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艺术审美特征论

2024-05-08

舞蹈艺术审美特征论(精选十篇)

舞蹈艺术审美特征论 篇1

关键词:舞蹈艺术,技艺特征

一、舞蹈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概述

舞蹈作为一门舞台艺术, 有着悠久的历史。就中国舞蹈的发展来看, 自远古时代最原始的舞蹈开始一直到现在, 不管历史如何发展。舞蹈艺术始终是一种主要的文化现象.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其精髓得到继承, 内涵在不断充实和丰富, 到了我国明清时期, 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开始从戏曲当中分离出来, 成为一种直接凭借表演者的人体身段表现现实生活、反映人们精神情感的艺术形式。中国当代的舞蹈大多是一些专业性的舞蹈作品, 特别是随着中国文化多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舞蹈艺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不管是专业性还是观赏性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并且出现了专业性的舞蹈教育机构。在历经了几千年的漫长发展历程中.中国的舞蹈艺术在表现形式上不断演变, 舞蹈艺术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带动了我国社会文化领域的繁荣。

二、舞蹈艺术审美特征的分析

1、源于生活所产生的独特艺术动作性

首先, 舞蹈艺术以各种肢体动作以及其面部表情来展示心灵世界和表达丰富的情感情调。舞蹈中所采用的舞姿、动作、步伐是经过特别的挑选和编排的, 具有美感的, 能表达人类某些内心的情感和特别的审美气息的肢体动作。舞蹈动作大部分来源于人的自然动作, 这些动作也有对动物或者植物形态的模仿。舞蹈的这种动作性又同时具有艺术型, 因为简单机械的模仿不能形成真正有艺术气质的舞蹈, 舞蹈不仅要求舞蹈姿态动作的生动性、规范性和准确性, 而且还要求舞蹈动作能够以一系列的动作语言来表达鲜明的人物形象, 传递人类感情。其次, 我们从舞蹈艺术的物质外化形态方面来考察, 也能得出舞蹈最重要的艺术特征就是舞蹈艺术的动作性。在我们看来, 舞蹈艺术所要表现的形象是能够使观众产生的是直观直觉。一系列舞蹈动作所要表现的是舞蹈人物的丰富情感, 情节事件发展, 以及故事的波折, 人类情感情绪的起伏。而这一切表达的效果都是由舞蹈形象的动作性——人体的肢体动作所决定的。所以, 动作性是舞蹈艺术最主要的特征。“动”是舞蹈艺术的内在生命, 是舞蹈艺术的本质特征。

2、强烈的抒情性

舞蹈艺术的主旨在于表达人类的情感, 因而, 强烈的抒情性也是舞蹈艺术主要的审美特征之一。笔者认为, 舞蹈艺术不是简单的动作语言, 也不是简单的肢体动作, 舞蹈蕴含丰富的情感交流, 是传递着人们情感的重要工具。同时, 舞蹈也具有引起共鸣与外射意蕴的重要作用。所以, 舞蹈动作不是简单的人类动作, 也不是人类语言的直接图解, 而是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动作.这是舞蹈动作与体育动作以及人类其他动作的本质区别。

3、节奏性、动作性

舞蹈和音乐都有节奏性, 但音乐是听觉艺术, 所以其节奏性是非直观的, 舞蹈艺术是人体艺术, 主要通过动作来表情达意, 所以其节奏是直观明显的。人体动作的快慢、强弱等就形成了舞蹈的多种节奏。

别林斯基曾把古典芭蕾舞比喻为从台座走下来的活的雕像。从舞蹈艺术塑造优美的艺术造型来看, 这个比喻是颇为贴切的。舞蹈者把自己各种高超的技能凝聚成各种身体语言, 这些形态各不相同的动作都带有明显的韵律美, 使舞蹈就有了节奏的美, 给观者以很强视觉冲击。舞蹈的律动是人体动作得以表现的组织形式。它的基础是节奏, 当严格意义的音乐尚未出现时, 节奏就已经存在并和舞蹈结合在一起。

由于舞蹈艺术的节奏性是人体的韵律, 所以, 表现出来的这些节奏性和动作都是带有感情的, 也就是人内在的感情和思想促使了这些动作的安排, 在舞蹈艺术中, 自然产生了各种丰富的肢体语言, 使观者在欣赏时领悟到舞蹈者的思想。当然, 这种带有感情的节奏和动作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积累, 只有如此, 才能被广大观众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积累, 只有如此, 才能被广大观众接受。如果缺少了感情, 舞蹈也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舞蹈也可以说是动作的艺术, 舞蹈通过人体的动作或说是节奏来表现内在的情感, 情感以动作作为依托, 如果能将动作与情感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那就是成功的舞蹈艺术。舞蹈要表达喜怒哀乐, 还是要塑造人物形象都要以动作为依托, 展现在观众眼前。不管是民族舞还是现代舞, 离开了动作也就不能称之为舞蹈了。当然, 中西方的舞蹈动作节奏是不尽相同的。西方古典舞蹈的动作多是呈放射性的, 尽情地舞动身躯, 似乎想摆脱地球的引力, 最突出的代表就是芭蕾。最为典型的芭蕾绷起足尖的站立。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 艺术也出现了不断渗透的趋势。西方舞蹈大量传入我国, 丰富了我国舞蹈的表现形式。西方也吸收了东方舞蹈的一些因素。形成了现代的中西方舞蹈相互渗透、相互吸取对方精华的趋势。这种相互学习会促使舞蹈艺术不在拘泥于原有的艺术形式, 从而有一个新的突破。

三、结语

总之, 作为一种悠久历史的舞台艺术形式, 舞蹈艺术有着自身明显的审美特点。我们通过对一些经典的舞蹈艺术作品进行审美特征分析, 掌握其主要的审美特征。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舞蹈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谢乐燕.浅谈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及其思维创作[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07) .

[2]王志红.浅析舞蹈的艺术特征与舞蹈欣赏的关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0 (03) .

舞蹈艺术审美特征论 篇2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舞蹈、审美

艺术的世界里,有一个奇妙的国度,她属于舞蹈。自古以来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把舞蹈艺术与美联系起来:舒展的肢体,曼妙的舞姿,高难的旋转„„无一不博得啧啧惊叹,舞蹈在人们心目中自然有了定位。十五世纪诞生于意大利的芭蕾舞蹈艺术经历几百年的磨砺更是量化为唯美的标签。舞蹈通过自身与其他姊妹艺术不同的传播形式带给欣赏者视觉的享受,情感的满足,精神的愉悦。提及舞蹈,总会让人联想到一切优美的辞藻。久而久之,人们对舞蹈艺术的表达方式形成了思维定势:美即舞蹈。无独有偶,纵观艺术长河,艺术虽然没有拒绝表现丑,但却不允许丑以其本来面目存在,而必须变为美,因此艺术总是与美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艺术格局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中期才被打破,艺术中丑的比重急剧增加,并在艺术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大有与美分庭抗礼之势。面对艺术审美的历史骤变,如何在大学课堂中把握舞蹈美育的审美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还记得在看《舞蹈世界》里的舞蹈比赛,通过舞蹈动作把阿婆的乐趣生活,军人的刚强坚韧,恋人的痛苦缠绵,梅兰芳的蓄须忠国,维吾尔人的热情人生等等生动的呈现在我们面前,随他们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心随其动。可见舞蹈作为人类的一种情感活动,对大学生审美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舞蹈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塑造健全人格

舞蹈作为情感的艺术、视觉的艺术、造型的艺术,在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方面起

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身心愉悦,是通过舞蹈艺术的韵律、节奏、表情和构图给人以美感而获得的。它感染着欣赏者的感情。这个过程其实是学生运用审美的眼光对舞蹈鉴别和评价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体现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知识、性格爱好和价值观念。同时也是学生感受新知识、新思想、新价值观的过程。正如捷克论赏析课程中舞蹈艺术对当代大学生审美影响

