奖了他们。学生们感受到了声音, 感受到了音乐, 所以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在农村, 鸟叫虫鸣、蛙声、家禽的叫声随处可见、随处可听, 如果我们巧妙地运用, 让学生感知音乐的快慢、轻重、缓急,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挖掘乡土音乐素材, 提高学生音乐兴趣

虽然农村地区缺乏足够的文本资源、音像资源, 缺乏设备齐全的各类场馆, 但有城市中无法找到的民间乡土音乐素材, 还有大量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这些都是相当好的课程资源, 我们应根据课堂的实际需要联系现实加以利用。一次音乐课上, 我让学生自由发挥, 表现自己的才艺。大部分学生都是唱一首歌, 有个别学生跳了舞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小声说:“我想唱秦腔。”我先是一愣, 然后马上兴奋起来, 让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位同学表演。这位学生有模有样地唱了一小段《锄美案》中包拯的台词, 还配了动作。我很惊讶, 他唱得很投入, 腔调很到位。事后我通过调查知道, 他爷爷经常带他到农村戏曲自乐班去听戏。我突然意识到, 这不正是音乐资源吗?农村中诸如这类自乐班很多, 有戏曲的, 有歌舞的, 有乐器合奏, 有地方小调等, 这些音乐资源有些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有些是民间艺人自编自创的。当中大部分有故事, 是中华艺术的传承, 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让学生们听最淳朴、最原生态的音乐, 让他们幼小心灵感知中华民族博大文化的精粹, 这也是一种民族文化的教育。

三、自制音乐教具、学具, 丰富音乐课堂

由于农村小学乐器的缺乏, 所以在教学中我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制乐器, 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自制简易乐器, 既包括自寻音源, 如:课桌、书、笔盒、碗筷身及体的各个部位等, 又包括用易拉罐等废弃品制作的一些简易乐器, 都可以用来表现和体验音乐的速度、力度等。我用啤酒瓶盛上不同量的水, 制成七个音阶, 上课让学生敲一敲, 体会音的高低, 强弱变化, 还演奏了一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演奏完, 我发现学生的眼中充满了好奇, 我就让学生自己操作, 叫他们演奏, 学生兴奋极了。下课我鼓励学生自己回家做音乐学具, 到第二节时, 每人手里都有了“乐器”, 有拨浪鼓, 有口琴, 有用两个果冻盒做成的“嚓”, 有竖笛……我很惊讶, 同时也深深地感觉到农村的孩子是有学音乐的潜力的, 只是我们没去挖掘和引导, 他们做的每一样“乐器”, 如果合理运用, 都能体现音乐的魅力。我就教给他们吹口琴和吹竖笛的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能演奏《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了, 于是我让其他学生用自己的“乐器”伴奏, 还让几个女同学自编舞蹈, 一场音乐宴会就开始了, 那节课, 学生们玩得非常高兴, 很投入, 他们体会到了音乐的美, 感受到了音乐给生活所带来的乐趣。我的心也被震撼, 这不正是音乐的魅力吗?这才是生活中最美的元素。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自身的特点, 合理、灵活地使用自制简易乐器, 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音乐学习内容,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使音乐课堂越来越精彩。如在教学《小雨沙沙》这一课时, 让学生用自制的乐器来表现这首歌的时候, 教室里响起鸡叫、鸟叫、风声、小雨沙沙声、屋檐滴水声, 学生们用揉搓塑料袋、纸张, 抖动书本表现出风声, 用矿泉水瓶装上沙子来表现“沙沙”的雨声等, 这样师生在共同探究、模仿和表现的过程中, 创造出教学内容所需要的自然情境, 合理地利用了资源, 教学效果明显。

总之, 农村音乐资源挖掘利用的目的是为了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 使课程更具有趣味性, 更加适合农村小学音乐的教学, 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让农村小学学生做到“人人享受音乐教育、个个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农村小学音乐论文 篇2

文化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文明生生 不息的源泉。而音乐教育造就了人的审美能力,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 缺的一环。因此发展健康和谐的音乐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相适应的先进精神文化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而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前沿阵 地。而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想对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音乐课质量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一、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 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 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 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 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稳定和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对地方财政不足的部分进行补贴,改善办学条件,使我国的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充分发展。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尤其要加大对音乐方面的教辅资料的投入,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更多的最新音乐消息,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三、因地制宜,改革音乐教材。

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研究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 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同时制定因地制宜的音乐课 程标准,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拥有生活气息的优秀民 间音乐艺术,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还应适当舍弃教材中超 出农村学生接受能力的内容。

四、更新教学方法

对学生音乐天赋的培养要在学生适当年龄开始。因此,低年级的 音乐教育更为重要。农村有的学生在入学前,虽然对音高、节奏、节拍已具有一定的认识,但尚未经过听辩、比较等训练,因此在唱歌过 程中时常会走音,节拍、节奏也不稳定。在教学中就应针对农村低年段学生的特点,及时培养学生的音高、时值概念,使他们更好的帮助 以后的音乐学习。

五、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音乐的丰富多彩源于创造,要给学生以创造的自由,把更多的空 间留给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教师本身就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创新能 力,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 指出:“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 而是启发学生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可以只把学生教成一个 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在音乐课中改变过去我说你听、 我问你答、我教你唱等呆板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选择简单而且 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易于创编的歌曲,利用让学生创编歌词的方法, 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这样不仅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六、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随着社会对于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逐步提高,音乐作为一项基本 体现,受到了广泛的重视,音乐教学也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 的音乐素质。都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一切音乐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必须依赖儿童的听觉能力。因此,听觉训练就显得 更为重要了。不论是唱歌、欣赏、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都应在培养 学生听觉感受性的基础上进行还可以利用动作游戏来巩固学生的听 辨能力。例如我在高音区演奏时,要求学生做双手向上举的动作;在 中音区演奏时,学生则双手放在腰上;在低音区演奏时,学生双手做 下垂动作。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与教学交叉进行即巩固又发展了对学 生听觉的训练。马克思曾说过:“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 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就说明音乐 听觉能力需要早期培养。

