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师生思维同步的探讨

2022-09-10

近来, 我们职教教师常有“教师越做越难”的感叹, 因为随着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的逐步提高, 越来越多成绩偏低的初中学生进入了职业学校, 这部分学生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往往处于劣势, 学习习惯差, 行为习惯差。再加上学生初次接触专业课, 与文化课相比感到专业课比较枯燥。使我们职高教师日常教学倍感艰难, 上课效果不是太令人满意, 课堂上学生时有“人在曹营心在汉”、“呆若木鸡”的情况出现, 有些学生对老师所讲内容充而不闻, 往往是老师“一头热”, 学生“一头冷”, 造成这些不协调的现象的主要因素就是师生双方思维不能同步。通过日常教学活动, 我总结了一些思维不同步的现象。

1 课堂中教与学不能吻合的现象。

1.1 认知不吻合

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 第一步是教学设计。教师在讲课时有时只按自己教学习惯和成规, 沿用以往的教学计划, 或者照搬教学参考资料, 忽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以及行势的变化, 学生对老师所设计的认知步骤不能适应, 造成在教学进程中脱离实际, 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比如我在讲《机械制图》中“零件尺寸标注”时发现这部分内容学生很难掌握, 这是因为学生初次接触专业课对于机加工、装配、测量等根本一点都不懂, 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 所以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很吃力, 这是因为学生不具备认识理解上述问题的能力, 以至于出现了教与学的思路相脱节, 达不到师生思维同步。

1.2 课堂目标不一致

在讲课中, 学生已经懂的内容, 教师认为很重要仍喋喋不休, 使学生感到厌烦, 表现出情绪不安, 不愿听讲。老师的教学内容若不“从轻”处理, 学生会觉得是听老太太讲故事。同样在讲课中学生对自认为的难点, 准备仔细聆听时, 老师作为简单之处, 轻描淡写, 一掠而过了, 学生往往大失所望。这些都是由于师生之间对教材难点、重点认识不一致而导致的师生思维不同步。

2 师生互动不能实现的现象

2.1“启而不发, 问而不答”的现象

学生的反应即思维反应能准确地反映学生思维是否跟上教师的思维, 如果师生的思维断了线, 双方达不到共鸣, 就收不到良好效果。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不能脱离学生实际, 教师必须去适应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我常有“唱独角戏”的感觉, 就是你启他不发, 你提问没人回答。这种课就不必提效果了!就连情感交流及信息反馈一点也没有。分析其原因不外乎有:或许题目太难, 学生感到高不可攀, 无法作答;或许题目太容易, 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不能发挥;或许太偏, 学生没有注意, 无从思考;或许太怪, 学生感到刁钻, 难于开口;或许太活, 学生找不到突破口等。这种老师提问的知识内容和思维要求, 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思维不相适应, 也造成了老师和学生思维不同步。

2.2 意愿不一致的现象

课堂教学中, 我们做教师的, “拖堂”这种事或多或少干过。对老师“拖堂”, 师生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我们教师“拖堂”是想抓紧时间把一个问题讲完, 免得教学内容不完整。学生们却不理解, 听到下课铃响想到的是已下课了, 惦记着该到教室外面办自己的事, 对教师拖堂感到烦躁, 对所讲内容根本没听进去, 结果是教师徒费心机学生如坐针毡。师生的思维方不能同步。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达到课堂师生思维同步

以上这些教学实践中师生思维不同步的现象和分析, 归纳起来, 主要是由于教师的思维活动和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因此, 要想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教”与“学”的活动协调, 提高教学效果, 必须做到师生之间的思维同步要做到思维同步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各个思维环节。

3.1 思维目标一致

老师想的和学生想的内容要相同。为此在教学中老师应适时向学生展示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 暗示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讲《机械制图》中“圆柱的截交线”时, 我先用模型让学生观察使他们有一个直观认识, 然后用一个平面切割圆柱到用两个以至更多平面切割, 从易到难, 有浅到深逐步深化教材, 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逐步的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带着和老师想的一样的问题进课堂, 为思维同步打好基础。再如提问时要能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 那么师生之间的思维目标就一致了。

3.2 思维反馈及时

一方面教师应该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 从中吸收教学效果的信息, 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听教师讲课, 课堂议论, 作业或试卷的评定、讲评等渠道吸收信息, 同时输出教师教学效果的信息, 两方面的信息反馈要求是及时, 否则贻误时机, 就会造成思维不同步的后果。例如, 学生遇到问题不及时通过提问反馈给老师, 问题会发生连锁反应, 越积越多, 课就听不下去, 思维跟不上老师, 就会影响下一步的教学效果。教师如不及时注意学生听课情绪的变化。课堂教学就成了“一言堂”,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3 思维节奏合拍

上课如同跳舞, 舞步与音乐节奏要合拍, 否则杂乱无章, 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师生之间的思维活动能够合拍, 否则就会出现“拉二胡——自顾自”的情况。所谓合拍就是指师生双方的思维要求、指向、节奏等方面都要协调。

当然, 课堂教学中, 思维活动不合拍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 对此, 教师要尽可能的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最大程度地和每一个学生发生心理上的沟通,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答题正确时要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是要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要善于诱导, 创立和谐的课堂气氛。此外教师要通过反馈信息获知自己的思路与学生思路失调时, 必须及时进行调控, 以求得双方思路的协调。在教学设计时, 我们常有对职教学生知识水平估计过高的情况, 这时要必须调低要求以降低难度, 以取得思维活动的合拍。

另外, 课堂教学要思维同步并不是要我们教师约束学生的散发思维和抑制学生的求异思维。课堂教学中思维同步要求的是目标的一致, 信息反馈的及时, 节奏的合拍将学生本动被动思维方式变为主动思维方式, 从而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发展。同时, 教学实践也证明课堂上要注意思维同步, 不但能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加快学生的思维速度,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从目前职业学校的课堂现状, 阐明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师生思维不同步的现象, 并结合教学分析、归纳出几点实现师生思维同步的方法,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维,兴趣,协调,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 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2] 琳丹丹, 杨晓燕.教学法新论[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3.

[3] 李晓玲.制图教学新思路[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4] 毕广兰.机械制图课的教法探讨[J].教师论坛, 2002 (5) .

[5] 李民.谈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7) .

上一篇:工业清洁生产推行十二五规划的意义和保障下一篇: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