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师生关系范文

2022-05-29

第一篇:课堂师生关系范文

高效课堂中的师生关系

范继雪

目前高效课堂中的师生关系,较之传统课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相对固定的,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既是老师也是学生,高效课堂中的学生,则既是学生也是老师。他们的角色可以根据需要不断转换,从“官教兵”到“兵教兵”,再到“兵教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那么,在高效课堂中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的角色观念要转变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关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早在唐代的韩文公已明确地告诉了我们,为人师者,是给人传道授业解惑的,不是讲道讲业讲惑的。而现在很多老师曲解、曲用了韩愈的名言,把课堂弄成了一言堂,因而有了满堂灌的说法。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尤其要求数学教师要彻底摒弃这种满堂灌和满堂练的“曲用”教学法,取而代之的是平等、自主、合作、和谐的数学课堂,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必须改变旧有的官僚课堂,扮演好自己的课堂角色。

1、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主导角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启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上,学生积极主动性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教学质量就越高。巴班斯基说:“如果没有学生积极的、自觉的学习,怎么教也不会产生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灵活巧妙地设计提问组织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点烯学生智慧火花,使教学效果更加优化。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以数学知识的学习为中心,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情感上的沟通,达到缩小或者消除师生对教学目标认识差异的目的。老师除了要把课本上的知识以互动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之外,还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信息资源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2、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参与角色

要形成课堂上民主、平等、积极合作的关系,教师必须摒弃师生间师传生受的旧观念,建立师生间相互信任和理解,在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相容的新型关系。“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同的人应该有不同的感悟,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文本的阅读和感悟者,不能把教师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而应当作是一名参与者,把自己心得与学生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完成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智力的发展,思想观念的确立,都不是别人可以代替的,如果教师脱离了自己的参与角色,数学课堂的教学和谐就难以形成,学生也难以成为“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

二、教师的道德素质要提高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的教育魅力,首先源于他做人的示范,如果教师本身思想境界不高就很难在学生心田播下师表的种子。如果一名教师自身没有较强的思想道德素质,他怎能教育出品质高尚的学生呢?怎能完成素质教育要求教会学生“学会做人”这一任务呢?所以说教师平时就应从心理上、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使自身道德高尚,无论条件、环境怎样都应爱岗敬业,自觉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不抱怨不气馁,形成热情、开朗、诚实、正直、乐观、温和、豁达的个性品质,具备较高的个人修养,以这种较强的道德素质去影响学生,为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形成打下先决基础。

三、教师用“爱、勤、博、范”要求自己

作为教师,首先在教育思想上要突出一个“爱”字,即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所任学科、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生。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的美德。于漪曾经说过:“要真心实意地爱学生,热爱学生是人民教师的天职,我们要把热爱事业、热爱未来的强烈感情倾注到教育对象身上,对他们满腔热情。没有爱,可以说也就谈不上教育。”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也是教师智慧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源泉。其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体现一个“勤”字。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勤于学习、勤于探索、勤于实践,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付出自己辛勤的劳动。再次,知识上要追求一个“博”字,教师要掌握广博的知识。当今社会的发展,以突飞猛进的科技进步为显著标志,教师要不断积累知识、更新知识,充实自我,交给学生一把通向新世纪科学宝库的金钥匙。最后,在道德上要树立一个“范”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师表,而且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因此,教师要恪守师德、严于律己,处处作学生的表率。教师要凭自己崇高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智慧、严谨的作风、敬业的精神赢得学生真诚的敬仰和爱戴,并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望,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记得,我刚当老师时,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我一直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们热爱学习。直到我发现一位老教师经常在放学后将那些学生请到办公室对他们进行认真地辅导,发现他总是让这些学生帮助他板书,并在其他老师面前表扬他们。慢慢地,让人惊喜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学生竟开始主动问老师问题了,迟到的现象少了,上课不再病恹恹了,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看到那些学生的进步我才发现原来爱学生虽然很难但它是多么的重要。

四、常常自我反思,敢于自我批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引导与被引导的关系,这种关系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发生冲突。如有些学生无视课堂纪律,作业作弊、逃课等等,教师就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如果方法不当,就会引起冲突,而解决师生关系冲突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冷静处理,学会自我检查和自我反思,思考今后改进的策略。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是否我的教学方法不当?我采取的方法是否偏激、粗暴?找出师生冲突的症结所在以及自己思想与工作方法上的不足,并敢于在学生面前进行自我批评。但是教师不能为了解决师生冲突而放弃原则,屈从于学生的压力。教师应该在检查自身问题的同时,取得学生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便是学识渊博经验老道的教师在知识的传授上也难免出现误差,一旦出现,要及时在课堂上纠正,不能因顾及面子而固执己见,以免误人子弟,给学生留下虚伪糊弄得过且过的不良印象。

