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4-05-24

书法教育实践与研究(精选十篇)

书法教育实践与研究 篇1

关键词:高中,书法教育,必要,可行,实践

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书法艺术是广大青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也是广大青少年热爱祖国发扬民族精神的表现。为此, 在普通高中加强书法教育非常必要又切实可行且实践性强。

一、书法教育在高中教育中的可行性

(一) 政策依据

教育部[2002]8号《关于在中小学校加强写字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1.充分认识写字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 有利于书写技能的提高, 也有利于增进学识修养。2.明确写字教学的要求, 书写认真规范整洁, 促进学生良好品格和意志力的发展。3.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写字教学, 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 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4.为学生写好汉字创造环境, 提供必要条件[1]。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 将书法列为教学选修模块之一, 明确指出:书法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和不急不躁、凝神专注的心理素质等, 了解中国书法发展演变的基本轨迹和相关的文化知识[2]。

(二) 理论依据

1. 书法教育有助于学生审美素质、审美能力的培养, 书法

艺术“囊括万殊、裁成一相” (唐·张怀瑾语) , 是具象与抽象的有机结合, 书法教育能开启学生心智, 激发学生灵感, 让学生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充分领悟艺术审美的本源, 从而提升他们发掘美, 感受美的能力。

2. 书法学习可以教会人观察、模仿、领悟、培养人的耐心、细心和恒心。

练字就是练眼, 模仿就是锻炼学生的眼力, 在练习中通过观察比较, 从整体上去把握范字, 进而揣摩想象, 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眼脑手协调并用的能力。练字就是一个反复训练, 逐步提高和形成书写技巧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必须加强意志品质的锻炼, 用恒心、信心克服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锲而不舍, 循序渐进, 提高书写质量和速度, 久而久之, 就会养成认真办事, 踏实努力的良好习惯。

3. 书法学习有助于智力开发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科学与艺术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相辅相成, 密不可分, 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事实上, 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大都是热爱艺术的人, 艺术家往往也是科学家, 如达芬奇, 他既是伟大的画家, 又是工程师、力学家、解剖学家。科学使人逻辑严密, 锻炼人的推理, 概括和抽象能力[3], 而书法作为一种艺术, 它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 促进大脑思维的敏锐, 具备这两种素质的人, 就完全能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三) 现实依据

了解祖国传统文化, 提高书写水平是广大青少年的迫切愿望和要求。同时也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校园的有效方式。调查显示:高中阶段100%的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文字修养好, 书写规范、整洁、流畅, 大部分学生希望把书法培养为自己的一项特长, 终身受益, 少部分学生希望今后报考书法专业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二、书法教育在高中教育中的实践性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在普通高中加强书法艺术教育, 须从思想上、制度上保证书法教育的正常开展, 纳入教学计划并进入课表,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各学校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为很好地解决高考升学与发展学生素质这一矛盾, 可以将高中书法教学的目标进行定位, 即“普及与提高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具体情况, 将硬笔书法作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通过书法教学, 让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习惯, 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能写一手整洁、规范、美观的钢笔字, 力求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利用碑帖欣赏, 著名书法人物故事介绍、名家书写实录与作品赏析、学生作业点评等方式, 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 从中领悟书法作品传达出的内涵精神;另一方面在书写中, 注意点画形态与用笔的讲解, 部首和组字的结合, 以深化学生感知, 启发形象思维。实施开放的教学环境, 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实践平台, 力求在书写中工整、规范。通过课堂练习和坚持不懈的课后练习,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大幅提升书写水平。

在完成课堂硬笔普及性书法教育的同时, 组建精品社团, 对书法基础比较好、学习兴趣高的学生进行提高训练, 开办毛笔书法训练班和硬笔书法再提高班, 以发展学生特长为目标。

为营造良好的书法教学氛围, 提高书法教育档次,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以邀请名家进课堂、名家现场创作、组织书法比赛, 让名家作品、师生作品进校园装框上墙展出, 参观书法展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等活动, 让学生亲自参与并感知,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开阔了学生视野, 大大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校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 (教基[2002]8号) .

[2]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2010.

书法教育实践与研究 篇2

中国的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艺术文化中的瑰宝。汉字自产生以来,一直肩负着巨大的重任,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的记载与传承、文化的延续与发展、人类的进步与提高。写好字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和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把写字课程纳入语文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之一,它着眼于让学生从小喜爱写字,参与写字活动,并为他们全面、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综合素养。我校也把书法教育作为专门的实践研究课题,在2011年9月至12月,学校课题组完成了一阶段的课题实践,组织教师收集和学习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素质教育、书法教育等理论专著和实践研究成果,教师的书法理论和书法技巧都得到了较大空间的提升。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们将进行第二阶段的课题研究。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围绕不断总结书法教育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途径与方法,打造以书法教育为特色的墨香校园,遵照 “提高学生书法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采取“定人、定时、定量、定阶段”的方式进行积极的探索、研究、实验,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本阶段拟定定以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中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的国粹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代表之一, 以其特有的育德、启智、审美、健体的功能,教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应更好的挖掘、发挥书法艺术的育人功能,把书法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

二、健全完善组织机构:

课题组长:王丹汤小婧

主研人员: 谢东才吴红琼石万会

成员:

三、实施方案

(一)、阶段性研究的内容:

通过对课题进行深入的行动研究不断总结书法教育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途径与方法,使学生在形成良好坐姿、掌握汉字基本框架,重点偏旁的基础上,全面普及书法文化教育,初步形成学生学习兴趣的迁移。充分发挥书法教育的综合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倡导“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美德。对学生情况进行 调查分析对比,收集典型案例,教育材料,学生个案资料,对各种材料进行研究整理,编写适合各年段的校本书法教材。

(二)、实验目标:

1、继续加强双姿训练,大幅度提高双姿合格率,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利用书法教育中汉字文化的内涵滋养,促进学生良好素养的形成。自古以来,人以德重,字如其人。通过写字教学,能陶冶高尚的人品。书法习练、创作的过程,是一个人手脑密切协调活动的生理过程,同时也是历练学生意志品质的心理过程。我们通过学生书法的习练,引

导学生沉静专注,力戒浮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刻苦努力,锲而不舍;细心观察,心领神会;强化记忆,谋划布局。

3、通过氛围打造、活动促进、制度保障、标准引领多途径形成学生书法创作和欣赏的能力。

4、多渠道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初步形成学生学习兴趣的迁移。

5、改进课堂教学结构,探索书法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

4、通过书法练习,对学生进行“全人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实验原则:遵循整体性、渐进性、兴趣性、课内外结合的原则。

(四)、实验措施:

1、采用“四定”方式,即:定阶段----把学生分为低、中、高三个段,每段有适应每段年龄特点的练习目标和内容。定人----每班定课题实施教师;定时----把每天下午第三节40分钟定为书法练习课;定量----大的方面指每学期规定每生两本量的练习,小的方面指每周星期一至四是书法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时间,星期五是书法教师培训和布置下周练习内容时间。

2、因我校书法教师不够专业化,为了达到研究目的,学校将聘请专业书法教师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和指导,提高书法教师的自身水平。

3、抓教师的双姿和三笔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有着特殊的影响力,在书法教育中学生受老师影响很大。教师的三笔字训练纳入长期发展规划,强化与日常结合。要求教案、板书、作业批改,书写规范认真,不写错别字、繁体字,不用不规范的简化字、必须参加每周五的教师培训。

4、组织教师走出去。学校要鼓励教师上网找资料,看实况录像,组织教师出去交流,听讲座。开阔老师们的眼界,增强老师们对创建墨香学校的信心。

5、举办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除积极参加总课题组举办的各种比赛外,每周各班向学校报送“写字小能手”。并在下周一的红领巾广播台进行公布,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6、注重学生书法作业的批改,要求课题实施教师必须把此项工作当成教学的一个环节,不是孤立的、单纯的为研究而研究,持之以恒,把它渗透到整体教学中。学校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纳入到教师各项工作检查和教师个人考核中。

