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育的现状

2024-05-13

书法教育的现状(精选十篇)

书法教育的现状 篇1

一、教育现状:技法偏重, 理论缺失

1. 非正规的教育。

据笔者调查, 绝大多数的高中没有书法方面的专业师资。学校只能将书法专业的艺考生推向社会的艺考培训班, 而绝大多数的艺考培训班都是社会上自发兴起的。这自然就造成了艺考书法教学、收费和管理混乱、非正规的局面。

2. 统一要求和标准的缺乏。

艺考书法教育的非正规性, 也就决定了其在教育过程中缺乏一个统一的要求和标准。并且从目前的书法艺考的考试情况看, 各招生院校有各自不同的考试科目、内容和要求。

3. 技法的偏重, 理论的缺失。

绝大多数的艺考书法培训班只重视学生书写技能的培养, 而忽视了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

二、解决对策:制定和完善艺考书法教材和制度

当下艺考书法教育的异常火爆, 主要是招生规模的急速扩大。国家教育部门应该从根本上控制高等书法专业招生规模的发展速度。首先, 严格高校增设书法专业的审批制度、程序和要求。其次, 必须严格控制高校“自主扩招”的权利, 完善“扩招”审批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杜绝高校盲目增设书法专业和扩招的局面, 进而杜绝学生选择书法专业的盲目性和艺考书法的持续升温。

此外, 教育部门应该组织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和招生院校共同编写统一的艺考书法教材, 与招生院校共同制定和完善书法艺考“统考”内容、评审标准和制度, 从根本上, 解决艺考书法教育统一要求和标准缺乏的问题。

针对当下艺考书法教育混乱的非正规教育, 教育部门还应该加强对社会艺考书法培训的管理, 制定科学、完善的艺考书法培训审批制度, 支持专业的书法艺考培训, 严厉打击非专业的书法艺考培训。每年对艺考书法培训进行评审, 取消教学质量较差培训班的培训资格。

同时, 作为高等书法专业的单独招生院校, 在重视对学生基本书写技能考查的同时, 须相应地增加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综合考查, 引起艺考书法教育对理论知识的重视, 避免出现考生的“技术化”倾向, 增加学生对书法理解的深度。此外, 高校在招生录取的过程中也要相应增加文化课的比重, 把文化课和专业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以此来提高书法考生综合文化素质水平。

浅谈当今书法教育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篇2

关键词:书法教育 问题 对策

一、书法教育的现状,忧虑深思在心头

无意中在电视新闻中了解到我国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现状,引起了我的忧虑和深思。当今书法教育的现状,可以从课程设置、师资、教材、考核评价、机构组织、理论研究、书法教育自身矛盾及现有书法教育的政策等几方面发现问题,如果非要用一个一目了然的方式来让大家明白的话,以下这个歌诀形式可能是最好的形式了:书法教育、形势危机;管理缺位、政策不力;考核评价、监管无序;学校忽视、家长稍理;师资薄弱、队伍不齐;大纲不备、教材不一;学生书写,混乱字迹;综合素质、应试代替;社会培训、良莠不齐;社团不济、事不关己;书法普及、斑驳陆离;国际发展、未曾企及;文化传承、迫在眉急;千秋大业、尚待努力;全民动员、可见业绩。此歌诀是对当今书法教育现状全面调研、探讨、分析的基础上总结而成的,此处借鉴一下,窃以为十分合适。

面对如此现状,怎能不让人忧虑?目前中小学书法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改变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迫在眉睫的问题之一。深思的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今天这种状况,而我们要做哪些切实的努力来改变这一状况?

二、回顾历史,不忘根本

书法是汉语言文字系统中极为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同汉文字的诞生一样极其久远。或8000年,或5000年,后者即指史传之炎黄的时代——新石器时代后期的仰韶、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据对半坡、姜寨的考古发现,早在炎黄立国之前,具有文字意义的刻符的书写(刻画)在陶器上应用已较普遍,郭沫若认为:可以肯定地说(这)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官学意义上的书法教育始于汉代,在东汉时,汉灵帝在已有的“太学”之外,设立鸿都门学,使书法教育从“书写教育”中脱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教育体系。政府通过《尉律》选拔书法好的学童,以通经艺取士,极大地促进了书学的兴盛,加之东汉时期纸张的出现,更加推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从书法史的角度来认识这一问题,可以发现,东汉时期的书法艺术的鼎盛,使隶、篆字体由此转化为楷书书体,促成了古文字和今文字的过度。而这一强劲的时代之风,则更源于“书法教育”的普及,可以说正是“书法教育”的兴盛,使中国的书法艺术从此进入了魏晋的辉煌时代。

唐代是中国书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但就书法教育而言,则是一个定性皈依的时代。魏晋时代,百舸争流,书法艺术各尽其美,尽展风流。而进入唐代,楷书成为了“官体”,于是书法艺术,尤其是“书体的演变”从此静止下来,书法艺术进入了书写风格的嬗变时代,一直延续到今天。

书法教育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不论时间的车轮碾压了多少文化瑰宝,我们也要从车辙里拾起那些珍贵的碎片,让后人见证。

三、书法教育的衰落之因

清末民初,当“西学东渐”成为时尚,新的一代都以钢笔字为“荣耀”,毛笔字成了遗老遗少的陋习。不仅如此,新文化运动在“打倒孔家店”“反封建”的同时,也将方块汉字也列入了“黑名单”,认为中国之落后,之屈辱,同繁杂的汉文字系统有关,力倡“世界语”,走拼音文字之路,可见当时中国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已到了被根本否定的地步。在此情况下,书法教育自然也是“殃及池鱼”,悄悄地被组合在“识字教育”的系列里,没有了独立的地位。

但毛笔字书法艺术仍在艺术界、学界、政界等高层享有崇高地位,如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于右任、郭沫若、齐白石的书法艺术还是受到了极大的推崇,学校也还在“识字教育”的同时开展一些基本没有要求和标准的书法教育。这种情况在“微机时代”来临后,更加式微,书法教育,因此而完全退出常规书写的程式,渐行渐远,成为了教育上的一种残留和文化上的一种“奢侈”,最终用几代人的“一片空白”成就所有“传统经典文化艺术守望者们”心中永远之痛。

书法教育的衰落,原因有多种。一是电脑键盘输入法的技术方式正在代替手写方式,在社会层面,信息传播和公文生成过程正在机器化和技术化,正在变手写为输入,甚至连学校教学也在课件化;二是自近代书写工具从软笔演变为钢笔、圆珠笔、签字笔等开始硬笔之后,汉字的书写工具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中国人用于写字、练习书法的书写工具毛笔的使用,渐渐退出了学校教育;三是当代中国学校课程种类增多,学生完成作业需要书写速度较快的硬笔;四是随着电脑键盘输入汉字的普及,输入技术的简化和更加容易操作,各行各业的信息文化传播者(包括记者和教师)更多地习惯于使用电脑打字,而非硬笔书写;四是随着电脑一代伴随着信息技术成长,他们更多的是需要快捷的效率高的办公工具;五是随着学校教师的更新换代,一大批在学校学习过程没有接受过书法教育的教师逐渐走上工作岗位,他们本身缺乏写字意识和书法意识,也写不好汉字,这就决定了他们没有对学生进行书法教育的能力;六是学校教育走入应试教育的功利化之路,书写教育自然也就被遗忘了。

不是不爱你,而是爱你太不容易——从三十年前的中等师范教育的“毛笔书法自修自练”到高等师范教育的课程教学系列上的“虚列淡化”,主要原因还在于大家都想学,而很少有人能学会,半途而废几乎成了几代人,尤其是书法院校学生的一种延续数十年的梦魇。而中小学教师的毛笔书法能力上的空白,最终只能使中小学校的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书法教育,从七十年代起被“书写练习”所替代,逐渐消失在整个国民教育的课程序列之中。

