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的策略

2024-05-02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的策略(精选12篇)

篇1: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成果 禄丰县舍资小学

李桂兰

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我校进行了《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立项以来,在县教育局教研室的指导和帮助下,校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严格管理,认真研究,大胆实践,经过一年的研究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经验,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习作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习作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小学阅读教学中要实现“读写结合、从读学写”目标,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有很高的要求:一是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文本,要在把握文本主旨、感悟人文内涵、体会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要领悟其在表达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即既要弄明白文本写的是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还要弄明白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中,既要有效指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使他们受到人文熏陶,又要引领学生领会课文遣词造句(语言)、结构(布局谋篇)、表达(技巧)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这就是说,新课标、新教材要求的小学阅读教学,既要求教师巧妙地帮助学生去“悟”道,并将“道”(人文精神)内化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去,更要求教师启发、引领学生去了解、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文章来向我们阐发这个“道”的,文章是如何选材剪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超承转合的,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等。基于上述思考,我们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对“读写结合、从读学写”教学模式和策略进行了以下初步探索:

一、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读写结合的实效性

精读课文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理解内容→精读,品析词句(语言表达)→实践,迁移运用”。前两个环节侧重于引导学生感受文章内容、人文价值,后两个环节则侧重于体会写作特点、运用内化。在一节课内紧紧抓住“读”和“写”两条线,选好读写结合的“点”,使“写”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就能从而有效实现读写结合的时效性。教学中还要设计出适合于不同阅读课型、不同类型课文、不同学段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模式变式,如对于写法有特点,且学生学得来、用得上的课文,像简单的说明文,可以采用“了解内容、领悟写法、尝试运用”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具有操作性、实效性、多样化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群已达到教学艺术的创新境界。

二、优化教学操作策略,提高读写结合的实效性

策略是一种教学的谋略,是一种教学的高超艺术,找到初步的读写结合的“切入点”,优化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的:“一种教学策略方法是一把钥匙,各种教学策略方法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怎样才能做到“活”呢?这就要求教师博采众长,走自己的路。

(一)读写结合的教学设计策略

1、教师在钻研文本、构思教学时,要重点思考:阅读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达情感,又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中遣词造句的特点、作用和效果,也就是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和效果。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语文教学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尾,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他还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

2、教师在钻研文本、构思教学时,要重点思考:阅读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达情感,又要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在布局谋篇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也就是要结合典型课文的阅读教学,有目的地引领学生感知、揣摩文章在篇章结构、布局谋篇、表达顺序等方面的特点和作用,并在平常的习作实践中加以运用。

3、教师在钻研文本、构思教学时,要重点思考:阅读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达情感,又要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既有利于让学生逐步积累一些表达方面的知识,又能促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二)读写结合的的教学实施策略

1、在阅读教学中巧向课文借“生花妙笔”

(1)巧向课文借“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命题。新课程习作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命题、自由表达,可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给自己的习作命题。怎么办?最捷径、最有效的策略是指导学生向教材借题目(学会给自己的习作取名字),因为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题目很典型,可归类指导。比如:有以中心思想为题的《匆匆》《尊严》;有以写作对象为题的《黄河是怎么变化的》《桂林山水》;有以主要内容为题的《文成公主进藏》《圆明园的毁灭》等。无论哪种题目,都有独特之处,都可以揭示一种独特的文体形式,引导学生在借鉴中学会命题,是阅读教学的应有之责。

(2)巧向课文借“选材”,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素材。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平时也有不少的积累,可一习作时就感到“无米下锅”,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还缺乏发现素材的眼睛。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选材很有特点,引导得法对学生有启发作用。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写的是多么常见的家庭,捕捉的又是多么新颖的写作素材;《钓鱼的启示》表明,生活中也有大道理,小事不可小视。教学中教师只要巧妙点拨:“你经历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育方式吗?”学生就不难领悟。

(3)巧向课文借“语言”,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应该由语言的理解、记忆和语言的运用、表达两个环节构成。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一方面要引导他们通过品读感悟、摘记积累等方式进行内化,一方面又要及时地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让他们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驾驭能力。如:写春天时可引导学生运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粉桃出墙来。”学完《全神贯注》、《鱼游到纸上》等课文后,及时引导学生写一个做事投入、专注的人,文中对罗丹如痴如醉动作神态的语句,对聋哑青年“呆呆地、静静地”看鱼时的神态,“一会儿……一会儿”画鱼时的动作,这些精彩、优美的语言,都可指导学生直接地、尽情地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2、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模仿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

“仿写”是指导学生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作文的目的,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仿写的范例就是写作规律和模式的具体化,是“形象化的写作理论”,是小学生认识写作规律的感性材料。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以范例的章法为章法,依章循法地引导学生从事写作练习,通过对范例进行分析、理解和仿写,从而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能,增强写作能力。指导学生仿写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篇2: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的策略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叶圣陶先生说得好:“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一个关键

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这些兴奋处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简而言之,即:情动笔动——品美写美——妙趣横生——别出“新”裁。五个策略

