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师生关系研究

2024-05-15

课堂师生关系研究(精选十篇)

课堂师生关系研究 篇1

教与学的活动绝大多数是在课堂内进行的, 因此, 要建设这种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 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 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我认为, 大致有以下几种师生关系:

(一) 教师是提供学习资源平台的开发者, 学生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合作者、受益者。

课堂上, 学生的设疑、质疑无疑都成了学生获取知识、解答疑惑的知识源, 课堂上生成的资源才是需要关注的, 因为它代表着学生的思维。因此, 不要一味地追求课本上的内容, 要更注重学生生成的资源。

(二) 教师是课堂上的主持人、导演。

学生是课堂上的演员, 要充分展示演出, 同时又在规范化之中。语文高效课堂中, 没有教案, 只有学案。学案则更多地设计学生将要出现的问题和预设学生中将要出现的答案, 有些时候学生的想法是老师预设不到的, 这就需要老师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多学习, 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 师生都要成为探索者。

语文高效课堂中, 师生都是“挖井人”。作为课堂上的老师, 首先要善于发掘学生中间出现的思维碰撞, 激发学生思考争论, 相信学生都会从成功或失败中获取一些知识。

(四) 教师引导学生用心聆听。

语文高效课堂中, 信息传递方式多元化。传统教学中, 学生一般都是通过老师来获取知识, 只需要听老师的讲解就行了。而现在, 学生除了会听老师的讲解, 还要能从学生的发言中筛选有用的信息来补充自己的思想, 从学生的发言中找到错误信息进行反驳, 能从学生的发言中找到不完善的信息进行补充, 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

(五) 师生角色之间发生转变:老师转变为学生的角色。

学生转变为老师, 因为在语文高效课堂中, 学生利用学案, 有一个展示过程, 展示过程也就是师生角色之间互相转变的过程。学生成为对知识传达的老师, 能达到传达的过程, 说明学生对知识掌握到了老师的水平, 这样学生也就转变成了老师。老师也就成为学生, 甚至获取知识, 有所启发。

(六) 师生都在评价中变成审美娱乐者。

彻底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现象, 发挥师生共同评价的作用。长期以来, 忽视学生评价的单向评价方式, 不仅不利于老师全面了解学生, 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法, 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而且还让学生失去一个认识自我和互相学习的机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我坚持让学生平等地参与进来, 实行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效果。通过自评让同学们较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 树立自信, 查找不足, 努力改进。师评可以作为自评的有效补充, 更明确地指出学生应发扬的优点和需努力改进的不足之处。此外, 我还利用中午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评价老师, 让学生通过“老师, 我喜欢……”、“老师, 我不喜欢……”、“老师, 我希望……”等几个话题畅所欲言, 大胆地对老师提出要求, 作出评价。

(七) 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师生都是管理者。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班级管理不能“单兵作战”, 要做到师生共同管理。班级管理是每位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要引导每一位同学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 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 鼓励他们积极动脑, 大胆实践。小组长的工作是班级日常工作中最具体、最琐碎, 也是最能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的一项工作。我的班级管理的核心是“小组管理”:把小组长的工作分解开来, 让小组内的每位同学分别担任学习组长、纪律组长等, 这样一来, 他们的工作被细化, 更具体了。学生们各司其职, 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 既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又强化了大家的团队意识。

(八) 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师生成为解决问题的合作者。

课堂师生关系研究 篇2

芒场镇中心小学 韦晓玲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与推进,“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广泛共识,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学生科学全面健康发展。

课堂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最基本的关系,是在教育活动中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和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之间形成的一种极为复杂的关系,师生关系形成于教育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好坏也影响着教育活动的进行,影响到和谐校园的构建。

一、课堂师生冲突的定义及表现

中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和受教育者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师生冲突更容易发生。

(一)师生课堂冲突的界定

师生冲突是师生之间由于价值观、目标、地位、资源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直接的、公开的旨在遏制对方并实现自己目的的互动过程。师生冲突主要表现在课堂冲突方面。归纳起来有三大类型:

1.语言冲突。表现为师生因认识、情感、思想等方面的严重分歧和矛盾激化,采取直接的语言上的对抗。

2.行为冲突。当学生不服从教师管教时,或老师多次批评不改时教师即采取命令学生站立、走出队列、离开教室或没收学生物品等措施,对学生实行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因行为意志受阻,自尊心受到伤害而进行反抗。

3.心理冲突。即教师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差生采取的心理惩罚。

(二)师生课堂冲突反应方式

课堂中师生冲突由于条件、情境不同而类型各异。师生课堂冲突可分为一般性冲突和对抗性冲突。一般性冲突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出现的可由教师控制的对立或对抗行为。一般性行为冲突一般不影响课堂教学,仅是课堂中的小小插曲。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权威地位控制整个局面。学生的表现往往是消极应对教师合理的教育教学要求,如上课讲话,做小动作,搞恶作剧等。一般性行为冲突处理得当,就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群体的活力,处理不当则容易转化成对抗性行为冲突。

对抗性冲突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的激烈的对抗性失控行为,它通常表现为教师和学生均以非理智的态度和行为来表示对对方的敌视以及对对方的攻击或诋毁。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特殊地位控制局面,而往往表现为行为失控。学生在这过程中也往往怀有强烈的抵制情绪。若不控制,双方僵持下去将会产生恶劣的后果,有时会出现过激言语或行为。对抗性行为冲突对师生关系造成深重的破坏性影响。