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知识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感官的感知能力是一个人接受新知识的必备能力。任何知识的学习,都必须从感官开始,然后通过想象的媒介进入记忆的领域,使人对具体事物的探讨生成理论,最后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作出判断。注意审美情趣,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态度,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本质上说,艺术教育应该是一种旨在提高人生命质量的生命教育。学生只有拥有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情感才能得到升华、净化,人格才会不断完善。舞蹈通过具体、生动、直观、可感的美的形象使学生在直接感知美的事物的过程中充分展开想象、发挥创造,使学生的感官更为活跃,更能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学生在提高艺术能力的同时,审美情趣得到提高,形成良好健康的审美态度,心理与人格得到和谐、均衡的发展,逐步形成尊重、关爱、友善、分享等品质,达到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健全。

审美是舞蹈的一个重要功能。舞蹈教育作为一种审美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舞蹈的审美作用体现在舞蹈的节奏、表情和构图上给人以美感和在舞蹈过程中所获得的身心愉悦。它不仅感染着观众的感情,也鼓舞着舞者本人的情绪。观赏者与舞者之间的情绪互相影响下,从强烈的节奏感中获得更大的精神满足,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审美趣味和道德情操。

在生产力落后的原始社会,人们重视最基本的生存,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往往借助于无形的神灵来寄托心愿。他们渴望没有杀戮、没有灾难的温饱生活,对天神祈雨时的虔诚,五谷丰收后狂舞的喜悦无不与当时的生产方式紧密相连。这时的艺术审美是原初状态的,实用的,生活化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迅速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以适应新的生产关系。这时的艺术审美是发展中的,唯美的,虚幻的。伴着工业化的进程,在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的冲突下,人们的主体性强化,驾驭事物的能力提高,审美视野随之扩大,充分体现文化的成熟和宽容。人们的感觉系统因之而发生改变,审美感受和艺术表现形式均出现大的改变,现当代艺术呈现出与传统艺术迥然不同的风貌。科学美学的发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码艺术的扩张,更显现出科学文化审美的突出成就。艺术家们纷纷重新解读传统艺术,并开始涉足以前的禁区,使审美范围拓展了,变其为精神征服的审美对象,让艺术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当代英国著名美学家赫伯特·里德说:“我们总以为凡是美的就是艺术,或者说,凡是艺术就是美的„„事实上,艺术并不一定等于美。”这体现了当下艺术审美的特点:开放、理性、多级、客观。

在今天这个异彩纷呈的世界里,尽管人们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舞蹈仍以其独特的美的表现传达着人类共同享受、共同追求的情感。它为我们展现的人类心灵深处的情感不仅为特定民族所接受,而且也引起全人类的共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与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学生可以通过舞蹈艺术这一窗口,领略到世界各国的文化,共同体验对人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善美的渴求和对人生的珍重大学生感受到自身的情感的波动和与他人情感的交流,形成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社会和生

活,从而有利于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互动和团结,增强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舞蹈艺术审美特征的探讨 篇3

关键字:舞蹈艺术;审美特征;分析

舞蹈起源于远古人类劳动生产、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仿再现,是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礼活动和表现情感、思想、意识等内在精神世界的需要。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舞蹈是一门悠久的文化艺术,在我国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舞蹈又与其他文化艺术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它是以人体动作为基础,借助于音乐、表情等形式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及人物的内心世界。舞蹈艺术是人类发展历程中一种极为重要的交流方式,是文化艺术的精华。

舞蹈来源于生活,是对日常生活加以艺术化的创作,是一种既通俗又高雅的艺术形式。因此舞蹈艺术在审美方面具有以下特征:

1.视觉美感。舞蹈这门悠久的艺术与其他艺术具有的相同之处就是都有视觉性的审美特征。观众可以通过自己的眼睛欣赏舞蹈,对其优劣进行直观的判断,也可以通过眼睛直接对其舞台上演员的舞蹈动作进行感知。我们不仅能对舞蹈动作进行直观感受,还可以对灯光、布景、服装等对舞蹈性质进行判定,例如穿白纱蓬蓬裙就知道是芭蕾舞。同时,随着演员动作的变化及音乐的旋律,观众可以很自然的通过自己的眼睛等器官直接把舞台上的信息输入到大脑,对其进行直观的感知,让我们对舞蹈艺术进行审美。

2.节奏感。舞蹈与音乐是密切相关的,几乎所有的舞蹈作品都需要音乐的衬托,因为舞蹈作品主要由人体动作及音乐节奏组成的。通过音乐节奏,可以对舞蹈表演过程中动作的快慢以及不同动作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有节奏的控制,在舞蹈表达情感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烘托作用。只有有了音乐节奏,舞蹈才能更好地表达人类的感情,反之,舞蹈就会失去表达情感的价值。如哑剧虽有其独特的魅力,但离开音乐的衬托,其很难使观众内心情感产生共鸣。因此音乐节奏是舞蹈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

3.情感的升华。情感在舞蹈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情感可以使人从欣赏舞蹈转化为对舞蹈精神的思考,可以使人通过情感感知舞蹈的美。舞蹈艺术的创造主要来源于生活,是通过人体动作来对情感进行充分的表达,如果不能够让欣赏者产生情感共鸣,那么就不能称之为好的艺术。舞蹈是通过人体不间断的连续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因此,它可以将人内心深处错综复杂的感情表达的尤为细腻。如《千手观音》是残疾人用生命的感悟创造的完美艺术,舞蹈演员们听不到乐曲,掌握不了节奏,无法在舞曲的引导下演绎舞蹈语汇和音乐语言,然而她们用身体的其他感官来感受震动、接受信号、按照边幕外的手语指挥,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极富韵律感和表现力的动作,她们用优美的身姿和婀娜的体态表现无声世界的韵律与美感,用端庄的容貌和天使的微笑透出心灵深处的祥和与美德,实现了体态与灵魂、形式与内容、人为与人格的完美结合,让广大观众产生强烈共鸣,这远远超出了观世音文化原有的内涵,凝结成了使人们感动和向往的独特魅力。千手观音真善美的情感内涵是姑娘们战胜残疾的精神力量,这样的舞蹈艺术有助于人们荡涤浅薄、浮躁、纷烦和杂念,使人的情感得到升华。

4.民族韵味。民族的即是世界的,舞蹈一般是在民族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中形成的,因此舞蹈艺术具有民族性。舞蹈艺术的民族性主要是指舞蹈作品中将其所在民族的文化、生活、语言等多种内容融入其中,不同民族的人对舞蹈艺术的审美方式也有所不同,这主要是受民族文化的影响。舞蹈不仅要表达出丰富的情感还要在思想方面蕴意深刻,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思考,如《千手观音》演绎的以善为核心的观世音文化,在世界上特别是在中国、日本、东南亚等地,对佛教文化的传承具有广泛的民俗特色和厚重的文化蕴涵。《千手观音》与时俱进的将观世音文化推陈出新,它虽取材于民俗却又与一些以通俗为名而媚俗、庸俗、粗俗、低俗的作品不同,使带有衍生迷信色彩的观音民俗脱胎成为传播民族文化的大雅,从而超出艺术的范畴,达到一种高尚的境界,让我们在对民族文化感叹、解读的同时,又能得到精神的陶冶和升华,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对舞蹈艺术的全面审美,达到了最高的审美境界。

综上所述,本文对舞蹈艺术审美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思考,舞蹈这门艺术归结起来就是人们通过肢体动作及音乐节奏的配合进行的表演,表达出人类的某种思想情感,使人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的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章娟.中西舞蹈艺术审美不同之我见[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1).

[2]范海燕.青少年舞蹈艺术审美现状分析与研究对策[J].科教文汇,2007(14).

[3]袁禾.中国舞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363.

[4]李秀梅.舞蹈艺术审美特点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5]王朝元.文学艺术与审美[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90.