这种情况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受日本书法教育的影响,部分艺术类、师范类高校开始恢复“书法教育”专业教育。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统计,全国已有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南京艺术学院等30多所高校分别开设有书法艺术本专科、硕士、博士乃至博士后教育,国内几乎所有师范院校都开设了书法的选修或辅修课程。

2008年,教育部下达《在中小学校开设毛笔字书法课程》通知,2012年部颁新课标,将书法教育正式列入中小学校课程,要求小学三年级以上的义务教育阶段恢复书法课程。

这是一个春天的回归,但中小学教师中已少有懂得书法的教师,更没有专职从事书法教育的教师,这使这个春天难见春日。

教师之缺,教师书法能力的低下,根于现代书法普及教育在教学体系上的残破和教学法的陈旧落后……

面对这样的窘境,心存担忧的人却寥寥无几。学校管理者是否看到,书法教育对于整个学校的文化氛围的影响有多么深远;中小学教师是否明白书法教育在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学生家长是否清楚,书法教育对于每个孩子的人格品质发展,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如果大家都能重视起来,就不会存在现在这样的局面。

四、书法当传承,改变应从现在开始

书法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传统艺术,它在反映和凝聚中华民族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情感向度、审美理想、文化传统等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弘扬中国书法艺术,已成为许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心愿和实际行动。对中国书法的弘扬,书法教育无疑责无旁贷,特别是小学书法教学肩负着从最基础的层面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书法艺术的重任,因此,如何提高书法教学特别是中小学书法教学的成效,尤为重要。

我国的书法教育要搞好,要发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其中配备高素质的书法教师是关键。必须逐步改变我国目前基础书法教育的专业教师、写字教学教师极缺,中小学美术、语文或其他教师兼任书法课的现象。改变这一现象的途径可采取:

1、各级教育部门应强化管理,将书法写字教育纳入对学校整体工作的考核及职改评优之中,纳入到奖金兑现之中,组织集体培训,进行专业训练,提高理论水平。

陈振濂先生说:“与其他一素需要打破僵滞局面寻找新的生命动力的情况恰恰相反,书法需要的却是走向专业化,走向艺术独立。”书法的专业化首先是教师的专业化。针对目前是书法教师的技术和学识困境,非常有必要对这些教师组织权威的、专业的技能训练和学术提升,并把这些培训和教师的职称评聘结合起来。

2、各级组织定期开展写字教学研究,主要采取办讲座、教研课、示范课、说课、评课,撰写经验论文等形式进行教研落实。可以从大学书法专业选拔优秀毕业生到各个学校担任书法课教学工作,加强专业化教育。建立统一组织、提高交流平台、组织集体备课。

3、校本培训为主,如建立教师“三笔字”达标验收制度,以提高全体教师的书写水平。在学校也可组织有书法基本功,有书法实践经验的教师举办书法教学讲座,或不定期请外地、当地专业书法家、理论家及专家学者到学校为教师学生搞书法讲座,以提高教师的书法理论水平和指导能力。

4、组织教师和学生的定期赛事,能使更广大的大学生参与其中。赛事和展览作为一种社会性行为对书法教师和大学生的临摹和创作起到非常好的鼓励作用。通过比赛和展览,创作者可以进行横向比较,开阔视野,提高创作水平,也可以通过这条途径发现有创作潜力的书法新人。

总之,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地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形成齐抓共管,因地制宜、灵活机动的局面,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工作责任心强,精通业务,师生公认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及时肩负起当代书法教师的光荣使命。使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贴近学校、贴近教学;使我们广大书法教师由写字课教学匠向人类灵魂工程师方向迈进;使我国中小学书法教育能够得到真正的普及。

关于高校书法教育现状的思考 篇3

关键词:高校,书法教育,文化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除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审美内质外, 还兼具极强的美育功能和智育、德育功能。中国书法作为一门独立艺术其地位不言而喻。

一、在高校开展书法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学校教育改革已经进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关键阶段。这是其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旧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于一味注重知识学习而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共同提高, 已经不能满足社会日益提高的人才要求。而书法教育作为一种能够陶冶情操的艺术技能正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块有效阵地。具体来说, 在高校开展书法教育主要有以下五种作用。

1. 书法中吸收了许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吸收了儒家、道家、佛家等诸多思想流派, 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通过对书法的学习, 学生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将这些思想结晶的精髓扎根于脑中, 使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加深, 进而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 书法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反哺作用。

在书法教育中, 学习书法发展史, 可以开阔同学们对传统文化广博知识的视野;了解历代书法家的故事, 可以感悟古代书家的高尚人格;欣赏书法作品, 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艺术品味;书写名篇佳句, 可以陶冶大学生的人格情操。因此可以说, 书法教育给予了大学生美的感受, 属于美育的一部分。而美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基础, 以情感的“激发、感动、联想、共鸣”等方式对灵魂加以触动, 以期达到完善人格塑造, 提升精神境界的目的。因此其可以弥补思想政治教育中单纯靠说理、灌输等方法的不足之处, 进而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和效果。

3. 书法艺术具有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作用。

每一幅书法作品都是艺术家人生感悟的集中体现, 以及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所以, 欣赏书法作品有助于从情感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引领。书法作品具备这一功用, 可以舒缓大学生的情绪, 进而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当我们欣赏一件书法艺术作品时, 其笔法的动态美感及作品的文辞对欣赏者都具有非常直接而强烈的感情触动作用。书法作品的这种功用有利于改善和调节大学生的情绪和心理, 消除或缓解大学生由于就业、考试等压力带来的不良心态, 使其获得一种积极向上、乐观愉悦的心境, 有助于其心态的平衡。

4. 书法艺术具有稳定大学生浮躁心理的作用。

随着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 利益至上的实用主义观念在当代大学生中普遍盛行起来。由于社会机制不健全, 面对着出身不平等、机会不平等等诸多问题, 大学生们容易心理失调, 心浮气躁, 进而诱发诸多社会问题。而书法作品的情感引导作用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书法欣赏及书写体验的相辅相成, 互相交织, 更加有利于对大学生真性情的培养熏陶, 更加有利于凝练大学生静穆恬淡的心态, 从而把这种性情、心态扩展到其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5. 书法艺术有助于学生适应社会要求, 得到社会认可。

书写技能是传统文化一部分。一手美观大方的好字不但是个人素质的一种体现, 而且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此外, 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手好字如同一张名片能够在第一时间为他人留下美好印象, 得到社会认可。

二、当前高校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

1. 良师难求。

一方面从书法专业教师的培养上来说, 近年来高校对老师学历门槛的要求日益提高, 没有硕士、博士学历不能上高校讲台, 但纵观每年全国书法专业博士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师资要求;另一方面从高校书法教育的客观环境来说, 部分高校仍然存有就业率等实用主义观念, 尤其是理工类高校对于书法课等艺术类课程并不重视。因此, 供需两方面导致了高校书法教育良师难求的局面。

2. 教材缺乏。

高校里一般课程都有规范的统编教材。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不少高校的书法课堂不是缺乏教材, 就是教材编写的相当粗陋。诚然, 不少省份在独自编写书法教材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可以先在几个书法大省之间开设编写书法教材的竞争, 使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 然后再面向全国推广。这样既利于书法在高校之间的推行, 又便于各高校之间的交流, 并可以不断完善教材。同时, 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视频精品课程的建设, 对各高校书法专业的学生学习起到辅助作用。

三、改进书法教育的对策分析

1. 完善已有的教学体系, 以书法教育为阵地增强学生道德修养。

教育的目的旨在教书与育人的共同推进。传统书法教育往往将教育重点仅仅放在对书法技艺的讲解上, 而对于书法文化的传授注重不够。因此, 在完善已有书法教学体系的同时, 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深入挖掘其中的人格教育因素, 把技能水平训练和道德修养提升结合起来。例如在书法的学习过程中, 我们在讲解颜真卿的“颜体”时, 可以把颜真卿的书法技艺, 与他对大唐的精忠报国、不畏牺牲的人格魅力结合起来, 教导大学生们要学习书法, 首先学会做人;我们在讲解蔡京的“瘦金体”时, 点明其虽然技法自成一格, 但是由于卖国求荣, 陷害忠良, 最终只能被后人唾弃。