综上所述,和谐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相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效课堂下师生关系的探讨与实践

陶玉江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实践这一指导思想。我认为,特别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少一点束缚,多给学生留一份空间,同时学生多一份收获和信任。尝试改变师生之间的关系,要让学生把“要我学”主动得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高效课堂的真正目的和作用。通过我校实行高效课堂实践以来,我在自己的课堂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和探索的。

一、拉近师生距离,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 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放开束缚,主动探究,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走近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改变以往的师生关系。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用商量的口气、活泼甚至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充分交流。 如果教师要走近学生,那么教师就要放下架子,成为学生平等的合作者。合作意味着参与,意味着一种师生之间的共同体验,从而可以使学生生成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因此在高效课堂上,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以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学生的积极

主动学习、没有师生之间的默契合作,高效教学是难以实施的,或者说是无法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的真谛。那么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放下架子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探讨思考,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提出问题并想方设法的解决问题,进而才能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气氛。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下册《生命健康的权利》中这一节时,我彻底放开,让学生自己讨论,辩证,归纳得出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敏捷,发言积极,最后我只是总结归纳了学生的观点。 实践证明,只有在和谐宽松明主的氛围中,学生才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状态。有了这一前提,就为“促进学生充分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活跃开放思维空间,鼓励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式多样化 有了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作保障,那么学生活跃的思维空间,解决问题策略和方式也就呈现出多样化,这便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首先,有了足够的活跃的思维空间,学生就会积极探究,发挥主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其次,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策略和方式多样化,并提倡多元化思维。这样学生可以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中,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多样交流的策略经历,无疑是“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过程。例如:我们班的苏某,平时不说话性格内向,但是他的观点却很新颖独特,我在进行第三课的活动二“看谁的办法多”时,鼓励他大胆地提出了很多看法,并让他尝试性的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简单方法,令许多学生对他刮目相看。

三、讲究评价的艺术性,促进学生积极的合作、探究、交流。 在比较开放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较积极的状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同想法,对学生各种想法如何作出准确地评价,直接关系能否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恰当的评价将是“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一种有效催化剂。 首先评价应以鼓励、激励和正面引导为主。评价应注意情感效应,对学生而言,不管是教师的评价,小组长的评价还是学生的互评,他都渴望得到一定的认可,获得更多的价值共鸣和成功感,因此,评价应以激励为主。例如,当学生的想法有道理,但表达得不够清楚,这时我们不可盲目的全盘否定,可以适当地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师已经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说得更明朗些,那么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试试看。”如果学生的想法完全错误,也应用委婉的口气说:“看得出,你正在积极思考,但这种结论是错误的,没关系,再想想。”如果有的学生的想法出乎老师的意料,但又有道理,教师可以欣喜地说:“好!有创新,老师也从你的想法中长了见识。”当然激励的语言要注意恰到好处,切记千万不要言过其实,给人带来虚假的感觉,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单调枯燥,机械重复一些套语,如“你真棒!”“好的”“很好”等等。 其次,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如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

小组长评价相结合,也可以采取一些小小的奖励手段,如奖聪明星、小红花、小组积分、获胜旗等等。这种赏识学生的方法,在课堂上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强化了其优良行为。学生们会表现得更积极主动,课堂上也会不断出现精彩的场面。实践证明,在这样一种人人都得到尊重和认可,人人都积极参与的状态下,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调动,那么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将会落到实处,高效课堂也就真正地成了让学生全面发展的精彩课堂。

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人们越来越关注“课堂上的高效教学”这一问题。而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师生关系。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强化师生关系的和谐不仅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需要,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思维碰撞和双向交流、实行最佳控制成为可能。

一、以生为本,多一点尊重和信任

1、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在学生眼里,理想的教师应是能维持秩序又不过分严厉、公正无偏私、讲课清晰有趣、能给学生以实际的帮助、友好而又有耐心。公平、公正、公开是教师获得学生尊重的基本条件之一。由此可见,教师权威的确立,有助于赢得学生的尊重。