七、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玩,虽然他们的知识面 和联想力还不够丰富,但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特别是 自我表现欲望非常强。当聆听一段欢乐的音乐时,高年级学生面呈喜悦,低年级学生则手舞足蹈地动起来。动是低年级学生的突出特点,是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在欣赏 乐曲时,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动静结合,通过动激发他们欣赏 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对乐曲的理解。

结语:

农村音乐 篇3

一、营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就是要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课内,指课堂教学氛围。课堂内应创造宽松、民主的氛围。在低年级学生音乐课上,他们更是想用动作来表达情感,因而,为歌曲编配动作,通过音乐形象创编故事,边唱边表演就成为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特别是在遇到歌曲是具体的并易于动作表现的时候,应尽量让学生自编动作来学习感受。由于学生对自己编创的动作特别有感情,以情带声,歌曲也就会唱得特别投入,效果也特别好。这种把学生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编成小故事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有事半功倍之效。 课外,泛指校园氛围。如,利用课余、课间、广播等途径,播放优秀的中外儿童歌曲、世界名曲。利用学校定期讲座、音乐欣赏等活动;在橱窗、教室张贴音乐图片;定期开展歌咏比赛、集体文艺比赛、学校艺术节等活动开创设学校音乐氛围。让学生在充满艺术的环境中接受熏陶和潜移默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教师在教学中充发扬民主,“动静”结合,是建立“民主”教育秩序的重要一环。“动”就是要有秩序,有规律的活动。但是民主的教学气氛中应有严谨的教风和学风,这样,宽松而不涣散,严谨而不威慑。两者结合,构建了一种和谐共创的教学环境,师生愉快的教、愉快的学,兴趣自然高涨。

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乐之者”?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设置富有生活节奏,生活情趣的游戏,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很好地利用低年级小学生特有的对集体活动的热衷和积极参与的热情,将学习内容与多样活泼的游戏结合在一起。如,学习五线谱时,可设计“跳五线谱”游戏:在地上画好五线谱,编一首简单的曲谱,让学生唱出音名的同时,用脚在地面的五线谱上,踏住这一唱名的音位。这种游戏动口、动脚又动脑,有利于同学们快速掌握五线谱,同时诱发其音乐兴趣。又如:在音乐节奏训练中,可采用“动物园”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学习兴趣。把各种动物的叫声模拟成节奏型。然后,请学生根据节奏的形态模仿一些动物的叫声并加以动作表演。表演要求节奏正确、动作富有创意。

三、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经验有限,生活中的形象再现做得越明显越具体,对他们的思想影响才会越强烈。只要教师创设一种活泼轻松的教学气氛,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学生认识音乐主要靠听觉、想象来完成。当然,视觉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辅助形式。那么如何使乐理知识的教学变乏味为有趣呢? 使用电教多媒体手段进行形象化教学就是一个好办法。如:在学习戏剧时,可以播放戏剧的精彩片断或经典唱腔,通过直观感受,使学生对戏剧有了感性认识,加深理解,使学习过程生动活泼。又如:用录音机把学生自已的歌声录下并欣赏,点评。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情不自禁地萌发喜爱音乐的兴趣及参与音乐活动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理解音乐概念的同时,也真正体会到音乐概念的内涵。由此可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给音乐课注入活力,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实践教学,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自主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一个人的兴趣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音乐的实践活动有很多。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按兴趣来组成学习小组,自己组织开展活动。在这种学习形式中,学生的音乐兴趣得到提升,音乐技能得到提高,在互學实践中个人的兴趣又得到了拓展。例如:乐器小组研究为歌曲配伴奏,同时还能研究编配技巧。课堂上他们还可以自己学着制作乐器,用各种材料制成不同形状的串铃、鼓、沙锤等,虽然这些手工品看起来很粗糙,但处处折射出他们的智慧。在课外,还可组织合唱队、舞蹈队、乐队等兴趣小组,给他们排练节目,参加校、市演出、比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进行表演,不仅能是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而且提高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

五、丰富教学,巩固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因此精心选材、合理安排音乐教学内容;课堂中尽量多的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提出新问题、提供新信息。如:可经常将学生喜爱的歌曲、音乐、知识、故事等内容等纳入教学中,还可以把乐器引进课堂。如:口琴、竖笛等,这样不仅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更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辟了广阔天地。爱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而音乐本身是一门需要表现的艺术,所以二者结合立刻成为音乐课的优势。特长展示恰好体现了这一优势,很多同学在课外学习了各种音乐特长,如器乐、舞蹈、声乐等,却没有展示的机会,所以每节课拿几分钟让他们来进行特长展示,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为有音乐特长的同学提供了学习和展示的机会,增强学习动力。

如何上好农村音乐课 篇4

一、回顾与分析

我国中学音乐课大半个世纪以来几乎就是“唱歌课”。50年代前后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受专业音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基本训练(发声训练)———歌唱(识谱、范唱、教唱、歌曲处理)。

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深入发展,近年来外国音乐教学法开始传入我国,国外音乐教学法强调即兴研究创作,从观念上促进了我国的音乐教学改革,使音乐教学研究步入了新的阶段。

在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我去郑州参加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培训的时候,有位老师跟我们说了一个外国音乐学院上器乐课的案例,他们打破了常规教学,让每个学生自制乐器,把准备好的乐器放在地上,围坐一圈,老师也在其中,要求每个学生敲击不同的节奏,然后采用自主探索讨论的方式,课上得非常生动,使我深受鼓舞和启发。回来后我尝试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了两个兴趣小组:声乐和舞蹈小组,但根据报的人数来看,我发现一个过去的“遗留”问题,参加的学生几乎都是女生,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调查才知道,男生不自信、爱面子,不愿和女生一块活动。这使我意识到音乐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上好课,更重要的是育人。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对每个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每个学生充分享受音乐,融入音乐获得情感体验才是育人的真谛。

