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留资产贷款的调研

2024-04-29

遗留资产贷款的调研(通用8篇)

篇1:遗留资产贷款的调研

关于安岳县农村合作基金会遗留资产的调研

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制约,遗留资产催收难度大,效果越来越不不明显,已成为制约安岳县农村合作基金会遗留资产办公室健康发展的根本因素,如何有效解决遗留资产问题,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强化催收力度,已直接关系到资产办能否持续生存和发展。

一、遗留资产的形成原因:

安岳县农村合作基金会遗留资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十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形态深刻变迁直接或间接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的反映。对于安岳县农村合作基金会遗留资产应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分析,站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探索化解的思路和对策。对形成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遗留资产的管理、催收。

(一)遗留资产的构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原安岳县农村合作基金会移交的借款

2、安岳县乡镇企业管理局移交的借款

3、原省信托投资公司安岳办事处移交的借款

4、其它的欠款。

(二)、借(欠)款人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借款人欺诈。借款人欺诈可分为普通欺诈和严重欺诈。所谓普通欺诈行为,指借款人主要通过向合作基金会提供部分虚假信息以改善本企业的资信状况,获得用于借款人生产经营活动的贷款。

2、借款人通过企业改制,将合作基金会的贷款“一改了之”。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企业间的兼并、收购以及企业改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的企业通过上述行为盘活了资产、扭亏为盈,重新获得生机。与此同时,部分经营正常的企业,也借兼并、破产、重组、改制之机“逃债”、“废债”、“悬空”合作基金会债权。

3、借款人遭受不可抗拒因素影响,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的出现,山洪的暴发,飓风的骤起,久旱无雨、农作物遭病虫害侵袭等。由于我国农业的基础较薄弱,农业耕作的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农民抗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较低,大多数地方存在靠天吃饭这种情形,这增加了涉农贷款收回的不确定性和贷款的风险性。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农作物减产,农业欠收,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影响贷款的归还。

(三)、其它方面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项遗留资产绝大多数是无担保、无低押物的不良资产。

二是现剩余的多数借(欠)款户长期外出不归,外出地址不清楚,查找困难。三是现剩余的各项借(欠)款及债权资产涉及的问题较多。有个人方面的、有企业方面的、有单位的。由于时间较长、有的原经办人员和单位领导已发生变动,现在单位领导或负责人不清楚情况,对县资产管理办公室的追债工作不支持,导致一部分遗留资产和债权长期无法收回。

四是县资产管理办公室是临时机构,多数干部职工派驻各中心镇使用的办公场地多数都是租用当地镇政府或个人的房屋办公,县资产管理办公室对各资产管理站人员管理,工作监督有一定的难度。

二、遗留资产管理办法:

(一)相关单位和部门间的工作协调,努力营造良好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安岳县遗留资产涉及地方经济的方方面面,千头万绪,因此要顺利推进遗留资产的化解,离不开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镇政府的参与和配合。各级政府的支持,既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也有利于在地方政府、地方经济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各级政府应首先本着实事求是地解决历史问题的态度,规范自身行为,防止逃废债务。对于因政府行政指令、经济政策形成的遗留资产,政府应该直接承担起还款责任,或者通过地方财政,或者采取其它有效的政策切实加以落实。对于企业改制后原在镇村管理部门的债务、区县物资局、供销社及其下属企业的遗留资产,尤其是其中金额巨大的遗留资产,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通盘考虑,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办法逐步加以解决。对于企业逃废债务的行为,政府应当通过行政力量坚决予以制止。

其次,各级政府应充分调动各种资源,通过多种途径来支持和保护遗留的债权。比如,由于遗留资产对应的单位大多是乡镇、村两级农村经济组织,这些企业关的关、破的破,土地是他们手里唯一的资源。乡镇政府应支持企业以其所有的已经开发利用的集体土地使用权或对应投资收益来抵偿债务;同时,政府也可以作为保证人,划定某一范围的土地,约定在该土地开发时,将土地开发收益权的全部或部分直接用于清偿债务。

(二)、在操作层面上,要强化机构职能,想方设法、加大催收遗留资产的力度。

首先,要强化遗留资产的管理,对全县的遗留资产实行分片区负责管理。

第二,要落实清收遗留资产责任制。县资产办的各级管理者要教育员工正确面对困难,既不要埋怨,也不要畏惧,同时采用一些制度性的运作,激励员工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攻克难关。比如,有些地方的实施“3+1”工程,即将每一笔遗留资产“确立一个项目,落实一位清收责任人,制定一套清收方案,再加一名分管领导”,限时完成并结合清收结果进行考核奖惩。这种工作模式将责任、权利和利益统一到清收责任人,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不良资产要我清收”到“我要清收不良资产”的转变。