二、引发课堂冲突的原因探析

课堂师生冲突主要是以教师为代表的成人文化与学生为代表的青少年文化之间的冲突无法协调所。

(一)教师方面

在课堂上,导致师生冲突行为的发生主要是学生的违纪、违规问题,表面看是学生的问题,实际上与教师的某些行为有关。导致师生冲突的教师方面的原因主要有:

1.教师教学行为(1)教师误解学生

有些教师把学生看做知识的容器,课堂上所有活动都是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畅通无阻,学生的学习任务就是按照教师的意旨恰到好处地配合教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学生又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他们有的对压制表现出不满,教师就会认为学生故意破坏课堂,这样师生冲突也就不可避免。

(2)教师语言失控

有些教师的急于求成思想严重,盲目冒进,结果却欲速则不达,没有重视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许多教师在上课中常常担心纪律问题,管理对于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行为轻者训斥、恐吓,重者讽刺、挖苦, 使课堂里责备声不断。这样一来, 实际上把学生看成了威胁教学的力量,教师言语的“出格”,导致师生情绪对立,这样就容易发生师生冲突。(3)教师惩罚学生

有些教师师道尊严的观念严重,过分地强调教师权威,学生如果稍有不从,就会认为和自己过不去,就会体罚学生。虽然教师权威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但它不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压制和控制之上,而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学生的自愿服从的基础之上。2.教师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

教师缺乏教学法的灵活性往往是引发师生冲突的原因之一。实际上,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许多问题并不是真正的课堂行为问题,有些教师由于缺乏课堂管理经验,常常担心纪律问题,因而采取生硬的措施控制学生,维护课堂纪律,这样也容易导致师生情绪对立。

3、教师评价学生的标准存在片面性

教师的期望值过高,教师往往期望学生能够达到某种目标,但是学生往往达不到这种要求。教师就会对学生提出批评。教师在批评的过程中,往往一吐为快,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多元化存在、个体差异性以及他们丰富的内心体验。学生认为自己的尊严、地位等可能受到损伤,就会和教师发生冲突。

如果教师对那些成绩好、听话的学生给予高的评价,而对那些学习成绩不出众,但其他方面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给予负面评价;对自己喜欢的学生就特殊照顾,对不喜欢的学生就置之不理,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怨恨,即使是一点小事,也就容易导致师生冲突的发生。

4.教师能力

教师能力包括智能和非智能因素两方面,前者如知识系统、教学能力、3 组织能力等,后者如监控能力、应激能力、情感交流能力等。教师智能因素的欠缺会引起学生对其价值功能的质疑和挑衅,教师知识权威的威慑力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和组织能力的凌乱也同样会引起学生的怀疑和排斥;而教师对班级问题的监控不力或手足无措使部分学生更加肆无忌惮的捣乱,引起课堂的混乱,爆发师生冲突。同样,教师在职业与生存造成压力时的沮丧与无助,往往引起情绪激昂,一遇到课堂的突发事件时无法适应,会使他们对待学生的方式显得更加非理智性、情绪性。

(二)学生方面

1.学生个性特征发展的差异性

在现行班级授课下,每个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兴趣的选择、目标的追求各不相同。但在实际上,教师还是采用的是整体性的教育,来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这时教师总是希望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去做,包括认真听讲、正确回答课堂提问。但由于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行为的过分张扬,有时就不服教师的管束,就会引起师生冲突。

2.学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有些“学困生”无法掌握教师所讲的知识,无法满足自己对学习的需求,就会去干扰其他学生。有些“学困生”的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他们不管答案的正确与否,不加思考就回答了,或者在课堂上扮鬼脸、发怪声、骚扰同学等,导致课堂纪律涣散,“易于冲动的孩子更容易引发令人头痛的课堂纪律”这些学生会因为这些行为“引人注目”或“逗人一笑”而获得一种在学习中得不到的情绪体验

3.学生行为的偏差和品行障碍

行为偏差和品行障碍是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有些品行障碍的学生往往做出违反和年龄相应的社会道德和纪律,妨碍别人的正常学习。这些学生渴望成功,但由于其个人原因,往往得不到期望的表扬的时候,会产生挫折、焦虑,从而使他们对学习丧失信心,并直接转换为课堂问题行为,通过捣乱、欺骗、懒散来缓解内心的压力和获得教师的关注,如果教师关 4 注的方式方法不符合他们内心的期望,就会引发师生冲突。

三、师生冲突的负面影响

第一,如果师生冲突没有得到及时的正确引导和解决,冲突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即冲突次数越来越多、程度越来越深,这样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将无从谈起。

第二,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冲突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在冲突中形成的敌对情绪破坏力很大,轻者表现为学生将敌对情绪转移到学业中,荒废学业,不思进取,更严重的是对自我的遗弃。教师则把不满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对学生态度冷漠,不管不问,最终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身心的正常发展,也不利于教师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合格的教师角色的实现。

第三,师生冲突发生到一定程度会引发一系列的法律和社会问题,影响学校和教师的声誉和形象,也会导致学生、家长、社会对教师、学校产生信任危机等等。

第四,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冲突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冲突一旦发生教师必定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处理,这样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秩序就被打乱,从而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甚至整个课堂教学将会陷入难以控制的混乱之中。