二、研究和思路

1. 明确目标,转变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组织,设计相对稳定而又系统、简化的教学结构。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非专业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非音乐专业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音乐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要彻底改变以专业音乐教育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思路。中小学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音乐教育为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加强对国外音乐教学思想与模式的研究。

本世纪以来产生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流派,对世界音乐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瑞士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独创的体态律动教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次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理论上开拓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研究视野,在实践上推动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进步。美国的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强调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以及螺旋形课程,等等,为音乐教育的研究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创造的柯达伊教学体系,立足于弘扬本民族文化,采用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等手段,有效地造就了大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爱好者。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育,强调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综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表演、赏析、创作等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音乐态度和音乐素质的全面培养。

三、音乐教学策略和理想的课堂状态

1. 德育与美育是音乐教育的灵魂。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中学音乐教育的意义,远远超出音乐教育的范围,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与美育是它的灵魂。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

2. 音乐教学必须生动与主动。

“生动”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形式的生动;二是教学内容设计的生动;三是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生动。只要以学生为主体,即便是枯燥的基本训练,也能变得生动而活泼。“生动”才能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其对音乐的喜爱,才能产生广普的质量与效益。让学生以自我为主,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生动活泼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掘。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主动参与。

3. 重视学生音乐创造性的培养。

音乐教学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教师将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传授给学生。从现代的观念来看,必须把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统一起来,而学生的创造力则体现着更高要求,更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国外音乐教学体系都非常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即兴创作活动。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这方面显然是较为薄弱的。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创造性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特征,创造性贯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

4. 音乐课静态与动态的互补。

传统的音乐课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大都采用一般的静态形式,学生正襟危坐。音乐本身是非语义性的、体态律动学的诞生,使人们对音乐心理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动态更能唤起人的本能,更能触发人的自由联想,有助于引发人的创造意识和行为。静态与动态的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是上好音乐课的较为理想的一种策略。

5. 理想的课堂教学状态。

课堂里教师和学生在与音乐的共同对话交流中情感得到宣泄、个性得到张扬、人性得到回归,在对音乐的欣赏感受中享受阳光般美好灿烂的生活,爱音乐、爱生活、爱自然、爱民族、爱人类,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

一方面从课堂教学直接体现的外在的教学状态看:教师的教态是否自然、亲切、有亲和力、吸引力;教学充满激情、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环节的衔接自然,教学的过程有层次感、有起伏、有高潮,方法新颖,课堂丰富多彩,很少出现强迫的、机械的、枯燥的、重复的教学,能从规范走向自然状态。直接可以观察到的教学效果是学生积极参与的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达到内容目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得到了培养和发挥,学生带着愉悦离开课堂,等等。

另一方面从课堂教学反映出来的内在的教学科学性看,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它包括教学是否符合音乐教学的规律,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特点,目标要求是否到位。内在的教学结果是:学生有深刻的体验,内心感受到真正的愉悦,掌握了教学的基本内容———知识技能,演唱演奏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审美情感和得到升华,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等。

农村音乐 篇5

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红岩二中的音乐教学工作。工作期间,发现当地音乐教学工作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针对问题提出一点如何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见解。

中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经,它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有重要的作用。”

在农村中学的我们应该看到当地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农村中学的学生音乐知识极其贫乏,学生识谱能力普遍较低。绝大多数学生根本不识谱,没有受到过系统的音乐知识教育,因为农村的大部分小学师资力量不足,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无法开设音乐课,有的学校即便开了,也只是课表上有,除此之外,音乐学科没有系统的考核方式来检测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对学生产生不了评价、激励、促进作用。还有农村家长、学校和一些教师也对音乐课有偏见,认为学好语文、数学、英语就行了,学音乐那是不务正业,还会影响学习成绩,加上学校对音乐成绩比较漠视,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消极情绪。

其次,中学课业负担重,每班每周一节音乐课(40分钟)

课时不够,初三下学期就不开音乐课,文化科占了学生大多数时间,因此,教学任务就仅限于一周短短40分钟。教材又没有新颖性更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单

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也缺乏创新和活力,都是一个模式。即:“师生问好—发声练习—节奏练习--教授新歌—反复练习课堂小结”这种模式无法上出音乐课的特色,更谈不上音乐课的“美”和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这种学生基础本来就差的情况下,很难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作为农村音乐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教材、全面分析学生、精心设计教法,在培养学习兴趣上下功夫。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完善音乐课程体系、促进美育的发展,是广大农村音乐教学工作者值得商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中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非常活跃的因素,教师在教学时要选择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通过多渠道、多内容、多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参与情感体验 孕育兴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通过有组织的声音塑

造音乐形象,抒发情感,并以此感染听众、教育听众,因此在教学时要注重参与,强调感受和体验,在感受、体验中引起情感共鸣,孕育学习兴趣,以达到音乐教育“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急剧发生变化和学习压力日趋加重的时期,他们需要多彩的生活,需要情感交流,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他们喜欢的、贴近他们生活的通俗歌曲,如《爱的奉献》、《家乡》、《真心英雄》、《同桌的你》、《童年》等歌曲来演唱,引导他们从音响感知入手,通过聆听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让音乐点燃他们情感的火花,打开心灵之窗,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为孕育音乐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结合现实生活 诱发兴趣

音乐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现代社会生活伴随着大量的音乐现象,如用于节日庆典的礼仪音乐;用于广告、舞蹈的实用音乐;用于休闲、影视的背景音乐等,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由此可见,音乐不仅能塑造形象、表达情感,还能点缀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的需求,它已走出供人们娱乐、欣赏的圈子而体现出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性。