第三、采用法律手段保全资产。以诉讼方式更具有强制力,通过诉讼方式化解风险贷款是否成功的关键主要取决于财产保全工作的成效,一旦保全成功,诉讼案件便可以通过和解方式提前结束。全县遗留资产办公室每隔两年安排部署各管理站在进行集中在乡镇所在地张贴借款催收公告,保持借欠款催收的时效。

第四、健全机构设置,稳定队伍。安岳县资产办是临时机构,职工人心不稳定。积极探索机构设置,确保干部职工工作热情,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改进工作方式,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第五、注重方法、切实加大力度催收遗留资产。由于受诸多历史原因影响,遗留资产成因复杂,且有笔数多、金额小、清收难度大等特点。因地、因时、因人而异,不拘泥于某种定式,采取多种灵活措施,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清收效果

一、是定期筛滤法。根据遗留资产实际,按自然村分区划片,每年或每季度对所有借款户进行上门催收,既起到延续遗留资产诉讼时效,又可了解贷户新的经营情况、经济动向。有偿还能力或意愿的,适时收回,确有困难的,制定分期偿还计划。

二、是重点突破法。根据借款户经济情况,对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金额大,占比高的某几户不良贷款大户做为清收工作重点进行攻坚,多次上门,反复催收,对贷款户形成一定压力,促其还款。

三、是旁敲侧击法。对借款人本人故意拖延,没有归还意愿的,可另辟蹊径,对借款人相关近亲属做工作,讲明遗留资产清收政策,动员其为借款人偿还沉欠。

四、是有效激励法。对遗留资产可采取谁清收奖励谁的政策,并适当提高清收奖励标准,鼓励全员运用各种关系渠道,采用各种灵活措施,清收不良贷款。同时要注意奖励办法及时兑现,以激发清收人员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清非的局面。建立工作绩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和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债权的追收和财产物资的处置,努力完成追债工作目标任务。

篇2:遗留资产贷款的调研

一、清收历史遗留不良贷款难点

化解历史遗留不良贷款,除依靠农信社自身“苦练内功”、发展业务,通过不断增加盈利能力消化外,主要

途径还是要靠清收化解。但清收过程中普遍遇到如下问题:

㈠信用环境差使“赖债户”不良贷款清收难。信用环境差是“赖债户”存在的“温床”。“赖债户”中不乏公职人员,地方政府部门虽屡次下发文件以行政手段配合农信社清收,但许多涉贷单位对清欠工作大多存在“光打雷,不下雨”、走形式的现象,清收效果不明显。而非公职人员的“赖债户”则多存有侥幸心理,通过外出躲债、拒绝签字等方式逃避信用社债务。对于这些“老赖债户”,无论信贷员怎样软磨硬泡也无济于事。

㈡缺乏政策扶持使农业经济组织不良贷款清收难。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农信社自主经营管理薄弱,各级政府行政干预致使农信社发放了一批低质量的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如一些村办造纸厂、水泥厂等,随着这些经济组织的亏损、解体、倒闭,农信社的这部分贷款也由此沉淀下来。这部分贷款大多年限长、金额大、涉及面广,由于缺乏国家相应政策扶持,而使此类不良贷款清收盘活难度相当大。

㈢农业经济的高风险性使小额不良贷款清收难。由于农户尚未形成规模化农业经营,个体抗风险能力小,一旦出现天灾人祸,债务往往难以偿还。市场经济的复杂化也使城市小个体户常常血本无归,无法按期归还债务。这部分不良贷款具有单笔金额小、户数多、分布广的特点,加上不少贷户外出务工、经商,有的还举家外迁、下落不明。要盘活此类不良贷款,如果单靠信贷员一户一户跑清收,工作量巨大,而且势必影响正常业务发展。

二、清收历史遗留不良贷款对策建议

经过近几年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信社不良贷款降压工作已取得较大的进展,但一些“难啃的骨头”仍然较大程度地影响农信社的资产质量,因此怎样在原有清收经验之外寻求化解之道是当前农信社应当思考的问题。本文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㈠加大行政、法律清收力度,切实整肃信用环境。针对信用意识淡薄的“公职老赖”,政府相关部门应结合国家新出台的《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把是否诚信作为公职人员考核“德、能、勤、绩、廉”中“德”的重要考评内容,对恶意拖欠债务的公职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惩戒。对非公职人员的“钉子户”,通过媒体曝光、法院执行拘留等途径给予清收,这样在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的同时又可整肃信用环境,达到清收一户、震慑一方的效果。

㈡创新机制,积极探索打包出售、债权拍卖、资产置换、委托清收等方式,多渠道消化历史包袱。对于历史遗留不良贷款,建议省级联社在相关法律框架内尽快研究出台指导意见,指导基层联社根据具体问题,采用灵活、合规的途径积极化解。如对于单笔金额小、笔数多的农户小额贷款,可考虑打包出售债权清收的方式;对于大额不良贷款,可考虑公开拍卖债权的方式收回;对于供销社解体前不良贷款,可考虑通过资产置换的方式将债权置换成其现有房地产的产权,再进行拍卖变现清收;对于一些贷户长期外出,催收人员因信息不灵无法催收到位和少数“赖债户”拖欠债务等情况,创新催收方式,委托关联人或村组干部帮助清收,通过合理核定清收费用,明确费用按照现金到账的金额进行结算,这样则可能调动多方力量积极性将多年陈年旧账收回。