在我校第二期研究课题的引领下,我们五年级语文组确定了“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训练点,在广泛的生活中进行有效地读写结合训练”这一研究主题。在探索与实践中,我们 总结出一些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课外的有效的读写结合策略,与大家共享,不足之处,欢迎指正。策略1:读前先写,赏文作比。

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先把习作内容布置下去,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水平先试作。教师根据学生练笔完成情况,结合读写训练点,在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语言文字,在切身的对比中感受作者语言的表现力。这样做既合理地使用了教材,又联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够科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一种任务驱动下的读写结合。如在学习《巩乃斯的马》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请用自己的语言去表现教材插图所呈现的“马群奔跑”的场面。因为有了课前的写,学生们带着审视、对比、欣赏、迫切学习的心态深入语言文字,感悟更深刻。策略2:课前读后感

读后感是读写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在平时教学中,运用得较保守。老师们总是把读后感变成课后感,老师进行全批详改。如此一来,对学生而言是个负担,他们不愿写;对老师批改而言也是—种负担。我们完全可以把写读后感更灵活地布置成课前预习作业,随意地让学生自由写感受和想法。老师用划览的方式阅读,重在留意文中的“思”。写课前读后感,对于学生而言是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真正把预习落到实处;对于教师亦有摸清学情,以学定教的帮助。这种策略适用于易使学生产生不同观点的文章,教师可以从多元观点的交织中导入新课,也可以让生成的矛盾思想贯穿教学过程,顺学而导,最后达成对文字本真的认识。如:在了解了学生对《枫叶如丹》的初读感受后,我是这样开课的:“《枫叶如丹》,有人感悟到自然之美,有人感悟到生命成长的过程,有人感悟到童年的快乐,还有同学告诉我,他好像感受到了什么,又很迷惑。作家袁鹰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就让我们走进《枫叶如丹》,用心聆听。”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就以学生初读所感受到的“自然之美”“生命过程”“快乐”“迷惑”作为话题,深入文本展开讨论:你是从哪些描写感受到的?还有不同的理解吗?。。。再由句子深入重点词,联系前后内容进行对比,在步步深入的理解中有感情地读,最终感悟到文本的真正内涵。策略3:课中批注

这是读写结合最随意的形式,一边读一边在有所感有所想有所思之处做上批注,便于读完后整理自己的思路。这既是一种读书方式,也是—种学习工作的能力。此时读是在理解、比较、质疑、联想、创造中的读,是较高层次的读,批注则是充满思辨的写。如《海市》是一篇文辞优美、情感细腻、含义深刻的散文,因为喜欢,我们用了两节课细细品读,最后,我们尝试用诗意而哲理的语言在书页上留下心中的感动。夏珑升写到:“虚幻的微笑,真实的苦恼。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热爱这真实的世界。”马仁涛同学是这样写的:“梦幻再美,它也是虚幻的,让我们到真实的世界去寻找快乐吧。” 策略4:锤炼小标题

写提纲是本期的一个阅读训练要点,拟小标题也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语言实践活动——小标题既要紧扣课文内容,又要推敲用语的表现力。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拟的小标题被大家欣赏,所以在用字上煞费苦心,讨论时都据理力争,这种场面我们戏称为“竞标”。如《管道》一文第3部分:柏波罗的管道完工了,布鲁诺失去了提水的工作。围绕“朋友失业”“好友失业”“老友失业”三个小标题展开了争论,最终,后者胜出,因为大家分析认为:“老”字既能表现他们多年的朋友关系,又能让人联想到布鲁诺苍老、疲惫的样子和苦闷的心态。策略5: 仿写

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句式、立意、构思、结构或写法等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仿写有两个层次: 1从仿起步——模仿阶段

学习《他发明了什么》,学生练习用总分式写一段话,并用分号分隔几个并列的意思。学习《我喜欢》,让学生仿写两段话,体会散文的韵味,感悟生活的美好。学习《我们的错误》这首诗,可让学生仿写两个小节,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习《鸟儿的侦察报告》,可仿拟人手法,完成第5份特殊的侦察报告。如《第一场雪》一文,雪后图文质皆美、情文并茂,很多描写方法值得模仿,特别是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就可让学生再写雪景图,定会增色不少。李老师的教学中就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让孩子们也当摄影师,用简笔画“拍”雪景,用文字写雪景。宋飞扬所“拍”照片取名《雪蝴蝶》:“大朵大朵的雪花好似千千万万只蝴蝶,自由自在、慢悠悠地往下飘,像天官叫来的小天使,亲吻着久别的大地。”冉心志所“拍”照片取名《欢乐大道》:“雪像一床被扯碎了的棉被,纷纷扬扬,漫天飞舞。雪花像一只只玉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不时变换着脚步。孩子们在铺满雪的大道上堆雪人、掷雪球,与雪花共舞。”薛泮泮所“拍”照片取名《玉树琼枝》:“在这寒风凛凛的冬天,雪花纷纷扬扬,如天鹅弹落的华羽,潇潇洒洒;似仙女剪碎的祥云,密密麻麻;如玉人摇落的梨花。在这大雪中,毫无生气的树木变得银妆素裹,融入这茫茫白雪之中。” 2从仿到创——创新阶段

