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英语教学法

2024-05-05

西方英语教学法(精选十篇)

西方英语教学法 篇1

一、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主要是克服了传统的哑巴式的英语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英语的口语练习, 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英语, 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中, 学生不断地通过情景模拟、语言交流加强学生对英语的掌握和实际应用。

1.实物教学。

在交际教学法中, 我们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采用实物教学的方法, 在课堂中, 老师对于书本的抽象概念的描述, 学生的印象肯定没有见到实物的印象深刻, 在教学中, 我们的老师结合书本的实际, 采用一定的实物, 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 如:在学习水果的相关内容的时候, 买不同种类的水果, 苹果、香蕉、西瓜等一些实物, 学生就可以加深记忆。

2.小组对话。

在交际教学中间, 还经常采用的是小组对话的方式, 在对话的课文中间, 老师让学生分成小组, 然后进行对话, 这样的方法也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 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语言的应用能力。

3.角色扮演。

在众多的人物角色中, 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 在角色的扮演中, 不断地去寻找对于英语的理解和不同人物的英语应用场景, 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情感教学法

情感教学法着重促进学生个性主动、和谐发展, 开发每一个学生的身心潜能、深化学校素质教育、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1.激发学生兴趣。

情感教学法中, 对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 只有学生的兴趣提高了, 学生才能深入到英语的学习中来, 对于学生兴趣的激发, 老师可以采用课堂游戏等方式, 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发现学习英语的乐趣, 把枯燥的学习氛围变成活跃的课堂。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学习中, 学生有了自信就可以很好地进行英语的学习。在培养学生的自信过程中, 要更多地注重对学生的鼓励, 学生做错的时候, 不要批评他们, 而是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争取在下次做得更好, 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 培养他们的自信, 让他们在更难的知识的学习中更加有自信, 相信自己能学好。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英语的学习中, 我们不仅要进行英语的教学, 还要使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受到启发, 为了均衡学生的学习, 我们可以采用分组比赛的方式, 每组的人员都是优、中、差学生的搭配, 对于比赛给予一定的奖励,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不断合作, 相互帮助, 让差生在优生的帮助下不断进步。

三、愉快教学法

愉快教学法, 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带着愉悦、探索的心理来学习英语, 而不是将英语看成是一种负担、一种技能, 在愉快的学习中掌握英语。很多的学生对于单纯的被动式英语学习不感兴趣, 在学习中感受到的是沉重的压力, 这时候老师可以将课堂的知识点穿插在故事里面, 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要点, 这种愉快的学习, 可能比传统的压迫式的教学收到的效果更好。

四、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从西方传入进来的, 并且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认可, 任务型教学法是以任务组织教学, 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交流、参与、互动, 充分地调动自己的积极性, 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及学习能力。

1.构建交流课堂。

在课堂中, 老师要改变传统的严守课堂纪律的观点, 在老师的讲课中, 如果学生发现了老师讲课中的错误, 就要及时提出, 让老师及时改正, 不至于让学生都被误导。在老师的讲授中, 如果老师讲解的内容有不懂的, 就要马上提出, 让老师进行课堂答疑, 当即解决学生的问题,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存在疑问, 不将疑问带到课堂之外。

2.及时、准确地评价学生。

任务教学法是让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 让学生在竞争中不断进步。由于学生因为接受能力的差异和学习基础的影响, 不可能都取得优秀的成绩, 老师要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 及时、准确地对学生作出评价, 让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中明白自己的位置, 不至于在竞争中产生麻木、茫然的感觉。

任务教学法会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 对学生进行培养, 对于比较调皮的肯定也是胆子大、最具创造性的, 可以在学习中担任组长, 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让小组打破成规, 进行创新。

在引进西方的英语教学法中, 我们也和传统的教学不断地比较, 总结出西方教学的优点, 将西方的教学和本地实际相结合, 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不断取得优异的成绩。

摘要:现在的初中英语教学中, 由于采用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 导致了英语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许多错误, 现在我们逐渐推荐西方的教学方法, 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不断地应用, 以期改变原来教学中的失误。本文主要是就西方英语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英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西方英语教学法,初中英语教学,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1]夏红.科学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海外英语.2011. (1)

[2]池方浩、池哲萍.教育课题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英语报刊阅读与中西方文化教学 篇2

一、英语报刊阅读的特点

阅读英语报刊文章是英语专业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了解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但单纯阅读是不够的,因为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巩固、增加词汇量,提高英语水平,而且要介绍大众传媒和英语新闻学的基本知识、国际上的重大事件和国际关系问题及最新科技发展情况等。该课程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课程,有着显著的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点。

所谓“新”,指表达新事物、新概念的英语新词大多是首先出现在英语报刊中的。如midriff-baring shirt(露脐装),pay-per-call(声讯电话)等。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拓宽了当代英语的涵盖范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英语报刊是我们研究、学习当代英语最直接、最简洁的途径之一。

所谓“快”,指某一新事物或新概念的英文表达能够很快地在我们周围出现,如boomerang children(啃老族),wardrobe malfunction(走光),mobile phone combination offer(手机套餐)等的英语标表达都是先见于英语报端的。这一特点无疑有助于英语学习者紧紧跟上现代英语的发展步伐。

二、寓文化教学于英语报刊阅读的课堂教学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与时事紧密联系的文章,其中包括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文章去正确引导学生,扩大他们学习的领域,而不仅仅是将所学内容局限于一些与时事相隔甚远的通用教材。逃避和禁止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通过文化教学的方式引导他们进行“去伪存真”的阅读。

1.不同的中西方媒体视角

各国的报刊都被看作是政府的“喉舌”,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或整个社会的缩影。西方国家和我国在各种体制、意识形态及文化价值观等存在着众多差异,因此中西方媒体在对华报道的内容上常常会采取不同的视角。

大学英语教学与西方文化教育 篇3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语言 西方文化教育 重要性 方法

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各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深深地蕴藏在语言中,制约着语言行为的发生。文化差异是影响用目的语言进行有效交流的重要因素。语言教学不仅包括语言知识的教学,而且包括文化知识的教学。只掌握语言符号系统而不学习其底蕴文化,就会造成说着一口流利英语,犯下严重语用错误的现象。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必须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目的语的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

2.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跨文化交际已成为英语教学热门的话题,也成为许多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总的来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方面的问题。其表现是:多数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仍然没有把文化作为语言教学的一部分,没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就绝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共同的弱点是对英美文化中的一些非语言形式的文化背景、社会准则了解不够,进而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差。也就是重视了语言形式的学习而忽视了语言在实际场合的运用,忽视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结果,在与外国人的交流中常常出现障碍,甚至产生误会。在做题时,一些涉及文化问题的题目差错率也很高。例如:

问题:

W: John, do you want to go swimming with me today?

M: Sure. But I can’t leave now. I have an appointment with my professor at three o’clock.

Q: Why can’t John go swimming now?

A) He must meet his teacher.

B) He must attend a class.

