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

2022-09-11

在班主任工作中, 情感教育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能滋润学生的心田, 能感化学生的心灵。具体讲, 情感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效应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情感教育能增强教师个人魅力。

教育心理学认为, 教育者的个人威信与教育效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因此, 我认为, 班主任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 是搞好班级工作和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保证。平常, 我就用自己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不仅把自己扮成严师的角色, 而且还要扮演好"管如严父, 爱如慈母, 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 做到以心换心, 以诚对诚, 学生的崇敬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2、情感教育能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如果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 只晓理, 不动情, 干巴巴地说教, 枯燥乏味, 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 毫无兴趣, 甚至反感。这样的教育方法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那么, 怎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呢?心理学研究认为, 情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感染作用。因此, 我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 常常有意识地运用情感的感染作用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比如, 当学生获得成功时, 情绪往往比较高涨, 容易满足, 我总是及时地跟学生分析具体情况, 并提出下一个目标, 以做到“胜不骄”;而当学生遇到挫折, 遭到失败时, 情绪往往比较低落, 我更是及时与学生交谈, 找出失败的原因, 研究解决方法, 并给予他们极大的鼓舞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斗志”, 达到“败不馁”的效果。可以看到, 班主任情感的感染力多么重要。

3、情感教育能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 他们的情绪、气质、意志、兴趣和爱好不尽相同。如果每个人都我行我素, 各行其事, 班集体岂不成了一盘散沙?我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个所谓“差”班, 而我就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富于同情心, 从而沟通了师生之间的心灵, 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学生慢慢地亲近我, 喜爱我, 爱戴我, 进而把我当作可以依赖的人。这样, 学生也乐意和我推心置腹地谈思想、学习、生活, 心就会往一块儿想, 劲就会往一处使, 最后形成了一个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班集体。

4、情感教育能激励差生不断向好的方向转化。

任何一个班集体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差生。转化差生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教育和转化差生, 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必须用真挚的情感, 从尊重其自尊心入手, 以唤起他们对所犯错误的自责和悔恨, 使他们从痛苦自卑中解脱出来, 激发其要求上进的动力,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把好的品德、好的行为、好的学习成绩保持下去, 不断向更好的方向转化。

总之, 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 学生才会“亲其师, 信其道”, 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理需要”相互印照的过程, 是师生“心理交流”的过程。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 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反之, 在师生“心理需要相抵忤, 心理交流多梗阻”的情况下实施教育, 会引起学生在接受上的对抗性。那么班主任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 应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 实施情感教育呢?

1、班主任应该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

众所周知,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际都是以理解、尊重和信任为基础的。而传统的教育观念中, 教师是高高在上的, 强调师道尊严, “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 教师形象威严, 对学生的教育称作教诲、训导, 教师和学生在地位、人格上是不平等的。教育是单向的流动, 学生被动接受教育, 主观感受被忽略, 情感的交流被抑制, 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 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当今的教育要求班主任要与学生做心灵相通的朋友, 应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 做到把学生看成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感情、有思想、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在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就应该做到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 尊重学生的人格, 平等待人。

2、班主任应该用适当的方法增进情感的交融。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 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因此,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要讲求方法, 要适度, 要合乎情理。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老师不是圣人, 学生也不是圣人, 班主任要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 把育人当作一项长期的事业, 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 要有一颗对学生宽容的心。当有学生请假时, 我尽量不用怀疑的眼光上下打量, 而是关心的询问。过几天, 再问一下这个学生, 看他的病有没有好。也许有时学生请病假是说谎, 但在老师的不断关心下, 他会觉得羞愧。这样, 一次宽容就变成了一次行之有效的教育。就像人的手指长短不齐一样, 一个班往往也会有一些自制力薄弱的学生, 他们认错态度诚恳, 改错效果却不尽人意。面对学生反复犯错误的情况, 暴风骤雨、劈头盖脸地来一通批评, 痛快固然痛快, 但未必收到好的效果, 这种情况下, 我总是稳定情绪, 留一点时间给自己思考, 留一点余地给学生自我改进, 照顾学生的自尊心。长期实践证明在班级管理中, 教师适当的放手, 留一定的空间给学生, 远比不信任学生, 大包大揽, 不留一丝空隙, 效果要好;对学生教育目标的确定, 不能主观臆断的采取高标准、严要求, 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 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有助于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进师生的感情。

3、班主任应该懂得发现和欣赏学生的优点。

社会心理学中“阿伦森效应”告诉我们:人们总是喜欢褒奖不断增加, 批评不断减少。任何人做事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所以, 我从不吝惜对任何一个学生的赞扬和肯定, 尽量发现学生的优点, 多使用“表扬”这件法宝。时代在发展, 学生的思想也在变化, 以往所崇尚的自谦美德在人的精神品质中所占的首要地位, 在今天的社会已被自信所取代, 今天的学生不缺自信和自傲, 缺的是对自我的客观评价。教师评价学生, 如果只关注其缺点, 而忽略对其优点的肯定和认同, 就会产生思维方式上的冲突——教师认为是在严格要求学生, 帮助其完善提高;学生认为自己在老师眼中一钱不值, 老师不懂得欣赏自己。这种冲突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持一种抵触情绪, 影响教育的效果。

4、班主任应该跟踪学生的心理变化, 适时地实施情感教育。

生理已经走向成熟的中学生, 其心理却正在趋于激变。不同的年龄, 不同的个性, 不同的环境影响, 使得中专生的心态显得复杂多样, 变化多端。作为班主任, 必须善于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 善于透过学生日常行为中表露出来的微小差异, 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 采取因势利导的方法, 适时调控, 使学生保持心理平衡, 健康发展。

上一篇: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下一篇:解读潮汐