㈢适时放贷激活“沉睡贷款”,帮助贫困贷户脱贫致富。由于农业经济的高风险性和市场经济的复杂性等客观因素影响,一些小额贷款户家庭贫困确实无法偿还贷款。针对此类情况,信用社应组织信贷人员深入调查,根据贷户具体情况适时适度放贷,为贷户送信息、送技术、送资金,在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同时,又可收回多年无法盘活的不良贷款,从而达到社农“双赢”的效果。

篇3:低不良贷款率下资产质量的再思考

【关键词】中资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率 资产质量

经济增速下行与流动性压力的交叠影响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形成较大压力。截至2015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达到1.67%。与真实暴露的不良贷款相比,银行资产中隐藏的真实信用风险成为影响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及制定资产质量管理策略的重要因素。

一、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关注类贷款比率较高。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达到288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7.5%,关注类贷款比率3.79%,比去年同期提高0.68个百分点。二是抵御风险能力有所下降。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181.18%,同比下降了50.88个百分点。商业银行加大了拨备的提取力度,但由于不良贷款的增速明显高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增速,拨备覆盖率并未出现同比上升。三是不良贷款呈现机构集聚现象。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7002亿元,占比较高,达54.94%;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自2012年的0.72%上升到1.53%,增幅最快;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已达到2.48%,始终处于高位。①

二、信贷资产中隐藏信用风险的形式

(一)制度规定的主观性较强,不良贷款率指标难以真实反映资产质量状况

我国的贷款风险分类采用的是美国模式。即由监管部门制定贷款风险分类标准,根据不同类别的贷款计提相应比例的拨备。该模式的优点是强调拨备监管标准的统一性,缺点是缺乏严格的定量分析和统一客观的分类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为银行延迟或隐藏风险暴露留下空间。目前《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是各商业银行制定贷款风险分类制度的最低参考标准。该指引中对不良贷款的规定缺乏统一标准,主观性较强。各商业银行对标准的把握差异较大,并得以利用制度规定合理地延迟风险暴露。如指引中提出次级类贷款是指当借款人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正常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的贷款;并规定逾期超过一定期限,应收利息不再计入当期损益时应至少归为次级类。在实际执行中,商业银行对定性描述理解差异较大。一是商业银行利用上述两方面的标准,将本来已经发生风险的资产掩盖在正常资产当中,造成不良贷款率所反映的资产质量好于真实情况。如一些银行存在以授信重组的方式或以“借款人还款意愿较强”、“正在和企业积极沟通”等自由裁量空间较大的原因将逾期已经超过半年甚至一年的资产归为正常类。二是商业银行对“借款人还款能力”、“逾期超过一定的期限”等因素把握标准不同,造成各行所披露的不良贷款数据不具有可比性。不同银行对于逾期多少天的贷款划为不良贷款,采取了不同的标准,直接造成在银行体系信用风险上升时,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变化趋势往往不一致。也正因如此,监管部门对各行的风险判断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影响其对整个区域的风险判断。

(二)部分制度建设尚不健全,造成风险管理空白

一是商业银行对过度融资没有明确的制度要求,对信贷资产质量形成威胁。目前,商业银行对借款企业过度授信的风险管理相对薄弱。一方面是一些中小银行在客户选择上存在追随策略,在客户拓展中,认为能够获得他行,尤其是大银行贷款的企业必定比较好,风险小。另一方面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风险管理措施难以落实。如一些企业从多家机构获得融资,存在明显的过度融资、多头融资迹象。如某钢贸企业授信余额5.18亿元,涉及12家银行;某酒业公司授信余额2.6亿元,涉及6家银行。而且企业的融资担保形式以互保联保为主,且对外担保额度接近授信额度。这些企业发生风险,横向上涉及多家银行,纵向上涉及担保圈、担保链,融资金额较大,风险容易扩散,对资产质量会形成较大的威胁。

二是异地授信管理制度不健全,可能成为风险隐患。商业银行尚未对异地贷款制定专门的授信管理办法,各分行在实际操作中基本按照本地授信管理办法对异地贷款进行管理。因地理位置的限制,客户经理不容易及时掌握实际控制人和保证人的风险状况。然而,商业银行开始将供应链金融作为发展战略。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需要站在产业供应链的高度上,面向所有供应链上的成员提供融资安排,突破了分行原有地理位置与经营区域的限制,也对商业银行现行的异地授信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从实践中看,即使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发展领先的银行也尚未对供应链金融模式开发异地客户的风险管理制定有针对性的办法和措施。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中小银行存量和新增异地贷款规模较大,异地不良贷款已经开始显现。