C) He must go out with his girlfriend.

D) He must stay at school to finish his

homework.

此题有近半数的学生答错,障碍之一是没有理解have an appointment with my professor的确切意思,多数学生不知道,选项A)所表示的与自己的导师约定时间进行讨论或要求解答问题在西方大学里是种惯常的做法。还有极少数的学生会以为约会的对象只能是女友,因此选了C)。由此可见,语言文化和背景知识对于正确理解是多么重要。

3.与时俱进加强文化教育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涉外交流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参加涉外工作的几率也会随之增加。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应具有跨文化交流的知识和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育成为时代的要求。将近几年来的四级考试试题进行统计与分析后,发现其中涉及某种社会文化内容的篇幅已占到考卷内容的37.5%(王英鹏,1999)。1998年12月通过的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将“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本专业的信息”,提高为“用英语交流信息”增加了提高文化素养的任务。这些都充分说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

4.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

4.1中西文化对比

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学生母语和目的语语言结构与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产生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文化敏感性。例如,《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第五单元“A Miserable, Merry Christmas”,在讲解课文之前,可以先简要介绍一下西方国家欢度圣诞节的一些习俗:圣诞老人,圣诞礼物,圣诞歌曲,圣诞晚宴等,然后可以让学生把西方的圣诞节与中国的春节进行对比,从而对西方的重大节日―—圣诞节有个较深的理解。

4.2融合

现行的各种大学英语的教材中课文大多选自原文材料,其中许多语言与文化相互融合,构成一个有机体,所以课文既可用来学习英语语言,又可作为介绍英美文化的素材使用。例如,通过课文“Big Bucks the Easy Way”可介绍美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观,他们的家庭关系及父母对子女自立性格的培养等文化观念,这些对我国大学生也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4.3典故引入

大多数人在说话和写作时都引用历史、传说、文学或宗教中的人物或事件,这些人物或事件就是典故。英语典故大多来自莎士比亚的作品和基督教的《圣经》。在《大学英语》中,就有许多课文引用了文学和《圣经》中的典故。这些典故许多学生并不熟悉,这就需要教师对此仔细讲解。如《大学英语·精读》第三册第三单元“Why I Teach”一文中出现了这样一句: “Being a teacher is being present at the creation, when the clay begins in breathe.” 根据《圣经》记载,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并将生命之气吹在他的鼻子里,使之成了有灵气的人。很明显,作者在这里恰到好处的运用了《圣经》典故,把教师比喻为创造生命的上帝,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经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们才真正明白文章的涵义。

4.4课后补充

英语课堂教学毕竟有限,尤其是大学英语,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辅助进行文化教学,组织学生观看英文原版录像、电影。录像和电影提供的语境多,可观察姿态、表情、动作等辅助语言手段;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与文化现象有关的书籍、报纸和杂志,留心积累有关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还可主动与外籍教师和留学生接触交谈;举办专题讲座;开设“英语角”;收听VOA和BBC英语广播等。这样就可逐渐深入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学、教育、艺术、哲学、政治、科技、风俗习惯等等各方面的文化知识。

把文化引入大学英语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一定要有一个度。因为大学英語毕竟是一门语言课,而并非文化课。仍需要使用语言课的教学方法,即首要问题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此基础上渗透一些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不是我们要移植别国文化,更不能喧宾夺主。另外要根据教学实际,因为这毕竟是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基于这一实际情况,在讲授内容的深度上进行取舍。恰当地把握语言与文化两大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 [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田德新. 外语教学中的交际文化背景知识. 外语教学. [J]. 1999,1.

[3]胡文仲. 文化与交际.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4]王伟华. 社会文化因素与外语教学. 外语学刊. [J], 1987,2.

如何将西方文化融入英语词汇教学 篇4

本文从具体的词汇入手, 分析如何通过了解西方文化更好地掌握英语单词, 从而达到轻松、愉快地记忆英语单词的目的, 并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1 通过了解希腊罗马神话故事掌握英语词汇

众所周知, 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故事在情节和内容上大致相同, 只是有时给同一个神取的名字不同而已。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词根和词缀产生深远了影响, 英语单词中很多词的词根来源于希腊罗马神话中众神的名字, 记住这些词根对记忆英语单词很有帮助。

1.1 源于希腊神话的人名对词根的影响

1) Cupid, 希腊神话中的爱神。据说一旦被爱神丘比特的金箭射中, 就会产生爱的火花, 而银箭却会使爱火熄灭, 所以尽管胖乎乎的丘比特很可爱, 但它的出现总是搅得人人心惶惶。比如丘比特cupidity (贪心, 贪婪) 一词就是由丘比特派生出来。对爱情不能太贪婪, 否则小心小家伙的银箭。例如:The eyes of the merchant were full of cupidity.那个商人的眼里满是贪婪。爱神Eros厄洛斯是丘比特的罗马名字。所以由Eros派生出来的词也和爱有关, erotic性爱的。例如:an erotic dream有关性爱的梦;an erotic fantasy有关性爱的幻想。

2) Psyche, 灵魂、精神之神。罗马传说:传说有一位国王和王后生了三个美丽的女儿, 最小的女儿普绪卡貌美绝伦, 许多人为之倾倒, 她的美貌使爱与美之神维纳斯 (希腊神话中的阿芙罗狄忒) 非常嫉妒, 便命令她的儿子小爱神丘比特去惩罚她。但当丘比特见到普叙卡后, 自己却爱上了她并使她成为自己的妻子。由于普叙卡只是个凡人, 始终见不到丘比特的面容, 有一天, 普叙卡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 她趁夜晚丘比特睡着的时候点上油灯偷看普叙卡的面容, 才知道普叙卡原来是一个英俊的少年。但是, 丘比特发现后认为普叙卡不信任自己, 非常生气, 就离开了普叙卡。普叙卡愧恨不已, 开始四处寻找丘比特。后来经过无数劫难终于与丘比特重聚, 结为夫妇, 并成为灵魂、精神之神。所以普叙卡作为词根, 意为灵魂, 精神。同源词还有psychology n.心理学;psycho n.心理分析, 精神分析;精神病患者adj.精神病的;精神病学的;psychodrama心理剧;psychopathic.adj.精神病的;精神错乱的;n.精神变态者。

1.2 源于希腊神话的典故

1.2.1 Apple of discord——不和的金苹果

传说希腊英雄珀琉斯和海神涅柔斯的女儿西蒂斯在举行婚礼时邀请了奥林匹斯上的诸神参加婚宴, 不知是何原因, 惟独没有邀请争吵之神厄里斯。这引起女神极度不满, 于是, 她悄悄在筵席上投掷了一个金苹果, 说是送给最美的女神。天后赫拉, 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都想要这个金苹果。她们争执不下, 最后只能请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裁决。三位女神为了获得金苹果, 都各自向帕里斯许下诺言, 其中阿芙罗狄蒂许诺将把世界上最美的女人送给帕里斯。年青的帕里斯便把金苹果判给了阿佛洛狄忒。为此, 赫拉和雅典娜怀恨帕里斯, 连带也憎恨整个特洛伊人。后来阿芙罗狄蒂为了履行诺言, 帮助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王后海伦—当时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这激起了希腊人的公愤, 于是希腊各国组成联军, 远征特洛伊, 由此引发了持续十年的特洛伊战争。这场战争是由一只苹果引起的, 因此apple of discord比喻祸端, 或指挑动是非、播弄不合。