2. 培养大学生学书兴趣, 以书写体验为途径促进学生自我调适。

任何成功的教育, 都需要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建立互有反馈的桥梁。以往书法教学比较重视教师的讲授。受教者往往在被动的状态下进行学习, 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要改变这一情况, 需要将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育向互动型教育转变, 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由被动变为主动, 增强他们在书法教学中的存在感, 在体验中提高和培养大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使得他们在书写时并不觉得对书法的学习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审美的愉悦, 从而获得一种内心的享受。

3. 营造高雅校园的文化, 以校园艺术活动为依托丰富学生生活。

在注重课堂教育的同时, 也要注重在学生的业余生活中以其喜闻乐见的方式渗透书法教育。比如可以与校园文化艺术节联系起来, 通过举办校内外书法作品展览、书法艺术讲座、与书法名家面对面交流等校园艺术活动, 使以书法艺术为代表的高雅文化占领高校主阵地。同时还可以以社团、协会为载体, 传播书法艺术, 努力塑造提升校园的人文气息。让大学生在接受艺术美的感染和熏陶时, 自觉抵制一些低俗事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云霁.试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普通高校书法教育的定位[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08) :04.

[2]王伶儿.关于高校书法教学的几点浅见[J].江西财经大学, 2007, (06) :54.

[3]李益民.从大学生写字能力的欠缺思考高校书法教学[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2, (12) :06.

[4]王猛.高校书法教育现状初探[J].中图艺术, 2012, (04) .

农村小学书法教育现状分析及思考 篇4

经过调查,能把书法作为一门课程开设的学校仅为5%。调查中大部分的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认为:小学的语文课本中都有写字和描红,再单开书法课是多此一举。看来多数教师把书法教学和写字完全混淆。语文中的写字教学,教师注重的仅是字的笔画顺序练习,认为每周写一页楷书,把字写工整认真就是书法教学了,缺乏深层次写字文化的渗透,没有把字作为艺术品来进行欣赏和创作。少数学校的书法教学仅是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出现的,且参加的人数少、活动不经常。整体看书法课程落实的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二、 书法教材的开发和编写

农村小学具有书法教材的学校不到4%,具有自己开发编写的教材就更少了,可以说没有教材的情况下来开书法课,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抓手,课程即使开设了也是一种形式,效果也不会好。同时,学校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评价,也缺乏最有效的举措。我认为小学的书法教材要具有针对性、层次性、知识性和教育性。学校要开发具有本校特点,又能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书法教材。教材要从学生的坐姿、执笔方法、写字方法和姿势、字的六种基本笔画、字的结构、作品欣赏等内容进行编写,让学生从中能感悟到写字的规律。教材在突出理论之后,还要对字进行分类分析,选择典型的字作为示范字,突出重点字,突出难写的笔画,学生也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了。有了教材,我们就有了目标和凭借。可以说没有成熟的教材,书法教育就不会有普及性。

三、 师资情况及思想认识

农村书法教师的师资水平较差,经调查全区农村小学没有一位书法专业的教师,也没有专职书法教师。全体教师的整体书写水平也不高,不少教师的汉字书写基础较差,理论少,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不强。教师的字都写不好,要他们指导学生练书法确实很困难。学生只追求作业完成的速度,不顾及书写的质量,各科教师大多也只注重知识的对错,忽略了学生对字写得是否规范、美观的评价。我们教师首先自身要大练书法基本功,掌握一定的书法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书法功底。这样,我们指导学生写规范字,练好书法,才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示范性,才具有实际的效果。

四、 学生写字状况调查分析

学生的近视率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经实地调查分析,真正的原因不是因为作业多、看书多造成的。我分析近视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书写双姿不正确。我参观调查了25所农村学校和近百个班级,发现大多数学生的坐姿和执笔姿势不正确,缺乏教师专业性指导。学生写作业时各种姿势都有,大多是弓腰、埋头、执笔姿势不正确,右手写字左手不知所措,两脚乱动。可以说学生写字有点随心所欲,教师不能及时给以纠正,慢慢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坏习惯,想再纠正就很困难了,久而久之学生的视力逐步下降。所以,全体教师要从现在开始,每一节课注意纠正学生的双姿,逐步教会每一个学生书写汉字的方法,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迈进书法艺术殿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书法教学的几点思考

1. 激发学生书写兴趣。学校要高度重视书法教育,每学期要定时邀请书法专家来校讲学,现场为师生写示范字,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到写好汉字和学好其他学科一样能取得大的成就,同样得到人们的尊重和羡慕,从而无形中就能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和爱好。

2. 营造良好的写字氛围。学校要发挥“书法专栏”“板报”“走廊文化”的作用,张贴悬挂教师、学生书画作品,对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也能不断提高他们的书法艺术的欣赏和鉴赏能力。对于班级的每期板报,建议要分组去办,让每位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给每位同学锻炼和展示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无形中促进了每位同学学习书法的兴趣,让他们有发自内心的学习书法动力。同时,教师要抓住每一次书法比赛活动,把写字的过程当作育人的过程,让学生在练字的过程中获得兴趣,得到美的享受,从而美化学生的心灵,进入宁静而致远的境界。

3. 要有长远的观点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写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校要有长远的规划开好书法课、编好写字教材,可以设有专门的写字薄,并定期对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评比,对优秀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表彰、鼓励。定期举行师生书法展,让全校师生具有持续的动力,养成良好的练字习惯。

书法教育的现状 篇5

1. 学校课程落实不到位

虽然《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 (教基[2002]8号) 文件近十年前早已出台, 但学校课程安排书法教育课并能保证其课时的并不多, 编写或审定出版规范的写字教材更少, 有组织开展写字师资培训的更是少之又少。一些学校虽将书法课列入学校课程, 然而形同虚设, 书法课被挪用现象普遍存在。

2. 学生写字行为习惯差

学生对于书法的兴趣欠缺, 写字姿势正确率不足三成, 其具体表现为:握笔离笔尖太近;胸部紧贴着桌边;头偏向左侧;眼睛离本子太近等。笔者调查了所在小学32个班级的1800名学生, 发现执笔方法不正确约占七成, 表现为:靠拇指根部、食指指尖的力把笔杆压在虎口内。手腕内抠, 掌心转向前胸, 笔夹朝内, 笔杆朝外倾斜等。学生写字技能低下;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等现象屡见不鲜。

3. 教师书法功底不扎实

以笔者所在福建省罗源县为例, 小学书法专职教师没有一个。书法课大多由语、数教师兼任。根据一份资料显示:四所不同类型的学校 (小学、初中、高中、职业学校) , 教师中能写一手漂亮毛笔字, 并且具备指导学生书写毛笔字能力的均不超过10%。教师书法功底普遍不扎实。

二、多管齐下, 提高小学书法教育水平

上海市一份汉字书写现状调查显示, 年轻人写钢笔字不合格的达70%~80%。强化写字教育, 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 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必须要求。书法教育中暴露出的问题, 我们不能熟视无睹, 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探究有效教学方法

儿童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制约, 兴趣动机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在平时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因材施教, 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 多讲小故事。中国书法史上, 有许多书法家的轶闻趣事。给学生讲古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献身书法艺术的故事, 能激发他们书写的兴趣。如:苏轼故居“墨池”的来历、宋代书法家黄庭坚“观浆悟笔法”的故事、书法四大家之一颜真卿拜师的典故……让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古老的书法艺术, 激发了学生写好字的愿望。

(2) 妙用形象语。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 老师要把书法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抽象术语形象化, 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如:教学“竖弯钩”这一笔画时, 引导学生把竖弯钩想象成一只美丽的大白鹅浮在水面上, 仰着长长的脖子, 高傲地唱着歌, 明确运笔和结字的规律, 便于提高其书写水平。

