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历史初中历史论文

2022-07-03

有些学生认为:初中历史不好学,不好记。的确,历史知识头绪繁多课时有限,要想全记住,如果采用一般记忆硬背形式的简单机械记忆法,那就太耗费精力了,效果也不会很好。那么要想使学生轻松地学到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而不忘,记忆犹新,在教学中教师就应多想办法,有所创新,帮助学生克服记忆中的困难。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有效的记忆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习惯。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忆历史初中历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记忆历史初中历史论文 篇1:

“造句式”记忆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初中历史的教学需要不断创新,很多学生们都受到了信息时代的影响,对于很多传统事物很难提起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们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制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图文并茂的历史故事是可以让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的,初中课堂也有很多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刺激学生们的记忆点。历史学科本身的知识量就是比较大的,如果记忆力不好的话,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学习吃力的情况。所以教师应该交给学生们一些有利于记忆的方法,“造句式”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记忆方法。本文将对这种记忆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造句记忆;教学应用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历史教学也需要不断创新优化,历史学科主要考验的就是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和背诵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课堂中能对历史学科更加感兴趣。有了兴趣才能记忆的更快,更牢。教师需要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们的学习习惯进行了解。记忆主要是依靠学生们的学习特点,对于有规律的东西学生们总是会记忆的很深刻,有趣的知识也是一样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造句法”让学生们有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过程,这对于记忆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历史学科的丰富性和联系性以及课改要求概述

初中历史学科是一门比较有规律的学科,历史事件是不会变的,这对于学生们学习情况也是比较有利的,不需要反复的进行背诵。在学习过程中端正态度用心记忆就可以完成任务。我国的历史情况是比较复杂的,源远流长的历史阶段让历史知识也更加繁琐复杂,作为一个整体,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多多联系,历史事件之间联系性是比较强的,如果不进行联系捋顺,学生们很容易找不到头绪。历史知识条块分割前后知识衔接不上会让学生们对学习历史失去信心和兴趣。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光要教授知识,还需要编制一些学习方法增强学生们的记忆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也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形式产生了变化,小组学习的模式对于学生们来说是比较合适的,分成小组进行学习主要是考验学生们的合作团结能力,一个人思考时间是比讨论得出结果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初中阶段知识比较多,学生们应该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结合这样的教学背景和学习模式对学生们进行记忆训练和辅导。小组中学生们的理解能力是有区别的,所以教师应该不断探索课内课外适用性比较强的记忆方法,在学生们的学习习惯方面进行教导,让学生们掌握更加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让学生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造句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师可以利用历史事件进行造句编写,押韵好理解是最基本的原则,但是编写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历史事件涵盖全面,线索更加清晰。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启发,让学生们自己进行总结是一种能力培养。很多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觉得历史知识比较容易记混,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重点内容带领学生们在书上做好标记,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学习。对于造句式记忆方法,主要考验的就是学生们的再提炼能力,在学习过知识后应该对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记忆和理解,小组之间进行互动以及教师的启发可以让学生们的智慧发挥到无限大。

第二个方法就是渗透学法指导,学生们进行记忆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善意引导,不能直接告诉学生们结果,要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对学生们的思维进行启发。学习方法引导是比较重要的,对于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例如,在学习“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根据时间和地点来进行“造句”,这种教学启发可以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内学习。认识到历史教材中知识汇总的汇率后,学生们对历史造句的记忆方法也有了基本的概念,这是一种非常大的进步。

第三个方法就是将“造句式”记忆方法和游戏内容融合,这对于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有帮助的[1]。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对句子进行精炼,五字一句是比较符合逻辑规律的,而且也比较利于学生们记忆,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游戏。例如,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的学生们利用历史线索进行“造句”。小组之间要相互竞争,竞争关系的小组要快速背诵下来对方小组编写的句子,这种激烈比拼的情况下,学生们的意识是紧绷的,对于记忆的知识印象会比较深刻,而且记忆持续时间比较长。教师也要适当提供一些奖励,让学生们感受到胜利的喜悦才能对历史学科产生更大的兴趣,建立起更强大的学习自信[2]

三、“造句式”记忆方法对学生们的影响

第一个影响就是有利于教师巩固课堂,课堂时间比较短,精炼型的语言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接收到更多的知识。

第二个影响就是有利于学生们平时学习,以及中考复习指导。已经成为体系的知识可以让学生们在复习的时候多多利用。

第三个影响就是培养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化解更多的历史难点。这对于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四、结束语

造句式的历史学科记忆方法可以让学生们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总结出更多关于学习历史的经验,在其他学科中也可以尝试应用,初中阶段就是积累基础知识的阶段,历史学科对于学生们的成绩以及核心素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要多多创新记忆方法给学生们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袁绍佳.“造句式”记忆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八年级历史上册《洋务运动》为例[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7.