(三)银行内部经营管理不善,不良贷款率难以反映潜在风险

一是票据业务审查上存在漏洞,加剧垫款形成的风险。近些年,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已经成为银行的重要资产。然而相当部分的银行在开立银行承兑汇票时,对要件审查不严,对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的重视程度不够,在风险意识上存在较大缺陷,极易造成承兑银行面临较大的垫款风险。

二是部分银行放款前不严格落实授信审批条件,放款后追逐利润,放松贷后检查,影响资产质量。如在某银行对某炼焦企业签发的承兑汇票档案中发现,该企业档案中提供的临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于放款前已经到期,实际放款时并没有最新的排污许可证。事实上,上述借款企业受到环保部门的排查,拆除了相关设备并被要求停产。签发承兑汇票半年后,企业发生逾期,一年后该笔授信成为不良资产。

三、政策建议

(一)创新监管模式,引导商业银行真实的暴露风险

可以将可数值化的客观指标纳入贷款分类指引当中,完善贷款分类标准,提高贷款分类的准确性。强化信贷集中度的风险监管,完善集中度风险监测指标。充分利用征信系统对重点关注企业的关联信息、连环担保、关联担保等进行分析,及时向银行披露或进行风险提示。

(二)加强制度建设,减少风险隐患

商业银行要通过梳理贷款全流程管理的各个环节,对当前突出和潜在的问题,从源头上查找原因,弥补漏洞。高级管理层要对制度的执行、贷款分类结果的可靠性承担责任,确保各级操作人员能客观地识别和计量风险。

(三)审慎经营,夯实信贷风险管理基础

商业银行要妥善处理风险回报与风险承担、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动态平衡关系。切实提高贷前尽职调查的要求,严格授信审批条件,注重贷后管理报告的实质。针对单个授信客户,要严格审查企业已有融资情况,合理确定融资总量。针对某一类授信风险的整体管控,要进行集中度管理,避免随着业务体量的增加,出现风险的集中爆发。

注释

{1}本段所用数据时点皆为截至2015年末。

篇4: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调研报告

一、可观的成绩

调研认为,今年以来,我县招商引资工作以实现经济转型和跨越发展为目标,抢抓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及合淮同城化这一战略机遇,增强意识、科学谋划、打造平台、鼓足干劲,招商水平和引资速度有了很大的提升。1--x月份,全县共上报招商引资项目153个,累计到位资金41.25亿元。在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中,已有安徽能源集团和国投新集集团合作的煤制天然气等七家企业正式运营,总投资将达453.71亿元。“安全防护装备”等6个大型项目正在洽谈之中,预计总投资可达12.7亿元。此外,一些科技含量高、环保意识强的省外企业(财团),近期陆续至我县考察论证,积极寻求投资商机,渴望早日占领凤台市场。成绩的取得,充分印证了我县招商引资工作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形式多样、领域广阔、环境优化、筑巢引凤的科学理念,进一步提高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执行力、竞争力、承接力和成功率,为全县干群所赞誉。

二、存在的问题

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用地指标紧张,征地拆迁、规划设计难;二是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部分单位对招商引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三是地区性招商引资优惠不协调,造成恶性竞争,项目承接成本越来越大。

三、具体的建议

为了给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进而,促进此项工作更好的开展,对此建议:

1、加大招商宣传力度。借助各种大型活动、各种媒体、各类庆典,扩大凤台招商引资的宣传。

2、加强招商平台建设。落实土地、厂房等项目建设要素,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真正改善投资环境。树立全县上下“一盘棋”的思想,增强协调配合意识,县规划等部门要人性化的为企业搞好服务。

篇5:遗留资产贷款的调研

一、调查核实存在困难和问题

经调查核实群众反映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为:(1)施工区2号渣场临时用地变更为永久用地面积认定不足且补偿资金拨付不足。因施工区2号渣场所征用的临时用地现已被渣填埋压占,经xx公司、县移民局上报省移民局及电站设计单位同意调整规划设计,将其变更为永久用地。涉及农户7户,面积40.13亩。高良乡对核实情况书面报县移民局,核实结果电站方不予完全认可,只认可部分面积,拨付所认可面积的补偿资金。按核实面积计应拨付补偿资金425299.16元,下差212649.58元,群众反映应尽快兑现下差补偿资金。2号渣场熊正兴户所征用土地16.39亩为临时用地,未变更为永久用地,该农户反映应将此用地变更为永久用地给予兑现。(2)施工区规划范围内外临时用地变更为永久用地。共涉及7户,18.37亩。因征用地块中挖掘了永久公路,难予进行耕种,群众要求变更为永久用地。(3)受影响用地变更为永久用地。共涉及2户,水田16.79亩,旱地0.42亩。电站方承诺在电站建设3年内给予解决水源保障灌溉,补偿方式按影响一年补一年。目前电站修筑了防洪沟但无法将水引入地块,群众无法恢复耕种,故反映给予变更为永久征用。(4)部分农户轮歇地变更为旱地差额补偿资金仍未拨付兑现。涉及农户3户,12.12亩,群众反映应尽快拨付兑现。(5)超规划设计占用新补量用地补偿资金未拨付兑现。涉及农户4户,7.93亩,群众反映应尽快拨付兑现。(6)淹没区补偿资金仍未拨付兑现。涉及农户6户,19.19亩,群众反映应尽快拨付兑现。