[6]刘永红,于芳.艺术审美与高等舞蹈专业教育[J].时代文学,2009(10).

| 作者单位:太原工学院

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篇4

一、舞蹈艺术概述

舞蹈艺术的历史非常久远, 群众基础非常广泛, 舞蹈艺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通过演变, 形成了现代舞、民族舞、古典舞、爵士、芭蕾和街舞等丰富的舞蹈种类。这些舞蹈的编排方式和演绎风格不同, 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 就是通过人体动作传递舞蹈作品的主题, 表达舞蹈作品的感情, 使观众的情感得到升华, 具有深刻的审美艺术特征。舞蹈艺术的审美构成要素包括舞蹈内容、舞蹈形式和舞蹈情感。其中舞蹈内容包括舞蹈题材、舞蹈主题和舞蹈意蕴;舞蹈形式包括人体、舞蹈动作和舞蹈语言。

舞蹈艺术的特别之处在于舞蹈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非常紧密, 对各种不同的艺术精华进行吸收, 但是舞蹈艺术却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舞蹈艺术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各种文艺晚会、企业宣传、婚庆等领域都会运用舞蹈艺术。舞蹈艺术工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关注这个现实的世界, 从中获取灵感, 创作和编排舞蹈, 直至形成完整的舞蹈形式, 为物质世界增添美感。

二、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比较丰富, 可以给观众带来视觉听觉的享受, 同时情感上也能得到熏陶。对舞蹈艺术审美特征的分析有助于观众提高对舞蹈作品的鉴赏水平。以下主要探析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 舞蹈艺术具有较强的动作性。舞蹈艺术可以通过舞者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展示舞蹈作品的情感, 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舞蹈艺术的展开需要人声伴奏或乐器伴奏, 舞蹈的艺术表现方式就是各种不同的肢体动作。因此舞蹈动作和步伐的挑选和编排非常重要, 在编排时要选择美感较强, 能够传达内心情感和审美气息的动作, 通过富含思想和情感的优美动作创造和展示生活中美好的气息。大部分舞蹈动作来源于人的自然动作, 同时也包括对植物形态和动物动作的模仿。舞蹈动作性艺术性较强, 如果只是简单的动作模仿并不能真正形成具有较强美感的艺术动作。舞蹈艺术需要生动、规范的舞姿, 对动作有更高的要求, 通过一系列相互配合的动作表达鲜明的形象, 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感情得到传递。总之, 舞蹈最重要的艺术特征就是动作性较强, 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舞蹈艺术之美。

(二) 舞蹈艺术具有较强的时空性。人体的各种优美动作和线条造型构成舞蹈艺术之美, 因此舞蹈艺术具有较强的时空感。时空感属于流动的三维立体形态, 具体表现是在时间的长河中流动, 在舞蹈上找寻更大的展现空间。只有具备一定的空间条件, 舞蹈家才能有一定的舞蹈活动范围。因为舞蹈艺术的时空性较强, 因此综合性比较强, 观众可以通过感官感受舞蹈艺术之美, 在情感上和舞蹈者形成共鸣。

(三) 舞蹈艺术的抒情性比较强。舞蹈艺术最先起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作。人类在日常生活和劳作中掺杂的丰富的情感。因此, 舞蹈艺术的主要特征就是抒情性较强, 可以表达人类情感。舞蹈者通过肢体传达语言, 进而抒发某种情感, 可以使观众通过舞蹈感受到某种深刻的情感。因此舞蹈动作不是机械化的简单动作, 其动作的感情色彩比较浓烈。

(四) 舞蹈艺术具有节奏性。构成舞蹈艺术的三要素包括节奏、表情和动作。完整的舞蹈必须包括这三个要素, 三者相互渗透, 缺一不可。舞动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就是节奏感, 因为舞蹈是在动作、音乐和伴奏下形成的, 所以动作必须符合音乐的节奏感。

三、总结

综上所述, 舞蹈艺术是人类艺术之一, 通过动作、表情和节奏表达舞蹈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因此舞蹈作品能让舞者表达情感, 让观众产生共鸣, 感受舞蹈之美。通过本文的研究, 希望对舞蹈艺术的审美功能的发挥有所帮助。

摘要:高校舞蹈专业是一项艺术性较强的专业, 具有较高的审美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舞蹈专业的特点, 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开展教学, 让学生通过传神的肢体语言, 配合美妙的音乐和节奏, 将舞蹈艺术的审美性充分展现出来, 真正实现舞蹈艺术的审美功能。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 主要探究舞蹈艺术审美特征的相关问题, 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舞蹈艺术,审美特征

参考文献

[1]黄涛.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J].科教导刊 (中旬刊) , 2010, (03) :182+184.

[2]陈丹.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J].内蒙古艺术, 2010, (02) :55-57.

[3]王晓萍, 唐爽.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J].大众文艺, 2012, (16) :117-118.

[4]刘迪.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J].大舞台, 2014, (03) :167-168.

试论巴渝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 篇5

建筑源自人类躲避自然灾害和猛兽袭击提高生存质量和存活率的实用目的。它是人类生存实践的结晶,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学规律,运用线条、形态、色彩、建材、光线以及装饰等建筑艺术独特的建筑语言要素使建筑形象具有实用价值,同时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实现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巴渝地区全年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光照欠足。地形以山地地形为主,古人云:“山在城中、城在山上”。同时巴人尚武,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渝地区“郡与楚接,人多劲勇,少文学,有将帅才”“故日:‘巴有将,蜀有相’也”,因此独特的文化地理特征造就了巴人百折不挠和兼容并包的巴渝文化。同时也造就了风格独特的巴渝建筑,而吊脚楼又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1.以吊脚楼为研究对象,对巴渝建筑的审美特征做一简要论述。

1.1功能实用

建筑源自人类生存的实用目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建筑才逐渐的开始成为人类文明的载体,才逐渐具有艺术的性质。建筑的艺术性结合其实用性,适应了人们各种生活需求。因此,在建筑中实用性是首要的,建筑的实用性是艺术性的基础,而且艺术性中也常常包含着实用性。

吊脚楼很好的反映了这种实用性。据研究证明,其特殊的空间结构最先就是为了防蛇,防毒虫之害,其次才是防洪,防潮。

巴地多蛇。《山海经》称为巴蛇、修蛇、食象蛇。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毒蛇无疑极大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为了提高生存效率,民居的建造首先必须要解决防毒蛇之害的问题。而吊脚楼悬于半空的独特构造可以有效的防止毒蛇进入居室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

其次是防洪功能。重庆地区以山地地形为主,山地居住环境恶劣,而水边地势相对平缓,生存条件相对优越,于是临水择地而居,就成了先人们建筑选址的必然选择,防范洪水威胁就成了人们每年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吊脚楼在陡坡上依势而建,悬于半空,成为了极佳的防洪设施。

第三个功能是防潮。重庆多山降水充沛,光照欠足,空气流动性弱,造成地面湿度大。粮食、衣物等生活必需品易霉变,人也容易患风湿等疾病。因此离开地面悬空居住,也成了吊脚楼产生的巴地的必然选择。

1.2个性鲜明

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无论其功能性和文化性,都必须要有个性和独创性。否则建筑就失去了活力,就失去了灵魂。建筑造型的个性化是形成建筑视觉美和独特风格的基础,是审美价值的重要体现。哪些千篇一律、缺乏构思的“房子”无论如何都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难以给人美的享受。

吊脚楼最早可追溯到东汉以前,吊脚楼属于栏式建筑,完全因地制宜依山就势而建,下部架空成虚,上部围成实体。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其分为有半吊脚和全吊脚两种形式。

半吊脚式,一边利用自然斜坡,另一边以木柱支撑悬吊。迄至上世纪80年代,重庆渝中区临江门、千厮门、东水门、储奇门的木构吊脚楼即是半吊脚式,2005年建成的渝中区洪崖洞仿古一条街,就大量吸纳了半吊脚楼的建筑元素。

全吊脚式均在平地上建造,而以木柱将整个房屋撑离地面形成全悬空的居住环境。

两种吊脚楼都具有简洁、稳固、防潮的优点,还能节省耕地和建筑材料。

1.3自然和谐

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幸铭说过,“一座好的建筑物应该能适应周围环境,它不是力求在那里表现自己,而是应该去改善、美化和丰富周围环境,这是设计一座建筑最起码的要求”。因此,处理好建筑与人、建筑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是建筑艺术美的重要原则。

吊脚楼尊重自然、依山就势,就地取材的建筑特点处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使居住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下面从吊脚楼悬空和附崖2方面主要的构造特点来阐述吊脚楼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图1)