2、.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师生之间的紧密联系是指作为独立个体的师生之间达成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与合作,它的形成有赖于教师、学生间相互交流等因素。(1)关心学生的进步。每个学生现阶段的点滴进步都是他未来人生发展的积累,教师要善于发现,并适当给予肯定,教师哪怕是只言片语的表扬、激励都是对学生莫大的鼓舞,都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今天的一小步,可能是明天的一大步。(2)尊重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权威目的是有效的教学,而不是强制高压的让学生服从。 (3)视学生为独立的“个体”。学生是自由的个体,有自己的意志,在教学过程中与“权威”的教师是平等的关系。

二、激发兴趣,多一点幽默和创新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兴趣的培养固然有多种方法,但幽默和创新不失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作为课堂教学的幽默,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它是用含蓄精炼、极富情趣、寓意深刻、回味无穷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以使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锻造智慧、培养思维和乐观主义人生观的教学艺术形式。幽默应用恰当既能减少师生间的摩擦、化解无谓的矛盾,而且能增进师生间的情感,展现教师个人魅力。

老师若要具备这样的素质,首先,要不断的创新。幽默本身就是一种创新,除此之外,对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技巧都得进行创新,让学生觉得上课就像观赏赵本山的小品,观看张艺谋执导的影片,从而达到高效课堂教学之目的;其次,要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教师,要让自己成为幽默大师,不仅要在横坐标上贯通东西,而且要在纵坐标上知天文、晓地理。只有这样对幽默的驾驭才能运用自如,恰到好处。再次,要注重观察,搜集好的素材。培养幽默这种特殊的细胞,关键一点是要注重观察发现,善于捕捉幽默源。教师的幽默源:一是生活中的幽默,如一些趣闻轶事,俏皮话等;二是艺术中的幽默,例如,漫画、相声、小品、双簧、顺口溜、歇后语等;三是教师的创造。

三、 注重个性,多一点欣赏和赞誉

关注学生的个性要注意三点。一是个性的发展性。婴儿出生以后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个性,随着其成长,其心理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逐步形成个性。由此,我们得出结论:个性不是预成的,而是心理发展的产物。二是个性的积极性。个性是个动力倾向系统的结构,不是被客观环境任意摆布的消极个体。个性具有积极性、能动性,并统帅全部心理活动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三是个性的社会性。个性是有一定社会地位和起一定社会作用的有意识的个体,个体是社会关系的客体,同时它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主体,个性是一个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活生生的人和这个人所具有的意识。据此,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个性,最大限度地创造个性展示的平台,让个性的主体不断走向辉煌。

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这种和谐的关系是学生产生不竭动力的源泉。只这样,教师的职业生活才会绽放出耀眼的光彩,这便是有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第二篇:课堂师生冲突的正确应对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摘要:师生冲突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这既有学生的原因,也有教师的原因,还有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对于课堂师生冲突不仅要看到其负面作用,还要看见其正向功能。本文通过对课堂师生冲突的分析,揭示了课堂冲突的表现形式、原因及其所具有的正向和负面作用,最后提出了应对课堂师生冲突的策略,旨在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校园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课堂;师生冲突;策略;师生关系

课堂作为一个复杂的动态教学系统,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教师管理、学生个体、课堂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以及不可预测的课堂偶发因素。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最基本的关系,是在教育活动中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和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之间形成的一种极为复杂的关系,师生关系形成于教育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好坏也影响着教育活动的进行。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冲突的发生必将使课堂教学秩序遭受负面影响,影响教学进度,导致教学计划无法正常完成,而且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和工作,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进而有可能影响到师生关系的和谐,这不利于良好课堂环境的形成,甚至可能导致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乃至影响到和谐校园的构建。

一、课堂师生冲突的定义及表现

由于教师与学生的矛盾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师生间产生一些课堂冲突在一定条件下也是正常的。加之中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和受教育者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师生冲突更容易发生。

(一)、师生课堂冲突的界定

冲突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美国社会学者乔纳森·H·特纳认为:“冲突是双方之间公开与直接的互动,在冲突的每一方的行动都是力图阻止对方达到目标”。[1] 社会冲突的理论对于我们认识课堂中师生冲突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师生冲突是师生之间由于价值观、目标、地位、资源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直接的、公开的旨在遏制对方并实现自己目的的互动过程。[2]师生冲突主要表现在课堂冲突方面。这是因为师生交往互动的时间和场所主要在课堂上,在日复一日的交往互动中,教师和学生直接暴露在对方面前。教师言语的和非言语的行为传递给不同学生不同的信息。这些行为被不同学生接受、认可,亦或排斥抵制。学生在互动中的行为反应也使教师对不同学生产生不同期待。这种产生于师生之间的不同期待与师生自身条件的局限之间的矛盾不易调和。这些都说明了冲突在师生之间存在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能性。