[2]张国营.浅谈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學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7:48.

作者:朱小艳

记忆历史初中历史论文 篇2:

初中历史记忆法浅谈

有些学生认为:初中历史不好学,不好记。的确,历史知识头绪繁多课时有限,要想全记住,如果采用一般记忆硬背形式的简单机械记忆法,那就太耗费精力了,效果也不会很好。那么要想使学生轻松地学到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而不忘,记忆犹新,在教学中教师就应多想办法,有所创新,帮助学生克服记忆中的困难。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有效的记忆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习惯。

一、谐音记忆法。

所谓谐音记忆法,即根据知识点相同或相近的读音,把知识点转化为形象的、有意义的内容或词语。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使知识深印脑海,而且易于追忆、检索。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卒年代,直接记忆麻烦难记,而且易忘,采用谐音进行记忆既简单又不易忘记。如:马克思的生卒为1818——1883,遂有“一爬又一爬,一爬爬到山”。

二、趣味记忆法。

将没有生机、枯燥无味的知识趣味化,可以充分调动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妙趣横生、轻松愉悦的效果。

如:我们可以将历史上同月同日的历史事件聚结起来,让学生记忆:

1月1日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3月3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5月5日1818年马克思诞生

三、浓缩记忆法。

就是将历史事物如历史概念、条约等省略,将其简化成很少的几个或几十个字,浓缩后记忆,这种方法就叫浓缩记忆法。这种方法可以起到化简、提炼,深化内容的作用。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用“三互一平和”五个字来记忆。

如:1955年,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度,朱德等10位功勋卓越的解放军领导人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这十位元帅是:朱德、彭德怀、陈毅、刘伯承、罗荣桓、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贺龙、林彪。要记住他们,可用“两德两陈(承)两荣,前英贺林”十个字来记忆。

四、寻觅规律法。

通过对历史课诸多内容的,使自己在动脑动手的基础上探求相关历史知识规律的学习方法称之为“寻觅规律法”。有些历史年代,由于巧合,具有一些规律,教师发现这些规律后,告诉学生,就会大大提高他们记忆的兴趣和效率。

第一,有的年代间有等距离的特征。

第二,历史上不少事件发生的年代的月、日是同一数字。

第三,有的年代在公元前后各发生了一件大事。

五、巧拉关系法。

“巧拉关系法”,即从一些年代千丝万缕中寻找瓜葛。如:581年,隋朝建立。1581年,明朝实行一条鞭法。即在隋朝建立的年代首位填“1”。

有些大事件持续时间较长,人们称呼这些事件时,习惯在其前面冠以“多少年”,如“八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我们可以据此类推,经历八年的战争还有:

隋统一全国(581~589年);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

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1910~1917年);

两伊战争(1980~1988年)。

六、联想记忆法。

不同于常态、不符合常规、不符合逻辑的联想,因其独特性有可能对人体的大脑细胞和视觉神经造成强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从而可极大地加强与巩固人的记忆强度和深度。

七、数字归纳记忆法。

数字归纳记忆是将所记忆内容按不同属性加以归纳,然后分门别类地记住这些内容及其属性。例如:

关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时间、流经地域和历史意义等,可归纳为数学公式“2+3+4+5+6=1”来进行记忆:

“1”即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大运河;

“2”即隋朝第二代皇帝隋炀帝开凿,或用了二百万人开凿,全长二千多公里;

“3”即跨越三大城市,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即全长分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5”即连接五大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6”即流经六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八、对比异同法。

常言道“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更便于记忆。”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把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加以归纳整理的一种方法称为对比异同法。

如:要牢牢记住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联系和区别,必须把它们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

1.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2、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主力都是人民群众。不同点是在相同点的基础上区分的,即:

这张图表虽不简单,但却把有关的学习内容都包揽了进去。这样记忆起来,绝对不会有思路混乱的现象。又如,在中国历史上,五四运动和四五运动的知识容易混淆,可进行对比记忆。

它是广大群众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的活动。

运用对比异同的学习方法,就可以把学到的有关历史内容归纳整理成文,这样可使知识点清晰化、精简化。学生在记忆方面也就简单化,从而达到记忆的明朗化。

记忆有法,而无定法。以上介绍的几种比较常用的记忆方法,由于各人的思维习惯与记忆水平的不同,并不可能适应每一位同学,我希望以本文为契机,激发同学们的探索实践精神,开发出更有效、更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作者:杨朝山