第五,引发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冲突是属于课堂中的事情,但是如果不能恰当处理,可能会因为教师的失误而造成学生的伤害,这将会受到行政处理,甚至刑事法律制裁。这对教师和学生都将造成终生的遗憾。

四、师生冲突的应对策略

虽然师生冲突的意义是双重的,其正向功能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需要对师生冲突进行合理的审视,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避免师生冲突的发生或者发生了的师生冲突要向其正面功能转换。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权威观念。教师权威包括人格权威和制度性权威。人格权威是建立在专业知识、知识面和阅历的基础上;制度性权威是教师 5 作为一种社会角色,由教育制度所赋予的合法地位,这是教师职业所固有的,如教师奖赏或惩罚学生的权力。作为教师,如果仅靠制度性权威,而不注重个人的素质提高,那么这种权威就很难为学生所认可。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真正树立个人威望,增强自身吸引力,2.教师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要采取一定的策略。例如一些课堂突发事件微不足道,不足以影响课堂教学,教师放一放就可以过去,教师就不要去管理;一些课堂突发事件,教师一时无法掌握足够多的资料,或者了解的信息不够全面,教师就不要急于做出处理,待冷静下来,重新分析问题,然后做出恰如其分的处理。这样也可减少课堂师生冲突。

3.教师要尊重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不对他们进行讽刺、挖苦;教师要抽出时间来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建议。很多时候学生的课堂过错行为是由于其年龄和生理方面的客观因素所导致的,所以教师要宽容学生的失败和偶尔的过错行为。

4.教师要树立教育法制观念,依法执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权利,要保证自己在课堂中的行为不侵犯教育法所赋予给学生的权利,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把自己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行为、方式限定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不要以自己的非理智行为来对待学生的违纪行为。

5.教师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促成学生良好的纪律行为,培养他们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只有各学科教师互相配合,长期坚持,才能让学生养成在教学活动中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才能让学生加强对自己的管理和控制,规范自己的不良行为。

6.争取学校的支持,学校对于控制师生冲突也有一定的责任。学校要改革一些不合理的制度,要给教师和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例如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师生的沟通,增强师生的相互理解和情感的疏通。

7.学校要主动承担心理干预的责任。经常发生冲突的学生心理都存在 6 着一定的困惑,学校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宣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学校要想方设法化解学生的心理矛盾,以免心理矛盾和冲突激化。

数学有效课堂师生和谐关系策略研究 篇3

[关键词] 有效课堂;师生和谐;关系策略

[基金项目] 平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3】PLG022。

【中图分类号】 G63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140-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现实中的教育工作中的师生关系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样问题已经影响到学生的能力的提高,老师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严重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实行。师生和谐关系的确定可以改善这种现象的发生。实现教学目的,更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但可以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新课改素质教育实现的关键性问题。

一、建立有效课堂师生和谐关系的意义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老师的谆谆诱导,学生的主动接受都能促使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相反的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发生肢体冲突都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并不是一时间就可以建立的,需要师生双方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老师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与学生多多进行交流,这样更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导,这样会使学生更容易的接受。

二、建立有效课堂师生和谐关系的策略

(一)老师在进行教学之前要对所教授的课程认真的备课

老师在上课之前认真的备课可以更好的教授学生知识。对教材进行全面的了解,可以使老师的认知水平有更深层次的提高,对于开阔学生的思维有促进作用。老师在认真备课之后可以更好的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懂教授课程的内容。在对于教学的目标的设定上不能一味的追求难度,这样会使一部分的学生对于学习产生厌倦的思想,使他们失去学习数学的动力与信心。有效的备课是教学课堂工作正常开展的关键性问题。

(二)老师在教授数学课时要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

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抽象性特别的强。严谨的理论思维使老师在教授数学时更加的直接。现行的教学模式严肃呆板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普遍的厌学情绪。所以老师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同时,更好的运用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使讲课的内容生动活波,更好的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使教学工作顺利的开展。

(三)对数学教学进行创新的理念教学

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建立可以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的进行学习,对于未知的事情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自主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核心与关键。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效的进行学习计划的制定。合作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目标的实现。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更好的促进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更好的对数学进行有效的学习。也是老师反思自身教学顺利开展今后教学的有力保障。对于学生的数学评价,老师更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待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更好的融入到学习数学的教学中。

(四)建立双向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数学的学习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课堂教学大多数是老师在讲,学生只是被动性的接受教学的内容。这种大面积的灌输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今的学生教学的工作。学生主动性学习的缺失,不但影响到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也影响到老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老师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进行高效率的教学,在尊重学生个体性差异的同时,利用教材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生动的讲解。再现教材中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己积极的思考,获得更大的成功。使学生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建立学习小组使学生有效的进行学习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师生更有效的进行互动。学生学习小组的建立可以更好的使学生进行数学的学习。通过学生在小组中的辩论、收集资料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有助于学生对于未知事物探索的精神。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好掌握所学的知识,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不断深化发展的今天,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主要手段。并且最终实现教育的目的,完成对教学目标的制定,使教学工作更好的完成。老师在实现和谐课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充分的激励学生自身的完善,实现自身目标的实现。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呼吁师生更好的进行有效的学习,构建和谐、有效的数学课堂是新时期教学改革对于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全新课程。

参考文献:

[1]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1).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课堂师生关系研究 篇4

一、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

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主要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运用多媒体动画, 学生通过立体感知, 其大脑思维的活跃度能得到有效促进. 例如, 在进行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时, 需要画辅助线, 而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 先在黑板上将全等三角形画出, 然后再在其上画辅助线, 画的不仅没有立体感, 还相当凌乱, 学生想要一目了然非常困难, 从而给学生的思维上增加一定的难度. 但是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 可以采用不同的颜色对不同的辅助线进行区分, 能够明显的显示出实际图例, 使学生的视野效果得到扩展. 除此之外,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 教师只是对简单的步骤进行了详细的讲述, 而对于题型并未进行详细的解释, 只是一带而过, 造成学生对题型的了解不确切. 但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则不同, 采用多媒体教学, 学生会有更多的时间对题型进行思考, 比如, 在进行三角函数证明时, 通过多媒体教学, 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有详细的解说, 从而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的认识到三角函数的转化过程.