有专家曾做过实验,给母鸡放音乐能提高产蛋量,给奶牛听音乐也能增加产奶量,看来我们需要另眼相看“对牛弹琴”了。再看音乐用于医疗的菜单:《春江花月夜》、《平湖

秋月》、《军港之夜》治疗心情不安症;《匈牙利狂想曲》、《喜洋洋》治疗精神抑郁症;《月光奏鸣曲》、《步步高》治疗烦躁、易怒症等等,结合生活中的这些音乐现象,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主动探究、思考音乐对人生的意义,诱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具体的、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3.丰富教学手段 巩固兴趣

随着中学学科的增加和分化,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会出现不稳定性,这就要求教师要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富有激情,讲授生动、唱奏优美,学生的兴趣会逐渐浓厚并得以巩固。如有位教师在讲授“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时,将音乐作品与学生熟知的历史事件相联系: “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松花江上》;“一二九运动”华北危机——《毕业歌》;“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太行山上》等,这样将音乐、历史相互融合,不仅掌握了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而且也理解了音乐的时代风格,使学生感到这种教学方法既生动活泼,又富有情趣性。

4.运用学科综合 稳定兴趣

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使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在教学时找出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使音乐教学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势,以稳定学生学习

音乐的兴趣。

4.1将音乐学科的不同内容综合。在歌唱教学、欣赏教学及基本乐理教学中,可将音乐的不同知识点相互融合、融会贯通。如歌唱与欣赏结合、音乐理论与欣赏结合,还可以将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与音乐的表现要素(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调试、和声等)相互综合、互相渗透,加深理解。

4.2将音乐与姊妹艺术结合。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音乐的姊妹艺术大都有视觉的可感性或文字的语义性,这些恰好与音乐情感表达的概括性和艺术表现的非具象性相互补充,将其综合不仅丰富了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使绚丽多姿的综合艺术又满足了人的多方面的审美需求。

4.3将音乐与其他非艺术学科相综合。音乐与广泛的文化领域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如音乐与语文中的诗词;音值、节奏与数学中的数量概念;节奏与自然现象、人的生理现象;节奏与体育的广播操、韵律操;音乐的风格特点与其产生的民族、地理、环境、历史条件、语言特点、生活习俗等各不相同,在教学中将音乐与它们综合起来,不仅突出了音乐文化这条主线,而且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了音乐文化素质。

第四、营造音乐氛围 发展兴趣

除了利用音乐课堂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外,教师还可利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初探 篇6

一、从培养兴趣、激发自信开始

一个老师要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你上的课,除了这个老师的教学业务水平高外,还要你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他们就会非常喜欢你这个老师,也自然会喜欢上你的课了。因此,我们平时对学生要给予爱心,不能以高傲自大的大棒去击打学生温暖的心,特别对那些音乐细胞少的,学习弱势的学生,更不能挖苦讽刺和打击,要以人人平等的心理对待他们,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捕捉他们的笑容,极力去表扬他们,鼓励他们的每一次进步和提高,这样,学生就会积极踊跃地参加到我们的教学中,他们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来学习了。我们要尽量去激发他们积极动脑思考,让他们进入音乐到这个学科中,让他们真正入门,入迷。有些学生他们缺少音乐细胞,对音乐不感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唱歌跑调,当他们唱出歌来出现跑调,学生们就会哄堂大笑,他们感到非常没面子,老师就要正面引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主动性。总之,我们作为音乐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要很好地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尽量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学生认清自己在音乐学习中的作用,知道自己在音乐课堂上不单单是做音乐课堂的聆听者,还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音乐课堂的参与者。我在音乐教学中,教音符“1、2、3、4、5、6、7”时,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电子琴,要求每个人都会唱,而且要唱得准确,唱得好听,在试唱练耳时,能唱得来,能唱得准确,能唱得好听。由于音阶练习和试唱练耳的音符都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唱,很容易听,很快就进入到音乐课堂氛围中来了。这样一来,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欲望就很强了,我想尽办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增强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我在教学的时候,也选择一些耳熟能详的歌曲给他们学习,如;《小雨沙沙》、《两只老虎》这些歌曲的音符很简单,经过老师反复地教唱,學生反复地练唱,轻而易举的就能够唱了。

二、从传统的音乐教学转化到现代音乐教学

传统的音乐教学,教师一直习惯于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认真执行预设的教案?学生永远是被指挥者,学生个人体验的时间少之又少,这种教学模式缺乏艺术性、创造性,严重制约着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小学音乐是小学教育阶段中的重要教学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当前小学音乐课程已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掌握《音乐课程标准》的相关目标进行教学,从而创建更加完善有效的小学音乐教学课堂。在教学训练中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选择相应的曲目进行教学,同时还要注意不断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使学生轻松愉快地练习曲目,在快乐中提高自身音乐水平。比如,教学四年级歌曲《白桦林好地方 》时,一改以往老师填鸭式的教,学生跟着唱的模式,用电子白板PPT展示:婷婷的白桦树、碧蓝的湖水、美丽的山峦、静静的草屋、可爱的动物这些大自然美景,把学生带入音乐情境中。老师弹奏曲谱,学生欣赏、小声哼唱,跟着老师反复弹奏的曲子找感觉,学生质疑,发现疑难或是搞不懂的地方,老师提要求,如像:2/2与4/4拍的区分,歌中的f(强)mp(中弱)及>(重音)的处理,还有乐句的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等等问题,师生互动,共同解决。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学生能自己熟练地唱、准确地唱简谱,他们自己跟随老师弹奏的曲子,自然而然地唱准歌词了。四年级的学生,你不用死板地教,只需适当地点播、纠正,基本能完成一首歌曲的要求。我们根据现有音乐设备建构开放?和谐?动态的音乐课堂,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充满青春的活力?

