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留

2024-05-07

历史遗留(精选十篇)

历史遗留 篇1

对于这桩房屋权属登记业务, 主要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 公民女作为公民男的配偶, 应先对该共有房屋分割析产。分割析产后的剩余部分, 由公民女和公民男的法定继承人办理继承公证后, 公民女才能申请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第二种观点认为, 公民男的工作单位对因病去世的公民男售房、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对因病去世的公民男售房和房管部门对因病去世的公民男颁发房屋所有权证均是错误的, 应予纠正。

我认为, 以上两种观点, 都是错误的, 理由是:

第一, 公民女对该房屋不能“分割析产”。《民法通则》第九条规定, “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 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依法享有民事权利, 承担民事义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三十七条规定, “被宣告死亡的人与配偶的婚姻关系, 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灭。死亡宣告被人民法院撤销, 如果其配偶尚未再婚的, 夫妻关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如果其配偶再婚后又离婚或者再婚后配偶又死亡的, 则不得认定夫妻关系自行恢复。”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公民死亡民事主体资格消灭, 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终止, 婚姻关系自然消灭。公民男因病去世后, 公民女已经不是公民男的配偶。虽然公民男是该房屋的名义所有权人, 但是公民女不可能因婚姻关系而共有该房屋, 不能对该房屋“分割析产”。

第二, 该房屋不涉及公民男的遗产继承。

公民男于1992年因病去世, 公民女1993年出资以公民男名义购得的房改房, 不是公民男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第三, 公证处不可能对该房屋做公民男的遗产继承公证。

公证包括自愿公证和强制公证。强制公证即法定公证, 必须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将该房屋部分作为公民男的遗产继承, 既不真实, 也不合法, 公证机构不可能对其公证。如果当事人没有申请继承公证的意愿, 房屋登记机构强制当事人申请继承公证, 当事人不做继承公证就不准许公民女申请房屋权属登记, 就更不恰当了。

第四, 现在不便纠正当年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售房的瑕疵。

不可否认, 在上个世纪, 公民男的工作单位与公民女以公民男的名义, 签订住房制度改革购房合同, 公民女出资以公民男的名义购得房改房一套, 并以公民男的名义取得房屋所有权证, 是有瑕疵甚至是违法的。但是, 当年审验、批准公民女出资以公民男的名义购得房改房的市、区人民政府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早已经被撤销, 现在的有关部门很难纠正当年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售房的瑕疵。

而且, 不管是从行政处罚的追诉时效, 还是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 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 甚至刑事诉讼的追诉时效, 都找得到理由, 可以不追究正当年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售房的瑕疵。

第五, 善待有历史遗留问题的房屋权属登记。

要妥善处理职工历史遗留问题 篇2

人劳工作的特点之一就是政策性强、原则性强,那些该办,那些不该办,都必须有文件依据,否则就容易出纰漏,影响职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企业、社会的稳定。但是,就是文件做了明确规定的事情,由于地区行业企业的差异,以及人劳管理人员理解文件的正确与否、深浅程度,也会出现同一件事情两种看法两种处理结果的情况。去年我们工作中就遇到这么三件事情。

因为工厂常年生产煤机产品,电焊工成了企业主要工种之一。按照煤机行业的文件规定,焊工可以按有毒有害工种享受有关待遇。可是工厂在具体理解执行时却没有走得通。工厂多年前就曾按规定的程序向部里、市里都打了报告,递交了有关材料,可是没有回音,焊工们对此很有意见。

为了工人的切身利益,经工厂领导同意,我们去年又向有关部门递交了报告,并且多次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邀请有关人员到工厂实地考察调研。由于工作做到了家,工厂多年没有解决的这个老大难问题去年终于得到了解决。

分工社保工作后,不断有些退休的老职工来访,要求为十多年前离厂的子女办理社保关系。经过了解,原来这些人离开工厂时,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在政府社保部门给他们办理相关手续,所以他们离厂后既不能接着计算社保时间,也不能享受有关待遇。有个曾在工厂工作近20年的离厂人员,由于离厂时没办社保关系,后来生活又无着落,经常到社保部门哭闹。政府社保部门有关人员也对工厂有意见,认为当时不办现在办,有投机嫌疑。尽管这些人早已脱离工厂,不再是工厂职工,而且当年工厂的人劳管理人员已经退休和调动,无法搞清当时的具体情况,我们还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加强了与社保部门的联系和沟通,为这些人争取补办了社保手续。一位早已被工厂除名并有15年以上工龄的半大老太婆也从此享受到了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待遇。

记得才到人劳部门工作没几天,就有一位75岁的退休老人找到家里,反映当年计算她参加工作的时间有误,给她少算了几年工龄,使她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每年增加退休生活费时都比同时参加上作的人少几十元。上班后我翻阅了有关文件和档案资料,也请教了部门熟悉情况的人。在比较全面的了解情况后,我们慎重地决定:对此事调查取证,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请示,如果有证据有政策就予以改正。在各方面的努力下,这个老人参加工作的时间终于按照政策提前了几年,每年养老金的增加幅度也与当年参加工作的同事一样了。

为什么同样一件事情,同样一个文件,却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处理结果呢?作为人劳部门的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素质培养,努力提高白己的政策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比较全面的学习和正确的理解文件精神和各项政策规定,不清楚的要及时向上级部门请示汇报,不能凭自己的主观理解来处理问题,更不能把职工当阿斗,否则就会办错事,无意中损害职工的利益。

为什么同样的工作范围和权力,有的人也知道有些事情应该办,也曾经办过,可是一遇到点问题就停止了,而有的人却想尽办法办成了呢?由于人劳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有些事情一时说不清,而又关系职工的切身利益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说服群众,不要给群众造成“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印象。有的人劳部门为职工着想,在职工查询工资时热情耐心,在办理退休手续时不但一项项讲明白,而且提供文字东西,让职工一清二楚,受到职工的好评。

为什么有些人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时把客观事实放在一边,瞻前顾后,顾虑重重呢?是怕得罪领导和同事,还是怕办错了相当不起责任呢?作为人劳部门管理人员在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原则,秉公办理,不能徇私舞弊,以个人意见代替政策规定。

历史遗留 篇3

一、解决房屋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主要原则

1. 尊重历史、尊重事实, 保护购房人合法权益

造成群众购买商品房后拿不到产权证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开发企业未及时按规定办理规划、验收等相关手续, 因初始登记要件不齐等原因导致无法办理房地产初始登记, 影响购房人办理产权证;二是在开发项目销售后, 开发企业被吊销、注销或下落不明, 无人申请房地产初始登记。按照有关规定, 如果开发商不办理初始登记, 购房人无法办理转移登记。但是, 考虑到房屋已建成, 购房人已购买入住多年, 不可能拆除, 而且商品房项目均办理了商品房销售许可证, 虽然证件不齐备, 但具备相关的规划、用地手续。如果长期拿不到产权证, 权利得不到确认, 将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同时, 房屋不能上市交易也影响房地产市场活跃和经济发展。因此, 解决此类问题要从经济发展大局出发。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对全市商品房项目全面调研的基础上, 我们主动协调规划等部门, 通过联合会审、媒体公告等措施, 在没有房屋权属纠纷的前提下, 打破了开发企业不办理初始登记购房人就不能办理转移登记的传统, 切实解决了购房人拿不到产权证的问题。

2. 加大立法力度, 建立长效机制

天津市从2003年初开始着手解决房屋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 我们认识到要彻底解决该问题, 仅仅依靠联合会审等措施远远不够, 必须从立法上明确规定。因此, 以天津市人大制定《天津市房屋权属登记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为契机, 天津市国土房管局将解决房屋登记历史遗留问题作为立法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 向市人大有关领导做了汇报。有关领导高度重视, 亲自组织立法调研。2005年9月1日, 《条例》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出台。为解决房屋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如《条例》在第59条明确规定:“2002年12月31日前依法应当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因故未能办理登记的, 当事人可以凭房屋权属来源证明和未登记原因证明材料或者未登记原因说明, 申请登记。房屋权属登记机关受理申请后, 应当进行核查并将有关情况在本市主要报纸上公告;公告三个月期满无异议的, 予以登记。”《条例》第54条规定:“预购期房的房屋所有权预告登记权利人入住两年后, 开发企业未办理房屋初始登记的, 可以直接申请房屋所有权登记”, 为杜绝产生新的遗留问题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

3. 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 保证行政管理闭合

解决房屋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并不意味着放松对开发企业的管理, 应该严格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行为。我们本着“解决房屋登记历史遗留问题与查处开发企业违法行为分离”的原则, 一方面实事求是, 积极采取措施解决群众购房后拿不到产权证的问题;另一方面督促相关部门, 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建立连锁机制, 保证行政管理闭合, 避免开发企业钻空子。