7、因材施教,精讲多练。坚持因材施教原则,要注意“定位中间、兼顾两头”,即以中等书法水平的学生为依据,同时顾及优生与差生,进行“分层学习,分层指导,分层评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老师的指点与鼓励下,得到充分的发展。

8、利用社会资源的整合,加大家校联系的力度。书法练习是一个持续性的长久过程,而小学又是奠基阶段,从学校到社会,高度重视,切切实实把练字教学做好。

四、本阶段主要活动安排

2012年1月—2012年2月调查分析,设置实验班

2012年3月—2012年4月开展社会用字调查和学生书写活动调

查实验班写好计划

2012年5月——2012年6月课程活动的开展

2012年9月——2013年11月课程活动的开展以书法活动为载体的活动拓展

浅谈书法教育实践与研究 篇3

在豫西灵宝,有一所墨香四溢的小学。她崇尚以书载道,书道育人,使孩子在浓浓墨香中修身启智,健康成长。俯首芳草地,铸得大乾坤。10年来,学校把书法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载体,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作为师生的必修课。通过营造书香、和美的校园氛围;锻造高素质、技能型的教师队伍;打造高效、灵动的书法课堂;塑造自信、有为的小小书法家,进行书法特色教育管理。从而,以书载道,书道育人。

一、“六展”营造书香、和美的校园氛围

步入实验三小:书法神韵扑面而来。浓浓的墨香沁人心脾,真真的书情动人心魄。校园里,一幅承载着中华几千年书法艺术历史画卷和三小师生书法习作交相辉映,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第一展:校园东墙26幅形式各异的师生书法习作,稚嫩中绽露成熟、朴拙里透着雅致,不失清秀俊逸、刚健遒劲之书韵;第二展:西墙上印制着16幅字体迥异、装帧精美的古今书法大家杰作,如行云流水、龙飞凤舞,让人心悦诚服,留连往返;第三展:教室内学生平时书法作品展;第五展:长廊里书法名家简介及代表作展;第六展:200平米书法名家、书法明星、教师习作展……

在这里,每个孩子都能通过学习书法展示自我、彰显个性;都能欣赏到身边小伙伴的精彩,领略到楷书、魏碑、隶书、行书四种不同字体的艺术魅力,感受到灿烂悠久的中华古诗文化和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二、“六举措”锻造高素质、技能型的教师队伍

16年的书法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提高和完善师资力量是实施特色教学战略的当务之急。为此,我校在进行书法教学过程中,突出了“教”与“学”过程的管理,把“教师教有所获”作为教师书法教学的努力方向,体现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使师生共同进步。

我们针对书法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实际情况,狠抓了书法师资队伍的培养,提升书法教育的办学品味。举措一:邀请市书画学会会员和市书法名家到学校举行书法讲座或参加国家级、省级书法教育学会举办的书法教师书写培训班从而提高教师书写水平。举措二: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书法大赛并缴纳、承受部分参赛费、装裱费。举措四:支持教师参加各种书法类的社会活动、研讨,加入各类社会书法组织。……

三、“六创新”打造高效、灵动的书法课堂

笔墨纸砚,传承经典文化; 春夏秋冬,品读书香诗韵。

孩子们最喜欢周二、周四下午的书法课。当悠悠的古筝乐曲响起——在书法教师的辅导下,在优美旋律的伴奏下,同学们凝神静气,提笔有度、落笔有章——

创新一:要求书法教师:课前根据 “小学生自主学习书法的研究”的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写好书法活页教案,从而,把艺术和灵活带进课堂。

创新二:根据课题分:创设情景、尝试实践、感受成果三步,师生合作、共同感受书法的魅力,从而,把规范和实践带进课堂。

……

四、“六项活动”塑造自信、有为的小小书法家

活动之一:“每周一家”书法知识讲座。即每周一下午课外活动前30分钟,分年级进行某一书法名人轶事、以及其书法特点讲座,让学生了解颜真卿、柳公权等名家字体特征,让学生熟悉米芾、郑板桥、王羲之等名人大家习字的故事,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领悟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人生教育真谛。

活动之二:与名人零距离接触。每学期学校都邀请本地及外地书法名人来校指导讲学。中国书法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王维义,中国知名书法家邵玉铮,原河南省教委主任、现河南省关工委主任亓国瑞,河南省书法教育学会会长刘长庚等先后来到学校作报告、题字留念。与名人零距离接触,极大地鼓舞和鞭策了师生传承中华书法文化的决心和信心。

活动之三:生生互教。即班级书法优生教差生,高年级教低年级,以点带面,全面提高。这种互帮互学的良好风气,营造了一个和谐的校园。

……

天道酬勤。书法特色教育的开展,为实验三小赢得了串串殊荣。

近年来,该校先后有700多人次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书法展评中获奖,推出了周铁锋、李晨华、刘涛、常祝亚、张志辉、翟革奔、许静静等优秀书法教师,其中周铁锋老师多次在省书法大赛中获奖,现为中国书法教育学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灵宝市硬笔书法家协会秘书长、灵宝市书画学会副秘书长。培养了栾慧、黄冰、范子阳、樊肖亮、梁怡爽、张哲元、潘楚含、王泽斌等一大批小小书法家。2006年3月,一年级学生张政震在宋庆龄基金会组织的书法比赛中荣获一等奖;……2009年在由三门峡市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三门峡市首届“盛华杯”硬笔书法大赛中,十六位师生获奖。2010年至今,我们每年组织学生参加两次国家级书法大赛,学校多次荣获先进集体奖,优秀组织奖等。《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灵宝教育》等多家媒体网络先后对我校的书法教育进行了专题报道。

书法融入平面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篇4

关键词:书法艺术,平面设计,融入,意义,反思与建议

我国的平面设计水平与国外存在差距,其中的一个原因在于我国的平面设计历史不是很长,而另一个更为主要的原因是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设计作品抄袭现象,在形式上设计作品几乎是西方的翻版,本土特色严重不足。尽管西方平面设计的先进理念应该加以学习与借鉴,但是并不等于完全照搬照抄。我国的平面设计作品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和突破,赶上乃至于超越西方,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应该融入本民族的东西,体现出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而我国的书法艺术本就属于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可以为我国现代平面设计提供较为丰富的养料。

一、我国传统书法与平面设计之间存在的天然联系

1. 传统书法与平面设计都遵循形式美的相关法则

书法属于一种点与线完美结合的艺术,点、线构成了最基本的书法形象,利用点、线的简单构架,可以呈现万化千变、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 而平面设计的语言单位也是以点、线构成的,并扩展到面从而呈现出一种艺术形式。 书法艺术讲究的美学法则是节奏、对比、均衡和韵律。书法家一般利用交错的点、线,以及切割空白,在形式上展现书法的法则。而平面设计讲究的是平衡和对称、韵律和节奏,例如在设计广告的时候,追求以最简捷的语言突出内涵的丰富,从而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同时,两种艺术的构成形态都注重动势、空间与立体感。

2.平面设计需要一定程度上使用书法字体,而同时书法作品也一定程度上突出设计意识

书法作品通过基本的点、线元素,安排每一笔、每一画,直到布局全篇,从而突出各种黑与白、浓与淡、虚与实、 疏与密、奇与正等相互之间的对比关系。总之,书法大家们在其书法的经典作品中无不反映出鲜明的设计意识。

3.书法作品的装裱也体现了设计意识

除了书法作品自身体现设计意识之外,其装裱也体现出较为鲜明的设计色彩,装裱不但能够对书法作品起到保护、延长保存时间的重要作用,而且起到了美化和装潢作品的重要作用,这一功能与现代的包装商品的功能大体相当。