记忆历史初中历史论文 篇3:

刍议初中历史记忆法

摘 要:帮助学生记住历史,创建历史结构,形成历史网络,以此疏通历史记忆;同时运用种种记忆技巧加深学生的历史记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

关键词:历史结构;历史网络;记忆技巧

前 言:有一种较为公认的说法:历史分为两种,一种是客观存在的,已经发生过的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一种是人们对前种“历史”有意识地选择、复原和认识。这就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我们不仅要学历史、挖掘历史,而且要记住历史。人类历史,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再到铁器时代、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漫长的历史过程,内容包罗万象、知识浩翰无边,历史过程都很客观,没有过程就没有历史。对此,学生怎样避免死记硬背、学得灵巧一些,这就需要讲究科学的记忆方法和技巧。

一、帮助学生创建历史结构,疏通历史记忆

许多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就是死记硬背,按教材逐句记忆结果在短时间内,记住了一部分历史知识,但时间一长就开始张冠李戴,纷乱如麻了。因为零散记忆历史知识是无头绪的,历史知识在他们眼里是各自独立、互不关联的。这样学生学完一本教材就已经腾云驾雾,摸不着东西南北了。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对教材理解的基础上打破教材原有的体系,帮助学生创建历史结构,疏通历史,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下面以《中国近现代史》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49年以前)为例来谈谈这个问题。众所周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一部充满血泪和屈辱,由战争、不平等条约、变法以及中国人民抵抗外来侵略和反抗封建势力构成的历史。在教师指导下,同学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打破教材结构,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分析,重新创建知识结构如下:1、五次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三次大规模的反封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清政府实施的两次变法: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则是一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压迫,打倒军阀,统一中国,成为真正民主共和国的历史。教师可按时间顺序分为四个阶段,即大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讲述四个阶段时,教师以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大党派为两条线索,讲述不同时期两党的关系及变化、不同的方针政策以及相应采取的具体行动和措施等,这样学生把零散的历史知识由点、线、面连接成密切相关的历史框架,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像一本浑然一体的故事小说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适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才是属于自己的知识,记忆历史也就顺理成章,轻松的多了。

二、帮助学生掌握记忆技巧,加深历史记忆。

许多学生不爱学历史,是因为历史对他们而言,仅仅意味着枯燥的、沉重的、大量的记忆。而这种记忆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往往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记忆的技巧和方法。

1、时间计算法。如《中国近现代史》的中法战争起止时间是1884年至1885年,甲午中日战争起止时间是1894年至1895年,同学们不难发现这两个时间恰巧相隔十年,而1884年是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的时间;1885年是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的时间。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40、50年代,中国资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它们的时间也具有这种记忆特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机构是五年召开一次会议,所以讲述《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学生只须记住十六大召开于2002年,就能推算出十五大、十四大、十三大和十二大的时间。

2、类比法、分类法。在近代史中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数不胜数,学生最容易混淆不清。其实,绝大多数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为“共性”和“个性”两部分。“共性”是指条约共有的内容,即赔款、割地、开放通商口岸这几项条款;“个性”则是指每个条约独有的条款和内容。而条约的“个性”能让学生加深对条约的记忆,并很容易区分开每个条约。

3、谐音法。在世界历史学习和记忆中,谐音法用的比较多,因为世界历史的地名、人名比较长,学生记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巧妙地、幽默地运用谐音帮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其实,记忆的巧门和方法很多,只要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挖掘和摸索,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让学生历史对历史感兴趣,使历史记忆网络化、系统化

中学的历史教材分为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把世界史和中国史分裂开,各自独立起来,好像他们分别在不同的时空和轨道发展着,彼此之间互不关联。前面提到的两种方法只能让学生的历史记忆在纵向延伸,现在我们要在创建中国史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把整个中国近现代史放置于世界近现代史的范围中,比较中西社会差异,让历史知识纵横交错,历史记忆网络化、系统化,这就是揉和历史。教师和学生共同揉和历史,要让学生明知在世界历史重要时期,中国历史的发展情况,通过比较和学习,对学生了解历史条理和记忆历史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学习历史,我们要灵活地去学;记忆历史,我们要智慧地去记。教师和学生都采取多种多样的手段,用结构的眼光、规律的眼光、分析的眼光、大科学的应用的眼光看待历史、记忆历史,综合的运用记忆方法,我们的历史思维会更加明朗、更加智慧,学习、记忆历史的方法就会得到改进,学习历史的能力也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作者:张小曼

上一篇:提高大学英语教育论文下一篇:示范教学中学美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