二、不够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数学带来的影响

数学知识是初中教学的主修课, 对学生的记忆力、逻辑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 也是传播知识的地方, 无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尊重学生的看法, 势必会阻碍数学教学质量.

一方面, 不够和谐的师生关系会引发学生的恐惧感. 一些学生胆子较小, 性格内向, 教师的形象一直是高高在上的, 教师一旦过分严肃, 就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 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不懂的问题, 必然不敢向教师进行提问, 使学生慢慢的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另一方面, 不够和谐的师生关系会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两者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1]. 如果初中数学教师不重视与学生进行交流, 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的注意力不集中, 不喜欢学习数学, 导致成绩的下滑.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构建策略

从上述论述和表达中, 我们已经能够明确的认识到初中数学课堂对学生的高要求, 并且了解了初中师生良好关系的构建对教学的重要意义[2]. 想要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 多与学生进行沟通, 通过多种方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从而为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作铺垫.

1. 合理研究并充分了解学生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就是要对学生进行研究与了解.从教育教学而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承担的是培养学生技能、引导与教育学生学习知识的职能, 而学生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获得数学技能, 不断学习数学知识, 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所以, 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兴趣爱好等进行合理的研究, 对其基本情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才能对和谐师生关系进行合理的构建.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想与学生之间有共同语言, 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教师就必须要学会理解, 学会换位思考, 从学生的角度对其需求、思想、知识水平、个性特点、兴趣以及身体状况生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 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真正的信任、认同以及理解学生.

2. 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是活生生有情感、有思想的人, 都需要平等对待、需要尊重, 这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 同时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只有将师生关系建立于公正、平等以及尊重的基础之上, 学生才会在学会做人的基础上对科学知识进行探究, 从而使自我得到有效提升, 真正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有用的贡献. 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 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不同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不同, 因而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要区别对待,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不能“一刀切”, 真正的尊重就是要保证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好的发展. 例如, 在进行初二数学“分式”这一章教学时, 如果基础稍差的学生在对分式的概念进行有效掌握的基础上, 能够将一个代数是否是分式正确的判断出来, 并能够正确的将分式与整式区分出来, 这就表示有进步, 这时教师就应该及时给予一定的鼓励与表扬.

3. 善于引导并鼓励学生学习

和谐的师生关系不单单体现于课堂教学中, 在生活中师生关系也应该要非常和谐, 只是因为教学的原因这种关系更多的体现于课堂教学过程中而已. 所以, 要想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就要注重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有效的激发, 有效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学习, 从而使学生的技能与知识的构建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 在进行“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教学时, 教师就可以合理的创设教学活动, 通过问题情境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学习. 首先, 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好剪刀与折纸, 然后自己动手将折纸的一个角剪下, 然后让学生将剪好的角平分对折, 保证角的两边都重合在一起, 最后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展开纸片, 看到了什么?”“再任意折叠一次对折后的纸片, 然后又展开纸片, 又看到了什么?”这时, 再让学生自己实践操作并将自己所发现的进行描述, 教师也应在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说来之后进行适当的鼓励, 并将新课导入. 通过创设这样的情景课堂教学,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从而有效的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4. 利用业余时间与学生开展活动

众所周知, 集体活动是加深学生之间情感的主要方式, 通过业余时间的互动, 多创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空间, 同样可以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3]. 所以, 我国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 与班级学生进行活动, 开展一些小游戏, 通过互动加深彼此的了解, 在帮助学生放松精神的同时, 培养情感, 以和谐的关系开展教学, 提升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 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要想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正常进行, 保证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一定要科学且合理的利用正确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 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提高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从而加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明伟.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 2014 (3) :46.

[2]汤捃.探析初中数学课堂上师生关系的构建[J].考试周刊, 2014, 85:53.

课堂师生关系研究 篇5

一、问题的提出: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因此,许多致力教育岗位的教育工作者,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 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是,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一方面却谈得很少。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 才能保证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才能保证教学活动有效进行。在教学实际中,加班加点给学生补课现象比较普遍,而补课的对象并非智力问题,很大一部分是与教师有抵触情绪,上 课听不进的学生,因此,他们成了让老师“伤脑筋”的学生,老师成了他们“望而生畏”的老师,试想,这样的师生关系,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谈何容易。为此,由学校教导处牵头 ,以学校中师生关系相对较差的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由原任科教师承担研究任务,提出此课题进行研究。?

二、实施的构想:   ?

(一)课题定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指通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内外的交往,相互影响、相互认识、相互间信息交流而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学生由爱教师进而爱及 他所教的学科,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指导思想。从课堂内外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两个方面入手,以学生自控自理为原则,以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为主要手段,引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 量。?