(3) 巧编顺口溜。在书法教学中, 若能自编一些顺口溜, 可以让学生牢牢地记住写法要领, 还能激发学生写字兴趣。如:教学钢笔字的运笔方法时, 可编成顺口溜:“小小一点要点好, 提钩尖折要记牢。横要平, 竖要直, 认真练习功夫到, 撇出锋捺伸脚, 笔画健美字才好。”寓教于乐, 学生既掌握了运笔方法, 又增添了情趣, 两全其美。

(4) 善用多媒体。利用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或播放书法名家的有关讲座、欣赏名碑名帖, 从感官上对学生形成新的刺激, 从而调动起他们学习书法兴趣, 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 万丈高楼平地起——严抓写字行为习惯

卫夫人在《笔阵图》中说:“凡学写字, 必学执笔”, 正确的执笔是写好字的前提。为了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 可将其作为教学考核的重点内容, 采取多种措施, 矫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1) 编口诀。把写字姿势、坐姿及握笔的要点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生动地教给每一位学生, 将书写姿势编成朗朗上口的口诀:“写字时, 要做到:头正、身平、脚放松;眼离书本约一尺, 手离笔尖约一寸, 胸离桌子约一拳;心静认真写好字。”软笔书写教学中, 老师也编了姿势口诀:“脚分开, 与肩宽;头微倾, 肚不挺;手握笔, 掌中空, 我是一个小书家!”学生熟记背诵, 做到“练字先练姿”。

(2) “木头人”游戏。如写字姿势的教学中, 推出了“‘木头人’写字”的游戏, 让学生保持正确书写姿势, 如果谁没能保持好写字姿势, 就要为大家表演节目, 促使学生保持正确的姿势。

(3) 树立榜样。教师结合教学给坐姿及握笔姿势正确的同学拍照, 展示给大家看, 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小明星”, 让身边的榜样力量来影响学生, 改掉不良的书写姿势。

(4) 家长配合。把家长请进学校, 观看孩子的书写水平, 观察孩子的写字姿势, 让写字姿势正确的学生成为家长提醒孩子书写姿势的一扇窗户。加强家校联系, 每周让家长反馈学生在家中书写姿势的情况。老师、家长齐抓共管, 能收到良好效果。小学生年龄小, 可塑性强, 是培养良好写字习惯的最佳时期。新学期的第一堂课、第一次作业、第一项活动都是这种良好习惯培养的契机, 教师要及时狠抓训练, 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就顺手得多。

3. 润物细无声——探索多样化评价方式

书法教育的评价要有利于引导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 可尝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1) 真切的口头评价——唤起孩子积极情感。教师的口头评价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 影响最直接快速的一种评价方式。应以激励性为主, 用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 做到评价语言清楚。具体分析一个字的写法时, 如竖中线、横中线、左上格、右上格都应说清楚, 字的类型如左小右大、上小下大等应讲明确。语言实现儿童化, 以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和同学竞争、和自己竞争, 在横向和纵向比较中提高自己。

(2) 多样的书面评价——激起孩子书写兴趣。一些直观具体的事物, 比较容易吸引儿童的注意。可以用简笔画作为评分方式。如一个苹果表示还可以, 两个表示很不错, 三个表示你真棒。还可采用图章来评价, 如大拇指章、红花章、笑脸章、哭泣章等。此外, 尽量用激励性评语客观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写字情况, 如“欣赏你的字是一种享受, 谢谢你给老师带来了快乐。”“祝贺你, 你进步了。”

(3) 鲜明的实物评价——诱发孩子书写激情。运用铅笔、橡皮、五角星、卡通人物形象等实物奖励学生,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感受。一个本子, 一支铅笔, 一张帖纸……学生从父母那里唾手可得, 但教师将实物奖励给学生的时候, 意义不同, 让学生说说心里话, 给予他们祝愿等, 可有效激发其书写热情。

书法教育的现状 篇6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发展, 书法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日益凸显, 人们对高校大力推进书法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增强, 如何寻找切实有效的对策开展书法教育工作已经成为高校的新课题。虽然高等书法教育已经走入正轨, 形成了各级递进的培养人才的学科机制, 在诸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的教育体制和管理水平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制约着高等书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如今, 作为最具中国传统特色的书法艺术, 其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状况不容乐观。目前,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书法教学出现了诸多问题, 阻碍或影响了书法教育发展的进度和效果,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当前高等师范学校书法教育的现状

1. 认识不足

一方面来自学校的领导管理阶层。受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本位和“社会实用性”的双重影响, 学校的教学目标逐渐向实用性人才方面着重培养, 许多院校没有真正认识到培养艺术人才的重要性, 这种体制的不完善带来了教育体制的缺陷。大多院校师范专业的书法教育课程由二十世纪末的必修课, 逐步变为本世纪的“自修课”或“选修课”。而“自修课”形同虚设, “选修课”则是学生凭个人兴趣爱好可选可不选, “选修课”的力度岂能与“必修课”相提并论。当然也有少数高师院校在文科院系和美术院系开设必修课, 而美术院系也只有学习中国画专业的学生才开设书法必修课。另一方面来自学生。当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电脑、网络、手机越来越成为国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对于年轻一代来说有很大的影响。书法失去了广泛的实用价值, 也失去了得到良好发展的社会环境。目前, 就笔者对所在学校进行调查, 并且针对所在美术系学生举办了一次钢笔字、毛笔字大赛, 从学生的作品来看, 钢笔字整体书写水平比十年前学生的书写水平下降很多, 毛笔字更令人担忧。造成这样的结果有多种原因, 主要因素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追求目标模糊。许多学生在考入师范院校前可能从没有接触过书法, 有少数在社会上书法班学过几天, 根本谈不上书法功底或则有认知水平。有些学生表示对学习书法不感兴趣, 还有一些学生则认为学习目标仅是专业, 对书法则是嗤之以鼻。认为书法写得好与否对将来的就业不造成影响, 没必要煞费苦心。就社会环境而言, 现在的招聘单位对求职者的书法水平一般不作要求, 书法受到极大挑战其实用性几乎被抹杀。

2. 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 不少学校的书法课, 无论是教学大纲、教材编写、教学计划还是教学资源的开发, 都存在严重的缺位现象, 这就导致书法教学的随意性、经验性极大, 而科学性显得不够。就书法教材来说, 书法教材编写了不少, 但真正质量高且符合教学实际的教材极少。从书法课程的安排来讲, 美术系学生四年本科书法课共有大约40个课时, 文理科师范生书法课则更少。总的来说, 书法课程量少, 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缺乏互动性及教学评价简单化、模式化, 培养目标不明确, 无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及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师资力量缺乏

目前在许多地方高等师范院校, 书法教学师资力量薄弱。书法教师往往由其他专业教师或行政人员兼任, 非科班出身, 有较少专职书法教师。这样就导致书法教师队伍极不稳定, 书法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保证。另外, 书法教师在职称评聘和福利待遇上往往没有优势, 这也影响了教师从事书法教育与科研的热情。

二、对地方高等师范学校书法教育的思考

1. 开展书法教育对地方高等师范学校的重要意义

书法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书法艺术最蕴蓄地集中融合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哲学意识。更有学者认为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研究书法艺术, 把书法艺术发扬光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个历史使命, 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书法教育是高校实现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健全的人格, 而艺术教育是最佳的手段, 书法作为最实用、最简便的民族艺术形式, 在塑造学生品格, 实现内在超越方面, 有着其他艺术无法比拟的特点。理应承担起这一重任。高等师范院校首要的目标, 是培养未来的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 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还要写一手漂亮潇洒的“三笔字”, 这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这就要求各高等师范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师范生的书写技能的培训和书法审美能力的培养, 使他们适应今后的工作要求。我们在继续重视专业基础课程的建设的同时, 必须同时重视学生的教师素质的培养, 体现出师范教育应有的优势, 使学生以应有的专业优势, 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拓宽就业市场。