师生冲突是社会冲突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紧张状态。归纳起来有三大类型:

1、语言冲突。表现为师生因认识、情感、思想等方面的严重分歧和矛盾激化,采取直接的语言上的对抗。

2、行为冲突。当学生不服从教师管教时,或老师多次批评不改时教师即采取命令学生站立、走出队列、离开教室或没收学生物品等措施,对学生实行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因行为意志受阻,自尊心受到伤害而进行反抗。

3、心理冲突。即教师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差生采取的心理惩罚。

(二)师生课堂冲突反应方式

课堂中师生冲突由于条件、情境不同而类型各异。师生课堂冲突可分为一般性冲突和对抗性冲突。

一般性冲突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出现的可由教师控制的对立或对抗行为。一般性行为冲突一般不影响课堂教学,仅是课堂中的小小插曲。师生对立不严重,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权威地位控制整个局面。学生的表现往往是消极应对教师合理的教育教学要求,如上课讲话,做小动作,搞恶作剧等。如果不重视对一般性行为冲突原因的诊断,教师的威信会大大降低,严重影响到教师的教学和教学质量。一般性行为冲突处理得当,就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群体的活力,处理不当则容易转化成对抗性行为冲突。 对抗性冲突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的激烈的对抗性失控行为,它通常表现为教师和学生均以非理智的态度和行为来表示对对方的敌视以及对对方的攻击或诋毁。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特殊地位控制局面,而往往表现为行为失控。学生在这过程中也往往怀有强烈的抵制情绪。若不控制,双方僵持下去将会产生恶劣的后果,有时会出现过激言语或行为。对抗性行为冲突对师生关系造成深重的破坏性影响。

二、引发课堂冲突的原因探析

课堂师生冲突现象产生有一定的必然性,引发课堂冲突的因素也很多,但课堂师生冲突主要是以教师为代表的成人文化与学生为代表的青少年亚文化之间的冲突无法协调所。

(一)教师方面

在课堂上,导致师生冲突行为的发生主要是学生的违纪、违规问题,表面看是学生的问题,实际上与教师的某些行为有关。导致师生冲突的教师方面的原因主要有:

1、教师教学行为

(1)教师误解学生

有些教师把学生看做知识的容器,课堂上所有活动都是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畅通无阻,学生的学习任务就是按照教师的意旨恰到好处地配合教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学生又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他们有的对压制表现出不满,教师就会认为学生故意破坏课堂,这样师生冲突也就不可避免。 (2)教师语言失控

有些教师的急于求成思想严重,盲目冒进,结果却欲速则不达,没有重视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和学生的口头言语的互动过程中, “ 对于学业成功者, 教师倾向于采取民主的、肯定的、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言语表达, 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要求高, 在言语互动时间进程中表现出极大的耐性。对于学业失败者, 教师倾向于专制的、否定的和控制的言语表达,在言语互动的进程中, 教师较少给学生思考与充分表达的机会”[3] 许多教师在上课中常常担心纪律问题,管理对于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行为轻者训斥、恐吓,重者讽刺、挖苦, 使课堂里责备声不断。这样一来, 实际上把学生看成了威胁教学的力量,教师言语的“出格”,导致师生情绪对立,这样就容易发生师生冲突。 (3)教师惩罚学生

有些教师师道尊严的观念严重,过分地强调教师权威,学生如果稍有不从,就会认为和自己过不去,就会体罚学生。虽然教师权威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但它不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压制和控制之上,而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学生的自愿服从的基础之上。

2、教师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

教师缺乏教学法的灵活性往往是引发师生冲突的原因之一。部分教师对自己要求不高,没有把更多的经历投入到教学教研中去,从而导致业务不精,上课内容枯燥无味,教学方法呆板。实际上,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许多问题并不是真正的课堂行为问题,有些教师由于缺乏课堂管理经验,常常担心纪律问题,因而采取生硬的措施控制学生,维护课堂纪律,这样也容易导致师生情绪对立。

3、教师评价学生的标准存在片面性

教师的期望值过高,教师往往期望学生能够达到某种目标,但是学生往往达不到这种要求。教师就会对学生提出批评。教师在批评的过程中,往往一吐为快,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多元化存在、个体差异性以及他们丰富的内心体验。学生认为自己的尊严、地位等可能受到损伤,就会和教师发生冲突。