二、解决房屋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主要措施

2003年4月份以来, 针对不同历史时期房屋建设情况, 天津市国土房管局采取不同措施, 解决了10.5万户、近千万平方米的房屋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1. 建立联合会审机制, 探索解决房屋登记遗留问题

2003年, 天津市房管局与建委、规划局、工商局等部门联合向市政府上报了《关于解决房屋产权办证历史遗留问题的请示》。根据市领导的指示精神, 上述部门成立了天津市房屋补登工作领导小组, 并在主要新闻媒体发布公告, 自2003年4月1日起开始受理企业、群众补登申请, 解决1999年12月31日前已投入使用而未办理初始房屋登记的遗留问题。根据各部门管理职能, 房管局受理补登申请后, 土地规划、建委、工商等部门分别就该项目是否具备用地、规划、验收等手续以及开发企业的主体资格是否存续等进行确认。经各部门会审同意后, 核准开发企业的补登申请, 并转登记机构办理登记发证手续。2003-2005年, 通过4部门联合会审, 共审批20批次、165个房屋补登项目, 建筑面积约367.76万平方米, 为4.1万户购房人解决了购房后长期拿不到产权证的问题。

2. 全面开展房屋补登工作, 依法解决历史遗留的房屋登记问题

2005年9月1日《条例》的颁布施行标志着天津市解决房屋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走上法制化轨道。根据《条例》第59条的规定, 天津市房管局制定了《关于开展房屋权属补办登记工作的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 进一步明确了补登工作的范围、分工、流程、实施步骤和具体措施,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未登记房屋补办登记工作, 依法解决2002年12月31日前历史遗留的房屋登记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开发建设单位还存在的, 因疏于管理等问题手续不齐的, 可以凭已取得的建房、用地等权属来源文件申请登记, 经公告无异议的予以登记;二是开发建设单位下落不明的, 在开发建设单位未申请初始登记的情况下, 直接受理购房人的申请, 购房人凭购房合同或交款票据等房屋权属来源证明申请补办登记, 登记机构就该房屋是否存在抵押、查封、备案等登记权利冲突问题进行核实后, 受理补登申请, 并将需要登报公告的补登申请集中上报市局。市局由专门部门负责组织落实补登公告, 每周在《天津日报》开辟1~2个专版集中刊登公告;同时, 为了保证登记发证面积准确, 市局下属测绘机构无偿到小区进行测绘、调查, 为登记发证做准备。经公告3个月期满无异议的予以登记, 核发房地合一的房地产权证, 一次性解决购房群众房地登记问题。自2005年9月1日到2008年上半年, 通过逐个项目测绘、调查、公告等措施, 不断加大房屋补登工作力度, 共办理了300余万平方米的房屋补登工作, 解决了4.2万户购房群众拿不到产权证的问题, 2002年底前未登记住宅购房人拿不到产权证的问题已基本解决。

3. 开展预告登记权利人入住满两年项目房地信息补录工作, 建立解决房屋登记遗留问题长效机制

进入2008年, 随着房地产交易的持续火爆, 一些2003年后竣工商品房购房人拿不到产权证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 购房人要求登记发证的呼声高涨。针对这种情况, 市国土房管局根据《条例》第54条“预购期房的房屋所有权预告登记权利人入住两年后, 开发企业未办理房屋初始登记的, 可以直接申请房屋所有权登记”的规定, 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制定相关程序, 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预告登记权利人办理房地产权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预告登记权利人入住满两年后办理房地产权属登记相关程序的通知》两个规范性文件, 明确了审核内容、相关部门分工以及办事时限等, 为预告登记权利人入住满两年登记发证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加大了现场调查、测绘工作力度。由于这些项目开发企业未办理初始登记, 登记发证所需的登记信息, 特别是土地信息需要通过登记机构核查和补录信息解决。充分发挥房地机构职能整合的优势, 责成专门机构逐个项目核查用地、规划等手续情况, 并逐套房屋进行信息补录, 为购房人领证创造条件。三是建立连锁机制, 防止开发商钻空子。补录信息时, 对于涉及欠缴土地出让金、不办理初始登记等违法行为的开发企业, 原则上只补录已销售房屋的登记信息, 解决购房人登记领证问题, 对于尚未销售房屋的登记信息暂不补录, 开发企业不能以自留房屋进行抵押等;同时, 将测绘信息与销售许可数据逐套核对, 房屋结构变化的不转信息。开发商欠缴土地出让金的, 关闭其网上打印商品房买卖合同功能, 限制其销售。截至目前, 已有43个项目具备登记发证条件, 涉及房屋建筑面积294万平方米, 2.2万户购房人领取产权证问题由此得到解决。

三、解决房屋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经验总结

1. 现代化管理是解决房屋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基础

我们从1995年开始在全市房地产交易与登记工作中推行网络化管理, 建立了房屋产权产籍管理系统。2003年, 建立了商品房网络销售系统, 并实现了与房屋产权产籍管理系统的连接。2006年, 天津市实行房地统一登记后, 又在原房屋产权产籍管理系统上开发了天津市房地权属登记网络管理系统, 并完成了土地登记信息补录, 实现了从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在建工程抵押登记、查封登记、开发企业办理预售登记、购房人办理预告登记、房地产初始登记到转移登记、现房抵押登记在统一的系统上办理, 并管理到套。商品房销售均在监管下, 即使开发商不办理初始登记, 相关信息也在登记部门掌握之中, 为解决房屋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技术信息保障。

2. 过硬的测绘队伍是解决房屋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保障

在开发商不配合的前提下, 如何确定登记的面积、范围、进行房地测绘是解决房屋登记遗留问题中的难点。为此, 天津市国土房管局下属测绘队积极调查相关测绘资料, 深入项目现场调查、测绘, 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高标准、高效率地完成了房地测绘任务, 为解决房屋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密切配合、相互协作是解决房屋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关键

解决房屋登记遗留问题工作需要协调的事情较多, 要核查商品房销售情况、土地登记情况、土地利用等情况, 涉及房地产权属管理、房地产市场管理、土地管理等多个部门。为此, 天津国土房管局成立了房地登记联合审批办公室, 充分利用联合审批机制形成的机构集中、资源信息集中的优势, 在联审办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相互协作下, 使预告登记权利人入住满两年项目房地信息补录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调研报告 篇4

一、可观的成绩

调研认为,今年以来,我县招商引资工作以实现经济转型和跨越发展为目标,抢抓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及合淮同城化这一战略机遇,增强意识、科学谋划、打造平台、鼓足干劲,招商水平和引资速度有了很大的提升。1--x月份,全县共上报招商引资项目153个,累计到位资金41.25亿元。在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中,已有安徽能源集团和国投新集集团合作的煤制天然气等七家企业正式运营,总投资将达453.71亿元。“安全防护装备”等6个大型项目正在洽谈之中,预计总投资可达12.7亿元。此外,一些科技含量高、环保意识强的省外企业(财团),近期陆续至我县考察论证,积极寻求投资商机,渴望早日占领凤台市场。成绩的取得,充分印证了我县招商引资工作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形式多样、领域广阔、环境优化、筑巢引凤的科学理念,进一步提高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执行力、竞争力、承接力和成功率,为全县干群所赞誉。

二、存在的问题

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用地指标紧张,征地拆迁、规划设计难;二是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部分单位对招商引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三是地区性招商引资优惠不协调,造成恶性竞争,项目承接成本越来越大。

三、具体的建议

为了给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进而,促进此项工作更好的开展,对此建议:

1、加大招商宣传力度。借助各种大型活动、各种媒体、各类庆典,扩大凤台招商引资的宣传。

2、加强招商平台建设。落实土地、厂房等项目建设要素,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真正改善投资环境。树立全县上下“一盘棋”的思想,增强协调配合意识,县规划等部门要人性化的为企业搞好服务。

历史遗留 篇5

朝鲜问题风云突变,不少中国有识之士普遍认为,今日朝鲜问题已经成为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朝鲜半岛问题,应有理性权衡,而不应拘泥於已有的旧思路和旧情感。

一、朝鲜战爭是一场

毫无意义的冒险战爭

二战中,美苏两国合手击败日本,分佔朝鲜半岛。当年的金日成因被斯大林看中,不费寸力而被扶为一国之主,金氏因年少气雄,初生牛犊不畏虎,竟以三等小国,而对美国的势力范围发起挑战,发动朝鲜战爭。这样一场冒险的战爭,差一点令其失去平白得来的半壁江山。幸而后来中国出兵,苏联援手,才得以复其国。一场战爭,起於三八线而终於三八线,未有寸尺之得,而死伤国人数百万,对朝鲜和对战爭的发动者而言,可以说是毫无意义。