二、主要措施

为切实解决好xx电站建设中占地遗留的相关问题,促使项目早日完工并发挥效益,4月30日常务副县长邀请市移民局,召集县发改局、县移民局、高良乡党委政府、xx公司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解决xx电站项目占地遗留的相关问题。

1、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和项目业务方要着眼于有利推进工程建设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按照有关政策法规要求,本着积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及时对接情况,切实处理好占地中存在的遗留问题。

2、当地各级组织和相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及时开展各项工作。5月底前,对具备解决条件的问题要及时抓紧解决,并处理好相关具体业务,及时落实对农户的补偿,确保不引发新的冲突和干扰施工秩序引为的发生。

三、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

1、施工区2号渣场涉及的56.52亩临时用地一次性变更为永久用地。

2、施工区范围外2.7亩临时用地变更为永久用地;施工区范围内涉及的15.67亩临时旱地由于项目建设方还在使用,暂时不予变更,待施工工程队撤出后根据实际情况再进一步核实认定和具体处理。

3、受影响16.79亩水田、0.42亩旱地均按照永久性占地水田补偿标准与旱地补偿标准之间的差价进行补偿,另外按该项面积增加两年的水田青苗补偿费。

4、剩下的12.12亩软歇地中,11.17亩按2008年11月30日会议纪委相关要求具体处理,剩余的熊正兴户0.95亩临时轮歇地变更为临时旱地,若不能复垦另行处理。

5、超出规划新增的7.93亩永久性旱地待核实清楚后,按实际情况予以兑现。

篇6:固定资产贷款风险管理

关键词:固定资产;贷款;风险

一、从几个固定资产不良贷款案例看风险环节和区域

笔者根据对某大型银行一省分行固定资产不良贷款审查情况,选择几个典型案例分述如下:

案例1:某公司成立于1998年12月31日,注册资金5,000万元,2002年9月26日至2005年10月10日期间,上述大型银行一分支机构向此公司发放10年期项目贷款12笔、金额31,600万元,用于旅游开发及水系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至审查日贷款余额31,175万元,贷款形态为可疑。其形成不良的原因主要是挪用项目贷款28,625万元;在借款人已出现违约风险的情况下依然向借款人发放剩余项目贷款6笔、金额10,300万元。

案例2:2005年1月31日至2008年8月29日期间,该大型银行一分支机构向某高速公路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发放项目贷款25笔,金额9.56亿元,用于高速公路建设,期限7-9年,以该项目公路收费权质押,权利价值14.56亿元,质押率为98.98%。至审查日贷款余额9.475亿元,风险分类为次级二级,审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项目评估不严谨,评估收入与实际收入差异较大,第一还款来源存在风险;二是项目超概算28.34%;三是项目延期竣工三年多;四是质押物不足值;五是总资产和所有者权益突然减少。

案例3: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月11日,最初注册资本500万元,后经转让和增资,将注册资本增至2000万元。该大型银行一分支机构于2007年4月29日和2007年6月28日分共向上述房地产公司发放项目贷款10000万元,贷款2009年4月27日到期,至审查日该项目贷款余额为8053.2万元,贷款形态为次级。审查发现以下问题:一是借款人股东在未取得借款行行同意的情况下,擅自转让股权;二是未办理在建工程抵押登记手续;三是采取预售备案形式以部分在建工程向外借款;四是借款人注册资金和财务报表不实;五是项目贷款发放时,项目资本金未足额到位。

从上述三个审查发现问题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固定资产贷款形成不良,其环节,涵盖了贷款的调查、审查和审批、贷后管理等贷款的全部环节;其手段,涉及到虚假注资和虚假报表、抽逃资本金、重复抵押、转移用途等;其风险的关键点是资本金不到位或到位后抽逃。因此笔者认为,固定资产贷款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区域和环节,需要进行重点审查。

二、加强固定资产贷款风险管理措施

(一)加强贷款行业风险管理 实现贷款行业风险监控管理精细化

从发生不良的情况分析看,涉及钢贸、有色金属、房地产等行业贷款产生不良较多,审查建议业务管理部门加强对贷款实际投向监控力度,信贷系统中增加“贷款实际投向分类”,便于获得较为准确的高风险行业贷款数据。

(二)加强贷前调查环节

贷前调查是通过调查掌握借款申请人生产经营状况、资产负债结构。发展前景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和贷款潜在风险,为贷款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依据。一般采取查阅有关资料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调查。