如果说低年级的模仿是读写结合的基点的话,那么,中高年级就应该把“创新”作为读写结合的支点。培养学生写作上的创造意识,是使读写结合从根本上得以实现和超越的一个转折点。

篇3: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一、重视读写教学,培养读写结合观念

学校可以借助广播、校园报、学生会议等形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播放一些与学生读写教育有关的信息和内容,发挥宣传的积极作用;在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时,教师可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向小学生展示一些与读写结合有关的视频,促进小学生对于读写结合方式的认识和了解,了解其基本要求以及应用目的、意义等;学校应该主动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深入进行交流,引导家长充分认识和了解读写结合方法对于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让家长发挥其对于小学生读写训练的监督作用,打造良好的读写结合环境。

二、全面分析教材,明确读写结合点

首先,站在词汇的角度上,主动引导学生采用精读方法, 仔细琢磨和研究文章中某个词语使用的目的和作用,让学生思考假如以其他词汇替代该词语,是否能够具有同样的表达效果,使学生在此类比较当中感受到行文用词的重要性,培养严谨用词的语文学习观念,为其写作训练的开展提供良好的词汇保障。其次,站在标点符号的角度上对小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因为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性教育的范畴,标点符号的运用在该教学阶段占据重要比重,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标点符号的具体用法,研究其在情绪表达上所发挥的功效,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打下良好基础。最后,站在文章结构视角上,引导学生综合分析文章的具体结构,明确不同结构文章存在的差异,为小学生写作训练中的写作布局提供参考。

三、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加强读写结合教学

教学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要积极转变过去的传统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充分促进阅读训练以及写作培训的有效结合, 达到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的目的,同时改善语文教学效果。例如,在《秋姑娘的信》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可以先要求小学生自己阅读几次文章,尽可能将其完整背诵,为其具体应用提供保障;其次,保证学生熟悉该文章后,针对文章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从文章写作特点、具体内容以及中心思想等方面全面解析,让学生明白课文中的“秋姑娘”是一种拟人的手法,并不是现实中的人,而指的是季节中的秋天,鼓励学生在语文写作过程中效仿使用此类拟人写作方法;再次,该课文中阐述了秋姑娘给大雁以及松鼠等动物写信的过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具体的通信对象,例如,给长颈鹿等动物也写一封信,老师可以针对信的具体格式以及内容提出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的同时,加强对小学生的写作训练,该方法有利于带动小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并思考文章的具体写作方式,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促进阅读与写作的充分结合。

四、注重作业设计,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

必须将读写结合训练扩展至课堂之外,尤其要加强作业设计中的读写训练。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课内阅读的前提下对阅读进行拓展,之后再从阅读训练进阶至写作培训。例如, 在学习《赵州桥》一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围绕“桥”这一中心开展全面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借鉴文章的写作手法对自己周围的桥架进行写作。又如,在针对《九色鹿》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对课外作业进行开放性设计,要求学生扮演“小小评论家”,针对文章中相关人物的具体形象进行综合评价,此时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看法以及观念,部分学生在写作中认为九色鹿十分勇敢,部分学生则认为它十分机智。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其自主思考能力以及文字组织能力,真正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篇4:关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阅读教学;写作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346-01

一、读写结合的误区

对于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方法很多,很多教师也对这个读写结合教学法很认可,但因各学校的教学进度或者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加上教师的教学经验、解读课文的深浅度等不同的原因,在读写结合教学难免出现一些教学的误区。

1、因读而写

小学阶段是学生言语能力的动态形成阶段,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因读而写,即建立在“仿”的基础上。如学了写景色的课文,就要求写关于景色的文章,学到写人的课文,就要求学生去写人的文章,这样下去,学生养成一种依赖行为,也就是读到什么才能去写,没有学习到的内容就不会写,这种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就使学生情感、思想的因素形成了很大的局限,不利于语文的学习。

2、随意性地读或写

阅读积累对于写作是必要的,但由没有选择性,到处乱读也是不能写得好,还需要教会学生观察。莫泊桑拜福楼拜为师学写作,福楼拜却叫莫泊桑看了三天的马车,莫泊桑疑惑不解。福楼拜循循善诱,告诉他要能善于写,除了多读书,还要仔细观察,多角度看、关注细节。只有这样,你才能把看到的东西写活了。

二、读写结合的途径

阅读是一个多方面吸收的过程,读是写的基础,写从读中吸取养分。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培养辩证的思想方法,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审美修养;读可以使学生开拓视野,积累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文化素质;读可以为写提供良好的方式和借鉴。

1、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以读促写首先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即多读,指读的篇章多,也指读的遍数多,以至熟读成诵。但应该强调一点,这样的阅读不是指机械的“死读”。阅读课文或别的优秀文章,主要是学习理解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阅读,要使学生懂得怎样选材、组材,怎样确定中心,怎样谴词造句。以读促写还要多做笔记,灵活运用。将一些对自己作文有用的材料摘录下来,归类整理,经常翻阅。运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使之变成自己的阅读储备,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对于小学生的读写教学,首先低年级要求写句子或者写话;中年级要求写短文,以至高年级写篇章,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读写结合中“点”的恰当把握