(三)实验控制。①实验操作教师在不改变原教学模式,不增加数学教学时间的基础上,完成数学教学任务,并配合班主任,参与本班学生的各项活动。②培养师生间的人际关系应是教 育性的,实践活动的开展应在学校教学活动范围内,并对学生行为进行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③实验前后问卷检测由不任教本班的教师进行,减少感情因素。?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

(一)实验方法与对象。?

1、方法:本课题的研究是日常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实验法与行动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组织进行。为了检验实验因子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系,实验前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 调查,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观察测试,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数据,然后进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以检验实验的效果。?

2、实验对象:实验前,课题组成员对全校各班学生与任科教师之间关系与学习成绩方面进行调查测试,经对比分析,认为六年级学生与原数学教师关系相对不够和谐,而且数学成绩 偏差,为此,我们确定六年级5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

(二)实验操作。   ?

要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采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多种途径,通过教师与学生思想、情感、信息等方面的交流而逐步形成。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为学生的长辈,这是我国传统的礼仪道德。但真是这种辈份关系,影响着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长辈自居,唯我是命,不知不觉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划上一条鸿沟,使学生不 敢亲近,在参与教学活动时,主动性和新型师生关系上,主要形式有:?

交朋友。课间、课外活动时,教师和学生自我介绍家庭情况,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学习生活的感受,相互说一声:“我们交个朋友”。?

谈看法。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老师上数学课时的教学姿态、教学语言、提问方式、数学知识点的讲授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有什么想法和意见。引导学生像朋友一样坦诚相见,告诉学生 能说出老师上课的不足,能促进老师上课水平的提高,这是一件师生共同受益的大好事。?

共活动。老师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活动,这是学生引以为荣的事,也是培养师生关系最佳时机。学生打乒乓、下棋、做游戏等老师也参加,跟他们比一比,赛一赛,成为学生中的一员 。2、营造民主的气氛。?

课堂师生关系研究 篇6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课堂中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首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为高职英语教学提供稳定的教学平台。英语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师生沟通交流的过程。因此,无论是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还是满足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都离不开师生的沟通交流。其次,和谐师生关系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的保障。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只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并据此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案,增强高职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再次,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有助于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增强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消除英语表达的紧张感,还能够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特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内驱力。

二、高职院校英语教育教学课堂中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

(一)转变教学评价方式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依然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方式,以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作为考察学生的主要标准。在这种考核体系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被严重忽视,教师一味地关注学生的英语应试能力,这不仅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极为不利,而且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因此,若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转变高职英语教学评价方式,在考核评价中全面关注高职学生的思辨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并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增强考核评价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还应当重视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并将其纳入考核成绩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考察和评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情况,增强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动力。

(二)尊重信任学生

尊重信任学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只有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逐渐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困难和疑惑,并提供针对性指导和帮助。尊重信任学生首先体现在对其个性发展和需求的尊重上。高职教师应当在英语教学中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鼓励学生主动用英语发表看法,多与老师、同学进行口语交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了解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知识短板,进而实现自我完善和修正。此外,教师还应当注意与学生加强课下互动、倾听学生对英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加强自我反思,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在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中,增强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

(三)构建轻松的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加入肢体动作和表情,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或利用多媒体技术,增添英语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其次,在课堂练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基础、能力划分学习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或比赛,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和探讨。对表现较好的小组,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口头表扬或掌声鼓励。这种相互探讨、共同进步、欣赏表扬的氛围,可以有效增强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成就感。最后,教师还可以要求和鼓励每个学生都根据课前预习内容,准备一首歌曲或一则故事,并用英语表达出来,这一方面可以拓展口语教学途径,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加强师生互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能够增强学生的互动性与参与性,进而改变以往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不同角度审视学生,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以更加平等、客观的态度对待学生,增强师生关系的融洽性。

(四)及时鼓励和肯定学生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需要教师增强专业素养,为学生传授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求高职英语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课外生活,并及时给予帮助和关怀。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应当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微信、微博、QQ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把握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难点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个性特点,甚至生长环境、家庭背景进行全面了解,进而增强英语教学的针对性,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激发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此外,英语教师还应当从生活细节入手,对学生进行呵护与关怀,进而拉近师生距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课堂师生关系研究 篇7

一、倾力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作为一名教师, 想提高教学效果, 必须十分重视课堂氛围的作用, 去创造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氛围, 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觉悟的催化剂。想优化好课堂教学氛围, 就要从下面几点入手:

首先, 处理主导与主体关系。没有控制就没有教学艺术, 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创设, 需要教师进行多方面的控制。影响课堂氛围优化的因素很多, 其中主要因素有: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手段以及校风、班风等, 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教师。教师的教学作风对课堂氛围形成有重要影响。

其次, 重视自身人格的力量。教师的自身人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人格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或方式渗透融合到教学活动过程中, 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它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可以给学生带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力, 能为形成良好课堂氛围创造前提条件。

最后,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 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尊重学生个性, 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 树立自信心。

二、着力创新师生交流语言

趣味和幽默可以说是课堂语言的两个亮点。它们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启迪学生的智慧等方面, 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如能恰当地运用幽默语言, 可以大大地开发学生的智力, 很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幽默的课堂语言, 不仅能使学生在开心的同时领会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 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 消除了紧张和疲劳, 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轻松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当然, 我们提倡课堂语言应该富有趣味性, 而不是要教师专门讲笑话, 哗众取宠, 来迎合学生。否则, 就会使学生觉得课堂语言过于轻佻、庸俗、油滑。这样不仅大大地偏离了主题, 而且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当然, 教师通过肢体语言来传达情绪或信息给学生, 透过实际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 还可以进行自然且有效的表达, 且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也不失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好方法。