1.3.1 悬空 吊脚楼的建筑主体以下吊的脚柱为支撑,与地面的接触部分减少到只有几个点,底部全部搁在脚柱上完全透空。避免了建筑与陡坡地形之间的矛盾。使建筑基址得以 保持原有的自然地貌,有效避免破坏地层结构的稳定性而产生如滑坡、崩塌之类的工程事故。再者,由于脚柱的高度可以随意调整,采用架空和吊脚处理,适应的坡度范围较广。特别是对陡坡及悬崖峭壁地段修建的住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办法。

1.3.2 附崖 吊脚楼附贴崖壁因地制宜修建住宅,充分利用了空间。建筑与崖壁紧密相联,利用崖壁良好的承接能力承载了一部分荷重,节约了结构材料,增加了房屋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建筑物附崖地段可将一些难看的崖壁遮挡起来,改善城镇面貌,并且对于崖壁也起着保护作用

1.4综合艺术

吊脚楼在注重外部环境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建筑内部环境的美化与和谐。其在建筑的过程中融合了雕刻、塑像、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

特别突出的是丰富多样的木雕艺术,线条流畅,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生动的反应了巴渝人民的精神追求与生活状况。

吊脚楼的木雕主要集中在门、窗、梁、雀替上。采用了浮雕、镂空等多种雕刻工艺,雕刻手法细腻,造型多变。内容上,有的写实,有的写意,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歌舞竞技、神话传说等。有的象征地位,有的祈求吉祥,有的教育子孙,有的记录风情,有的表现农耕,栩栩如生,寓意深刻。反映了人们祈福消灾、趋吉避凶的朴素思想。

2.结语

吊脚楼作为巴渝人民生活的“容器”历经千年沧桑。是巴渝地区历史、人文研究的活化石。重庆作为世界著名的山城,山多地少,地形陡峭,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重庆城在平面与立体中交错发展。同时造就了承载了重庆地域文化与人文精神的独特的吊脚楼。它是重庆人民长期与大自然做斗争的生存实践中创造出的杰出的建筑艺术。老重庆人所熟悉的临江门、石板坡、化龙桥、那些成片的吊脚楼如今都已经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成为了历史。但是它所承载的人文精神与文化风采永远值得我们去感悟,特别是吊脚楼所体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以及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造手法在当前城市化的过程中也很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赖武. 蜀古镇[M].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10).

[2]马未都. 中国古代门窗[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9).

[3]刘剑英. 我爱我“家”----说说重庆吊脚楼[J]. 建筑与文化.

[4]王发堂编著. 建筑艺术鉴赏原理之研究----建筑审美. 东南大学出版.

[5]卢济威,王海松. 山地建筑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篇6

1 舞蹈艺术概述

舞蹈艺术拥有一段漫长的发展历史, 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是历史和人民的心血和智慧灌溉而来的文化财富。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中, 舞蹈形成了一系列专门的舞种类型, 其中包括民族舞、现代舞、芭蕾、街舞、古典舞和爵士等。这些不同的舞种类型, 在艺术风格和编排方式等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可以肯定的是, 不论是哪种舞蹈, 其都是由舞者的肢体动作来表达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的, 通过肢体语言向观众传达作品蕴藏的感情, 具有深刻的审美艺术特征。舞蹈艺术的审美构成要素包括舞蹈内容、舞蹈形式和舞蹈情感。其中舞蹈内容包括舞蹈题材、舞蹈主题和舞蹈意蕴, 舞蹈形式包括人体、舞蹈动作和舞蹈语言。

舞蹈艺术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之间紧密相连, 因为它广泛地吸收了其他艺术形式的精华部分, 将其在舞蹈中进行融合和发展, 但它又不同于其他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当今时代, 舞蹈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以其独特的影响力占据了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婚庆、大中小文艺晚会等场合舞蹈随处可见, 人们对于舞蹈的认识也逐渐增多。舞蹈艺术创作者从社会生活中发掘艺术创新点, 寻找灵感, 将现实生活元素融入到舞蹈的创作和编排中去, 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舞蹈形式, 并向世人展示这一艺术成果, 为社会生活添上一笔绚丽明亮的色彩。

人是进行舞蹈艺术的主体, 它不仅仅限于舞蹈艺术这种形式, 还拓展到武术竞技、艺术体操等方面, 通过多方面的形式来阐述舞蹈的美感。在舞蹈表演中, 肢体语言表达极为重要, 它是舞台表演的重中之重, 其本身所具有的形象特征和社会功能会给予人不同的情感体验和艺术感受。舞蹈虽然是通过肢体动作来进行艺术表达, 但它并不是简单的动作堆积和重复, 每一个动作中都蕴含着或强烈、或委婉的精神情感, 反映世间的某一品格、情操、喜恶和善恶, 人们在观赏舞蹈作品时获得了生动而深刻的情感和视觉体验, 这是舞蹈带给人们心灵震撼的一点。舞蹈艺术有一定的规律性, 节奏也在舞蹈艺术中发挥关键作用, 动作在节奏、造型的双重润色下变得更加自然流畅。动作的每一个变化都不是盲目而冲突的, 都有其必然性和目的性, 在整个动作目标的指引下进行的动作变化具有连贯性和生动性, 因此,实现了舞蹈的美观性和极高的观赏性。总而言之, 舞蹈与舞蹈审美两者密不可分, 两者相辅相成而、相得益彰。舞蹈审美中要特别注意到独创性这一点, 它是舞蹈审美的关键, 其在技艺性、抒情性地融合下可使舞蹈实现更高的艺术表现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促使一个完美的艺术作品的产生。通过审美特征来挖掘舞蹈本身是艺术形式经久考验的方法之一。

2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丰富, 可以使观众得到视觉上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 使观众沉醉其中感受艺术的熏陶和治疗, 同时它能使观众产生相同的心灵共鸣, 与观众形成情感呼应, 给观众带来更强烈的情感体验。分析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能够提高人们对舞蹈作品的欣赏和鉴别能力, 实现更高的艺术享受。以下主要是对审美特征的分析。

2.1 舞蹈艺术具有较强的动作性

舞蹈艺术的情感的表达并不是通过语言, 而是通过表演者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完成。舞蹈的艺术表现方式是肢体动作, 在表演中会借助到一定的乐器和人声演奏, 因此, 在舞蹈创作中创作者要十分重视舞蹈动作、步伐的编排和挑选, 其最终形成的动作要具有传达作品情感和主题思想的能力, 同时还要具有美感, 一套成功的动作创作与编排要能够反映出生活中的某一情感和现象, 使观众如临其境而深受震撼。舞蹈中的动作来源于生活, 这些动作包括人类自己的动作, 也可是从动、植物中, 或者是任何事物中获得灵感而进行创作的动作。舞蹈动作性艺术性较强, 它不是简单的照搬和模仿, 实现一个极具美感的艺术作品需要一个个灵活生动、规范而流畅的舞姿支撑, 这就对舞者的舞蹈动作提出了较高要求。当舞者的一系列动作配合度高、舞姿优美而具有表达性, 那么就能向观众们准确地传达作品中的精神内涵与情感思想。由此可见, 动作性强就是舞蹈艺术审美特征的关键, 观众能够通过表演者的动作最真实而直接地感受舞蹈艺术的魅力。

2.2 舞蹈艺术的抒情性比较强

舞蹈这门艺术并不神秘, 它来源于生活, 也发展于生活。人类有思想、有情感, 在生活和劳动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相应的人类创造出来的舞蹈也就带有了情感, 具备强烈的抒情性。舞者在表演中通过肢体动作向人们表达和抒发或强烈或委婉的情感, 能够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得到一定的情感体验。因此, 舞蹈并不是简单的动作叠加和重复, 它有着明显的情感倾向。

2.3 舞蹈艺术具有较强的时空性

人体的各种优美动作和线条造型构成舞蹈艺术之美, 因此,舞蹈艺术具有较强的时空感。时空感属于流动的三维立体形态, 具体表现是在时间的长河中流动, 在舞蹈上找寻更大的展现空间。没有必要的空间条件, 舞者就没有充分的舞蹈活动范围, 反之则有。而由于舞蹈艺术有较强的时空性, 观众就能在感官上得到极佳的观赏感受, 在情感上与舞蹈艺术作品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获得最为真实的情感感受。

2.4 舞蹈艺术具有节奏性

节奏、表情和动作是舞蹈艺术的三大要素, 一套完整的舞蹈表演必须要同时具备这3个要素, 若缺乏其中任何一种要素就不可称之为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舞蹈需要动作、伴奏和音乐来共同完成, 每一个动作都必须要符合音乐的节奏感, 因此,舞蹈艺术具有明显的节奏性。

3 结语

舞蹈是通过动作、表情和节奏来共同完成美的绽放的艺术形式之一, 它是人类文明中一项重要的艺术文化。舞蹈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活力向人们传达精神和情感, 给予人们美的体验, 丰富人们的生活。通过该文的分析和研究, 以期能够帮助舞蹈艺术家们的舞蹈艺术创作, 共同推进舞蹈艺术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玉霞.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J].戏剧之家, 2016 (13) :151.