如果教师对那些成绩好、听话的学生给予高的评价,而对那些学习成绩不出众,但其他方面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给予负面评价;对自己喜欢的学生就特殊照顾,对不喜欢的学生就置之不理,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怨恨,即使是一点小事,也就容易导致师生冲突的发生。 4.教师能力

教师能力包括智能和非智能因素两方面,前者如知识系统、教学能力、组织能力等,后者如监控能力、应激能力、情感交流能力等。教师智能因素的欠缺会引起学生对其价值功能的质疑和挑衅,教师知识权威的威慑力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和组织能力的凌乱也同样会引起学生的怀疑和排斥;而教师对班级问题的监控不力或手足无措使部分学生更加肆无忌惮的捣乱,引起课堂的混乱,爆发师生冲突。同样,教师在职业与生存造成压力时的沮丧与无助,往往引起情绪激昂,一遇到课堂的突发事件时无法适应,会使他们对待学生的方式显得更加非理智性、情绪性。

(二)学生方面

1、学生个性特征发展的差异性

在现行班级授课下,每个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兴趣的选择、目标的追求各不相同。但在实际上,教师还是采用的是整体性的教育,来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这时教师总是希望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去做,包括认真听讲、正确回答课堂提问。但由于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行为的过分张扬,有时就不服教师的管束,就会引起师生冲突。

2、学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需要在心理学上指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失或不平衡状态,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有机体就会通过各种行为达到心理平衡。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教师往往在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进度安排上考虑班级的平均水平,有些“学困生”无法掌握教师所讲的知识,无法满足自己对学习的需求,就会去干扰其他学生。 有些“学困生”的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他们不管答案的正确与否,不加思考就回答了,或者在课堂上扮鬼脸、发怪声、骚扰同学等,导致课堂纪律涣散,“易于冲动的孩子更容易引发令人头痛的课堂纪律”[4]这些学生会因为这些行为“引人注目”或“逗人一笑”而获得一种在学习中得不到的情绪体验。

3、学生行为的偏差和品行障碍

行为偏差和品行障碍是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有些品行障碍的学生往往做出违反和年龄相应的社会道德和纪律,妨碍别人的正常学习。这些学生渴望成功,但由于其个人原因,往往得不到期望的表扬的时候,会产生挫折、焦虑,从而使他们对学习丧失信心,并直接转换为课堂问题行为,通过捣乱、欺骗、懒散来缓解内心的压力和获得教师的关注,如果教师关注的方式方法不符合他们内心的期望,就会引发师生冲突。

(三)社会方面

1、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教师所传授的文化是按照预定的教育目的选出来的,是一种理想的文化,而学生与教师有不同的选择吸收文化的特点。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经验等受社会的影响,难以达成共识,从而产生对立和冲突。

2、家庭结构的变化对学生的影响大。单亲家庭、家庭暴力、独生子女、再婚家庭数量的增加,造成学生出现了一些如任性、自命不凡、骄横的问题行为。这些行为一旦在课堂上出现,教师就会出于职责去加以规范,师生之间的交往就易发生冲突。

3、学校的一些针对师生的管理制度和自然形成的心理氛围和师生冲突的产生有关系。严格的师生管理制度,对班级管理失误的教师进行处罚,对学生进行退学,而学生又将教师视为学校的代言人与制度的执行者,将矛头指向教师,导致师生冲突。

4、尊师重教氛围的淡薄。在现实中,社会对师生关系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上存在对教师职业理解的片面性,一些家长对教师有消极的、讥讽的、轻蔑的态度,这种态度影响学生无法对教师产生肯定的情感。

(四)课堂的软件因素

课堂的软件环境则是指与课堂学习有关的软件因素 ,包括课堂学习气氛、班风、校风等。学校的校风不正、班级的学风不佳,以及某一科目的课堂学习气氛不浓厚,都会引发诸多形式的课堂突发事件。而这类课堂的软件因素是在学校、班级的学风建设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长期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状态,也是引发课堂突发事件的诸多因素中最难以改变的。

三、对师生冲突的反思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冲突就是矛盾,矛盾则是一种对立的统一。因此,师生冲突具有二重性,它具有正面的、积极的作用,也具有负面的、消极的作用。

(一)师生冲突的正面功能

一、冲突可以让教师和学校行政管理者及时发现到自己工作中以及学校规章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然后反思这些问题,从而有利于学校和教师向学生提出合理的教育要求和角色期待,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