1.2.2 Achilles’heel——阿基里斯之踵

在特洛伊战争中, 有位英雄叫阿基里斯, 在出生后, 他母亲海洋女神西蒂斯握着他的脚跟在冥河里浸泡, 因此他全身除脚踵外其他地方均刀枪不入, 结果在同帕里斯作战时, 被帕里斯用毒箭射中脚跟而死, 因此Achilles’heel或Achilles’tendon用来比喻易受伤害的地方或致命弱点。

1.2.3 The 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 木马计

在特洛伊战争的第十年, 希腊联军围困特洛伊久攻不下, 于是假装撤退, 留下一具巨大的中空木马, 特洛伊守军不知是计, 把木马运进城中作为战利品。夜深人静之际, 木马腹中躲藏的希腊士兵打开城门, 特洛伊沦陷。所以后人常用The 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这一典故, 用来比喻在敌方营垒里埋下伏兵里应外合的活动。如今黑客程序借用其名, 有“一经潜入, 后患无穷”之意。

1.3 源于希腊神话的人名在心理学方面的应用

1.3.1 OEDIPUS COMPLES——伊底帕斯——恋母情结

Oedipus是希腊神话里的悲剧人物。伊底帕斯是底比斯王的儿子, 因为神谕预测这孩子将要弒父娶母, 所以出世后就被父亲丢弃, 被人送给邻国科林斯王收养, 长大之后, 他为了逃避可怕的命运, 离开了他的养父母, 结果竟在路上杀死了他所不认识的亲生父亲, 又因除妖有功, 被推为底比斯王, 娶了他所不认识的亲生母亲, 并生下两男两女。后来, 底比斯发生瘟疫, 他求神问卜, 终于真相大白, 他的母亲也就是他太太自杀了, 伊底帕斯在悔恨之余, 刺瞎了自已的眼睛, 弃国而去自我放逐。精神医学家佛洛伊德把男孩在心理发展上的恋母情结, 就叫做伊底帕斯情结。

1.3.2 ELECTRA COMPLEX——伊莉克特拉——恋父情结

Electra Complex和恋母情结类似, 这也是一段希腊神话中有名的悲剧。伊莉克特拉是希腊联军统帅亚基米伦和王后克拉得耐斯特拉的女儿。特洛伊战争结束之后, 亚基米伦班师回国, 但被王后和她的姘夫伊吉斯修斯杀害。伊莉克特拉就鼓舞她的弟弟欧莱斯提兹入宫, 杀死她的母亲和姘夫。精神医学家就把这段女儿为了报父仇杀害母亲的故事, 比喻为女孩在心理发展上的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

1.3.3 NARCISSISM——那西塞斯——自恋症

Narcissism是一个金发蓝眼的美少年, 他有个双胞胎的妹妹, 年轻时就去世了。有一天, 他坐在泉水旁, 注视着水面, 思念着过世的妹妹, 瞧见正仰头看着自己的妹妹脸孔, 当然那只是自己的水中倒影罢了。从此以后, 他天天走到泉水旁凝视着水中倒影, 悼念他的妹妹。最后, 众神觉得他很可怜, 就将他变成一株水仙花 (Narcissism) 。精神学者就把有自恋倾向的症状叫做Narcissism。

2 通过了解《圣经》掌握一些英语谚语

《圣经》是世界上被翻译的语言最多、流传最广的一部经典, 被视为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书籍。英语中大量谚语来源于圣经故事, 甚至西方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习俗, 都深受《圣经》的影响。它文字优雅, 用词简练, 寓意深刻, 今天常用的谚语、习语等有相当一部分都可溯本求源于其中。下文列举了一些源自于《圣经》的谚语, 了解其根源, 从而更好地掌握其含义。

2.1 运用《圣经》中特指的动物进行描述

1) A little bird told me.一只小鸟告诉我。

《圣经》原文:Do not curse the king, even in your thoughts;do not curse the rich, even in your bedroom;for a bird of the air may carry your voice, and a bird in flight may tell the matter.所以A little bird told me.喻指有人 (私下) 告诉我, 消息不胫而走。

2) The leopard won’t change its spots.豹子不会改变身上的斑点。

《圣经》原文:Can the Ethiopian change its skin or the leopard its spots?Then may ye also do good, that are accustomed to do evil.Therefore I will scatter them like stubble that passes away by the wind of the wilderness.所以The leopard won’t change its spots.喻指本性难改。

2.2 运用《圣经》中特指的人物进行表述

2.2.1 Adam and Eve亚当和夏娃

《圣经》原文:And the Lord God formed man of the dust of the ground, and breathed into his nostrils the breath of life;and man became a living soul.Then the rib which the Lord God had taken fromthe man.He made into a woman and brought her to the man.所以Adam and Eve喻指祖先, 人类始祖。

2.2.2 Lot’s wife罗德的妻子

《圣经》原文:When the Lord began to destroy Sodom and Gomorrah, he sent two angels to urge the good man Lot and his family to flee and warned them not to turn their head in flight.But too curious to see what was happening to her home city, his wife looked back behind him, and she became a pillar of salt. (句中Sodom和Gomorrah均是因居民罪孽深重而被上帝焚毁的古城) 所以Lot’s wife喻指过分好奇的人。

2.2.3 Moses摩西

《圣经》原文:Moses led the Jews out of Egypt.所以Moses喻指领导者, 领袖

2.3 运用《圣经》中特指的建筑物名称、地名、城市名等进行表述

2.3.1 Garden of Eden伊甸园

《圣经》原文:Then the Lord God took the man and put him in the Garden of Eden to tend and keep it.And the Lord God commanded the man, saying, “Of every tree of good and evil you may freely eat;but of the tree of the knowledge of good and evil you shall not eat, for in the day that you eat of it you shall surely die.”所以Garden of Eden喻指人间天堂, 乐园

2.3.2 Tower of Babel巴别塔

《圣经》原文:So the Lord scattered them abroad from there over the face of all the earth, and they ceased building the city.Therefore its name is called Babel, because there the Lord confused the language of the earth;and from there the Lord scattered them abroad over the face of all the earth.所以Tower of Babel喻指空想、空中楼阁

2.3.3 a land of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流奶与蜜之地

《圣经》原文:So I have come down to deliver them out of the hand of the Egyptians, and to bring them up from that land to a good and large land, to a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所以a landof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喻指富饶之地、鱼米之乡