[2]王晓萍, 唐爽.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J].大众文艺, 2013 (17) :117-118.

[3]陈丹.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J].内蒙古艺术, 2010 (2) :55-57.

试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与欣赏方法 篇7

1、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1.1 源于生活, 超脱生活

人们通过跳舞这一手段来表达思想感情, 反映了当今社会生活的直接。生活作为艺术构成材料, 它对人体的形式美, 及各种表情, 都有严格要求和鲜明区别的曲风。因此, 社会生活之于舞蹈, 始终是存在的首要目标和源泉。社会是一片广袤无垠的舞台, 其内容丰富多彩, 不仅为我们提供舞蹈的材料, 而且还提供舞蹈的形式。从真实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来进行概括浓缩, 使之冶炼成为人人追求的舞蹈艺术。舞蹈, 它不是简单地对生活的模仿, 也不需要你的模仿特别逼真, 但是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使美化人类生活的动作突出表现出来, 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增强情感的表达。例如现代舞蹈“洗衣舞”是非常高雅的, 通过细心观察园林绿化以及洗衣处理等一些生活中的小行动, 设计出藏族女孩在河里洗衣服的欢快活泼的舞蹈及藏族踢踏舞, 再加上美丽动人的民歌, 充分表现了藏族解放解和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同时也反映了新生活的新诗意。

1.2 细腻的叙事, 抒情表达

古人云“手和舞蹈, 舞之足也。”此话说明光有动作是不够的, 用文字表达身体语言的不足, 这就是歌曲的不同之处。由此可见最好的来表达舞蹈的感情的方式感情是音乐和身体语言的融合。因为舞蹈没有台词, 更没有直接的用语言来叙事, 平常只有音乐和场景的对比度和融洽合作, 从艺术的表达来看, 舞蹈也常常被用来象征无与伦比的艺术, 其通过优美的身体动作表达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 用以抒发某种情感, 让观众们从人的舞蹈动作, 音乐的旋律中感受和思考这个故事的情节, 这就是欣赏的含义, 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达的一种强烈的情感。例如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王子与天鹅的初次见面, 在湛蓝的夜空下, 一大段的经典双人舞美丽绝伦, 这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舞蹈动作, 融以细腻的表现, 使得奥杰塔从恐惧、提防担心到完全信任, 然后坠入爱河这一复杂的情感变化的过程, 它的吸引力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强烈震撼。

1.3 虚拟符号为主, 辅以视觉记事

虚拟符号的主要在于舞蹈技巧, 这也是舞蹈美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舞蹈与平常身体的动作、手势不同, 它不是日常的言谈举止, 而是与“音乐与舞蹈作为字符的交互线”, 其中描绘的性格线, 是通过一个虚拟的情感在清新的逻辑指挥下的运动, 是一种舞蹈的象征, 也直接辅助视觉纪事爱舞蹈的发展。王侠为观众表演“金山鼓”, 当她站在了望塔上, 看着敌人的滚筒箭头, 我看到舞者的手在滚筒上捂着伤口身体慢慢向后弯曲, 然后用手撑住鼓边缘再度掉头向下。通过这组包含了视觉艺术的技能纪事后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舞者受伤后的情绪状态, 再结合舞蹈所表演的人物梁红玉的极度痛苦经历, 就像是电影的慢动作在我们眼前展现。这即是抓住稍纵即逝的生活精彩瞬间, 对其进行强调和加强, 用以更加详细深刻地塑造人物性格。

2、个性舞蹈艺术的鉴赏分析

2.1 舞蹈艺术的欣赏者感知分析

舞蹈作为一门极其独特的艺术, 它除了让人们在享受的时候得到一个完美的视觉感官体验, 同时也让人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看到和感悟到舞蹈要表现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假如观众不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那就很难真正感悟到舞蹈的艺术魅力。欣赏舞蹈“黄土黄”, 舞剧的时候, 我们不仅能体会它的表面, 更可以通过他们的服装艺术、肢体语言、音乐的旋律甚至照明效果的改变来感受, 更加突出“热爱祖国”这个深入思考的活动的主题, 实现了“不管事情如何变化, 不变的是对土地的热爱的黄色”的深刻感想。特别是当演员表演时, 表示通过身体扒黄土, 亲吻黄土我们似乎能够透过黄土理解它背后的那些“没有和平的黄河水, 一望无际的黄土娃娃”, 这样具有精神实质的身体语言无疑是成功的。

2.2 AHP舞蹈的欣赏

我们对舞蹈艺术的欣赏是在一定的水平线的, 那么不同的人欣赏水平也在不同的层次上, 同一个人的欣赏水平也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观看不同层次的舞蹈中提升。观众的欣赏水平大致从低到高可分为三个等次:第一层次是视觉欣赏。在此过程中, 在这个级别欣赏水平的提升主要来源于对演员的表演技巧、演员的身体动作和感官体验的仔细观察和体验。第二层呢就是要了解剧情, 熟知剧本精髓的同时再细心体验情感的舞台。那么观众在这个层面上, 可以观察到舞者优美的肢体动作, 被舞蹈剧的故事情节和强烈的情感表达所笼罩。当然, 也可以更清楚感受到舞蹈要深刻表现的和固有的浓厚情感。

2.3 欣赏水平的提高, 在追求舞蹈和舞蹈的欣赏中升华

老实说有升值潜力的舞蹈水平是很不容易的。第一个层次是舞者享受跳舞的快乐, 舞蹈跳得好, 或有高技能, 不管演员的身体如何, 他们甚至不漂亮, 但是却可以如此美丽;第二个层次是舞者可以享受舞台。在追求和享受舞蹈的同时欣赏水平不断提高, 并且最终在舞蹈欣赏中升华。

总而言之, 通过全身动作的协调配合, 丰富鲜明的舞蹈节奏, 内心情感的表达以及人们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的动态形式, 对人体运动美学我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明白了只有掌握舞蹈艺术和舞蹈美学特征的艺术性鉴赏技巧, 达到一定欣赏水平, 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舞蹈艺术的真正魅力。

摘要:舞蹈作为一种舞台艺术表现形式拥有悠久的历史, 通过身体语言人们可以表明人类的时空下艺术的美以及动态塑料艺术的繁复的美。舞蹈这门艺术有其自身十分独特的审美功能, 我们对舞蹈家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 以掌握舞蹈艺术的独特性和大幅提升我们对舞蹈艺术的审美为前提, 这对于提升我们的审美技能和艺术修养是非常有利的。

关键词:舞蹈艺术,审美特征,艺术欣赏

参考文献

[1]谢乐燕.浅谈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及其思维创作[J].科技创新导报, 2010年07期.

[2]王志红.浅析舞蹈的艺术特征与舞蹈欣赏的关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0年03期.