不论是阅读教学时的积累、练说还是写作,抓准文本的读写结合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激活儿童的情感记忆,是构建高效互通的读写结合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并把握教材特点,将学生解读文本的兴趣关注点、文本意韵内涵的侧重点、语言范式的练习突破点尽可能地整合在一起,这样的读写结合才可能是最优化的。

同时,在选择读写结合中“点”的时候要考虑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以确定不同的习作训练形式。如中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观察与发现新生事物,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动物、景物、人物以及事物描写的指导,使学生从范文中学习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和典型性,以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心与捕捉筛选信息的能力。

3、读后续写或写读后感

在进行语文读写能力的教学中,可以把课文中的情节继续外延,配合自己的想象,进行续写课文的训练。

同时,在教学训练时,要以理解和对课文的把握作为基础,挖掘课文中潜在的丰富情感、写作方法和表达特点等多方面的资源,调动学生最大的表达欲望和能力兴趣,使得学生的作文水平在自由表达和不断的模仿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对学生进行写读后感的训练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4、培养良好的读写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入一门学科展开学习任务的第一任老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实施读写教学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年段特点、自身基础、课文内容、语言特点等因素,合理运用读写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中感悟语文,理解语文,应用语文,使语文的学习不仅有趣,而且有用。

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从图片入手,对事件、文字有了感性的认识,不仅训练了遣词造句、看图写话、合理想象的能力,还在写话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了华佗医德的高尚。由于读写训练是基于了学生的兴趣点,语言训练因此不再孤立、机械了。

5、培养学生用语意识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读写结合,将“读”“写”两种能力放在一起,是因为二者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

从“读”到“写”,是一个理解,积累,内化,到运用的过程。注重读写过程中语言的积累和内化的能力培养,有助于形成有效的学习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读写能力的培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读是吸收知识的源泉,写则是释放知识的途径,只有读写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要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理论学习,多阅读,多思考,从实际出发,才能沿着正确的学习方向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 焦海霞.读写结合 言意兼得[J].作文教学研究.2014(02)

[2] 邓森元.小学语文读写教学培养方法探讨[J].才智.2014(13)

[3] 欧 雯.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篇5: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的策略

结合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把阅读与写作两个学习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未能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效融合,导致了学生难以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起来,不能够将阅读与写作相互融合进行整体学习。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都注重开展阅读教学,而忽视了写作教学,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只会读不会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策略有以下两种形式:

一是通过写读后感有效开展读写结合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立足于文本学习的基础上,对所阅读的文本进行读后感写作训练,这样的读写结合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将阅读学习与写作学习进行相互融合,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学习掌握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再通过写读后感,深化对所阅读文本的认知与理解,并能够在读后感中较好地体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是通过生活化的观察学习开展阅读与写作的整体训练。

在实际教学中,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安排学生深读所要学习的文本,从大语文学习层面,有效地学习与掌握文本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借助语用训练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与记忆相关的语文知识,从而内化知识;深入地发掘语文教材内容当中的生活因素,指导学生将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融合,达到培养思维和表达能力的目的。

总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深入地分析与研究课堂读写

篇6: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的策略

摘要:读写结合教学对小学语文课堂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特点,在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教学中也出现一定的问题,如对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视度不够等,对于这些问题要积极进行解决。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便提高读写结合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208-01

读写结合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小学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对读写结合教学进行重视,不断探索积极有效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实现语文课堂读写教学的目的。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课程标准的读写要求贯彻不到位

小学语文教师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没有将课程标准的读写要求进行全面贯彻,制定的教学目标较模糊,如在较低年级,在写作句式上有“一边„„一边„„”这个句式,这种句式在多篇课文中出现,《称象》中有“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种句式表示动作发出的一方同时做两件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发现这种句式的规律与特点,并教会学生通过多篇课文进行比较,对句式进行深入体会,以便对其进行熟练掌握。一些教师常常对写作方法不够重视,如在较高年级中,总分构段方式在多篇课文中出现,可见这种写作方法是教学的重难点,但多数学生并没有对这种写法进行熟练掌握,说明教师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正确解读,也就难以达到读写结合教学的相应效果。

2、读写结合教学没有全面落实

对于读写结合教学,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课后练习、单元习作等环节,多数语文教师没有充分对这些环节进行利用,对于语文教师应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目标没有全面落实,读写结合的教学范围没有得到有效拓展,使得一些教学资源出现浪费现象,对小学生读写能力的锻炼也产生不利影响。语文教师对教材的利用效率较低,一些教师没有对读写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在对学生进行习作教学时,常让学生对习作内容及要求进行了解,再进行简单沟通,就开始进入习作阶段,这种习作教学方法在多个单元习作教学中被重复使用,如对于要求学生写“人”这一习作课,一些教师仅向学生介绍写作要求,并没有带学生对学过的相关课文进行回顾,对于板书也没有进行精心设?,学生难以掌握写“人”的要点,习作课效果较差。