1.查阅信贷管理系统有关资料和信贷档案,了解申请人存量贷款质量和还本付息情况,掌握借款人信誉状况和偿债能力变化情况。

2.查阅借款申请人提交的有关资料和近三年的财务报表,并对各种资料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进行审核,了解客户生产经营和资金使用情况,分析客户生产经营变化趋势和资金变化情况。

3.深入实地,查阅客户有关报表和账簿,调查客户提交的有关资料是否真实,了解客户主要产品生产、销售及盈亏情况,判断客户生产经营是否正常、资金结构和资金使用是否合理。

4.与客户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交谈,了解客户的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情况,分析客户经营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必要时,可深入客户的主要生产单位、营业场所,了解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

5.评定即期信用等级。利用调查了解、掌握的资料和有关指标,对借款人即期信用等级进行评定。

6.测算本笔贷款的贷款风险度。

(三)加强贷时审查审批环节

贷款调查是对借款人生产经营情况及其所提供资料真实性负责,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如实报告;贷款审查则是对贷款调查报告所反映的情况进行合规合法性审查;贷款审批则是基于贷款调查报告和贷款审查意见做出贷款决策。这个环节是贷款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从多次检查的情况来看,如果贷时审查风险控制好,可以消除很多道德风险的因素;如果控制不好,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很多道德风险的因素。

(四)加强贷后管理环节

从贷款的安全性考虑,贷后管理是贷款顺利收回的关键。贷后管理到位,贷款如期安全收回就有保障;贷后管理不好,借款人经营状况恶化,信贷资金和销售资金挪用,再好的项目,信贷资金也无法按时收回。

作为固定资产贷款,贷后管理问题主要存在于:将房地产项目贷款资金挪用于购买土地,将已成熟项目取得的贷款用于非成熟项目,项目销售款不用于归还贷款而被挪用于新建其他项目,借款人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变化不预警,贷款项目的工程进度与资金使用不匹配等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固定资产的信贷风险产生的根源并不是贷款人或者是银行某一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因此除了法人责任制的落实之外,银行还应强化对整个贷款实施过程的控制。我国金融机构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除了自身的相关改革以外,还应更多的借鉴国外先进的成功的经验,加强我国对于固定资产信贷的风险控制,有效提高我国金融行业的业务水平与抗风险

能力。

参考文献:

[1]徐艺心,朱晓霞.论《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J]. 区域金融研究,2010(04) .

篇7:500亿利好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

据了解,在两个最早进行试点的地区中,广东省今年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的试点总规模将突破50亿元,山东的规模预计也大体如此。有业内人士预计,在扩至11省(市)后,今年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的规模在500亿元左右,这无疑是为处在低迷状态下的资本市场注入了一针“兴奋剂”。

政策红利助力“稳过冬”

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实际上就是指商业银行可以用已经放出去的信贷资产,质押给央行,从而获得新的资金。此举就等于增加市场流动性。我们可以将其形象地解释为:商业银行先贷出100万元,在央行质押减去一定折扣(比如30%)后,可以再贷出70万元。

近年来,政策红利虽然不断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但面对的实际情况依旧是,中国的实体经济存在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由于政府对银行等金融企业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地方银行,将大量资金投资到政府相关的项目中,并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到“三农”、中小企业或者高科技企业中,存在惜贷现象。而这些企业恰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企业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出现资产配置荒。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卞永祖对《经济》记者表示,今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三驾马车”消费、出口以及投资增速下降非常明显,实体经济发展比较困难,企业负债率比较高,“从今年6月份开始的股市波动,以及8月份因为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改革引起的汇率波动,已经引发人们对中国经济的担忧,今年以来,央行已经进行了4次降准、5次降息,但实际效果并没有预期那么明显”。

除此之外,卞永祖还对记者表示,地方债置换进度并不理想也从侧面反映了银行高收益的资产配置渠道不多,信贷投放选择面窄,这些都制约了银行获得资金流动性的动力。所以,即使继续降准、降息,边际效应也在逐渐降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效果并不明显。

在中国现行的金融体制下,金融资源错配问题严重,导致货币流动性利用效率不足。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霍肖桦向《经济》记者解释,这种现象降低了信贷资源使用效率,货币政策所带来的利好难以被实体经济充分吸收。“在这样的背景下,将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推向全国,将增强银行的放贷能力。一旦银行的信贷能力得到增强,对实体经济的补充作用会很显著”。

央行货币政策有很多工具,比如降低准备金率、降息、逆回购等,那么在此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出台“质押再贷款”呢?