论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及创新发展 篇8

纵观历史长河, 每一个民族在其特定的生活区域内, 都会本能的创造出一套和本地域的民族风情, 生活风俗相符合的艺术形式。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内心感情、传达分享生活经验信息的行为, 他们的基础都是广大的人民群众, 所以艺术形式是人们共同的肢体语言。不同的民族, 他们的生活环境、生产信息、宗教文化信仰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不同民族的舞蹈也是各种各样的, 神韵、身体动律也是各显异彩;这就是群体审美意识一种本能的具体表现。

审美意识是主体对客观感性形象的美学属性的能动反映。自然物的色彩和形象特征如清澈、秀丽、壮观、优雅、净洁等, 使人在作用过程中得到美的感受。由此形成和发展了人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识与社会实践发展的水平有关, 并受社会制约, 但同时具有人的个性特征。

如上所言, 藏族人民伴随着历史发展而形成的舞蹈理论体系是符合藏族人民的审美特点的, 并且一定程度上还能反应当地的生活风情, 民族风俗, 这种理论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 也会进化发展, 做到时时刻刻的符合大众需求, 舞蹈理论是告诉人们舞蹈的定义和操作方式, 而舞蹈美学则是体貌表情语言的集中与发挥, 又是操演锻炼动作的概括和提炼。

因为民族舞蹈是大众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所以每个民族舞蹈之间都有着共同的审美特点, 藏族舞蹈也不例外, 但由于藏族人民地域分布广阔, 他们的居住环境、穿着风格, 信仰图腾, 气候差异, 地方言语等都有自己的特色, 所以他们的审美观念也夹带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藏民族区域分布广泛, 差异性较大, 舞蹈风格也多, 例如有有踢踏步为特色的, 铿锵有力的男子表演舞蹈《踢踏舞》, 有以铃鼓舞为主, 包括弦子、吹号、踢踏、说唱、和杂耍在内的综合表演舞蹈《热巴舞》;有很多个彻底忘记自我的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民间艺术家组成表演的感情大爆炸的舞蹈《木卡姆舞》;虽然这些舞蹈的表现形式和创造性格有差异, 但他们毕竟都是舞蹈, 所以身姿、体态、神韵却非常相似, 而且音乐的曲调模式和节拍快慢也比较相近;服饰样式也基本相同, 区别仅在于着装的宽、矮、胖、瘦及颜色的区别, ;最终他们的舞蹈基础也是以圆圈舞为主。所以可以表明藏族舞蹈美学特征的基础就是那相同的神韵, 更是藏族人民审美观的共同反映。

仔细分析以上舞蹈形式,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信息, 可以分析出民族舞蹈对人体的各部位的表演要求, 而且也可以从中知道藏族舞蹈所蕴含的审美特征, 符合藏族人民的美学观点;要想民族舞蹈具备舞蹈美, 具有可观性, 那么它就必须具备神韵美、体形美、动作协调性等基本特征;要想将藏族舞蹈表演的淋漓尽致, 那对舞蹈者的要求就是, 必须能够很好的协调运用头、脚、手、腰、胸、臀、肩等身体各个部位;琳琅满目、繁花似锦的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藏族舞蹈中, 虽然它们都具有各自独特的个性和固有的审美要求, 但它们又都包含共同的精髓元素, 以及共同的动作规律。尽管藏舞千姿百态, 品种繁多, 但在多品种舞蹈中, 即使是同一种民间舞蹈形式, 各地也有不同的跳法和表演程序, 呈现出同形式舞蹈的多风格特征。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我们又可以从个性中看到共性, 找出传统藏舞中每个类型的内在联系及其共同的形态特征, 归纳起来综合分析, 得以一个比较系统而概括的认识。

一支好的藏族舞蹈, 它的甩腰动作的频率是非常高, 所以对腰的要求也是很高的, 只要想表演好藏族舞蹈, 那么舞蹈者就必须拥有一个“妖娆”的腰、“摆动”的腰, 同时还要求舞蹈者能够很好的协调运用。在表演当中, 要想充分展示出身体的线条流畅性, 那么腰部就必须轻软摇摆, 在似动非动中完成这个动作。女子的腰部动作在《卓谐》和放牧区域《热巴卓》中表现得异常丰富。她们的侧腰、弯腰、下后腰等各种各样的翻身动作都要求把用腰部摆动做到极致。“妖娆”的腰部动作是藏族舞蹈突出的一个审美特征。

以上分别针对舞蹈者各种形体部位在舞蹈中的舞姿运用作了简要论述, 用当代舞蹈思想来分析这些要求, 可能在当时还是偏向于理想层面, 毕竟实践次数不多, 但它所反映出来的审美观念是符合当地民族舞蹈艺术的基本要求, 反映出古人们对舞蹈艺术独特的审美观念;形体是舞蹈艺术的表现工具, 一支舞蹈要怎么表现才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 每个时代, 每个区域, 每个民族都是有自己的要求的。那么, 在藏文古籍和歌谣中反映出来的舞者的形体要求就体现着藏民族的审美意识, 同样也是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之一。

综上所述, 藏族舞蹈所具有的美学特征, 是藏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并是当区域诸多民俗文化现象的集中表现, 也是藏民族的特有的舞蹈风格及特点形成的基础。分析藏族人民的舞蹈审美特征, 是继承优秀藏族舞蹈艺术, 发展符合民族审美情趣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需要。藏民族舞蹈不仅是西藏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也是表达民族思想情感最有力的“形象语言”。我们要认真研究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 使其在当代社会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舞蹈艺术的独特功效。

论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及创新发展 篇9

关键词:地域特点,民族文化,审美特征,继承发展

1 藏族舞蹈的自然环境及文化特征

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民族传统和文化艺术、是喜欢唱歌舞蹈的民族, 舞蹈样式多, 形式丰富, 至今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史籍。作为一个文明古国, 有着悠久的民族民间舞蹈发展历史, 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化具有古老的艺术形式, 民族舞蹈是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的一个显著标志, 也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对民间舞蹈发展的继承及传统、文化载体及辉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 独特的地域性对藏舞的影响

藏族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其庞大的地形、气候寒冷而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杆的地球”。在这里群山环绕, 以昆仑山、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和其他山脉的高原, 构成景观的的骨架。具有典型的干旱、寒冷的气候, 温度低, 具有冬季几乎没有夏天的气候特征。高原腹的大风天超过100 天。由于藏族地域广阔的分布生活习惯与生产方式的不同, 以及相邻的其他民族文化的冲击, 在风俗、婚姻、结构上, 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自然生态环境不仅影响劳动有关的舞蹈, 同时也影响区域和民族艺术的地域文化有很大的影响。藏族严刻的天然生态环境, 交通闭塞, 但在这种情况下, 藏族人民形成不怕艰险顽的性情, 另外对自然力量的神秘有更大的怀疑。这样的原始宗教、在缓慢的自然中发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歌舞艺术。

从上面的论述中, 我们可以感觉到独特的地域性对藏族舞蹈的影响之深刻。

1. 2 藏族文化生态对藏族舞蹈的影响

中国的民间舞蹈在生活生产和劳动生产中产生。当然, 跳藏族舞蹈是根据人民审美理想和民族性格发展起来的, 舞蹈这种艺术文化形式逐渐成为不可缺少的 “文化大餐”。

不同的文化形态是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根本所在, 一个民族生活的地域和民族风俗直接影响一个民族的文化生态的形成。例如《天织女》和 《情满天路》两个作品行事风格截然不同, 《天织女》讲述了一位坚忍不拔的藏族妇女用男人般有力的大手挥动织布机乐观的劳动, 她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和希望。这个民族再苦再累却是乐观的, 有特别的生命认知, 生死轮回观, 有了这样的信念对未来的憧憬就变的非常乐观与勇敢。从作品中可以看到一种文化对本国的影响和深远。

2 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的分析

2. 1 服饰因素对藏族舞蹈的影响

藏族人民世世代代就青藏高原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牧半农的生活。因而在衣饰上也构成了拥有雪域高原民族独有的品格。

在藏族地区, 人们在高寒的环境中, 游牧民族为了使服饰适应生活需要, 不仅在骑马时能护膝, 护手防冻, 而且在晚上还能当被褥, 这样就可以做到既保护又防寒的效果。藏袍以袍布, 长身体, 长袖, 没有口袋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舞蹈作品 《风》的服饰就是这种民族服饰的典型代表, 单套黄色长袍, 长袍比较长, 一般跳下从地面升起舞离地有三、四公分的距离, 然后扎上一个黑色和红色相间的小围裙。帮典———即围裙, 是藏民族独特的地域特征, 而且当地已婚妇女必须准备的装饰品, 它的颜色是比较艳丽的, 或者是比较优雅的, 因此, 服饰对藏族舞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2. 2 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藏族民间舞蹈有两大类: 一类是以广场舞为主的自娱性, 另一类是以供人民欣赏的表演性舞蹈, 自娱性的主要有锅庄、弦子、果日谐等, 表演性的舞蹈主要包括踢踏舞、戈尔、藏戏、囊玛等等。