二、书法艺术融入现代设计中的现实意义

1.丰富平面设计中的字体造型,增强设计作品的文化韵味

书法艺术在表现基本的汉字意思的同时,更加突出的是提升汉字的造型达到一种纯粹的艺术境界。另外,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因其表现形式的不同而向人们传递情感方面的信息。例如,甲骨文用刀刻成,字型呈现拙且诡秘的特点; 金文用模具铸造,笔划既粗壮又朴茂; 简帛依托于竹木,要么刻写、要么书写,字形流走而潇洒; 汉代隶书则呈现出雄厚的风格。平面设计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构图、色彩与表现形式来表情达意,基于此,两种艺术形式有着一致性。目前,平面设计的作品大都是通过电脑设计美术字,而且有着规范与方便的字体,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相比于传统的中国书法来说,则艺术性明显不足,显得呆板,没有足够的活力。如果以书法艺术取代包括电脑美术字在内的一般的文字,就能够极大地丰富平面设计作品的字体造型,进而增强作品的审美与艺术价值。因此,在平面设计中融入书法艺术,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书法艺术融入现代设计中满足了作品民族化的诉求

当今时代高度全球化,各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相互之间的文化渗透不断增强,与很多的其他领域相同,平面设计也存在着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冲突。在设计平面作品时,如果单纯地模仿西方的艺术风格,显然能够实现走国际化设计路线的目的,也会使设计适应国际潮流,容易被人们所理解,但是往往会使作品显得平淡,没有明显的特色,也就是说难以使人们了解其出处,无法展现其本土化的色彩,同时,也无法提升我国平面设计的艺术水平,实现赶超西方的目标就变得很渺茫。为了快速提高我国平面设计的水平,我们应努力在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书法作为我国传统艺术核心之一,较为集中地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因此, 将书法艺术融入平面设计中,既可以有效地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又能够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可以说是实现了双赢。

三、平面设计中融入书法艺术的实例分析

1.在设计标志的过程中融入书法艺术

目前,很多企业在进行自身形象设计时,以“现代书艺”为主要的设计元素,创造出了很多高质量的标志设计作品。例如,设计师在设计2008北京奥运会徽的时候,设计以印章为其主体表现形式,并以篆书加以表现,充分地体现了古雅之美。篆书的设计形式,不仅突出表现了中国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突出了热烈的运动会主题。 其中的篆书“京”字,传神地突出了主办地北京独特的人文精神。会徽的下部以毛笔书写的“BEIJING2008”,更加凸显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书法字“世”为基础会徽,其图形为三人合臂相拥,表达出“你、我、他乃至全人类”的主题思想,以及“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世博会理念。上述两个会徽的设计具有一致的设计思路、理念和方法,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

2.在设计商品包装的过程中融入书法艺术

在商品包装方面,运用书法艺术主要是突出商品品牌形象或者广告宣传中的文字。例如,一些茶叶包装往往设计成以浅绿底色衬托出一个洒脱飘逸的草书或行书的 “茶”字,同时设计一杯云烟袅袅的清茶,从而不仅装饰效果显著,而且也与茶叶这一商品的本质相吻合; “喜之郎” 果冻在其包装上选用草书“喜之郎”三个字的造型,显得飘逸、洒脱和自由,因其表现出一种活泼喜悦之感,而得到了少年儿童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与欢迎; 一些具有厚重文化感的书籍,在其封面包装上,一般都是由知名的书法家来题写书名,再经过一定的美化加工,从而使该类书籍的封面表现出丰富的内涵和典雅的文化气息; 一些权威性的学术书籍或者严肃性的工具书籍,其封面设计往往以楷书题写书名,从而使该类书籍的特征得以充分体现; 在包装电子产品时,通常以醒目简捷的字体来突出其高技术与现代化的时代特色。此外,不同的商品或者消费者定位,也会决定应用不同的书法艺术。例如,烟、酒、食品等商品,它们的包装上的书法字一般都具有奔放的气势,在艺术方面展现了笔墨飞溅的效果; 化妆品等商品的包装一般都印有阴柔、含蓄的书法字。

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科技的日新月异,商品在批量化、标准化和统一化的生产过程中,利用在设计商品包装时融入书法艺术,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商品的艺术感染力, 而且能够有效地区别于其他同类商品,从而达到刺激销售量、增加市场份额的目的,最终有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因此,在设计商品包装的过程中融入书法艺术,是设计者必须充分考虑和积极践行的。

3.在平面媒体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书法艺术

在平面媒体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书法艺术,有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那就是央视新闻频道的形象包装,通过书法元素的运用,使现代电视传媒有机地结合传统书法,进一步拉近了电视受众与传统艺术之间的距离,进而有效地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此外,一些电影的片头或者海报的设计中也有书法艺术的融入,例如电影《十面埋伏》《夜宴》 等的片头和海报,都成功地应用了书法艺术,从而在宣传电影、提升其艺术魅力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反思与建议

书法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之研究 篇5

安徽省青年政治学校 刘国宏 倪八燚

内容摘要 :书法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书法教育教学为载体,进一步探寻书法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内涵,充分发挥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对促进学生优良品质的内化和形成,有着积极的普遍意义。本文对书法教育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探索、分析,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发现问题、探索方法、创建模式并用于书法教育教学实践。

关键词 :书法 人文素质 教育教学 模式创新

悠久的中国历史因书法艺术而灿烂辉煌,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对人类文化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书法是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书法是中华历史文化发展演进的特殊符号。充分发挥书法教育在中职生成长中的巨大作,学会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名作,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是全面提高中职生人文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一、书法教育现状观察

中国汉字书法艺术,是中国人对世界艺术的贡献。在亚洲地区,尤其是日本与韩国,中国传统书法对他们有极其广泛的影响。在日本,他们把中国书法称之为“书道”。他们认识到书法教育关系着国民素质的内涵。在韩国,书法被称为“书艺”,学习书法被认为是有修养人士陶冶性情的必修课。由此可以看出日本与韩国的书法教育目标主要是为了提高人文素养。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也极其重视汉字书法教学。国外的不少艺术、文化教育机构都十分关注中国书法,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加以研究,还派了不少留学生来我国学习和研究书法。中国书法的影响正在向全世界拓展,中国文化的影响也会随之加强。书法艺术历经几千年不断地继承与创新,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人文精神,不仅在传承、弘扬和创新中华文化过程中具有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更在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进程中肩负着崇高的使命。康有为曾说:“书虽小技,其精者也通于道焉”。这个道,大的方面是指宇宙的生成与变化;小的方面则是指人类的素养、品行。

在传统文明,传统文化和素质教育受到强烈冲击,在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发生断裂的历史背景下,高度重视中职学生的书法教育,突破中国书法教育的瓶颈,培养一代又一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是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书法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的关系

1、书法教育与激发民族自信心。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象征,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纵观历史,书法在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蕴藏着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崇高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与智慧。通过书法教育,可以让学生领会理解汉字文化以及书法艺术的崇高和深广的哲思情理、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塑造完美人格。著名的西班牙抽象派绘画大师毕加索曾说:“倘若我是一个中国人,那么,我将不是一个画家,而是一个书法家,我要用我的书法来写我的画。”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术之林深广久远的影响,足以使国人骄傲自豪。

2、书法教育与意志力培养。学习书法更多的时间是在临摹著名书法家的碑帖与墨迹。书法比较起绘画没有那么多的变化和色彩,更容易使练习者感到枯燥乏味。但是,正是这样的方式才使书法练习更需要意志力做支撑和依托。意志力可以通过书法练习得到更加充分的的培养和磨练。意志力可以使我们比其他人有着更多的韧性和耐力,我们可以克服很多眼前和预想到的很多的困难,我们可以在很大的困难面前保持镇静。现在的学生不是不聪明,而是太马虎,不认真,不专心。而练字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必须平心静气,端正姿势,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就可养成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知难而进的好习惯。