对中国而言,介入这场战爭也同样是毫无意义的。介入这样一场战爭,中国死伤数十万军人,耗费亿万资源,为他人赴汤蹈火,虽复他人之国,对本国来说卻没有任何利益可言。

当时的中国刚刚经历了八年抗战和四年国内战爭,民生凋敝,百废待兴,正当休养生息,不宜再与他国开战。更不用说是以一个弱国之力,为他国利益而与世界強国开战。

即便就中共自身利益而言,介入这样一场战爭,也同样是一场冒险。中共经历了千辛万苦,牺牲无数,好不容易刚刚打下江山,理智的思考,应当是先求稳固,不再挑战強敌。否则到手的“革命胜利果实”有可能得而复失,如当年李自成刚刚入主北京,天下尚未稳固,卻藐视外敌,山海关一战而败,被满清夺了江山,奋斗数十年,一夕间付之东流。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年中共党内高层几乎一致反对出兵朝鲜。当时党内有人指出“美国无意侵略中国,否则三年内战中早已介入”。这可以说是真知灼见。幸好美国真的不是当年有意入主中原的满清,而只求“遏制共产主义”,儘早结束战爭,如麦克阿瑟说的“圣诞节之前结束战爭”,因而战事被局限在朝鲜半岛,否则战火扩展到中国,国民党趁势捲土重来,中共真有可能重蹈李自成的覆辙。

多年来,中共党内关於毛泽东的“晚年错误”总是从1957年的“反右”和1958年的“大跃进”算起。其实,其错误从建国之初的一意孤行,冒险出兵朝鲜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那一次他比李自成幸运罢了。

朝鲜之於中国的

价值被夸大了

当年中国出兵朝鲜,一个主要的理由是将朝鲜作为一个缓冲国。其实,缓冲不缓,亦从未有利,即便是在当年,这一缓冲论也未必站得住脚,亦未必符合北京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

当年北京的決策者为赢得党内外对其介入朝鲜事务的支持而提出了缓冲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拒敌於国门之外。而实际上卻是:自树其敌,为他人的国际博弈而赴汤蹈火。1949年底,国民党在大陆大势已去,当时美国杜鲁门政府的基本对华政策是:中国的内战由中国人自己解決,美国将接受北京控制整个中国的事实。北京当年原本可以利用美国政府当时的对华政策,而在美苏两大国之间左右逢源,爭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可当年北京的领导人卻一反其在国内斗爭中的老谋深算和内部多数意见,内斗内行,外交外行,选择倒向苏联,与世界头号強国为敌,被道高一筹的斯大林当成其与美国博弈的一颗棋子。

按后来解密的文件,当时斯大林的算盘是,苏联不出头,而置身幕后,让中共军队去与美军对阵,使美国“受朝鲜战爭拖累”而“继续被困远东”,从而“为欧洲共产主义的巩固发展赢得宝贵时间。”这一策略与斯大林当年在面对德国入侵危险时为防止日本从东面夹击苏联而採用的做法如出一辄。为使中国能全力拖住日本,当年斯大林以共产国际名义指示中共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並派王明回国以“帮助”和监督中共领导人执行莫斯科的指示,“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只是当年那一次,延安以区区数万疲惫之师,不愿赔上老本,故而对之表面服从,虚与应付,並未全盘接受,而到后来朝鲜战爭时,北京的新主因刚刚横扫六合,正踌躇满志,以为天下无敌,竟是主动向斯大林请缨了。

北京此一強出头的決策,为他人赴汤蹈火,导致引火上身,致使美国从此对中国实行全面遏制政策,视其为在全球对苏实行遏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原以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卻怎料,打出一拳,引来百拳。中国实际上代人挨打,成了苏联的缓冲,代这个它后来称之为“北极熊”的敌人承受和分担了来自美国和西方阵营的压力,以至被人封锁打压数十年。到后来,敌友易位,当年投靠的老大哥被当作“亡我之心不死”的敌人,为与之抗衡,北京转而寻求与当年的死敌建交,联美抗苏。直到后来邓小平改革开放,改弦易辙,走韬光养晦,不強出头的和平崛起路线,重新发展中美关係。这等於是折腾一圈,又回到原点,作了无用功。

退一步说,站在北京的立场,即便当年美国真有“亡我之心”,即便不提“以人为缓冲,卻被人当成了缓冲”,为他人的博弈赴汤蹈火,只谈北京付出巨大代价建立的所谓缓冲,其实也是得不偿失。中美在朝鲜一交战,美国军事力量因此而进入台湾海峡。即便北京真的求得了所谓缓冲於关外,但卻被人抵进腹肘之东南,前门拒虎,卻后门进狼,一得一失,两相抵消,就北京的全局而言,何缓之有?

中共军队一入朝,美国对台政策发生急转弯。杜鲁门不仅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而且重新在军事与财政上援助蒋介石,致使蒋介石大喜:“天赐韩战”。虽然站在台湾的立场,这是天大的好事,但从北京自身利益来说,以数十万人的牺牲和巨大代价救了他人,卻失去了自己唾手可得的台湾。其所得未必真实,而失去的卻是不假,即便得失相抵,就北京之全局而言,又何利之有?

时至今日,即便不谈过去的失策、付出的巨大代价和牺牲,因为“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而只从大处来看,朝鲜对中国国家安全的价值究竟有多大,亦是不难看清的。

中国海陆边疆万里,中朝边界长不及其百分之一,区区一隅,纵然固若金汤,也只不过是在万里边疆修筑了一小段城墙。他人真欲“亡我”,“绕过马其诺”,他处可乘之隙多矣!一密百疏,堵一漏十,於全局何补?要知道,当年鸦片战爭和八国联军入京,列強走的可是海路。

北京需要妥善

解決的历史遗留问题

对中国而言,今日朝鲜问题已经成为历史遗留问题。

在中国,政界和学者之中基本上有一种共识:维护朝鲜半岛的安全与和平关係到中国的切身利益,关係到保护中国东北边界的安全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近来有学者委婉地批评北京:中国应当负起“重大责任”,改变外界对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无所作为和无能为力的印象。

其实,北京並非不想有所作为。处理朝鲜半岛问题,北京既有操作上的难点,一方面是朝鲜不听“招呼”,另一方面是稍有不慎,便触发区域危机;也有感情上、意识形态上的纠结,即便可以施加影响,北京也不忍下重手。

一直以来,北京试图通过劝说、经援、六方会谈等等对朝鲜施加影响,然而问题的关键在於,朝鲜只是虚予应付而並不领情。不仅是中国的努力鲜有成效,就是韩国自金大中以来十余年中对朝鲜的“阳光政策”和美国当年的以经济补偿换取平壤的“无核化”的尝试也显然徒劳无功。朝鲜一次又一次地挑起事端,外界一次又一次的妥协和经济安抚,使朝鲜当局更加有恃无恐,因而一再故伎重演。

朝鲜问题的难点在於平壤不按常理出牌,不时以战爭相威胁。朝鲜在朝韩边境有8000-10000门大炮,而首尔距离朝鲜边境仅有50公里,一旦朝鲜动怒,挺而走险,很可能在数小时内将首尔夷为平地。而朝鲜近年来研发核武器,更增大了韩国的恐慌。其实朝鲜的军事力量並不会对美、中、俄、日构成直接的、重大的威胁,其唯一能够恐吓和造成巨大伤害的是韩国。这种不时以毁灭同族的韩国相威胁而向外界要挟的做法,类似於一个街头混混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和求平安的愿望,以绑架和扬言要杀害自己的同胞兄弟,而向街坊邻居要挟一样,其逻辑之扭曲,显然不符合正常人的思维。

影响朝鲜问题解決的另一个因素是北京的“朝鲜情结”。在六十年前的朝鲜战爭中,中国付出了数十万人的生命代价,一旦放棄朝鲜,等於数十万人的血白流了,对北京来说,这在感情上是很难舍棄的。所以,北京即便对朝鲜的行为不满,但卻始终难以割舍这种用“鲜血凝成的友谊”。

如何处理朝鲜半岛问题,中国应当作出理性的权衡,而不应拘泥於已有的旧思路和旧情感。

处理朝鲜半岛问题,

北京面临的几种选择

对北京来说,处理朝鲜半岛问题,按最终结局,可有两种思路:维持朝鲜半岛的南北分离,或接受朝韩南北统一。既然朝鲜之於中国国家安全的价值过去被夸大了,因而这两种结局对中国而言並无大的利弊分别,关键在於朝鲜自身是否能改弦易辙。倘若朝鲜能够走上改革开放之路,不再成为区域的麻烦制造者,则前一结局可能对中国略为有利。倘若朝鲜依旧如故,麻烦不断,则后一结局也並非不可接受。