2. 2. 1 卓

卓, 中文叫为 “锅庄”或 “歌庄”。卓也指一个劳动气氛浓厚、粗糟的古老歌舞形式之一。

“卓”是自娱性舞蹈, 男性和女性身体成弯形跳舞。表演时, 跳舞的人手牵着手, 数量很大, 有的人数二三百人不止, 在卓中歌曲起的着很大作用, 可以用来打招呼互相的形式、还有用歌的形式提问和回答。歌词是非常广泛的, 促进宗教的发展, 歌颂家乡的, 教育人们要尊敬父母的, 但最重要的是一些描绘爱情的歌曲。卓舞是非常广泛的, 在一些牧区、森林、半牧区, 藏族人民喜欢跳没有乐器也没有伴奏粗狂的 “卓”, 舞蹈的动作也很大, 铿锵有力, 可能反映在一个简单而独特的藏族舞蹈中。

2. 2. 2 谐

谐, 汉语称 “弦子”, 不同藏区的方言称作 “叶” 或 “依”。谐波是歌舞艺术形式, 藏族的历史最悠久、最繁盛, 从四川巴塘起源, 四川、西藏、云南、青海等地开始蔓延。曲调优美、歌词艳丽、动律松弛相合之称。其表演形式是: 男女各站一排成一个圆圈, 有一男子拉弦子 ( 藏语Gu E) 是舞蹈的领头人, 弹琴、唱歌、跳舞、音乐人向前移动, 形成和圆, 有时向外扩散。舞蹈风格连绵不断, 光滑愉快的动作, 跳舞, 辽, 拖动的舞蹈风格, 和手臂的动作相结合, 例如: 秋千组合, 切割, 辽, 仍在一起。其中, “拖步”与 “点步慢转” 是最常用的步法。传统曲目包括 《古来亚木》、《孔雀吃水》、《龙子巴母》等。

2. 2. 3 果谐

“果谐”, 在雅鲁藏布江流域地区很盛行, 这种自娱性的集体歌舞是藏族舞蹈人民活动形式之一。正常由慢、快两种速度不同的调式舞蹈动作组成, 它没有伴奏, 一般是有男的先唱一段, 女在合一段, 就这样一首接着一首, 接二连三的延续下去, 慢板有 “降谐”之称, 意为 “舒快的舞蹈”, 缓慢非常高亢的曲调, 舞步简单、有强健身体含义, 快板有 “谐泼”之意, 有 “快速跳舞”意思, 一般男子在演出时有许多技巧性动作。行动的脚、踢、跳跃、转悠, 形成舞蹈的奔放流畅, 在欢快的歌声跳动, 做到 “两步双踢”, “两步双踏活动”等基本舞步。关于 “果谐” 的起源, 一般是从 “大青稞”、“打阿嘎” ( 打实浮土的工具) 等和劳动发展生活中紧密结合发展而来的。所以速度稳定, 生动鲜明, 充满劳动气息。表演中会出现男性和女性互换上场的场面, 气氛, 场面会更加的热烈欢快。果谐的传统曲段包括 《加仓国仓》 ( “山峰之鹰”) 、 《达娃秀奴》 ( “年轻月亮”) 、等等。

3 藏族舞蹈的继承与发展

3. 1 藏族舞蹈的继承

对待藏族舞蹈文化的处理上, 我们可以采取 “扬弃”的态度。在其中包括继承、发扬和发展。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 “取其精华, 舍弃糟粕”江泽民书记说我们要大力发展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大力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更主要的一点是对文化糟粕予以扬弃, 这也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

从全国舞蹈大赛和代表的舞蹈作品我们可以观察出, 不同民族的舞蹈种类无论在创作上、构思上、表达上都展示了各自民族的奇特风格, 而且还结合了现代舞的创作手法, 能呈现出当今世界民间舞蹈的崭新独特风貌。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人无法拒绝外来的民间文化更无法避免与世界文化的接轨。只有这样, 走向世界, 才能最好地保持本民族的深层文化内涵和地韵, 这不仅是每个民族历史的要求, 也是我们每一个舞者所要听从的使命。

3. 2 藏族舞蹈的传统和发展

3. 2. 1 藏族舞蹈的初期状况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56 个民族族, 同样存在着一个继承和发展、在创造的问题。两者不同, 前者是传统的结构, 后者是非传统的结构。我们看到的藏族八大藏系, 包括寺院的藏戏等, 都应该原封不动地传承, 这是历史的产物, 也是对民间舞蹈的尊重。因此, 这有利于代代相传, 不需要创新也是正常的[2] ( p34) 。发展是一种再创造是把握时代的脉搏、跟着时代走, 关注国家和民间舞蹈的命运, 因此, “不知宏观者无以谋微观, 不知未来者不以谋天下, 不把握全局不能做到细部”。

游牧和半农业生活。据史料记载: 早在公元前一世纪, “鲁” ( 静态歌) 和 “卓” ( 动态舞) 就已经发展起来。寒冷的高原气候加之以游牧为生活, 生存条件使人可想而。常年的寒冷气候使藏民们一年四季的服装差别不是很大。女士们夏天穿着没有袖的藏袍, 冬季穿很长袖子的藏袍, 里边还穿着花纹衬衫, 腰中系着一块彩色特殊的环境和服饰特点造就了藏族舞蹈典型的舞蹈形式, 其舞动时由大臂的运动带动肩部, 再加之背部的自然运动。其舞动的幅度较大于步伐, 而步伐则根据不同的节奏特点时而跺踏地、时而撺腿[3] ( p56) 。这种雄健英姿的动作似乎仿鹰在天空翱翔! 但是在传统的服饰传承过程中, 因受服饰的制约其舞蹈形态的舞蹈很难产生根本性的本质。

藏族舞蹈发展的空间是很大的, 首先, 应该放在当下人们的生存状态, 如: 生活、情感及喜怒哀乐等。再次、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各民族的差异性是很大的, 各民族之间的吸引力也是文化的差异性, 所以我们要互相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就世界来讲, 一个东方文化, 一个西方文化, 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就是两者的吸引力。我们不要忘记民族的根, 所有的创作源泉在于民族的根, 民族的文化。

3. 2. 2 新时期的藏族舞蹈

无论是在中国内地还是在港澳台, 都可以看到藏族舞蹈, 在两岸三地的中华民族圈中看到这一幕是非常欣慰的。舞蹈艺术在世上发展过程中, 不论在时间、创作、流传、喜爱上都有新的突破, 而且能够直接表现情感, 表达思想的一门艺术, 同时也是每个民族发展中具有的民族特色, 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能够反映民族的性格和情感。其中代表性的、有影响力的作品如: 《阿姐鼓》、 《青藏高原》和 《牛背摇篮》。

在第七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 获得奖的群舞作品 《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舞蹈的节奏、风格、特点等处理上就加入了现代成分的舞蹈舞, 其新颖和浮夸节奏和舞蹈动作, 表现了活泼、潇洒、阳光的个性特点, 同时也表现了四川藏区的人的大胆、粗犷的性格, 也向我们展示出了藏族人民的那种激情向上和充满阳光的生活态度, 传统与新时期结合出这种独特的舞蹈语句、舞蹈语汇, 在这整个舞蹈的创作进行中, 藏族民间舞蹈的古朴、简单与自如的动作, 大胆夸张和凝宿, 创造出了独特的舞蹈风格和韵律。

现代藏族舞蹈在形式、格式上有几个要素: 1、体裁的选择要“常见中的不常见”也就是意想不到。如舞蹈 《翻身农奴把歌唱》, 流淌着的是藏族人民心中的深情, 看了让人流泪。这在藏族舞蹈中是一个突破。还有很多作品, 如 《牛背摇篮》 等也非常不错。2、表现形式上的新颖独特、创新。要把握分寸, 要说心底里面流淌的最深刻的话, 这是创作作者的责任; 3、在节奏、色彩的对比上要考究, 比如说情感的对比、动静的对比、空间画面的对比等, 要有高级的技法和形式把这些做好。4、情感要真。一定要有民族的情感, 这个情感一定要真是, 要提炼到精神层面, 用特殊的高级语言说出来。

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民族文化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是藏族人们生活中最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形象语言, 藏族舞蹈不仅是藏族人民乐于享受的艺术形式, 而且也是抒发人民思想情感有力的 “肢体语言”。使整个藏族舞蹈不断得到提升和优化。因此, 我们对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和以后的发展是每一个人必须关心的问题, 也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关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罗雄岩,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赤烈曲扎《西藏风土志》[M]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

[3]鄂义太乌图:《藏族传统文化对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解说》西北民族学院学报, 2004.