2. 实施切实有效的方法促进书法教育的持续发展

一是在思想上的高度重视。这就要求学校领导部门重视书法教育, 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开展书法教学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制定相关的方针政策, 完善教育制度, 确保课程扎实有效地开展。要把书法教学作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进行学科建设、营造办学品牌等的一个重要方面来对待, 还应给予书法教学以应有的地位。

二是书法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 很多高校都面临书法教师匮乏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 首先, 学校可以引进一些书法专业人才, 强化教师队伍。其次, 学校对青年书法教师进行阶段性的培训, 不断提高教师综合水平, 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需要, 学校还可以聘任一些外校的书法理论、实践功底及都很扎实的教师来本校讲学, 以体现对书法教育的重视。如河南大学书法专业特聘请了本校古文字学专家涂白奎教授, 讲解文字学知识, 加强师资队伍, 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提高教学质量。首先,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书法教育明确书法教学的目标, 完善课程设置。吸收先进教学理念, 采用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评价方式, 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达到与学科发展较为完善的书法专业课同样系统性的教学水平。

其次, 树立学生正确的艺术观、审美观,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其次, 学习书法有关基本知识, 培养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对书法审美形态与审美对象的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促进自我人格和品德的完善。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发展, 书法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日益凸显, 人们对高校大力推进书法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增强, 目前的教育体制和管理水平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制约着高等书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方高等师范学校,书法教育,现状

参考文献

[1]韩盼山.书法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当代楚简书法创作现状研究 篇7

关键词:楚简,书法创作,现状,继承,发展

楚简属战国时期竹简, 根据出土情况, 较有代表性的楚简有信阳楚简、郭店楚简、包山楚简等。楚简文字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用毛笔和黑墨为书写工具的文字, 其蕴藏的书法艺术价值颇丰。近年来楚简书法引起了国内书法界的普遍重视, 全国各大书法展览都有楚简作品入展或获奖, 学习楚简书法的风气逐渐蔚然风行。还有一些书法家从楚简帛书当中汲取精华, 将其创造性地融入自己的创作中,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取得了可观的成果。那么, 当代楚简书法的创作现状如何?如何继承与发扬楚简书法艺术, 应该成为当代书法开拓创新和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当代楚简书法创作的现状

楚简的发掘, 首先引起的是考古学、古文字学等领域的研究热情。尤其是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出版了大量有关楚简研究的专著。例如, 2001 年廖名春著《新出楚简试论》由台湾古籍出版社出版, 本书收集了作者自一九九七年以来研究郭店简和上海博物馆所购楚简的部分论作。对郭店楚简引《诗》、《书》、论《诗》作了考证, 对疑难字词作了释析等。2010 年萧毅著《楚简文字研究》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主要研究的是应用型楚简文字。在充分发掘整理材料和严谨的文学考释基础上, 重点对构形规律和地域标志进行了缜密的研究和阐释。随着楚简资料、文字字典等材料的相继问世, 加快了古文字学研究领域的步伐, “楚系文字”得以的辨识, 为书法界的涉足提供了契机。

“楚简帛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结体和率性用笔的‘尚意’取向也与现代人的审美诉求有着某种程度的契合。”[1]楚简书法的“写意风格”, 诡异多变, 率性为之, 浪漫奔放, 吸引了当代书法家的眼球, 一些独具慧眼的实力派书法家领先进入了这个创作领域。这为当代书法创作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打破了当代格调单一的篆书创作局面, 激发了当代书法家重新探索的热情。

湖北、湖南、河南是大量出土楚简的省份, 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率先进入楚简书法创作领域的是河南省的书法家, 在当代楚简书法创作中独占鳌头。河南出土楚简的时间早, 楚简资料丰富, 引起了书法家们的探索欲望是必然的。笔者了解到, 在楚简的挖掘与弘扬方面开风气之先河的是李刚田。李先生小篆功底很扎实, 他创作的楚简作品, 糅以小篆的用笔和结体, 姿态舒展, 意态俊迈。在贤才俊彦的影响和带动下, 一批豫籍书法家和爱好者纷纷进入到楚简书法创作领域。许志雄、董江源、周斌等在楚简书法创作领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许雄志, 1985 年就开始写楚简帛书, 他“主要写长沙子弹库楚帛书, 间及郭店楚简。”[2]他的楚简作品融汇了楚简帛书和楚系金文的笔意, 并注重墨色的变化, 书风特别。董江源创作楚简讲究用笔及结构的变化, 笔墨丰富。他还关注楚金文和两周金文。周斌, 以楚简为主基调, 融入了西周金文、古陶文浑厚的线条, 字势飘逸, 富有灵动之美。河南堪称“书法创作大省”, 还有一批青年书法家致力于楚简创作, 诸如刘颜涛、谢国启等都是楚简创作的先行者。

战国时期楚国腹地湖南、湖北, 享有“唯楚有材, 于斯唯盛”的称誉。东南楚地孕育了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 楚文化底蕴深厚。近些年, 湖南、湖北出土的楚简资料也相当丰富, 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根基, 按理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楚简书法创作应该领先于其他地区, 然而事实却不尽如人意。本人通过网络搜集资料, 了解到湖南、湖北两个大省, 目前致力于楚简书法创作的代表书法家有湖北的李金泰、何慧敏、杨斌庆、熊均武、马春钢、湖南的黄河等。李金泰先生人称“楚简书家”, 以“传承楚文化、弘扬楚文化”为己任, 潜心研究楚文字。李先生的楚简书法作品古朴雅致, 笔力劲道, 创作的楚简作品形式多样。其花费了3 年多时间创作的百米长卷《道德经》, 就是用楚文字书写的, 既有楚简的随意大气, 又有古篆的曲折变化, 将古篆和楚简糅和于一体。李先生撰写的《从战国楚竹书看楚简的隶化》、《论楚简的书法学意义》、《中国书法自楚简始》、《楚简宣言》等文章也是其为楚简书法理论做出的贡献。黄河的楚简书法作品富有极大的视觉冲击力, 糅有汉隶的宽博气象, 金文的浑厚苍茫, 还有行草书的流动美。杨斌庆2006 年11 日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了“楚学墨韵——杨斌庆书法展”, 获得了书法界的一致好评。他写的楚简杂糅了汉隶魏碑的笔意, 写得厚重、古拙, 又不失雅致。

“江山代有人才出”, 一批有志于突破现阶段创作局限的青年书法家都将目光投向了楚简帛书, 在这一丰富的书法宝库中“上下求索”, 寻找书法创作的元素和灵感。甘肃的赵山亭, 山东的陈靖、郑金锋、崔学路, 黑龙江的高庆春、张雅森, 辽宁的马云鹏等在当代书坛都以楚简书法独树一帜, 在此就不一一简述他们的创作成果了。此外, 热心于楚简帛书创作的书法爱好者也不在少数。近年来, 全国各地举行的楚简创作展览和临摹展也比较多。就笔者所知, 2009 年8月2 日, 在湖北省博物馆举行了为期一周的全国楚简帛书法作品展, 这是国内首次大规模地以楚简帛为创作素材的书法大赛, 参展作品有160 多幅。有50 多位书法家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 各位书法家代表各抒己见, 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 包括“简帛考古、文字释读、字体分类、书体辨析、书写特征、书法比较、书风源流、艺术表现、书法史论、当代书法创作”等内容。[3]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整体水平不错, 有一些作品既得楚简帛书的笔意和神采, 又具有很强的现代审美意识和表现力, 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代楚简书法的创作水平。另外, 有些作品保留了小篆的书写笔画, 将小篆与楚简有机“融合”, 比较好地展现了当代楚简的创作形式。当然, 也有些作品还没有达到当代楚简创作的水平, 表现得过于“放纵”或“拘泥”, 此不赘述。