具体策略上,对北京而言,至少有下述六个选项:

1、无为,即静观其变。目前朝鲜正处於权力的世代交替时期,金正日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朝鲜新一代的领导人有可能会有不同的视野和对外政策。北京採用静观其变的策略,暂忍一时,朝鲜问题有可能会因内部的权力交替而自行解決。即便稍后不久朝鲜表现出激进的对外动作,甚至挑起朝韩武力冲突,更多的应只是一种新主立威,整合内部的政治技巧,大可不必过虑。朝鲜权力的新旧交替有三种可能的结果:一是三代世袭成功;二是权力落到重臣之手;三是陷入内乱。如出现前两种结果之一,则北京採用静观其变的策略,並无风险。

2、促进,即促使朝鲜变革。北京长期以来试图劝说朝鲜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並曾经努力介绍特区经验,去过中国各地参观的朝鲜高官也不少,但平壤依然故我,没有一丝改变。北京过去不能改变固执的金正日,但现在卻可以考虑在朝鲜权力的新旧交替过程中施加影响,甚至包括支持有潛力的、能被朝鲜民众接受的、有改革开放观念的人上位。不过实施这一策略存在一定难度,也有一定的风险。朝鲜作为一个极端封闭的国家,外部对之了解有限,也难以插手,而且倘有不慎,或看走了眼,可能事与愿违,或导致朝鲜内乱。

3、利用,即继续利用朝鲜。一直以来,北京将朝鲜作为缓冲国。其实这种缓冲国的价值究竟有多大,如前所述是值得怀疑的。中国的周边国家与美国关係友好的不少,是否中国多了一个直接接壤的美国盟国就会使中国更不安全?利用朝鲜的策略,还可以有一种更主动的做法,就是以朝鲜作为筹码:北京以必要的经援维持朝鲜现状,在中美博弈时,根据需要,以朝鲜作为筹码,向美国施压。然而,这一以朝鲜作为讨价筹码的策略存在一个巨大的风险: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美国开始从亚洲实行战略收缩,美国陆续从韩国撤走驻军。根据2010年美韩达成的协议,美方将於2015年把韩国军队的战时指挥权归还韩国,而美韩联合司令部亦将同时解散。由於朝鲜不断地制造区域紧张局势,导致韩国和日本大力增強军备,美国的军事力量不但不能如期撤出韩国,反而结集於东北亚。这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台湾问题的解決,都是一个极为不利的因素。而且倘若朝鲜不听中国“招呼”而冒险,很可能最终会再次将中国拖入一场不愿意看到的战爭。

4、惩制,即配合国际社会,惩制朝鲜。如果朝鲜的对外政策並未因权力交替而改弦易辙,而是依然如故,继续成为区域的“麻烦制造者”,则北京的一个另策略选项是:配合国际社会,对朝鲜实施必要的惩罚,如暂停经贸交易和经济援助,默认和允许美韩和国际社会对朝鲜有限的惩罚,甚至包括允许为消除其核设施的而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这一策略的目的在於使朝鲜受到必要的教训,挫其锐气,使其安分下来,而又不亡其国。这一策略的风险在於,朝鲜的报复可能导致朝韩之间的战爭。当然,如果中国和周边大国之间能够就此达成交易,互以重兵相示,则万一发生战爭,其规模可以控制在局部的、有限的范围。只要朝鲜政权不崩溃,其内部控制仍然存在,並不会引发大的难民潮。

5、放棄,即放棄朝鲜。万一朝鲜因权力的新旧交替导致内乱,或因外界的惩制而导致政权崩溃,北京默认和接受以韩国为主导的统一。这一策略的有利方面在於:一旦朝鲜半岛统一,东北亚的区域紧张局势将可能因此而缓和,美国的军事力量撤出韩国;韩国至少在一、二十年内会因南北统一在经济上受到拖累而减缓其与中国的竞爭力,这可能会有利於中国经济的升级、转型和在某些工业领域取其而代之;中国有可能因直接与韩国接壤而使东北地区获得巨大的发展机遇。当然,朝鲜会不会内乱或崩溃,只是一个未知数。而这一策略的不利方面是:朝鲜的内乱或崩溃,会引发难民潮而使中国的东北边界地区受到冲击。

历史遗留 篇6

笔者所在的浙江长广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前身是长广煤矿公司, 成立于1958年, 迄今已有56年的历史。鼎盛时期, 长广有13对煤矿同时生产, 职工及家属有60000余人, 年煤炭生产能力100万吨。历史上, 曾为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97年11月, 长广煤矿公司改制为国有独资的浙江长广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列入省属国有企业授权经营行列。进入本世纪, 随着煤炭资源渐趋枯竭, 矿井逐步关闭, 主业萎缩, 亏损加剧, 冗员增多, 负担沉重, 企业危机四伏, 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

近几年来, 长广集团在推进深化改革、转型发展过程中, 注重运用和发挥档案功能, 把推进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有机结合, 以保障和维护职工利益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抓手, 助推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

一、运用档案资料厘清历史遗留问题, 正本清源

档案管理是国有企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不仅记载了企业的历史演进, 也记载了企业的从业者在历史时空中的变迁。

长广诞生于“大跃进”时期, 期间经历了三年严酷的自然灾害、十年“文革”动荡。改革开放后, 从单纯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双轨制”运行, 再到逐步融入市场经济, 参与市场竞争。时代发展变迁, 政策演变更替, 企业职工的命运随之沉浮变化, 诸多历史原因形成的问题在时间的长河中积淀。在新的历史时期, 矛盾的不断显现, 成为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制约因素。这些问题, 成因复杂, 群体广泛, 表现形式多样, 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不仅职工群众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和谐企业的建设也会成为一句空话, 企业的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更是举步维艰。

在多种问题的错综交替出现中, 经过认真梳理, 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 棚户区改造问题。长广矿区地处浙、皖两省交界, 地理位置偏僻, 缺少城镇依托, 大多数职工居住条件差, 有的甚至还住在建矿初期建造的简易工棚里。2005年, 根据档案资料统计, 需要解决住房的职工有3万多人, 14422户。

(二) 矿井闭坑后大量富余人员问题。矿井逐步闭坑后产业大量富余人员, 企业内部分流渠道狭窄, 大部分富余人员在社会上自谋职业, 打工求生, 但人事关系隶属企业, 管理难度大, 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2006年, 根据档案统计, 这部分人员有5183人。

(三) 精减下放职工的甄别和认定问题。除历年来为313名已确认的精减下放人员发放生活费外, 根据浙人社发[2011]223号文件《关于进一步解决部分精减退职人员生活困难补助问题的通知》精神, 从企业档案资料记载中初步框算, 将增加精减下放人员2000余人。这部分人员, 早年离矿回乡务农, 数十年来与企业失去联系, 如何甄别和认定, 难度极大。

(四) 家属工养老问题。在长广的历史上, 职工家庭夫妻二人一方为全民工 (绝大多数为男性) , 一方为家属工 (妻子) 的现象普遍、大量地存在, 职工家属 (妻子) 大多在煤矿参加后勤、运输、分拣、修理等辅助性工作, 有的一干就是几十年。晚年体弱多病, 丧失劳动能力, 仅靠夫妻一方的养老金难以维持基本生活, 特别是丧偶的遗孀, 晚年生活更为艰难。2007年, 经档案资料统计, 长广先后有家属工 (女性) 8000余人, 其中年满50周岁以上的近6000人。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出路在于政策, 依据在于档案。

二、运用档案资料争取政策或自制方案, 使大多数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上述问题, 大多数是历史成因, 也有政策演进后衍生的新问题 (如对精减下放职工认定条件的放宽) 。解决这些问题, 单纯地依靠企业自身是力不能及的, 必须得到各级政府的强力支持。在现实问题充分暴露的情况下, 在构建和谐企业、促进科学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解决历史问题, 必须准确把握机遇, 争取政策, 创造条件, 加快解决步伐。