三、从静态课堂到动态课堂教学

课堂氛围要活跃,教学活动要正常展开,是一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过程。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游戏自然就是他们喜爱的活动,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设计一些小游戏在音乐课教学中,让他们能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如: 教学《数鸭子》一课时,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扮鸭子的、有扮小鱼的、有扮老爷爷的,他们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对音乐的极大的兴趣。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我们教师就要根据儿童好玩好动、好游戏的个性特点,把小学的音乐教学与游戏、舞蹈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得学生通过自身的参与,把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让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 蹦蹦跳跳地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活动等多元化因素,极其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更好地引导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音乐情感世界之中,从而促使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并促使他们的音乐素养得到良好培育。

浅谈农村音乐教育 篇7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建议

前言

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的必修科目之一, 同时也是实施美育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也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尤为重要, 它对于青少年的人格塑造、感知力、想象力、智力的开发以及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等等, 都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音乐是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教育界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 学校的音乐教育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部门和学校重视, 而在广大的农村却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绝大多数地方学校的音乐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发展。在广大农村, 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1. 音乐教育在当今农村的现状

1.1 家长、社会、学校关注度的不够

在中国, 广大的农村还处在经济落后, 思想守旧的时代, 应试教育在农村教育工作中一直是围绕的主要方向和目标, 学校把考取大学成为教育优劣的一个评价标杆, 而农民把考取大学当做摆脱贫困生活的唯一途径。

这种应试教育的结果是, 迫使家长把目光更多的投在了升入大学摆脱贫困, 迫使学校把高考升学率作为唯一的最终目标。家长不会把微薄的收入投入到与高考成绩无关的学科, 请家教、上课外辅导班, 而用在音乐上的却捉襟见肘。在学校这种现状尤为明显, 特别是作为学校的教育主管部门, 单纯地追求高考升学率, 几乎把音乐等与高考无关的科目一律拒之于门外, 仅有的音乐课也时常被占用。特别是在中学, 只要是与高考无关的课程, 全部被高考科目占用, 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 音乐课就沦落为“副科”不被重视, 成为教学的附属品。

1.2 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决定一个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与教师资源的水平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农村中小学中, 音乐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整体素质较低。在音乐学科师资配置上, 农村学校目前还是很缺乏, 尤其是小学, 在走访调查中发现, 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音乐课, 就连兼职教师也不存在。在音乐教师中, 专职教师少, 其余大部是兼职教师, 而就是兼职教师其专业技能也十分薄弱;有的学校还把能力低音乐基础差的教师安排来讲授音乐课, 这不仅打击了音乐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 还严重削弱和影响了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水平。

1.3 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设备严重不足

一个学校或一个部门要改进教学方法、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设备、教学用具是学校教学工作重要物质保, 有了这些物质保障, 教学工作才能得以正常的开展。由于大部分农村学校对音乐课不重视, 没有改善音乐教学设施的经费, 也没有改善的想法。绝大部分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十分简陋, 有音乐教室的学校寥寥无几;有的学校甚至连最基本脚踏风琴也不具备, 更谈不上钢琴、音响器材等现代教学设备, 有的学校宁花五、六千元钱买一盏吊灯, 也不肯花两、三千元钱买一台电子琴。至于《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的“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利用其视听结合, 声像一体, 形象性强, 信息量大, 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育教学服务”, 在农村中小学当中只能成为一纸空谈了。

1.4 农村中小学学生感知能力低下

造成农村音乐教育教学质量下降, 主要是因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管理的薄弱, 教师的极度缺失, 还有教育教学设备的简陋和不足, 同时这些方面也大大地影响了制约了农村广大学生感知能力。中小学音乐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在农村学生当中, 这三个方面来说没有一个达标。95%的学生喜爱音乐课, 但是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知识知之甚少, 在调查的学生中仅有10%的学生识五线谱;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大部分的学生不识谱;对节奏、节拍、力度表现力等全然不知;喜欢流行歌曲的学生居多, 对古典音乐基本上没听过, 更谈不上理解。

2. 改革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几点建议

2.1 对音乐教育树立新的观念

要改变当前农村音乐教育的状况, 应首先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 广大社会、家长、教育部门都应加强对农村音乐教育的重视, 各级管理部门, 尤其要更新观念, 加大对音乐教育的重视。改变音乐教育在农村可有可无的附属品的观念。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 并适当纳入到考试行列, 让农村音乐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起来。

2.2 建立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教育的任何变革都要通过教师来完成, 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根据广大农村教师严重不足的现状, 加大对音乐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力度应提到日程上来。第一, 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各学校可以向音乐师范院校输送教师进修。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教师寒暑及业余时间开设短期性函授班和培训班。第二, 提高教师地位, 在评职晋级等方面应平等对待, 不应根据教科目进行选择, 保证不受歧视。第三, 提供教学研讨机会。给教师提供交流经验的机会, 鼓励其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活动。钻研业务, 研究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2.3 完善教学设施、优化教学环境

第一, 完善教学设施。齐全的教学设备是教学得以正常实施的基本保证, 学校应设法加大音乐教育方面投入。首先应配备音乐教学的基本设施, 如:教学用具、音响设备与音响资料等;再配置一些乐器, 如二胡、手风琴、钢琴等。可通过单位投资, 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

第二, 优化教学环境。在抓好教育同时, 要开展成立第二课堂、兴趣小组, 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文艺活动, 创设一种强烈的音乐氛围。如组建合唱团、舞蹈队、器乐队等, 以发挥中小学生们的天赋和特长。利用有限的条件, 制造音乐氛围, 如:校园广播站, 学生集会、做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都离不开校园广播, 很多学校的校园广播, 几乎每天都是那首陈旧的歌曲在回响, 令人一听就厌。