三、努力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教学中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很重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对最重要的关系。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 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环境和氛围

学生能直观地从教师的脸上解读教师的喜、怒、哀、乐, 看到教师的笑脸眼神, 他们会知道教师对自己的态度, 于是会接受教师、接受教师为他们所做的一切, 师生间的情感自然会得以交流。教师应有亲切感人的话语。无论课堂内外, 教师的话语应让人有春风拂面的舒服感, 应像雨露浇灌、滋润学生的心田。亲切之中不乏严厉, 这样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使师生关系融洽。可以说, 教师亲切的话语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催化剂。

相反, 课堂内外教师的冷漠面孔, 厉声训斥或师生间那种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怒目对视, 都将有悖和谐气氛, 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障碍, 也会影响学生掌握知识。

2. 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 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要改变一个人的情感必须依靠情绪共鸣逐渐达到, 而不能迅速、随意地唤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充分利用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唤起学生的情绪共鸣, 达到情感共鸣。小学课本的内容都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及认知特点的, 如何使内容生动地展现出来, 引起学生的情绪共鸣, 取决于教师灵活、创新的教法。

3. 利用课余渗透学生内心世界,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教师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人性特点, 采取多种方法来了解学生, 渗透学生的内心世界。有的学生可直接面对面地单独交流, 有的可从侧面巧妙地让他们敢于言表, 吐露心声, 有的可找他 (她) 最信任的同龄人谈……总之, 教师应时时刻刻观察学生的变化, 要有应变能力, 对学生应循循善诱, 消除学生内心的疑惑, 让学生觉得你最可信, 不再对你产生反感、惧怕和抵触情绪, 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促进学习。

和谐师生关系 营造魅力课堂 篇8

一、当前中学师生关系的特征

1. 中学生对教师依赖性减少, 感情色彩相对薄弱。

进入中学后, 随着青春期发育, 自我意识的提高, 中学生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 对教师的依赖性大大减少。师生间距离拉大, 思想难以沟通。师生关系越来越多地具有理性成分, 学生对教师的能力、学识和个性的认可, 在师生关系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尊敬那些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教师, 而对于那些他们评价不高的教师则可能只是“以礼相待”。

2. 师生关系稳定性降低, 由简单转向复杂。

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随之变化, 师生关系变得复杂起来。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包含多种成分, 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中群体之间的关系, 都会左右着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因此, 师生关系趋向于复杂化。

二、制约师生关系的因素

制约师生关系的因素很多, 如学校的管理体制、学校领导的观念和要求、任课教师的管理方式和与学生的关系、“尊师重教”的传统等等都是制约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但是, 在一所学校里, 师生关系可能是百花齐放的。

1. 教师的形象特征。

教师的形象特征是影响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的研究表明, 具有热情、亲切、温和、理解、友好、负责、有条不紊、富于幻想等性格特征的教师, 容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2. 教师的业务素质。

学生对于素质较高的教师表现出积极的期待, 认为教师讲授知识不太难, 并对该门功课产生兴趣, 会产生喜欢教师的情感。而对那些素质较低的教师反应消极, 他们不仅感到学习上有困难, 而且没有兴趣, 学习效果差, 因此也不喜欢教师。

三、师生关系是学生成长的环境和氛围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 民主平等、互相尊重。

在新型的师生关系里, 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师生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 而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教师要毫不犹豫地抛弃师道尊严, 要成为学生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

2. 和谐融洽、充满浓郁感情色彩。

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心情处于愉快轻松状态时, 人们的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充满自信,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智慧潜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教育教学工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 良好的师生关系, 还可以减少学生心理疾患。情感不但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助推剂, 更是学生心灵世界的支撑点。

3. 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学校教育就是要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 这不是要灌满一桶水, 而是要点燃一把火炬。教育要创造条件, 引发学生的这种无限创造力的潜能, 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他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教师的承认和欣赏使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 从而去有意识地开发。

教育教学的魅力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 而在于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 它更注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使人获得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新的教育形势下, 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责无旁贷, 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丰富自己、大胆创新, 锐意进取, 与时俱进, 努力营造既有助于师生之间情感和理念的交流、知识资源与见解的共享, 又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 实现教学相长, 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份丰厚的精神食粮, 为他们塑造一个全新而更具魅力的课堂环境, 让我们的教育事业更加美好和谐, 生机盎然!