二、师生冲突也让学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学生是一个未成熟的个体,需要社会化,学生的社会化主要通过对社会规范的习得和内化来实现。学生正是在与老师的冲突中意识到了社会规范和规则的存在,懂得了遵守它们的重要性以及价值意义,从而真正接受了它们,并且内化了它们,最终向人的社会化迈进了一步。

三、师生冲突有利于师生双方的共同成长以及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因为冲突使师生双方把内心的压抑和不满释放出来,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同时可以促使双方自我反思,教师可以对自己以往的教育手段进行再认识,从而努力提高教育的水平;学生则可以对自己的行为、态度作一个反省,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师生双方可能以此为契机完善自己,共同成长。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我国教育目标明确规定要培养具有独立个性、全面发展的劳动者。人本主义教育家马斯诺认为:对学生或孩子独裁、专制、过度保护等都是危险的。他们会使孩子失去发展个性的能力。他主张进行教学时,必须让学生亲自体验,在体验中发现自我,在体验中学会容忍和宽容别人,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5]因此,过度控制、压抑学生是不能形成其独立个性的,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分歧和对立的存在,即冲突的存在。因为学生在冲突中,可以增强主体意识、独立意识,从而有利于学生独立个性的形成。

(二)师生冲突的负面影响

第一、如果师生冲突没有得到及时的正确引导和解决,冲突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即冲突次数越来越多、程度越来越深,这样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将无从谈起。 第

二、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冲突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在冲突中形成的敌对情绪破坏力很大,轻者表现为学生将敌对情绪转移到学业中,荒废学业,不思进取,更严重的是对自我的遗弃。教师则把不满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对学生态度冷漠,不管不问,最终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身心的正常发展,也不利于教师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合格的教师角色的实现。

第三,师生冲突发生到一定程度会引发一系列的法律和社会问题,影响学校和教师的声誉和形象,也会导致学生、家长、社会对教师、学校产生信任危机等等。 第

四、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冲突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冲突一旦发生教师必定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处理,这样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秩序就被打乱,从而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甚至整个课堂教学将会陷入难以控制的混乱之中。

第五、引发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冲突是属于课堂中的事情,但是如果不能恰当处理,可能会因为教师的失误而造成学生的伤害,这将会受到行政处理,甚至刑事法律制裁。这对教师和学生都将造成终生的遗憾。

四、师生冲突的应对策略

虽然师生冲突的意义是双重的,其正向功能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实际中,师生冲突往往被看成是病态的,非正常的现象,它的“负面影响” 和“负向功能”往往大于其正面功能,因此。需要对师生冲突进行合理的审视,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避免师生冲突的发生或者发生了的师生冲突要向其正面功能转换。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权威观念。教师权威包括人格权威和制度性权威。人格权威是建立在专业知识、知识面和阅历的基础上;制度性权威是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角色,由教育制度所赋予的合法地位,这是教师职业所固有的,如教师奖赏或惩罚学生的权力。[6]作为教师,如果仅靠制度性权威,而不注重个人的素质提高,那么这种权威就很难为学生所认可。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真正树立个人威望,增强自身吸引力,

2、教师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要采取一定的策略。例如一些课堂突发事件微不足道,不足以影响课堂教学,教师放一放就可以过去,教师就不要去管理;一些课堂突发事件,教师一时无法掌握足够多的资料,或者了解的信息不够全面,教师就不要急于做出处理,待冷静下来,重新分析问题,然后做出恰如其分的处理。这样也可减少课堂师生冲突。

3、教师要尊重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不对他们进行讽刺、挖苦;教师要抽出时间来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建议。很多时候学生的课堂过错行为是由于其年龄和生理方面的客观因素所导致的,所以教师要宽容学生的失败和偶尔的过错行为。

4、教师要树立教育法制观念,依法执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权利,要保证自己在课堂中的行为不侵犯教育法所赋予给学生的权利,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把自己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行为、方式限定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不要以自己的非理智行为来对待学生的违纪行为。

5、教师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促成学生良好的纪律行为,培养他们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只有各学科教师互相配合,长期坚持,才能让学生养成在教学活动中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才能让学生加强对自己的管理和控制,规范自己的不良行为。

6、争取学校的支持,学校对于控制师生冲突也有一定的责任。学校要改革一些不合理的制度,要给教师和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例如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师生的沟通,增强师生的相互理解和情感的疏通。