[4]吕艺生, 朱清渊.舞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王克芬.中国古代舞蹈史话[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6]黄涛, 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J].教科导刊, 2010

[7]格桑欧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M]西藏卷西藏大学艺术学院

[8]强巴曲杰.藏族舞蹈审美特征略探[J].中国藏学, 2002.

体育舞蹈审美特征研究 篇10

关键词:体育舞蹈;简介;审美特征;作用

一、舞蹈艺术的简介

舞蹈这门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舞蹈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舞蹈是通过外放的音乐节奏作为基础,人的肢体与面部表情作为动力来表现出舞蹈的活力与人的思想情感。舞蹈是身体各个部位为基础,作为物质要求,是看得见,感受的到的自身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不是借助想象力来完成的。舞蹈也可以说是人类宣泄情感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古文化艺术。舞蹈这门艺术结合了动作、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因素来进行欣赏。舞蹈这门文化艺术最早来源于人类进行语言交流之前,当时人类没有统一的语言来对其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此只能通过身体上的各个部分来对其自己的意思进行描述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早在洪荒时期基本上舞蹈就开始萌芽了,所以可以把洪荒时期作为舞蹈的开始时间。舞蹈不是一种仅仅靠身体来表达情意的形式而是通过与音乐节奏结合而组成的一种文化艺术。

二、体育舞蹈的审美特征

(一)节奏感和韵律性

凡是舞蹈都对其节奏感和韵律性有着敏感的体现。而体育舞蹈的节奏感是以音乐作为外界刺激因素,根据音乐的律动通过有规律的运动来表现出来的,是感情的宣泄。作为韵律性更注重音乐的旋律,通过音乐的旋律随身体摆动,给人以视觉美感上的冲击。体育舞蹈的节奏作为其基本要素和方式,完成动作。而韵律则有上下起伏的律感,我们称之为旋律线。韵包括情与动的结合,两者既协调又相对独立。体育舞蹈讲究节奏与韵律结合,通过脸部面貌,将感情与动作合二为一,从而跳出更优美的舞蹈,更好的表达自身的情感。

(二)过程性和流动性

关于体育舞蹈的过程性和流动性,是指音乐作为时间艺术,体育舞蹈作为时空艺术,其形象构成是在时间流动过程中展现出来的,通过时间流动,体育舞蹈在反映人类生活和表现人们情感的发展变化方面更为丰富多彩。

(三)抒情性和表演性

体育舞蹈的抒情性是指舞蹈艺术再现写实,能直接抒发和揭示人类的内心情感和体验;而体育舞蹈的表演性则是以抒情的艺术形象,通过体育舞蹈者的发挥与其创作来呈现,诉诸观众的视听感官来最终完成。它主要通过男女舞伴姿态、配合和造型来表达,使舞蹈具有动态性和表情性的美学特征。

三、体育舞蹈的审美应发挥正确的价值导向作用

(一)体育舞蹈审美的提升应坚持竞技与艺术的双重价值统一

在当今的国际社会舞蹈比赛发展中,体育舞蹈的发展出现了过分追求高超技巧而忽视情感艺术表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体育文化审美价值的提升和发展。体育舞蹈的双重价值取向是要求我们正确把握竞技与艺术的二者的本质,把“竞技”与“艺术”的内涵合二为一,使其统一在体育舞蹈的发展过程中,达到“竞技”与“艺术”并重,提升作为文化的体育舞蹈的审美价值。

(二)体育舞蹈审美的提升应在于弘扬绅士风度

绅士风度是体育舞蹈文化模式的内在底蕴,在舞蹈表现中,绅士风度,作为一种文化,并能广泛被人所推捧。绅士风度是英国民族精神的外化,起源于贵族精神,升华于骑士精神。绅士风度在舞蹈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精神指导作用,是舞蹈发展的动力。提升体育舞蹈的审美价值的同时坚持弘扬绅士风度,使其作为一种文化来体现体育舞蹈的审美价值。

四、体育舞蹈的审美形态

(一)体育舞蹈的体形美

体育舞蹈体形美是指身体外形的匀称与协调。体育舞蹈选手首要是匀称与协调,匀称美和协调美是舞蹈运动员的基础美。尤其是女选手,更具有其特有的曲线美。体育舞蹈姿势美是指动作的端正与舒展,因素主要有坐、行、走、立等。优美的坐姿是指头、挺胸、直腰、收腹。而优美的走姿是保持身体正直,挺胸直腰,微收小腹的姿态。而体育舞蹈肉体美是指通过肌肉和骨髓的发达所表现的美。肉体美是体育舞蹈运动训练的目标之一,通过舞蹈训练,使脂肪适中,使人体肉体美表现出筋骨美、肤色美、弹性美及柔软美。同时,通过训练可使骨骼肌发达,使肌肉更富有弹性,各关节更柔软。除此之外,体育舞蹈精神美是指舞蹈选手外形美与内在的精神气质美,主要包括活力美和能力美。

(二)体育舞蹈的身体美

体育舞蹈身体美的主要内容指选手表面形态的美,其次人体包括骨髂、肌肉、毛发等,并涉及音容笑貌、服装饰物等与表现身体美有关的其他方面。其中,形体美主要指身体表面令人悦目的形状和优美的姿态,它在身体美的表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舞蹈中的健康之美主要表现在运动着的人体形态上。经常进行体育舞蹈运动,对身体美的比例均衡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次,体型即人类身体结构的类型,主要决定于骨骼的组成与肌肉的状态和机能。体育舞蹈选手体型应综合考虑脂肪堆积、肌肉发育、背脊形态、胸廓与腹部的形状等特征。因此,体型的改善是体育舞蹈美学的长远任务。

(三)体育舞蹈的运动美

体育舞蹈技术动作是舞蹈艺术最基本的表现手段,并经过艺术提炼、加工、修饰并赋予鲜明节奏感和韵律感的人体动作。体育舞蹈动作各具特色,风格迥异。比如,华尔兹流畅潇洒,探戈刚劲顿挫,快步舞欢快激扬,华尔兹回旋舒展等。体育舞蹈的动作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通过动作的不同功能体现体育舞蹈内涵美。舞蹈动作功能不同,如有表现性动作,有再现性动作;第二,通过动作的不同风格来展示体育舞蹈的形式美;第三,通过动作的质量来体现体育舞蹈的线性美。

舞蹈艺术是一种悠久的文化艺术,在陶冶情操方面极具欣赏价值。对舞蹈艺术的观赏也存在着一定的技巧,因此舞蹈艺术是具有一定的审美特征的。舞蹈艺术与其他文化艺术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因为舞蹈主要是通过节奏、动作以及表情等众多因素所组成的一种文化艺术。要想欣赏舞蹈这门文化艺术不仅要对其外面进行欣赏更重要的是要对其内在的含义进行品尝琢磨。

【参考文献】

[1]许昌,陈飞,林碧英.体育舞蹈文化的审美特征与价值取向[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01):25-27.

[2]何跃春,杜高山.体育舞蹈审美特征探析[J].体育学刊,2015(01):58-61.

[3]刘慧.体育舞蹈审美特征概论[J].科技创新导报,2011(08):157-158.

上一篇:小流域生物治理下一篇:德语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