2.4 运用特指的日常生活用品进行描述

2.4.1 Aaron’s rod亚伦的杖

《圣经》原文:”And you shall write Aaron’s name on the rod of Levi, for there shall be one rod of the head of each father’s house.”所以Aaron’s rod喻指大权在握

2.4.2 a widow’s cruse寡妇的坛子

《圣经》原文:And she said, “Your maidservant has nothing in the house, but a jar of oil.”Then he (Elisha) said, ”Go, borrow vessels from everywhere, from all your neighbors--empty vessels;do not gather just a few, then pour it into all those vessels, and set aside the full ones.”所以a widow’s cruse喻指貌似有限但取之不竭的财源

2.5《圣经》中的一些典故

2.5.1 The Salt of the Earth社会中坚;民族精华;优秀份子

在许多民族的谚语中, 盐被当作敬客的高贵礼品。所以, 吃了某人的盐 (eat sb’s salt) 意味着“在某人处做客;受到某人款待”。同客人一块用餐时, 盐罐放在餐桌中间, 客人坐在盐罐上首 (above the salt) , 离主人近, 视为贵宾;因此above the salt指在上席, 尊为上宾;普通客人往往坐在盐罐的下首 (below the salt) , 离主人远, 是末座, 因而below the salt指居下席, 屈为末座。

耶稣把他的门徒就喻作“盐”, 对他的门徒说:”Ye are the salt of the earth:but if the salt have lost his savor, wherewith shall it be salted?“在这里, salt用于转义, 表示flavor;of the earth即of the world。其中earth指人类, salt表示象往食品中加盐一样, 人类社会的精华赋予人类生活最伟大的价值, 因而the salt of the earth指“社会精华, 最优秀的人, 最高尚的人。”

2.5.2 As you sow, so shall you reap.自食其果。

这句话直译是:你种了什么, 你就会收获什么。

《圣经》原文为:Do not be deceived;God is not mocked, for you reap whatever you sow.If you sow to your own flesh, you will reap corruption from the flesh;but if you sow to the Spirit, you will reap eternal life from the Spirit.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要自欺欺人, 上帝是欺骗不得的, 你做了什么样的坏事, 将来就会遭到什么样的报应。

2.5.3 The love of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爱财乃万恶之源。

《圣经》原文为:For the love of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kinds of evil, and in their eagerness to be rich some have wandered away from the faith and pierced themselves with many pains.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贪财是万恶之源, 如果有人贪恋钱财, 那么他就被引诱离了真道, 被许多愁苦所包围穿透.

2.5.4 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区别好坏, 分清良莠

《圣经》原文为:”And before him shall be gathered all nations:and he shall separate them one from another, as a shepherd divides his sheep from the goats”《圣经》说牧羊人要分辨绵羊和山羊, ”把绵羊安置右边, 山羊在左边”。据说野山羊常混进羊群里, 引诱绵羊, 故牧养人必须把它们区分开来, 以免混淆。由于《圣经》的影响, sheep和goat在英语中的形象截然不同, 前者比喻好人, 后者比喻坏人。所以英语中有关goat的成语, 大多贬义。如:to play the goat=play the fool (瞎胡闹) ;to get sb’s goat (触动肝火) 等等。

3 总结

英语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难点, 究其原因, 主要是很多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 仅仅停留在英语语言文字的表面, 忽略了英语语言的文化内涵。死记硬背只会使得英语学习变得越来越枯燥, 从而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要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得从教学者做起, 如果老师通过词汇教学, 引入一些必要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内涵, 以使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英语词语, 从英语词汇入手, 从不同角度来透视其中蕴含的西方文化的相关信息, 力图寻找语言与文化之间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内在规律, 这样英语的教与学过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郝澎.古希腊罗马神话与西方民间传说[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2004.

[2]刘丽军.论希腊神话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8 (4) .

[3]李先诗.英语典故精选[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7.

[4]魏家海.希腊神话典故与英美文化[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 (2) .

[5]王颖.将圣经文化引入中国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D].济南:山东大学, 2008.

[6]杨佑方.英语圣经词源[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2.

西方英语教学法 篇5

摘要: 作为职业英语 ,商务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有效国际商务交际能力的人才。要想与西方进行有效交际 ,就必须要掌握西方的文化 ,深谙其修辞规范。本文借鉴 西方修辞学理论指导商务英语教学 ,把商务英语教学与国际话语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通过“ 五个转变 ” 改革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的需要,培养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国际化人才。

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对外语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拥有外语知识远远不够 ,还必须拥有相当宽广的知识面 ,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 ,才能适应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外语人才的需要 ,才能进行有效的国际交际。有效交际能力不是只学好英语就能具备的能力 ,它意味着不仅要知道语言符号本身 ,还要知道说什么、对谁说以及在各种场合怎样说才合适。交际能力涉及到说话者所应有的、用来使用和理解语言形式的社会文化知识。但是 ,长期以来人们对商务英语的认识不足 ,培养出来的人才依然是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学生的英语实战能力与市场和社会的需求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社会适应能力不强。这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空间。

一、商务英语的属性及其培养目标

1964年 , Halliday在与他人合著的 The Linguis2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中提出了 ESP的概念。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 ,即专门用途英语。根据不同研究方向 , ESP可分为商务英语 ,科技英语 ,医药英语 ,法律英语等等。Jordan(1997)对 ESP进行了细分(见下图)。[ 1 ]可见 ,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 ,是商务共同体成员在从事商务活动时所使用的英语语言变体的总称;它并不是一种特别的语言 ,而只是英语在商务语境中的运用 ,属于职业英语(EOP)。普通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习者习得一种能力 ,在走向社会后能够应付可能出现的、千变万化的交际问题。商务英语是一种专门用途英语 ,是商务共同体成员共同语言。ESP课程的培养目标就是使 ESP学习者顺利进入某一目标话语共同体 ,也可以理解成“ 要成为某一目标话语共同体成员的准备工作 ”。[ 2 ]具体地说 ,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阔的国际视野、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 ,能在跨文化的国际环境中有效使用英语从事商务、经贸、管理、金融、外事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换言之 ,就是培养在国际商务交往中“ 能使用外语应对和说服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尽可能改变对方的看法和态度的人才 ” [ 3 ],即培养具备有效国际交际能力的人才。

二、西方修辞学与言语交际

西方修辞学源远流长,定义甚多。柏拉图认为修辞是演说中讨好听众的美辞 ,即“ 良言学 ”。亚里士多德认为是“ 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出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 ”

[ 4 ]。20世纪新修辞学领袖、美国修辞学家伯克把其定义为“ 人类使用词语形成态度或者诱导他人的行为 ” [ 5 ]。无论“ 修辞学 ” 的定义发生何种变化 ,至少有一点一直不变 — — — 重点检测人们如何使用语言达到某种目的。亚氏把修辞学当作一门劝说与诱导的艺术 ,用于说服他人 ,使他人的信仰与行动服从于自己的意志。伯克的定义仍然以劝说为中心 ,是对亚氏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伯克修辞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是“ 同一性” 学说。伯克认为 ,修辞活动的本质和标志是寻求“ 同一性 ” ,人们在言语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求达到同一。言说者的话语折出他对某一事物的赞成还是反对的态度 ,如果倾听者也

