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一起动手,让课堂充满活力

2022-09-29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具有魅力的重要场所, 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 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和学校教育的成败。化学新课程要求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 积极探索化学变化的奥秘, 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 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在这种理念下的理想课堂应该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让学生动脑动手, 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有机整合。

创设这种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气氛, 充分体现课堂的生活性、生命性和发展性, 化学课堂教学要充分展现实验的魅力、教师个人的魅力、生活的魅力、时尚的魅力。

1 动手实验, 培养兴趣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最精彩部分, 也是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手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基础学科, 多彩万变的化学实验, 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利条件。如果仅仅按照现行教科书和教参中所安排的验证性实验, 会使学生心目中的化学失去主动探究的价值, 使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 在课堂上首先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 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或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加以改进与创新, 并动手实验, 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这就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式学习。他们在成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愉悦情绪下, 潜力会得到充分发挥, 思维会更加活跃。课堂也一定会更加充满活力。如果坚持不断地加以训练, 就十分有益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在学习第一章时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探究铜丝、镁条的性质、铜绿的性质, 学生的热情非常高涨, 特别是当他们动手燃烧的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时, 学生也发出了由衷地惊叹。另外, 对于一些药品容易得到的、观察需要时间较长的实验可以布置学生做家庭小实验, 几天或几周后在课堂上交流, 让其他学生评价。如鸡蛋放入白醋中现象的观察, 铁钉生锈条件的探究等。由于有了实际的操作和思考, 在交流的过程中, 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 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终身受益的交流和表达能力。而教师对学生实验中的异常现象不回避, 而是在最后因势利导进行分析并做出科学的解释。

化学教学应充分利用和发挥化学实验的优势, 使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相辅相成, 和谐统一;使课堂充满活力, 学生充满生机, 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2 关注生活, 感受化学魅力

学生是需要有榜样的, 生活在一个没有榜样的世界里的人是很难有精神的。学生的成长需要一个个英雄的丰碑去影响他们, 需要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去征服他们。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展现生活中化学的魅力, 引导学生关心社会, 关心科学家探究的过程, 激发他们形成多元的价值观, 培养他们的激情, 使课堂充满活力。现实的物质世界中, 有丰富的材料创设学习情景:可以看到的有帮助人类战胜疾病的新药, 为各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提供动力的石油产品, 美化我们生活的洗涤剂、化妆品、化纤衣料和各种建筑材料, 解决人类粮食危机的化肥……教师可联系客观实际, 用强烈、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爆发思维火花, 鼓励学生思考化学在治理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如怎样控制工业污染, 怎样减少或消除汽车排放的有害气体, 怎样开发新的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含量, 讲碳酸钙的性质时, 将学生引入石钟乳、石笋的形成过程, 讲稀有气体时, 联系街道上色彩绚丽多彩的霓虹灯, 讲到硝酸钾、硫磺、木炭, 则可以把学生带入到节日的气氛里, 想想那五彩缤纷的焰火, 其成分是什么?它的成分与四大发明联系在一起, 曾经书写过我们民族骄傲的历史……课堂中利用这些自然的、社会的、生活的实际, 把学生领进化学的世界中, 掀起无穷的遐想和追求, 鼓励他们用智慧的行动保护我们的家园, 使课堂教学的活力成为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动力。

3 教师个人魅力, 增添课堂色彩

使化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充分展现教师个人的魅力是不可缺少的。教师个人的魅力不是天生的, 它是靠后天的学习和修炼而获得, 而教师的个人魅力更需要多方面的学习。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 衣饰无声地反映了他的文化底蕴, 教师们的着装打扮要求稳重大方而不古板, 符合时尚而不失典雅 (尤其是对女教师) 。教师应该懂得一些美学的基本原理, 化妆的基本技巧, 色彩的搭配等, 当然, 还可以依据自己的性格穿出不同的个性。然而仪表的魅力只是浅层次的, 能够让人耳目一新, 长久的魅力还是来自内心。

要想长久赢得学生的注意, 让课堂充满活力, 大部分的成功要靠思想与内心的交流。

马斯洛认为, 平等和交往是人综合需要的体现, 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教学中师生间的交流应该建立在人格独立且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因此, 教师要以平等心和平等身份对待学生, 让学生抛弃戒备心理, 产生接近教师和积极参与、开展探索的欲望。教师的人格、语言、以及学识, 基本上在大学里已经定型, 唯独课堂教学的这种驾驭能力需要在工作实践中慢慢锻炼, 成熟。所以教师上讲台后, 关键是要把学校里、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 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学生、自己性格, 适合现有教材的一套教学模式。

另外要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教师的语言和板书, 教师能否掌握语言艺术, 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语言规范准确能使学生得到严格的训练, 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反之, 讲课模棱两可, 实验结论似是而非, 将使知识的本来面目全非。因此教学语言应字斟句酌, 完全符合学科知识, 不允许有半点疏漏。此外教师语言还要求既精练、丰富、生动活泼, 又有幽默感, 自己感觉流畅, 学生们听得有味, 同时还要速度适中, 这样可以增添课堂活跃气氛, 减少疲劳, 激发兴趣。板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 不能因为多媒体运用就忽视板书或取消板书。好的板书能够帮助教师表达讲课的程序和内容, 使知识系统化, 条理化, 能够体现出讲课的重点, 难点和关键,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板书还能弥补教师讲授的不足, 起着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激发课堂活力的作用;好的板书便于学生记笔记, 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后复习, 理解和巩固知识。因此板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一定要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精心设计出最合理的板书, 这是教师最基本能力的表现。

一位教师的成熟必定要经历模仿性教学, 独立性教学, 创造性教学等几个过程, 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此时教师的个人魅力才得以逐渐形成, 而这种魅力是“天长地久的”的。

4 现代教育手段, 优化课堂教学

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 在吸收传统教学优势的同时, 教师应当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充分展示时代的特色, 把化学向网络世界延伸。

现代教育传播媒体逼真、系统地呈示各种动态事物, 向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事物形象, 给学生创设优化的学习环境, 使教学更具趣味性。同时多媒体提供的活动图像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因素的限制, 缩短时间, 提高效率, 使学生所学知识记忆长久。特别是能显示其他手段难以表达的微观世界, 或是真实的实验需要较大的消费或是有较大的危险性的模拟实验。如阐述化学变化的本质可用Flash动画演绎“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氧原子和氢原子重新组合构成氧分子和氢分子”, 以此来清晰说明“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 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网上信息资源的迅速增加, 教师还可以尝试基于因特网资源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提出待学习的问题或探索主题, 学生借助因特网等多种媒体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即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检索工具和搜索引擎, 获得相关信息, 然后加以分析、提炼、加工、综合, 得出自己的结论, 再经过讨论, 最后通过相关的工具如E-mail, BBS等把自己的结果加以发布或者制成P P T在班级中交流、评价。对于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充分展示自己的、小组的才华的时刻, 整个过程有利于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力。这样的教学, 必然是充满活力的。

摘要:化学新课程要求下的理想课堂是师生一起动手, 让课堂充满活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的魅力, 发挥教师自身的引力, 生活中化学的魅力和网络等媒体的优势。该文获2005年国家“十五”课题江苏省分课题学术论文评审活动三等奖。

关键词:课堂教学,活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2]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探索[M].北京:课程·教材·教法, 2005 (9) :23-24.

上一篇:充分运用“就业协议”规避员工入职风险下一篇:论桥梁维修加固补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