3、读写结合作业设计较差

教师要让学生深入了解文本,对文本进行全面赏析,但因为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全面理解,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差异性,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读写方面没有得到充分训练,教师在教学时也没有与实际生活建立相关联系,学生在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1】,学生也就难以写出水平较高的文章。如对一篇课文进行读写教学时,读完一段就进行体味练笔,一篇课文读完后以练笔多次,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却没有得到改善。教师在进行读写教学时要对读写作业进行科学设计,让学生充分体味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练笔,抓住课文教学重点,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二、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1、做好词语练习工作

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对日常生活进行积累,为学生设置较多的练习机会,如对于一些方位词、量词等内容,可安排学生在课后进行训练。教师可通过情景设置方法让学生学习词组的用法,如用操场中的活动情景让学生对“一边„„一边„„”进行理解使用。教师要循序渐进的安排练习,逐步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将教材中的抽象内容具体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创建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

2、做好批注工作

教师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要让学生对课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进行重点体会,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默读并随时进行批注,如在学习《颐和园》一文时【2】,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作者的行程顺序进行批注,体会“进、登、从”等动词的用法,并在批注过程中了解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学生使用随文批注的方法可以深入了解文章写法,对语言进行深入理解,并提高表达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概括,使学生能够清晰表达。同时要让学生记录自己阅读文章的感受,培养学生对课文的赏析与评价能力。如可使学生对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行评价,从中得出有价值的内容。

3、对各种文体的多种写法进行教学

教师要让小学生对记叙文、说明文、散文、想象作文、应用文等文体进行了解,理解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掌握其写作方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如对于说明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探讨文中的写作内容及写作方法,要对写作方法进行重视,让学生明白作者所使用写作方法的原因,做出详细说明,并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练习。要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对不同写法进行熟练掌握并运用。

结语:要对读写教学进行重视,充分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对语文资源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和运用能力,促使学生能够清晰简洁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效开展读写教学活动,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篇7: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的策略

崔峦曾经指出:“在综合能力培养上,要处理好学读和学写的关系。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听、说、读、写并重,而我们的阅读课常常只管读不管写,也有的把写作为点缀。”阅读教学确实缺乏有效的习作实践渗透,造成了重读轻写的现状。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很好地做到读写结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潜心捕捉文本中的习作训练点

阅读教学必须回归“文章”本质。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感悟、思想情感体验与语言文字组织及章法等方面全面进行“语文实践”,尤其要关注并增强阅读教学中的习作实践,实现读写结合。在文本解读中,教师应先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多角度、全方位、深入地解读文本,敏锐地从文本中发现习作训练点,并寻求最佳的习作切入点,引导学生去感悟文章中的语言表达方式,积累语言表达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主要展示了威尼斯的异国风情和小艇的特点及重要作用。我们还要重点解读的是作者如何写出威尼斯的异国风情和小艇的特点及重要作用,他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有什么表达特点。从而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这些写作方法。如文中写小艇的特点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艇的重要作用则运用了把人的活动跟景物以及当地的风情结合起来描写和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这些都是值得学习的习作训练点。

二、确立合理有度的习作训练目标

阅读教学中的文本一般都能找到多个习作训练点。我们既要善于发现,更要精于取舍;结合学生原有基础,结合年段习作要求,确定合理有度的习作训练目标。笔者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除了生字词、阅读理解、情感目标之外,特别注意制订习作训练目标。

例如《太阳》习作训练目标:认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威尼斯的小艇》习作训练目标:领会作者抓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这些习作训练目标贯穿于阅读教学的过程之中,是系统性的。长此以往地坚持,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三、随文感知,应需引入,随机运用

1.随文感知。阅读教学中适当突出习作技巧和方法,是符合语文学科教学规律的。如我在上《彩色的非洲》一课前经过仔细研读,发现课文条理清晰,总—分—总的写作模式一目了然,还用上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于是在教学中,将文章层次用板书的形式表现出来,将过渡句反复朗读。学生对全文很轻松地就有了深刻的印象。我趁机说:“要是我们的习作中也用上这种模式,一定会让人印象深刻!”在讲首尾呼应时,教师让大家读了前后两个句子,让孩子们说说有什么发现,大家都发现它们的意思差不多。

2.应需引入。阅读教学的读写结合目标需要我们从学生习作的困惑入手,从学生习作的需要入手,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助他们解决习作上的障碍。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作文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教师要理顺读写的关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读写的训练,将训练真正落实到实处,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去。同时,在作文中形成的知识技能,也能促进阅读教学。这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通过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下面就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谈谈几点看法:

一、在阅读中悟写

阅读教学过程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着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理清文章的“头绪”,弄清文章的内容,再通过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解决了“写什么”和“为什么写”的问题,即“语言文字、内容、思想感情”的过程。第二、进一步明白“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这个步骤侧重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在教学中,认真落实文章的中心、结构、写法,突破重、难点,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这就是在完成第一个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即“思想感情、内容、语言文字“的过程。无论是篇还是段的训练,都不能只重形式,不重语言文字训练。因为语言文字才是思想感情的载体,是借助于阅读的积累,平时的观察方能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以备不时之需,逐渐发展成能力。