摘要:21世纪, 面对无穷无尽的知识和信息的海洋, 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的权威地位面临严峻挑战。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教师一旦将真诚、尊重、理解的态度建立起来, “学生就能离开僵化走向灵活, 离开依赖走向自主, 离开戒备走向自我接受, 离开被束缚走向创造性”。教师在专业知识上比学生精深, 但在知识的广度上可能还有所不及。

和谐的师生关系,高效的政治课堂 篇9

一、做有心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课堂教学由传统的学习基础知识上升到注重学习的过程与能力,更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就目前“90后”的高中生来讲,他们的学习生活比较现代化,接受新知识比较快,因此,我把音乐、动画等更贴近现代化的因素融入课堂,以全新的问题情境展示给学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如在讲授《处理民主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这节课时,首先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一曲宋祖英的《爱我中华》导入新课,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音乐结束后,有的学生就嘀咕了,这节课老师为什么放这首歌给我们听呢?于是我趁热打铁问道:从歌中你们体味到什么了吗?学生答: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我又提问:为什么各民族能和谐相处呢?学生们已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各抒己见,有的说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了,有的说社会人人平等了,最后我总结:你们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归根到底还是当党和政府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由此推进新课的教学。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质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了讲好一节课,老师要精心准备,课堂知识生动有趣才能吸引学生,那些与课堂无关的小动作才会越少,老师发火批评学生的时间就越短,而课堂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试想,一堂不吸引人的课,如何能完成教学目标,又如何谈得上提高课堂效率呢?

二、做领路人,增强课堂的亲和力

亲和力是新课改理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种协调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创新的重要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说:“常常以教育上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师生关系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以自信和真诚建立起自身的亲和力。

《经济生活》中理论性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常常被我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处理,课堂形式呆板、无味,学生自然也就不想学,由于重视不够,这些内容的教学目标也就不能实现。为了改变这方面教学的不足,我咨询了几位有经验的老教师,吸取他们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我又仔细钻研教材,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以丰富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尽量在课堂上营造出具有亲和力的教学氛围。

当然,要真正具有亲和力,教师必须做好领路人。如果把课堂比作一台戏,那么教师不仅是演员,而且是导演。在课前,教师要把一堂课设计好策划好,做到胸有成竹,鼓励学生大胆表演,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容易激起成就动机和进取心,课堂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三、做代言人,提升学生的创造性

卢梭曾说:“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有的学生喜欢一门课就是从喜欢授课教师开始的。从某种角度来讲,教师就是学科的代言人。

高中思想政治课比较呆板无趣,因而,大多数高中生不愿听也不爱听,那么如何使呆板无趣的政治课变成互动有趣的政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呢?这就要充分发挥教师代言人的威力,使学生们爱屋及乌。

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而且要用真诚的行动来表明自己接纳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以此营造有活力的和谐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要学会倾听,倾听是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最基本的方式。课堂上,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在他们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教师都要仔细倾听,不要因为他们的观点错误去打断他,甚至阻止他。仔细倾听,会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尊重他,促使他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中。其次,教师可以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各种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当学生因为紧张而回答不出来问题时,如果教师投之以鼓励的眼神或送给他一个真诚的微笑,或许问题就解决了。

四、做角色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子曰:“知之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是通过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建构的。在教师传授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之后,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新课改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虽然口号都提得非常响亮,教师口头上也接受,但一到课堂上,就变了味,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读学生记,学生答教师评,看似很充实的一节课,其实效率很低,加上政治课本身的特点:枯燥、乏味,教师就更难激起学生的兴趣了。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其实很简单,对于教师来说就是要学会放手,转变角色。在课堂上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扮演朋友和导师的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魅力的平台,这样课堂才会活起来,学生才会动起来,课堂教学效率才会高起来。

五、做激情人,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拉罗什富科说:“具有激情的最笨讷的人,也要比没有激情的最雄辩的人更能说服人。”可见,教师饱含激情的教学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会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学更具有活力。

在开学的第一天上课,老师和学生之间难免有些生疏,特别是任课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学生接触,因此课前的热身就尤为重要了。于是,我首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饱满的热情走进教室,微笑着站到讲台上,一句抑扬的“大家好!”唤起了学生们的热情。接下来,我拿出一张人民币,笑着问道:“这是什么呀?”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钱!”我再问:“在我们的祖先年代用的也是我手里的钱吗?”教室里一下子就沸腾了,每个学生都非常积极,都有自己的观点要表达。在他们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不时地插入“非常好”、“太棒了”等鼓励的话,并不时地睁大眼睛,走到学生的面前,或者做出夸张的表情,等等,在学生们的注意力完全回到课堂中后才开始本节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教学。

心理学家曾说:“激情是可以传递的,教师的激情可以唤起学生极大的学习欲望,当学生的激情和学习欲望被激起、被唤起,能够产生不可想象的动力,进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对于政治教师来说,我们更应该把激情带进课堂。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我们都应该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情感,多渠道地与学生沟通交流,以我们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激情与兴趣,让学生喜欢政治,热爱政治,会学政治,学好政治。

参考文献

[1]蔡汀, 王义高, 祖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科学教育出版社, 2001, (5) :225, 226.

[2]张跃.都是课改惹的“祸”.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8, 6.