随之赞成或反对 ,“ 同一性 ” 便出现了。[ 6 ]伯克认为 ,劝说并不是从说者到听者的单向过程 ,也不是直线性的过程 ,而是一种合作活动 ,在活动中说者与听者取得共同立场“ 合为一体 ”。西方修辞学以修辞为手段 ,寻找“ 最佳 ” 的劝说方法 ,目的是说服听者,彼此沟通 ,达到同一 ,是一种方法论。[ 7 ]可见 , 西方修辞学与言语交际有着不解的渊源。在美国修辞学界 ,通常把言语交际学看作是当代修辞学复兴的一个具体表现 ,甚至把它当作是当代修辞学发展的主流。现代修辞学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步伐 ,从早期的演说到言语交际 ,再到交际研究 ,已经拓展成为一个多学科的领域。[ 8 ]简言之 ,修辞学已成为一门研究语言作为有效的言语交流行为的全面性的理论。[ 9 ]

三、西方修辞学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个能用外国语言进行有效地描述从而说服和改变对方的看法和态度的人才的培养当然也离不开对 西方修辞学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因此 ,以 西方修辞学来指导商务英语教学 ,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有效能力而不是单纯注重他们的所谓语言能力 ,加强他们对西方修辞传统和当代实践的研究 ,实现“从语言到话语 ,表达到对应 ,交流到说服,解释到辩论的跨越 ” [ 10 ],对培养有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西方人文和社会科学界普遍认为修辞 /雄辩是一切话语的基础。不管是知识的构筑 ,真理的确立 ,学派的形成 ,观点的阐明和交流 ,都离不开以劝说、论辩为中心的修辞及其原理、原则、规范 ,离不开对相关修辞资源的“ 合法 ” 开发利用。由于修辞深深卷入西方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并在从政策的制定 ,体制的运行到自我意识的构筑等核心任务上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要想真正了解西方 ,不能不首先了解西方修辞。要想善于和西方打交道 ,首先必须懂得如何和西方进行“修辞接触 ”。要想真正参与“ 国际 ” 话语(包括学术话语)交流 ,也非熟练掌握西方修辞规范不可。[ 11 ]作为职业英语 ,商务英语教学要适应社会需求 ,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在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注重加强基础 ,拓宽专业 ,注重国际话语实践 ,培养学生的有效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于西方修辞的原理、原则和规范总是围绕着劝说、论辩这个中心 ,因此在教学设计范式变革上通过实行“五个转变 ”把西方修辞理论与国际话语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通过分析其修辞情境、修辞意图和修辞手段等来掌握话语的生成规律、论辩实践、劝说模式等 ,让学生自始至终“ 浸泡” 在目的语文化氛围中 ,培养其跨文化的思维能力、适应能力 ,学会与西方进行有效交际。

(一)更新教学理念 ,从注重语言能力教学向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有效交际能力转变过去 ,人们认为只要学好“发音、语法、句子和词汇 ” 就能学好英语。事实上 ,如果以达到有效交际为目的 ,比发音、语法、句子更重要的部分是:表达语言所应用的、符合英语文化和习俗的正确方式、方法和内容。但这以往被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人所忽略 ,于是培养出来的英语人才“可以操流利正确的牛津或纽约腔英语侃侃而谈 ,对英语国家上至经典作家下到流行音乐、影星球星都十分了解 ,然而一谈正事 ,一需要解决棘手的问题、尤其是一面对充满利益冲突的争议却无法使自己的跨文化交流伙伴或对手肃然起敬。”

[ 12 ]因此 ,我们必须更新教学理念 ,让学生体认多元文化 ,掌握西方修辞的话语运作模式 ,学会用外语自如应对各种局面 ,努力实现外语教学从语言到话语 ,表达到应对 ,交流到说服 ,解释到论辩的跨越。

(二)改革课程设置、拓宽教学内容 ,努力实现从 EGP交际层次向 ESP交际层次的转变培养有效交际能力必须要有较强的 文化意识及敏感性。培养 文化意识就是要在其他文化群体中能够理解其成员的行为、期待、角度和价值观。[ 13 ]因此 ,我们要改革课程设

置、贯连其他学科 ,拓宽教学内容 ,使学生能解读其他群体人的行动、语言和思维方式的假设、想法和信仰。换言之 ,就是要努力实现让学生能从 EGP(普通英语)交际层次向如:商务谈判、商务演讲答辩等 ESP(专业英语)交际层次的突破 ,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有使用专门外语进行实际交流的机会 ,做到一出校门就能与国际交流的实际“ 接轨 ”。如 ,在国际商务谈判中 ,谈判人要熟悉对方的价值观以了解其思想模式、行为模式才能正确分析、评估相互所处的环境、彼此的利益诉求等 ,进而进行有智谋的谈判 ,但又要熟悉国际惯例和所在行业知识 ,才能进行双赢的有效沟通 ,说服对方并达成贸易协议。

了解西方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篇6

【关键词】英语教育 西方文化

英语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跨文化的人文性,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学习一门外语,学生可以理解异国的文化与社会,有利于学生在将来的多元化社会中学会理解他人,学会互相尊重的同时,寻求合作与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语言又是文化的写照,不仅反映文化的形态,而且语言结构部分或全部地决定人们对世界的看法。由于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世纪的人才应该学会与来自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政策制度的国家的人们相处,学会在多元化的世界中生存与发展,英语《新课程标准》规定了英语教学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由此可见,把文化作为教学内容与目标,强调英语学习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行为规范,要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差异,在尊重他国文化的同时进一步理解本民族文化,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鉴别能力,增强爱国主义和世界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人格修养,提高文化素养。

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在中学阶段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西方文化常识有助于词汇教学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在美国“dog”是家庭成员。人们对它往往含有深厚的感情。因此,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意义不同。我们要想掌握和运用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社会,学习这个社会的文化。否则,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

二、了解西方文化常识和思维习惯有助于掌握英语语法,提高英语表达的准确性

语法是语言表达方式的规范,它揭示了连字成词、组词成句、句合成篇的基本规律。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各异。英语注重运用各种连接手段达到句子结构和逻辑上的完美。汉语则未必如此,“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还怕没办法?”毛泽东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看上去像是一连串动词的堆砌,几个短句之间无连接词语,但其上下文的语意使它们自然地融为一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西方人重理性和逻辑思维,汉民族重悟性和辩证思维。让学生了解这种思维习惯上的文化差异,体会其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对于学习英语语法,减少ChineseEnglish(中国式英语)的错误是有帮助的,可提高学生英语表达的准确性。