作为浙江省唯一的煤炭生产基地, 长广为浙江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能源, 尤其是在资源匮乏的年代, 长广人艰苦创业, 为了煤炭事业, 献了青春献终生, 献了自身献子孙, 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解决长广历史遗留问题, 帮助长广在转型发展中轻装上阵, 一直以来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在国企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 长广也不失时机地以档案资料为依据, 充分说明问题产生的历史根源和解决问题的紧迫性、必要性, 积极向省级有关部门争取解决问题的政策。在争取省级有关部门帮助长广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中, 档案资料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2005年开始, 解决长广历史遗留问题的步伐逐步加快。近几年来, 先后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一) 解决棚户区改造问题。2005年和2007年, 省政府先后两次出具《抄告单》, 帮助长广解决职工住房问题。按照“政府出一点、企业出一点、职工个人出一点”的原则, 实施安居工程, 统筹解决职工住房。此项工程在政策上做到了全覆盖, 惠及14422户3万多人, 其中回原籍安置9600户, 建设经济适用房4800套。先后统筹解决了皖境内退休职工、浙境内退休职工、浙境内工亡遗孀、皖浙境内病亡遗孀、全民在册职工和大集体在册职工的住房问题。

(二) 解决矿井闭坑后大量富余人员问题。2007年, 省人社厅同意长广参照央企有关规定, 执行企业提前退休 (养) 和自愿解除劳动关系等政策, 为600名富余人员办理了提前退休 (养) 手续, 为1640名富余人员办理了与企业自愿解除劳动关系, 并按照法律规定履行公证手续, 为企业减轻了负担。同时,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积极组织再就业技能培训, 发布再就业信息, 鼓励富余人员在社会上实现就业。通过企业转型发展项目的建设, 使323名富余人员在企业内部重新上岗, 确保了下岗职工再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三) 解决精减下放职工的甄别和认定问题。浙人社发[2011]223号文件《关于进一步解决部分精减退职人员生活困难补助问题的通知》下发后, 企业组织大量人员开展新增精减退职人员的甄别和认定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努力查找历史档案, 共查出精减退职人员名册3本, 自动离职人员名册4本, 独山煤矿 (安徽广德县境内) 精减退职名册一本, 60年代初调整人员名册20余册。根据申请人员提供的诉求材料, 档案管理人员从历年来《职工花名册》《招工登记表》《户口迁移证》《户粮转移证》《精减人员统计表》《回乡登记表》《工资表》《调动劳动力表》《工会证》甚至粮、油、副食品等各种票据发放等历史档案中查找证明材料。对确实行动不便的有关对象, 集团公司组织人员进行实地查访, 先后组织人员赴安徽广德、浙江杭州、嘉善、江山等地走访民政局、档案馆、工商联等部门调阅历史档案。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 在各种档案资料的相互佐证中, 去伪求真, 为411名精减下放职工找到了原始凭证, 报省人社厅审核批准后, 及时、足额地为他们发放了生活补助费。

(四) 解决家属工养老问题。长广家属工群体庞大, 涉及面广。在当时的条件下, 从全国范围看, 解决这一群体的养老问题尚缺乏明确的政策依据。2007年, 长广集团从以人为本出发, 坚持“量力而行, 尽力而为”的原则, 创造性地制定了《家属工晚年生活补助方案》, 以历年家属工工资发放表为原始依据, 为矿区年满50周岁以上的家属工发放晚年生活补助。此举惠及家属工5372人, 企业每年支出1200余万元。

由于上述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 职工群众的利益得到维护和保障, 极大地激励和调动了职工群众拥护、参与企业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发展的积极性。

三、在整理档案资料中发现的问题

毋需讳言的是, 在开展上述工作过程中, 由于部分档案资料的缺失, 给甄别人员身份、解决相关诉求问题带来极大的难度。没有档案资料的记载, 一些问题就成为无源之水, 给工作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分析认为, 造成档案资料的缺失, 原因有三:

一是囿于当时的历史条件, 制度不健全、建档不规范、保管欠妥善;

二是在诸多单位撤销、合并、重组、搬迁的过程中, 由于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移交不及时, 造成有关资料的丢失;

三是档案管理方法落后, 保存方法不得当, 使有关档案资料失去了利用的价值。

四、进一步发挥档案资料在深化企业改革、推进转型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对长广集团利用档案资料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回顾和综述, 笔者深刻地认识到, 企业档案管理是集服务性、科学性、管理性为一体的基础性工作, 是企业决策、执行、管理、运行等一系列行为的总和, 涵盖了企业各个单位 (部门) 和各个层次, 并贯穿于企业创业、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档案不应该成为沉默的历史, 它不仅应在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中发挥作用, 更重要的是, 档案资料中蕴藏的丰富历史经验和教训, 可以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借鉴、指引方向。

(一) 健全制度, 规范建档。企业的存在、发展, 是一个动态、延续的过程。当旧的问题解决了, 新的矛盾也在不断酝酿和发展。解决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问题, 档案有着无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 企业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企业档案工作规范》的有关要求,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按照国家档案建设规范化要求, 做好档案工作。

(二) 落实责任, 强化力量。企业要根据规模和管理模式, 尤其是像长广这样历史悠久、情况复杂的国有企业, 应设置专门的档案机构, 配备与企业管理相适应的专职档案人员, 强化档案管理力量, 实行统一领导, 责任到人, 对归档文件材料的准确性、有效性负责。作为企业的档案工作者, 必须深刻理解档案工作“对历史负责, 为现实服务, 替未来着想”的本质属性, 强化责任意识, 加强专业学习, 提高业务素质。

(三) 完善方法, 发挥作用。由于历史的原因和重视程度的不足, 传统型企业在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必须积极探索档案管理的新方法, 运用好档案管理新工具, 大力推进档案资源集约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企业的各项工作服务, 使档案资料在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档案管理、发展的总要求、总趋势。

历史遗留 篇7

中日外交关系的发展,一直离不开对中日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因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被忽视和漠视的,所有的发展都必须建立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新中国成立以后,中日关系的发展一直处于起伏和不稳定的状态,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有僵局也有缓和,这些局面的紧张与缓和,与历史问题的遗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中日历史遗留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日本不承认侵华战争的非正义性。日本的侵华战争,是中日遗留历史问题的根源。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中国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无数的平民百姓被杀伤抢掠,日本作为二战中的法西斯组织成员,他们的侵华战争行为在本质上就是非正义的。1945年日本迫于在太平洋战场的失势,宣布投降。但是此后,日本仍然不愿意侵华战争的非正义性,这是中华民族所不能接受的。因为承认过去的错误是一个民族应该得到的基本尊重,并且,在二战中与日本同为法西斯组织的德国在战败后的认错态度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相比之下,日本的态度就难以得到认可。

第二,日本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南京大屠杀对于任何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场不远提及的伤痛,三十万同胞在自己的国家,在自己的土地上被外来的侵略者残忍的杀害,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一场感情上的极大伤害。在过去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对待日本民族的心态开始更加宽容和开放,中国人民开始试图缓解两国之间紧张的外交关系,但是,日本民族对南京大屠杀这一灾难性事件的否认,让每一个中国人民在感情上都是极为反感的。特别是在南京大屠杀发生后几十年,日本国内对于污蔑中国南京大屠杀的现象仍然大规模存在,这也是阻碍两国人民感情交流的一个重要阻碍。

二、如何实现新时期中日关系的均衡发展

第一,尊重历史,顺应潮流。在中日外交关系的发展中,我们首先应该坚持的就是尊重历史。以史为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和经验,在尊重历史的经验上谋求两国之间更好的发展,这是我们对待日本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中日两国在地理位置上的紧密联系,更是使得这种融合和交往的趋势日益明显。我们在尊重历史的同时也应该顺应历史的潮流,意识到中日两国的正常交往是一种必须,这种时代趋势是不应该被人为的感情因素干涉和影响的。

第二,在不涉及历史的问题上正确对待。中日之间遗留的历史问题是长期以来积累的结果,我们无法确定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何时会解决或者如何解决。但是时代的往前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并且这种发展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会涉及到历史遗留。对于不涉及到历史的问题,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来面对。我们在对日本这个民族存在着偏见和误解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努力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日本国民都是否认历史的。例如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后,日本的国际救援队是第一个到达中国的外国救援队伍,这种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是应该被肯定和认可的。在2011年,日本发生了罕见的9.0级大地震,对于是否给予日本救援国内的民众意见是不一的,作为世界上伟大的两个民族,我们也应当在对待某些问题时体现自己的胸怀和气度,因为人道主义精神的存在,是我们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存在的一种基本。