7、学校要主动承担心理干预的责任。经常发生冲突的学生心理都存在着一定的困惑,学校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宣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学校要想方设法化解学生的心理矛盾,以免心理矛盾和冲突激化。

------------------ [1] 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2] 田国秀:《师生冲突的概念界定与分类探究》,载《教师教育研究》,2003,11 [3] 沈贵鹏, 戴斌荣, 宋素珍初中课堂口头言语互动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4,1 [4] F·戴维著,李彦译《课堂管理技巧》,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转引自:王后雄:《课堂中师生冲突心理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载《教育科学》,2008,2 [5] 王铁军:《现代教育思潮》,载〈龙岩师专学报〉,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转引自:张金芳,刘秀英《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冲突刍议》,2004,4 [6] 左金娣:《教师应对课堂师生冲突的策略探析》,载《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4

第三篇:构建高效课堂中和谐的师生关系

庙滩镇中心学校付元林

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要条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应该互相增重、互相理解。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要想提高课堂效率,良好的师生关系怎么构建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宽松的自主学习的氛围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从教师的角度上看,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另一方面对学生要尊重、充满关心和期待,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和睦相处,使学生在课堂中敢于说话,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独到见解。尽量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关注的,感到 “ 老师在期待着我 ” 、 “ 我能行 ”…… 。从学生的角度上看,课堂上同学的嘲笑是学生最害怕的,所以他们往往用沉默来保护自己,或是对教师的提问不予回答,或是遇到学习问题畏手畏足,也就谈不上积极主动地学习了。因此,教师要注意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下,学生就会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其自主性和创造性就会充分发挥出来。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应建构起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注重能力和方法培养为目标的现代教学模式。

二、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要做到哪些呢?

转换角色

高效课堂中的师生关系,较之传统课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传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相对固定的,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既是老师也是学生,高效课堂中的学生,则既是学生也是老师。他们的角色可以根据需要不断转换,从“师教生”到“生教生”,再到“生教师”,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传统课堂中,教师抱着学生走,或者牵着学生走;高效课堂中,教师激发学生自己走,或者相互搀扶着一起走。

2.学生是主人

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整体

效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的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让学生对子之间、组与组之间、学生之间相互提问题,相互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完全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感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去体味学习带来的乐趣,最终让这种主动的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

3.教师是引导者.鼓励者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们大胆提问。能够提出问题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这证明他有认真思考过。所以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的过程,让学生从问中学,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观点,更要敢于质疑,要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总结,并且有意识的让学生总结。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多的让给学生。在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后,要及时予以鼓励、肯定;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问题,应该及时指出,耐心帮助;实行多鼓励,少批评,多引导,少代办。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4.师生是共同合作者

师生要共同合作,坚持快乐学习进步的原则。当今社会不断进步,科技日益千里,每一个科技成果并不是一个人的成果,而是一群人努力的结果。个人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大家一起合作才能够完成。然而,在独生子女比例占大多数的今天,学生们大多缺乏合作意识,缺乏与他人相处和交往基本能力。高效课堂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就是途径之一。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导学案提供的问题开展研讨交流,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后进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课堂上适时恰当的选择时机,让学生们小组交流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人人参与,人人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形成了良好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5.、师生是生活实际的参与者

教学要贴近生活,源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可以从他们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探索知识。但凡熟悉的事

物总让人感到亲切,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更易引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探索新知。例如:以数学为例,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就可以结合大量生活上出现的平行四边形图案,要同学们举出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的身边。还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整理数学知识,让学生主动地将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与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发掘身边的数学,数学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能真切地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进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们了解数学的用处,懂得数学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的认识世界。

三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我在教学中发现,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如我发现有的学生在做导学案时,小组讨论不积极,别人展示他无所事事。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或是抄袭作业。如;我班有个学生平时作业拖拖拉拉,导学案不完成,组长检查时他说做齐忘记带,其实他根本没做。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让程度较差的学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同时,我尽量给他们上黑板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还有,课堂作业堂堂清,我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拖拉的机会;再者,还不能让他们有抄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真情地亲近学生,深入的了解学生,平等而理解地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高效教育。

总之,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钻研,去探索。我们只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满怀热情地鼓励和肯定学生,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并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品尝到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才能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四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作者:陈如平 论文 2004-3-3

当前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大致有以下七种情形。

1、教师塑学生。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教师好像雕塑师,学生就好比

被雕塑的物体,教师按其意向的理想来塑学生。

2、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在这种情形中,教师将自己所

拥有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3、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教师好像一位标准