三、了解西方文化常识有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两种实际知识,一是英语的基础知识,二是运用英语的交际知识和交际规则。只有让学生们同时掌握以上两种知识,英语的社会交际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我认为这正是母语教学与外语教学的根本区别。只重视前者,忽视后者,往往会造就出“高分低能”的学生,因为只掌握了书本知识的学生,他们的英语是在不具备社会和文化环境的情况下学习的,一旦面向社会,进入一种陌生的文化环境,他们在实际运用语言的时候,就会遇到许多困难,甚至无法进行正常的交际。

各国有各国的生活习惯,中、西方的生活习惯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要恰到好处地同外国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就必须尽可能地、全面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尤其是与我国文化有差异的背景知识,诸如:西方人尊重别人的隐私,一般不打听对方的私事、年龄、收入、住房、婚姻状况;打招呼时,不明知故问(如:您在看书?),也不问别人是否吃过饭了(除非您想请对方吃饭);对别人的称颂要表示感谢等等。还有中、西文化在请客,吃饭方面的差异。中国人请客、吃饭,总喜欢向客人敬酒敬菜,一而再,再而三,生怕客人没有吃饱喝足。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请客、吃饭不一样,男主人或女主人通常只敬一次,你要是想吃想喝,就接菜接酒,不要假装斯文,不要指望主人会敬第二次,否则你自己挨饿受渴。在主人向你敬酒时不要一饮而尽,应只饮一小口。主人希望客人自己动手(helpyourself),不要拘谨,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如果你不知道主人敬给你的菜是什么味道,你可以要一点点,尝一尝,不要全然拒绝。如果的确不喜欢某个菜,你可以老实地,但又客气地说你不习惯吃这种菜,但是放在你盘中的菜,杯中的酒,最好把它吃光、喝光。在餐桌上进行对话、交际就要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习惯要有所了解,否则你可能要么会饿肚子吃不饱,要么会把整个场面弄得很尴尬。

西方英语教学法 篇7

一、西方文化元素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西方文化的必要性很突出。主要表现为:

1. 教师认识的不足。

在实际初中英语教学中,绝大多数英语教师很少能够认识到西方文化的重要性,也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学习意识。他们往往认为文化背景知识在考试中并不出题,因而并不重视。这样的观念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难以提高。

2. 现实课堂的缺位。

广大英语教师受应试教育及其评价方式影响深远。他们重视语言、词汇、语法的教学,并且由于评价方式的标准单一:唯分数论。因此在有限的每周课时中。不敢也不重视对学生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渗透,致使学生在日常交际中,出现考试分数很高但是张嘴“无话可说”的窘境。

3. 教学能力的限制。

西方文化的渗透对英语教师的教学和专业水平要求较高。从现状看,由于地区发展差异大,很多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师并无出国求学的经历,也没有充分接触过西方文化的机会,自然也不能深刻的理解西方文化的精髓和思维方式。因而导致教师在文化渗透的教学上即使有心但也无力,难以帮助学生形成东西方文化差异意识。

二、西方文化元素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1. 初中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好奇。

中西方文化由于受不同历史背景的影响,自然存在着巨大差异。理解文化内涵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对外来新鲜事物存在好奇心理,也乐于接触神秘的西方异域文化。因此借助西方文化的渗透,可以大大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 初中教师对教学素材的组织。

对于教学素材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本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课本素材为基础,充分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节日,风俗习惯来介绍西方文化。比如说,在西方节日“Valentine’s Day”来临时,可组织学生以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为案例进行对比学习,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丰富学生的西方文化底蕴。

3. 教学多媒体的广泛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西方文化渗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可借助视频、音频以及互联网技术渗透西方文化。国家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投资逐年增大,就目前而言一般的公立学校也基本具备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室里面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基本成为标配。在课堂上展示一段视频,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未尝不可。

三、西方文化元素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

1. 对比差异提高认识。

受文化差异的影响,即使相同的语言,也具有不同语言内涵。如:“龙”在中国的字典里表示传说中的一种神奇的动物,是富贵吉祥的化身。封建社会的帝王称自己为真龙天子,中华民族的子孙常常比喻自己为龙的传人。然而在英语中,“dragon”代表“邪恶与暴力”.He is a dragon则表示“他是一个既嚣张又让人讨厌的人”,与中文表示的语言内涵完全相反。又如,“红色”在中国人的眼里是喜庆的象征,其寓意积极向上,而西方国家中“red”的意思是“流血,罪行,暴力和革命”等,含有负面情绪。通过这两个互相对比分析的例子,就能让学生对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有更进一步的直观认识。由此可见,教师应适时地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西方文化,可以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知能力。

2. 媒体情境帮助理解。

不同历史背景,造成宗教信仰、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存在差异。西方观念的渗透是一个漫长且久远的过程,仅凭课本上的所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借助其他教学方法,如英语角、模拟联合国演说、出国导游活动等或者借助影视传媒更生动形象的将西方人的语言动作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领略中西方观念的巨大差异。

3. 角色扮演深度体验。

英语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对于学生来说既新奇,又无所适从。教师可以适当的给学生参与英文角色扮演的机会,以此来满足学生内心的表现欲,和实际运用语言来沟通表达的目的。同时又能增进学生学习的自信和兴趣。当学生在扮演某个角色的时候,他一方面需要揣摩理解角色内心的情感世界,另一方面也需要磨练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学生往往为了能在台上完美的表现,台下需要大量的朗读台词,训练发音。无形之中,英语的能力就得到了训练。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而且又成功的避免了传统枯燥的书面作业形式。

四、结语

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几点渗透西方文化的合理化建议,以期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继而达到消除中西文化交际障碍,弥补中西方文化隔阂的效果。

摘要:根据初中生学习特点,从初中英语教学渗透西方文化思想的必要性出发,简要介绍了西方文化元素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并对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西方文化思想的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英语教学,西方文化,解析

参考文献

[1]王倩.初中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3,04:95-96.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篇8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迄今为止, 关于文化的定义有逾200个之多。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人们一般都将“文化”的概念分成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狭义的文化指的是人们的社会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相互关系等。外语教育语言学对文化概念和范畴的界定是围绕语言教学的特点来进行的, 也就是说, 外语教学中所研究的文化, 相对来说是一种狭义文化。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 语言是一面镜子, 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 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另一方面, 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大部分人类文化是由语言来承载的, 而文化又支配着语言, 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不同的民族语言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在语言的内涵上及人们的交际中。

三、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1.词汇在文化内涵上的差异

Seelye认为:“如果一个学生 (或教师) 没有意识到一个词汇的文化内涵, 他就不能算是理解了这个词。”词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文化的特点。如在英语中有一个表示“非常容易”的习语为a piece of cake, 在汉语里, 相应的表示为“小菜一碟”, 从这两个成语就能反映出英语民族与汉语民族在饮食习惯上的差异。因此, 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慢慢地让学生理解、领悟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

2.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交际中的表现

几千年来, 中国的传统教育, 以儒家思想为主, 杂以道家、佛家思想。中国人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形成内向、克制的民族性格, 而西方人在古希腊神话和基督教的影响下, 形成外向的、开放型的性格。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 使得中国人与英美人在交往中有时会发生“文化冲突”,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寒暄语的不同。

寒暄语通常包括问候、告别、有关天气的谈话和其他闲谈。英美人常见的问候语如下:

Hi.嗨。

Hello!你好!