“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工具与准备金率、逆回购虽然同为货币政策工具,但是和降息、降准等方式有所不同。”霍肖桦向记者分析称,在经济周期低谷时期,适当放宽抵押品标准能够在短期内能形成信贷扩张,释放更多的流动性,刺激经济。“央行此前降准、降息政策效果并不明显,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央行将质押再贷款作为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补充,能够使央行调节方式更为灵活,这是中国金融创新改革必经的过程”。

央妈大刀阔斧“雪中送炭”

央行公告亦承认这种“再贷款”也是发放基础货币的一种手段。霍肖桦认为,今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表现不佳,再加上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为了稳定宏观经济增速,央行必须要保持货币供应的相对稳定。

在既往货币发行渠道顺差不断变小的境况下,需要有一个新的货币发行渠道,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向《经济》记者解释道,去年以来,作为基础货币投放主要渠道的外汇占款呈现趋势性下降,已无法满足正常货币发行的需要。开拓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这一新的货币投放渠道,不仅可以为市场及时补充流动性,还可通过设定不同的信贷资产折扣率等方式,引导银行加快信用派生,将更多资金引入实体经济,降低特定领域融资成本。

此外,在世界经济形势并不明朗的背景下,国际资本的流动越来越剧烈,对新兴经济体的冲击也越来越大。央行此举的政策意图还是平稳资金面,而最直接的一个结果就是利好中小区域性银行。

“要从管理流动性的长远角度,丰富货币工具,以防万一,当这种冲击来临时,可以有效避免对国内造成过度影响。”卞永祖称,资产质押再贷款丰富了银行流动性管理工具,有利于银行间市场的利率稳定,对资金和债券市场的正面作用更为直接。

除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之外,盘活银行资产也是这一政策所释放的信号。卞永祖向记者回顾称,今年我国的进出口额同比下降较大,尤其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比较大,外汇占款下降比较快,为了保证经济能够在合理的速度上发展,央行必须提供相对稳定的货币供应。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可以帮助商业银行获得更多资金。

盘活信贷资产存量,体现了货币政策灵活性。此外,正如央行公告所称,该项政策还有助于解决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合格抵押品相对不足的问题。

“过去央行接受的再贷款质押品多为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高信用等级的质押品,而质押品不够,导致债务越来越多、基础货币发行不足,因此质押品范围急需扩大。”平安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黄耀锋介绍称,信贷质押再贷款将信贷资产作为从央行获得再贷款的合格抵押品,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中小金融机构从央行获得再贷款的合格抵押品资产范围。央行此举旨在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定向调控能力,通过调节抵押品准入标准、质押率和再贷款额度,使通过再贷款投放的资金能够更贴近央行的政策意图。

释放流动性不等于放水

众所周知,相比之下,“三农”与“小微”贷款的风险较高,央行出台该政策是否意味着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更加容易?

有专家表示,“当前真正影响银行信贷投放的因素是银行风险偏好,即便是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也要求的是优质贷款资源,因此也不能笼统说中小微企业借钱更容易,但是确实在政策引导上,有利于为金融机构向‘小微’、‘三农’贷款提供正向激励”。

以往向“三农”、“小微”贷款的通常都是农信社、城信社、城商行,“我在数据库搜索了一下农信社、城信社的数据,发现它们持有的合格质押品,从国债和央票这两项看,城信社持有量是零,农信社的持有量相当于其一般性存款的百分之一,这意味着,即便想做再贷款,也最多做百分之一的持有量,所以每一个城市都迫切需要扩大抵押品的范围。”鲁政委评论称。

可以确定的是,政策着力点更多在于定向调控和稳增长。从信贷资产质押的流程来看,央行可以通过对信贷资产评级和设置差异化的质押率,引导信贷资源更多投放到“三农”、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鲁政委向记者解释称:“银行可以通过信贷的评级来体现对企业的鼓励,对于‘三农’和‘小微’,可以评级高一点,信贷比例高一些,这极大地提高了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和灵活性。”在经济内在动力不足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依然会持续加码为稳增长保驾护航。

记者在相关网站查询了解,截至2014年末,在广东省内,累计对3家试点机构发放了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金额为16.77亿元,面向该省200家小微企业,平均利率比同期限、同档次的其他贷款利率低0.75%-3.6%,为小微企业节约利息成本约3000万元。

不得不强调的一点是,央行这一招也是缓解部分机构合格抵押品不足的“解药”。虽然央行还没有公布该工具如何使用,但是很明显,央行可以通过对商业银行和信贷资产类别的选择,引导银行将资金投向国家需要发展的领域。

此外,霍肖桦强调,随着可贷款额度有所增多,银行也会利用各种途径实现资产增值,而提高贷款量是主要方式。但是大部分银行对“三农”、“小微”的贷款态度依旧较为保守。“只有央行继续引导银行向这类企业发放贷款,企业融资难题才能真正解决。”

该工具可以说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降准的作用,但是,并不能取代降准、降息,卞永祖向记者分析称,截至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7%左右,但是相当多的企业融资成本高于7%,甚至高于10%,加上最新公布的9月份CPI为1.6%,比8月份下降0.4%,通缩风险仍然存在,所以我国还是有进一步降准、降息的空间。随着流动性的增加,以及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加强,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对股市也将带来利好。