3、书法教育与人格培养。任何一门艺术,都没有像书法那样与人格的培养有那么密切的关系,“字如其人”是古训,也是现实。书法以文字为基础,人以文化为根基。我国传统的书法教育强调“心正笔正”,要求“欲正其书者,先正其笔,欲正其笔者,先正其心”。今人解释为:“心正才能笔正,笔正才能字正”。要以修养心性为上,做到澄怀静思,虚空淡泊,排除杂念,专心致志。培养宽容大度,以诚待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高尚情操。古往今来,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张旭、怀素、孙过庭等书法大家都是以品高而书传后世的。

4、书法教育与文化素质培养。发挥书法教育文化功能,以“书”传“文”。书法的内容从甲骨卜文到楚辞汉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白话文、格言警句、诗歌散文……无不涉猎。我们在临习王羲之的《兰亭序》时,不仅被其形式美所折服,而且深受其文学内容的启发和感染。自殷商经秦汉魏晋到唐宋元明清,伴随民族悠久的历史,中国书法艺术和中国文化一起延绵发展,为推动民族进步,弘扬民族精神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与巨大的成就。因此,学习书法对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5、书法教育与能力培养(1)观察能力的培养

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显见细致的观察在书法学习中的重要。在书法教育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所临字的点画结构,用笔方法和特征,观察不同字体中笔法的变化和渊源关系,观察各类碑帖墨迹总体的神韵、风貌和特征。当有意或无意地观察到别人没有注意的问题,并引起探索研究的兴趣,是发现问题的前提。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思维能力的培养

古人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如天空的彩云、春天的杨柳、奔腾的江河以及人的坐卧、行走、歌舞、劳动、战斗等等,都和书法中的神情意趣相契合。但是,书法“挫万物于笔端,不拘常理常形”,它不像绘画那样反映的是事物的原形,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抽象的线条造型。因此,书法教育中十分重视思维的训练,即人们常说的“悟性”。书法教育中的思维训练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主要通过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训练两个途径解决实际问题。

(3)记忆能力的培养

书法教育中十分注意记忆力的训练,尤其是临摹的训练中,它分为:对临:照着字帖,看一字,写一字,背临:脱离字帖,依靠记忆写出范字。“背临”的训练,完全依靠记忆力,而且学生对书法作品分析力的提高也离不开记忆。学生必须要记住旧的知识,并且清楚新、旧知识的联系,才能解决新的问题。

(4)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书法教育中创作训练是书法艺术的最终目标。学生在完整、准确的临摹古人碑帖的同时,还要从中汲取古人作品的精华,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的艺术特点和风格。这是一个从继承到创新,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这与创造教育的要求学生开拓思路、发展个性、有独创见解的宗旨是一致的。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并依据学生个人的特点,加以引导,适时指出他的艺术风格应向什么风格发展。

6、书法教育与审美素质培养。书法教育本身是一种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过程。书法艺术以抽象、灵动、丰富的线条给人以复杂多样的美的感受。从书法艺术的形式美角度观察,有飘逸秀的姿态美,有辗转流动的气势美,有疏密错综的结构美,有浓淡间出的墨韵美,有厚重轻软的运笔美。从书法艺术的意境美角度研究,有的作品能使欣赏的心灵处在振奋的状态,并唤起人们崇敬的心情和自我的尊严;有的作品能使欣赏者的心灵处在平静安宁状态,并唤起人们对生活亲切美好的感受;有的作品使欣赏者感到有一股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与冲动,并唤起人们豪放的气魄和不屈的性格;有的作品使欣赏者感到有一种巧夺天工的和谐完美,并唤起人们协调严谨的作风。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阳刚是美,阴柔也是美;豪放是美,婉约也是美;外露是美,含蓄也是美。

三、书法教育途径和方式的探索

任何学生在学习上的成长都依赖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措施,书法教育也不例外。成功的教育源于成功的教育措施,为搞好我校的书法教育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如下。

1、安徽省青年政治学校(安徽省团校)是隶属于共青团安徽省委的公办中专学校和共青团干部培训基地,承担着中等职业教育、共青团干部岗位培训的任务。“以政治为导向、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是我们的办学宗旨。自1982年恢复办校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开设书法课。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2、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学模式

(1)书法教学的一般方式。从“书”到“书法”再到“书法艺术”,书法经历了近三千年的历史。传统的书法教学模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强调古典书论在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与可持续性,把“书法教学模式”看作是一个由各子学科集合而成的母学科,强调各子学科的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式。第二种,是自上而下的组建方式,即完全不考虑书法各子学科的独立性,以最抽象的书法哲学为切入点并作纲举目张式的展开。

(2)精讲多练,突出示范。对所教的每一个知识点,教师要先给学生做整体的示范,把书写的技巧表现给学生,使之更为直观。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实践练习,并对学生进行巡回辅导。通过示范和指导,学生便能更好地理解、消化教学内容,并自觉地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避免了学习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善于比较,把握规律。教师要不断帮助、引导学生总结书写的规律,从而把握规律、遵循规律,通过规律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书体的更深认识,较快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这样学习便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因材施教,抓住两头。为了让对书法有兴趣且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教师可以把这些学生组织起来,成立班级书法兴趣小组或推荐吸收到学校的书法协会,每周定期对他们进行集中的培训和指导,着力把他们培养成书法的尖子学生,使他们成为班级书法的骨干。抓住两头的另一方面是抓差生。对差生来说,他们都有写好字的强烈愿望,但往往是缺乏足够的信心或学习的方法不当。作为教师,一定要用心去关注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树立起“我也能写好字”的信心。

3、书法教学不断改革创新

(1)定期开展书法讲、练、赛、展、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学生作品得到充分的展示,提高学习热情。

(2)走出校园参加大赛,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和整体素质。走进社区为居民义务写春联。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奉献精神。

(3)以书法教育教学为载体,做到“人正、心正、字正”,实现“认真写好字,诚实做新人”的理想目标。(4)以创作带动基本功训练,根据需要统一命题,让学生走出字帖。在创作中寻找差距与不足并体验创造的快乐与喜悦。

2014/2/20初稿于 安徽省青年政治学校

基金项目:2012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JG12011

参考文献

[1] 谢和平.书法艺术的传承创新与中华文化复兴.四川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2]丁建顺.中国古代书法审美评说.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3] 陈振濂.书法美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4]王强.高职院校书法教学的模式与创新探讨.百度文库 [5]于唯德.书法教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潜在价值研究.龙源期刊网 艺术教育 2007年第7期

作者信息:

中学书法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篇6

书法一直以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许多客观因素的原因,书法普及化教育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而近年来国家政策的鼓励,中小学书法教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亦认为书法更是初中美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书法教育的回归不仅应停留在汉字规范、端正、辨识的程度上,更要让书法作为我国的一种传统艺术延续下去。

中学书法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书法”二字在《辞海》(1999年版)有这样一段解释:“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指用中国式的圆锥形毛笔书写汉字(篆、隶、正、行、草)的法则。技法上精研执笔、用笔、用墨、点画、结构、分布、体貌风格等。书法仅凭抽象性的点线运转,要力求美化,尤须讲究笔法、笔势、笔意,其气质和韵致。要求有特色,有微妙迭见的变化,力求达到圆满。”

中国汉字的特殊性也亦是其它国家文字所没有的。从六千多年前的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等出土的彩陶中发现的原始文字雏形开始,再从出现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镌刻在各种礼器上的金文,凿刻在厚重石块上的石鼓文等等,而后逐渐演变出篆、隶、正、行、草五体,汉字从最原始的实用性渐渐向审美性转变,书写从某种意义上真正地成为了一种艺术即书法。