第三,加强两国国民之间的交流。在中日关系的遗留问题上,很多问题或者矛盾的计划与当政者对权益的衡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和日本的国家结构是不一样的,多党制的国家政府在民意的代表上有着自己利益的驱动性,所以,我们在对日本当局的某些做法保持异议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这并不是全部日本人民民意的代表。国民与国民之间的交流,比起两个国家的交流更具有灵活性和科学性,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会给予基本的道德品质和人性需求,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就必须考虑到国家利益的取舍和国家态势的发展。这种基于利益的交往和考虑,多少会影响两国之间的感情和判断。所以,对于今后两国之间的均衡发展,我们应该鼓励两国国民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交往,民众意识的逐渐开放和明智,才能逐渐影响到一个国家各项政策或态度的确定。这是实现中日两国外交关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摘要:随着全球化水平的进一步加强, 中日关系的发展不仅对于中日两国来说意义深远,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历史遗留问题是影响中日关系发展态势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何在历史问题遗留的背景下实现中日关系的均衡发展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历史问题,中日关系,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封永平:大国崛起的安全困境与中日关[J]现代国际关系, 2005年第12期

[2][美]埃兹拉蒂:日本变局如何改变世界局势[M], 沈建译, 新华出版社, 2003年版

历史遗留 篇8

包头市素有“根在东河、魂在北梁”之说。这里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以“水旱码头”“塞外通衢” “皮毛集散地”而著称。在这里,蒙、汉、 回各族人民友好相处,草原文化、西口文化、红色文化和谐共生,民居、召庙、教堂等和谐相融。北梁地区遗产类型丰富,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而逐渐衰败,形成了约13平方公里的内蒙古自治区面积最大、最典型的城市棚户区。(图1)

随着北梁地区棚户区改造的进行,原有数量众多的传统民居被拆除,北梁地区原有的28条古街院巷基本拆除殆尽,仅剩召梁二道巷格局较为完整(图2),北梁地区原有的历史氛围随着拆迁改造基本消失。目前,“北梁地区共有文物19处,有13处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为福徵寺、龙泉寺、南龙王庙;包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为妙法寺、 财神庙、官井梁天主教堂、清真大寺、瓦窑沟清真寺、 马号事件旧址、郭家巷民居、解放路基督教东堂钟楼、日军营房旧址、水源地碉堡。此外,还有未定保护级别的文物6处,为大仙庙、太平桥、后水沟子桥、王定圻烈士墓、井坪村显灵寺、东敖包。”[1]

2. 北梁地区改造中遗留历史建筑保护面临的困境

北梁地区历史发展中遗留下来的这些历史建筑,真实地记录了老包头的发展历史,构成了包头城市文明发展史上一个华彩的乐章。同时,这些历史建筑因其独特的地域性与人文性,也成为草原文化、西口文化、红色文化的典型代表。那些发迹于“走西口”浪潮中的旅蒙商人,将其思乡念乡的情感注入房舍的修筑,筑就了这些源于山西建筑又适应于内蒙古地域特色的历史建筑,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但保护现状却不容乐观。

2.1保护意识不强,人为破坏严重

近二十年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所有的城市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包头也不例外。由于经济中心的转移,北梁由原来的显赫走向了落寞。经济滑坡的同时,北梁的人口却在不断膨胀。作为老城区的中心,北梁一直是人口密集之地。新中国成立后, 这里的人口更是迅速增长。北梁地区原有建筑多是走西口的晋商建造的四合院。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保护意识不强,用地紧张,一座四合院被分配给十多户人家共同居住。随着家庭人口的增长,住户们纷纷开始在原来的房屋上面加建房屋,原来四合院的格局被破坏。(图3)

2.2历史环境的大面积消失

北梁的历史就是老包头的历史,北梁的一草一木都是老包头兴衰荣辱的见证。可如今的北梁,早已不见了往日拥挤逼仄的小巷、坡上坡下一间挨一间密密麻麻的小屋,以及街头巷尾聊天晒太阳的老人小孩,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新修的马路、一栋栋新建的高楼。(图4)

以北梁地区古民居最集中的召梁为例,原来生长于头道巷、三道巷、四道巷的历经几百年风雨洗礼的深宅大院,现在基本已经不复存在。老街巷消失了,原来的住户也被迁走了,这里成了一片废墟。 (图5)仅存的二道巷也残破不堪,虽然历史格局没有改变,但是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却再难以看到。 历史环境的大面积消失,以及原住民的大面积搬迁, 对于北梁历史建筑的保护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3. 北梁地区改造中遗留建筑遗产保护的基本对策思考

北梁地区作为老包头历史发展的见证以及内蒙古晋风民居的典型代表,如何在对其进行有效保护的同时,重新为其注入活力,使它们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这部分遗留历史建筑成为其未来发展的资源而不是包袱,是北梁地区保护面临的主要课题。

3.1整体保护

对于北梁改造中遗留下来的这部分历史建筑, 因为其处于北梁这样特殊的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中,所以整体保护尤为重要。不仅要注意建筑遗产的保护,更要融合其产生与发展的环境和背景,还要注意地方性历史文化传统的保护,以及地域性生活体系的保护。这些“原汁原味”是赋予这些历史建筑生命力的源泉,对其的保护研究,是确保它们一直“存活”的关键因素。但是,保护不能脱离城市发展的要求,一味采取消极静态的手段,而应与相关规划相衔接,协调其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使其融入现代生活。可是,受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城市建设的发展往往表现出大跨步前进的势态,稍不留神就会对这些建筑遗产造成不可弥补的“建设性破坏”。所以,发展就需要把握一个度的关系,严格控制这些历史建筑周边的城市建设,使其符合遗产周边历史风貌的整体要求。

1|拆迁前的北梁棚户区(图片来源:包头市规划局)

2 | 召梁地区拆迁前后遗存院落对比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私搭乱建的四合院(图片来源:包头市规划局)

4 | 北梁新区北六区街景(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5 | 被拆除的召梁头道巷(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3.2历史氛围重建

今天的北梁,已经丧失了鼎盛时期的荣耀,也抛弃了落寞时的屈辱,变身为新生活的代名词。这里没有了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繁华景象,也没有了拥挤不堪、泥泞难行的小街小巷,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笔直的大马路,一栋栋崭新的大高楼。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却没有了原来走街串巷的乐趣,也没有了街头巷尾的熟络。老包头的记忆越行越远。因此, 对于北梁地区改造中遗留的这部分历史建筑保护的当务之急就是对其历史氛围的重建。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其建筑类别以及文物价值的不同,分级分类进行保护。如妙法禅寺等古建筑,在本体保护的基础上,划定合理的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内禁止进行可能影响遗产及其环境安全性、完整性的活动。同时,在考虑遗产完整性的基础上,与当地规划部门协调,对周边影响历史风貌的建筑予以拆除,并严格控制视线内新建建筑的性质、体量、尺度、色彩及形式,使其与周边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相协调。

对于召梁等古民居集中的区域,则应在遵循真实史料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恢复重建,再现其历史时期的原有格局。对现存的古民居,在保证历史真实性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必要的维修加固,并拆除那些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加建及违建建筑,恢复其传统四合院的格局。

3.3回迁部分原住民、恢复街巷生活

老包头的魂儿不仅仅寄托在北梁那些古老的建筑上,更多的是北梁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那些老故事、老把式、老风俗、老习惯……那些“原汁原味” 也离不开北梁居民的参与。只有激发民众对保护的热情,使这些历史建筑的保护成为其发自内心的需要,北梁地区才能振兴延续。因此,保护北梁改造中那些遗留的历史建筑最根本的方法应该是为其注入“魂儿”。这个“魂儿”就是北梁的原住民。对于那些古民居,这点尤为重要。回迁部分原住民, 恢复传统的街巷生活,使这些古民居继续发挥其作用,才是对其进行保护的根本方法。

3.4积极利用相关遗产

消极静态的保护,并不是研究的终极目的,如何赋予其新功能,为其注入新的活力,才是保护中更加注重的问题。对于北梁地区,这点尤其重要。

作为老包头的历史文化发祥地,北梁承载了很多人的历史回忆。在展示利用时,可以此为时间轴, 将北梁的各个文物建筑串联起来,形成一条“忆包头、望北梁”的游览线路。在此基础上,对各个文物建筑分别进行展示利用。文物价值较高,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那些文物建筑,如福徵寺等宗庙建筑, 可将其作为历史博物馆展示开放;对于像白家大院那样具有重要价值的古民居,在对其进行本体保护的基础上,将其作为晋商文化博物馆展示开放;其他一些保存较好的院落民居等风貌一般的历史建筑,在保证建筑外观的历史真实性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局部改造,使其可以适应现代化生活要求。

同时,采取相应的标识解说系统来进一步完善游览线路的建设。因北梁地区多为“走西口”遗存, 故本区域的解说及标识系统应结合西口文化元素进行设计。遗产信息标识应标明遗产的名称、保护等级、历史沿革,并增加城市简明地图,标明遗产在城市中的位置等内容。规模较大的遗产,在遗产信息标示上应给出遗产的总平面图,标明遗产所包含的各项遗存的位置、名称、主要参观路线等内容, 其所包含的各项遗存可单独设置遗产信息标识。