综上可以看出,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是央行推出的又一个重磅流动性管理工具,它可以更精准地刺激相关行业的发展,这为年底前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供了动力,也为外界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提供了更大信心支持。但是,到底能够释放多少流动性,开关掌握在央行手里。

中国版QE实为“痴人说梦”

据悉,信贷质押业务流程上分为4个步骤:对银行评级、对贷款企业评级、资产备案核查、贷款申请发放。央行对于信贷资产质押物的评级主要参考《人民银行内部评级管理办法》,可能对部分行业如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资产质押有所限制,而符合政策导向的行业和企业可能会获得更高的再贷款额度。

有银行从业人员对《经济》记者表示,银行的钱如果比作水,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只是确保水的充足,水多了,是否放水,或者放到哪里,都要依据银行的风险控制而定。不良资产的生成、隐形不良资产的增多,使得银行更加谨慎,新增贷款乏力。

但是央行此举究竟将有多大的效果,多位业内人士直言并不确定。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逻辑上看,信贷通过抵押盘活,对银行盘活流动性有好处,央行制度设计本身主要还是考虑到盘活银行的信贷资产,但短期内会不会有这样的效果还需要观察。由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规模还是比较大,怎么盘活非常重要,央行此次试点就是一个具体的努力”。

当然,要想让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这个工具发挥更大的效率,信贷资产的鉴定评级非常重要,必须甄别哪些是合格的质押品。卞永祖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长期来看,要去评估这些资产的质量还需要第三方机构或中介机构,毕竟仅仅通过央行未必能将这一评估做得足够细致。

“欧洲中央银行明确规定明确禁止各国商业银行对欧央行违约,我国也需要一个更高层面的法律规定去界定这件事。”鲁政委表示,央行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扩围体现了当下的政策导向,即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当前真正影响银行信贷投放的因素是银行的风险偏好。

央行宣布将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扩容后,随即就有分析称:这相当于7万亿强刺激。对此,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这并不等于7万亿强刺激,更不等于美国的量化宽松。鲁政委直言不讳地说,几万亿元的说法极为夸张,“举例来说,修了三峡水库,不意味着就要去水淹七军,只是为了把水流调得更平稳”。

此外,央行对于质押的信贷资产存在门槛,对产能过剩和高风险产业,例如房地产,将严格把关、审慎投放。记者从相关网站查询发现,从山东和广东的试点情况看,去年的投放规模并不大。虽然市场对政策红利的期待是迫切的,但是红利的释放是有节奏性的,并不能一概而论,据了解,2014年山东省、广东省发放规模都未超过20亿元,扩大试点后,乐观估计今年11省份总规模在500亿元左右,远未达到所谓“万亿”水平,信贷质押再贷款并不能替代传统货币政策。

篇8:上海:不用实物资产抵押也可贷款

上海市将在2010年开始在全市推行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担保资金体系,并对所有符合条件的科技中小型企业开放。届时,企业无需实物抵押,只要加入这个互助担保体系,就可以贷款。

这个互助担保资金体系的模式是由上海市科委、上海银行以及参加互助担保的企业共同构建,共同承担风险。「政府承担50%的风险,企业承担40%的风险,银行则承担10%的风险。」浦东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助理马利敏说。

目前,这一互助担保模式正在浦东新区进行试点,已经向相关企业提供了100万元(人民币,下同)贷款,涉及到12家企业,企业贷款年限为半年到两年,一般为一年。为了推动2010年在上海全市推广该模式,未来上海方面将设立市场化公司或者互助担保协会,专门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按照马利敏的分析,这个基金的突破点在于打消了银行的担忧,「银行看中担保资金,所以愿意出来,如果出现拖欠,这个互助担保基金就会发生作用。」目前,上海市科委已经拿出900万担保。

据介绍,要加入这一互保体系,需要经过2个月的考察期,之后企业才可以提出贷款,而为了防止风险,单个企业贷款不能超过总量的10%。一旦出现企业拖欠,将由三方共同承担相应的损失,「不过到现在70多笔贷款没有逾期。」马利敏透露。

上海火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向基金刚刚贷款100万,「一旦100万逾期未还,政府承担50万,银行承担10万,企业所缴纳的担保基金20万,其他入会企业承担20万。」火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唐华军说。

那么,谁来监管这些资金?「目前由上海银行来监管这些资金。」马利敏说。按照上海方面目前试点的情况,目前每个月都会向入会会员报告企业加入资金情况,「以防止暗箱操作。」事实上,上海银行也是该信用互助计划的一部分,若在上海全市推行该计划,单纯由参与方上海银行来进行资金监管显然不是一个长久之策。这样一来,第三方监管的介入显然是个趋势。

据介绍,入会企业需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通过信用互助担保审查委员会审核,对企业的正常盈利要求,企业入会要得到其他企业的认同。

上一篇:引出美容院院长的主持词下一篇:高值医用耗材采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