二、读中学写,以写促读

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写是一个经历严密逻辑思维的语言表达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章为依托,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文中内在的读写结合的信息,在“读”中学“写”,指导学生把从阅读中习得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去;在“写”中促“读”,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以读助写,促成读写一体,以此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读和写是个互补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的吸收,才有理解的表达。读写一体化的作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化整为零”,阅读教学“化零为整”,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多读多写,把读写训练相互沟通,达到了读与写的有机融合。读写结合,不限于读什么,就写什么,有时可以先写后读。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除此外,结合作文,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也是一种以写促读的方法,同样能收到以写促读的效果。

三、读写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一种方法,往往不止是一次练习就能掌握好,只有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读写结合,在反复交替的训练过程中,逐渐强化和内化,才能掌握一时难以掌握的东西,最终转化为一种能力。读写是个有机的整体,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要同等视之,不可偏指,这样能完成小语新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任务。提高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促进语文教学的时效性。

篇8: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研究

一、拓展阅读, 促进读写结合

实施拓展阅读教学来为读写结合提供动力, 这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掌握知识, 积累材料。仅仅是课堂上的阅读是不够的, 课外的阅读也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将拓展阅读的内容深入学生心中, 使得其成为有效的阅读资料, 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在拓展阅读中实现读写结合的训练。

比如, 在学习《驴小弟变石头》一课中, 教师可以从学生原来学过的故事开始,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然后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教师可以先出示图文, 进行师生互动。了解故事中驴小弟变石头上部分的内容, 然后给学生设置悬念:石头要怎么样才能变化驴小弟呢?通过这种悬念来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交流的过程中, 让学生想象一下石头怎么样才可以变回驴小弟。在读完这一故事之后, 学生有什么样的感受, 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表演等进入阅读世界。最终让学生动笔来继续讲故事编写下去。以此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拓展阅读指导, 使得读和写有机结合。

二、调动感官, 激发读写兴趣

激发学生对读写的兴趣在于:

1.实现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如果学生不认识事物, 那就不能去反映事物。作为老师, 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学会眼看耳听、口说手做, 让学生能够通过五官对事物有直接和具体的认识。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培养他们写作的自信。

2.实施多样化的训练。小学低段的读写训练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 而且爱好也十分的广泛。教师将一些指令性的作文训练变成多样化而且多渠道的训练, 学生的兴趣才会被激发出来, 而且还能够确保训练的效果。

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喜欢童话故事, 教师因此可以从这点出发设计想象写话。比如, 在学习了《谁的本领最大》这一课之后, 让学生写一些话去劝劝嘴巴和手。或者在学习完《蜗牛学艺》之后, 让学生将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这些话题对于学生而言是具有吸引力的, 生成于课文中, 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乐写的同时, 读写也得到了训练。

3.练习生活和活动进行读写训练。要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 结合生活是一个重要的方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生活中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进行捕捉, 以为写作积累资料。

比如, 对于刚进学校的一年级学生, 他们对学校的环境、同学都是充满好奇的。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的新鲜感和好奇心, 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让学生每天练说一句比较简单的话。如:我们学校的环境很漂亮, 我们教室很干净, 今天我结交了很多好朋友。经过一段段时间的训练之后, 学生就会积累一定的汉字和词语, 也就能开始进行练笔了。每天练习一句话, 让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的各种事件记录下来。这不仅贴近学生生活, 而且还不会让其感到负担。通过结合生活这样的训练途径,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写和语文表达能力, 还有利于其养成写作的好习惯。

三、设计作业, 服务读写结合

作业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也是教学的课外延伸, 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和运用。通过作业来检测课堂教学情况是常用的一种手段。而且, 作业也是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体验生活的途径。

小学生的作业设计要具有吸引力, 应该具有个性化。语文学习环境应当得到优化, 让作业成为学生发展能力的桥梁。在教学中实现读写的结合, 应该在作业设计上下工夫, 让学生通过课内外学习提高读写能力。作业设计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可通过自主选择作业的方式实现。例如, 学习完关于春天的内容后, 教师给出了以下几个作业:

(1) 从课文中摘取优美的句子进行朗读。

(2) 通过查资料或者咨询爸爸妈妈, 了解春雷的形成。

(3) 找一首自己喜欢的关于春天的歌曲唱给同学听。

(4) 写出春天的特点。

这些题目都是让学生自己选择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考虑到了不同学生的兴趣, 也考虑到了不同学生的完成能力。

摘要:读写结合是符合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 是有着生命力且植根于我国语文教学中的精华。在语文阅读中通过读来促进写, 实现读写结合也得到了众多语文界学者的认同。实现读写结合的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 找好读写的切点, 并以学生的兴趣为主捕捉学生的感受, 进而拓展其写作的空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语文教学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从学生发展出发, 如何进行有效的读写训练是必须思考的问题。对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策略加以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读写结合

参考文献

[1]欧雯.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3.

[2]高会然.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3.