结语

浅谈农村的音乐教育 篇8

究其原因, 根源诸多。其一, 农村中小学领导、老师和家长的重视不够, 重升学率而轻美育。其二, 缺乏有一定音乐素质的教师和各种设备。其三, 农村学校的学生得不到社会和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生对音乐知识一片“空白”。

作为一位普通教育工作者, 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努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等出发, 如何使我们农村音乐教育走出低谷、踏上正轨, 对这方面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是我们的责任。多年来, 根据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和积累, 我认为要真正地改变农村音乐教育面貌, 做好如下几个方面极为重要:

一、改变传统观念, 摆正音乐教学的位置

音乐课是艺术教育的重要课程, 但不少学校, 特别是农村学校, 根本没有意识到实施音乐课程的重大意义。很多学校把追求升学率作为唯一的目标, 并把考试成绩排名, 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工作业绩的主要标准。音乐美术不列为考试科目, 不少教师为评优争夺名次, 一心“扑在正课上”, 甚至霸占了音乐课, 改上所谓的“正课”。有的班主任甚至不同意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文艺活动。有一次, 江州区举行中、小学生文艺汇演, 要求每个学校有一支合唱队、一个舞蹈队、一个独唱和一个器乐演奏的节目参加比赛。当时我已经选好了学生, 想利用课外时间来进行排练, 可是不少的班主任都不想让自己班的学生参加排练, 甚至一位班主任的话让我感到非常心寒。记得那天的第八节活动课, 我到该班叫有节目任务的学生 (学生均是自愿报名的) 下来排练, 当我把来意说明时, 该班主任很不友好地说:“我们班不需要艺术, 你走吧!”。说实在的, 当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此外, 初三的学生基本没有上过一节音乐课, 领导、老师都觉得音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是浪费时间。

除了学校领导老师重视不够, 家长一味地要求孩子考个好学校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评价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就是试卷上那鲜红的分数, 反正分数是越高越好, 根本就忽视了素质教育的意义。让孩子每天面对的都是枯燥无味的课本与作业。因此家长这个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二、缺乏专职教师, 音乐教学设施落后

(一) 缺乏专职且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的教师

相当一部分学校学期开始便将音乐课如买猪肉配猪肠般, 将音乐课配搭给各科任老师。也不管李老师、张老师, 究竟谁能教, 或谁的专业对口、谁能教好, 一概不予以考虑。因为有些老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传授和训练, 上课随心所欲。有些抄几首流行的影视歌曲或某明星所唱的歌曲进行教唱, 甚至连简谱也不用教。每节课四十五分钟, 师生一“喊”一“和”, 同样完成了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 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 音乐教学设施、设备落后

现在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学设施相当落后, 大部分学校还是古老的的风琴, 上课就要学生抬着风琴或电子琴到教室上课。其实, 音乐教育教学其手段的多元化, 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如节奏的教学可以用锤、击鼓、敲桌子、拍掌、画线段、发声音等多种训练方式、方法或措施。但如何使这些看不到、摸不着的知识能更直观准确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收到较好的效果?购置一定的音乐教学设备, 或尽可能配套是很有必要的。

三、培养学生学习音乐技能技巧的兴趣

从教十几年来, 我一直在乡镇中学任音乐教师, 发现学生的音乐基础实在太差, 特别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因为刚从各个村小升到初中, 连几个简谱do、rei、mi、fa、so、la、si也对不上号, 节奏混乱, 跑音跑调, 更别提什么时值、音乐感了。如果按教材教纲要求对学生说什么音符、节奏型、休止符等一些最简单的音乐名词, 犹如“对牛弹琴”。因为他们对音乐基础知识、技能技巧的认识完全是一片“空白”。

学生基础差就更要抓基础。音乐技巧技能训练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不可能一步登天。首先, 教师要认真根据教材教纲要求, 结合学生的实际备教具、定教法, 领会各课教材内容, 从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着手上好每一节课。例如, 教唱简谱do、rei、mi、fa、so、la、si的时候, 我叫上七个同学到讲台前一字排开, 第一个也就是最矮的叫do, 依次排列到最高的叫si.先从do往上唱到si, 再从si往下唱到do。然后再把七个同学错开, 让同学辩唱, 或者唱mi叫mi的同学就上前一步, 唱到do叫do的同学上前一步。其次, 反复地训练, 直到do、rei、mi、fa、so、la、si唱熟为止, 克服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无教学目标、随心所欲的思想倾向。四十五分钟结束, 教师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学到了什么?培养了学生什么能力?这是教学中最起码要求的。教学生唱熟一首歌容易, 但怎样才能使学生会唱一首歌, 这才是难点, 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因此, 务必抓好学生的基础技能训练, 即学生识谱能力的训练。识谱才算识唱, 才算识曲。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识谱呢?其中含着节拍、节奏、调号、调式、唱名、音符、强弱、句段、韵律色彩等一系列的知识。所以作为一位音乐教师, 这些知识在课堂中是不可忽视的。此外, 开展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教学, 以培养学生的兴趣, 如成立歌咏队、文娱队、仪仗队或器乐合奏小组等。同时进行多种类型的音乐比赛, 如合唱、跳舞比赛、卡拉OK比赛、乐器演奏等。这都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的有效手段。

如何创新农村特色音乐教育 篇9

一、培养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 欣赏名人故事、乐曲、影视作品。

(1) 教师布置课前作业,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书籍、报纸、电视、网络等途径调查音乐名人的故事, 并进行总结、整理, 然后每小组分别将各自的调查结果与同学分享, 同学听后进行分组讨论, 说出自己的感想、感受, 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

(2) 教师课前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选取爵士、灵魂、舞曲、乡村、摇滚等不同风格的音乐, 在课上为同学们放音乐, 让同学们接触不同风格的音乐, 更加全面地学习音乐知识。