4. 结语

历史遗留 篇9

自重金属污染治理“十二五”规划颁布以来, 各地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陆续开展, 首先开展的多为历史遗留项目, 普遍采用工程技术的方法进行治理。本文治理对象为某铅锌矿区历史遗留废渣, 矿区大量含重金属废渣及废石堆存在山坡上, 为了控制重金属污染, 防治地质灾害发生, 拟采用废石坝拦截技术对废渣进行治理。

2 废石坝工程方案

2.1 废石废渣库库址选址

拦截废石废渣库库址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基建和经营费用的大小以及管理工程的繁简程度。依据《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1]的第5.2.1条之规定, 考虑当地地理情况选择一处沟谷作为库址, 沟谷断面形状呈“V”字形, 较宽处断面形状呈“U”字形, 两岸山坡陡立, 植被茂密。坝址以上沟长达1.8km, 沟谷纵向平均坡降为5.5%左右, 沟底宽窄变化较大为10~45m, 沟顶宽90~180m, 沟深65~550m。沟内三面环山, 库区沟内无耕地, 住户。

2.2 废石坝库容、高度、等级确定

据现场勘查及计算结果, 库址附近需处理的费事废渣约为180万m3, 根据库区地形图用求极仪计算库容为189.35万m3, 可满足矿区废石废渣量根据《尾矿设施设计规范》、《尾砂库安全技术规程》和《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规定的拦截废石废渣库等别划分标准确定该拦截废石废渣库等别[2, 1, 3], 拦截废石废渣库等别划分标准见表2-1。

除库容坝高外, 废石废渣库库址等级还与其失事影响下游居民和设施程度有关。拟定总坝高35m (为四等库) , 几何库容为189.35万m3 (为四等库) ;库区下游附近没有重要设施, 有较大的减灾空间, 拦截废石废渣库一旦失事不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依据上述标准及规定, “全库容与坝高两者等差为一等时以高者为准, 当等差大于一等时按高者降低一等”, 故界定该废石废渣库为四等库。

2.2.1 废石坝形式

根据已选定的拦截废石废渣库库址, 适合于建设山谷型拦截废石废渣库, 采用一面筑坝, 三面环山, 具有坝轴线较短、坝工程量小等优点。因此确定采用山谷型拦截废石废渣库。

2.2.2 废石坝构造

2.2.2.1 大坝结构形式的确定

根据现场调查情况, 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 采用浆砌石透水坝, 就地选取符合筑坝要求的石料、砂料筑坝。

浆砌石透水坝具有筑坝用料省, 坝体稳定性好的特点。同时该坝型筑坝方式简单、安全可靠、施工方便。

2.2.2.2 大坝的构造分述如下

(1) 坝顶宽度

依据《尾矿设施设计规范》规定, 坝顶无行车要求, 结合管理要求, 确定坝顶宽度为3.0m。

(2) 坝坡坡比及护坡

根据方案确定坝高为35m, 结合各废石拦截坝排渗方案的特点, 按照《浆砌石坝设计规范》[4]规定, 确定坝内坡坡比为1:0.25, 外坡比为1:0.75。根据废石、废渣堆放有关技术要求, 废石、废渣堆放超过坝顶高程后, 每上升3m布置一条马道, 马道宽度1.5m, 并且每上升1.0m高度进行碾压, 分层碾压能满足废石堆放自身稳定要求。

2.2.3 筑坝材料及筑坝质量要求

对筑坝石料的要求:一般坚硬的花岗岩、安山岩、正长岩、辉长岩、闪长岩、石英岩、硅质灰岩、密度大的灰岩等均可用于筑坝。石料的极限抗压强度一般要求不小于400kg/cm2;石料的块度原则上越大越好, 但必须座浆饱满。

2.2.4 大坝排渗

大坝确定采用浆砌石透水坝, 在初期坝底部布置坝基础座。坝基础座:在已清除地基到基岩的大坝底部, 铺设1m厚块度在400~600mm的大块石层, 块石之间用砂浆充填, 在坝体内坡脚与斜卧排渗层 (反滤层) 相连。

在大坝内坡设置斜卧排渗层 (反滤层) , 在大坝内坡面自下层到上层为 (1) 层用d=10~50mm砾石或碎石铺设坝体坡面, 厚度为200mm; (2) 层用d=0.2~5mm粗砂平整坡面, 厚度为100mm; (3) 层铺设透水土工布一层, 规格500g/m2; (4) 层用d=0.2~50mm砂砾石覆盖土工布, 厚度为200mm; (5) 最后保护层采用干砌大块毛石护坡, 厚度为400mm。

2.2.5 坝基处理

在坝基开挖时, 必须清除上部腐植土、树根等植物根系、乱石和强风化岩石, 清基要彻底, 坝基础座应坐在新鲜坚硬的基岩上, 形成嵌岩结构。

2.3 废石堆积坝

2.3.1 废石堆积坝的稳定边坡系数

尾砂堆积坝的稳定边坡系数的确定应考虑拦截废石废渣库长期运行、考虑可能产生的渗流压力情况下, 堆积坝体处于饱和或半饱和状态下的稳定边坡角, 且该大坝为透水坝可视为透水地基, 则废石堆积坝的稳定边坡系数m (边坡比:1:m) , 根据《堆石坝设计参考资料》确定坝坡应满足下式要求:

由tanα=1/m≤γftanφ/Kγb

得m≥Kγb/γftanφ

m-稳定边坡系数;

α-稳定边坡角;

K-安全系数, 四等库 (洪水运行) 为1.1;

γf-废石容重, 3.0;

γb-饱和容重, 2.8;

φ-摩擦角, 度, 取36° (饱和状态时) ;

经计算得m≥2.25, 即考虑堆积坝处于饱和状态下受到的稳定渗透压力时, 方案确定废石堆积坝的稳定边坡系数取m=2.25~3.5。

2.3.2 筑坝方法与子坝结构

2.3.2. 1 废石运输与筑坝

废石运输:废石、废渣运输采用汽车, 道路每隔100m设置会车坪, 道路向库内沿坝坡布置。在最初期堆放时, 为避免废石倒入破坏坝体, 需把弃石台距离面10m以上, 那废石自然向坝脚滚动。待初期坝堆满后, 堆石向上游移动。

确定后期堆积坝筑坝方法采用干砌石法筑坝, 参考干砌石坝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初期坝堆满后, 进行中后期拦截废石废渣库的堆筑, 首先用人工或机械方式, 利用坝前较大的废石, 按每层2-3m厚分层进行碾压或夯实, 堆筑每级子坝完成后平整坝前废石, 再开始废石倒入。

2.3.2. 2 堆积坝子坝结构形式

堆筑堆积坝每级子坝顶宽2m, 高3.0m, 下游坡比1:3.0, 按分层碾压或夯实, 在开始放废石, 放满后再堆筑下一级子坝, 留一条宽4m的马道, 并预埋排渗管, 修筑马道排水沟。

2.3.3 坝肩截水沟与坝面排水沟

2.3.3.1 坝肩截水沟

在两坝肩和两岸山坡结合处的山坡上顺自然地形地势设置坝肩截水沟, 从终期坝顶向下与初期坝的坝肩截水沟相接以排出渗水和截排山坡雨水, 防止雨水直接冲刷坝坡面。截水沟为浆砌石结构, 左 (西侧) 坝肩截水沟断面规格为底宽×深=500×600mm, 内坡比为1:0.3;右 (东侧) 坝肩截水沟断面规格为底宽×深=500×800mm, 内坡比为1:0.3。其沟底标高要求低于横向马道排水沟沟底300mm。坝肩截水沟要在靠近坝肩的山坡上修筑。

2.3.3.2 坝面排水沟

从初期坝顶以上开始, 在废石堆积坝每级子坝留一条马道, 在马道内侧设置马道排水沟, 排水沟为浆砌石结构, 其断面尺寸为宽×深=400×400mm, 沿马道从中间以1%坡度坡向两端坝肩截水沟, 其沟底比坝肩截水沟沟底高300mm与之相接。以便将坝坡面雨水和排渗管渗出水排至坝肩截水沟。

2.3.4 废石堆积坝排渗

2.3.4.1 堆积坝排渗

从初期坝顶开始, 确定每堆级子坝留一条马道, 预埋一排水平排渗管。排渗管为高强度DN100的PVC管, 排渗管水平间距为5m, 单根长39m, 铺设坡度2%左右从库内坡向坝面排水沟。排渗管的出口端10m不钻孔, 其余在坝体内部分的PVC管上部 (上半圆) 钻孔 (孔径10mm, 间距50mm, 交错排列成梅花状) , 钻孔管段外表面包裹400g/m2土工布一层, 并将伸入坝体内管口堵死。渗出水通过排渗管导入相应马道排水沟, 马道排水沟与坝肩截水沟相连, 构成坝面排水系统。