篇9:小学语文中段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段;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对于小学中段学生的语文教学来说,学生只有加强阅读积累,在阅读中慢慢积累事物的表达手法,才能在写作中恰如其分、流畅地表达出来。只有多写文章,会写文章,才能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所以,只有实施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才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联想到写作,在写作过程中联想到阅读;只有实施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才能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只有实施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才能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那么小学中段的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把读写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呢?下面从四个方面简要解析。

一、导入新课前,让学生自主预习新课,并写读后感

导入新课前的课堂预习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对新课的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在听课过程中不会不知所云。学生预习之后,教师不要对文章急于进行讲解,可以让学生先写读后感,如果等讲解完毕之后再让学生写读后感,就分不清楚到底是学生自己的理解还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理解的内容了。

比如《小摄影师》这篇文章,学习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预习,预习完毕后让学生写读后感,有的学生侧重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和爱护;有的学生侧重小男孩对采访高尔基的重视,发现没有带胶卷撒腿就跑;有的学生则侧重高尔基不爱接受外界采访,淡泊名利的品格……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不一,必然会体现出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课前预习并写读后感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二、课堂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拟小标题

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试着拟出小标题。拟出的小标题要能体现某一段落或者某一部分的中心思想,通過看小标题就可以知道文章这部分写的是什么内容。这是锻炼学生读写能力很有效的一种方式,同时也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提取文章有效信息的能力。

比如,《孔子拜师》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孔子拜老子为师的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为这部分内容拟出小标题,这个小标题要体现出孔子拜师的路途艰辛和他谦卑的态度,这个小标题可以是“孔子不远万里拜老子为师”,学生的想法肯定不完全一致,只要能体现出孔子拜师的精神,学生就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提高了读写能力。

三、教学过程或者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批注

不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做批注,这是读写结合的最随意的一种方式。对于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做批注,写出对重点内容的讲解,便于学生理解;在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做批注,一边读一边把感想写下来,避免阅读时产生的灵感在读完文章的时候忘记,这样能把整篇文章串联起来,便于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

比如,《爬山虎的脚》这篇文章,讲解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做批注,“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学到这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批注:爬山虎的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想象爬山虎是怎么利用脚往上爬的呢?便于学生对爬山虎的脚有更深入的了解,这种随意形式的读写结合,对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很有帮助。

四、在原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改写文章

对原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某一部分进行改写,比如改变文章的结尾,这是对学生阅读文章的考察,学生是否对文章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这种方式是对原文进行加工的一种方式,可以通过读写结合,同时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篇10: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

所谓的读写结合教学,主要指的是写作与阅读教学的紧密融合,继而实施的教学内容。在这一环节中,写作与阅读是紧密相融的。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以及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故而在实施读写结合的过程中需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一、提升阅读质量,带动写作教学品质

小学生的阅读量通常较小,因此若要借助阅读教学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必须有效实施阅读拓展措施。通过这一举措,可有效增强读写融合的积极动力。当学生的阅读量提升,掌握了阅读的技巧,随之便会储备更多形式的知识内容,继而为写作技能的提升打好坚实的基础。在课堂阅读知识的学习之外,还需要积极增强课外阅读的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牧童和狼”或者是“蝉和狐狸”的时候,可借助课本寓言故事来激励学生对更多的寓言故事感兴趣。这一措施的实施,旨在借助课内知识继而延伸到课外,由内而外丰富学生的阅读总量。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伊索寓言的趣味图片,继而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为学生阅读营造良好的氛围。与此同时,在将牧童以及狼之间发生的故事展开时,可适当制造些许悬念,例如狼与牧童之间发生的故事是有趣的还是其他?当然,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对故事预习之后进行角色扮演或对故事进行延伸。最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发表自己的感受。以此为基础,教师可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想象以及原文的故事发展线路对文章进行续写,此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将现实与想象融合。

二、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增强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而且对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以及写作技能增强的效果不够突出。故而必须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切实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使学生能够在课堂知识学习之外还对课外知识拥有诸多的兴趣。事实上,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关键在于以下三点:第一点,切实将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起来,从而丰富学生的感受。小学生普遍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出现思维分散的情形,为此教师可为其实施多种感官的元素融入,从而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感官的体验,学生的感受才会更加直观、全面,继而为其写作内容的丰富、多样提供了多样化的素材。借此,学生对其具体的形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在感受方面会有别样的体会,最终的文章才会更有吸引力。第二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拓展训练。由于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社会认知水平不充分,故而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理解不够全面、不深入,而且在写作内容中难以展现亮点。故而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为学生展示多种形式的阅读内容,以及在写作教学中为其渗透多种写作模式,尽可能将指令性写作转变为多样化的形式。例如自爱苏教版小学五年级写作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对《嫦娥奔月》故事进行续写,对《古诗两首》即兴创作等。第三点,全面实施写作训练。无论是写作教学还是阅读教学,均需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要能够让学生做到脚踏实地,从细致观察的过程中了解到更多的阅读体验以及写作素材。例如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不仅要为学生传授高效的阅读技巧,还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与阅读内容进行融合,从而感受到阅读内容的生活气息。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采用同样的写作模式进行创作,并为其融入自己的创作理念。