(3) 教师选取、剪切影视资料、音乐片段、MV, 课上为学生播放, 使同学更加深入、全面地进入音乐世界, 在音乐的天堂里自由翱翔。

2. 师生互动, 在游戏中学习音乐。

教师在课上组织游戏, 师生共同参与, 如:“拍案传花”, 只需准备一件十分普通的道具, 如书本、水杯等, 由参与者顺序传递, 传递过程中, 有一个“中立者”, 他背对着游戏者拍击桌面, 拍击的过程中道具一直传递, 停止拍击的同时, 道具也停止传递, 道具在谁手中, 谁就上台表演节目———唱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

二、寻找并熟悉生活中的乐曲

1. 走近自然, 聆听自然。

大自然中蕴含着最美妙的乐曲, 走近自然, 聆听自然, 可以使同学们更加热爱音乐。农村学校相比于城市有更加便利的条件, 更加贴近大自然。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 组织、带领学生去田野、河边、树林、草原等地寻找大自然的声音, 潺潺流水、幽幽鸟鸣, 飞鸟自空中划过, 鱼在水中穿梭, 清风浮动树叶, 蝗虫蹦过草原, 每一处都是大自然的声音, 每一处都是优美的乐符。从而让同学们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用心去聆听, 用心去感受, 用心去体会, 用心去总结, 用心去记录, 在大自然中受到启发, 源于自然, 而后融于自然。

2. 社会也是交响曲。

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 让学生去音像店挑选自己喜欢的音像制品, 回到学校后, 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换, 听不同风格的音乐、歌曲, 并和同学一起交流、讨论, 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喜爱音乐, 而且促进同学间友好团结。

三、培养学生想象、表演和创作能力

1. 走进音乐世界, 在音乐中感悟。

“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 音乐是一种甚至是多种情感的表达, 是一个人的情感, 是一个人的生活状态, 是一个人眼中的世界。教师课前选取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课中为学生放音乐, 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音乐, 根据音乐想象, 音乐播放完毕后, 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对各自想到的意境进行描述、讨论, 每节课都做练习, 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2. 走进音乐世界, 在音乐世界中起舞。

音乐不仅是听觉上的感知, 而且是视觉上的展现, 更是视觉与听觉相互结合产生的完美效果。所以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音乐的听唱能力, 还要着重训练学生的即兴表演能力。教师在课前选取多种音乐作为多媒体课件, 在课上为学生播放, 引导学生根据音乐表现出的意境想象出一段独白、一幅画面、一个场景或是一个故事。音乐结束后, 教师找不同的学生到讲台上去表演, 可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或由音乐想到的读白、画面、场景或是故事, 最后由全体同学进行发言或讨论, 交流各自的想法和感受, 由此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3. 走进音乐世界, 在音乐中创造。

音乐可以反映人们的内心世界, 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一个人在听什么样的音乐, 都可以知道他的内心是什么样的感情———得意、失意、悲伤、快乐还是其他什么。在这一方面,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音乐天分不同进行不同的指导与练习, 比如说对音乐很敏感的学生, 可以单独为他们安排一些任务:让他们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并选取有意义或是十分特殊的事情写出一段歌词, 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 为各段歌词谱曲、伴奏, 完成一首歌曲。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还能帮助其养成独自创作歌曲的好习惯。

四、举行各种音乐活动

歌唱比赛不仅仅是对学生音乐感知的考验, 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 加强竞争与合作意识。乐队是一个组织, 更是一个家庭。教师在课余时间帮助部分天分好的学生组建乐队, 演唱自己的歌曲,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演唱和创作能力, 还能够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友善。

五、校园音乐, 和谐生活

让农村音乐课“活”起来 篇10

一、遵循课程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要遵循课程理念,提高对音乐教学的认识,真正把音乐素质的培养和锻炼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紧抓好。目前音乐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也就是对音乐教学的认识出现偏差所造成的。长期以来,音乐课程作为一门非主课而不受重视,特别在农村学校显得更为突出。音乐课程一般都是每周2~3节,课时虽不多,但如果真正利用好了,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可以达到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仅有的2~3节课大多被其他课占用了,并没有让音乐课开展起来。纠正这种对音乐教学认识上的偏差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

二、利用美育因素,增强德育功能

教育家蔡元培提出,所以美育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这充分说明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应该以美助德的发展。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也流进校园,但却不是都适合学生演唱,其中不少音乐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音乐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挖掘好教材的美育因素,让学生知道宜唱什么歌,不该唱什么歌,教会他们选择歌曲,一首好歌,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激励一代代人为歌曲中所表现的理想而奋斗。如《国际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少先队队歌》《我的祖国》等一些积极向上的歌曲,能通过自身强烈的感染力激励人们从中受到教育,奋发图强。音乐教材中,许多歌(乐)曲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每首作品都展示了一幅美的画面,让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美,并跟随作品进入音乐意境,使他们在音乐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会正确的发声,规范言行举止

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优美的姿势。有端正的坐姿和规范的站姿是学唱歌的第一步,只有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才能发出正确的声音来。如果坐姿、站姿不规范,就不能用好气息呼吸。如在发声练习时,学生会出现抬高肩,伸下巴、吸气时会有响声,经过长期训练,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不会出现以上现象,发声自然正确。长此以往正确训练,学生的坐姿、站姿就会显得端庄而优美。美妙的歌声会陶冶情操、规范言行,会发出美妙歌声的人,他的言谈举止一定得体大方,表现出良好的修养。热爱音乐的人,他是用歌声去表现生活、表现内心的喜悦,用歌曲的意境去感染人和教育人。因此,教育学生热爱音乐,也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