而对于书法教育来说,书法教育更是书法发展的前提。自古起,习字练书,就是稚幼儿童不可缺少的功课。在西周时,就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书法”学习亦包含其中;在汉朝设“书馆”;在唐时立“书学”;宋时置御书院;到了近代,蔡元培先生提出从美育的角度开展书法教育;建国后,各地纷纷建立书法社团,举办书法大展,开设书法课堂。所以对于书法教育的开展可谓是从古至今都没有停止过。对于古人来说,书法是文人士大夫寄情抒意,展示学识志向的表达手段。对于当代人来说,当今书法的教育价值更是十分重要的,书法作为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的一门艺术,同时也是最具民族代表性的艺术,它可以激发人民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的信念;书法自身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可使人端正心态,锻炼意志;通过运用笔墨线条,能够培养人们的动手观察能力;而且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书法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对于许多人来说,学习书法更能使人平心静气,心情舒畅。

同样对于当代的中学生来说,书法学习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人在不同的年龄层身心发展的状态不同,每个年龄阶段心理以及生理状态不同。”学生的发展状况可以根据学校教育划分,“初中生则被归类在少年期(11、12~14、15岁),此时出现的最大特征就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对许多新事物充满好奇,愿意接触和尝试。”这个时期,他们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而书法的学习亦是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能将书法更加融洽地融入中学生的课堂里。

中学书法教学存在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政策的颁布,书法的教材编写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出版了许多书法教材,从这些不同的书法教材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学书法课程的内容行楷硬笔占很大一部分,同时软笔内容都以主流书体或以楷书为主,但是欣赏部分却不多。

相比中学美术实验教科书与专门的书法课程教材,专门的书法教材内容更加具体,也比较系统,练习空间多,内容也更为详细。但是同时缺少美术教材课程中书法的趣味性,有些过于严肃,鉴赏环节比较薄弱,学生不能全面的体会到书法作为的一种传统艺术的美丽。

所以不管是美术教材中的书法内容还是专门的书法教材,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书法艺术的魅力以及感受学习书法的乐趣,一定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这门课程中。尽早能够响应国家政策,开设书法课堂,在教育学生识字、写字的同时,提高书法欣赏环节的课时比例;或是在有限的课程中,结合书法笔墨的体验。使学生详细地了解或这掌握某一书体的内容,书法的历史,使学生正真地做到热爱书法,喜爱中国文化。

美术学科中的书法教教学

1.美术学科中的书法教学的作用与意义

美术学科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课程,有助于学生拓展视野,发散思维。而书法较之于其他绘画、设计等来说同样拥有许多丰富的教育元素。

主要可以从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四面来说。

从德育方面来说,书法已本身具有民族性的特征,所以不管是从美术还是其他学科中都可以获得一种民族自豪感,激发中学生热爱汉字和国家,为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美术学科更是能够让书法拉近学生与艺术之间的距离,了解书家们的高尚品格和情操,感受书法作品所传达的情感信息,给自己带来愉悦感,陶冶自身情操。

从智育方面来讲,心理研究表明,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多受心理多维结构的控制。所以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智力开发的主要途径。而通过书法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等等。使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去发现书法的点画之美,并且能够将其转换成自己眼中的书法,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通过欣赏书法作品,可以提高中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书法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智力地开发,向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拓展。

至于对审美功能而言,美术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而书法又属于美术学科范畴。所以书法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审美作用。而且书法与其他美术门类相比,它更具有一种抽象性和抒情性。虽然我们无法将每一位学生培养成为一名书法家,但是可以通过欣赏、鉴赏书法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来树立中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通过对书法作品的点画、线条、结构、章法等形式进行把握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而且通过传达书法知识,融入其历史背景,使学生获得对书法作品美丑的识别能力,培养中学生的审美鉴赏力。所以书法不是一时便可学会的,虽然有时候对学生来说会比较枯燥, 但是书法本身所具有抽象性以及现代艺术风格气息,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新的内容,有助于对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培养。

而在健体功能上,学习通过手握毛笔,运用手腕与手指之间的力量,活动指腕,起到了一定的身体锻炼作用。

就目前来说,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张,课余时间也很有限。但如果能够通过学习书法、欣赏书法来使学生的精神得倒放松,情绪得倒缓解,这无疑也是对学生性情的陶冶,使身心都得到正真的锻炼。

2.通过中学美术课堂进行书法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中学美术课堂本身课时有限,所以对于书法板块这一内容来说,教师必须要给予充分的课时来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将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通过有限的时间浓缩成一堂堂精华,向学生传达书法的深厚内涵。就目前大部分的中学美术教材中的书法内容基本属于美术邻域中的欣赏·评述这一领域,往往这一领域的课时时间也多为2~3个课时。所以就需要通过这些宝贵的课时时间来带给学生最深刻书法感受。

因为前段时间在瑞安滨江中学实习,滨江中学采用的教材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中学美术义务教科书,所以拿《中国书法》这一课为例子。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初中阶段要继续使用毛笔临写楷书字帖,并且能够通过书法作品的笔画、结构、章法去初步感受书法之美。《中国书法》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了解书法的基本结构规则以及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而且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邻域,所以重点也亦在欣赏这一块上,但是此课有两课时,所以动手尝试就安排于第二个课时中。

而对于此课,笔者认为书法艺术其实对于中学生来说即熟悉又陌生,所以在上此课前先让学生寻找身边的书法。其实在瑞安,有非常多的书法遗迹。例如瑞安湖滨公园四个亭字上的牌匾以及刻在柱子上的对联;藏书阁玉海楼里更是有李文田书的“玉海书藏”匾,郭沫若书的“玉成桃李”、“海涌波澜”青石联等等。通过这一活动,激起学生去发现和探索自己身边的书法艺术,调动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从本土文化入手,使学生更容易地进入书法的文化情境。

3.其他

除了学校的书法教育之外,书法的课外学习也越来越丰富,笔者也曾经参加过课外的书法培训,不管是身为学习者还是教育者。较之于学校的书法教育,课外的书法培训更加的多样化,书法学习的氛围更加浓厚,书法学习也更加专业化,而且可以接触到许多技能性的比赛。但是课外的培训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没有系统的教材,不能统一,师资也是参差不齐。

总结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中学书法教学的现状以及在美术课程中的实践。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是它的根,它是汉字的升华,对于当代的学生来说学习书法具有独特的意义,学习书法的过程对于现在的学生更是一种沉淀。所以通过目前的美术课堂,让学生欣赏书法的美,感受书写的独特韵味,使书法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写字课,使得这种黑白线条更具艺术品的特性,培养学生的鉴赏、创造美的能力。

现在还不能完全解决许多书法学习的问题,但笔者认为“见缝插针”的学习也是一种办法,通过美术课、语文课甚至其他课程,将书法慢慢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使学生在这种“耳濡目染”中感受书法的魅力,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端正自己的字迹,培养自己的兴趣,提高自己的情操,释放自身的压力,让学习书法带给学生快乐。

总之对于书法教学的研究都是没有止境的,笔者认为传统的文化将会逐渐地改变现在课程的格局。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

浅谈书法教育与书法艺术传承 篇7

一、书法教育的悠久历史

早在西周时期, 即设有官学制度, 使教育有了正规化的体系, 官学施行“六艺”教育体系, “六艺”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书”和“数”是学习礼乐的基础和条件, 也是基本的文化知识。秦统一中国后, 基于政治和文化控制的需要, 推行了“书同文”的文化政策, 对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字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理和规范, 这对汉字和书法的教育普及和发展发挥了基础性的推动作用。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书法教育有了更广泛的发展, 并形成了“家学”的教育方式。隋唐时代, 尤其是唐代, 政治开明、文化昌盛, 书法得到空前重视。宋代的书法不仅在科举制度上等到了体现, 而且宋徽宗还专门设置了中央官学, 课程包括国子学、书学、画学和算学, 并在政府衙门设置“楷书”、“书令史”等名目之常员, 负责书写记录。明代帝王对书法的喜爱同样推动了书法创作的兴盛。同时对书法创作优秀者予以赏赐和提拔, 这对书法的普及无疑有明显的效果。清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有着广泛的联系, 其中康、乾二帝尤其喜好书法。同时清代教育制度基本沿袭明制, 教育形式主要是学校和书院, 还有民间的学塾。仅以国子监为例, 监生每日必须临摹晋、唐法帖数百字。