三、落实读写作业,实现读写结合目标

为实现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就切实将这一理念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现就作业设置环节而言,需以趣味性为显著特征,其次需具备拓展的特性。课后作业的设置,旨在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内容,并且对课堂相关的重要内容进行拓展。借助课后作业,还应该实现对学生课堂知识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若是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说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不足。据此,教师可相应地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的能力提升服务。设计作业的时候,要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作业的个性化程度,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还需重视学习环境的营造,为学生搭建有利的阅读、写作、课后作业完成的平台。作业中需适当涉及阅读与写作两方面内容,而并非只是写作。

由以上内容可知,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重要功能不可忽视。在教师的专业培养之下,学生便可接受系统化、科学化的知识内容,才能够掌握先进的学习技巧。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均是小学生素养提升的关键所在,故而教师在对其进行落实的环节中,必须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对学生实施阅读拓展教学、写作训练教学,使学生能够有所思、有所学、有所悟。

【參考文献】

篇11: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研究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读和写是两个重要的部分。在多数情况下,这二者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并通过二者的结合,发挥教学的最大化作用。从学生自身的情况来看,无论是自身的学习还是今后的教学方式,读和写都对学生的今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在不同的时期内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文将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如何在课堂中做好读写结合工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动手和动口能力的联系。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的活动中找出一些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内容,从中制定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还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读写能力对学习的重要性,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教师还应该合理地使用方法,促进读写二者之间的结合过程,从而满足教学的需求。

一、在教学活动中满足小学生的读写需求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读写两个过程符合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不同的时期内都满足学生的需求。课文的背诵和记忆是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一个教学活动,也是每个学生都会遇到的情况。在这项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应该满足学生的读写需求。在学习某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两个方面制定教学计划。首先,学生应该熟悉文章的整体结构和脉络,并能够熟练地朗诵文章。而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文章的内容之后,教师则可以让学生抄写文章,巩固对文章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中,教师利用一篇文章,将读和写两个过程连接在一起,而学生也在这种情况中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学习《苏武的故事》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读写能力。这篇课文是著名的典故“苏武牧羊”改编而来。对小学生来说,这个故事并不陌生,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省去了许多的麻烦。从学生自身的情况来看,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对读和写的过程有一个详细的了解,进而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掌握。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带领学生熟悉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脉络,尽可能地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片面理解程度。读和写是两个基本的技能,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学习的过程中端正态度,从而发挥教学的最大化效果。

二、明确读写结合的目的,让学生明确其重要性

读写结合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学过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明确这个过程的目的,这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目标。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就语文学习而言,读写结合可以将两个教学活动转化为―个整体,简化了课堂的结构,教学目的也变得更加清晰。而这种方式也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明确的教学目的,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动力。对教师来说,读写的目的应该符合学生的需求,且能够反映教学的要求,最好带有一定的指向性。

例如,在学习《大自然的声音》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制定特定的教学目的。从篇文章的结构来看,它是描写大自然自然现象的一篇文章。要想做到读写结合,教师应该首先抓住文章的主旨,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文章的主旨是读写结合的出发点,也是整个文章的关键部分。在这篇文章中,文章的主旨便是大自然的这些声音,学生应该对这些声音的形式、特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所谓的“读”,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所谓的“写”则是让学生表达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二者结合,是检验学生学习标准的情况。从学生的情况来看,无论是自身的学习还是今后的学习方法,教师都应该制定一些带有针对性的教学改变。在适当的时机中,教师还可以听取学生的建议。

三、增加读写结合的方式

在多数情况下,读写过程是以读为开始,写则是结束阶段。对教师来说,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丰富课堂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改变思维,丰富自己的教学形式。对教师来说,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找到读写结合的最佳形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听取学生的建议,在学生出现教学问题的时候,及时地做出―些调整,保证教学的成果。

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夏天》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制定一些带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传统的教学形式,是让学生先读后写,即先阅读文章,然后描写自己对夏天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另辟蹊径,让学生先写出自己对夏天的理解,然后进行阅读。这两者虽然只是颠倒了顺序,但是学生所获得的感受却是有所不同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合理地安排读写结合的形式。在新课学习的阶段,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可以重视读的作用,在教学中合理地利用。而在备考阶段,教师则应该采取一些措施,让学生合理地运用知识,这时候便要突出写的作用。

篇12: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的应用论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应用策略

1引言

在以我国教育课程改革为前提的推动下,小学语文教学阶段的读写教学俨然已经成为了其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小学语文是对学生读写能力进行培养的基础性阶段,也是关键性的阶段。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将“读”与“写”这两个语文学科中的基础性,同时也具有延展性的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可以使我们在小学阶段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呈现一个系统性,前瞻性。对所学习到的知识不再是散点式的,而是有序的,整体的。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就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来对小学语文的“读”,“写”进行一个整合与串联。通过一系列地教学方式,来打破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读”,“写”内容的分离,使之能形成灵活运用的教学效果,最后形成学生长效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既将语文学科的语言文字运用掌握于心,又符合了新课改中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2当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现状

上一篇:小学特色文化下一篇: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七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