综上所述, 当代书法家对楚简的实践是比较成功的, 他们能够在这一领域摸索出自己的路子, 并且推动了楚简帛书法的学习与创作。但是, 就整个楚简创作情况的来看, 楚简书法的创作实际尚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其一, 创作难度大。楚简文字难记难认, 需要书法家有很强的文字学功底, 弄不好就是生搬硬套, 盲目临摹。其二, 书写工具和书写载体不一样。楚简的笔墨神韵难以领会, 容易出现“依葫芦画瓢”的尴尬局面。其三, 创作现状呈地域性的特点。创作楚简的书法家主要集中在出土楚简或楚文化发祥的省份, 造成了一种不平衡的发展局势。由此看来, 楚简帛书的学习与创作尚待后继努力。

二、楚简书法的继承与发展

楚简书法是一种文化遗产, 其创作的可塑性很大。当代楚简创作, 应当以“融汇创新”为主旨。事实上, 楚国的文学、漆器、绘画、青铜器、编钟、歌舞等艺术成就非常高, 是影响历史的经典杰作, 这么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因素同样也体现在了楚简帛书法当中。楚简帛书应该受到像甲骨文、魏碑与汉简一样的重视。楚简帛书对当代书法的创作有很多可借鉴的因子, 让“楚简帛书”与当代书法艺术“联姻”, 丰富当代书体、书风, 为书法创作开阔新的视角。如何继承与发展楚简帛书法值得当代书法界的思考。

自当代考古发掘以来, 全国多个地方都有战国楚简出土。湖南长沙 (楚国旧地) 最早出土楚简帛书, 此后在湖北 (江陵、随县、荆门) , 河南 ( 信阳、新蔡) , 还有湖南的临澧、常德、慈利等地陆续发掘出楚简帛书。由于地域和时间维度的差异, 各个楚墓出土的楚简帛书风格不尽相同。“从结体上看, 《望山楚简》、《包山楚简》、《仰天湖楚简》 体势相同, 风格相近。”[4]《信阳楚简》、《郭店楚简》、《楚帛书》用笔上不大相同, 各有千秋。《信阳楚简》起笔重, 收笔轻, 有藏锋和露锋两种笔锋, 字势欹正相间。《郭店楚简》用笔爽辣, 起笔多尖峰, 字势平稳。《楚帛书》行笔流畅, 笔画圆滑, 线条多呈弧形。

楚简帛书所展现的笔墨情趣和书体风格, 对当代书法创作需要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具有可借鉴的因素。楚简书法的创作是将停留在楚简帛考古、历史、文献、文字学等内容层面的研究提升到了实际书写性的高度, 丰富了当下的书法创作, 有助于启发当代书法家创作出更高水平的作品。“在以楚简为取法对象时, 凡是有追求的当代书法家必然不会跟着原始的楚简书法亦步亦趋, 他们只会从中吸取有益的养分, 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笔墨语言去创造更高质量的书法作品, 而不是去做楚人的书奴。”[5]当代有学习民间书法的王镛, 有学习敦煌书法的沃兴华, 他们都只是对学习对象进行分析、提炼, 取其精华融入到各自的书法创作当中。纵览当代书法家创作的楚简书法作品, 也是汲取了楚简帛书的养料, 同时又杂糅了其他书体的用笔, 而绝不是单纯地还原楚简帛书的原貌。

当代, 在各派书法“竞相齐放”的背景下, 在以参加各大展览为评审的模式下, 楚简书法容易“出奇制胜”,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简而言之, 楚简书法为当代书法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源泉, 为当代书法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 楚简书法艺术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三、建议

针对当代楚简创作存在的问题, 我们能为其继承与发展做点什么呢?目前做得比较好的就是创建了相关网站和研究中心, 有楚简书法网、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与保护中心等, 创作者可以通过网络搜集资料和相互交流。

以下是本人提出的四点建议, 希大方之家, 幸以教我。

第一, 楚简书法家需要提升古典文学的素养, 增强古文字的功底。甲骨文研究的黄金时期, 甲骨文书法的创作者都是甲骨文字研究者。像罗振玉、丁辅之、叶玉森、董作宾等, 既是甲骨文书法家, 更是甲骨文字研究者。楚简有很多生僻的字形, 不便识读, 没有深厚的古文字功底, 书写时不利于准确地把握字形字义。只有将书法艺术与古文字的知识两者相互贯通, “双剑合壁”, 才能在楚简书法创作领域“游刃有余”。若是作为楚简帛书的初学者, 许慎的《说文解字》和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 是必看的读本。还要有针对性的看一些楚文字编, 如《长沙楚帛书文字编》、《楚系简帛文字编》、《楚文字编》等。另外, 还可以购置一些楚文字的字典, 常备案头, 以便时常用来查阅。

第二, 楚简帛书是否可以集字古诗词或对联。我们常常看到有颜体集字对联, 欧体集字对联, 某某书法家集字对联等, 若是有了楚简帛集字古诗词或对联, 书写者在练习时, 就有意境可体会, 比起单纯地抄写楚简帛字典里单个的文字更有意思。

第三, 制作一个楚简书法字库。目前发现最早的甲骨文字有字库, 小篆也有字库。那么楚文字是否也可以制作成字库呢?只是各地出土的楚简帛文字风格不尽相同, 字形不统一, 制作难度肯定大, 制作任务肯定繁重。想必曾经甲骨文字库制作初期也遇到了相类似的问题。但是随着楚简帛书研究的深入, 楚简书法字库的制作应该有望实现。

论唐朝书法教育的特点 篇8

关键词:唐朝书法教育,家传式教育,官学式教育

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举世闻名, 无与伦比。中国书法艺术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在民族艺术瑰宝中大放异彩。从狭义上讲, 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广义上讲, 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继晋朝书法艺术发展成为第一个高峰之后, 唐朝又将书法艺术推向了又一高峰。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太平, 在这之后从武则天到唐玄宗的开元时期更是呈现出空前兴盛的景象。此盛世带来的丰厚物质基础, 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唐朝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书法艺术家, 墨迹流传比较多, 大量碑帖都留下了极为珍贵的书法作品, 楷书, 草书, 行书在唐朝也都上升到了一个更深层次, 具有鲜明突出的时代特点, 对后世的书法产生极为深远影响, 因此有“书至初唐而极盛”这一说法。

教育作为封建王朝推行儒学的重要手段, 在唐朝得以大力发展, 而书法教育作为六学之一跻身于官学, 成为唐朝教育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师徒相授是唐朝书法教育较普遍也较重要的教学形式。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郑勤砚在其博士毕业论文《中国传统美术教育理论研究》中, 将我国教育史上的师徒关系分为两类, 一类是“带有血缘关系”, 一类是“非亲非故”。

一、唐朝家传式书法教育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一篇《家书抵万金》中写到:“家学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样式。中国文化世代相传, 家学一脉也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归根到底, 一切家学皆国学。所谓家学, 无非是在自己家里学到的国学。国学宏富, 纳新融旧;家学渊奥, 探微烛幽, 弘扬家学, 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弘扬国学, 可助旧邦维新, 国家兴盛。”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 家学作用非常重要。

家学教育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为父子相传。如:陆柬之与陆彦远的父子关系。明代陶宗仪《史书会要》中记载:“陆彦远, 柬之子, 时谓小陆, 传父书法。”另外, 被称为“大小欧阳”的欧阳询及其子欧阳通, 书法一本家传。父子均名声著于书坛。二是母亲传授子女, 比如颜真卿母亲殷氏。《新唐书》中《颜真卿传》中记载:“ (颜真卿) 少孤, 母殷氏躬加训导。既长, 博学, 工辞章, 事亲孝。开元中, 举进士。”颜真卿的母亲殷氏是颜真卿的第一任老师, 在母亲教授子女的方式中, 有相同一点就是父亲去世, 母亲肩负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 母亲一般都出身名门望族, 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家教。三是通过联姻建立起的亲戚关系。如:张怀瓘在《书断》中提到陆柬之, 乃“虞永兴之甥, 临学舅氏, 得其法。”陆柬之学习书法是跟随舅虞永兴。根据唐代张怀瓘的《书断》及宋代朱长文的《续书断》记载, 唐代书家61人, 有家学关系者就有26人。