课堂师生关系研究 篇10

一、从关注、关爱学生开始

苏霍姆林斯基说:“注意每一个人, 关怀每一个学生, 并以关切深思熟虑的谨慎对待每个学生的优点———这是教育过程的根本之根本。 ”初中教师面对的是12岁~16岁的青少年。 这一阶段的孩子活泼、聪明、对事物充满好奇;贪玩、自控能力差、识别判断能力欠缺、逆反心理强。这更需要关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护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教师要关爱学生, 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尊重、相信、理解学生, 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当学生喜欢一位教师时, 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 就会尽最大的努力学好这门学科。 尤其对于“后进生”, 教师要倾注更多的关爱, 关注他们, 找一找他的进步。 当他们小有进步, 老师除及时地表扬外, 还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做些有益的事, 让他们认识自己的存在价值, 树立自信心, 从而向老师敞开心灵, 接受老师, 爱上课堂。我曾教过这样一个男生:人挺聪明, 但上课坐姿相当不端正, 经常一副冷漠的面孔。 似乎与课堂格格不入, 奇怪的是我提到比较难的问题他往往回答得很到位, 只是考试时基础的知识做得很糟糕。 后来通过家访了解到由于父母离异, 孩子遭到了冷落, 缺少家庭关爱, 变得很叛逆, 学习积极性不高。从此以后, 我利用他爱看课外读物, 思维能力强的特点, 让他多一点机会表现自己, 上课多投入一些关爱、鼓励的眼神, 多和他谈心, 也让其他同学多与他交流等。 他受到了重视, 得到了关爱, 开朗起来了, 成绩直线上升了。 从这件事后, 我感触颇深, 孩子或开朗或冷漠的面孔下都有一颗渴望被重视渴望向上的心。 每天给学生灿烂的微笑, 多点爱心, 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 师生关系越来越融洽, 课堂自然越有活力和成效。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 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 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 在这些因素中, 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②。 因此,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 必须双方配合才能完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这就预示着在历史教学中, 再不是我们所熟悉的一贯的“教师在神圣的讲台前授教, 学生仰着头在下面听教了”。 我们必须放下包袱, 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身份, 走到学生中, 了解学生, 与学生对话, 与学生共同分担成功的快乐或失败的经验。 我在讲《诸子百家》这一课时, 出其不意地将教学用的粉笔撒满整个讲台, 学生“哦”地叫了起来, 表现得相当惊奇。 我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分别用 “诸子百家”各学派的立场和观点 “教育”我, ……“唿”一位男同学先站了起来 “老师, 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要受到处罚。 ”“请问是哪家的观点? 为什么? ”“法家的, 法家主张法治……”学生回答得挺活跃。 “啊! 就顺其自然, 让老师自己反思吧! ” 一位学生有点吊儿郎当的语调, “哈哈, 道家的观点。 ”“老师,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您这样做很不仁啊? ”哦, 我不禁偷笑……其他学生情绪一下子被感染了, 各个激昂, 踊跃发言。 我再进行一番总结。 这一堂课上学生神采飞扬, 效果显著。 因此,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热情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对学生自始至终都充满期望, 这样的历史课堂学生是爱上的, 是充满激情与活力的。

三、课堂上, 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感情色彩, 具有亲和力、感染力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时间上纵横古今, 空间上囊括中外。 为了帮助学生学好历史, 克服对历史的陌生、枯燥感,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 对历史事件的发展演变过程、历史人物的活动情节进行生动的讲述增强感染力。 充满激情, 歌颂与批判, 崇仰与鄙视, 泾渭分明, 以自己的感情, 激发学生的感情, 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 从而使学生产生共鸣。 如讲《火烧圆明园》一节时, 可这样叙述:“侵略者焚烧圆明园的大火, 延续了三天。 黑色的云团长达50多公里, 久久不散, 飘荡在整个北京上空。 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满了大街小巷, 到处是一片天昏地暗, 就像发生了日食一样……圆明园, 这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 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 就这样被这群野蛮的侵略者烧毁了。 ”像这样有声有色的叙述, 学生怎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呢? “一个好的历史教师不仅绘声绘色地再现历史, 使学生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事, 而且语言神态带感情, 使学生每每激愤、扼腕冲发, 壮烈处可歌可泣, 深沉处再思再叹, 欢悦处抚掌称快”。

四、历史教师要善于以责任感激励学生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有这样的要求: 逐渐了解中国国情, 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 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责任感。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③。

历史学科的特点赋予历史老师一个神圣责任是对学生进行国情和爱国主义教育,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 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以责任感激励学生意志。 如何以责任感激励学生呢? 最直接的途径是引用课本中杰出的历史人物。 杰出历史人物的重大作用, 主要表现为他们能够反映历史发展的要求, 比一般人站得高些、看得远些、做得好些、影响大些④。 司马迁受腐刑之后, 忍辱负重地写成史学巨篇《史记》;范缜为坚持真理, 在僧侣和权贵的围攻中发表《神灭论》;李时珍脚踏实地, 埋头苦干, 27个春秋完成《本草纲目》。 南宋末年的爱国将领文天祥抗元被俘后, 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明表自己誓死不屈的意志, 最终从容就义。

总之, 和谐的师生关系, 增强了历史课堂的活力, 促使学生记忆牢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 由此, 我联想到《新世纪的中学历史教育》一文, 作者引用一位中学生的话:“历史之为历史, 在于留给人们有血有肉的回忆与启迪。 这样感性的历史怎么可以被过于理性的条条框框缚住手脚? 我们愿意听老师的旁征博引, 多讲些课本外的知识;我们也愿意站在讲台上, 向别人讲述我们眼中的历史;试想, 又一个司马迁式的学生很激动却很自信地讲三国, 讲唐宋, 讲康熙大帝, 是怎样的‘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这位中学生道出了无数学生对历史教学的要求和希望, 也使我们领悟到:究竟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历史课? 我们要投入情感, 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给历史课堂一片生机、活力;给学生一份满意的答卷……

摘要:文章认为,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师生关系,课堂活力,历史教学

注释

11叶奕乾, 何存道, 梁宁建, 主编.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1:340.

22 于友西, 主编.中学历史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 (1) , 57.

33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国标版·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上一篇:气体流量下一篇:智能配电网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