How are you? 你怎么样?

以及“How are you”的衍生形式:

How are you getting on?你的情况怎么样?

How are you doing?你怎样?

前两种问候形式, 被问候者均以同样的用语作答。“How are you? ”及其衍生形式仅仅是打招呼, 问候者并不一定真正想知道对方的真实情况。所以, 一般问答都是“Fine.” “Not too bad.”或“Very well.”而中国人的问候语一般是“买菜去啦?”或是“上哪去了?”“你吃饭了吗?”在英美人看来, 这些都不是问候语, 而是实际的问题, 需要认真回答, 所以在交际中, 问这些问题可能会引起他们的不快。

( 2) 隐私意识的不同。

对于英美人来说, 年龄、工资、婚姻状况等是个人的隐私, 不可随便探问, 问这些问题是干涉他人的私事, 是不礼貌的。而在中国人眼里, 询问这些问题则是表示亲近与友好。如果在交际中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往往会引起英美人士的误解。

(3) 致谢语的不同。

致谢语是对别人的好意表示感谢的话。致谢是世界各国人民都遵循的礼仪规范, 但是由于社会文化的不同, 表示感谢的方式和范围也会有差异。在英语中, “Thank you.” (谢谢你) 这一句话的使用率是非常高的。当别人给予你帮助后, 你要致谢;别人问候你时, 你要表示感谢。人们不仅对上司、同事和陌生人的帮助表示感谢, 而且在关系很密切的亲戚、朋友之间, 甚至在夫妻间、父母及孩子之间也要表示感谢。而中国人则认为, 越是关系亲近的人之间, 越是不用说“谢谢”。如果说了“谢谢”, 反而会被认为是一种关系疏远的表现。有时递上一支笔或是一张报纸, 觉得对方也没有必要道谢。由于这些习惯的不同, 中国人在西方人眼里有时会显得不够彬彬有礼。

(4) 自谦语的不同。

中国人谦虚礼让, 但是有时则被西方人误解为虚伪做作。西方人对于别人的赞扬能够坦然地、愉快地接受, 而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谦虚为美德, 对赞扬的态度与西方人截然不同。例如, 有人赞扬你书法好时, 也许你会说:“哪里哪里, 还差得远呢。”或者有人赞扬你的衣服漂亮时, 也许你会说:“不漂亮。”而外国人对于我们这一习惯是很难理解的。

(5) “邀请”及待客时言语行为的不同。

西方文化中邀请别人参加宴会或某些活动等于借用别人的时间, 因此对别人的时间安排要充分尊重, 所涉及的时间是双方协商的结果。而在中国文化中, 时间通常不是由双方协商决定, 而是由主人一方来确定。中国人在接受邀请后一般要提前十分钟左右到达约定地点, 而在西方却恰恰相反, 他们也许要比约定时间晚十分钟到达。这是因为在西方, 主人亲自下厨时, 在约定时间以前无法抽出时间接待客人, 也不愿意让客人看到忙碌、凌乱的局面, 而喜欢以一种轻松自在、有条不紊的方式来接待客人。客人要告辞的时候, 西方的主人一般会加以挽留, 当客人去意已定时, 主人往往会说“Oh!I’m sorry.I wish you could stay.”或“Well, I’m sorry you have to leave so early.”诸如此类的话。而中国的主人一般会说“招待不周”、“饭菜不可口”之类的话, 这些道歉的话语会让西方客人不知如何应对才好。所以不懂西方人的风俗习惯, 会在交际中出现许多障碍。

不难看出, 上述的种种文化差异会直接影响到中西方人们的交际, 导致理解偏差和语用失误, 因而在实际的交往中, 常常出现令人尴尬的场面, 对此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在教给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 应该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四、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及意义

1.文化渗透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

《英语课程标准》把“文化”作为英语课程内容与目标之一, 并特别强调“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拓展视野,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形成健全的人生观,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 而必须加强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 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正确地使用英语。

2.只有在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 才能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 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文化差异会导致文化交际的障碍, 因此, 如何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这个目的进行。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语言, 有时要比教会他们语言知识更重要。

五、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文化渗透

1.课堂教学方面

(1) 利用教材, 进行中外文化对比。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主战场, 我们应该紧紧围绕教材内容给学生进行东西方文化的对比、归纳、总结, 因地制宜地开展文化教学, 力求消除学生接受语言的障碍。例如, 按不同的意会功能对Shopping, Asking the way, Offering and refusing help等进行一些文化知识方面的小结, 目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西方人在购物、问路、提供或拒绝帮助等方面的思维方式, 并使学生学会地道纯正的语言, 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对比和总结是用得最多、效果最好的方法。如:在教英美人打电话的用语时, 教师可将中英文打电话的用语列成表格, 然后让学生自己比较、归纳, 学生就会发现英美人总是先自报姓名、电话号码等;而中国人则习惯于先说事情, 等对方追问到才介绍自己。学生们掌握了这些知识, 就能更地道、更流畅地用英语进行表达。

(2) 介绍英语词汇的内涵。 在学生掌握词语概念意义的基础上, 挖掘词汇内部的文化因素。如, 中国人在形容一个人非常健壮时, 常说“壮如牛”, 而英语中却不用ox, 而用“as strong as a horse”;中国人形容下大雨时常用“倾盆大雨”这个词, 而英美人却用“rain cats and dogs”;表达“红茶”这一概念时, 他们用“black tea”这个词汇。从这些例子不难看出, 英语中的词汇也反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 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 有助于他们对英语的学习。

(3) 介绍语法结构的语意和交际功能。 例如:附加疑问句“Lovely day, isn’t it?”实际上是无疑而问, 它只是英美人见面时引起话题的一种常见方式罢了。“Why don’t you do sth. ”形式上是疑问句, 却表示一种有礼貌的请求和建议。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 我们的语法教学有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加强对话教学。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对话课都有不同功能的语言训练项目,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来训练学生, 让他们进行角色扮演, 多用英语交流, 让学生得体地使用语言。

(5)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 如利用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等, 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2.课外活动方面

(1)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课堂学习时间是有限的, 我们提倡、鼓励学生课外多看英文报, 多读些课外阅读材料, 全方位地了解外国的文化。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 需将文化介绍寓于其中, 并促使他们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风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比如, 西方人在交往中使用体态语言是件很普通的事, 一个手势、一个鬼脸、耸耸肩, 都体现了某种文化。所以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十分有利于学生了解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开展课外活动, 如“英语角”、“五分钟讲演活动”、“排演英语小戏剧”等, 这些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的机会,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西方的文化。

总之, 在英语教学中开展文化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这是由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所决定的。我们只有在教语言知识的同时, 把文化知识的教学渗透其中, 使学生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语言使用的社会环境, 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使他们得体地运用语言, 消除交际的障碍。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

[2]胡春洞, 王才仁.外语教育语言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9.