2.4 观测设施

根据《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第3.5.9条之规定, 4级及4级以上的拦截废石废渣库, 应设置坝体位移和坝体浸润线的观测设施。

坝体垂直位移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观测, 水平位移采用视准线法进行观测。在每个初期坝顶上布置3个观测标点均为混凝土观测桩;采用均等距离布置。在堆积坝每个马道上各布置3个观测标点均为混凝土观测桩。埋设提前预制的混凝土桩, 采用均等距离布置在一条直线上。

观测基点包括起测基点和工作基点, 布置在3个观测标点连线的延长线上的两岸山坡较稳固的地点, 高程与观测标点相当。即在岩石出露较为平整的地段, 凿小十字作为观测基点或埋设混凝土观测桩。

2.5 配套设施

拦截废石废渣库需建造值班房及通讯、照明设施及道路等配套设施。

3 结论

本工程在解决当前迫在眉睫的污染及安全问题。项目无废水、废气、废渣排放, 符合环保要求工艺技术方案切实可行, 成熟可靠。

摘要:某矿区历史遗留废渣及废石对当地居民的健康及环境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本项目通过建设拦截废渣废石坝的工艺对废石废渣堆存点进行安全处置, 合理有效的避免了二次污染的风险, 消除了当地居民的健康和安全隐患。

关键词:矿区,含重金属废渣废石,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 (AQ2006-2005) ;

[2]《尾矿设施设计规范》 (ZBJ1-90) ;

[3]《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AQ2005-2005;

[4]《浆砌石坝设计规范》 (SL25-2006) ;

市场遗留问题四大对策 篇10

在应对遗留问题之前,要先对客户定性,随后对遗留问题定量,而不是人包大揽,最后让自己吃不了兜着

客户定性,是确定客户值不值得投入。毕竟公司的营销资源有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按销量和忠诚度这两个纬度,将有遗留问题的客户大致分为四类,如图:

问题定量,是确定遗留问题大小和解决难度:是政策类问题,还是促销类问题?是退换货问题,还是老品库存问题?是商业承诺兑现问题,还是公司变革导致的问题?涉及的客户范围多大,金额多少?是在公司制度流程内就能解决,还是需要打专项报告额外投入?摸清了遗留问题的老底,业务才可能对症下药。

大包干

对明星客户,解决问题实行;“承包责任制”,责任人全程跟进,直到问题解决。

明星客户要销量有销量,要忠诚度有忠诚度,是厂家的优质资源,也是各品牌竞争的土要对象。对他们的遗留问题,业务该请示的请示,该打报告的打报告。解决得好,厂商尽享鱼水之欢,关系更上—层楼;解决得不好,很容易出现裂痕,给对手可趁之机。

案例:

某区域是一个典型的以零售为土的市场,甲是M品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开发出来的经销商。业务小张在接手市场后发现:该客户一年做600多万元的销售额,仓库竞然有近10万元的残损机没办理退换货!

其时适逢新销售年度开始。残损机问题迟迟没有解决,客户的合作意愿很低:“你把问题先给我解决了,我再跟你们合作”。

没想公司老总也是硬对硬:“他不合作,我们一台也不给他解决!”

都说气话,但问题最终要由小张来解决。

追踪遗留问题成因:一是原业务玩忽职守,眼里只有“回款”、“压货”,从来就没把残损机退换货当回事,一拖再拖,直到走人;二是客户自己粗心疏忽,怀有“我是你的大户,还怕你们公司不给我解决”的心态,天天泡在麻将桌上逍遥!结果,本来按照公司正常程序能解决的问题,因为相关资料残缺不全,积少成多。

双方都有责任。说服双方都放下姿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小张这样做经销商的思想工作:

“出现这样的问题,你也不能全怪公司,谁让你当初自己不盯紧点呢!我刚过来,虽然问题不是我造成的,但帮你处理好也是我的责任,毕竟你是我们的忠实客户。但是你得给我些时间啊,对不对?何况公司也有自己的制度规定,总得按程序一步步来。”

“如果你非要坚持已见,那我也爱莫能助,大不了我再找一个新客户,反正又不是我捅的娄子。”

“人家做生意求财不争气嘛!如果你能配合我,王总那边你放心,我一定给你摘定!”

镇住了客户,小张又给分公司老总汇报:

“他一年做了632万元,同比增长128%,并且只做我们品牌。”

“领导你信任我才把我调过去的,总得扶我一程,不然在别的兄弟面前岂不是太掉你面子了!”

“这个客户真的很不错,我在当地扫了四遍,都没找到比他更合适的。总不能因为这么点大的事让客户寒心吧?”

“领导只要你给句话,这个月23号前我一定把新年度协议签回来,拿回15%的首期款……”

在业务张的穿针引线之下,客户不但解决了前期残损机的问题,销量还渐长渐高。

怀柔

面对问题客户的遗留问题,给予适当关注,但不作策略性投入,基本以安抚为主。

问题类客户,销量很平常,但忠诚度高,精心培育往往会有较好的成长性。业务人员可能没多少精力和资源去解决他的问题,但是绝不能置之不理,否则很容易挫伤其积极性。

切实的做法是在其抱怨时表现出深深的同情:“你的心情我真的很理解,可是很多事情我也没办法”,将其心理预期下挫至最低点。

待到其被遗留问题搅得没多少耐心,经不住竞晶诱惑有点动摇迹象时,你再适时伸出橄榄枝:“这个月你提x x货,我申请x x点的价格折扣给你,帮你解决部分前期问题”。

乐观的结果是,你实现了销售,客户也很感激你:我的销量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厂家一直比较关注我。

踢皮球

面对瘦狗客户的遗留问题,左推有挡,满嘴放空炮,最后就是不解决。

瘦狗类客户,要销量没销量,要忠诚度没有忠诚度,哭得比谁都闪,做得比谁都少,问题还一大堆,本就应该被打人“死牢”。但考虑到他们对公司的发展也贡献过汗水和口水,公司一时又难以台弃,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踢皮球。

事实上,很多问题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客户当真记得?即便记得,一番之乎者也后,或几个回合的皮球踢下来,他们基本上就能认识到:不回款不提货,要解决遗留问题比登天还难!踢了几次皮球之后,客户就彻底熄火了,纵使厂家推脱不过必须解决,也可以折上加折地来处理。

运动战

金牛类客户能产生很大销量,但往往朝三暮四,不把你的品牌当根“葱”,普通业务员很难管控得住他。

碰上这类客户有遗留问题,业务人员若处理得不好,品牌很可能被他毫不留情地打入冷宫,处理得好,反而可能将遗留问题变成客户面前晃动的蛋糕,鞭笞他奋力前进。你先帮其解决一两个问题,树立其信心,随后运用“运动战”,一边创造资源帮客户解决问题,一边进一步套牢他。

案例:

业务员李铭刚调至某市场。当地市场因为一大堆遗留问题处于停滞状态,当地经销商虽然有较强实力,但主推的是其他品牌。

李铭经过以下几个步骤,既解决了遗留问题,又激活了烂市场:

第一步:仔细地调查市场,本着负责的态度,逐个确认前期遗留的费用问题,并郑重承诺公司一定会解决,但不承诺解决时限。

第二步:将确认的遗留问题摆至该客户面前,深入沟通,大致透露出第三步、第四步的操作思路,刺探其心理底线,劝说客户要看长远。客户最后答应:“如果你们公司愿意投入,我也会拿些真金白银出来,大家一起把前期问题消化掉,重新启动市场。”

第三步:该县级客户原是二批,隶属于其相邻的县级经销商(一级商),提货价格较高。李铭专意提出申请,将其改为直营(直营在进货价、返点和支持政策上小于一批,但优于二批),直接跟公司合作。

第四步:在公司同意后,李铭又与该客户沟通:

“现在我特地申请厂直营商政策,进货价降低了不少,你的出货价仍保持不变。”

“都是爽快人说话算话,多出来的价差你也不用抠着,拿出来一大部分返给你的下级,算是抵消一部分前期遗留问题。很简单的道理,下游都不进你的货,你从哪挣钱?”

“等到遗留问题消化得差不多时,销量一旦增长起来,我就把你调为一批,让你享受一批政策,来弥补你以前的损失。”

上一篇:基本法律规范下一篇:工程施工技术高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