四、唱、打、念、吹结合,培养创造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为了使全体学生亲自体验并参与其中,利用奥尔夫愉快教学法中高年级学生进行唱、打、念、吹结合的方法,如在训练《母鸡叫格格》这一练习曲时,先让学生用学过的音乐知识观察分析,找出节奏规律做练习铺垫;然后分声部进行视唱练习,待唱熟练流畅后进行二声部合唱,最后进行竖笛合奏练习,达到了和谐的效果。接着归纳这条练习中出现的节奏和旋律进行引导,通过这些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模仿练习中的节奏规律自己重新创作、编排节奏、旋律、自打节奏、自唱旋律、自念、自吹竖笛,进而将学生分四组讨论,让学生进行重新合奏。第一组自唱旋律,第二组用竖笛吹旋律,第三组念节奏做动作,第四组用打击乐器配合敲节奏,这样各种声响重新组合,创造出了美妙的合奏效果。也让学生明白美是可以自己创造的,并体会到团结合作的力量,并从中体会到创造美的魅力。每个学生都亲自参与了实践,他们配合默契,如临其境,增长了音乐知识,同时也滋长了对音乐的喜爱之情,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从而使他们创造美、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对今后学习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课堂以美激趣,激发学习欲望

音乐教室是学生的音乐乐园,优雅、整齐、美观的环境会给师生带来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氛围,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在钢琴上摆一盆绿色植物,使教室充满生机,墙的一面用各色吹塑纸剪贴成动物贴画:弹琴的小松鼠,吹圆号的小熊,跳舞的小兔……构成美妙的森林演唱会。另一侧中心位置是“我型我秀”的红花台,可以激励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张贴音乐家画像,使学生了解认识音乐家,并产生热爱音乐的思想。学生在紧张的文化课之后,迈进音乐教室的一瞬间,无不被这优美而富有艺术情境的教学环境所感染,犹如进入音乐的殿堂。感到欢快与美好,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其自觉、愉快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

六、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以美润心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消除学生心中对音乐课的种种顾虑,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保持良好的情绪,注重自己的语言艺术,将自己的快乐情绪“传染”给学生:幽默的语言,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有趣的动作都毫不吝啬地奉献给学生,让学生和教师走得更近,这样学生才能更喜欢音乐课。小学音乐教材大多是文情并茂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形象,每一首曲子都能展示一幅美的图画,给人以视觉美和听觉美。教唱歌曲决不能单纯地教学生唱会一首歌,还要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感受到美,受到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教学《嘀哩嘀哩》这首歌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课前让学生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上课时,教师导言入题:都说春天是五彩缤纷、百花齐放的季节,那么,春天到底美在哪儿?同学们,你们找到春天了吗?因为有过切身体验,学生踊跃发言,迫不及待地向大家介绍自己找到的春天。接着,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景象,并富有激情地朗诵:山青了,树绿了,小草偷偷地探出小脑袋,柳树吐出了新芽,小鸟在枝头上唱着动听的歌,春姑娘把鲜花撒向大地。春天再次映入学生的眼帘,他们被这迷人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至此,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并将这种情感带到歌曲学习中。在美的情境、美的享受中学会了这首歌,真正体会到歌词美,旋律美,春天更美。创设美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美景中,从而感受音乐,达到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教育目的。

七、在实践中体验美,让学生以美导行

音乐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使德育潜移默化,沁人心脾。如在合奏合唱排练中,因为乐队、合唱队是由多人组合,这就需要大家心齐才能奏唱齐,另外还要讲究多方面的配合协调,才能把艺术性很强的音乐作品完美地表现出来。在这一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让学生“以美导行”,教师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共同搭建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活”起来。

八、利用兴趣小组,培养音乐兴趣

课堂上让学生按兴趣来组成学习小组,自己组织开展活动。在这种学习形式中,学生的音乐兴趣得到提升,音乐技能得到提高,在互相学习实践中个人的兴趣又得到了拓展,如,乐器小组研究为歌曲配伴奏,同时还能研究编配技巧。课堂上他们还可以自己学着制作乐器,用各种材料制成不同形状的串铃、鼓、沙锤等乐器,虽然这些手工品看起来很粗糙,但处处折射出他们的智慧。节奏小组在寻找歌曲节奏时,他们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学习方法,进而在同学间产生共鸣。另外,还可以组成唱歌兴趣小组、舞蹈兴趣小组、配乐朗诵小组等。有了这些兴趣小组的参与,音乐课堂就变成了一个立体的学习空间。

九、组织游戏活动,巩固音乐知识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游戏是他们乐此不疲的活动,教师应该很好地利用低年级学生特有的对集体活动的热衷和积极参与的热情,将学习内容与多样活泼的游戏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共同完成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体会集体的凝聚力,分享成功的喜悦。在一个个愉快的游戏中,学生不但舒展了肢体,激发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欲,并为自己融合在一个闪耀着创造火花的大集体中而感到热情高涨,兴趣盎然。如在课上训练听觉能力时可设计“听听这是什么乐器声”的游戏:在帷幕内打击、演奏不同音色的乐器(或利用电子琴),让同学们来猜。低年级可选用音色差别较大的乐器;中高年级可选用音色差别较小的乐器,或利用电子琴音色库所包含的各种弦乐和管乐。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乐器知识,了解到各种乐器表现不同情感的功能,而且大大提高了视听能力。

十、使用多媒体,给课堂注入活力

低年级学生经验有限,生活中的形象再现做得越明显越具体,对他们的思想影响才会越强烈。如在学习乐理知识的时候,学生往往感到乏味无趣,教师在教授这部分知识时也感到吃力。那么如何使乐理知识的教学变乏味为有趣呢?使用多媒体手段进形象化教学就是一个好方法。如音乐欣赏《快乐的小熊猫》,可以这样处理:边放音乐,边利用多媒体播放小熊猫的形象,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洞察深层的意境,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精心保护他们,和动物朋友友好相处。让学生在理解音乐概念的同时,也真正体会到音乐概念的内涵。由此可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给音乐课注入活力,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上一篇:营销职业岗位能力下一篇: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