西方英语教学法 篇9

在全球文化大融合的当今社会, 英语使用越来越广泛, 阅读能力是高中生今后工作使用英语的主要技能, 英语阅读在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英语阅读中, 适当介绍西方文化背景知识, 加强跨文化信息的了解, 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扩大知识面的积累, 加深对世界各国文化的了解, 还可以借此借鉴和吸收世界多种先进文化, 提高文化素养, 同时保证了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稳步提高。

一、跨文化障碍的现象分析

(1) 词汇的文化差异。词汇, 作为语言组成的基本单位要素, 在不同文化中, 同样的词汇有时所传达的内涵和意义也是不同的。比如在汉语言文化中, 经常用“猫、狗”等词汇形容人性不好的一面, 比如“哈巴狗”“走狗”等;而在西方文化中, “cat、dog”更多地传达的是一种赞扬和喜爱的感情。

(2) 语法的文化差异。不同的文化带来的思维方式必定有所不同, 在英语中客观事物更被重视, 而汉语中则更看重主观主体思维。因此, 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句式上就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更多地表现在主语是否被省略, 语句组成中的主谓宾是否完整方面。

(3) 语言结构的文化差异。在英语各种句式语法中, 经常出现倒装句, 即结果在前, 原因在后, 将重要的事情、结果放在前面阐述, 而相对而言其原因等则放在句尾;在我们传统的汉语言中, 则属于恰恰相反, 我们更习惯于由次要内容引出主要内容, 由原因到结果, 将发展情况徐徐阐述而出。

(4) 宗教、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中国和西方在历史发展长河中, 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发展到今天所产生的差异较大。比如在宗教信仰方面, 西方人对宗教的热爱、对上帝的信仰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中国传统文化中, 偏向于佛教、佛祖等方面的口头语及词汇有时可能较多。由此产生的衍生词汇和典故, 则是更加博大精深, 需要文化的积累。

二、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介绍西方文化背景知识

(1) 通过文化背景讲解, 对比不同文化差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除了必要的词汇拓展讲解、句子结构分析之外, 加入文化内容的讲解, 介绍课文篇章中所涉及的各种文化背景因素、历史发展, 并对中英文化差异作出分析, 使学生了解生活在不同社会背景中的人们的语言及其文化特征和文化习惯。结合所学阅读内容, 引导学生多做一些相关方面文章的泛读, 增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 更可以积累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这种有意识的训练, 可以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感性认识, 激发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探索兴趣。

(2) 利用试听材料, 增强语境及思维训练。教师可以选用一些原版的介绍英美文化的或与英美文化相关的视听材料, 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 直观地给学生提供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等。比如美国热播的校园轻喜剧《生活大爆炸》、反映美国军人间深厚情谊的《兄弟连》。在听到不同人在不同场合, 就不同问题与不同人谈话及处理事情的过程中, 既进行了语言的实践, 又对照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扩展了学生英美文化方面的知识, 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探索兴趣。

(3) 延伸词汇的内涵, 理解文化背后的意义。词汇是语言的组成, 同样也是对文化影响中最为敏感和直观的一个层面。不同词汇的背后往往会隐含着很深的文化底蕴, 在不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也不理解其外延所表达的意思的状况之下, 而仅仅把词汇表面意思串联起来, 很多时候便会形成理解障碍。

(4) 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的英语材料的泛读。为学生选取各种不同题材的涵盖了一定的英美文化的阅读材料, 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积累自己对于英美文化的知识。在阅读材料的选取方向上, 可以有各种类型, 如读一些经典的圣经故事、历史文学名著、地理百科等等。在一段时间的阅读后, 还可以开展文化讨论, 以小组的形式,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将读到的好书推荐给同学, 或者将故事复述给大家听。同时, 可以就最近读到的书籍、文章内容进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探讨。这样, 通过灵活、互动的方式, 在学习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同时, 培养了学生阅读过程中中西方思维模式的转换能力, 更大程度地融合中西方文化。

刍议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西方文化导入 篇10

一、从简单单词入手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特别重要。而词汇教学中渗透进文化教学不仅是重点,还是难点。由于很多教师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很难体会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就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而,教师应采用合理科学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简单的单词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初中生刚刚学习中等英语,对学习充满着好奇心,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可以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质量。

教师可以通过单词讲解来让学生体会文化。中西方对同一个单词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些甚至有截然不同的意思。因而,教师一定要通过讲解,来让学生把它们区分开。比如,在讲到《Let’s celebrate》一课中的Dragon Boat Festival这个节日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大家想一想dragon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学生们回答:“龙。”这时,教师就可以问:“大家一定对龙有很深的印象,那么你们心中的龙是怎么样的,它是好的还是坏的呢?”学生们说出自己的答案后,教师可以接着说:“大家对龙的印象都比较好,比如《西游记》中的东海龙王。但是大家知道吗,西方人对龙的印象并不好。比如哈利·波特中的龙,它是非常凶恶的,这就是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教师在简单的单词讲解中渗透进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学习到了知识。

二、从视频影音入手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也被引入了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变化。通过对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更加直观地给学生讲授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学生的学习环境更加丰富多彩,视野也更加广阔了,给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多利用视频影音,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去自己思考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个性,选用正确的方法来教授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多元化的学习。

传统的授课方法比较枯燥,学生往往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影音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从视频中体会中西方文化差异。比如,教师在讲授《Shopping》一课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个简短的视频:第一幕是一个中国人在买东西,服务员问顾客:“你好,有什么我能帮助您的吗?”顾客说:“我想买一条短裤。”服务员:“为了保证您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可以告诉我您的体重吗?”很快,中国人便顺利地买到了短裤。第二幕是一个外国人来买短裤,当服务员问到:“May I know your weight?”时,外国人生气地离开了这家店。学生看完这两个视频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同样的话,中国人没生气而外国人生气了呢?”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出中西方在隐私方面的差异。

三、从短文对话入手

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时,离不开课堂上的口语交流。教师可以和学生在课堂上用英文进行对话,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口语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初中生喜欢对话,更喜欢课堂上进行交流,将英语对话运用到教学过程中符合学生的性格特征,能够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但由于很多学生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进行口语交流时,容易出现中式英语。因而,在课堂上做口语交流练习时,一定要先让学生了解中西方的差异。在进行短文对话的讲解时,教师可以穿插着讲一些中西方文化在对话方面的差异。比如,在讲《Neighbors》一课时,教师讲到课文中的一句话“I live in a flat in a City Garden in Sixth Street.”时,这句话翻译为:“我住在第六街城市花园的一个公寓里。”而不是:“我家住在一个楼房城市花园第六街。”这就是中西方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即英语先说小地点,汉语先说大地点。通过这样的教学,为学生讲解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上一篇:转基因技术研究下一篇:结构控制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