通过这几类家传式教育方式, 我们不难看出家传在唐朝书法教育中的地位不可小觑。这种教育方式多数存在于名门望族, 传授者家族有良好的文化底蕴, 典籍丰富珍贵, 有优越的教学条件。

中国, 家的观念深入人心, 书法在家庭传承上深受这种思想影响, 家传最明显的优点在于保持其连续性和稳定性, 当然家传这种教育方式也有其局限性, 缺乏标新立异, 对于创新这方面有一定阻碍。

二、唐朝官学式书法教育

隋朝, 在历史长河中历经时间短暂, 但在诸多方面还是对唐朝产生了深远影响。隋朝首先创立了教育行政机关——国子监, 还专门设置了书学, 算学, 律学等教育科目。当然, 这只是首创尝试, 未能确立发展。唐太宗即位后, 大兴科举, 兴办学校。唐朝设立国子学, 太学, 四门学, 书学, 算学, 律学, 称为“六学”, 隶属国子监之下。另外, 唐朝还设立有弘文馆, 崇文馆, 主要负责修复典藏古籍, 对书法要求较高, 其中明确规定必须学习书法。

唐朝书学设有专业课程, “书学:初习书法外, 兼习时务学和文学学。《石经》三体学三年, 《说文》学二年, 《字林》学一年。”石经是刻在石碑上的儒家经籍, 石经三体是用篆, 古文, 隶书三种字体写刻。说文, 《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著, 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 正文以小篆为主。字林, 晋代吕忱著, 是一部按汉字形体编排的字书。唐朝书学以这三种字书为基本教科书, 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课程。另外, 国子学、太学、门学、律学、算学也开设书法课程, 《唐六典》国子学条记载:“ (国子学生) 其习经有暇者, 命习隶书并国语、说文、字林、三苍、尔雅。”

《新唐书》记载国子学及六学学生生源范围及数量:“国子学, 生三百, 以文武三品以上子孙若从二品以上曾孙及勋官二品、具公京官四品带三品勋封之子;太学, 生五百人, 以五品以上子孙、职事官五品期亲若三品曾孙及勋官三品以上有封之子为之;四门学, 生千三百人, 其五百人以勋官三品以上无封、四品有封及文武七品以上子为之, 八百人以庶人之俊异者为之;律学, 生五十人, 书学, 生三十人, 算学, 生三十人, 以文武官八品以下及庶人之子通其学者为之。”可以看出唐朝书学学生有一定数量, 但不及国子学, 四门学等。

唐朝教育有很规范的假期制度, 《新唐书》中记载:“四门学, 生千三百人, 其五百人以勋官三品以上无对、四品有对及文武七品以上子为之, 八百人以庶人之俊异者为之;旬给假一日。前假, 博士考试, 读者千言试一帖, 帖三言, 讲者两千言问大义一条, 总三条同二为第, 不及者有罚。岁终, 通一年之业, 口问大义十条, 通八为上, 六为中, 五为下。并三下与在学九岁、律学六岁不堪贡者罢归。每岁五月有四假, 九月有授衣假, 两百里外给程。其不帅教及岁中违程满三十日, 事故百日, 缘亲病二百日, 皆罢归。”这充分说明唐朝规定有假期休息时间, 另外唐朝假期制度也有旬假即每十五天休息一天, 元日即农历正月初一, 上元日即农历正月十五, 寒食 (每年四月四日, 清明节的前一天) , 清明节, 佛祖降生日 (农历四月初八) , 皇帝的诞辰日等都有较短的假期。唐朝推行假期制度这一举措, 注重学生的劳逸结合, 这在中国古代教育学上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唐朝, 学生如果报考书学, 要进行专业考试, 《新唐书》中记载:“凡书学, 先口试、通乃墨试, 说文, 字林二十条, 通十八为第。”口试即为口头回答书法知识及其他知识, 出二十道题, 答对十八道方能通过考试。这种考试方式录取的考生书法理论与实际书法水平都有较高水平。

唐朝择官标准也要求其有一定的书法水平。“其择人有四事, 一曰身, 取其体貌丰伟;二曰言, 取其言词辩证;三曰书, 取其楷法遒美;四曰判, 取其文理优长。”唐朝科举出身的大书法家有很多, 如颜真卿, 柳公权等。唐朝书法教育很普及, 不管家传式教育或者师徒式官学教育, 人人学习书法, 因此有“唐代无人不能书”这一说法。

唐朝创造了高度文明, 甚至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峰, 唐朝书法艺术更是灿烂的唐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国书法杂志社编的《书法艺术》中:“有唐一代书法, 真草篆隶行, 百花齐放, 争妍斗奇;欧 (欧阳询) 、虞 (虞世南) 、褚 (褚遂良) 、薛 (薛稷) 、李 (李邕) 、孙 (孙过庭) 、颜 (颜真卿) 、柳 (柳公权) , 颠张 (张旭) 狂素 (怀素) , 群星熠熠, 组成了中国书法上空前绝后, 最为辉煌的图卷。”这正是唐代实施书法教育所取得的成就。现今, 书法教育推广普及, 而唐朝书法教育的模式与成就值得我们肯定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

[2]张怀瓘.书断[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3]李永林.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4.

[4]侯开嘉.中国书法新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5]朱仁夫.中国古代书法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农村小学书法教学现状与对策 篇9

肤浅看待,似乎有理;深入分析,其实不然。殊不知,一手好字,不仅仅是学生学好各门学科的基础,更是学生将来终生学习和职场工作的名片。《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写字教学。”“加强写字教学,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是所有老师的共同任务。”基于以上因素,我校于2013年9月正式启动校本课程《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的研究,并确定《欢乐腰鼓》、《象棋》、《书法》三个子课题。笔者承担了《书法》子课题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工作。两年来,我们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和优化,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应学校发展、满足学生兴趣需求且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课题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农村小学书法存在问题

1.唯成绩论严重影响书法教学

长期以来,衡量一所学校、一位老师或者一名学生教与学的优劣标准,不看过程只看结果。学校的升学率,教师的教学业绩,学生的学业成绩,是评价三者优劣的唯一标准。这种“三位一体”构成的评价体系,让学校、老师和学生只认成绩,不重过程,导致师生与家长对学生的书写重视不够甚至忽视,学校安排的写字课程“形同虚设”,成了语文、数学老师私自瓜分、各取所需、挪为己用的“自留地”。这种唯成绩论的思想严重影响书法教学在小学课堂的开展和推进,成为农村小学书法教学最大的障碍。

2.学生对书法学习缺乏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最大推动力,书写训练及书法指导对农村小学生而言,略显单调无趣甚至枯燥乏味。在现代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冲击之下,有的学生沉迷于手机电脑,有的学生留恋于电视影音的动态世界,书法学习这种相对需要孩子耐心、细致、恒心、专注的训练,很难激发大部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观念与方法有待改进

首先,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侧重学生对所学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忽视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书写或完成作业时,只求速度而不顾书写的质量,教师批改也只注重字写对错,忽视对字写得是否美观、规范的评价。其他学科则认为书法教学属于美术教学的范畴,是美术老师的分内之事;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训练学生工整、规范、漂亮地书写理所当然地是语文老师的本职工作。这种观念对于小学书法教学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导致学生在书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缺乏良好的书写习惯,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作业和卷面不整洁,滥用不规范的简化字等。

其次,教师书法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和更新。大部分教师只把书写课当做简单的抄写训练,由教师讲解写字知识,学生按照要求抄写;或者简单示范之后,就让学生自由活动,至于笔画笔顺、字体结构等方面内容,则略讲甚至不讲,由学生自由发挥。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课题组采取的应对措施

学校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针对书法教学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体研讨,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创新教学教法,从几个方面着力加强书法教学训练与指导,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