新中国成立以后,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书法教育和书法普及工作, 先后出台了《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 (2001-2010年) 》等一系列政策法规, 并在部分大学、中小学设立了书法专业和书法课, 同时设立艺术类专业提前招收书法专业学生, 鼓励书法爱好者和有书法功底的学生学习和报考, 乃至从事书法教育和创作工作, 这对于推进我国书法艺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导向和推广作用, 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书法传承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虽然书法教育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目前, 在我国已有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科研机构设置了书法专业, 从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 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已经形成并日臻完善, 与此同时每年还有百余名书法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但受计算机等科学技术发展和培训机构利益驱动等因素的影响, 书法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 既缺少师资队伍, 几十年来罕见有突出成就的书法家。造成这种局面, 不外乎由如下原因:

第一、书写工具的改变。几千年来, 中国人日常写字, 使用的都是毛笔。而现在国人日常写字, 使用的是钢笔、圆珠笔等硬笔, 毛笔则几乎完全退出实际日常使用领域。书写工具的根本差异, 使写字者已越来越难以体会掌握书法的操作规范及其美学意义。特别是随着电脑的普及, 以至于硬笔也很少派上用场了。这对书法来说, 真的是一场灾难。

第二、更深层次的, 是教育的失误。一直是应试教育, 故考试的内容左右了教育的内容。科举成绩的好坏, 很大程度上决定能否进入上流社会, 也是安身立命的工具。现代中国, 步入上流社会, 基本用不上书法, 身份教养的象征也与书法不沾边。由于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是照搬西方来的, 所以, 现今青年人受的审美教育, 也是发端于西方现代文明和后工业文明, 审美的标准也在相当程度上惟西方人马首是瞻。现行书法教育的缺位造成的恶果, 不仅是中国人越来越不会写自己的母文 (据说这在全世界也是罕见) , 更严重的是给我们的后代在文化的认同, 传统的承袭, 人格的养成和审美心态上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第三、书法理论的混乱。我国传统的思维是实事求是的, 极少长篇大论。文学、艺术、美学等诸方面的理论, 也大都是点评和顿悟式的。只是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理论, 都是人家白种人针对自己的美学艺术实践而总结出来的, 与我们中国的传统艺术实践, 尤其是书法艺术实践方柄圆凿。

第四、部分媒体的误导。正因为目前书法理论界存在着混乱, 许多专业报刊及其影响下的大众传播媒介发表的书作, 往往非常低劣, 对青少年和一般受众起了误导作用。

第五、书家地位的尴尬。这是造成书法危机的并非不重要的因素。就是说, 现今中国, 很多书家无法以书法谋生。书法历来被文人学者视为雅事, 因而大都恥于言钱, 也很少有完全靠鬻书为生的专业书家, 即使在当今商品社会, 也一仍如初。而在我们的邻居韩国和日本, 由于有完美的书法教育体系, 需要一支庞大的书法教师队伍, 书家可以凭借书法艺术谋生, 书家的社会地位也自然很高。

三、普及书法教育, 传承传统文化

一是要提高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认识。在古代, 甚至近代, 书法艺术主要发挥着信息记载与信息传播的社会实用功能, 但同时也具有审美与社会教化功能。当代书法艺术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社会教化与审美价值、文化承载与传承价值、社会政治价值、人类意象思维开发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五个方面。书法艺术的社会价值, 主要表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教化与审美价值。中国书法艺术的文化价 (下转96页) (上接72页) 值在于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凝练的物化形态,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的一种重要方式与途径。在书法艺术的文化价值中,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其价值的重要体现。

二是落实要求, 普及书法教育。早在2002年, 教育部就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意见》指出:在重视学生掌握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同时, 必须继续强调中小学生写好汉字。要针对不同学段、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书写状况加强指导, 通过示范、比较、观摩、展示等各种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加强写字教学的趣味性, 增强成功感。学校应组织学生开展写字、书法的课余活动, 提高书写能力, 加深对汉字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理解。2011年8月, 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 《意见》要求:学生要用毛笔书写楷书, 临摹名家书法;大致了解书法历史和汉字字体源流;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 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 提高审美情趣。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书法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逐步提高教师书法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多渠道解决书法教育教师缺乏问题。中小学目前普及书法教育的主要客观问题, 就是缺乏书法专业教师, 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一是应在现有教师中, 选择有书法基础的教师去短训进修;二是鼓励大中专院校书法专业的毕业生到中小学从事书法教育工作;三是聘请当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少年宫、文化艺术团体的书法专业人员根据中小学书法教学要求指导学生学习书法;四是鼓励社会各界及个人为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活动提供支持。

书法教育实践与研究 篇8

一、目标篇:书法教学目标明确, 强调中国书法学习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年青人是学习书法的资本。书法艺术不仅带给人以美的享受, 据说更是养生保健的有效途径。医学专家研究结论表明, 统计在所有可使人长寿的二十种职业中, 书法排名第一位。年青时代就要树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要等到退休了才想起来要练书法, 趁着年轻, 越早养成一个良好的书法习惯。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 有文字记载的有三千年, 这三千年里边有多少碑多少帖值得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去临习的呢?对大学生群体的年青人来说, 他们学书的好习惯正是传承国学、修炼自我、自然养生最佳的书法本体回归。尽管全世界的华人工作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汉语文化”是第一步影响, “书法文化”是第二步的渗透, 第三位更是最重要的一位“中国文化”才中国立足全球的最重要的影响力。每一位中国的年青人都是硬是兴国兴邦的基石。把书法学好, 把基础耷实, 无论对你现在是年青人和或者想到退休后的出路也好, 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二、方法篇:明晰正确的中国书法的学习方法论, 了解中国书法和江湖写字的根本区别

大学生学习书法, 学习的道路一定要正确。明白正确的学习方法之后, 内心从容, 信心满满, 就不会染上江湖书法的外行人的习气。也便于规划自己的书法人生, 哪怕你为孩子找老师也能分辨出来是否会有误人子弟的老师。很多人没有真正了解书法, 就觉得书法无非就是练练字很简单, 当他们知道高考有四年制本科的书法专业或者书法硕士博士等专业学位, 很多人都感觉很诧异, 书法还能走这么高深!不知道或者不懂书法的人实在不少, 所以也衍生出很多江湖写字的人, 这些人共同的特点是从不临帖或者不明白为什么要临帖。这些人强调的是书写之外的东西, 比如用头发、鼻孔、嘴巴、脚、女人私处等来画字, 甚至倒着写反着写, 这些人写字共同特点是毫无任何笔法。还把自己的字当成创新的宝贝一样, 你说悲哀不。这也是我强调的江湖写字和中国书法的根本区别。

那怎样才是正确的书法学习之路呢。中国文化三千年很大程度上都是跟毛笔有密切的联系。正确的方法之一选好古代碑帖, 扎扎实实进行临摹;其次要掌握好基本的差异性的用笔方法;再次要选择好笔墨纸砚;第四临创结合,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最后就需要多与古人对话, 不断提升审美视野。以上这些, 临摹和用笔是最关键的。临摹是一辈子的事情, 像米芾, 他儿子米友仁说他大年初一都不忘记练字。临帖也不是机械的临帖, 而是选了好的字帖, 扎扎实实临摹。初学者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大都是摹刻版, 完全看不到原作的真面貌, 而《智永真书千字文》是相对清晰的墨迹版, 智永作为王羲之的七世孙, 钻研“二王”三十年, 他的笔法更拘泥于他的祖宗。作为楷书的代表作, 又有过渡到行书的笔意, 学了楷书也更易于学习行书了。而我们的大学生, 入门需要掌握怎样的笔法才算过关呢?我的思路是, 你只要找到一个墨迹版, 能看清楚所有笔画的起行收和作品的面貌, 然后就可以钻进去了。