动作的示范者,学生则在一旁模仿和学习教师的一举一动。

4、教师设计,学生活动。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

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而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不断培养独立学习的技能。

5、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与学的活动。此时,教与学的活动已融

为一体,无法明确划分。这种情形的师生关系,主要是强调师生对教学

活动的共同参与。

6、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这种情形中,教师以评价者的身

份出现。他希望通过进行经常性的检查、考核和评比,激励学生不断进

步。

7、教师仲裁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经常遇

到许多真伪、善恶共存的现象,然而,又不得不共同面对这些现象。在 这种情形下,学生需要教师作出正确的判断,裁决什么是合理的,什么

是道德的,什么是科学的。

以上七种情形反映了人们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不同理解和解释。

在前三种情形中,教师高高在上,其权威性显而易见,教学只限于教师

教、学生学的单向活动。人类早期的活动倾向于这种情形。至于4、5

两种情形所强调的是师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显

现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这种观点与近代教育学家们的看法相同。而

第6种,则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必须

对评价的意义与真谛有所了解;否则,滥用与误用评价技术,必然会对

学生造成莫大伤害。至于最后一种,因为常常牵涉到价值的层面,所以,

教师究竟是采用灌输的方式还是引导的方式,应从其最后效果加以慎重

思考。

以上七种教学情形的师生关系,虽然都有各种适用的情境,但大多

数教育专家还是希望都是能尽量采取双向的教学方式,主张通过精心设

计各项教学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教师有效的价值引导以及适

宜地运用各种教学评价方式等,帮助学生学习与成长。然而,如果对现

在的课堂教学加以审视,就很容易发现,这种理想似乎与事实相去甚远。

虽然专家们强调,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但事实上 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权依旧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之所以无法依照理想

的方式教学,可以从社会观念和教师两个方面来粗略地加以分析。

就社会观念而言,在我国即便是在现今社会,“万般皆下品,唯有

读书高”的传统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文凭和学位已经成为一种评判人的

标记。在这种观念支配下,父母把子女送进学校,总希望教师能尽一切

努力,不择手段地来使学生获得好成绩、考取好学校。所以,在一般家

长的观念中,升学率高的学校就是好学校,能带出升学率高的班级的教

师就是好教师。而教师在这种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念的角色期望影响下,

原本应当由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不得已变为教师演示而学生模仿

的单向教学活动。

就教师而言,每位教师在接受正规的师范教育之后,都知道启发式

教学方法比填鸭式教学方法好,价值的引导又较价值的灌输为优;但不

可否认的是,填鸭与灌输的教学方式比启发与引导的教学方式节省时间,

并且在短期之内容易奏效。而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是学生、家长与校

长心目中的“明星教师”,因此启发与引导的教学策略则似乎只能成为

一种理想。

教学改革是与改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密不可分的。教学改革如

果要获得成功,除了教师应坚持教育理想、遵循教育规律之外,还应考 虑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念等深层次原因。可以这么说,只有逐渐摒弃文凭

至上、以升学率来衡量学校与教师的不正确观念,教学改革才有真正成

功的可能。

(《浙江教育》1996.12 陈如平 /文)(《国内外教育文摘》1997.1

第五篇:建立良好课堂氛围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课堂氛围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英语课程标准》认为,“学生只有对自己、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为什么新课程标准如此关注教学氛围呢?因为本次课程改革的宗旨就是为。了人的发展。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宽松、民主、和谐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氛围,这也是学生成长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做到:

一、营造和谐氛围,沟通师生情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会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才会敏捷;而在压抑的时候,神经细胞就处于昏眠状态,思维就会受到抑制。由此可见,我们的学生只有在轻松的环境下,才能加快思维进程,所学知识才能加以巩固并快速转化为能力。华裔教育博士黄进愈进一步指出:“能力要创新,需要鼓励,需要生长的环境。”因而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使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重点条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以不同的标准来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允许不的同意见存在,让学生不带任何压力地去主动参与学习;为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提供广阔而自由的空间,营造有利于积极发展的良好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种宽松而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才会兴盎然,思维活跃、趣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们才能感受到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自我表现的愉悦和获取成功的享受,于此同时,学生的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也都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人认知和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在充分考虑到认识因素的同时,还要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融洽、和谐,充满爱意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享受,则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也就会更加浓厚。再说,情感本身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在特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之产生共同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绪。作为受学生尊敬的老师,在这方面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所以,教师要用尊重、平等、爱护等人类最高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

上一篇:考研过程心得范文下一篇:口译方法技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