1.融书法于各科教学评价体系

首先,为了促进各学科对学生书写的重视,也为了让课题研究得以有效推进,取得预期的实践效果,学校改变过去唯学科成绩论的评价体系,在各学科教学效果评价中增加学生书写分值,以促进其他学科老师对学生书写的重视。

其次,实行学生书法动态评价体系,如竞赛激励法。即把学生写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并对那些写得好的字进行加分奖励;或进行小结性评比,对阶段性书写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加分;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字比赛,优胜者给予加分奖励;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书法竞赛。通过这些动态式的评价体系,让学生看到自己在书法方面日积月累的进步,从而增强学生进一步成长的信心和兴趣。

2.通过成果展示激发书法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进一步成长的最大推动力。如何激发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的兴趣长期保持,是每个课题组老师最关注的话题。我们把学校“书法园地”建设作为学生书法学习成果展示的平台,积极鼓励各班定期、及时地把各自的书法作品或写字作业展示在学校“书法园地”,让全校师生观摩和鉴赏;或者把学生参加各级书法比赛的作品及证书复印后张贴在“书法园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或者把书法优秀和书法进步明显同学的心得体会展示在“书法园地”,让大家分享其成功的方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又通过书法成果展示激发其他学生的兴趣。

3.加强书法教学的规范化指导

书法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过程,更是让学生在书写过程中体验到成长、成功喜悦的过程。因此,加强书法教学的规范化指导,是提高学生书法水平最有效的方法。

首先,狠抓低年级书写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骨骼发育不健全,对写字有较重的畏难心理。因此,我们从一年级起,就着力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能力和良好的书写习惯,尤其是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姿势和端正的写字姿势。其次,加强基本笔画教学。对于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我们不仅要告诉学生这些笔画的正确书写,更要指导他们懂得字的书写顺序,从描红到仿影、从仿影到临帖和从临帖到创作。细心引导重点示范,使学生正确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偏旁结构的书写方法,最终实现书写美观大方的预期目标。

两年来,我校《书法》课题组成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针对课题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整改方案,创新教学教法,从而使课题研究取得超出预期之外的成果。课题组郑清莲老师硬笔书法获泉州市二等奖,蔡正莹老师、郑清莲老师的校本课程研究论文收入中心校论文汇编;在参加书法竞赛中,我校的刘君萍、花雅婷、王晓婷、宋彪等分别获得中心校硬笔书法的一、二、三等奖;黄铬钦、陈婕获得中心校软笔书法的一等奖,其中黄铬钦参加南安市软笔比赛获得一等奖,参加泉州市软笔比赛获得三等奖。

走在书法教育的道路上 篇10

从2010年起, 我校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全校开展书法教育。从立意到实施, 无不彰显了学校领导的智慧、学校教师的努力和学生的勤恳。本文结合我校书法教育的实践过程浅谈相关经验。

一、确立目标, 进行思想动员

2010年学校召开领导班子会议, 进行行政讨论、全校教师大讨论等, 大家统一认识, 为书法教育在全校的推广奠定了群众基础。随后在全校进行总动员, 刘世平校长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做了动员报告, 笔者以《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为题在国旗下讲话。继而由校长室面向教师发出“给教师的一封信”, 信中写明了学校对开展写字教育的想法、拟开展的行动以及教师需要做什么。面向家长发出“给家长的一封信”, 告诉家长学校打算开展写字教育的目的、意义是什么, 需要家长配合的事情有哪些。总动员后, 教师、学生、家长一致认为开展写字教育是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

二、专家引领, 开展学习培训

在书法教育得到师生、家长的支持后, 学校邀请书法名师胡一帆给全校教师做书法培训的讲座, 教授教师学习写字的知识和指导学生练字的方法。随后胡老师给五年级的学生上了一堂“快乐习字”的示范课, 从握笔姿势、坐姿、运笔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 对基本笔画的写法做了非常精彩的示范。教师在培训和听课后, 学会了该如何开展书法课。2013年4月, 学校开展了一次大型的写字教育专题活动, 学生、家长和教师共2 000余人参加, 活动得到了家长的肯定和认可, 学生的写字兴趣得到激发。

三、建章立制, 完善运行机制

把书法教育带入课堂, 学校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学校没有专业的书法老师;二是市面上没有经过全国统一审定的教材;三是什么样的组织方式才是最有效的。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学校出台了《八一实验学校创建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课程实施方案》, 从教学资源、课时安排、辅导教师、评价机制等方面做了统筹部署和计划。学校把书法教育作为特色课程来打造, 在教学资源方面, 采用胡一帆老师的《书法课堂》网络教学软件, 将其安装在每一个班级的电脑平台上, 并对每个班的习字班长进行培训, 由习字班长操作多媒体软件的播放。书法软件通过动态演示、语音指导, 相当于书法教师在讲台上一笔一画地带着孩子们去书写, 其字词和语文课本同步配套, 解决了师资和教材两大难题。

在组织方式方面, 综合书法教育的特点, 学校将书法写作定在每天中午上课前15分钟, 这种组织方式的特点是高频率、时间短, 目的是培养学生积少成多的学习习惯。学生从一年级开始练字, 每周5天, 每天15分钟, 坚持9年, 足以给他们的书法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辅导教师方面, 学校制定三条原则:一是不增加班主任的工作量。指导班主任教师在书法教育启动的第一个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随后就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二是不增加语文老师的工作量。语文教师只负责每周批改一次习字课作业, 把写得好的字圈出来, 如果有需要, 对孩子进行个别指导。三是调动全校所有教师的积极性。每天中午的写字课由下午第1节课的教师来负责, 要求教师准时到位、巡视检查, 并对孩子们的坐姿、握笔姿势和基本笔画进行个别辅导。

在评价机制方面, 班级每周将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学校每学期一评比。每个班都设有“书法园地”, 用于展示学生习字作品, 由值日学生负责打分, 评分计入文明班级评选。值日教师巡视并记录各班情况, 每周出“习字情况简报”进行反馈。学期末各班评选“写字能手”, 各年级评选“优秀习字班长”“优秀习字班”, 并在全校进行表彰。

四、创设氛围, 打造墨香校园

如果学生每天只是练字, 很快就会疲惫, 失去兴趣, 因此学校须创设氛围, 打造墨香校园, 通过举办多种实践活动, 使学生学用结合, 才能把练字的热情持续地保持下去。如每学期举办书法比赛, 表彰优秀书法作品;为优秀的学生举办个人书画展、优秀作业展;邀请书画名家到学校来举办书法展, 或者是带学生外出参观名人书画展;在大型的庆典活动上, 如纪念首任校长林月琴100周年诞辰的活动中, 小书法家们现场挥毫, 进行书法作品义卖, 使学生也能为学校做一些事、出一份力。

五、书法育人, 提升师生素养

郭沫若先生曾经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成为书法家, 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 比较端正、干净, 容易认。这样养成有好处, 能够使人细心, 容易集中注意力, 善于体贴人。”让学生练字目的是育人, 在练字中融入养成教育, 培养孩子们的耐心、细心和静心, 通过书法教育为他们建造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中国社会目前处于转型期, 学校希望通过书法教育让学生的心静下来, 帮助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练字是练心, 改变的不仅仅是字, 更是一种心态。刘世平校长说:“练习书法, 让自己坚持了一种习惯, 坚持了一种信念, 坚持了一种人生方向。”教师说:“学生的作业整洁了、美观了, 学生的心也静了。”一位学生说:“现在的我, 已不再是原来那个做事毛躁的小男孩了, 已能静下心来思考, 心平气和地言语, 静静地完成各科作业。”一位家长说:“让孩子加强书法练习, 就是想让她学会观察, 学会专注, 学会欣赏、感悟、做人, 其目的是让孩子在书法道路上推而广之, 把人生的路拓得更宽、更广、更远、更好。”

上一篇:课堂教学中产品设计下一篇:公益性与经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