三、笔法篇:以《智永.真书千字文》为例

以《智永.真书千字文》为例, 她的笔法上承二王下启唐宋, 用笔线条变化丰富, 起行收的笔性流畅, 让人容易接受并爱上书法的不二选择。临习智永千字文 (笔者按:以下简称千字文) 在笔法上应该解决两大问题。首先是千字文用笔起行收的关系。起笔多半空中入笔, 在笔尖跟纸接触的那瞬间通过顺势、翻势、立势等按着从笔毫的笔尖到笔肚的距离来完成入笔的动作, 这里面很微妙, 需要有对露锋与藏锋、中锋与偏锋、提笔与按笔等之间的组合认识。行笔是很多人不重视的, 一般人只看到起笔和收笔的两端, 不太在意每个笔画的中间, 千字文的对行笔要求要笔杆既可以立得起来又可以跑起来, 裹锋铺毫, 运笔像武术的轻功, 干净有力, 又像羽毛球拍乒乓球拍接球的那瞬间旋转球的爆发力, 往往高手的各种动作的秘密就这里完成, 因为线条的中间可以最多变化又最易于收藏用笔不让外界知道的。收笔一般五种, 即左中左上左下右顿拉收, 回锋后顺着书写的方向回来即回到左中, 往上收笔承接下一笔即左上, 收笔承接下一笔但又不要锋芒毕露就需要往下轻轻朝下点到为止, 外人不细看还不容易看出来你的右下收笔, 这也是很巧妙的。右顿收笔其实就是运笔到尾端, 笔立起来时候通过轻轻的右顿来完成这个过程, 而拉收则是当笔尖到了尾端后把笔提起来再轻巧有力的往右推着阻力完成拉收的动作。其次要明白临习的方法。我主要概括为四类:定位法, 对比法, 构形法;默临法。定位法实际上像卫星定位一样, 每个字每个篇章都有它的位置, 第一笔的定位很重要, 它甚至决定整个字的质量, 写第一笔的时, 要想到最右边的笔画, 定位越准确, 结构就越到位。定位是考查个人眼力和分析力的一个重要的评价。你对书法越敏, 你的定位也就越精准。笔法强调了单个字之间的线条或字与字之间的线条粗细、长短、高低、大小之间的对比关系。每次定位临摹之后, 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这就需要通过对比来找出线条与线条之间的差距、字与字之间的差距, 以便更好的把握整个字或整个篇章的优劣。构形法其实让学生通过双勾、单钩的方法把型造出来, 因为过去很多古代的书法家就是用双勾来学书法。最后是默临, 默临除了临线临型, 还要设临纸张, 临篇章结构, 临风格味道, 这样就会进入全面精准的临习。

四、名家篇:通过书法名家故事把整个中国书法简史串联起来

大学生的书法课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我强调大学的书法学习跟中小学的书法学习是有很的区别的。大学书法课程里所有的点、线、面都需要用理论去支撑。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书法名家名作, 第一、二周是基本的书法理论入门的兴趣课, 我带来五十本字帖, 给全班四十位学生讲解每本字帖的用笔特点、字帖优势、亮点等。也对书法用笔特点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增进了学生对书法学习的自信心。通过讲解了之后, 学生轮流选临不同的字帖, 他们就会发现了不同碑帖的不同的用笔乐趣。大概用了两节课的时间, 之后学生就会自然选出千字文作为选帖的原因。在临习千字文的时候就会主动去分析用笔特点, 对比书法线条的书写到位问题。接下来大家的进步就非常快。通过讲解书法家学习的生平经历, 分析其书法代表作品的特点, 以后从他们身上得到的启示等三大方面, 更加增进学生对书法的终身学习的信心。我精挑出七位很有个性的代表书家, 他们是唐寅、王铎、米芾、赵孟頫、颜真卿、怀素、王羲之。这是人共同的特点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环环相扣, 构成了一部雄伟的中国书法史。

一方面, 从个人生平经历和个性特点上看, 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在逆境中从不放弃对书法艺术的执着的追求, 才达到艺术的顶峰。唐寅是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但外界很多人受到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认为他是富二代, 妻妾成群, 但现实生活里这个人经历非常坎坷。20岁时候, 他的父亲母亲老婆小孩妹妹都死了, 这给他巨大的打击, 再加上科举考试拿了状元后给人告发他作弊又判坐牢三年, 他的生活可谓糟糕透了。但这个个性风流倜傥, 才华横溢男人却在书法方面书画有着较高的造诣, 通过个人努力, 名留青史。而王铎, 30岁了中进士, 升到礼部尚书, 他从小家里穷得不行, 10个兄弟姐妹连一天两碗粥都吃不上, 明末清初, 身逢乱世, 仕途多变, 文人的性格成就了他的书法。米芾就完全是一个痴迷石头、洁癖很严重的怪人, 他能诗文, 擅书画, 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作为宋四家里面最有个性的人, 他性格怪异, 举止颠狂, 遇石称兄, 人称米颠。赵孟頫顶着南宋老祖宗的亲戚关系, 在元朝当官, 他内心更是痛苦不堪。这个集书法家、画家、文学家、音乐家、佛学家、古物鉴定家、经济学家一身的全才, 靠着他的聪明与勤奋成就了他的才华。而颜真卿颜鲁公可谓儒家道德的制高点的代表人物, 在多次痛失几十家人的情况下依然对朝廷忠心耿耿, 赢得了一世英名, 书法也是如此。长沙人怀素, 自幼出家为僧, 有史书记载他是僧中的奇人, 狂草方面路人尽皆知。正是他在寺庙几十年的如一日的临书耐性才成就他的草书。书法制高点的王羲之就更不用说了, 这位东晋大书法家, 当官至右军将军时看到的人情世故, 让他不再热衷于官场, 他转想社会和自然, 才有兰亭相聚的旷世佳话。

另一方面, 从他们的代表作上看, 作品亮点突出笔法代代相传, 从来没人完全离开过王羲之, 他们的学书之路给了我们后人莫大的启示。还有一个叫李北海的人, 也影响了无数的大家。先看唐寅的《落花诗册》, 作品就像一位圆转妍美, 玉骨丰肌, 风流潇酒, 温文尔雅的帅哥。他的学书之路完全受制于赵孟頫, 直到看到李北海的作品后才发生了书风的改变。而王铎的《赠张抱一草书诗卷》, 用笔出规入矩, 张弛有度, 力道千钧, 淋漓痛快。他擅长真、行、草书, 深受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怀素的影响。米芾的《苕溪诗卷》至今是我最膜拜的作品, 该作品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 美不胜收。他少时苦学颜、柳、欧、褚等唐楷, 中年因为接受苏轼的劝告才拼命钻研二王, 但始终难以超越, 反而李北海给他一辈子的影响。而赵孟頫的《胆巴碑》更是表现出来用笔的削繁就简, 化古为今, 外貌圆润内功韧性强大, 书法结体笔圆架方, 着实影响了书坛400年, 几乎元代之后科举考试不学赵孟頫就别想当官。他早年学宋高宗赵构的楷书, 到了中年才学“钟繇及羲献诸家”, 晚年同样深受李北海的影响。颜真卿的《勤礼碑》, 把唐中瘦硬用笔化为丰腴雄浑, 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 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 符合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书风, 一直影响至今。颜真卿初学跟褚遂良, 后来才得张旭笔法, 在汲取初唐四家特点, 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 完成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而怀素的《自叙帖》, 可以说洒脱不拘, 字字飞动, 运笔迅速, 如骤雨旋风, 又飞动圆转, 随手万变, 而法度全备。怀素很善用中锋笔势作大草, 如骤雨旋风, 声势满堂, 又忽然绝叫三五声, 满壁纵横千万字境界。

王羲之的《兰亭序》通篇布局纵有行, 横无列, 字的大小、粗细、长短错综组合, 通篇线条之间俯仰牵连、气韵生动, 让人越看越喜欢。12岁时王羲之父亲给他传授笔法, 走上书法之路, 再拜师他姨妈卫夫人。三年后发现已经把姨母的笔法都学到手了, 于是外出游学拜碑帖为师, 博采众长, 终成一代大师。他的正书草书分别师法钟繇张芝, 这两位都是大家都是高手。由此我们发现, 要跟高手学习过招, 耷实基础, 博采众长, 才能到达终点。王羲之作为书法笔法的集大成者, 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从注重艺术技法, 讲究艺术韵味, 书法艺术的觉醒, 影响更多的书法家注意到书法的艺术美中来。也就是说, 通过八大书法大家就可以把整个书法史串起来了, 因为每个书家都不是孤立的, 他们都跟王羲之或其他书家在书法用笔上是源远流长的。

五、结语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 有着悠久的历史。大学生们热衷于从传统书法文化课堂中去吸收国学营养, 这是好现象, 书法教师把最易于理解又简要系统的书法学习之路教给学生,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传播中国文化, 将具有广泛地传播价值和鲜明地文化价值。那句“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用在中国书法艺术的身上更合适不过, 这种传播的认识更具有文化强国的前瞻性。独立学院的中国书法艺术课程的选修课, 也希望给同类院校开设书法课一些小小的建议, 我们希冀教会学生团结去做好书法文化传播和教育作用。高等书法教育作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优良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凝聚力等将起到大大的裨益作用。

摘要:该文围绕独立学院一门热选的书法选修课是如何锻造成的, 从教学目标、书写实践和书法史论三个篇章来剖析书法课程给学生带来的受益甚至是一辈子的, 从而引导大学生更加深爱中国的书法文化, 让中国书法走向全世界奠定基础。

关键词:书法养生,终身学习,学书方法,书法史论

参考文献

[1]华人德等, 《中国书法史》 (七卷)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2]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1979.10.

[3]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3.8.

文字、书法与教育艺术 篇9

一、在研究文字起源时, 我经常想到伏羲氏画八卦, 他老人家仰观天俯察地, 一画开天, 形成了八卦, 这应当是人类早期文字的萌生。

过了约3千年, 黄帝时代的仓颉造字, 在此之前3千年, 八卦并没有形成今天意义上的文字, 只是一种文字式的数字或符号。

宗白华先生讲, 中国人这支笔, 开始于一画界破了虚实, 留下了笔迹, 既流出了人心之美, 也流出了万象之美。仓颉在八卦的基础上, 继续探求如何进一步形成文字, 一方面观察各种事物, 一方面从人们的实践中汲取营养。在他之前, 肯定已有了文字的雏形, 仓颉从两者结合中不断地总结创造, 形成了较系统的文字。

人们总说中国有四大发明, 我认为, 除四大发明之外, 中国文字也是一大发明啊!可以说从八卦到群众创造到仓颉, 总其大成, 是功德无量的。

荀子讲, 好书者众矣, 而仓颉独传者, 一也。众人造字过程, 从象形指事, 假借其间, 既有现实主义的思考, 又有浪漫主义的思辨。所以中国字不仅实用, 而且可欣赏;不仅可记事, 而且又可成为信息载体。特别是一字多义, 给人以启示。同时它又能成为一种书写艺术。

刍议书法教育与品德形成 篇10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如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使广大青少年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大力开展书法艺术教育是一条重要途径。吸收书法精髓,创新教学模式,使其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培养良好的品德、促进个性全面健康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一、书法与人品的密切关系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作者思想道德、情感品格的外化和表现,书法艺术更不例外。从字的结构、运笔、结构等方面,可以深刻地洞察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处事方式、精神气质等内容,严谨或开放,刚直或园滑,进取或保守都可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从笔迹学上来分析,会更详细,远不止以上所说。因此,从笔迹可以认识自己,也能认识别人。明代项穆在《书法雅言·心相》中说:“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书之心,主张布算,想像化裁,意在笔端,未形之相也。书之相,旋折进退,威仪神采,笔随意发,既形之心也。”很多功耀千古的封建帝王就将书法造诣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康熙皇帝在这方面就是一个很成功的范例,当时许多官员,因为在书法和诗词上有好造诣而被重用;反之因字写得太泛遭到训斥。在提拔人才上也将书法好坏作为一个重要因素,他选用高士奇和张英就是明证,张英后来升到礼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也正应那句老话———字如其人。

二、书法对民族精神的重要影响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上至达官贵人,中到文人化士,下至庶民百姓,对文字艺术有着特殊的情结,赋予了书法无限丰富的内涵,人们往往以一个人的品德开始去认识他写的字,又常常从一个人写的字中去衡量他的品格,因而习字在不知不觉中便起着规范人的品格,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有位当代学者说过:“中国的强大,无一不跟这方块文字有关”。所以中华民族兴衰系于汉语文字。

三、学习书法对品格的巨大作用

文学巨匠郭沫若曾经指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了好的习惯,能够使人细心,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之了事,粗枝大叶,是容易误事的,所以,练习写字还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郭老用挚朴的语言深刻地道出了习字对学生品德的重要作用。

评字、赏书也能使人的品德形成受到益处。明末清初的书法家有四句评书的绝妙语言:“宁拙毋巧,宁忍毋媚,宁无真毋安排,宁雕疏毋轻滑”。这既是评书审美的方式,更重要的是一种生活法则,人应该天真率性,不可媚俗,不可急功近利、盲目浮躁。这对于在成长中的学生来说正是难能可贵的品质。书法直接道出了为人处世的人生准则,因此,赏析和品味书法艺术对青少年的道德培养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四、以学书培养良好品德的方法

1.学书者要有坚持不懈的耐性、忍性,要执著、勤奋、刻苦。不入门者便觉枯燥乏味,这是练恒心,练毅力的关键时刻。“荆棘丛中藏有妙景”,通过反复多练且掌握基本要领、笔法,定好字时,便懂得了其中的含义。

2.学书活动是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状态放松、宣泄的过程,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专心致志和乐观豁达的态度。唐太宗说:“欲书之时,当

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志气和……”学生在写字时处于这样的心理状态,是培养他们健康生活态度的良好方式。

3.学书时要讲究方法,把握方向。斯大林曾说过,只有伟大的目标,才能产生伟大的动力,方法不对,方向不对,就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方法对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书是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看待人间万象,正确认识自我的极好途径。因此,学习书法不仅是写好几个字,而是要求他们能够了解深层的内涵,鲁迅先生曾说:“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这纱理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所以必须要求学生了解哲学、美学、心理学、音乐、道德等方面的内容,以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更重要的是形成较强的观察与分析、鉴赏与创造能力。

总之,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完善的品德教育维系着中国未来的命运,书法教学的德育功能是有限的,然而却是非常宝贵的,它不能代替别的教育资源,其它德育方式同样也无法替代书法教育。

摘要:<正>书法艺术是传统文化艺术瑰宝之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气质、团结力、凝聚力、创造力无不蕴含其中。千百年来,这一涵义深广、充满魅力的文化被无数文人墨客演绎得淋漓极致、炉火纯青,影响了中国的历史潮流和文化方向。很多文人大家都深刻地认识到,书法作为一门特有的经典艺术,对人们的思想性格、情操品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上一篇:演奏下一篇:师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